溶血实验(学校教学)
溶血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溶血实验,检测某种物质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了解其对血细胞的影响。
实验原理:红细胞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被溶解,导致红细胞膜的破裂并释放细胞内的血红素和其他细胞成分。
溶血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渗透性溶血和溶解性溶血。
渗透性溶血是指渗透物质通过红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膨大,最终引起细胞破裂。
溶解性溶血是指一些溶解物质直接破坏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用的离心管、显微镜玻片、盖玻片、顶底计数板。
2. 取适量的新鲜血液,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浓度。
3. 在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0 mL的生理盐水、0.5%牛胆酸溶液
和1%甘露醇溶液,分为三组。
4. 分别将每组离心管加入一定量的5%红细胞悬液,控制其比
例为1:5。
5. 分别在离心管中加入适量试样,如药物或化学物质。
6. 定时将离心管置于37℃水浴中,孵育30分钟。
7. 孵育完成后,取适量溶液涂在显微镜玻片上,加上盖玻片,观察显微镜下红细胞的变化。
8. 使用顶底计数板计数,并记录红细胞的溶解率。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显微镜下红细胞的变化和计数板计数的结
果,记录不同试样下的红细胞溶解率。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不同试样对红细胞的溶解程度。
比较不同试样的溶解率,可以评估其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
实验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血液疾病和药物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溶血实验,了解红细胞的溶血现象及其机制,并探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
实验原理: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破裂释放出细胞内的物质,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
红细胞溶血可分为渗透性溶血和免疫性溶血两种类型。
渗透性溶血是指红细胞在高渗透溶液中发生破裂,而免疫性溶血则是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引起的破裂。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取适量的新鲜全血,使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倒入离心管中。
2. 分装:将上清液分装入不同的试管中,每个试管中的液体量相同。
3. 添加试剂:根据实验设计,向不同试管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溶液。
4. 摇匀:轻轻摇晃试管,使试剂与血液充分混合。
5. 静置:将试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血液的变化。
6. 观察结果:观察溶血程度,记录下不同试管中的红细胞破裂情况。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血程度有所差异。
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红细胞溶解较少,细胞形态完整;而当溶液浓度较高时,红细胞溶解较多,细胞变形、破裂明显。
这表明溶液的浓度对红细胞的溶血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讨论:红细胞溶血是由于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导致的。
在高渗透溶液中,溶液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从细胞内向外渗透,细胞膜受到压力变形,最终破裂。
而在免疫性溶血中,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激活了免疫系统,导致红细胞被巨噬细胞破坏。
实验结论:通过溶血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溶液的浓度对红细胞的溶血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红细胞溶解较少;而当溶液浓度较高时,红细胞溶解较多。
这说明溶液的渗透压与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意义:溶血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血情况,可以了解细胞膜的稳定性及渗透性,对研究细胞生理学和病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溶血实验还可用于检测某些疾病的诊断,如溶血性贫血等。
总结:通过本次溶血实验,我们了解了红细胞溶血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观察细胞溶血实验报告
观察细胞溶血实验报告引言细胞溶血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实验技术,用于研究溶血性物质对细胞膜的破坏程度。
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浓度的溶血试剂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以了解其对细胞膜的损伤程度。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 受试红细胞悬液- 多个不同浓度的溶血试剂(如2%、4%、6%等)- 生理盐水- 离心管- 显微镜- 盖玻片方法1. 取适量的受试红细胞悬液,通过离心将红细胞沉淀。
2. 轻轻吸取上清,使红细胞沉淀保持湿润。
3. 取一小片盖玻片,将其沾湿后轻轻压住红细胞沉淀,使其均匀覆盖在盖玻片上。
4. 在盖玻片上滴加一滴不同浓度的溶血试剂。
5. 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溶血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6.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浓度的溶血试剂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试剂为溶血试剂,浓度分别为2%、4%、6%。
观察现象1. 在2%溶血试剂的作用下,红细胞出现部分溶血现象。
部分红细胞内出现溶血孔洞,但整体数量并不多。
2. 在4%溶血试剂的作用下,红细胞明显出现溶血现象。
红细胞膜发生损伤,出现多个溶血孔洞。
3. 在6%溶血试剂的作用下,红细胞几乎完全溶解。
红细胞膜严重受损,溶血孔洞数量较多。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溶血试剂的浓度与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溶血试剂浓度越高,红细胞的溶血程度越严重。
2. 在低浓度(2%)溶血试剂作用下,红细胞的溶血现象较轻微,说明此浓度对红细胞膜的破坏作用较小。
3. 在高浓度(6%)溶血试剂作用下,红细胞几乎完全溶解,说明此浓度对红细胞膜的破坏作用严重。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溶血试剂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得出了溶血试剂浓度与红细胞溶血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红细胞在低浓度溶血试剂作用下溶血较轻微,而在高浓度溶血试剂作用下溶血严重。
这一结论对于研究溶血性物质对细胞膜的破坏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细胞溶血提供了参考依据。
[1] 张三, 李四. (2021). 细胞溶血实验方法研究. 实验技术与管理, 12(3), 78-85.。
溶血试验的实验报告
溶血试验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溶血试验,评估红细胞的溶血情况,了解红细胞的稳定性和膜的完整性,为血液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实验原理:溶血试验是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溶解的情况,来评估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红细胞的稳定性。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在等渗盐水中不会溶解,而在低渗盐水中会发生溶血。
实验材料:1. 新鲜抗凝血(EDTA或肝素)2. 0.9%生理盐水3. 低渗盐水(0.5% NaCl溶液)4. 试管若干5. 离心机6. 显微镜7. 计数板实验步骤:1. 取新鲜抗凝血1ml,加入试管中。
2. 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5分钟。
3. 离心后,取出试管,弃去上层血浆,保留红细胞层。
4. 向红细胞层中加入0.9%生理盐水1ml,轻轻摇匀,使红细胞充分悬浮。
5. 将混合液再次离心,离心条件同上。
6. 离心后,弃去上层液体,保留红细胞层。
7. 分别取两个新的试管,标记为“等渗盐水组”和“低渗盐水组”。
8. 向等渗盐水组试管中加入0.9%生理盐水1ml,向低渗盐水组试管中加入0.5% NaCl溶液1ml。
9. 将离心后的红细胞分别加入等渗盐水组和低渗盐水组试管中,各0.5ml。
10. 轻轻摇匀,使红细胞与盐水充分混合。
11. 将试管置于室温下静置30分钟。
12. 观察并记录红细胞的溶血情况。
13. 如有必要,使用显微镜和计数板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计数。
实验结果:1. 在0.9%生理盐水中,红细胞保持完整,未见明显溶血现象。
2. 在0.5% 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溶血,可见红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红细胞在等渗环境下保持稳定,而在低渗环境下发生溶血。
这与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渗透压调节机制有关。
溶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红细胞稳定性的方法,对于血液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1. 抗凝血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条件进行,避免溶血。
2. 离心过程中要确保离心机的稳定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红细胞损伤。
溶血实验
红细胞抗体,也称溶血素(3)补体
编辑ppt
3
当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相结合,在电 解质存在时,可使红细胞产生凝集 现象;若同时加入新鲜动物血清, 则血清中的补体可与红细胞及其抗 体(溶血素)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结 合,从而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 产生溶血现象。
编辑ppt
4
【实验材料】
1、抗原:2%绵羊红细胞(简称 SRBC)。
编辑ppt
1
薛 亚 (102015100பைடு நூலகம்) 付正阳 (1020151002) 王 淑 (1020151003) 李 飘 (1020151004)
编辑ppt
2
溶血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补体的性质与作用。 分析结果及其意义。
【实验原理】
溶血反应是指补体参与的抗体致红细胞的 溶解反应.
参与反应的成分有:(1)红细胞(2)抗
① 0.5 0.5
0.5 0.5
② 0.5 0.5
--- 1.0
③ 0.5 ---
0.5 1.0
编辑ppt
6
2.将试管摇匀后置37℃水箱内:15— 30分钟,取出观察有无溶血现象。
3.管底无血球沉淀,液体红色透明管为 溶血。
【注意事项】
不要摇荡试管,红细胞离开机体是很容 易破裂的。
加样一定要精确,不要漏加。
2、抗体:溶血素(SRBC抗体)。 3、补体,新鲜豚鼠血清。 4、生理盐水。 5、小试管、刻度吸管、试管架、
37℃水溶箱等。
编辑ppt
5
【实验方法】
1、取小试管3支,编号后按表3-1加入各物 (容量单位均为ml)
表3-1 溶血试验加样表
管号 2%红细胞 溶血素(2单位) 补体(2单位) 生理盐水
编辑ppt
7
溶血实验(学校教学)
溶血实验(学校教学)溶血实验是用于检测红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的实验。
在医学领域中,溶血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溶血性贫血、溶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
在学校教学中,溶血实验也是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相关课程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探究细胞膜的特性。
实验原理:红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膜蛋白组成的。
磷脂按不同比例构成双层,膜蛋白则嵌入不同层,使红细胞膜形成一个半透膜。
当红细胞遭受各种不适宜条件的刺激时,红细胞膜会破裂释放血红蛋白。
在溶血实验中,我们可以用不同浓度的溶液、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不同离子强度以及某些药品等不同条件,模拟各种情况,检测红细胞受到刺激后的溶血情况,并通过透光度来判断溶血的程度。
透光度越高,说明溶血越严重。
实验材料:(1)静脉采集或角膜穿刺采集的新鲜、干燥的家兔或大鼠血液(2)PBS缓冲液(pH7.4)(3)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溶液(0.4%、0.8%、1%和2%)(5)1%的青霉素G钠盐(抗菌素)(6)磺胺甲基异噁唑(SMZ)(抗生素)(7)各种药物溶液(氯丙嗪、庆大霉素等)(必要时)(8)比色杯或离心管(9)分光光度计实验步骤:(1)将采集的血液静置30分钟后,从血浆中取出红细胞,用PBS缓冲液洗涤,洗涤3-4次。
(2)将洗涤后的红细胞悬于高浓度、低浓度盐溶液中,在37℃下孵育15-30分钟。
(3)将盐溶液中的红细胞离心,抽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540nm处的吸光度(A值)。
(4)将上述步骤重复3次,分别记录各组数据,并计算平均值。
(5)将药物溶液加入到高浓度盐溶液中,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观察药物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
注意事项:(1)应当保证血细胞的新鲜度,不可用冻存的血液进行实验。
(2)采血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以避免采血不充分、血液凝固等情况的发生。
(3)调配实验液时,应先将高浓度盐溶液及低浓度盐溶液制备好。
在实验过程中迅速调配获得所需浓度。
溶血试验实验报告
溶血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溶血试验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溶血试验,检测不同浓度的溶血素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从而
了解溶血素的溶血作用强度。
实验材料:
1. 正常人血液
2. 0.9%生理盐水
3. 不同浓度的溶血素溶液
4. 离心管
5. 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正常人血液加入离心管中。
2. 分别加入0.9%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溶血素溶液,使得最终浓度分别为0.1%,0.5%,1.0%,2.0%。
3. 将离心管轻轻摇匀,置于37摄氏度水浴中孵育30分钟。
4. 孵育结束后,离心管离心2分钟,取上清液置于试管中,并用分光光度计测
定吸光度。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浓度的溶血素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呈现出不同的吸光
度值。
随着溶血素浓度的增加,溶解作用也逐渐增强,吸光度值逐渐增大。
通
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溶血素的溶血作用强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溶血试验验证了溶血素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并得出了溶血作用强度与溶血素浓度呈正相关的结论。
这一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溶血素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本实验方法简单易行,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溶血试验实验报告
溶血试验实验报告溶血试验实验报告引言:溶血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物质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
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情况,可以了解物质对细胞膜的影响以及细胞的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溶血试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红细胞溶解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所需材料:新鲜的红细胞悬液、不同浓度的溶液(如葡萄糖溶液、盐水溶液等)。
2. 实验步骤:a. 取一定量的红细胞悬液,分装于不同试管中,每管约2ml。
b. 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浓度的溶液,使其浓度分别为0.1M、0.2M、0.3M等。
c.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红细胞的溶解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不同浓度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解情况。
以下是观察结果的总结:1. 高渗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当红细胞悬液与高渗溶液接触时,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较高,导致溶液内部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内部的渗透压。
这样,水分子会从红细胞内部流向溶液外部,使红细胞膜收缩,最终导致红细胞的溶解。
我们观察到,随着高渗溶液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溶解程度也随之增加。
2. 低渗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与高渗溶液相反,低渗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较低,导致溶液内部的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部的渗透压。
这样,水分子会从溶液外部流向红细胞内部,使红细胞膨胀,增加红细胞的稳定性。
我们观察到,随着低渗溶液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溶解程度逐渐减少。
3. 温度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温度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观察到,在相同浓度的溶液条件下,较高的温度会加速红细胞的溶解,而较低的温度则会减缓红细胞的溶解速度。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分子活动性增加,红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层结构变得不稳定,容易被溶液中的溶质破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因素对红细胞溶解的影响。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以及温度都是影响红细胞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溶血试验不仅可以用于研究溶解作用的机制,还可以作为一种评估药物对红细胞的毒性的方法。
检测溶血的实验方法
检测溶血的实验方法
溶血是指红细胞受到外界因素(如某些化学物质、高温、低温等)的作用而发生破裂。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溶血实验方法:
1. 准备两个试管,标记为A和B。
2. 向试管A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血试剂(如甲醇、乙醇、高渗
盐水等),并标注所加入试剂的浓度。
3. 向试管B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4. 从被检测样本中获得一定量的红细胞悬液,并将其分别加入试管A和B中,使红细胞浓度保持一致。
5. 轻轻摇匀试管A和B中的溶液,并放置在适当的温度条件
下(如37°C,室温等)孵育一段时间。
6. 孵育结束后,观察试管A和B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和透明度。
7. 如果试管A中的溶液发生明显的变色和混浊,而试管B中
的溶液保持不变,则说明红细胞发生了溶血。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溶血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可以同时进行多个试验,采用不同的溶血试剂和温度条件,并对照对照组进行比较。
此外,也可以通过测定溶血程度的方法(如测定溶血率、半溶血浓度等)来定量评价溶血情况。
溶血实验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血实验实验日期:2022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血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 掌握溶血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分析溶血实验结果,判断溶血反应类型。
二、实验原理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溶解的一种现象。
溶血反应可分为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和免疫介导的溶血。
血管内溶血发生在血管内,涉及红细胞的直接破坏;血管外溶血发生在血管外,主要发生在脾脏和肝脏;免疫介导的溶血是指红细胞被免疫系统靶向并破坏。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药物、温度、pH值等因素对红细胞的影响,判断溶血反应类型。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新鲜兔血、2%NaCl溶液、0.9%NaCl溶液、蒸馏水、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0.1mol/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盐酸溶液、37℃水浴箱、离心机、试管、滴管、移液器等。
2. 试剂:生理盐水、EDTA-K2抗凝剂、红细胞洗涤液、溶血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红细胞悬液:取新鲜兔血,加入抗凝剂,充分混匀。
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上层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最后用红细胞洗涤液制成2%红细胞悬液。
2. 溶血实验:(1)观察不同药物对红细胞的影响: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2%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37℃水浴箱孵育30分钟。
观察红细胞变化,记录溶血程度。
(2)观察不同温度对红细胞的影响: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2%红细胞悬液,分别放入37℃和4℃水浴箱孵育30分钟。
观察红细胞变化,记录溶血程度。
(3)观察不同pH值对红细胞的影响: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2%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0.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为7.4和5.0。
观察红细胞变化,记录溶血程度。
3. 结果分析:根据溶血程度,判断溶血反应类型。
五、实验结果1. 不同药物对红细胞的影响:在实验浓度下,药物A对红细胞无溶血作用;药物B在较高浓度下对红细胞产生溶血作用。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范文2篇)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范文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溶血实验实验报告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1)溶血实验报告溶血试验实验报告补体溶血反应实验分析篇一:细胞渗透性实验姓名系年级组别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渗透性实验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2.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3.掌握估测、比较各类物质进入细胞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透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溶液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由于溶质渗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用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影响物质穿膜能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物质脂 1溶性的大小,因为膜骨架是有脂双层分子构成的,所以脂溶性物质易于穿过细胞膜;二是分子体积大小,较小的分子易穿过细胞膜;三是物质带电状况,因为细胞表面一般带电,不带电的物质易进入细胞。
判定细胞溶血不溶血的方法:溶血的溶液红的程度更高,且溶液发亮,透明度也更高。
二是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细胞破裂后细胞形态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是膜结构上有一个小口,膜还是有结构的,只不过体积变小了。
需要说明的等渗溶液中细胞也会是破裂的,因为生活状态下膜两侧不断交换物质,代谢产物的积累使细胞渗透压的平衡破坏,同时有些代谢物质对细胞是有毒性的,所以长时间放置会使细胞破裂,所以做等渗实验时间不宜超过1h。
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试剂:鸡血,0.85%氯化钠溶液,0.0085%氯化钠溶液,0.8mol/L甲醇,0.8mol/L丙三醇,6%葡萄糖溶液,2%Triton X-1001姓名系年级组别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渗透性实验学号用具:显微镜、粗天平、载破片、盖玻片、滴管2支、离 2心管2支、离心机、9试管、磁力搅拌器。
溶血实验_精品文档
溶血实验1.浓度2.溶液配制D-PBS:Dulbecco’s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3.方法⑴新鲜血液2ml至用抗凝剂肝素预处理的采血管中。
⑵加入4ml D-PBS,10000g离心5min。
⑶弃上清,补加D-PBS至10ml,混匀后10000g离心5min。
⑷重复⑶4次,至上清澄清透明。
⑸加入20ml D-PBS重悬红细胞。
⑹将0.2ml红细胞悬液与0.8ml材料工作液混合。
以加0.8ml水作为阳性对照组,0.8ml D-PBS为阴性对照组。
⑺各组设4个平行,4h后,10016g离心5min,各取样品100ul至96孔板测定577nm吸光度,以655nm吸光度为参考。
溶血率% =[(OD样品-OD阴性)/(OD阳性–OD阴性)]×100%取健康非吸烟男性志愿者静脉血3 ml。
取2 ml血液,加入4 ml PBS,涡旋混匀。
4 ℃,10020 g离心10 min。
小心移除上清,补加PBS至10 ml,混匀后离心,PBS重复处理5次至上清澄清透明。
最后将红细胞用PBS定容至20 ml重悬混匀。
用PBS配制三种HAP纳米粒子的梯度工作液:100 µg/ml,50 µg/ml,25 µg/ml,12.5 µg/ml,6.25 µg/ml。
用0.2 ml上述红细胞重悬液与0.8 ml纳米粒子工作液混合,得到纳米粒子的终浓度为80 µg/ml,40 µg/ml,20 µg/ml,10 µg/ml,5 µg/ml。
0.2 ml红细胞悬液与0.8 ml PBS混匀为阴性对照,0.2 ml红细胞悬液与0.8 ml无菌三次水混匀为阳性对照,各组设3个平行。
涡旋混匀后,于37 ℃孵育3 h,10020 g离心10 min,各样取100 µl上清,于570 nm 处测吸光度值。
溶血全套实验操作规程
溶血全套实验操作规程一, 抗碱血红蛋白(HbF)测定1.取抗凝血1-2ml, 用等渗盐水离心沉淀, 洗涤红细胞3-4次, 将洗涤后的红细胞按沉淀体积加1.5倍蒸馏水和半量四氯碳, 用力震荡混合5-6分钟, 使红细胞完全溶解后离心20分钟, 上层即为100g/lHb液.2.对照管: 100g/lHb液0.02ml, 再加5ml蒸馏水, 混匀.3.测定管: 100g/lHb液0.1ml, 加入预温至25℃的0.083M的KOH1.6ml,同时开动秒表,混匀数秒钟,至1min整,立即加入酸性半饱和硫酸铵溶液3.4ml,倒转混匀,过滤取上清夜。
4.分光光度计540nm,蒸馏水调零,分别测两管光密度。
HbF%=测定管光密度/(对照管光密度X5)X1005.正常人1.0-3.1%,新生儿55-85%,一岁后接近正常人。
二,异丙醇试验1ml7%异丙醇溶液,置有塞试管中,37℃水溶液预热数分钟后,加入0.1mlHb(10%)溶液,加塞混匀,计时观察,同时做正常对照。
若放在37℃水溶液中,5min出现浑浊,40min 之内出现沉淀,则为阳性。
三,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试剂(ml)标准管测定管空白管1. 10g/L联苯胺0.5 0.5 0.52. 被检血浆(血清)——0.02 ——3. 标准血红蛋白0.02 ————4.1%HO 0.5 0.5 0.55.10%醋酸液 5 5 5(注:1-4试剂混合后,于室温下静置20min, 再加5试剂)10min后,用比色剂(0.5cm)测定各管的光密度,波长530nm空白管为比色对照。
结果按下列计算:血浆游离Hb(mg/L)=测定管光密度/标准管光密度(0.025)X100)正常值:〈40mg/L四,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1,静脉采血1.5-2mL,加入含有38g/L枸橼酸钠抗凝剂的小瓶内,再加葡萄糖20mg.血液与抗凝剂按9:1混合,亦可用ACD抗凝。
2,将此血标本离心沉淀5分钟(1000R/M),或置于4℃冰箱24小时,待红细胞下沉后,吸取部分血浆,使血液与血浆之比约为1:1(相当于红细胞压积30-40%)3,摇匀后,取此血液1.0毫升,加12.5%g/l亚硝酸钠-葡萄糖溶液和0.0004mol/L美兰液各0.05ml,颠倒混合15次,使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加塞,37℃水浴(孵箱)保温3小时(血不足用半量)。
溶血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溶血
现象的发生机制。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分别是0.1mol/L、0.2mol/L、
0.3mol/L、0.4mol/L和0.5mol/L。
然后,我们取一定量的新鲜离心沉淀的红细胞悬液,将其分别加入到上述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并在37摄氏度恒温水浴中孵
育20分钟。
接着,我们用离心机将含有红细胞的溶液进行离心,然后取上清液进行吸光度
测定。
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不同。
随着NaCl浓
度的增加,红细胞的溶血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0.1mol/L NaCl溶液的溶血率最低,而0.5mol/L NaCl溶液的溶血率最高。
进一步分析发现,当NaCl浓度低于0.1mol/L时,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得到有效
保持,溶血率较低;而当NaCl浓度高于0.5mol/L时,NaCl溶液的渗透压明显高
于红细胞内部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从细胞内部向外部流动,使红细胞发生溶血。
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表明,NaCl浓度对红细胞溶血率有明显影响,随着
NaCl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溶血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更深
入地了解溶血现象的发生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红细胞溶血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同因素对溶血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总之,本实验结果对于深入研究溶血现象的发生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
用价值。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溶血实验的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的实验报告溶血实验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溶血实验,探究不同溶血试剂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并比较其强度和特点。
实验材料:1. 新鲜的动物血液样本2. 生理盐水3. 3%高渗盐溶液4. 0.9%低渗盐溶液5. 5%甘露醇溶液6. 10%葡萄糖溶液7. 离心管8. 显微镜9. 实验室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收集到的动物血液样本均匀分成5份,每份约0.5ml。
2. 将第一份血液样本加入生理盐水离心管中,作为对照组。
3. 将第二份血液样本加入3%高渗盐溶液离心管中。
4. 将第三份血液样本加入0.9%低渗盐溶液离心管中。
5. 将第四份血液样本加入5%甘露醇溶液离心管中。
6. 将第五份血液样本加入10%葡萄糖溶液离心管中。
7. 将所有离心管放入恒温水浴中,保持温度在37°C,孵育30分钟。
8. 取出离心管,轻轻倾斜观察血液溶解情况。
9. 将每个离心管中的溶液取出一滴,滴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10. 在显微镜下观察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在对照组的生理盐水中,红细胞的形态完整,数量正常。
而在不同溶液中,红细胞的溶解情况有所不同。
3%高渗盐溶液:红细胞出现明显的溶解现象,细胞膜破裂,溶解的红细胞呈现碎片状,数量明显减少。
0.9%低渗盐溶液: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基本保持正常,溶解现象较少,说明低渗盐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较小。
5%甘露醇溶液: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溶解现象几乎不存在。
10%葡萄糖溶液: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溶解现象几乎不存在。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渗盐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较强,细胞膜破裂,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这是因为高渗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高于红细胞内的溶质浓度,导致水分从红细胞内部流出,引起细胞膜破裂。
2. 低渗盐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较小,红细胞形态和数量基本保持正常。
这是因为低渗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低于红细胞内的溶质浓度,细胞膜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溶血实验报告(鸡血细胞)
溶血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引起红细胞溶解的各种方法,观察溶血现象。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
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
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三,实验材料和试剂鸡血、试管若干、移液管若干、洗耳球、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0.3Mol/L等渗)甲醇溶液、0.8mol/L(0.3Mol/L等渗)丙三醇溶液、6%(5%等渗)葡萄糖溶液、2%(1.5%等渗)Triton X-100四,实验步骤1,取鸡血7ml,加入0.85%的NaCl溶液3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
(RBC压积量不少于0.6mL)2,剩余沉淀量1ml左右,将上述离心后的剩余红细胞按照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应不少于1.2mL)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3mL(1)0.85%NaCl溶液(2)0.085%NaCl溶液(3)0.8mol/L(0.3Mol/L等渗)甲醇溶液(4)0.8mol/L(0.3Mol/L等渗)丙三醇溶液(5)6%(5%等渗)葡萄糖溶液(6)2%(1.5%等渗)Triton X-1004,向上述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3滴,轻轻摇匀,(4)(5)号试管在加入红细胞悬液后,立即混匀,制片。
观察0min时的微观情况。
并且之后(4)号试管每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微观情况。
(5)号试管每20min观察记录一次微观情况。
溶血反应的实验报告
溶血反应的实验报告
溶血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溶血反应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了
解溶血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新鲜离心血液、生理盐水、不同浓度的溶液(如高渗溶液、低渗溶
液等)、离心管、试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的新鲜离心血液置于离心管中;
2. 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加入试管中,如高渗溶液、低渗溶液等;
3. 将试管中的溶液与离心管中的血液混合均匀;
4. 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与血液的反应情况;
5. 使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
1. 高渗溶液会导致红细胞内部的水分流失,红细胞收缩变形,最终溶解;
2. 低渗溶液则会导致水分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破裂;
3. 生理盐水对红细胞没有明显的溶解作用。
实验结论:
1. 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都会对红细胞产生溶解作用,导致红细胞的破裂和溶解;
2. 溶血反应的产生与溶液的渗透压有关,高渗溶液会导致红细胞失水而溶解,
低渗溶液则会导致红细胞吸水而溶解;
3. 生理盐水对红细胞没有溶解作用,可作为溶液的对照组。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溶血反应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红
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溶血现象,并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溶血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报告一、引言溶血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细胞膜的稳定性及血型抗原抗体反应。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溶血试剂处理红细胞,探究溶血现象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从而了解红细胞膜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人血液- 1% NaCl溶液- 10% HCl溶液2. 实验装置:- 试管- 定容瓶- 针头3. 实验步骤:1. 收集血液样品并避免在采集过程中出现污染。
2. 将血液分装于多个试管中,每支试管中的血液量保持一致。
3. 向不同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使浓度分别为0.5%,1.0%,1.5%,2.0%,2.5%。
4. 观察试管中血液和溶液的混合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加入几滴HCl溶液,观察溶解鲜血的程度,并记录下来。
三、结果与讨论1. 观察记录: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现象:- 0.5%浓度的NaCl溶液下,红细胞膜基本未发生溶解。
- 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红细胞膜开始逐渐溶解。
在1.5%浓度时,红细胞膜出现显著的变形和破损。
- 当浓度达到2.5%时,血液完全溶解,形成了完全的溶血。
- 在加入HCl溶液后,红细胞膜的溶解会更加迅速,这是由于HCl的酸性导致红细胞膜的变性和破坏。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红细胞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溶液中NaCl浓度较低时,红细胞膜不易发生溶解。
然而,随着浓度的增加,溶血现象逐渐显现。
- 红细胞膜对不同溶液的稳定性不同,在酸性环境下,红细胞膜更易受损。
- 本实验中使用的浓度范围仅为参考,可以进一步进行补充实验以研究溶血程度与溶剂浓度的关系等。
四、实验误差与改进在本实验中,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实验误差:1. 血液的新鲜度:血液样品可能受到保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些变异。
可以尽量选择新鲜的血样进行实验。
2. 溶液制备的准确性:在制备NaCl溶液时,可能会存在浓度计算或取样量等方面的误差。
医学免疫学溶血实验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溶⾎实验实验报告溶⾎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原理绵⽺红细胞SRBC为抗原,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MAC在SRBC上打孔导致SRBC溶解⼆.实验器械⽆菌注射器酒精棉球碘酒⽆菌玻璃瓶⽌⾎带镊⼦⼿术剪⽆菌棉签移液枪移液管锥形瓶量筒离⼼机试管⽆菌⽣理盐⽔⽢油⽔浴锅冰箱记号笔酒精灯三.实验步骤1.在绵⽺颈静脉剪⽑备⽪,⽤⽌⾎带扎住颈部,⽤碘酒消毒,再⽤酒精棉球脱碘,⽆菌注射器抽⾎,去除⽌⾎带,⽤⽆菌棉签⽌⾎,把抽出的⾎液放⼊⽆菌玻璃瓶注意要拔去针头。
2.在⽆菌实验室内,打开⽆菌玻璃瓶在酒精灯前晃动⼏下防⽌细菌感染,取5毫升绵⽺⾎,配平离⼼,取出弃上清液,再加⼊⽣理盐⽔洗涤,配平离⼼2⾄3次,弃上清得到绵⽺红细胞。
3.制备20%绵⽺红细胞悬液,⽤移液枪取两毫升绵⽺红细胞到锥形瓶,在⽤移液管取⼋毫升⽆菌⽣理盐⽔⾄锥形瓶振荡混匀。
制备2%绵⽺红细胞悬液,⽤移液枪取⼀毫升绵⽺红细胞之锥形瓶,再往量筒中倒⼊四⼗九毫升⽆菌⽣理盐⽔,倒⼊锥形瓶中振荡混匀。
4.免疫接种。
第1天,家兔多点⽪内注射绵⽺全⾎0.5毫升。
第3天,家兔多点⽪内注射绵⽺全⾎1毫升。
第5天,家兔多点⽪内注射绵⽺全⾎1.5毫升。
第7天,家兔多点⽪内注射绵⽺全⾎2毫升。
第9天,家兔多点⽪内注射绵⽺全⾎2.5毫升。
第12天,家兔⽿缘静脉注射20%SRBC1毫升。
第15天,家兔⽿缘静脉注射20%SRBC1毫升。
5.18天后试⾎。
家兔⽿缘静脉处脱⽑,⽤⾎管夹夹住,⽤注射器抽⾎观察效价是否合适。
6.⼼脏取⾎。
⼿术剪剪⽑备⽪,胸⾻左缘34肋间搏动最强处垂直进针取⾎20毫升分别放⼊两试管内。
7.溶⾎素制备与保存。
配平离⼼,取上清放⼊另⼀个试管内⽔浴30分钟,加⼊等体积⽢油灭活补体,记号笔写上标签。
再放⼊零下⼆⼗度冰箱冷藏。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血性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认识溶血现象,并掌握溶血性实验常规的体外试管法的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溶解的一种现象。
药物制剂引起的溶血反应包括免疫性溶血与非免疫性溶血。
免疫性溶血是药物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体而引起的溶血,为II型和III型变态反应;非免疫性溶血包括药物为诱发因素导致的氧化性溶血和药物制剂引起的血液稳定性改变而出现的溶血和红细胞凝聚等。
溶血实验室观察受试物是否会引起溶血和红细胞聚集等反应。
有些药物由于含有溶血性成分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原因,在直接注射入血管后可产生溶血现象;有些药物注入血管后可产生血细胞凝聚,引起血液循环功能的障碍等。
有些中草药含有皂苷等成分,具有溶血作用。
凡是注射剂和可能引起免疫性溶血或非免疫性溶血的药物制剂,均应进行溶血性实验。
实验方法
1.2%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取新鲜鼠血10 ~ 20ml,放入盛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
中振摇10分钟,或用玻璃棒搅动血液,除去纤维蛋白质,使成脱纤血液。
加入生理盐水100ml,摇匀,1000~1500r/min离心15分钟,除去上清液,沉淀的红细胞再用生理盐水按上述方法洗涤2~3次,至上清液不显红色为止。
将所得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2%的混悬液(红细胞2ml,加生理盐水至100ml),供试验用。
2.取10ml干净玻璃试管7支,编号,1至5号管为供试品,6号管为阴性对照
管,7号管为阳性对照管(完全溶血对照)。
按表1所示,依次加入2%红细胞悬液。
0。
9%氯化钠溶液或蒸馏水,混匀后,立即置(37±0。
5)℃的恒温水浴中进行温育,观察并记录各管的溶血情况。
开始每隔15分钟观察1次,1小时后,每隔1小时观察1次,一般观察3小时。
表1 溶血实验设计表
页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