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史与理论

中外戏剧史与理论
中外戏剧史与理论

《中外戏剧史与理论》总结

11电编

杨慧心

118303143

转眼间,《中外戏剧史与理论》这门课已经接近尾声,通过18周的学习,我对戏剧这门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没有学这门课程之前,我对于戏剧的了解仅仅在于知道几部有名的剧,比如说:《雷雨》、《暗恋桃花源》等等。其实,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通过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中国第一部电影就是戏曲《定军山》,所以,对于我们学习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来说,戏剧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一门艺术,它对我们以后的电影创作包括拍摄场地的设计都有很深的影响。并且戏曲同电影一样,都具有教化及娱乐的功能。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些经典的戏剧,歌舞剧《猫》、话剧《雷雨》、舞蹈剧《云南印象》、戏曲《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霸王别姬》等等。老师并没有给我们局限一种类型,而是让我们全面了解戏剧。通过观看这些不同类型的戏剧,可以让我们更加主观了解戏剧。并且在每次看完时,老师会让我们自己评论所看的戏剧,这也加深了我们对于戏剧的认识。

在这些类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戏曲。中国戏曲是中国所独有的一门艺术,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所积累下来的精华,也代表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和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更注重的是一种意

境和虚拟性。比如开门,中国戏曲里也只是做一个动作;骑马,只是挥一下马鞭。这就像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对比,中国画更注重主观,西洋画注重客观;中国画为诗,西洋画为剧。中国戏曲又似歌舞剧,因为中国戏曲讲究“唱、念、做、打”。中国戏曲又分为许多种类。我们看了昆曲、越剧与京剧。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被誉为“百戏之祖”。从《牡丹亭》中我们可以发现,昆曲表演非常的细腻,和京剧相比它的唱腔非常婉转,其中杜丽娘的一颦一笑都透露着典雅。在这部戏曲中,杜丽娘身上的衣服从粉红到白色,也寓意着杜丽娘由生到死的这一过程;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被国外成为“中国歌剧”,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戏曲的一大特色——反串。剧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父亲都由女性扮演,而越剧也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京剧是我国国粹,其中的脸谱是一大特色。在《霸王别姬》中项羽的脸谱为白色,这种色调表示奸诈、残忍,楚霸王的京剧脸谱被称为"无双脸",为楚霸王专用。相传楚霸王是个美男子,但因他杀人无数、性情凶暴,画成花脸;又因他是个悲剧人物,双眼处画两大块向下斜掉的黑影,明显的是副哭丧。虞姬为青衣故没有脸谱。

和电影相比,戏剧或许没有像电影那般跌宕起伏,没有偶像剧那般唯美梦幻。但,我确定的是,戏剧一定不像某些商业电影那样不堪一击。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现实的社会,并且对于每一个角色的服装、妆容都是经过慎重思考而精心设计的。比如歌舞剧《猫》。这部剧中猫的社会其实就是现实社会的缩影,猫的社会中有明星、有

德高望重老戒律伯、有小偷、有警察等等。老戒律伯的服装颜色偏暗,也是整个人看起来比较威望,并且他的唱腔要比其他人更加浑厚;葛丽兹贝拉是一只过气的猫,所以她的妆容是杂乱的,头发是凌乱的,她的服装也显得破烂不堪,同时她的唱腔透露着一种悲凉。

戏剧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我们在课上所学的不过是它的九牛一毛。中外戏剧都是经过时间的流逝而留下来的精华,它需要我们研究,但更需要我们的保护和创新。戏剧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我们应该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