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印

合集下载

篆刻分类 汉印

篆刻分类 汉印

篆刻分类汉印
篆刻是一种以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

汉印是指中国汉代时期的印章,它是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为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

汉印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以方正平实为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

从风格上讲,西汉的汉印婉转温厚,时见笔意;新莽的汉印制独特,严谨温和;东汉的汉印以方为主,浑厚茂密;魏晋的汉印方截整饬,劲健有力;南北朝的汉印法度渐失,鲜活生趣。

此外,汉印之美在于其古朴的天真质朴、活力的神形相应、曲直虚实以及变幻的阴阳相生。

汉以其囊括宇宙之气概、恢宏天地之胸襟、浪漫朴素之情怀开创了中华民族一个伟大时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汉印风格分类

汉印风格分类

汉印风格分类汉印风格分类汉印是指中国古代的印章艺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印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汉印的风格进行分类。

一、按材质分类1.石印:最早的汉印多使用石材作为雕刻材料,因此被称为石印。

石印通常呈方形或长方形,有些还会雕刻一些图案或文字。

2.铜印:铜质印章在唐代开始流行,并逐渐取代了石质印章。

铜质印章制作精细、光泽度高,常用于官方文件和重要文书上。

3.玉印:玉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因此玉质印章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玉质印章造型优美、纹饰丰富、色彩丰富。

4.牙雕:牙雕是指使用象牙制作的雕刻品。

在古代,象牙被认为是珍稀材料之一,因此牙雕印章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二、按风格分类1.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其字形简洁、方正,被广泛应用于印章制作中。

篆书印章通常呈方形或长方形,字体清晰、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2.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文字,其字形优美、笔画精细。

隶书印章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字体清晰、端庄。

3.楷书:楷书是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一种文字,其字形规范、端庄。

楷书印章通常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字体清晰、简洁。

4.草书:草书是中国古代一种笔画流畅、行云流水的文字风格。

草书印章通常呈不规则形状,字体连续、自由。

三、按内容分类1.姓名印:姓名印是指刻有个人姓名的印章。

在古代社会中,姓名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官职印:官职印是指刻有官职名称的印章。

官员在办公时使用官职印,以示权威。

3.藏书印:藏书印是指用于盖在书籍上的印章。

古代士人常常以藏书为荣,因此藏书印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题诗印:题诗印是指刻有诗句的印章。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中,题诗印被认为是一种雅致、高贵的文化表现形式。

总结汉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风格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汉印按材质、风格和内容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印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对汉印的理解和认识

对汉印的理解和认识

对汉印的理解和认识一、汉印的概念和历史背景汉印是指中国传统的印章文化,它是通过刻制图案或文字在印材上,然后用墨水涂抹,再将印材压在纸张上以达到标识身份、证明权威、确认合法性等目的的一种文化形式。

汉印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印章的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印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流行于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文化符号。

二、汉印的种类和特点1. 汉印的种类根据不同用途和形式,汉印可以分为官方印章、私人名章、纪念章、艺术品等多种类型。

其中,官方印章主要由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使用,用于证明文件合法性;私人名章则是个人用来标识身份或签署文件等;纪念章则是为了纪念某个事件或场所而制作;艺术品则是以其精美工艺和独特风格成为收藏品的一种。

2. 汉印的特点汉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精美工艺:汉印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刻制、磨制等,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精心雕琢和打磨才能完成。

(2)文化内涵:汉印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印上刻有的文字或图案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身份象征:汉印作为一种标识身份、证明权威的工具,其使用者可以通过其所持有的印章来展示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

三、汉印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汉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方面:1. 法律效力在中国法律中规定,使用公章或者法定机关专用章盖章才能使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领域,汉印的应用仍然非常广泛。

2. 商业应用汉印在商业活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制作专属的公章或私人名章来标识自己的身份和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将汉印作为礼品赠送给客户或合作伙伴,以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形象。

3. 文化传承汉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美工艺、丰富内涵和历史背景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经典汉印解析

经典汉印解析

经典汉印解析官印风格堂正大气,法度严谨,尤其以东汉官印为代表的汉印范式成熟期,笔画厚重而不失灵动,结字方正而气力充实,章法以平正为基本格局而有欹侧多变之势。

私印风格精巧温雅,用刀多舒缓平和,以从容为上,字法平实又灵动;篆法更趋向于装饰化,以至于笔画填满印面而产生了满白文这样的典型作品。

汉印对后世流派印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汉之后的官私印章不论面目如何,都是脱胎于汉篆汉印。

唐宋官印样式的改变使得汉印更多开始进入私印范围,汉印尤其是汉白文印成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

无论是王冕对汉印的模拟还是苏宣、朱简、汪关、丁敬、邓石如等对个性化审美的自觉展现,都无不是植根于汉印的再创造。

“印宗秦汉”成为篆刻学习的不二法门!陆浑左尉铜印残烂不尽在四边四角,有时会顺着笔道展开,而印面光亮如新。

此印就是如此。

四边四角的磨损残烂倒是常见,其笔道的腐蚀显出别样的韵味,让人想起黄宾虹篆书中宿墨、涨墨的神采。

只有从“浑”字尚可看见些许本来面目一那种细劲挺拔的笔道,刀刀到位。

看来篆刻创作中,刻出细劲笔道后,对其做进一步的破坏性处理也不失为一种到达浑厚的捷径。

只是,做作与自然只在一线之间,不可不察。

泰子此印金质,是西汉南越王赵眛的世子所用之僭印,“泰子”就是“太子”。

系用平口凿凿就,平口凿在刻制弧线和转角时会将笔画外侧挤出形成卷翘,后期再用刀具刮去并作简单修饰,因此笔画外侧会略微鼓出并留下毛刺,如用笔中转折的瞬间停顿或是贼毫翻出一般。

另外,从印面可以清楚看到,转折衔接处通常从线外起刀,因此会在钤印时留下痕迹,增加了印面的刀味。

后世黄牧甫就善于活用此法,线外起刀遂由秦汉时的技艺转而成为艺术家风格化的形式语言。

其中妙处,存乎一心!渭成令印此印笔画挺拔有力,刚中有柔,结字方圆兼备、整体落落大方,历经两千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仍然关注一下印面的“十”字留红:纵横皆取斜势,仿佛将“十”字顺时针方向略微旋转。

“渭”字右下角那个曲笔非常重要。

它既是“成”字右上角折笔的对比和向上过渡,同时又与“令”、“印”两字右下角曲笔做对比。

中国汉印经典解析

中国汉印经典解析

中国汉印经典解析前言“印宗秦汉”成为篆刻学习的不二法门!汉印是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它在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为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

从总体风格上讲,汉印以方正平实为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

同时又由于不同的时代印章规制和审美趣尚而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大体上来说,西汉婉转温厚,时见笔意;新莽印制独特,严谨温和;东汉以方为主,浑厚茂密;魏晋方截整饬,劲健有力;南北朝法度渐失,鲜活生趣。

汉印因用途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可以简单划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

官印使用场合正规,是王朝权力的象征。

因此,官印呈现出堂正大气,法度严谨的总体风格,尤其是以东汉官印为代表的汉印范式成熟期,笔画厚重而不失灵动,结字方正而气力充实,章法以平正为基本格局而有攲侧多变之势。

而私印属于个人凭信,其风格与同时期官印相比,私印篆法更趋向于装饰化,以至于笔画填满印面而产生了满白文这样的典型作品。

私印风格也更倾向于精巧温雅,用刀多舒缓平和,以从容为上,字法平实又灵动,章法更加追求多变翻新的总体格局。

镌刻成印的方法不同也会带来印章风格的不同。

汉印镌刻成印的方法主要是两种:铸与凿。

铸印事先需要将文字刻写于蜡模上再浇筑成印,这种方法使得铸印笔道多浑厚凝重,字法安排妥帖,结构严谨大方,章法平中见奇。

凿印则通常是事出紧急,临时镌刻。

用刀简单直接,笔道劲挺有力,以直画为主,通过最简单的排叠组成有序的印面。

相比较而言,私印大多是铸印,毕竟不至于事态紧迫的状态。

故而凿印也多见于战事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用于给将领出征时授印。

铸印的“圆厚”与凿印的“劲挺”都是汉印风格的重要取向。

另外,汉印因为材质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风格。

汉印用材涉及金、银、铜、铁、铅、晶、玉、石、木等等。

风格上金印最为严整大气,银印精致光洁,铜印厚重凝练,晶玉秀润劲挺,石印鲜活奔放……不同材质而有不同风格,实际上是与不同材质的镌刻技法相关联。

金、银、铜等金属材质印章多出于铸造,蜡模制作水平直接影响铸造后的效果。

汉印文档

汉印文档

第四章汉印的艺术特点一、汉印的墓木特点汉印的基本特点,是从它的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的,概括来说即平整端庄、规矩变化、浑朴自然。

(一)平整端庄由于汉印的摹本外形为正方,因此确定印面内部字的结体和笔法的配置,都是方形或长方或扁平;笔画一般都是横平竖直、布置匀称、格局整齐。

在外形上看全印就显得平整端庄、稳重大方。

1.外形方正汉印的外形和字体结构多为方正,但在方正印面内,由于字的多少、笔画繁简,也略有变化。

若遇字笔画横竖之数各不相等,则可能同时具备正、扁、长等各种方形组合在一起,使之能统一协调.印内各字各有不同的方形,构成一个整体的方形。

2.笔画多横平里直汉印外形的平正端庄,决定了字内的笔画要与之相适应,则多为横平竖直的特点.为此可将字中斜笔改成横平竖直的笔画,间或也可保留少量的必不可改的斜笔,使之保持自然有变化,但均不可太长,以免破坏了整体的统一协调。

3.笔画粗细基本相同汉印中绝大多数的印文笔画均基本相等或相近。

即偶有个别笔画较少的字,其笔画可略粗一点,笔画较多的字,其画也可局部略细一点,否则会产生几个字之间笔画粗细的不协调。

4.笔画间距基本均匀汉印中不论笔画是粗或细,其笔画之间距离基本保持平匀相等。

偶有笔画较少之笔字,其亦略粗,间距也略宽,但不致有不协调之感。

总之,使全印笔画安排感到舒适自然。

(二)规矩变化汉印外形与印内文字结体与笔画,虽多方正、平整,显得非常有规矩,但并不平板。

其原因就是在规矩的范围内,在平整的前提下,往往有许多小小的变化,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统一规矩,反而显得生动有变化。

1.正中有斜在方正的结体中,在横平竖直的笔画基调上,稍有少许的斜笔,.显得生气勃勃而自然。

有的横画略为不平,竖画不直,有的斜笔则多成45度角,并有的成相互对称状,这就显得在规矩的横平竖直中掺进变化。

2.直中有曲在横平竖直的笔画结体中,有时有一、二稍短或微曲之笔,它增加了平板中的活泼气氛,犹如平静的水面荡漾起涟漪。

3.方中有圆汉印中每个字虽是方形,笔画也多为方笔,起止处亦成方形,但常常在转角处出现外沿圆内角方的现象,这正好构成外圆内方的既对比又协调的关系,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方正,反而增加了笔致的变化与艺术的魅力。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精]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精]

汉代印章在艺术表现上总的特点是:气势雄强,小中见大, 浑朴厚重,灵巧生动,茂密团聚,韵味无穷。这些特点,不仅 具有汉代艺术的时代特徵,同时也具有印章艺术独有的个性特 征。以下仅就印面的图像、章法、刀法、气势等分述之。
一、文字处理变化丰富
1、书体种类多样
汉代印章使用的字体,虽然多是篆书,但其中又有多种书体, 除小篆、缪篆、鸟虫篆,殳篆、隶书外,还有楷、行、草等,但 其共同规律是方整、匀称、有法度、有变化。
汉官印的风格特点浅析
综述
汉代印章艺术的发展,与实用紧密结合,因而用途广泛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印章的艺术水平提高了,反过来又更 深入广泛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发展。因此实用和审美紧 密结合,相辅相成,更促进了印章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汉印 缪篆文字的出现和广泛运用,标志着汉代印章艺术发展进入 到一个新的时期。由于印章艺术的实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 适应不同情况、不同对象的审美需要,因而其形式也变得多 种多样。印章艺术得到蓬勃的发展和成熟,出现了印章艺术 史上的黄金时代,给予后世以巨大的影响。
西汉前期(高后至景帝)
这一时期是官印摆脱秦印影响,逐渐趋向成熟的发展过渡阶段。这时 的主要特点是:印面已不假界格,但仍分四格。印文结体紧密严整,笔画 取圆势,有的尚遗秦篆遗风,同时也出现汉武帝时那种方正宽博的体态。 有的殉葬印较草率
新莽时期只有短短的15年。它继承了西汉印章的一些遗制,官 印全用五字或五字以上的。在度量衡管制上也都力图复古。印略小 于西汉。由于西汉末期手工业发达,制铜工艺更加精湛,因此,在 印章的制作上也较以前更加精致。
按历史的发展顺序来看,汉官印可分为三个时期:西汉 、新莽、东汉。
西汉官印以铸印为主,偶有凿印。 早期印文多圆笔,较为粗壮圆浑自然;中期渐趋方笔,也出现屈 曲盘缠的现象。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篆刻学习之汉印的艺术特点

篆刻学习之汉印的艺术特点

篆刻学习之汉印的艺术特点汉印的基本特点,是从它的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的,概括来说即平整端庄、规矩变化、浑朴自然。

(一)平整端庄由于汉印的摹本外形为正方,因此确定印面内部字的结体和笔法的配置,都是方形或长方或扁平;笔画一般都是横平竖直、布置匀称、格局整齐。

在外形上看全印就显得平整端庄、稳重大方。

1.外形方正汉印的外形和字体结构多为方正,但在方正印面内,由于字的多少、笔画繁简,也略有变化。

若遇字笔画横竖之数各不相等,则可能同时具备正、扁、长等各种方形组合在一起,使之能统一协调.印内各字各有不同的方形,构成一个整体的方形。

2.笔画多横平里直汉印外形的平正端庄,决定了字内的笔画要与之相适应,则多为横平竖直的特点.为此可将字中斜笔改成横平竖直的笔画,间或也可保留少量的必不可改的斜笔,使之保持自然有变化,但均不可太长,以免破坏了整体的统一协调。

3.笔画粗细基本相同汉印中绝大多数的印文笔画均基本相等或相近。

即偶有个别笔画较少的字,其笔画可略粗一点,笔画较多的字,其画也可局部略细一点,否则会产生几个字之间笔画粗细的不协调。

4.笔画间距基本均匀汉印中不论笔画是粗或细,其笔画之间距离基本保持平匀相等。

偶有笔画较少之笔字,其亦略粗,间距也略宽,但不致有不协调之感。

总之,使全印笔画安排感到舒适自然。

(二)规矩变化汉印外形与印内文字结体与笔画,虽多方正、平整,显得非常有规矩,但并不平板。

其原因就是在规矩的范围内,在平整的前提下,往往有许多小小的变化,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统一规矩,反而显得生动有变化。

1.正中有斜在方正的结体中,在横平竖直的笔画基调上,稍有少许的斜笔,.显得生气勃勃而自然。

有的横画略为不平,竖画不直,有的斜笔则多成45度角,并有的成相互对称状,这就显得在规矩的横平竖直中掺进变化。

2.直中有曲在横平竖直的笔画结体中,有时有一、二稍短或微曲之笔,它增加了平板中的活泼气氛,犹如平静的水面荡漾起涟漪。

3.方中有圆汉印中每个字虽是方形,笔画也多为方笔,起止处亦成方形,但常常在转角处出现外沿圆内角方的现象,这正好构成外圆内方的既对比又协调的关系,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方正,反而增加了笔致的变化与艺术的魅力。

中国篆刻:汉印的十大特点

中国篆刻:汉印的十大特点

中国篆刻:汉印的十大特点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

汉印的特点突出,它以阴文为主,采用缪篆,方中有圆,圆中见方,工而不板,带有隶意。

总的风格是端庄厚朴,匀称方正,构思精巧,气度从容,毫无后代印章的做作之感,汉代印章艺术成就卓卓,后来用“巅峰”、“顶点”等字眼来形容它,把它与晋代的书法,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和宋元绘画相比拟,成为历代篆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明清以来的篆刻家都以“法秦宗汉”为正统,主张“摹印由来溯汉秦”。

秦汉印章艺术对后代印章篆刻影响深远,是我国印章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1、印文主要采用缪篆,缪篆是在秦印小篆(摹印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缪篆笔画线条简约质朴,结构方中带圆,带有隶意,适宜入印作篆,是汉印的基本书体。

它“变小篆之形式,不变小篆之义法”,往往对笔划有所增减,趋向方化,接近于隶书。

线条屈曲饱满,端庄厚朴,平正易识。

这是战国以来,印章所用文字的最重要变革,对后世篆刻文字影响深远。

汉印文字也有鸟虫书,但数量很少,就传世汉印和印谱所见,有一百多方,且都是私印,出土汉印中也有以隶书入印的,但都是殉葬用的明器。

2、汉印继承秦的传统,仍以阴文为主。

官印全用阴文,凿铸都有。

西汉官印多数采用铸印,罗福颐先生说:“西汉官印文字多半整齐端重,出铸造者较多,用此标识可十得七八而已”。

殉葬印多凿印,颁授蕃邦属国头领的印章多为凿印。

凿印中有一种“急就章”。

都是些将军印,据说是应付军事急需,临时在铜质印坯上草草凿刻的,印文不拘成法。

线条往往变形夸张,时有错笔漏划,凿印细浅,刀痕清楚,刀法劲猛,粗拙自然,天趣横生,是汉印所独有的风格。

“伏波将军印”在宁夏固原草庙出土,为龟钮镀金铜印,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以马援为伏波将军。

3、汉代官印皆方形,大为汉尺的方寸——2. 3厘米左右见方。

西汉初期稍大,有的大至2. 6厘米见方,不列品秩的乡官等,才用方寸之半的“半通印”。

私印种类增多,出现了“臣妾印”。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汉印是中国印章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

以下是对汉印风格特点的分析:一、纽索造型汉印的纽索造型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纽索是指汉印中常常出现的类似独立的线条,具有一定的曲线和弯曲的形态。

纽索的存在使得汉印的形态更加灵动,富有流畅感。

纽索有时呈现光秃的状态,有时则被装饰成为龙、蛇、鱼等形象,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二、清瘦雅俗汉印的人物形象一般都显得清瘦雅俗。

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特定的动作和姿势,如舞动的衫袖、仰头注视、舒展身体等。

人物的五官常常不是很清晰,甚至有时不太容易辨认,但整体构图却能够给观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汉印的人物形象在细节上往往精简,给人以大而不粗、简而不俗的感觉。

三、自然韵味汉印的自然韵味是其独特之处。

汉印中常常出现的自然元素有山水、花草、鱼虫等。

这些元素通常被点缀在整体构图中的一些角度,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感觉。

汉印中的自然元素往往精巧细腻,给人以雅致、清新的感受。

四、隐秘神秘汉印的隐秘神秘是其独特的气质之一、汉印中的构图常常通过一些隔断元素,如奇石、云雾、纱帐等来划分画面,给人以层次感和空间感。

这些隔断元素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或景物显得虚幻、神秘。

同时,汉印中常常使用象征性的图案和符号,如蝙蝠、龙、龟等,这些图案和符号赋予了汉印一种神秘的能量。

总结起来,汉印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纽索造型、清瘦雅俗、自然韵味和隐秘神秘。

汉印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出一种自由灵动、雅致简约的气质。

汉印通过对人物、自然元素的描绘和对符号象征的运用,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染力,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汉印原印,看那凿、铸之痕!

汉印原印,看那凿、铸之痕!

汉印原印,看那凿、铸之痕!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多呈方形,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家所重,以印质和印钮、印绶区别地位高低。

皇帝玉玺、虎钮,皇后之玺螭虎钮,皇太子、列侯及丞相、太尉以下官吏分别为黄金印、龟钮,银印、龟钮,铜印、鼻钮。

印绶也有紫绶、青绶、墨绶、黄绶等分别。

汉印有铸印、凿印两种。

就实际出土文物来看,凿刻特征就是有笔画由印面至内呈现明显的“V”型口,凿印大多为“急就”,凿印有些恣意之迹。

東呆私印2.1×2.1cm任良私印2.1×2.1cm黨臺印信,(关注:篆刻微刻)2.05×2.05cm胡整印信2.2×2.2cm馮菐印信2.05×2.05cm石喬印信2.25×2.25cm扈康印信2.1×2.1cm楊栩印信2.25×2.25cm戴壽印信2.4×2.4cm仲喬私印2.25×2.25cm江超之印(关注:篆刻微刻)2.0×2.0cm孫旻私印2.35×2.35cm盖宜私印2.3×2.3cm兒晶印信2.35×2.35cm杜升印信2.4cm×2.4cm段筍之印信2.35×2.35cm臣彪2.25×2.25cm王基印信2.25×2.25cm监就之印2.2cm×2.2cm李璋印信2.3cm×2.3cm音彊之印2.15cm×2.15cm菅涼信印2.3cm×2.3cm王㝢印信2.2cm×2.2cm杨九逵印(关注:篆刻微刻)2.3cm×2.3cm徐亮私印2.35cm×2.35cm魏喜之印1.75cm×1.75cm蒋升私印2.2cm×2.2cm宋璋私印2.2cm×2.2cm宋盛印信2.4cm×2.4cm王固私印2.2cm×2.2cm。

(完整版)篆刻史:汉印

(完整版)篆刻史:汉印

篆刻史:汉印汉印简介:汉印是汉至魏、晋时期印章的统称。

纂体有别于秦纂,大都方平正直,布局谨严,有独特风格。

与秦印并为后世纂刻家所取法。

汉印的制度:汉制,皇帝、皇后、诸侯王的印称“玺”,列侯、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称“印”,列将军称“章”。

以印质和印钮、印绶区别地位高低。

皇帝玉玺、虎钮,皇后金玺、虎钮,皇太子、列侯及丞相、太尉以下官吏分别为黄金印、龟钮,银印、龟钮,铜印、鼻钮。

印绶也有紫绶、青绶、墨绶、黄绶等分别。

汉印有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的印多用铸印,军中为应急需,用凿印。

汉代是印章的兴盛时期,汉印为后世金石家所取法。

初学治印的人,特别要先学整齐朴茂的汉铸印。

汉印的发展:汉印是在继承秦印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艺术和用章制度上比秦印更趋成熟、完备。

汉印是中国印章艺术的鼎盛时期,是古代篆刻艺术的第一高峰,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人们常把它与唐诗、宋词、元曲和晋唐书法、宋元绘画并列在一起加以称颂,如今学习篆刻就是从临摹汉印着手。

汉印的分类:汉印主要有官印和私印两种,官印在用材、纽制、文字排列及印绶的用色上由于等级关系,皆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印章由官府督造,而私印由私人作坊制作,比较官印来得随意、宽松许多,无论官印、私印,用材都以铜质为主。

汉印的文字:汉代由于隶书的出现和通行,文字书写已大为简便省事,入印文字在隶书的影响下,字形工整,横画省去波磔,圆转为方,盘曲化直,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汉摹印篆(缪篆)体式,而且简省又不悖“六书”,其印章章法稳健匀称,线条浑厚高古,气势夺人。

在印面文字布局上为一个完满的方形(或长方,或扁方,或正方),如四个字由四个小方形组成为一个大方形,即印章的整体形,这是汉印的基本形式。

汉印的特点:汉印到了西汉,印文字形日益方满化,栏界的辅助功用已不存在,相反使印面形式有闷塞之感,所以西汉初期的印章承秦式,尚有栏界,至中期便消失了。

看汉印上的文字布置,一个字为一个完满的方形(或长方,或扁方,或正方)如四个字则由四个小方形组合为一个大方形,即印章的整形。

漫谈汉印(篆刻)之美

漫谈汉印(篆刻)之美

漫谈汉印(篆刻)之美汉印之美就是大汉之美,中华之美。

汉以其囊括宇宙之气概、恢宏天地之胸襟、浪漫朴素之情怀开创了中华民族一个伟大时代。

汉朝疆域广阔、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军事强大、艺术昌明。

至今,我们多民族融合汇聚的华夏民族叫汉族,使用的语言叫汉语,文字叫汉字。

第一:汉印之美是汉代美学精神的高度体现元气是中国人朴素的宇。

宙观和物质观汉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元气”构成的,有气则生,无气则死。

元气就是阳气。

性质是向上,向外,发散的,磅礴的,运动的,正能量的。

《素问》说:“阳气者,若天与日”。

就是说元气象天的运行和太阳的光芒一样。

汉印的文字的表现力,结构的疏密感,笔画的张曲度都表现了元气。

特别是打成封泥之后文字突出于泥面为阳。

笔画耸立,天光照来,明暗交替,逶迤回行,抱气聚神。

形与神是汉人的艺术最高追求。

外有其形,内有其神。

形神相依,神为主宰。

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里说:“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里说:“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对形的高度概括和对神的深度表现,是汉代艺术的理想和追求。

形神皆禀于元气,元气动则为神,元气静则为形。

动静之间产生了形神交变。

“以汉为宗”的理论提出,绝不是因为汉印的平正方直,而在于形神的深邃运转。

形为神服务,形变神出现。

神来驾驭形,神现形有生。

阴阳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阴阳,阴阳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也是事物的根本规律。

东汉蔡琶在其书法理论《九势》开宗明义:“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阴阳重在和谐、重在变化。

汉印很好的表现了阴阳,形象地阐释了阴阳变化。

汉印的阴,封泥的阳,就是阴生阳的典型表现。

朱白、疏密、动静、呼应、错落、均衡、轻重、力势、向背、曲直、斜正、方圆、粗细、缺省等等都是阴阳。

这个阴阳既是形的阴阳,也是神的阴阳。

“穷造化之精神,尽万类之变态”(清程廷祚《骚赋论》)是对汉印之美的最好总结。

汉印的艺术特点

汉印的艺术特点

汉印的艺术特点2014-12-26 怀远教育一、汉印的基本特点汉印的基本特点,是从它的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的,概括来说即平整端庄、规矩变化、浑朴自然。

(一)平整端庄由于汉印的摹本外形为正方,因此确定印面内部字的结体和笔法的配置,都是方形或长方或扁平;笔画一般都是横平竖直、布置匀称、格局整齐。

在外形上看全印就显得平整端庄、稳重大方。

1.外形方正汉印的外形和字体结构多为方正,但在方正印面内,由于字的多少、笔画繁简,也略有变化。

若遇字笔画横竖之数各不相等,则可能同时具备正、扁、长等各种方形组合在一起,使之能统一协调.印内各字各有不同的方形,构成一个整体的方形。

2.笔画多横平里直汉印外形的平正端庄,决定了字内的笔画要与之相适应,则多为横平竖直的特点.为此可将字中斜笔改成横平竖直的笔画,间或也可保留少量的必不可改的斜笔,使之保持自然有变化,但均不可太长,以免破坏了整体的统一协调。

3.笔画粗细基本相同汉印中绝大多数的印文笔画均基本相等或相近。

即偶有个别笔画较少的字,其笔画可略粗一点,笔画较多的字,其画也可局部略细一点,否则会产生几个字之间笔画粗细的不协调。

4.笔画间距基本均匀汉印中不论笔画是粗或细,其笔画之间距离基本保持平匀相等。

偶有笔画较少之笔字,其亦略粗,间距也略宽,但不致有不协调之感。

总之,使全印笔画安排感到舒适自然。

(二)规矩变化汉印外形与印内文字结体与笔画,虽多方正、平整,显得非常有规矩,但并不平板。

其原因就是在规矩的范围内,在平整的前提下,往往有许多小小的变化,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统一规矩,反而显得生动有变化。

1.正中有斜在方正的结体中,在横平竖直的笔画基调上,稍有少许的斜笔,.显得生气勃勃而自然。

有的横画略为不平,竖画不直,有的斜笔则多成45度角,并有的成相互对称状,这就显得在规矩的横平竖直中掺进变化。

中国汉印经典解析

中国汉印经典解析

中国汉印经典解析汉印是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它在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为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

从总体风格上讲,汉印以方正平实为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

同时又由于不同的时代印章规制和审美趣尚而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大体上来说,西汉婉转温厚,时见笔意;新莽印制独特,严谨温和;东汉以方为主,浑厚茂密;魏晋方截整饬,劲健有力;南北朝法度渐失,鲜活生趣。

汉印因用途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可以简单划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

官印使用场合正规,是王朝权力的象征。

因此,官印呈现出堂正大气,法度严谨的总体风格,尤其是以东汉官印为代表的汉印范式成熟期,笔画厚重而不失灵动,结字方正而气力充实,章法以平正为基本格局而有攲侧多变之势。

而私印属于个人凭信,其风格与同时期官印相比,私印篆法更趋向于装饰化,以至于笔画填满印面而产生了满白文这样的典型作品。

私印风格也更倾向于精巧温雅,用刀多舒缓平和,以从容为上,字法平实又灵动,章法更加追求多变翻新的总体格局。

镌刻成印的方法不同也会带来印章风格的不同。

汉印镌刻成印的方法主要是两种:铸与凿。

铸印事先需要将文字刻写于蜡模上再浇筑成印,这种方法使得铸印笔道多浑厚凝重,字法安排妥帖,结构严谨大方,章法平中见奇。

凿印则通常是事出紧急,临时镌刻。

用刀简单直接,笔道劲挺有力,以直画为主,通过最简单的排叠组成有序的印面。

相比较而言,私印大多是铸印,毕竟不至于事态紧迫的状态。

故而凿印也多见于战事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用于给将领出征时授印。

铸印的“圆厚”与凿印的“劲挺”都是汉印风格的重要取向。

另外,汉印因为材质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风格。

汉印用材涉及金、银、铜、铁、铅、晶、玉、石、木等等。

风格上金印最为严整大气,银印精致光洁,铜印厚重凝练,晶玉秀润劲挺,石印鲜活奔放……不同材质而有不同风格,实际上是与不同材质的镌刻技法相关联。

金、银、铜等金属材质印章多出于铸造,蜡模制作水平直接影响铸造后的效果。

汉印之美,影响深远

汉印之美,影响深远

汉印之美,影响深远汉印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略、明快、热烈,结构近于现代楷书,形体变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

其中汉“将军印”和“满白文”,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

以面目不同来分,西汉婉转温厚,时见笔意;新莽印制独特,严谨温和;东汉以方为主,浑厚茂密;魏晋方截整饬,劲健有力;南北朝法度渐失,鲜活生趣。

汉印不但形制、钮式等空前精美,而且文字处理、章法变化等艺术形式也被后代的篆刻家们奉为典范,一时蔚为大观。

刘茂检私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分类从内容上,汉印主要分官印和私印两类。

官印主要分为玺、印、章三种,包括帝王印和官吏印。

官印风格堂正大气,法度严谨,尤其以东汉官印为代表的汉印范式成熟期,笔画厚重而不失灵动,结字方正而气力充实,章法以平正为基本格局而有欹侧多变之势。

私印主要有姓名印、表字印、臣妾印、吉语印、肖形印等,西汉多为一至二厘米见方的凿印,或略大些,长方形半通印较少,印文多加界格线,钮制多为鼻钮、坛钮、龟钮。

到中期类式渐多,印面渐大,渐不加界格,铸印也多起来,除了作汉篆私印外,还有缪篆私印、鸟虫篆私印,印文以游鱼、鸟头、虫首融合文字,富有装饰趣味,有变幻莫测、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到了东汉,私印不论从印章类式、印文格式字义或是从印材质地、印纽雕刻等方面来看,都是有史以来最为丰富的。

如印章类式有母、子套印、姓名图案印、姓名吉语印、肖形印等;印质扩充到牙、琥珀、玛瑙等;印纽样式,有鼻钮、瓦钮、桥钮、坛钮、虎钮等。

私印风格精巧温雅,用刀多舒缓平和,以从容为上,字法平实又灵动;篆法更趋向于装饰化,以至于笔画填满印面而产生了满白文这样的典型作品。

汉代官印的制作和掌管,都由专门机构负责。

官印由官府督造,私印由私人作坊制作。

战国古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制作工艺从制作工艺上,铜印有铸和凿两种方法。

关于铸印的方法,明人甘旸在《印章集说》中写道:“铸印有二,曰翻砂、曰拨蜡。

翻砂以木为印,覆于沙中、如铸钱之法。

关于汉印汉印鉴赏

关于汉印汉印鉴赏

关于汉印汉印鉴赏关于汉印汉至魏、晋时期印章的统称。

篆体有别于秦篆,大都方平正直,布局谨严,有独特风格。

与秦印并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

汉制,皇帝、皇后、诸侯王的印称“玺”,列侯、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称“印”,列将军称“章”。

以印质和印钮、印绶区别地位高低。

皇帝玉玺、虎钮,皇后金玺、虎钮,皇太子、列侯及丞相、太尉以下官吏分别为黄金印、龟钮,银印、龟钮,铜印、鼻钮。

印绶也有紫绶、青绶、墨绶、黄绶等分别。

汉印有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的印多用铸印,军中为应急需,用凿印。

汉代是印章的兴盛时期,汉印为后世金石家所取法。

初学治印的人,特别要先学整齐朴茂的汉铸印。

汉印是印史上的一座高峰。

人们比之唐诗宋词。

汉代的印章风格呈现多种风貌。

宫印、私印、肖形印都很有特色。

印文书体方面,秦小篆、摹印篆、鸟虫篆、缪篆,百花齐放;印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方形、圆形、矩形、三圆连珠、四圆连珠、双套印、三套印,应有尽有。

中国古代玺印经过滥觞期(新石器时期)、起始期(夏商周时期)、勃发期(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至魏晋时期进入了成熟期。

汉代是中国篆刻史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之一。

汉印以其数量、种类的繁多和艺术水平的登峰造极,在印章史上占有头等重要地位,成为后世印章的典范和学习篆刻艺术的楷模。

汉印凝重端庄,形制严谨朴茂,可分官印、私印两大类。

官印以白文居多,有铸有凿,文官多用铸印,军中多急就章的凿印,其中尤以凿制的“将军”、“司马”两种官印艺术成就最高。

汉代私印中的姓名印则以端庄平正、严谨浑厚为胜。

汉初的玺印在形制上,袭用秦制。

据《晋书舆服志》载:“乘舆六玺,秦制也。

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

汉遵秦不改。

”但在现在旧谱中,能见到的汉代官印———汉将军印、侯印、丞印,不论6字4字,多没有界格。

据说,这是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后才逐步改变的。

王莽篡汉19年当中,留下的此类文物,也精美可观!汉印铸印的字体,不论朱文(阳文)白文(阴文),都非常工整,平直方正,浑厚古朴,外拙内巧,端凝庄重,方中寓圆,整齐美妙。

浅论汉印艺术

浅论汉印艺术

浅论汉印艺术一个成功的篆刻家,都是从师法秦汉印开始的。

秦汉印是中国印章史的一个里程碑。

秦汉印,包括战国、秦、汉印,从其入手,可知篆刻门径,少走弯路。

由于战国玺印的入印文字较混乱,印章体制不健全,给后学者带来了许多不便。

秦统一后,虽然规定了印章制度,但秦王朝是短命的朝代。

而汉代则不同,经历了四百多年。

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官方重视,民间响应,种类繁多,风格纷呈,迎来了印章艺术的第一个春天。

因此,我们倡导“印宗秦汉”的真正范围是偏重汉印。

汉印有哪些种类?有哪些特征?对后世的篆刻有何影响?若我们在创作之余,作一番思考,可以掌握一些特点,更能反作用于创作。

本文就学习汉印的一些心得简述如下。

汉印的种类从制作方法看,汉印有铸、凿、刻三法。

甘旸《印章集说》说:“铸印有二:曰翻砂,曰拨蜡。

翻砂以木为印,覆于砂中,如铸钱之法;拨蜡以蜡为印,刻文制钮于上,以焦泥涂之,外加熟泥,留一孔令干,去其腊,以铜熔化入之,其文法钮形制俱精妙,辟邪、狮兽等钮多用拨蜡。

刻印以刀成文,军中即时授爵多刻印。

刻者更有刀法,今法之。

凿印以锤凿成文,亦名曰镌,成之甚速,其文简易有神,不加修饰,意到笔不到,名曰‘急就章’。

军中急于封拜,故多凿之,以利于便。

”《历代印学论文选》P78汉代的冶炼业较发达,制作印章用铸造的方法较为普遍,方法是雕刻蜡模后浇铜液而成。

由于要先雕刻蜡模,故此类印章布局较规范,印文粗重,线条交接之处圆转流动。

凿印是指在印坯上用刀凿制而成的印章,一般是满足临时的需要,急就而成。

如果说铸印给人提供了一个平正端庄、印文规范的模式,那么,凿印则率真天然,印文随意生发。

刻的方法是贯穿在铸印中,有补刀修改的性质。

从分期上讲,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西汉初期官印,以模仿秦官印为主。

第二期为西汉中期武帝官印,已基本构成汉印的总体格局。

第三期是新莽时期的官印,印用五字。

第四期是东汉,印文用缪篆,标志着汉印的成熟。

这四个分期是以汉代官印来论述的,代表了汉印的总体特征,具有普遍的意义。

汉印风格分类

汉印风格分类

汉印风格分类引言汉印风格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汉印风格的特点是融合了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与西方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汉印风格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风格。

一、汉印风格的起源汉印风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中国。

当时,受到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一批中国画家开始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这些画家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吸取了西方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汉印风格。

二、汉印风格的特点1.饱满的色彩:汉印风格的作品通常采用丰富多彩的色彩,色彩饱和度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抽象的表现形式:汉印风格强调形象的简化和抽象化,画家将事物变形、融合,以达到更加自由、表现内心情感的效果。

3.内容寓意深远:汉印风格的作品通常富含哲理和寓意,每幅作品都有深层的内涵,引发观者深入思考和联想。

4.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汉印风格的画家善于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高度统一。

画作中常常出现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与人物形成和谐的画面。

三、汉印风格的分类根据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汉印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1.山水画:山水画是汉印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通过独特的绘画技法,将人物、山水与文字相结合,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花鸟画:花鸟画是以花卉、鸟类等自然元素为题材的画作。

汉印风格的花鸟画通常注重形象的简化和色彩的鲜艳,给人以跳动的生命力。

3.人物画:人物画是汉印风格中常见的表现形式,画家通过简洁有力的线条和明快饱满的色彩来表达人物的神态和个性,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4.抽象画:抽象画是汉印风格中的创新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形状的简化和抽象,画家表达出内心情感和思维的世界,给观者以广阔的联想空间。

四、汉印风格的代表画家1.黄宾虹:黄宾虹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他对汉印风格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宾虹的作品富有创意,色彩鲜明,形象简练,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篆刻技法解析(五)汉印概述上

篆刻技法解析(五)汉印概述上

篆刻技法解析(五)汉印概述上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个时代,雄伟、宏大是人们对汉代的第一映像。

汉朝长期的繁荣强盛使得汉人精神昂扬、生命脉动,具有强烈“大汉意识”。

他们在艺术崇尚宏强、壮丽、博大之美,如“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未央宫,“观夫巨丽唯上林”的皇家宫苑,华丽恢弘的“汉赋”,包罗万象、纵横千年的史学著作《史记》等,鲁迅亦曾感叹:“唯汉人艺术,雄浑博大!”即便是方寸大小的印章也是如此。

方正、平和、博大、典雅是历代印人对汉印最为中肯的评价。

正因为汉印有着如此高的艺术水平,自文人篆刻兴起,汉印就成为了他们最高的取法对象。

清人周铭甚至断言“学印不宗秦汉,非俗即诬!”不仅初学篆刻者需临习汉印,即便是篆刻界公认的高手也还在不断地从汉印中汲取营养。

汉印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确立了万世典范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从官印、私印以及汉印的发展过程两个方面对汉印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官印与私印(一)官印官印者,国之重器。

是国家权力地位的象征,是官员走马上任行使政令的凭信。

统治者对官印的制作与管理极为重视,并设有专门的机构和官职掌管其事。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官印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的。

在称谓上,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皇帝独称玺,百官百姓普遍用“印”,这也成为后世最常用的称呼。

到西汉时期,皇帝、皇后、诸侯王皆称“玺”,丞相、大将军、御史大夫及两千石以上的高官用“章”,其它官员之印章则称“印”。

“印章”合用开始出现,并成为通称。

材质上,帝、后专用玉,群臣莫敢用。

高官贵族用金用银,其它官吏则用铜。

官印皆作方形,唯职位低微、不列品秩的乡官才用方寸之半的“半通印”。

在印泥的使用上,皇帝用紫泥,一般官则吏用青泥。

(隋唐以前,印章的其使用方式并不是想像现在一样,醮上印泥钤盖于纸帛之上,而是钤盖在封泥上,以防止他人拆阅的。

)(二)私印私印是指官印之外的一切私人用印,包括原任职官员和普通百姓的私人用印。

印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主要体现在官印上,印章主流风格的形成也主要取决于官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印
【摘要】中国印章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是石材、刻刀与书法三者的结合,是中国人性格中硬与软的交相辉映,本文通过简述各个朝代印章文化的发展及特点,重点叙述了汉代印章的风格魅力,突出表现了汉印对后世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印章文化;汉印
中图分类号:J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234-01
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汉王朝军事的强大,使之扩大了版图,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其他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艺术无不超越前代,汉辞、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和饱含贵族气
息而闻名于世,而画像石、画像砖则生活气息浓厚。

在这么一个璀璨绚烂的时代,汉印以其数量的庞大、种类的繁多和艺术水平的登峰造极,在汉代有著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世印章的典范和学习篆刻艺术的楷模。

中国古代印章经过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到汉代、魏晋时期进入成熟阶段,而中国印章的成熟,与继承前代的成果和经验是分不开的。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频繁交往,印章作为当时社会交往的证据,逐渐兴盛起来,印章的使用更加普遍。

此时期各诸侯与富有的商人将印章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身份象征、婚丧嫁娶、佩戴装饰等各个方面。

战乱不仅影响了各个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同时也影响了印章的风格特点,而各国文字的不
统一,也深刻影响了印章的文字,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印章总体呈现出百花齐放、风采各异的特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进行了大一统,由丞相李斯在秦系文字的基础上,罢用了其余诸国的文字形式,使用比较整齐匀称的小篆书体,而承袭春秋战国时期的玺印制度,也因此进行了大一统,明确作出了统一。

如同规定“朕”一般,将春秋战国时期统一的玺与印分开,“玺”为皇帝专用,群臣只能称“印”。

同时在印材质上也作了规定,文字也由大篆改为小篆。

写有多字的印章是为了适应意趣而设定的,文字与周围栏界相结合,虽然文字本身变成了四角形,不像文字本身那样圆润,却也充满了自然的情趣。

汉王朝建立后,政治清明,经济经过文景二帝的休养生息政策,较秦朝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这种条件
下,印章文化得以发展成熟。

汉印与汉隶有相同的特点,均端庄厚重、严谨朴素,而这一时期的印章文化广泛传播,自上而下,从朝堂到乡野。

印章的使用率极高,在这种情况下,汉印可分官用、民用两类。

官用印章阴刻居多,文官多铸成,而军队多刻图章,经后世的发掘,汉印以“将军”“司马”等两种印章最为著名。

民间印章则多以名字为主,使用印章显得威严、厚重。

汉字最初的印章制度来源于秦代,但较之前朝,汉印更加复杂,并更能体现统治者的阶级地位。

例如汉印中除“玺”“印”之外,又添加了“章”,分别对应“玺”――皇上、皇后、诸侯王,“印”――列侯、乡亭侯、将军部下、郡邑令长,“章”――列将军。

一级一级的详细规定,明
确了各个地位的印章称谓,体现了封建社会对统治阶级地位的认识与划分,除此之外,还对如印材、形状、装饰物、大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而相对
来说,民用印章没有官印的繁文缛节,使用率也比较高。

汉印的两种文字形式――阳文和阴文都非常整齐、笔直。

它们厚重、简洁,不仅整齐,而且也颇有价值。

汉印的文字布局与文字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若四字平均,则将印章十字交叉,平分为四个小部分,将文字按照大小相同、粗细一样形式排列在印章之上;若文字形式不一,则将印章等分为两部分,按构图再布局文字的位置,这也是汉印的一大特点。

由于印章形式的实用属性、使用制度以及制作技艺等因素,魏晋南北朝的印章一直受汉印的影响,故人们也习惯地称其为“汉印”,只是印文笔势不及汉制,在艺术上略逊一筹。

这一历史时期,隶书开始解体,文字的发展向定型化方向过渡,文字的这种变化,对这一时期的印章文化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由
于纸、帛的广泛传播与使用,印章作为信物的功能性减少以至于消失,但也正因如此,印章文化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在画作与书法作品中,它的使用功能开始转化,与书画、收藏、鉴赏结合,逐步走向艺术的殿堂。

唐宋是书法、绘画的鼎盛时期,但印章却远不如古朴典雅的两汉时期。

尤其到了宋代,七叠篆、九叠篆被官印广泛使用,印章风格也由汉代的白文印变为边宽厚重的细朱文印。

钤于官防文告上的大红印章,彰显出威严不可侵犯的官府气派。

从另一方面讲,九叠篆就是一种文化标记。

数字以九为大,重重叠叠是形容比较多的东西,因而用九叠来形容皇权的尊贵与崇高。

唐宋的民间印章,虽存汉印遗风,但毕竟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气韵已不及前人。

文人士大夫促使印章由实用功能向纯粹的艺术方向发展。

明清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推崇复古,印章界推崇汉印,认为它极其尊贵,加上金石学的风气,出土文物较多,出现摹拟汉人印章的现象,明清时期印章的形制与风格特点,在唐宋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汉印的厚重古朴,明清士大夫摸索出各种各样的印章风格,开拓了印章文化的新道路。

“唐人小印网蛛丝,汉篆阴文古且奇。

”元代吾衍在《赠刻图书钱拱之男钱二绝句》一诗中这样赞美汉印,汉印是实用的,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带着汉代的娇美容颜,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汉印依旧以那样古老的印式,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