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政党制度3、社会监督4、政治改革二、选择题1、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 兵家B 儒家C 法家D 道家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 经济秩序B 阶级状况C 政治力量分布D 政治秩序3、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
A政治权利 B 财产权 C 平等权 D 自由权4、()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A 权力制约原则B 法治原则C 监督原则D 人民主权原则5、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认同之上的合作。
A 法律B 平等C 公共利益D 市场原则6、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A 弹劾B 选举C 监督D 罢免7、舆论监督以其()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
A 评价性B 广泛性C 及时性D 公开性8、宪政的核心是()。
A 形成公民社会B 依法治国C 保障自由 D民主政治9、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 平等原则 B宽容和理性精神 C 自由原则 D 秩序原则10、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的民主化改造。
A 政府职能B 政府体制C 政府结构D 政府管理三、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3、民主的限度是什么?四、论述题1、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
2、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学原理: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强制、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面。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习惯等,它反映了社会群体对于政治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4、政治制度: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规范、规则和组织形式,它规定了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5、民主制度:是指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大众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二、简答题1、请简述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和国际政治等方面。
这些内容涵盖了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基础。
2、请简述政治权力的特点。
答: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引导性、控制性和支配性等特点。
它可以通过强制手段迫使他人服从,也可以通过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3、请简述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到社会群体的政治文化背景。
同时,政治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群体对于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程度。
4、请简述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答:民主制度的优点包括能够充分反映民意、促进社会公正、提高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积极性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增加社会成本、容易被利益集团操控等。
5、请简述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的影响。
答: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政治的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方面都可能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同时,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也会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三、论述题1、请论述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答: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电大专科)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道德)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德治、礼治)。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
4、孙中山先生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5、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7、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8、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官本位、“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权力本位)。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势、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权力研究途径)。
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
17、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民众主义)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1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19、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国家)。
20、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社会伦理)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1.政治的定义(理解)——第一章第一节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学的学习意义(理解)——第一章第二节1.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和制度环境。
2.政治学提供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哲学基础。
3.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发生和发展的根源。
4.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及其发展规律。
3.利益的含义(理解)——第二章第一节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理解)——第二章第一节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
因为这一基本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利益内含的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则是人类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
此外,它还铸造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基本特性,所以,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是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
5.利益的内在矛盾(理解)——第二章第一节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矛盾。
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的矛盾。
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的矛盾。
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的矛盾。
6.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第二章第三节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规定了社会政治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职能。
4.利益是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5.利益是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6.利益矛盾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7.政治权力的含义、本质及特性(理解)——第三章第一节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导论一、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1)权力本位或官本位;(2)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3)“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二、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关于“善”的学问。
“善”可以分成多种:有个人之善,家庭和村落之善,还有集体(城邦或国家)之善。
研究个人之善的学问是伦理学;研究家庭或村落之善的是经济学;而研究集体或国家之善的是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
根据他的观点,人是社会的动物。
人的本性就是要过社会(群体)生活。
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人类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和安排才算不失为公平合理,即所谓“正义”?这就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
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
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它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持。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1)政治从业人员:社会需要职业政治家。
这样的政治家具有现代的政治理念,开放的胸襟和不断接受新知的能力,有引导国家不断进步的使命感和抱负,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实施策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领导大众的智慧。
这样的政治家需要了解政治分析的原理,更需要掌握政治操作的原理;他不仅需要明白什么是“政治正义”,而且还需要懂得如何实现“政治正义”。
(2)政治学从业人员:社会也需要专业的政治学家。
这样的政治学家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阐释和发展政治理念,推动关于政治的知识的进步,引导全社会深化政治认知,并能就实际的政策提供分析研究的成果。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全)
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学:政治学是指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政治权利: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6、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国家: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8、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1、政治的分析单位:是指政治理论的构建单位,或立论的前提和出发点。
这种理论既可以是实证性理论,也可以是规范性理论。
在政治学中个人、集团和阶级三种分析单位对于理解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洞见。
2、政府政治观:是一种狭义的政治观,它主张政治只与国家有关,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
政治活动在空间上仅限于政府机器,如内阁、国会、政府官员等,在人员上则限于政治家、文官和游说者。
3、非政府政治观: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尽管政党和利益集团本身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但是他们的活动指向是政府——政党的目标是通过定期的竞选性选举获得政权,利益集团的目标是通过游说等各种方式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
市民社会。
而在修正形式中,公域和私域的界定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凡是非个人的东西便是公共的。
5、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政治是所涉事情重大而普遍的国家活动;行政相反,它是关于个人和细琐事情方面的国家活动。
因此,政治史政治活动家的特殊领域,行政是技术官员的领域。
虽然政策若无行政的帮助便一无所是,但是行政并不因此就是政治。
6、政党分肥制:在官职领域推行“民主”的做法,由在选举中取胜的政党从自己的支持者中遴选官员,其理由:1、民主政治表现在管理任用上,就是民选官吏(信念因素);2、官吏职务简单明白,具有普通智慧的人均可胜任(认知因素);3、既然人人可以当官,所以官职的任期越短越好,使大家都有任官的机会,以符合民主与平等的精神,因此主张“任期短暂”、“官职轮换”(操作因素)。
7、权力:指涉主体间关系,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或达致某一结果的能力。
在这一意义上,权力是在动态人际关系中才得以现实和实现。
从理论上说权力的概念可适用于任何主体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人们对权力关系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8、经典权力观:就最一般的含义而言,当A使B去做A想做但B本不想去做的事情时,可以说A对B行使了权力。
权力是使人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的能力。
基本特点:1、将权力视为指定和实施法律与公共政策;2、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性;3、垄断性的掌握这种权力的是政府官员。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提出了法治原则,他本人也由此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意大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霸术》。
1、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神权论、暴力论和契约论。
神权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让渡权利、缔结契约并共同守约的结果。
契约论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是现在西方政治文化关于国家和政府起源的通行的解释。
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的奴役先于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产生不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而是暴力征服的结果。
剥削阶级的国家学说一般都认为国家是一个永恒现象,因此,除了无政府主义从总体上否定国家之外,马克思主义是唯一预言国家将会消亡并且提出系统的国家消亡理论的学说。
这是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类社会的必然结论,也是对剥削阶级国家学说构成致命一击的理论环节。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反应统治阶级意志,并且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国家权利的表现在: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
第三,主权性。
马克思主义定义: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当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就产生了国家,当阶级完全消失,国家就灭亡了;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产生发展力,生产关系改变的时候,通过社会变革,国家阶级的性质就随之改变;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是机器,这个“统治权力”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主权性,他是国家权力同其他权利不同的主要标志。
3、国家的基本职能:内部职能: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部职能: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4、划分国家的基本标准:济基经础和阶级实质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前三者属于剥削阶级5、中国封建与西方封建的区别:一。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政治学原理复题课程代码)一、名词解释1、政治权利2、国家3、政治权力4、政党5、政治文化6、两党制7、政治统治8、联邦制9、政治管理二、简答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XXX,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国家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XXX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一、名词解释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
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
(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
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气力比力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限制能力。
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气力限制关系,最高方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会合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气力中的领导气力,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争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俗规范的庞大综合。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有阶级社会以来,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科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国家理论、国家制度、国家活动及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斗争,研究历史上各个阶级夺取、建立、巩固,运用、参与和控制政权的经验,研究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研究治理国家的理论,政策和方法。
简言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什么是政治现象?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怎样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哪些是政治关系,哪些不是政治关系?即划定政治关系的范围是什么?确定政治关系的范围主要有两点;第一,时间范围。
指政治关系是个历史过程还是永恒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到一定历史阶段就不存在了。
政治关系不是永恒存在的。
另外一些思想家认为,政治关系是永恒存在的,即有人就有政治,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政治关系。
不管什么性质的社会,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政治关系是永恒存在的。
关于政治关系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对象分歧的出发点。
第二,空间范围。
指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界限问题。
政治现象的特点是复杂多变,有些政治关系是比较明确,但也有些社会关系是不容易区别它是否是政治关系,这就有个划分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界限问题,或称标准问题。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凡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以及与此直接间接相联系的关系,都属于政治关系,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也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在有阶级社会里划分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标准是明确的。
但在人民掌握了政权,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条件下,区别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标准是什么?一是政权;二是全局性问题。
这就是说在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国家政权仍然存在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除了属于阶级斗争性质的政治现象外,凡是通过政权所要解决的全局性问题,就属于政治现象。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2010.06特别说明:该资料是任课教师根据中央电大责任教师(古小华老师)三次单向视频的辅导内容整理而成,建议同学们最好能够全面复习,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一、填空题(共6分,6个)复习范围:《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中每章自测题中的填空题特别说明:可能个别填空的内容会出现与指导书中不一致的情况。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10个)复习范围:《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中每章自测题中的选择题特别说明:可能个别选择题的答案顺序会出现与指导书中不一致的情况。
三、名词解释(共18分,3个)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复习重点:第一章:政治第二章:无第三章:政治权利、政治权力、公共利益第四章:共和制、国家元首第五章:利益集团、市民社会、政党第六章:政治秩序、政治合法性第七章:政治参与、选举、政治监督、社会监督(公民监督)第八章:政治信仰、意识形态第九章:政治革命、政治改革、宪政、有限政府第十章:民主四、简答题(共36分,3个)五、论述题(共20分,1个)复习重点:第一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44—47页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简答题)2、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特别关注论述题或简答题)第二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63—64页1、儒、法、道、墨各家(古代诸子百家的研究成果)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论述或简答)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是特点(简答或论述)第三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79—80页1、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述题或简答题)2、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征(特别关注)第四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94—96页1、政府具有哪些基本特性?(特别关注论述题)2、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3、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特别关注论述题)第五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02—106页1、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民主化的意义是什么?2、政党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特别关注论述题)3、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方式(简答题)第六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26—127页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简答题特别关注)2、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第七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37—138页1、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简答题)2、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简答题)3、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说公民权利能够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特别关注论述题)八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46—147页1、政治文化的功能有哪些?(补充)2、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简答题)第九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66—168页1、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的特征2、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试述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第十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80—183页1、民主可能的缺陷有哪些?2、民主的限度时什么?3、试述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二、考试形式:闭卷(90分钟)。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导论一、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1)权力本位或官本位;(2)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3)“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二、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关于“善”的学问。
“善”可以分成多种:有个人之善,家庭和村落之善,还有集体(城邦或国家)之善。
研究个人之善的学问是伦理学;研究家庭或村落之善的是经济学;而研究集体或国家之善的是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
根据他的观点,人是社会的动物。
人的本性就是要过社会(群体)生活。
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人类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和安排才算不失为公平合理,即所谓“正义”?这就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
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
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它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持。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1)政治从业人员:社会需要职业政治家。
这样的政治家具有现代的政治理念,开放的胸襟和不断接受新知的能力,有引导国家不断进步的使命感和抱负,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实施策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领导大众的智慧。
这样的政治家需要了解政治分析的原理,更需要掌握政治操作的原理;他不仅需要明白什么是“政治正义”,而且还需要懂得如何实现“政治正义”。
(2)政治学从业人员:社会也需要专业的政治学家。
这样的政治学家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阐释和发展政治理念,推动关于政治的知识的进步,引导全社会深化政治认知,并能就实际的政策提供分析研究的成果。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试基本规定1、考试形式:半开卷,标准卷(不分主、客观卷)2、考试时间:90分钟3、考试内容:教材第一章——第九章4、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连线题(每项目3分,共15分)填表题(每项目3分,共15分)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阅读分析题(20分,1题)案例分析题(10分,1题)5、依据教材:《政治学原理》,沈文莉、方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第二部分考试复习范围一、辨析题1、“国家”概念与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在含义上基本一致。
判断错误理由中国古代的“国家”是指中央政权下的诸侯及贵族领地。
2、“事鬼”这一祖先崇拜传统所遗留的宗教神权政治观,和“尚文”而形成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制度化是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政治成就。
判断错误理由“事鬼”是殷人政治观。
3、西方政治研究的最早内容是权力研究。
判断错误理由西方最早研究的是城邦正义等价值性问题。
直到15世纪才有权力性研究。
4、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提供重要的新内容。
判断正确理由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它与历史上其他政治学体系都构成了重要区别。
判断正确理由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上,与其他政治学体系有本质不同。
6、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离不开权力这一政治的核心问题。
判断正确理由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必然要围绕国家政权来展开。
7、国家不能相对独立于社会和阶级之外。
判断错误理由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即在形式上脱离阶级冲突而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的属性。
8、从长远看,现代国家自主性的发展为国家的最终消亡创造了条件。
判断正确理由现代国家自主性的发展能够促进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回归社会。
9、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形态与社会演进图式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判断错误理由马克思并没有把任何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都归入到这个演进图式中去,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关注就说明了这一点10、国家职能中,社会管理职能对于政治统治职能具有优先性。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材料一、填空题: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历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的学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政治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材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材料必背概念1. 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 政体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3. 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4. 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在议会共和制国家,总统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的政体形式。
5. 政治改良政治改良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在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的前提下,被迫作出的某些局部性的政治变革的过程。
6. 国家结构国家结构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7. 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全国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8.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9.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由各种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共同组成的一个实行国家统治的统一的整体。
10.分权制衡原则所谓分权制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互相制约的平衡。
11.两院制两院制,即议会由两个议院组成,各国两院的名称不一,可通称为上议院和上议院,下议院议员通常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名额按人口或选民人数的一定比例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册一、填空1、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2、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4、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5、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7、宪法和宪政制度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8、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
9、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10、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11、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1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13、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
14、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公共利益的追求。
15、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16、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三个阶段。
17、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18、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19、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4、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0、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2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
22、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23、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24、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5、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26、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个人或机构)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27、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28、政府职能具有两重性,即从政府职能的属性角度划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29、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30、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
8、“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
31、韩非指出,政治就是用权,“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31、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马基雅维利3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34、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35、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可定位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提供_制度和规则,二是弥补市场的不足,进行纠正性的干预。
36、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党制。
37、在现代法治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38、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对人民的保护两方面的内容。
39、马克思主义认为,_国家政权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40、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国家政权,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41、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42、目前,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被制度化为联邦制和单一制。
43、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44、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它对效率的强调则不局限于管理效率,同时还关注制度本身的效率。
45、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46、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47、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潜意识和有意识两个方面。
48、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为以后理性主义、绝对主义和专制主义倾向的政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9、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50、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51、罗伯特·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
52、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53、政治秩序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
5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55、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56、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7、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58、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9、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60、政治认知过程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段。
6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62、具有现代化和_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63、政治学在研究政治的本质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对于政治的价值形态、行为形态、组织形态、文化形态、规则和制度形态及其这些形态的发展等分别展开研究。
64、市民社会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
64、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66、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67、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
67、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的意识形态。
68、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69、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70、政治行为研究属于微观政治研究。
71、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72、政治正义观的主题是政治秩序的基本框架。
72、选区的划分一般与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有关。
73、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74、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和福利化三个阶段,75、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76、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政治的民主模式。
77、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大陆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
78、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79、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80、一般说来,通过声音、手势或姿势方法投票的都是公开投票。
81、参加社团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当中主要是加入压力集团。
82、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83、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84、精英民主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
85、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86、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87、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88、政党和社会团体是公民进入政治体系(市场),形成政治输入的中介。
89、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等都是人们所设想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良好社会。
90、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91、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理想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途径。
92、非政府政治体系是由市民社会、政党社团和个体公民所组成的社会政治体系。
93、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4、政治权力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种社会阶级集团、群众团体的组织机构,以及承担公共职务的个体。
95、按照我国法律,只有三种人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权利:一是未满18岁不具备公民资格的人,二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三是丧失清醒意识无法行使该权利的人。
96、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97、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98、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
99、宪法和宪政制度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100、16—17世纪,反对政治专制和绝对国家的斗争使民主的观念得以复活101、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02、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103、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04、19世纪,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105、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106、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107、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108、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复合制和单一制。
109、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10、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111、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12、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113、政治社团的(提供信息)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