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印支难民问题的审视及思考

合集下载

中国的印支难民

中国的印支难民

1 国际难民法律体系
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缔约国应
给予其领土上的难民一定的待遇,其中包括: 在初级教育、公共救济、劳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给以 国民待遇; 在动产和不动产、自由职业、房屋等方面给以至少不 低于一般外国人并尽可能优惠的待遇; 各国应尊重难民取得个人身份的权利,给予难民身份 证件和保护他们不被驱逐出境,并尽可能便利难民的 入籍和同化。
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 要。
民别无选择,你有。
4 个人感受
无论是历史上的排华事件,还是难民问题,都让我体 会到一件很基本却很重要的事:
当一个人失去了祖国,他将永远流 浪。
面向未来:中国印支难民 面孔
面向未来:中国印支难民 面孔
4 如何更好保障在华印支难民难民的权 益
1.构建难民人权保障法体系——or外国人法; 2.完善难民身份认定程序法; 3.加强双边合作; 4.以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发展来促进印支难民民生改 善。
1 中国在1982年签署了这两个文件:
《关于难民的公约》
《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 书》
不应拒绝越过边界进入其边境的难民停留;
在紧急情况下也应不拒绝难民入境
“未经许可而入 境的难民保护规
则”
1 印支难民
印支难民构成
其他 10%
华人 90%
据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主编 《民
政30年》,所谓印支难民,
是指印度支那半岛三国 越南、 柬埔寨和老挝产生的难民。

3 难民的问题

教育&心 理
在中国的30万印支难民:“非国籍、非 公民、非人口”
目前在华难民并没有户籍、身份证。特殊的身
份将难民们的生存空间限制在边境线上的村子里, 他们自称“笼中鸟”。

浅论中国境内印支难民人权保障相关问题

浅论中国境内印支难民人权保障相关问题

浅论中国境内印支难民人权保障相关问题作者:毕晨周睿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6期【摘要】难民问题是21世纪国际社会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难民问题不仅继续困扰着那些战乱国家和地区,也在困扰着整个世界。

妥善解决难民问题既是人道主义的要求,也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需要。

目前我国仍有30万印支难民,难民的人权是否得到了完全保障?本文将从难民的基本概念着手,参考了最新的我国境内难民数据,查阅了我国境内印支难民现状,从若干方面提出了我国难民法律体系构建的相关设想。

【关键词】中国难民;人权保障;法律体系一、难民的概念难民(refugee)是指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留在本国,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的人;或者不具有国籍并留在他以前经常居住国家以外而现在不能或者由于上述畏惧不愿返回该国的人。

1951年的《关于难民地位公约》以及1967年的《关于难民地位议定书》是全世界范围内有关难民最重要的国际法依据。

按照约定,难民是由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遭受国家侵犯所造成的,仅限于政治迫害,而不包括对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的侵犯或者国内武装冲突等事由,也不包括气候难民。

据联合国难民署2010年度统计,全球难民人数超过1055千万,其中包括了59.7万“处于难民地位”(in refugee-like situations)的人。

[1]“世上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祖国。

”难民这个悲惨无助的弱势群体正是因为遭受其来源国的侵害,导致人权无法得到保障而流离失所的人。

国际上出现大批难民,是一场持续性的人权灾难。

近年来,国际社会基于对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应予保护的观念而建立了国际难民法律体系。

它与国际人权法的宗旨、原则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自由是完全一致的,当属国际人权法的范畴。

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缔约国应给予其领土上的难民一定的待遇,其中包括,在初级教育、公共救济、劳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给以国民待遇;在动产和不动产、自由职业、房屋等方面给以至少不低于一般外国人并尽可能优惠的待遇;各国应尊重难民取得个人身份的权利,给予难民身份证件和保护他们不被驱逐出境,并尽可能便利难民的入籍和同化。

“直过区”贫困原因及对策分析—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直过区”贫困原因及对策分析—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直过区”贫困原因及对策分析—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摘要:云南省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或阶级社会初期跨越集中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有20个民族,66万人,在扶贫攻坚的大环境下,“直过民族”聚居区域是贫困高发地区,面对这些贫困地区的发展,只有结合民族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改善扶贫攻坚措施,补短板促发展,才能让“直过区”社会经济获得发展,就西双版纳“直过区”而言,如何改变农户观念,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才是实现脱贫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直过区;直过民族;贫困;改善措施1 引言“直过区”是以“直过民族”为主要人口的地区,是未经历民主改革,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或阶级社会初期跨越集中社会形态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聚集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世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景颇等13种民族。

在云南省实行“直接过渡”的民族主要是景颇、傈僳、独龙、怒、佤、布朗、基诺、德昂8个民族,及部分拉祜、苗、瑶、布依、纳西、阿昌、哈尼、彝、傣、白、藏等共20个民族及尚未确定族属的“克木人”共66万人,西双版纳世居民族中,布朗族、基诺族、佤族、景颇族属云南省主要直过民族,西双版纳地区拉祜族也是直过民族性质。

2 “直过区”贫困的基本特征2.1 环境文化条件限制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处于亚热带和热带边缘,与缅甸、老挝接壤,边界线长966.3公里,约为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

全州山区多于坝区,山地丘陵面积约占95%,热带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总面积14%。

“直过民族”聚集村寨大多属于山高坡陡箐深的山区、边境,距离县城、乡镇远,交通晴通雨阻,村内道路狭窄,村寨分散,生存环境偏差。

给经济创收带来一定困难。

因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和个人因素,“直过区”跨境婚姻情况历史就存在,部分男性因为文化程度低、大龄化、经济条件差等原因,选择与境外同等甚至更差条件的女性结婚,形成“弱弱结合”的婚姻。

印支难民研讨中的几个问题

印支难民研讨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赵和曼
出版物刊名: 八桂侨刊
页码: 31-37页
主题词: 联合国难民署;排华;科研机构;居住国;国际机构;救济工作;政治迫害;柬埔寨人;政治原因;第三国
摘要:<正> 近年来,我国报刊上发表的某些论述越南反华排华的文章中,涉及到印支难民问题。

但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尚未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没有这方面的专著,甚至较为系统的论文也不多见。

国外对印支难民问题的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开始。

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的少数科研机构与大学,分别建立了一支专门研究的小队伍,出。

关于印支华裔难民问题的再认识

关于印支华裔难民问题的再认识

作者: 向大有
出版物刊名: 八桂侨刊
页码: 1-7页
主题词: 移民迁居;社会问题;外国记者;国际社会;斗争史;西方国家;印文;从实际出发;排华;越南抗美战争
摘要:<正> 10年来印支难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曾经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

时至今日,此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一则大量接收印支难民的国家,其印支难民问题已构成该国的一个社会问题;二则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野心,依然如故,印支难民仍在继续外流。

本文所述印支难民问题,不涉及越南血统的难民,而主要就印支难民中的越南华裔、华人、华侨难民问题作初浅的探讨。

中印边境问题心得体会

中印边境问题心得体会

中印边境问题心得体会中印边境问题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两国在边境地区长期存在领土争议,导致了多次冲突和紧张局势的发生。

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通过了解和关注这一问题,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中印边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外交手段,通过和平对话来达成双方的共识。

边境争端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可能通过一次冲突就能解决,更不能通过武力来解决。

双方应该坚持通过外交途径,尤其是通过高层交往和对话,发挥领导人的重要作用,推动和谈的进程。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方式,才能最终找到解决边境问题的办法。

其次,我认为中印边境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借助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

国际社会应该秉持公正、平等的原则,鼓励双方进行和平谈判,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对于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和地区强国,更应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中印边境问题的解决。

通过多边机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减少双方间的误解和猜疑,为边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好的环境。

另外,我认为政府也应该增加民众对于中印边境问题的了解和参与度。

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和教育渠道,向公众传递中印边境问题的最新情况和相关政策,以增强民众的国家意识和边疆意识。

政府也可以通过组织公民参与讨论和研究,鼓励社会各界对于边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样可以凝聚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最后,我认为中印边境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经济合作是各国之间加深友谊和增进互信的重要途径,也可以为边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通过推进两国在经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为解决边境问题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总的来说,中印边境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双方通过和平谈判和外交手段来解决。

同时,需要借助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加强民众的参与度,以及增加双方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边境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两国和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试析中缅边境地区难民流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试析中缅边境地区难民流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当代经济·月刊2019年第12期试析中缅边境地区难民流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米杰(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难民治理是当今社会治理,乃至国际关系、世界治理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难民治理的整个过程涉及多个领域,也较为复杂。

国际、国内对此都做了一些努力,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治理体系及措施。

难民问题难以根本性解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难民治理的过程涉及到难民来源国与接受国的外交交互关系,甚至是多国的外交关系。

这就使本来复杂的难民问题更加复杂。

由于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国家的边境线较长,与之接壤的国家较多,周边国家局势复杂,导致边境难民流入事件频发,其中中缅边境地区就是问题较为突出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缅甸以其地理位置作为战略之地,对于中缅加强合作交流,做好难民治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缅边境地区难民流入的现状及治理的迫切性1、中缅边境地区难民流入的现状(1)突发性及频发性交织。

近年来,中缅边境难民流入事件突发且多发。

由于缅北果敢2009年“8·08”事件的发生,1.3万缅甸果敢难民涌入中国;2011年6月,克钦武装与缅甸政府军再次发生矛盾,爆发武装冲突,数达7万多的难民涌入云南省边境一线的德宏州;2015年2月缅北爆发战事,高达6余万缅甸难民涌入我国边境地区;2016年11月,2017年1月和3月缅北战事再起,近万名避战缅籍难民涌入我境内;2018年11月21日至2019年3月23日,三个月的时间内,为躲避战火逃离家园的缅甸难民人数已超过2万人。

由于难民流动性大,涉及区域较广,以上的难民入境数量可能有所保留。

(2)影响广。

中缅边境难民流入给我国造成的影响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

对我国造成的压力和损失,以及在整个难民流入事件治理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也是巨大的。

缅甸内部局势一直动荡,一旦发生战乱,势必会对我国边境安全造成影响,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摘要: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华北、华中的大片土地沦为日寇之手。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加深,无数中国民众在炮火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纷纷背井离乡而沦为难民,其中的部分人辗转来到昆明。

面对颠沛流离、生活无着的难民,云南省各级机构进行了积极地救济,包括运送配置难民昆明总站、成立云南难民职业介绍委员会等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抗战时期;昆明;难民救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不堪一击,一溃千里,北平、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华北、华东及华南地区大片国土沦丧。

随着日军挥师南下,兵临南京,国民政府被迫于1937年底迁都重庆,云南遂成为重要的战时大后方,各战区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随之迁移到昆明。

与此同时,无数在敌人的炮火之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民众也随之涌入了昆明。

一、昆明难民的概况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云南的战略位置凸显,不断地有来自各地的难民流入昆明。

入滇的大的难民潮有三次:一是抗战初期,大量难民内迁西南;二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量难侨、滇西难民入昆;三是1944年豫湘桂战役惨败,湘桂两省难民纷纷入黔滇。

昆明市人口因此剧增,由抗战前的10余万人增至30万人。

据《云南日报》的報道,抗战爆发后1938年至1941年间,昆明出入境人数从1938年开始入境人数超过出境人数,当年净流入670人。

此后逐步增多,最多的年份是1941年12月,入境人口达14774人,净流入14030人。

最少的年份是1941年5月,入境人口858人,净流入426人。

虽然昆明市人口也有出境的,但总体来说昆明市入境人口远远超过出境人口。

1944年日本发动湘桂战争,战区的难民纷纷后移入滇。

1945年1月,湘桂来昆难胞已达781人,至2月底,“云南省临时救济湘桂难胞委员会”登记的难民有1490人。

据各省来昆难民调查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报告称:“第二期审查合格难民计4630人,无法调查者计645人,不合格者计222人,总计第二期登记5497人。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抗战时期昆明是中国远东的重要后方城市,也是大量难民的聚集地。

在这场战争中,昆明承载了大量投奔城市的难民,在日本的侵略下,许多人流离失所,生活艰难。

如何进行有效的难民救济成为了当时政府和社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难民问题的严重性抗战时期,中国遭受着空前的苦难和灾难,日寇进逼,难民如潮,其中包括许多灾民、藏族和滇黔黎苗等少数民族,他们流离失所,没有着落,生活陷入困境。

由于不稳定的战局,昆明也成为了众多难民的避难地。

这些难民承受着战争的创伤,无家可归,生活异常困苦。

他们面临着基本的吃穿问题,缺乏医疗保障和就业机会,居住条件极端恶劣,生活水平极低。

如何有效地开展难民救济工作成为了当时昆明政府和社会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政府的救济措施昆明政府在面对难民潮的时候,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救济措施。

首先是建立了难民收容所,为难民提供临时居所,并提供简单的食品和医疗救助。

然后是大规模的移民安置工程,将一些难民转移到偏远地区进行安置,减轻了昆明市区的负担,并为这些难民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环境。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济工作,鼓励慈善捐助,增加救济物资的供给。

政府还组织了一些无偿的义务劳动队,帮助整治收容所的环境和保障难民的基本生活。

在救济工作中,政府还注重对难民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

难民在经历战争的创伤和流离失所的痛苦后,心理状态极其脆弱。

政府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和社工人员来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帮助难民排解心理阴影,重拾信心,积极面对未来。

三、社会的救济力量除了政府的救济措施外,昆明市区的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难民救济工作中来。

各类慈善机构、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纷纷组织救济活动,为难民筹集衣物、食品和药品,并提供志愿服务。

一些义工团队组织了志愿者,积极参与到难民救济的工作中来,帮助政府解决物资和人力短缺的问题。

一些富裕家庭和企业家也纷纷献出捐款和捐物,帮助难民度过难关。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随着日寇入侵中国的加剧,许多中国人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成为难民。

昆明作为中国国内的战略后方,成为了许多难民流入的目的地。

那么,在抗战时期的昆明,难民救济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呢?一、政府的粮食配给抗战初期,昆明市已经面临着强大的人口压力和粮食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实行了粮食配给制度。

根据资料,昆明市政府在1940年时开始对市内的难民进行粮食配给,每人每天配给1斤米或面。

随着战争的持续,政府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减少配给数量。

在1942年,政府又修改了粮食配给方案,将每人每天的配给量降低至7两。

虽然政府的粮食配给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救济作用,但是短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公益组织的帮助除了政府的粮食配给之外,昆明市内的公益组织也在积极地帮助难民。

例如,在1941和1942年期间,昆明市妇女救济会和昆明市国民会堂两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民众救济会”。

该组织的宗旨是帮助贫穷和难民家庭,为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住所等基本生活需求。

在昆明战时期间,该组织共收容了1.5万名难民,并为他们提供帮助。

此外,昆明市内的一些教会也为难民提供了物资和住所。

三、国际援助除了国内政府和组织的援助,昆明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

例如,美国驻昆明领事馆发起了一次名为“儿童救济计划”的慈善活动。

该计划旨在为昆明市内的贫困儿童和难民提供营养和医疗帮助。

在该计划的帮助下,昆明市内有数千名贫困儿童和难民受益。

综上所述,在抗战时期的昆明,政府、公益组织和国际社会都为难民救济做出了贡献。

尽管这些救济措施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其发挥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难民救济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它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济效果。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抗战时期,昆明成为中国抗战的后方重镇,不仅接纳了大量军队转战和政府机关迁往的人员,也成为了向其他地区逃难的大批难民的庇护所。

昆明当时面临着巨大的难民救济问题,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提供救济成为当局和社会各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在对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进行研究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当时昆明的难民状况,了解他们的数量和构成。

抗战时期,中国东北、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相继沦陷,无数人民流离失所,其中大部分流亡至西南地区。

昆明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成为了这些流亡难民的必经之地和聚集地。

难民的流入给昆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压力。

我们需要研究昆明当局和社会各界在难民救济方面的应对措施。

昆明市政府成立了特别的难民救济机构,负责统筹和协调救济工作。

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难民救济中,包括慈善机构、宗教组织、企业、学校等。

他们提供食物、住所、医疗服务和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救济。

我们还需要研究昆明的难民救济工作的效果和问题。

昆明的难民救济工作较为有力地解决了大量难民的生活问题,缓解了他们的困境。

由于难民人数庞大,救济资源有限,救济措施不够完善,仍然存在部分难民无法得到有效救济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如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

我们还可以对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进行历史影响的研究。

难民救济问题使得昆明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社会救济体系的建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实践经验,为后来的社会救济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难民状况、救济措施、效果与问题以及历史影响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当时的救济工作,为今后的社会救济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抗战时期难民问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昆明作为边疆城市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问题入手,对昆明为难民提供救济的情况进行研究。

抗战时期的昆明地处战略要地,成为了许多流离失所的难民的流入地。

这是因为昆明位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地势险要,相对较为安全。

所以,许多战火纷飞的地区的难民都纷纷选择来到昆明。

面对庞大的难民群体,昆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济措施。

昆明政府设立了难民救济机构,负责收容和供养难民。

这些机构通常是临时建立的收容所或者难民营地,提供基本的食宿等生活需求。

政府还派遣人员进行统计,保证救济工作的有序进行。

昆明政府积极组织救济物资。

在抗战的紧张形势下,供给难民足够的救济物资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昆明政府组织了各种救济物资的筹集和分配工作。

通过向社会募集捐款和募兵,政府获得了一定的救济物资。

这些物资包括粮食、棉被、衣物等基本生活物品,能够满足一部分难民的基本需求。

昆明政府还鼓励民间救济行动。

在抗战期间,昆明社会普遍面临着困难和压力,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群能够主动参与到难民救济工作中。

他们通过自愿提供食物、衣物等物资,或者提供志愿者帮助难民,为难民提供一定的救济和支持。

这些民间救济行动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缓解了昆明政府救济工作的压力。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昆明政府的救济力量有限。

由于战争的长期持续以及军事占领所带来的严重经济剧烈动荡,昆明政府本身的救助能力较弱。

政府在筹集和分配救济物资时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物资不足、分配不均等。

这导致一部分难民没有得到充分的救济,生活依然十分困难。

难民救济工作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

由于难民规模庞大,政府的管理和组织能力较弱,很难做到对每个难民都进行精细化的救济。

一些难民收容所或者营地的管理存在混乱和失控的情况,经常发生偷盗、打架等不良事件。

这对于难民的安全和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严重影响。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抗战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之一,也是难民问题日益严重的时期。

昆明作为国内重要的后方抗战基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难民涌入。

本文将对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展开研究。

一、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状况在抗战初期,随着日本侵略军的不断扩大进攻,大批难民从战区涌入昆明等后方城市。

随着战争的持续,难民数量不断增加,给昆明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昆明市政府对难民的救济措施昆明市政府在面临难民潮的压力下,采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

昆明市政府在城市周边地区建设了大规模的难民收容所,提供食宿和医疗救助。

昆明市政府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和国际救援组织的支持,增加经费和物资供应,改善救济条件。

昆明市政府组织了一批专门机构和志愿者,提供心理辅导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难民解决实际问题。

三、国际救援组织对昆明的援助在抗战时期,国际救援组织对中国的援助十分重要,昆明也是其中的重点援助对象之一。

国际救援组织通过提供经济援助、物资支持、医疗救治等措施,帮助昆明缓解了难民问题带来的压力。

国际救援组织还与昆明市政府合作组织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帮助难民尽早融入社会。

四、昆明各界对难民的帮助抗战时期,昆明的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难民救济工作中。

知识分子组织了各种文艺晚会和慈善义演,筹集救济资金。

商会和工会也为难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恢复生活。

许多寺庙和教堂也为难民提供食宿和心理帮助。

五、昆明难民救济工作的意义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工作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难民救济工作减轻了战争对民众生活的冲击,稳定了后方社会秩序。

难民救济工作也加强了昆明与国内外的合作,增强了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友好关系。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但政府、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努力都为解决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难民救济工作不仅缓解了难民的困境,也对昆明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云南印支难民问题的审视及思考

云南印支难民问题的审视及思考

云南印支难民问题的审视及思考
肖震宇
【期刊名称】《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年(卷),期】2011(024)004
【摘要】印支难民进入中国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时至今日,此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并逐渐成为社会的负担.云南的印支难民问题是中国难民保护问题的一个缩影,如何妥善处理印支难民问题,将会对中国难民保护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总页数】5页(P151-155)
【作者】肖震宇
【作者单位】云南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云南昆明,6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难民问题是影响中国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的诱因——云南河口县难民问题调研报告
2.在华印支难民与国际合作:一种历史的分析与思考
3.浅论我国印支难民保护的法律问题
4.试论印支难民问题的特征
5.印支难民安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印支难民问题概论

印支难民问题概论

作者: 赵和曼;张宁
作者机构: NULL
出版物刊名: 东南亚纵横
页码: 1-6页
主题词: 联合国难民署;海陆;统治区;流亡国外;柬埔寨人;阮文绍;一百六;第三国;平民百姓;五口之家
摘要:举世瞩目的印度支那难民问题,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未根本解决.在世界难民史上,象印支难民从海陆两方面外逃人数之众多、遭遇之悲惨,散居之广泛、持续之长久、影响之深远,可以说是相当罕见的.一百六、七十万印支难民涌入世界上20多个国家,不但给这些国家造成了许多政治与社会问题,而且给不少国家带来了沉重的。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抗战时期,昆明成为了中国西南部的重要基地,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

同时,由于日军的猖狂进攻,许多地方的人们纷纷逃离家园,选择来到昆明避难。

这批难民群体的不断增加,随之带来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如衣食住行等,也使得当时的昆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民救济问题。

在难民聚集的昆明,大批的难民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扎营,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粮食短缺,饮水难求,没有住所,没有医药,缺乏安全保障,生病在途中或者生活中,周围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给予帮助。

尤其是对于孤儿、老人和妇女来说,他们的处境尤为严酷,面对着种种困难和危险,他们需要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当时昆明市政府不断采取措施,积极向社会发出呼吁,动员社会各界为难民提供帮助。

同时,昆明市慈善会成立,专门管理救济难民工作。

当时的昆明市慈善会会长付琛,曾经动员昆明市民捐款,帮助建造难民收容所,为难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由于战乱阻隔了很多渠道,昆明市政府和慈善组织联手,大力号召民众捐献食品,水和药物,为难民提供基本救济,解决他们迫切的生活问题。

随着昆明市恢复正常的秩序,一些公共设施也相继建立,为难民提供更好的基本保障。

此外,昆明市政府还充分发挥红十字会这一救援机构的作用,支援从外地转移来的难民,为大规模的难民转移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军队和各种志愿者组织,前来昆明,为难民提供各种救济和服务,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权益。

总之,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问题所带来的生存困难和风险令人深刻,同时,昆明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救济帮助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时期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的感动和温暖。

而昆明市市政府通过各种救援手段,积极向社会发动募款,开展各种救援工作,使得昆明的难民在战乱中得到肯定的帮助和救援,无疑是一个充满人性温度的事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研究抗战时期,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流离失所的难民。

如何解决难民的生存和救济问题成为昆明当局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政府的组织和筹措救济物资、建立救济机构和实施救济政策等方面对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进行研究。

昆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筹措救济物资。

抗战时期的昆明由于战乱连绵不断,城市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难以满足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昆明市政府通过征调、购买和接纳外来援助的方式,筹措粮食、布匹、毯子等救济物资,为难民提供临时救助。

昆明市政府建立了一系列救济机构。

其中最主要的是“抗战难民救济管理处”和“救济村”。

救济管理处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抗战难民救济工作,制定救济政策,建立难民档案,确保救济工作的顺利进行。

救济管理处还设立了救济村,为难民提供居住和就业机会。

救济村内设立了医院、学校、工厂等基础设施,为难民提供医疗、教育和就业服务。

昆明市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针对难民的救济政策。

首先是供给救济政策,即向难民发放一定数量的粮食、布匹、毯子等生活物资,确保其基本生存需求。

其次是就业救济政策,为难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取经济收入,增强自救能力。

政府还对特殊困难群体,如老弱病残、孤儿、孤寡妇等给予特殊照顾,提供相应的医疗、抚养和安置等救助政策。

抗战时期昆明的难民救济问题得到了相应的关注和解决。

昆明市政府通过筹措救济物资、建立救济机构和实施救济政策等多种手段,为流离失所的难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抗战时期难民的生存困境,为他们提供了重新安顿和重建家园的机会。

由于战争的持续和规模的扩大,昆明的难民问题依然严重,需要进一步加大救济力度,为更多的难民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另有规定 的除外 。 但是 , ” 印支难民和外国人一 样 , 能享受 《 不 宪法》 赋予 中国公 民 的政 治权 利 , 也不
承担兵役 义 务 。同 时 , 照 《 务 员 法》 十一 条 第 按 公 第

款规定 :担任 中 国公 务员 须具 有 中 国国籍 。 第二 “ ”
南 ) 民发 放居 民户 口簿工 作 实施 方案 》, 续 为难 难 陆 民发 放居 民户 口簿 。拥 有身份 证和 户 口簿 , 给难 民的 生产、 生活带来 极 大 的便 利 , 他们 在 体 制 上融 入地 为 方、 管理上融入社 会 、 经济上融 入市场创 造 了条 件 。 ③
支那半 岛三 国 , 即越 南 、 挝 、 埔 寨 , 中绝 大 多数 老 柬 其
难 民源 于越 南 , 际社会 将 这些 难 民一起 统 称 为 “ 国 印 支 难 民” 。云南是 印支难 民主要 安 置 省 份之 一 , 民 难 成 分复 杂 , 由来 主要有 以下三 种 :

本 着 人道 主义精 神和 国际义务 分担 的原 则 , 没有 设立
上难 民仍住 在进入 云南 时临时建盖 的房子里 , 出现 了
阶段难民子女免杂费、 免书本费、 逐步补助寄宿生生 活费 。据 统计 , 省 6 % 以上 难 民 的适 龄 儿 童均 能 全 6 受到初 等义务教育 。
人 民共和 国领域 内的民事 活动 , 用 中华 人 民共 和国 适
是省 、 、 三级 民政 部 门成 立 了专 门的机构 , 州 县
即安置 难民 办公 室 ( 外合 作 处 )并 配 备 了专 职人 对 , 员从事 印支 难 民的管 理工作 。 二 是调整 出部 分 土地 给难 民 , 无偿 提 供生 产 、 生 活物资 , 入大 量 资 金 建 盖 房 屋 、 建 学 校 、 投 修 兴修 水 利 , 出专款用 于难 民的生 活保 障和 生产 发 展 , 拨 为他 们 提供 了必须 的生产生 活条件 。 三是 20 开始 , 05年 云南 省 公安 机 关 对 辖 区 内的
三是 生活 原 因。部分 居住 在缅甸 、 老挝 的 中国人 也 因为 生活状 况 、 居 、 亲等 原 因而陆续 回国。 迁 投
( ) 南印 支难 民的现状 二 云

云南 印支 难 民的 由来 和现 状
( ) 南 印支难 民的 由来 一 云 2 O世 纪 7 0年代 末期 , 量难 民从 云南 、 西 、 大 广 广 东等省 的海 岸及 陆地 进人 中 国 , 们 主要来 源 于印度 他
2 1 年 7月 01 第2 4卷 第 4期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J un lo n a iest a i o or a fYu n n Unvri L w Edt n y i
j l 2 1 uy,0 1
Vo 4 N0 4 L2 .
文 章 编 号 : N 3—14/ 2 1 )4—1 1 0 C5 13 D(0 1 0 5 —7
程 中应 高度 重视 的 问题 。
关键 词 : 支难 民; 印 国籍 ; 管理 “ 民 ” 词 源 于 近代 早 期 的法 国 , 国 际法 上 难 一 在 是一个 有 着特定 含 义 的概 念 。按 15 年 《 于难 民 91 关 迁居 在它 国成 为它 国公 民 。17 9 5年 越南 取 得 了反美
我 国是印支 难 民 的 主要 涌 人 国 家 , 仅从 17 9 8年 4月至 17 9 9年 6月 , 就有 近 2 5万 人 从广 西 和云 南 涌
入我 国境 内。据 统计 , 2 到 0世 纪 8 0年代 初 , 人 中 进
国的印支难 民共 有 2 . 人 。3 8 3万 0余 年来 , 国政府 中
1 .人多地 少矛盾, 当时我 国 刚刚开 始实 行土
地联产 承包 责 任制 , 民分 得 的土 地 多 为荒 地 和 坡 难 地 , 质差 。后来 , 量少 随着时 间的推 移 , 民人 口不断 难 增 加 , 均耕地 面积剧减 , 人 人多地少 的矛盾 日益 突出。 2 .住房 日渐紧张 3 0年过去 了 , 民人 口增加 了近一倍 , 9 %以 难 但 O
其 本 国之外 , 并且 由于此项 畏惧 而不 能或不 愿受 该 国 保 护 的人 ; 或者不 具有 国籍并 由于上述 事情 留在 他 以
前 经常 居住 国家 以外 而 现在 不 能 或 者 由于上 述 畏 惧
17 9 6年至 19 92年 近 l 的 时 间 , 南 当 局在 控 制 6年 越
体, 带来 了一系列 的社会 问题 , 成难 民集体 上 访 造
和群体外 流现象 时有 发生 , 重制 约 、 响 了云南 边 严 影
民安 置 和融 入社 会最 成功 的范 例之一 。 ”① 目前 , 尚有 38万 名 印支 难 民 生活 在 云 南 省 内, . 安 置在全省 1 3个华 侨农场 、 5个农 垦农 场 以及 文山 、 红河 、 双版 纳 3个州 l 西 2个县 的农 村 。 为更 好 的 ② 安置难 民, 云南省 主要做 了以下几 项工作 :
低 生活保 障以及 新型农村 合作 医疗范 围 , 如文 山州就
难民问题没有考虑得深远 , 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分配有
很 大 的局 限 性 , 导致 现 在 难 民生 活 十分 贫 困。据统
计, 目前全省 8 % 以上 的难 民居 住 在 边境 一 线 的农 5
有 9 1 24 人纳入低保 , 7 户 37 占全州难 民总户数和总 人 口的 3. % 和 2 .% , 年发 放保 障金 达 30余 98 39 每 0 万元 , 另有 19 79户 76 28人 参加 了新农 合 , 占全 州难
战争 的胜 利并 实现 了独立统 一之 后 , 自诩 为东 南亚地
区 的强 国 , 扩张 和反 华 成 为其 对 外 政 策 的组 成部 分 。
地位 的公 约》 16 《 于难 民地 位 的 议定 书 》 和 97年 关 界 定 , 民是 “ 正 当理 由畏 惧 由 于种 族 、 教 、 难 有 宗 国籍 、 属于某 一社 会 团体 或具 有某 种政 治 见 解 的 原 因 留在
民总户 数和 总人 口的 7 . % 和 7 %。 同 时 , 对 部 37 4 还
场 和少数 民族 村 寨 , 均 有粮 10公 斤 , 人 5 年收 入不足
70元 。 0
分 因战争致 残 的难 民 发放 《 疾 军 人证 》, 受 残疾 残 享 军人 的医疗待遇 , 部分难 民生活 得到保 障 。 使 五是 向难 民提供 教育机 会 , 对所 有难 民子女入学 儿童给 予享受 “ 免 一 补 ” 策 , 两 政 即对 农 村 义 务 教育

境地区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主要表 现 以下几个
方面:
( ) 一 待遇 问题
按照《 宪法》 第三十二条第一款原则规定 “ 中华 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 的合法权利和
利益 , 中 国境 内的外 国人 必须遵 守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在 法律 。 法律赋予外 国人 的权 利 和义务 基 本上 与 中 国 ” 公 民相 同 , 根据 印支难 民长期 生 活在 中 国 的现 状 , 在 民事权 利地 位 中给 予 他 们 的 仍 然 是 国 民 待 遇 ( - № tnl ra n) i a Tet t。如 《 o me 民法通则 》 第八 条规定 : 中华 “
国 际 法 学 与域 外 法 学
云 南 印 支 难 民 问 题 的审 视 及 思 考
肖震 宇
摘 要 : 支难 民进 入 中 国已经有 3 印 O多年 的 时 间 , 得 了举 世 瞩 目的成 就 , 时至今 日, 问题 取 但 此
仍 未从根 本上 得 以解决 , 并逐 渐成 为社会 的 负担 。云 南的 印支难 民问题 是 中国难 民保 护 问题 的一 个 缩 影 , 何妥 善 处理 印 支难 民 问题 , 会 对 中 国难 民保 护 制度 产 生深 远 的影 响 , 如 将 这是 构 建 和谐 社 会过
老挝和入侵柬埔寨 的同时 , 大肆推行 “ 反华排华 ” 、
“ 土净化 ” 疆 政策 , 东南亚 局 势 剧烈 动 荡 , 大量 生 活在
越南、 柬埔寨 、 挝 的华 侨 以及 部 分 生 活在 中越 边 境 老 越 方一 侧 的苗 、 、 尼 、 、 等 少 数 民族 边 民被 驱 瑶 哈 彝 壮
难 民营 , 而是 将难 民安 置在各 种农 垦 、 侨农场 、 华 渔业
社 , 一视 同仁 、 以“ 不予歧 视 、 同工 同酬 ” 的政 策 , 印 向 支 难 民提供 了有效 的庇 护 , 印支难 民的生活 、 对 生产 、
是越南 排 华 。云南 与缅 甸 、 南 、 挝 三 国相 越 老
1 5l
云 南 大 学 学 报 法 学 版
1 0日, 联合 国难 民署 驻华 代 表 裴 凯 瑞先 生多 次 深入
籍, 使难 民在社会经 济生 活方面与 当地居 民很难 融为

难 民聚居地 进 行 实地 考 察 , 出 了这 样 的结 论 : 中 得 “
国近 3 0年来 对境 内越南难 民的安置 工作是世 界上难
四是 2 0 0 8年 开始 , 续将 难 民 纳 入城 市 居 民最 陆
条规定 : 本法所称 公 务员 , 依法履 行公 职 , 入 国 “ 是 纳
家编 制 , 由国家 财 政 负 担工 资 福利 的工作 人 员 。 ”因
此 , 民也 不能担任 公务员 。 难 ( ) 二 贫穷 问题
难 民进入 云南 境 内之 初 , 由于人 口不多 , 加之对
赶 进入 中国。
不 愿返 回该 国 的人 。 我 国 于 18 ” 9 2年 声 明加 入 了
该公 约 和协议 书 , “ 民 ” 义 的确定 上 , 国严 格 在 难 定 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