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艺术设计;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及其教育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艺术设计作为现代综合型学科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文化观念意识导向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艺术设计教学课程改革是高校的一个热门话题。

各种原因所致,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引入“设计”概念,与艺术设计教育水平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如何从整体上根本缩短存在的差距,全面提升我国艺术设计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为此,笔者认为,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艺术设计教育要从大学前素质教育的主动拓展与衔接开始
艺术设计是综合型的学科领域,有科学的含量也有艺术的成分;有对智能的发展要求,更有对创造力的强调。

艺术设计需要的是具备全面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这就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与基础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从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向大学输送的生源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知识面不广、视野不宽、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一般而言,普通中学的学生理性思维占优势,但往往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审美能力较差;艺术中专或特长学校的学生则对科学文化不重视,根基薄弱,虽感知力较为敏锐,但客观存在的弱势必将成为其日后作为丰富的主体进行深入探究的障碍。

这些状况说明了我们的基础教育未能把科学与文化艺术很好地结合,知识技巧的传授未能与创造力的培养相结合。

新世纪呼唤创造人才,而片面侧重知识灌输的应试型基础教育,明显地不能满足这一时代的要求。

时代需要创造型、智慧型的教育。

而艺术设计作为体现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综合型边缘学科领域,更需要这种新型基础教育强有力的支撑。

因此,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与研究,除了对高等教育阶段的改革创新外,还有必要向大学前的基础素质教育方面作新的诉求。

这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致力报考艺术设计院校的学生要重视艺术素质和全面文化素质的学习;2)各类艺术特长高中在强调应届艺术生员的应试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艺术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3)各类高校在进行专业考试时,要打破常规,在命题上有所创新。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考试中的“命题”或“默画”等,已经受到各方面的质疑和关注,因认真进行反思。

二、深化艺术专业的教学体制和教学观念的改革
我们针对近几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扩大招生所带来的学生素质偏低现象,探讨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如何从传统的绘画基础向设计基础转
变以及围绕设计类专业怎样避免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等问题进行研究,使设计教育者明确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设计师,这也是办学思想与目标定位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直主张,一要从过去的基础教学中强调专业封闭的培养方式,转变为强调创造性和革新精神的开放培养方式;二要从过去基础教学中重点在技能上培养个体能力,转变为培养设计上的独立思考能力;三要从过去基础教学中把知识分割过细也缺乏联系,转变为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围绕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采取以下改革训练措施:一是思维训练课题的改革。

如针对设计素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基础图案等设计基础课,进行新思维、新观念、多角度的研究,并产生新的课题训练模式和训练提纲,立足在设计基础教学中扩展新的训练思维方式,启发创造性的思维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等专业素质的目的。

二是研究如何将各个基础科目的基本观念整合、交融和渗透,使之界限模糊;强调学生在基础训练中不以完成单科的训练为最终目的,强调自我学习、自主思维的能动性,也就是达到通过基础学科的整合以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具体采取的措施有:1)基础构成训练中尝试电脑制作部分,节省手绘制作时间,强调快速思维的培养训练,以数字化设计的思维方式,进行构成方法的学习及创作方法的实验。

比如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进行这方面训练。

2)围绕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比较传统的训练课题提出新的训练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实验推广。

3)研究现代思维和构成语言在基础图案教学中的应用,考虑用电脑制作完成部分作业,在电脑特效中启发培养学生对图形纹样的再创作和完善。

4)强调研究实践环节中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如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分析,还要将几门课程安排在一个连续的阶段,有比较和交流;组织三门以上的基础课程总结,将学生教师讨论研究的进程,形成文字记录。

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提出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多年来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
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

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三、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历史责任
艺术设计教育将主要致力于总体视野的开拓,将会以产业开发研究中心的姿态出现,使信息、研究、开发、经营结合起来,以产学研一体化的经济实体,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这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
后艺术设计教育阶段作为开拓的主导力量,将致力于创造多样综合的社会环境价值,重视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融,以及关注生态环境与未来发展等问题。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智能经济主导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人们在网络时代进行知识性工作时,需要终身学习。

而终身教育正是以此为理想与目标,推动教育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目前,世界各国大学都在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而积极努力,美国已建有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依托、不受环境限制的“虚拟大学”。

在我国,也有利用PC交互式实现远程教育的成功尝试。

这一切,无不给我们的后艺术设计教育乃至整体的艺术设计教育带来新的启示。

未来的艺术设计学院将呈现什么样的状况,我们已见其端倪:它将以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为最高理想,去实现人的多样化发展和个性的全面解放;它是学习化社会的服务站,是主导高新科技和多元文化交流发展的开放性单元机构;它将是与多样而紧密结合的(跨学科、跨部门、跨学院、跨地区、跨国界)单位之松散集合体相连的px管理模式,将是由信息开发者(教授、研究者群体)、传播者、学习者或研究者共同联系的一种平等互动但又相对紧密的开放管理形式;它的教学形式,是与社区联为一体的高度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教学模式;它的课程内容,以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为原则,并与现代科学发展的综合体相结合,是多样化的自选学习模式,它将满足个人和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

所以,高等美术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既是时代使命,又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涉及教育领域自身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外部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因素。

面对新世纪与新形势,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把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