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区地质分层表
川东~川南地区地层特征及分层
川东~川南地区地层特征及分层值得一提的是,川南和川东有大面积的过渡区域,岩性必然存在过渡变化,在过渡区域工作时,应多借一些邻井资料,找出本井可能的变化。
第一节侏罗系(J)河、湖交替相沉积的砂、泥岩、砂岩多呈透镜体分布,横向对比性差。
侏罗系末早燕山运动使四川盆地强烈抬升隆起,造成侏罗系上部地层缺失,川东地区残留上统蓬莱组、遂宁组及中统沙溪庙组,下统凉高山组及自流井组大多保留完整。
上统川东地区所钻构造在拔山寺向斜中残存遂宁组(J3S),井下无全厚,拔向井残厚391m (有的井可能存在,但没有划分出来)。
主要分布于向斜中。
1、岩性:紫红、棕红色泥岩夹灰紫、紫灰、灰绿色砂岩、泥质粉砂岩。
底为砖红色、棕红色中~粗粒砂岩。
本组岩性变化不大,泥岩和砂岩多含钙质。
岩性组合特点是有砖红、棕红色砂岩,与下部地层区别显著。
2、电性:双侧向普遍较低,一般8200Ω.m,自然伽玛值高、大井径为特征。
3、分层:岩性底以砖红、棕红色砂岩与紫红色泥岩分界。
电性以双侧向降低和自然伽玛升高半幅点及井径小底界分层。
4、厚度:残厚400m左右。
中统沙溪庙组,厚度一般大于1000m以上,重庆附近稍薄,由西向东有增厚的趋势。
该组又分两段:沙二、沙一。
5、沙二段(J2S2)(1)岩性:紫红色、暗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绿色、浅灰色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底部为黑色、深灰色“叶肢介”页岩,厚度几米~十几米,质软,页理发育,含叶肢介化石丰富。
(2)电性:双侧向普遍低,自然伽玛高值,井径大。
(3)分层:底以“叶肢介”页岩与J2S1顶灰绿色砂岩分界;电性以深浅双侧向升高、自然伽玛降低之半幅点分层。
井下分层以岩屑录井为准,电性特征不明显。
(4)厚度:残厚150~450m,残厚变化较大。
2、沙一段(J2S1)(1)岩性: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绿色、浅灰绿色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底为浅灰绿色关口砂岩标志层。
重庆地区为细~粉砂岩、杂色矿物不突出。
关于对川东北地区地层结构的研究
关于对川东北地区地层结构的研究摘要:四川盆地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油田资源,为了在其中的大巴山前缘与川东褶皱带交汇的地方进行油田勘探,我们专业人员根据地震资料的解释,通过各层构造特征分析,同时结合构造的演化史等构造形成的作用分析,以及川东地区各构造层的表现特征的各不相同,对川东北地区的地层结构尽行分析,以及深一层的探讨。
关键词:川东北地区地层构造特征一、川东北地区地域背景大巴山前缘和川东高陡构造带的北端就是川北地区,并且南大巴山向西南突出的弧状冲断构造带与川东褶皱带的交汇地点,在这样的构造下它为罗家寨,金珠坪构造,铁山坡构造形成了一个该地区所特有的三角地带。
在晋宁运动中,川东北地区形成了目前的基底,前震旦纪地址发展史由川东地区的构造形成已经终结,由此进入地台发育阶段。
二、川东北地区地层结构特征1.中层构造特征。
在川东北地区,它们的构造规模大、断裂的数量特别到,同时在构造两翼带有着发育倾轴逆断层,它的作用是控制着主体构造的形态,同时隆起幅度以及它的宽缓程度。
中层构造层与上层、下层的形态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形状是背冲构造、叠瓦状构造发育。
剖面特征是断层延伸远、之间的落差大,尤其是其中很多的断层之间的距离超过了1000米,这些断层向上消失于嘉陵江祖及以上底层,向下消失于奥陶系及以下地层,但是大多数小规模断层不与上、下构造层贯通。
2.下层构造特征。
这一层在川东北地区中埋得比较深,同时受大巴山褶皱带的影响比较弱,川东北地区早期的伸展作用受压力影响对于构造来说,本构造层的构造比较简单。
在下构造层的逆冲断层发育良好,它的断层断距比较大,相对于中层来说,延伸较远。
至于奥陶统一下,川东北地区的下层这周强度小,构造变的相对缓慢,断层及落差较小。
3.上层构造特征。
在川东北地区的所有构造带中,上层构造的地层是属于埋得比较浅的,同时岩层比较软弱,同时它的褶皱构造发育较好并且排列紧密。
在川东北地区的上层沿断层的延伸方向,它会滋生一些狭长的潜伏构造、潜伏高以及鼻状构造显示。
川东南地区地层表
T2112 T2111 T1j5 T1j4 嘉陵江组 T1j3 T1j2
下 系
T1j1 T1f4 T1f3 飞仙关组
统
T1f2 T1f1
川东南赤水—綦江地区地质简表
系 统 组 长兴组 龙潭组 茅口组 下 统 中 下 统 下 统 上 统 中 统 下 统 栖霞组 梁山组 韩家店组 地层 代号 P2ch P 21 1 P1m P1q P11 S1-2hn 厚度(m) 50~60 80~100 200~250 90~110 3~6 200~600 简
志 留 系
石牛栏组 龙马溪组 五峰组 涧草沟组 宝塔组 十字铺组 湄潭组 红花园组 桐梓组
S1s S11 O3w O3j O2b O2sh O1m O1h O1t
150~350 100~400 3~10 2~7 20~60 10~100 100~400 10~80 100~170
奥 陶 系
中 上 统 寒 武 系 中 统 下 统
J1m J1d J1Z T3x6
150~200 15~28 100~125 20~40
紫红色含灰质泥岩夹灰绿色灰质石英粉砂岩 黄绿,灰,深灰色灰岩,介壳灰岩,及泥灰岩 紫红色,暗红色泥岩,含灰质泥岩,夹砂绿色粉砂岩 浅灰、灰白色块状含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多为硅质胶 结,性坚硬。 灰黑色页岩与灰色砂岩不等厚互层,夹薄煤层,页岩含植物 化石。 浅灰、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 灰黑色页岩夹灰色砂岩,夹薄煤层。 灰、深灰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 黑灰色页岩夹深灰色粉砂岩及薄煤层。与下伏雷口坡组呈假 整合接触。 深灰色泥质白云岩,膏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页岩及石膏 灰褐色灰岩,云质灰岩,白云岩,膏质白云岩,石膏底为玻 屑凝灰岩“绿豆岩” 灰白色石膏,灰褐色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厚层深灰色石膏,夹灰褐色白云岩,灰岩,灰质白云岩 深灰色中层状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 深灰色石膏与白云岩互层,夹灰岩,底部为兰灰色泥岩 灰,深灰色灰岩,泥晶灰岩,顶部含鲕粒,生屑灰岩 紫红色、灰绿色泥(页)岩 灰,灰褐色灰岩,泥灰岩,石油沟以东顶部发育鲕粒灰岩 暗紫红色泥(页)岩,灰质泥(页)岩,夹灰绿色灰岩,泥 灰岩 灰,深灰色灰岩,鲕粒灰岩夹泥灰岩,泥岩
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
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油气资源丰富,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岩心观察和测井特征等资料,将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Ⅰ型层序界面是该地区主要的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可作为地层界线,并据此分为三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和早期高位体系域(EHST)。
继而可划分出三个岩性段,黄龙组一段、黄龙组二段、黄龙组三段,其中,黄龙组一段与低位体系域相当,黄龙组二段与海侵体系域相当,黄龙组三段与早期高位体系域相当。
标签: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自1977年钻获工业气流以来,已成为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1-2]。
因此,有必要研究对于储层发育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的层序地层学。
关于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前人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有学者根据Galloway成因层序地层学,将研究区黄龙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三个四级层序和七个五级层序[3];也有学者将黄龙组划分为1个三级Ⅰ型层序和分别相当于C2hl1、C2hl2、C2hl3三个岩性段的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4-5]。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及测井资料解释[6-7],以P.R.Vail 经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依据,对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以期为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勘探奠定理论基础。
1 区域地质概况川东地区北抵城口、南达涪陵、西至南充、东邻巫山,面积约5.78万km2。
构造上隶属于川东高陡弧形褶皱带。
受海西运动影响,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地层不完整,其顶部与下二叠统梁山组呈不整合接触[8]。
2 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2.1 层序界面识别(1)Ⅰ型层序界面。
Ⅰ型层序是由于海平面上升速率低于盆地上升速率或海平面下降速率大于盆地的沉降速率形成的层序边界。
早石炭世,川东地区由于加里东运动,海平面上升速率低于地层抬升速率;晚石炭世,川东地区由于云南运动以及沉积物沉积速率等影响,相对海平面下降。
四川省区域地层
四川省东部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华南地层大区 扬子地层区
地
年
质
丽江分区 康定分区
上扬子分区
代
时 代
峨眉小区
成都小区
重庆小区
叙永小区
巫溪小区
九顶山 小区
地 层
白土田组 白果湾组
须家河组
二桥组
香溪组
松桂组 大荞地组
垮洪洞组
马鞍塘组
三
中窝组 丙南组
叠
白山组
纪
盐塘组
天井山组
雷口坡组 嘉陵江组
青天堡组
四川省西部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
扬子西缘,岷江流域及金沙江东侧的巴塘地区层序较完整。在几条深大 断裂带上有二叠系岩块产出于混杂堆积物中,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基性 火山岩,火山角砾岩变质碎屑岩及硅质岩,厚500~千余米,筵类、珊瑚及 腕足类化石均较丰富。金沙江一带存在大量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 及中酸性火山熔岩,总厚可达3000米以上。三叠系全区普遍发育,厚度巨 大,甘孜-理塘断裂带以东的马尔康—雅江地区为一套厚度达数千米至愈万 米的灰、黑色变质砂、板岩系,具复理石特征,富含海相双壳类化石,以 Halobia具代表性,称为”西康群”。北部阿坝地区该套砂、板岩系以黄绿 色为主,富含火山碎屑,称为“草地群”。甘孜-理塘断裂带以西的义敦地 区,统称“义敦群”,总厚度超过5000米;下、中统以砂板岩为主,夹数 量有限的碳酸盐岩、基性火山岩及硅质岩;上统以灰色砂、板岩为主,夹 大量碳酸盐岩、基性及中酸性火山岩,常构成互层,含丰富的海相双壳类、 腕足类、六射珊瑚及头足类化石,上部广泛含有煤层。此外,在岷江东侧 出露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三叠系,未变质,缺失上统,残厚1500米左右, 旧称”漳腊群”。金沙江东侧也有下三叠统分布,为杂色板岩夹中酸性火 山岩,厚数百米;得荣等局部地区出露少量紫红色砂、砾岩夹泥灰岩互层, 厚数百米,过去称“茨冈组”,可能为藏东三叠系的东延部分。
川东~川南地区地层特征及分层
川东~川南地区地层特点及分层值得一提的是,川南和川东有大面积的过渡区域,岩性必定消失过渡变更,在过渡区域工作时,应多借一些邻井材料,找出本井可能的变更.第一节侏罗系(J)河.湖瓜代相沉积的砂.泥岩.砂岩多呈透镜体散布,横向比较性差.侏罗系末早燕山活动使四川盆地强烈抬升隆起,造成侏罗系上部地层缺掉,川东地区残留上统蓬莱组.遂宁组及中统沙溪庙组,下统凉高山组及自流井组大多保存完全.上统川东地区所钻构造在拔山寺向斜中残存遂宁组(J3S),井下无全厚,拔向井残厚391m (有的井可能消失,但没有划分出来).重要散布于向斜中.1、岩性:紫红.棕红色泥岩夹灰紫.紫灰.灰绿色砂岩.泥质粉砂岩.底为砖红色.棕红色中~粗粒砂岩.本组岩性变更不大,泥岩和砂岩多含钙质.岩性组合特色是有砖红.棕红色砂岩,与下部地层差别明显.2、电性:双侧向广泛较低,一般8200Ω.m,天然伽玛值高.大井径为特点.3、分层:岩性底以砖红.棕红色砂岩与紫红色泥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降低和天然伽玛升高半幅点及井径小底界分层.4、厚度:残厚400m阁下.中统沙溪庙组,厚度一般大于1000m以上,重庆邻近稍薄,由西向东有增厚的趋向.该组又分两段:沙二.沙一.5、沙二段(J2S2)(1)岩性:紫红色.暗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绿色.浅灰色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部为黑色.深灰色“叶肢介”页岩,厚度几米~十几米,质软,页剃头育,含叶肢介化石丰硕.(2)电性:双侧向广泛低,天然伽玛高值,井径大.(3)分层:底以“叶肢介”页岩与J2S1顶灰绿色砂岩分界;电性以深浅双侧向升高.天然伽玛降低之半幅点分层.井下分层以岩屑录井为准,电性特点不明显.(4)厚度:残厚150~450m,残厚变更较大.2.沙一段(J2S1)(1)岩性: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绿色.浅灰绿色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为浅灰绿色关隘砂岩标记层.重庆地区为细~粉砂岩.杂色矿物不凸起.川东地区岩性.电性上特点不凸起.关隘砂岩由西南向东北颗粒变细至尖灭,特点不明显.(2)电性:双侧向广泛低,天然伽玛高值,大井径为特色.(3)分层:底以浅灰绿色细砂岩(关隘砂岩)与下统凉高山组黑色页岩分界.川南地区砂一下部可能有一层~几层构造相对较粗的砂岩,现场很难肯定那一层是关隘砂岩,分层有时不尽同一,原则上应以最后一层完分界.但不管一概而论,尽可能与地点井区的最新分层尺度一致.川东地区“关隘砂岩”的分层感化几乎没有,只有授课时大家还会提起.现场都是红层完分界,我的看法是最后一段红层以下的砂岩照样划在沙一好些,与区域上的“关隘砂岩”对应一下,但照样应优先斟酌地点井区的最新分层尺度!电性以深浅双侧向降低.天然伽玛升高半幅点.大井径顶分层.具体划分需据岩性.电性比较肯定.今朝在不合的区块划分的地位可能不一样,重要参考岩性划分.(4)厚度:在重庆地区320~410m,川东地区500m阁下,总的趋向是由东向西减薄.下统川东地区分为两个组:即凉高山组和自流井组.个中自流井组又分为过渡层.大安寨.马鞍山.东岳庙.珍宝冲五段.东岳庙段页岩可作为井下比较标记层.大安寨岩性横向变更较大,重庆地区为砂泥岩夹薄层灰岩组合,卧龙河及东北地区灰岩厚度增大.大竹~忠县一带以北至大巴山前缘重要为灰绿色砂泥岩组合,分段不明显.凉高山组和自流井组之东岳庙段为黑色页岩,自流井之过渡层~马鞍山.珍宝冲井段为砂泥岩组合.川南地区本来只有一个自流井组,且为五分:自五相当于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及自流井的过渡层,岩性紫红色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互层为岩性组合特点,底以灰绿色粉砂岩与下伏自四~三紫红色泥岩分界;自四~三以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灰绿色泥岩;底以紫红色泥岩与下伏自二东岳庙灰岩分界明显;自二上部为灰岩,下部多为深灰色.黑色页岩夹灰岩.不合井区灰岩发育程度有所不合,但厚度相对较稳固,为区域尺度层.底以页岩与下伏自一(珍宝冲)紫红色泥岩分界明显;自一为紫红色.暗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下部泥岩常为杂色,底部泥岩与下伏须六砂岩(常为粗砂岩,色彩为灰白色~灰色深灰色,因“岩屑”含量不合而不合).下面仅将川东地区的下统特点分述如下:凉高山组(J1l)1、岩性:黑色页岩与浅灰绿色砂岩不等厚互层,局部浅灰色灰岩及灰绿色泥质粉砂岩.重庆地区则为灰黑色页岩与灰绿色粉砂岩或薄层灰岩间互层,下部渐变成紫红色泥岩,底为一层具底砾岩的厚层砂岩,接近于川中类型.川东地区根本上无灰岩,重要为黑色页岩夹砂岩.2、电性:深浅双侧向一般为300~500Ω.m,天然伽玛60~90API,抵偿声波120~210微秒/米.以高伽玛.低电阻.大井径.大声波值为特点.3、分层:底以黑色页岩完后浅灰绿色砂岩与J1g(过渡层)紫红色.绿灰色或杂色泥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降低.天然伽玛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重庆地区70~120m,川东地区120~280m.整体看有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加厚的趋向.自流井组1、过渡层~大安寨(J1g~J1dn)(1)岩性:川东地区过渡层~大安寨不轻易划分,平日以大安寨同一称之.上部(即过渡层)为紫红色.深灰带绿色或杂色泥岩夹灰带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暗紫红.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等.中下部(即大安寨)为灰黑色页岩及灰绿色粉砂岩,一般夹3~4层灰褐色生物灰岩.本组岩性变更较大,在达县~开江~忠县东北区页岩厚度增多,由南向北灰岩厚度增大,层数增多,有的单层厚度由2m增至20m阁下.在涪陵~重庆以南多半构造未见灰岩,相变成砂岩或灰质砂岩.(2)电性:深浅双侧向一般为700~3000Ω.m,天然伽玛升沉较大,一般60~100API,抵偿声波180~200微秒/米.比较高低层,该层以高电阻,低伽玛为特点.(3)分层:底界岩性为灰岩或灰质砂岩与J1m顶部紫红色泥岩分界.电性以深浅双侧向高阻降低和低伽玛升高半幅点.井径变小底界分界.部分构造区与自三不轻易划分.(4)厚度:一般80~120m,上部过渡层一般20~40m.2.马鞍山(J1m)(1)岩性: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下部为黄绿色.灰绿色泥岩夹粉砂岩.大竹~忠县以北紫红色渐变成深灰带绿色,局部夹有少许薄层灰岩.(2)电性:以低电阻.高伽玛.大井径.大声波值为特点.深浅双侧向一般400~1000Ω.m,天然伽玛一般60~100API,抵偿声波170~200微秒/米.(3)分层:岩性以深灰带绿色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与J1d顶黑色页岩分界,电性以天然伽玛升高和电阻降低半幅点分界.(4)厚度:60~100m.3.东岳庙(J1d)(1)岩性:黑灰色.黑色页岩,中.下部夹深灰褐色泥质介壳灰岩.一般具有1~3层灰岩,川东东北部局部不具有灰岩或较薄,相变成砂岩或灰质砂岩(如云安厂北段.硐村.七里峡北段.亭子铺以北).向南灰岩减薄.灰岩散布最厚区在垫江~梁平~忠县形成的三角区内.(2)电性:双侧向一般400~1100Ω.m,天然伽玛一般60~90API,抵偿声波一般170~200Ω.m.电阻.伽玛变更较大.(3)分层: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或灰质粉砂岩与J1z紫红色或深灰绿色泥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高值降低和天然伽玛低值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一般40~80m.厚度总的变更趋向是垫江~梁平~忠县形成的三角区一般大于60m,涪陵~长寿以南一般小于45m,江北~邻水~达县一带.万县~达县以北一般40~55m.4.珍宝冲(J1z)(1)岩性:紫红色或深灰绿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下部夹浅灰绿色.黄绿色砂岩,的底部为杂色泥岩(向北东不明显,多呈绿色.川东中部.重庆地区近底部有深灰色.灰绿色.黄棕色泥岩.砂质泥岩,底部罕有粘土岩.灰质页岩.赤铁矿和底砾岩).本层在卧龙河构造区距底以上20~30m阁下有一层灰褐色中粒砂岩,厚度几~十几米.此层砂岩易与须家河砂岩混杂(但细心不雅察,这层砂岩在南部色带褐;北部为灰绿色或深灰色,也有带褐者,局部已尖灭.而须家河砂岩在南部且多为灰白色.中粒,在北部多为深灰.灰带黑色,深褐灰色,夹少量灰白色细粒砂岩,黑色矿物多,中粒,具有明显的特色是含白云母片).北部地区J1z近底部野外见1~3层3~5cm厚的煤线,岩屑中煤的碳化程度低,岸屑中可见到2~3cm含有煤.罗家寨.铁山坡一带下部为页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夹煤层,平日以消失砂岩为主,页岩辅的组合特点就以为是须家河地层.只有钻开须家河组足够的厚度才干肯定.这些地区当岩性组合与邻井可比较性较强时,分层才显得轻易一些,不然是有相当的难度,平日只有钻事后回过火来划分层界限.(2)电性:以大段高伽玛.低电阻.大井径.大声波值为特点.双侧向一般500~1100Ω.m,天然伽玛一般70~100API,抵偿声波175~225微秒/米.(3)分层:以天然伽玛高值降低,双侧向低值升半幅点分层.进入T3x后井径明显减小,呈现大块高电阻.低伽玛特点.岩性以杂色或深灰绿色泥岩或砂质泥岩(砂~泥岩过渡岩类)与T3x灰白色中粒砂岩(北部地区局部为深灰.灰带黑色中粒砂岩)分界.需特别留意的是T3x顶砂岩向北其白色标记其实不明显,从已钻井证实T3x顶岩屑为灰褐色细~中粒砂岩,含黑色矿物丰硕,很少见灰白色砂岩,也较致密间或见有松散的,明显特色是具有云母片.而J1z底部一套砂岩多为绿灰色(在渡口河构造区砂岩色彩.成份与T3x上部砂岩具有类似性而使其归属存有贰言),构造致密,细粉砂级,无白云母片.别的可确认的是,见大套砂岩夹页岩即为已进入T3x.(4)厚度:厚度变更不大,一般150~200m.第二节三迭系(T)三迭系可分为上.中.下三统.中.下统以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为主,夹蒸发岩类.中三迭世末的印支活动,四川盆地周边抬升,形成大陆湖盆,使上三迭统沉积了一套内陆湖泊相砂岩.页岩夹煤系地层.一.上统须家河组(T3x)1.岩性:厚层灰白色.深灰色.黑褐色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灰质砂岩,夹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及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煤.底以黑色页岩与雷口坡组假整合接触.材料标明,自贡.泸州.川中根本上可六分(喷鼻一.三.五页岩为主,喷鼻二.四.六砂岩为主),到川东地区六分已有艰苦.但川东整体上仍能反应出沉积旋回特色.需要提一下的是个体地区须家河下部也有灰岩发育,要在三叠系中统或下统顶手下套管的井应加以留意.底与雷口坡或嘉陵江组呈假整合接触.(比来的天东80井就消失了分层错误)2.电性:川东地区测井曲线上六分已不明显,电性特点以块状高电阻低伽玛.大声波时差为主.双侧向一般300~1300Ω.m,天然伽玛一般40~80PAI,抵偿声波一般175~225微秒/米.3.分层:电性一般以天然伽玛高值降低和双侧向低值升高半幅点分层.岩性一般以须家河黑色页岩(极个体井为深灰色砂岩.煤)与雷口坡组或嘉陵江组的灰岩(或云岩)等接触(雷口坡组可能消失泥质岩类).4.厚度:厚度变更总的趋向是从南到北增厚,350~700m,一般500m阁下,局部构造仅300m,如东溪.黄草峡.苟家场等构造.二.中统雷口坡组(T2l)雷口坡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岩类(浅海相~泻湖相沉积的石灰岩.白云岩.硬石膏及页岩等),因为印支活动影响,T2l长期遭遇剥蚀,川东地区遍地残厚不一.据井下及露头材料标明:开江石隆起核部(大天池中段龙六~五百梯.南门场南段.七里峡中段~北段.渡口河.黄龙场.温泉井.沙罐坪等构造残留T2l21-1).达西~景市~双家坝.屏锦铺.牛脑门.云安厂.硐村.老湾.磨盘场.万顺场等残留T2l13;座洞崖.明月场.黄草峡.梓里场构造一线残留T2l11.川南大部分地区雷口坡缺掉,仅在南部和东部地区有散布.雷口坡组可分为三段:T2l3.T2l2.T2l1. (一)雷三(T2l3)1.岩性:局限海蒸发情况的深灰色云岩.灰岩,下部夹灰白色石膏.2.电性:高电阻.低伽玛.小井径.低声波时差为特点.3.分层:岩性以云岩或膏质云岩与T2l2灰岩分界.电性一以双侧向电阻升高.伽玛降低半幅点分层,电性特点不明显,重要联合岩屑分层.电性以岩性密度变更分层明显.4.厚度:残厚80~110m.5.散布:仅在云和寨.龙会场及以西地区有保管.(二)雷二(T2l2)1.岩性:局限海台地沉积的深灰色灰岩,夹少许页岩,下部含泥质不均.2.电性:以块状高电阻,低伽玛为特点,井径.声波变更较大.电阻一般1200~1000Ω.m阁下,天然伽玛一般30~50API,抵偿声以175~225微秒/米.3.分层:岩性以灰岩与T2l31泥灰岩或含泥质灰岩.页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降低及天然中玛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全层厚约100m.残厚变更较大.5.散布:板东~麦南与铁山~黄泥堂~硐村形成的区域.(三)雷一(T2l1)局限海蒸发岩相,岩性重要为云岩.泥云岩及灰岩,夹黑色页岩.灰白色石膏.在垫江~忠县一带及以北地区中部夹紫红色泥岩,而忠县.万县.云阳及以东地区中.下部紫红色泥岩增多.厚度270~420m.向北东(建南)称为巴东组.雷一段可分为三个亚段:T2l13.T2l12.T2l11.各亚段岩性分界标记不明显,录井分层不轻易控制,测井三分明显.测井按电阻曲线三分明显,中部具有一套高电阻特点,其上.下电阻稍低.1.雷一3(T2l13)(1)岩性:深灰色泥灰岩为主夹黑色页岩.灰白色石膏.深灰色云岩.有的构造黑色页岩不明显.泥质含量上重下轻.(2)电性:电阻呈大幅度变更的锯齿状,下部具三块高伽玛.低电阻特点,声波.井径变更较大.电阻一般20~40Ω.m,天然伽玛一般60~100API.(3)分层:岩性以泥云岩与T2l12顶石膏分层,电性以天然伽玛降低和双侧向.密度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全层厚130~160m阁下,残厚变更较大.(5)散布:达西~屏锦铺~硐村一带与板桥~双龙一线形成的区域内.2.雷一2(T2l12)(1)岩性:灰白色石膏及深灰色云岩夹深灰色灰岩及泥云岩.薄层页岩.卧龙河及北东地区上部具紫红色.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福成寨无此层).梁平以东~丰都以北泥岩增多.该层可作区域比较的指导层.(2)电性:电阻一般10~30Ω.m,天然伽玛一般60~100API.电阻上高低低,伽玛下高上低,幅度变更较大.整体上电阻较上.下邻层高,伽玛较上.下邻层低.(3)分层:岩性以灰白色石膏或灰褐色膏质云岩与T2l11泥云岩分界.电性以低伽玛升高,双侧向高值降低及密度降低半幅点为界.(4)厚度:全层厚80~90m,残厚一般0~80m.(5)散布:七里峡北段~温泉井~巫山坎~明达构造区与座洞崖~新市~涪陵一线形成的区域内.3.雷一1()(1)岩性:深灰色泥质云岩及深灰褐色云岩夹灰白色石膏.梁平以东~丰都以北上部夹紫红色泥岩.底为标记层“绿豆岩”,厚度一般0.5~2m.但由南向北至板东~新市~龙潭一线东北未见“绿豆岩”,已演化成泥云岩.本亚段以岩性杂,泥质含量高为特色.i.电性:天然伽玛上高低低,电阻上低下高,电阻较高低邻层低.双侧向一般10~1000Ω.m,天然伽玛一般30~100PAI,抵偿声波一般150~225微秒/米,变更幅度较大.(3)分层:底以“绿豆岩”或泥质云岩为标记层与T2j52“绿豆岩”或泥云岩电阻低.伽玛高,井径大,以天然伽玛高值降低和双侧向电阻低值及密度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一般100~170m.剥蚀区厚度变更较大.(5)散布:座洞崖~新市~黄草峡~梓里场一线以北(除檀木场.沙罐坪局部).三.下统(T1)三迭系下统分为二个组,即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个中嘉陵江组从上到下又分为五段,飞仙关组从上到下除局部地区可分为四段,一般两分明显.重要为坦荡海台地碳酸盐岩相过渡到局限海台地蒸发岩相瓜代沉积.(一) 嘉陵江组(T1j)从上到下分五段:1.嘉五(T1j5)分两个亚段:T1j52.T1j51.在开江古隆起的檀木场~沙罐坪.南面的相国寺~铜锣峡~黄草峡~四合场以南被剥蚀,地层残留厚度不全.<1>嘉五2(T1j52)(1)岩性:深灰色云岩夹灰白色石膏.深灰色泥质云岩及灰岩(顶底为石膏).由南向东泥质含量削减.在铁山.岑岭场.硐村构造其下部有一层盐岩.(2)电性:电阻上低下高.天然伽玛上高低低,其值变更较大.(3)分层:底以石膏与T1j51顶云岩(为主)或灰岩分界,电性以天然伽玛升高,双侧向高电阻及密度降低半幅点分层.(4)厚度:60~65m.(5)散布:除相国寺~黄草峡~四合场以南以及檀木场~沙罐坪~七里峡中段有剥蚀外,其余均有散布.<2>嘉五1(T1j51)(1)岩性:上.下一般为灰褐色云岩,中部夹灰褐色灰岩.云岩多具溶孔和鲕粒构造.渡口河构造在顶部发T1j51育鲕粒.(2)电性:块状高阻;天然伽玛变更不大,高于上.下邻层.天然伽玛一般10~20API,声波一般1000~10000Ω.m.(3)分层:底以云岩与T1j44石膏或T1j44泥质云岩(如月2井)分界.电性一般以天然伽玛值降低,双侧向.密度升高半幅点分界.(4)厚度:一般20~35m.由川东中部向北部地区厚度减薄.(5)分不:除重庆~南川以南局部有剥蚀外,其余均有分不.2.嘉四(T1j4)嘉四从上至下分为四段,即嘉四4.嘉四3.嘉四2.嘉四1.总体上为两套白云岩(T1j43.T1j41)及两套硬石膏(T1j44.T1j42)互层.习惯上又把嘉四1与嘉三分在一路称嘉四1~嘉三.<1>嘉四4(T1j44)(1)岩性:灰褐~灰白色石膏为主,夹褐灰色膏质云岩,灰.深灰色云岩,灰白色硅质泥岩,深灰色泥质云岩.局部构造顶部石膏在录井中及电性特点均不明显,为泥质云岩(如月2井),且上部泥质含量重的岩类厚度较大.局部构造中部含泥质重(如龙会场).一般都夹有一层硅质泥岩标记层,该标记层有的地区有两层,散布的部位也不一致,一般散布在中上部,有的构造散布鄙人部(如黄龙场).部分构造硅质泥岩不明显(如渡口河).在达县.垫江.万县.云阳四个盐湖区及洋渡溪构造具有较厚的盐岩层.(2)电性:具高密度特点.天然伽玛一般10~15API;双侧向1000~10000Ω.m,抵偿声波160~170微秒/米,硅质泥岩具高伽玛特点(一般具低电阻特点).(3)分层:底以石膏与T1j43顶云岩分层.电性以低伽玛升高,双侧向.密度降低半幅点分层. (4)厚度:因本层石膏易塑性形变,厚度变更较大,一般30~90m.整体看,厚度由南向北减薄.<2>嘉四3 (T1j43 )(1)岩性:褐灰色云岩夹灰岩.一般顶底为云岩中部为灰岩.顶部云岩多具鲕粒构造.(2)电性:天然伽玛和双侧向变更不大,天然伽玛一般20~30API,双侧向一般1000Ω.m以上.抵偿声波一般130~145微秒/米.(3)分层:底以云岩与T1j42顶石膏分界,电性以高伽玛降低,双侧向.密度升高半幅点分层. (4)厚度:一般25~40m,大多在35m阁下.<3>嘉四2(T1j42)(1)岩性:灰褐色~灰白色石膏为主夹褐灰色膏质云岩.深灰色云岩.部分地区(同T1j44)有岩盐,一般在近底部有一薄层灰.深灰色鲕粒云岩(一般3~8m)可为帮助指导层.(2)电性:一般为低伽玛,10~15API;双侧向一般800~10000Ω.m,抵偿声波一般160~170微秒/米.本层以低伽玛.高密度为特点.当下部硬石膏含泥质较重时,电阻往往降低,伽玛值升高.(3)分层:底以石膏与T1j41顶云岩分界,电性以低伽玛升高,双侧向和密度降低半幅点分层. (4)厚度:本层厚度由南向北有增厚的趋向,川东地区30~150m,一般80m阁下.因本层石膏易塑性形变,厚度变更较大.<4>嘉四1(T1j41)(1)岩性:深灰色云岩为主夹深灰色鲕粒云岩.铁山.坪西.五百梯构造等下部夹有薄层石膏或膏质云岩.(2)电性:天然伽玛一般30~45API,双侧向一般10000~20000,抵偿声波一般140~150微秒/米,声波变更不大,天然伽玛一般为上.下高而中央低.(3)分层:岩性以云岩与下伏T1j3灰岩分层,电性根据密度划分,在密度降低半幅点分界.没有密度较难划分,重要根据录井岩性划分,如岩性不详时,可用电阻比较分层.录井中常把T1j41与T1j3归并为T1j41~T1j3.天然伽玛和电阻固然可能具有类似性,但划分的界限可以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向北部渡口河构造区云质岩厚(40m以上),分层特点与邻区不一样,七里峡谷.檀木场构造区厚度较薄(12m),分层特点与邻区不一样,五厚梯构造局部云岩薄(5m),岩性.厚度与邻井不克不及比较(电性可比),所以无密度时必定要根据岩屑录井划分.(5)厚度:一般20~40m,厚度变更较大.3.嘉三(T1j3)(1)岩性:灰色.深灰色灰岩为主,夹鲕状灰岩,局部在上部含云质或夹云质灰岩.泥灰岩.在达县~开江~万县以北地区一般鄙人部(一般距底50~60m)夹一层云岩及石膏(云岩或石膏,或云质灰岩.膏质云岩),厚度5~25m不等.其余地区仅夹云岩.石膏条带,个体井T1j3底具有1~2m深灰色云岩(如苟3井.天东32井).川南地区嘉三岩屑中很少见到云岩.石膏,但测井曲线上照样有反响,个体井经由过程卖力选样,成功地以此为根据划分嘉三的岩性段.(2)电性:电阻和天然伽玛相对稳固.双侧向一般10000~20000Ω.m,天然伽玛一般20~40API,抵偿声波一般155微秒/米阁下.一般可据电性将其分为三大段,其伽玛特点为下.下段稍高.中段稍低.(3)分层:岩性以灰岩与T1j23顶石膏分界,电性以双侧向.密度升高及天然伽玛降低半幅点分层.川南地区很多时刻把灰岩和石膏之间的云岩划在T1j23.(4)厚度:一般100210m,由南到北增厚.4.嘉二(T1j2)按岩性可分三段.<1>嘉二3(T1j23)(1)岩性:灰白色石膏夹深灰色灰岩及云岩,顶部及底部石膏一般称上.中石膏层.(2)电性:天然伽玛一般顶底低,其值一般小于10API;中部商,其值一般30API阁下.双侧向一般1000~10000Ω.m,抵偿声波一般150~175微秒/米.(3)分层:底以石膏与T1j22云岩分界.电性以低伽玛升高和双侧向降低半幅点分层.(4)厚度:65~110m,由南向北增厚.<2>嘉二2(T1j22)(1)岩性:上部以灰色云岩为主夹深灰色泥质云岩.灰岩,下部夹灰白色石膏层.石膏层厚度极不稳固,仅在卧龙河及大竹以南地区散布,同时该区上部有时也夹石膏.其它地区全层无石膏(?).我所看到的是兰灰色泥岩之上老是有一段石膏,且厚度相对较稳固,川南地区称之为下石膏.底为区域标记层兰灰色泥岩(常为1~3段薄层,局部还夹有紫红色和和灰绿色泥岩条带或角砾),该标记层在北部减薄或已不消失.该层含泥质较重.(2)电性:天然伽玛一般上低下高,上部一般10~30API,下部一般大于30API,双侧向一般上高低低.抵偿声波一般150~170微秒/米.(3)分层:底以兰灰色泥岩标记层与T1j21顶石膏分界,电性上以天然伽玛降低和双侧向.密度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45~65m,由南向北增厚.<3>嘉二1(T1j21)(1)岩性:顶为灰白色石膏(川南较为少见,多为斑块状),下部深灰色白云岩.顶部石膏称下石膏层(这与川南地区下石膏的界说不一致).(2)电性:天然伽玛有从上到下升高.电阻从上到下降低的特点.天然伽玛一般5~30API,双侧向一般3000~10000Ω.m,抵偿声波150~175微秒/米.(3)分层:岩性底以云岩与T1j1灰岩分层,电性以伽玛升高和双侧向降低半幅点分层,重要以密度降低半幅点分层.无密度测井材料时参考录井岩性分层.在温泉井(3井)T1j1灰岩之上有几米云质灰岩或灰质云岩消失,今朝将其划为T1j21底.(4)厚度:15~35m,由南向北增厚.下部云岩厚度变更较大,由西向东增厚.5.嘉一(T1j1)(1)岩性:灰色灰岩为主.宣汉~开江~梁平~涪陵一线以北地区夹紫灰~暗红色薄层灰岩.宣汉~开江~万县以北嘉一底部或近底部灰白色云岩或暗紫色云岩.深灰色云岩(或膏质云岩类)或有一层紫红色泥岩,一般2~3m,之后又为灰岩,与T1f4形成过渡层或雷同情况的岩类,今朝分层归属消失贰言,此层在渡口灌~五百梯构造分于T1j1,在马槽坝~南门场~云安厂构造北段因为泥岩或石膏明显而分Tf4.这一层向东南偏向增厚,全层夹有薄层不稳固之泥灰岩.电性:一般具有伽玛上部高低部低.双侧向上部低的特色,天然伽玛一般20~40API,双侧向5000~10000Ω.m,抵偿声波一般150~170微秒/米.(3)分层:底以灰岩与T1f4紫红色泥岩或泥灰岩分界(今朝还消失的问题),电性以低天然伽玛升高.双侧向降低幅点分层(最好以最低伽玛值为底为层).(4)厚度:230~310m,由南向北增厚.(二)飞仙关组(T1f)自下而上由坦荡海台地碳盐相过渡到局限海台地蒸发岩相沉积.涪陵~邻水一线以南飞仙关相区四分明显,涪陵~万县以东.万县~达县以北之大治相东区.北区T1f3-1 三分不明显,。
四川盆地地层层序及岩性表
川中油层
川东 广安产层 广安产层 川南、川西、川北九龙山等
上统
须家河组
6.000
中生界 Mz 中统 雷口坡组
6.959
川西、川中
嘉五 三叠系 嘉四
嘉陵江组 下统
6.456
嘉三
嘉二
川中、川东
飞仙关组
嘉一 飞四 飞三 飞二 飞一
6.080
川东 川东
上统
长兴组 龙潭组 茅四 茅三 茅二
6.014
茅口组 二叠系 下统
上统 下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上统
6.098
川东
志留系
泥岩、粉砂岩、深灰色页岩夹生物灰岩
5.34
黑灰、灰黑色泥灰岩及云质页岩
中统 奥陶系
兰灰、浅紫、深灰色灰岩,石灰岩夹页岩及少许粉砂岩 6.924
下统
砂质页岩、粉砂岩夹生物灰岩,砂岩、砂质云岩夹泥岩
上统
白云岩,局部含砂质、燧石
寒武系
中统
白云岩,局部含砂质、燧石
2
代码 Q00 N00 E10 E20 010 020 030 110 120 131 132 141 142 151 152 153 154 155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31 232 241 242 243 244 251 252 253 261 262 263 271 281 282 283 284 310 32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41 342 343 350 410 420 500 610 620 630 640 710 720 730 740 750 760 770 780 790 810 820 830 840 850 860 810 880 911 912 913 914 920 930 940 A10 花岗岩、云岩 白云岩、粉砂岩、页岩 泥岩
川东北地区地层简表
一段
200~420
T1j1
深灰色灰岩夹灰色灰岩
浅海台地
飞仙关组
四段
60~100
T1f4
灰紫色云岩与硬石膏
潮间
三-一段
400~550
T1f3~T1f1
灰色灰岩、紫灰色泥质灰岩,上部夹鲕灰岩,底为灰质泥岩。部分地区为鲕粒云岩和灰岩。
浅海台地夹鲕滩
二叠系
上统
长兴组/
大隆组
100~300
P2c/ P2d
T2l1
硬石膏夹云岩及砂屑灰岩,底为“绿豆岩”
潮间
下统
嘉陵江组
五段
110~120
T1j5
上部硬石膏,下部云岩夹鲕粒或砂屑云岩
咸化泻湖
四段
100~280
T1j4
上部硬石膏及岩盐,下部云岩夹鲕粒、粒屑云岩
咸化泻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段
140~180
T1j3
灰岩夹石膏及砂屑灰岩
浅海台地
二段
130~190
T1j2
硬石膏与云岩及砂屑云岩互层
上沙溪庙组
1374~1532
J2s
棕紫色泥岩与灰、灰绿色岩屑长石石英砂岩
浅湖与河流相
下沙溪庙组
290~500
J2x
棕紫色泥岩夹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顶有黑色页岩
湖泊与河流相
千佛崖组
185~320
J2q
绿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细-中粒岩屑砂岩夹黑色页岩
浅湖与滨湖相
下统
自流井组
410~570
J1z
灰色灰绿色泥岩夹岩屑砂岩及黑色页岩、顶有介壳灰岩
P1q
深灰色灰岩夹生物灰岩、含燧石结核
浅海台地
自贡地区地层简表
~
251
侏罗系
上统
蓬莱镇组
J3P
为一套内陆河湖相沉积岩。岩性为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页)岩不等厚互层为主,其本色调为紫红及灰紫色,夹黄绿色页岩及生物碎屑灰岩条带,含介形类、叶肢介、轮藻及双壳类化石。据岩石组合、颜色、沉积韵律及接触关系等特征,可将其分为上中下3段。
上段(J33SN):分布于测区外。底部灰色厚层至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下部紫红、鲜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灰色中厚至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中上部为粉红色泥岩夹同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偶夹灰绿、黄绿色页岩。建组剖面该段厚189m。
上段(J13P):主要由紫灰、灰紫色厚层至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鲜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3个不等厚韵律。韵律层的下部砂岩层厚6~12m,在韵律层上部泥岩中尚夹多层细~粉砂岩,构成3~6个次级韵律。该段砂岩具高岭土化,高岭土呈不规则团块状、凸镜状、楔状、网脉状含于砂岩底部或下部泥岩中,具发育的水平、斜交层理及泥裂。
103
~
173
新田沟组
J2x
为一套内陆河湖相红色碎屑岩,以黄绿色、紫红色夹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凸镜体,从上而下可分4个岩性段。
1:黄绿与紫红色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状夹黄绿色细~粉粒石英砂岩,厚67m。
2:黄绿色砂质泥岩夹石英粉砂岩,厚30m。
3:深灰、灰黑色页岩夹泥质石英粉砂岩或灰岩,厚63m。
下段(J13SN):测区内广泛分布。下部为紫灰、灰紫色中层至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组成2~3个不等厚韵律;中上部紫红色中薄层状粉砂岩与同色泥岩互层,夹凸镜状长石石英砂岩和灰绿色砂质条带。底部普遍为一套灰白、紫灰色厚层至块状长石石英砂岩,昔称“蓬莱镇砂岩”,偶含凸镜状砂砾岩,多见灰岩砾石,含泥砾、植物碎片、炭屑等。平行层理、大型斜层理发育。层位稳定,但沿走向有厚薄变化或分叉现象。
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
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作者:邢梦妍代龙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第18期摘要: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油气资源丰富,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岩心观察和测井特征等资料,将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Ⅰ型层序界面是该地区主要的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可作为地层界线,并据此分为三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和早期高位体系域(EHST)。
继而可划分出三个岩性段,黄龙组一段、黄龙组二段、黄龙组三段,其中,黄龙组一段与低位体系域相当,黄龙组二段与海侵体系域相当,黄龙组三段与早期高位体系域相当。
关键词: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DOI:10.16640/ki.37-1222/t.2016.18.072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自1977年钻获工业气流以来,已成为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1-2]。
因此,有必要研究对于储层发育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的层序地层学。
关于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前人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有学者根据Galloway成因层序地层学,将研究区黄龙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三个四级层序和七个五级层序[3];也有学者将黄龙组划分为1个三级Ⅰ型层序和分别相当于C2hl1、 C2hl2、C2hl3三个岩性段的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4-5]。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及测井资料解释[6-7],以P.R.Vail 经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依据,对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以期为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勘探奠定理论基础。
1 区域地质概况川东地区北抵城口、南达涪陵、西至南充、东邻巫山,面积约5.78万km2。
构造上隶属于川东高陡弧形褶皱带。
受海西运动影响,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地层不完整,其顶部与下二叠统梁山组呈不整合接触[8]。
2 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2.1 层序界面识别(1)Ⅰ型层序界面。
Ⅰ型层序是由于海平面上升速率低于盆地上升速率或海平面下降速率大于盆地的沉降速率形成的层序边界。
达县地层
地质地层达县位于川东地台区。
基底为前震旦系浅变质砂岩、板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基层以上的盖层为未变质的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
总厚度8000至12000米。
地层分布以中生代的侏罗系地层最广,其次是中生代的三叠系和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层。
一、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出露于明月峡背斜轴部,由灰色、浅灰色的厚层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组成。
中统雷口坡组出露于七里峡、明月峡背斜轴部,由薄层灰岩、泥岩、页岩组成,厚度175至246米。
上统须家河组主要出露于铁山、铜锣峡背斜轴部和两翼以及七里峡山和明月山背斜的两翼地段。
以砂岩为主间夹页岩和煤层、菱铁矿层,有明显的三个旋回,厚度168至630米。
二、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出露于铁山、铜锣山、七里峡、明月峡背斜翼部灰华蓥山背斜北部的倾没端,由砂岩、页岩、泥岩组成,厚度131至301米。
下段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低部含砾石及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厚度29至93米;上段为灰黄色粉砂质页岩、第二编自然地理81紫红色页岩夹薄层及中厚层石英砂岩,厚度102至208米。
(基本都是石英砂岩和砂质页岩之间的一层一层的叠加)中统自流井组出露于铁山、铜锣山、七里峡山、明月山背斜两翼(低山中下部)和铜锣山背斜大垭乡地段轴部及华蓥山背斜北段倾没端,呈条带状分布。
岩性以灰黄、灰色、灰绿、紫红色泥岩与灰岩、钙质粉砂岩互层。
分三段:一段,灰黄色泥质粉砂岩,夹蚧壳灰岩,顶部为厚约1.5米石灰岩,厚度28至41米。
二段,灰色、灰黄色含钙质页岩与紫红色砂质页岩夹杂色泥岩、钙质砂岩,厚度32至92米。
三段,灰色页岩、灰黑色页岩、紫红色钙质页岩夹生物碎屑页岩和生物重结晶灰岩,厚度78至204米。
中统新田沟缀出露于县境各背斜两翼(低山下部)和铜锣山背斜北段的轴部及倾没端。
岩性为砂岩与页岩互层。
分四段:一段,杂色页岩含钙质结核,夹薄层与中厚层石英砂岩,底部为块状砂岩,厚度0至42米。
二段,灰、灰绿、灰黄色的页岩夹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和少许蚧壳灰岩,厚度68至406米。
川东构造特征与成因分析1
1.川东地区构造特征介绍
褶皱
隔挡式褶皱带
位于华蓥山断裂与齐岳山断裂之间,褶皱带主要呈NE向,狭长的背斜与宽缓 的向斜依次排列,背斜与向斜的宽度比为1:3-1:4。 背斜核部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向斜核部主要为侏罗系、南部边缘有白垩系, 背斜轴部多有逆断层。
箱状(城跺式)褶皱
位于齐岳山断裂与恩施断裂之间,褶皱带由一系列NE-NNE向的褶皱群组成, 背斜和向斜大体等宽出露。 背斜核部出露古生界,向斜核部主要为三叠系,背斜轴部多有逆断层。
刘尚忠(1995)认为隔档式、城跺式和隔槽式褶皱是在统一的薄皮构造中呈 上下叠置关系,川东构造带西段后期遭受抬升剥蚀,而出露隔档式褶皱, 东段剥蚀作用较弱,呈现隔槽式褶皱。
川东剥皮构造图
谢谢大家
华蓥山断裂 北起万源,经达县南达宜宾。在华蔡山天池、宝顶一带,连续出露50Km以 上,其它地段多隐伏于地下或断续出露,全长达500Km。在地表出露部分,由主 断裂与次级分支断层组成。主断裂由2-3条断层组成,构成一断裂带走向为NE25 度-40度,断面倾向南东,倾角大于45度,一般为60度左右。是川中与川东的分 界线。
时限主要为早震旦世,是晋宁运动后的第一个构造旋回在四川东部的扬 子板块上,澄江运动没有发生褶皱运动。 华蓥山以东的川东地区仅有少量的凝灰质沉积,以复陆屑建造为主,并 广泛发育山岳冰川向的冰碛层,地层与上部的南沱组、大塘坡组等为平行或弱角 度不整合。该旋回主要受控于澄江期的块段运动。
2.川东地区构造旋回的划分
川东地区地表断裂构造出露较少,主要出现于高陡背斜的轴部,呈北东向 断续分布。但通过大量地震剖面的解释,地腹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常出现在背斜 的轴部或陡翼,断面倾向复杂,既有倾向北西,也有倾向南东的。多组断裂剖面 上常组成冲起构造和构造三角带。其中以组成川东东部边界的华蓥山断裂和西部 边界的齐岳山断裂最为醒目和重要。
川东分层研究
川东岩性组合及分层特征:一:侏罗系(J):(一)上统(J3):1.蓬莱镇组(J3P):缺失2.遂宁组(J3S):川北地区残有500m左右3.(二)中统(J2):沙溪庙1300~1500m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灰色砂岩(三)下统(J1)1.凉高山:150m,(大竹~粱平一带,向南150m左右,向北200~250m)顶黑色页岩,底部灰绿色砂岩,中间黑色页岩为主2.大安寨~马鞍山:200m,顶部紫红色或灰绿色泥岩为主,底部以灰绿色粉砂,中南部以灰黑色介壳灰岩夹黑色页岩,中北部深灰色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下南部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下北部主要以深灰绿色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3.东岳庙:50~60m,顶部以黑色页岩,底部灰绿色粉砂岩和灰质粉砂岩,中南部黑色页岩夹粉砂岩,中北部深灰绿色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4.珍珠冲:130~180m,顶部以紫红或灰绿色泥岩为主,底部是灰绿色或紫红色泥岩(北部以页岩为主),中南部以紫红泥岩夹砂岩,北部以灰绿色泥岩夹砂岩,北下部有60m黑色页岩夹浅灰色粉砂及煤二:三叠系(T)(一)上统T3x须家河:南部350~400m,北部550~650m,顶部以灰色~灰白色砂岩为主,底部黑色页岩,中上砂岩为主夹薄层页岩,中下以灰白色砂岩为主夹黑色页岩(二)中统T2L1.雷三:(只有达县~大竹一带,残存厚度60~90m,主要深灰灰岩及云岩,底部石膏或膏质云岩,中上灰岩为主,中下灰岩夹云岩及石膏)2.雷二:20~100m,全层灰岩为主,下部深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只有川东北残存3.雷一三:150~200m,顶部深灰色泥质云岩,中间深灰色泥灰岩,云岩夹灰白色石膏,距离顶部25m有一层灰白色石膏(3~5m厚,九龄,龙会夹盐岩)4.雷一二:65~85m,顶底厚石膏(6~10m),中间深灰色云岩,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夹石膏,北部底部厚石膏以上有一至二层紫红色及灰绿色泥岩5.雷一一:厚度120~180m,顶部深灰色泥质云岩,底部深灰色泥质云岩和泥质灰岩,中间以深灰色泥质云岩,泥质灰岩夹石膏,北上部夹几层紫红色泥岩,南中部夹绿豆岩(三)下统T11.嘉五二:60~75m,顶部厚石膏(5~8m),底部灰白色石膏(1~2m)厚,中间深灰色云岩,泥质云岩,灰白色石膏不等厚互层,不少构造夹盐岩,一般有1~2层2.嘉五一:25~35m顶底以灰褐色云岩(1~2m),中间南部灰岩及溶孔云岩,灰岩,北部灰岩3.嘉四四:30~100m,全层石膏为主,夹云岩(,忠县,万县,云阳夹盐岩),上部有硅质泥岩4.嘉四三:30~45m,顶底1~2m厚的灰褐色云岩,中间灰色灰岩(个别地区全层云岩)5.嘉四二:40~80m,全层以石膏为主,中夹薄层云岩,膏质云岩6.嘉四一:全层云岩,30m左右,北下部夹灰岩7.嘉三:180m,同嘉四一互补,顶部灰岩,底部1~2m厚云岩,8.嘉二三:70~100m,顶部45m厚灰白色石膏,底部15~20m厚石膏,中间云岩及灰岩9.嘉二二:45~65m,顶部10m灰色云岩,底部兰灰色泥岩,中间云岩,灰岩,下部夹泥灰质灰岩,云岩,底部北兰灰色泥岩及灰白色石膏10.嘉二一:25~35m,上部15m石膏,下部10~20m云岩11.嘉一:280~300m,南部全层灰岩,北部上中以灰岩为主,下部40m灰云岩夹灰色灰岩,个别夹1~2层薄石膏,底部为云岩12.飞四:25~35m,顶底以紫红色泥岩,北部底部为深紫红泥质云岩(2~3m),中间紫红色及灰绿色泥岩夹灰岩,云岩,泥灰,泥云,下部两层灰白色石膏,距底部2~3m13.飞三~飞一:南部顶部灰岩,北部云岩,南部底部为深灰带绿泥灰岩,北部灰色灰岩,中间灰色灰岩夹鲕粒灰岩。
四川地区地层层序表
P1m4 P1m3 P1m2 P1m1 P1q2 P1q P1l C1h D S3h S2h S1x S1l O3w O3l O2b O2m O2g O1m O1h O1f O1n
第 3 页,共 4 页
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粉砂岩,底部常有紫红色页岩 绿灰色粉砂岩,上部为黄绿色、灰绿色页岩夹生物灰岩薄层 下部黑色页岩,富含笔石,上部深灰至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 黑色页岩,含灰质及硅质,顶部常见泥灰岩 瘤状泥质灰岩,间夹钙质页岩 灰色时带紫红色龟裂纹灰岩,上部常为瘤状泥质灰岩 黑色页岩,时夹石灰岩 深灰至灰白色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硅质结核, 下部石灰岩含泥质,时夹页岩,呈眼球状构造
深灰色生物灰岩夹泥质灰岩及硅质层 深灰、灰色页岩、砂岩夹煤层,盆地北部和东部石灰岩逐渐发育 乳白色至浅灰色石灰岩,含藻,局部具鲕粒和角砾 浅灰色白云岩夹薄层石膏 深灰色石灰岩与膏盐层夹石膏,横向上侧变为白云岩,针孔发育 灰色泥质白云岩与石膏互层 深灰色泥质、石膏质白云岩夹页岩、石膏,底部有一层“硅钙硼石”,俗称“绿豆岩” 深灰带褐灰色石膏质白云岩、鲕状灰岩夹石膏层 厚层石膏夹岩盐、灰褐色白云岩及石灰岩 深灰色石灰岩,顶部褐上部为白云岩 石膏与白云岩互层夹石灰岩,局部有蓝灰色泥岩 灰至深灰色泥晶灰岩,顶部含鲕、生物碎屑丰富 暗紫红色页岩夹紫灰、灰绿色泥灰岩、与灰至深灰色灰岩、鲕状灰岩间互层
白垩系
不整合
黄灰色砂岩与棕紫色泥岩互层 棕红色泥岩与石英粉砂岩互层,底部维一层砖红色砂岩 紫红、暗紫色砂泥岩、粉砂岩与紫灰色砂岩略等厚 互层,底部为灰黑色页岩,富含叶肢介化石 紫红色砂泥岩夹粉砂岩与砂岩 深灰、灰黑色页岩与灰色石英砂岩及灰绿色、紫红色泥岩
中统
油 油 油 油
侏罗系
灰色介壳灰色与深灰色、灰黑色页岩,中下部及顶部为紫红色泥岩夹泥灰岩 紫红色泥岩夹薄层灰色粉砂岩 黑色、灰绿色页岩夹生物灰岩 紫红色泥岩夹灰色石英砂岩
川东设计钻井地层简表
巴
东
三
段
T2b3-3
3110~3280
147~172
上部为浅灰色、深灰色灰岩,中部以灰白色硬石膏岩为主夹浅灰色灰岩,中下部以深灰色、浅灰色灰岩为主夹灰色灰岩,底部为灰色灰岩。
T2b3-2
3280~3360
33~82
上部为灰白色硬石膏岩,中部为深灰色灰岩,底部为灰白色硬石膏岩、深灰色白云岩。
T2b3-1
三
叠
系
上
统
须
家
河
组
上
亚
段
T3xjⅡ
2525~2815
190~230
上部为灰白灰、浅灰色砂岩与深灰黑灰色页岩不等厚互层,中部以灰白色砂岩为主夹薄层深灰色页岩,下部为灰不改色细砂岩与深灰色页岩呈不等厚互层。
下亚段
T3xjⅠ
2815~3110
193~224
以灰色砂岩为主夹薄层深灰色、灰黑色页岩,底部以深灰黑色页岩为主夹薄层煤及煤线。
3360~3480
68~124
上部为深灰色灰岩及泥质白云岩,中部为灰白色硬石膏岩与深灰色灰岩、白云岩互层,中下部为深灰色灰岩、泥灰岩、膏质灰岩、膏质白云岩,底部为深灰色灰岩。
统
组
二段
T2b2-2
3480~3660
133~178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中部为灰白色、灰色粉砂岩、紫红色泥岩灰色泥质粉砂岩,底部为紫红色泥岩。
T2b2-1
3660~
45~60
顶部为深灰色白云岩,中部为紫红色泥岩,底部为紫红色泥岩。
一段
T2b1-3
3720.5~3900
187.5~236
上部为灰白色、灰褐色硬石膏岩与深灰色、深灰黑色泥质白云岩呈不等厚互层,中部以深灰色、深灰黑色白云岩为主夹薄层膏质白云岩、灰褐色硬石膏岩,中下部为灰色、白色岩盐,底部为灰褐色硬石膏岩与深灰色白云岩互层。
重庆市地层划分对比表
本说明书
川东鄂西
川东
酉阳—秀山
重庆—沪州分区
巫山—酉阳分区
台区
南川、酉阳、秀山小区
巫溪小区
S1
双河场群
龙马溪组
龙马溪组
龙马溪组
龙马溪组
龙马溪组
O3
五峰组
观音桥组
五峰组
五峰组
五峰组
临湘组
临湘组
临湘组
临湘组
O2
宝塔组
宝塔组
宝塔组
宝塔组
宝塔组
宝塔组
宝塔组
宝塔组
庙坡组
十字辅组
庙坡组
十字辅组
庙坡组
坡
组
大塘坡组
大塘坡组
代
安
河
组
澄
江
组
代安河组
代安河组
东山峰组
莲
沱
组
千子门组
千子门组
渫水河组
表4 奥 陶 系 地 层 划 分 对 比 表
1∶20万城口幅—
巫溪幅区调报告
(1974)
四川省区域地质志
(1982)
1∶5万酉阳幅等
区调报告
(1987)
四川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报告
(1994)
1∶5万城口县幅
等区调报告
表3 寒 武 系 地 层 划 分 对 比 表
1∶20万城口幅—
巫溪幅区调报告
(1974)
四川省地层总结表
(1978)
四川省区域地质志
(1982)
1∶5万酉阳幅
等区调报告
(1987)
1∶5万城口幅
等区调报告
(1996)
本 说 明 书
川东鄂西
秦
重庆市地层划分对比表
表3 寒 武 系 地 层 划 分 对 比 表1∶20万城口幅—巫溪幅区调报告(1974)四川省地层总结表(1978)四川省区域地质志(1982)1∶5万酉阳幅等区调报告(1987)1∶5万城口幅等区调报告(1996)本 说 明 书黔北川南分区大巴山分区东秦岭分区川东鄂西秦岭区扬子区扬子区扬子区台 区槽 区酉阳、秀山、南川小区巫溪小区城口小区毛田组毛田组毛田组毛田组∈3三游洞群八仙组耿家店组三游洞群耿家店组三游洞群耿家店组三游洞组八仙组耿家店组三游洞组八仙组平井组平井组平井组平井组八挂庙组八挂庙组八挂庙组茅坪组石冷水组石冷水组石冷水组∈2覃家庙群毛坝关组高台组覃家庙组高台组覃家庙组高台组覃家庙组毛坝关组高台组覃家庙组毛坝关组石龙洞组清虚洞组石龙洞组清虚洞组石龙洞组清虚洞组石龙洞组清虚洞组石龙洞组箭竹坝组箭竹坝组天河板组箭竹坝组金顶山组天河板组金顶山组天河板组宋家场组天河板组金顶山组天河板组石牌组明心寺组石牌组明心寺组石牌组膏田组石牌组鲁家坪组明心寺组石牌组鲁家坪组∈1水井沱组鲁家坪组牛蹄塘组筇竹寺组牛蹄塘组水井沱组扬家坪组水井沱组巴山组牛蹄塘组水井沱组巴山组表1 青白口系地层划分对比表1∶20万城口幅—巫溪幅区调报告(1974)湖南区调队(1981)四川省区域地质志(1982)贵州省区域地质志(1984)1∶5万酉阳幅等区调报告(1987)1∶5万城口县幅等区调报告(1996)本说明书陕南秦岭地层区湘北永川—酉阳分区黔北酉阳—秀山槽区酉阳小区—秀山小区城口小区秦朵组Zb五强组青江水组茅坡组茅坡组楠木沟组Za 耀岭河群Pt板溪群马底驿组Pt板溪群红砂溪组Pt板溪群红子溪组Pt板溪群红子溪组Pt耀岭河群Qb2板溪群红子溪组龙潭河组表2 南华系、震旦系地层划分对比表1∶20万城口幅—巫溪幅区调报告(1974)湖南区调队(1981)四川省区域地质志(1982)贵州地质志(1984)1∶5万酉阳幅等区调报告(1987)1∶5万城口县幅等区调报告(1996)本说明书川东鄂西秦岭区湘北台区槽区黔北酉阳—秀山城口槽区(城口)酉阳、秀山小区巫溪小区城口小区灯影组Z2灯影组水晶组灯影组灯影组灯影组水晶组灯影组灯影组水晶组Z1陡山沱组陡山沱组Z2陡山沱组陡山沱组陡山沱组蜈蚣口组Z2陡山沱组陡山沱组观音崖组蜈蚣口组观音崖组蜈蚣口组南沱组南沱组南沱组南沱组木座组南沱组木座组木座组湘锰组大塘坡组大塘坡组大塘坡组东山峰组Z1南沱组耀岭河群渫水河组莲沱组明月组代安河组Z1澄江组千子门组明月组代安河组Nh2千子门组明月组代安河组表4 奥陶系地层划分对比表1∶20万城口幅—巫溪幅区调报告(1974)四川省区域地质志(1982)1∶5万酉阳幅等区调报告(1987)四川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报告(1994)1∶5万城口县幅等区调报告(1996)本说明书川东鄂西川东酉阳—秀山重庆—沪州分区巫山—酉阳分区台区南川、酉阳、秀山小区巫溪小区S1双河场群龙马溪组龙马溪组观音桥组五峰组龙马溪组五峰组五峰组O3临湘组临湘组临湘组龙马溪组龙马溪组临湘组五峰组宝塔组宝塔组宝塔组宝塔组宝塔组宝塔组宝塔组庙坡组庙坡组庙坡组庙坡组O2牯牛潭组十字辅组牯牛潭组十字辅组宝塔组牯牛潭组牯牛潭组十字辅组牯牛潭组大湾组湄潭组大湾组大湾组湄潭组大湾组大湾组湄潭组/大湾组大湾组红花园组红花园组红花园组红花园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分乡组分乡组O1扬家坝组桐梓组南津关组南津关组桐梓组南津关组南津关组桐梓组南津关组表5 志留系地层划分对比表1∶20万城口县幅—巫溪幅区调报告(1974)四川省地层总结表(1978)四川省区域地质志(1982)1∶5万酉阳幅等区调报告(1987)四川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报告(1994)1∶5万城口县幅等区调报告(1996)本 说 明 书黔北以南分区八面山分区大巴山分区台区川东川东酉阳—秀山川东台区南川、酉阳、秀山小区巫山小区巫溪小区S 4(缺失)S 4S 4(缺失)S4S 3(缺失)S 3(缺失)小溪峪组车家坝组S3(缺失)回星哨组回星哨组回星哨组S 3回星哨组(缺失)S2回星哨组S 2徐家坝群S 2韩家店组韩家店组秀山组S 2韩家店组纱帽组纱帽组韩家店组纱帽组纱帽组白沙组雷家屯组小河坝组石牛栏组罗惹坪组小河坝组石牛栏组罗惹坪组彭家院组小河坝组石牛栏组罗惹坪组罗惹坪组小河坝组石牛栏组罗惹坪组罗惹坪组新滩组新滩组S1新滩组新滩组S 1双河场群S 1龙马溪组S 1龙马溪组龙马溪组O 3O 3龙马溪组龙马溪组O 3龙马溪组龙马溪组O3五峰组未出露五峰组表8 三 叠 系 地 层 划 分 对 比 表1∶20万城口幅—巫溪幅区调报告(1974)四川省区域地质志(1982)四川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报告(1994)1∶5万酉阳幅等区调报告(1987)1∶5万城口县幅等区调报告(1996)本 说 明 书川东黔北川南分区四川盆地分区大巴山分区八面山分区川东、鄂西川东成都—合川分区涪陵分区达县分区酉阳—秀山台区南川小区酉阳、秀山小区荣昌小区万州小区巫溪小区巫山小区JT 3须家河组须家河组香溪组须家河组须家河组须家河组香溪组香溪组须家河组二桥组香溪组T 2巴东组雷口坡组巴东组雷口坡组巴东组巴东组巴东组雷口坡组巴东组雷口坡组雷口坡组巴东组巴东组巴东组嘉陵江组嘉陵江组嘉陵江组嘉陵江组嘉陵江组嘉陵江组嘉陵江组嘉陵江组嘉陵江组嘉陵江组嘉陵江组大冶组T 1大冶组飞仙关组大冶组飞仙关组大冶组大冶组飞仙关组大冶组飞仙关组大冶组大冶组大冶组表9 侏 罗 系 地 层 划 分 对 比 表四川地层总结表(1978)四川省区域地质志(1982)四川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报告(1994)本 说 明 书四川盆地(川东)四川盆地(川东)重庆—酉阳分区达县分区荣昌小区万州小区酉阳小区J 3蓬莱镇组蓬莱镇组蓬莱镇组蓬莱镇组遂宁组J 3遂宁组J 3遂宁组遂宁组上亚组上沙溪庙组J 2沙溪庙组下亚组下沙溪庙组沙溪庙组沙溪庙组凉高山段J 2新田沟组J 2新田沟组新田沟组大安寨段大安寨段大安寨段大安寨段马鞍山段马鞍山段马鞍山段马鞍山段东岳庙段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东岳庙段自流井组东岳庙段J 1-2自流井群珍珠冲段綦江段J 1珍珠冲组J 1自流井组珍珠冲段珍珠冲组表7 二叠系地层划分对比表1∶20万城口幅—巫溪幅区调报告(1974)四川省地层总结表(1978)四川省区域地质志(1982)四川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报告(1994)1∶5万酉阳幅等区调报告(1987)1∶5万城口幅等区调报告(1996)本说明书川东鄂西川东川东川东酉阳—秀山台区万州小区、荣昌小区巫溪、巫山小区南川、酉阳、秀山小区大隆组大隆组长兴组大隆组长兴组 大隆组长兴组大隆组长兴组大隆组长兴组吴家坪组长兴组P2吴家坪组龙潭组吴家坪组龙潭组吴家坪组龙潭组吴家坪组吴家坪组P3龙潭组吴家坪组龙潭组吴家坪组孤峰组茅口组茅口组茅口组茅口组茅口组茅口组茅口组栖霞组栖霞组栖霞组栖霞组栖霞组栖霞组P2栖霞组P1铜矿溪组铜矿溪组铜矿溪组梁山组梁山组梁山组P1梁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