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6《大自然的语言》重点语段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练习
11、 指示农时;预报农时;指导生产。 12、 草木知时节,鸟鸣报农时。
(2)大自然的语言指物候现象,运用比喻,将 大自然拟人化,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
9、“木瓜开花,点豆种瓜”,说明木瓜开花的 时候,就可以以开始播种豆子和瓜类作物了。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说明到了 “白露”时节可以以在高山上耕种,而到 了“寒露”时节则在平地上耕种。 10、各地的物候出现的早晚不一样,有了“当 地的”就更有针对性,语言更准确。
3、 (1)作比较 (2)打比方 (3)举例子 (4)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5、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6、 高下的差异会影响物候的变化。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 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7、 (1)“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
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各,春天 寒冷。体现了
【四清导航】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训练 新人教版
16.大自然的语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翩.然(piān) yùn(孕)育销声匿.迹(nì)农谚.(yàn) 簌.簌(sù) 刺槐.(huái)萌.发(ménɡ) 短促.(cù) 连翘.(qiáo)wěi(纬)度风雪zài(载)途2.根据课文填空。
(4分)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的研究对象,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6分)(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B__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B__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__C__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4.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8分)(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举例子、下定义)(2)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摹状貌)(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打比方)(4)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5.生动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6分)(1)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这句话中的“首先”一词突出了物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2)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唱什么:“阿公阿婆....。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 新人教版(1)
16.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并读准它们。
①差.异()②差.遣()③差.劲()④参差.()⑤连翘.()⑥翘.起()⑦观.测()⑧玄妙观.()2.根据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②不情愿又没有办法()③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④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3.填空。
这篇课文把无比丰富的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从具体、生动的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的、和。
二、阅读(考试链接)(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次第: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5.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这样写好在哪里?6.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7、根据语境,续写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冰雪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归雁中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8.从整体把握的角度看,选文第1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应该是从开头到第句。
从结构上看,这两层是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6.大自然的语言
16.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B.制定C.确定D.肯定(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
A.神圣B.神奇C.神异D.神秘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6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6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融化(ròng)孕育(yùn)翩然(piān)农谚(yàn)B、销声匿迹(nì)差异(chā)物候(hóu)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ào)莺飞(yīng)侵害(qīn)D、风雪载途(zài)竺可桢(zhēn)萌发(méng)悬殊(xuán)【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这里”指代的内容是( )。
A、物候观测。
B、物候观测的数据。
C、气象仪器观测。
D、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数据的意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草木萌发周而复始消声匿迹风雪载途B、天空晴朗大地苏醒冰雪溶化草长莺飞C、采积种子花香鸟语次第开放物候观测D、不毛之地川流不息丢三落四衰草连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语言”指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B、从文中可以知道,纬度、经度与地势高下的差异三方面决定了物候来临的时间。
C、7、8、9段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客观具体地介绍了决定物候迟与早的因素。
D、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关于作者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2.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lO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对话文本(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含试卷)
(1)循环往复进行。
从文中提取的信息~④古今的差异。
确定造林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具体说说这而且配合十分恰当。
如“大地”——“苏醒”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
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课外收集一些农谚,进一步了解物候知识。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教诲.(huì)不逊.(xùn)深恶.痛疾(wù)B.发髻.(jì)陌.生(muò)抑扬顿挫.(cuò)C.解剖.(pāo)芦荟.(huì)杳.无消息(yǎo)D.匿.名(nì)仿佛.(fó)油光可鉴.(jiàn)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份杂志老是报道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B.她到现在还在踌躇..,是否应该尊重自己的理想,勇敢地迈上音乐之路。
C.童年的我,在外公结实的手臂下蹒跚..学步,在奶奶关怀的叮咛中成长。
D.路旁的树枝切割着夕阳,把光的琐屑..不断地洒向染金的地面。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洨.河(Xiáo)匀称.(chèn)推崇.(chóng)驻.足(zhù)B.轩榭.(xiè)嶙峋.(xún)镂.空(lòu)丘壑.(hè)C.蔷薇.(wēi)斟酌.(zhuó)隧.道(suì)车辙.(zhé)D.黏.土(nián)喧.嚣(xuān)田畴.(chóu)岔.道(zhà)4.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作着航空母舰”提取主干是“官兵操作航空母舰”。
B.“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几串”是数量词;“拥抱”是动词。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6 大自然的语言本文以生动形象而又典雅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四个因素,作者按“纬度和经度影响、高下和古今差异”的顺序说明,可不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提示一:不可以。
因为作者是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这四个因素中,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这样排列,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
提示二:不可以。
因为纬度和经度在地球上的位置是不同的,属于空间因素;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也属于空间因素;而古今的差异则是时间因素。
这是从空间到时间的一种排列顺序。
这样排列使文章显得有条有理。
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提示一: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
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语言”,即表明这是一篇寓抽象于形象中的科普文章。
提示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
提示三: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如文章首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大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自纬度差异逻然决定物候现象经度差异辑的来临的因素高下差异顺语古今差异序言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
【典型例题】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6.生动严谨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 达效果。(6分) (1)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 意义。 这句话中的“首先”一词突出了物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2)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句中使用“唱歌”一词,将布谷鸟拟人化,引用的“阿公阿婆,割麦插 禾”给人声音的刺激,使人浮想联翩,如同听到了声音,感受到夏收夏 种的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空气湿度大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收缩,这是报告有雨。空气干燥时,松 果的鳞片就会打开,这是预示天气即将由阴雨转为晴朗。大雨到来之前, 气压急剧下降,水面上的压力减小,这时河底的青苔就会浮出水面,因此 农谚云,“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必 需的物质资源。奔腾不息的大海,连绵起伏的高山,一望无垠的草原, 广袤无边的田野,都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遐想;四季更替,昼夜变化, 潮起潮落,鸟语虫鸣,都会让人们浮想联翩,古人云:“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下面,就让我们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慨 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 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 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
8.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走近大自然”的专题研究活动,请你完 成以下题目。(8分)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
1.注音或写汉字。(5 分)
翩.然( piān )
孕.育( yùn )
农 yàn( 谚 )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拓展资料(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doc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一、学习要点课文分析: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运用准确的语言、清晰的条理把一门复杂的物候学知识清楚地介绍出来。
本文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但它摆脱了一般事理性说明文艰涩、难懂的学科性介绍,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们陌生的物候学阐释得易于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也灵活多变、丰富多样。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介绍了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即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也介绍了影响物候的诸多因素,如:纬度因素、经度因素、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还介绍了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物候学的非凡意义等内容。
为了使这些彼此独立的内容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说明要点,作者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不拘一格地采用了时间顺序和由现象而本质,结果到原因,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文章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描写,按时间顺序绘画出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象,带着读者在领略美景的同时,自然进入说明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的现象是物候现象,并顺势解释了物候及物候学的定义,从本质上揭露“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气温、湿度等气候田间对于生物的影响”,然后就这些影响,作者提出“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以上的写作脉络体现了由结果而原因的说明顺序,而对这些决定因素的介绍则采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经过作者的科学观察和诸多研究数据表明,影响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然后是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种顺序在文中的几个提示性词语“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中也可见一斑。
国灰说明顺序清晰、明了,因此当读者触及了有如“物候”、“物候学”这样复杂的科学时,并没感到深奥而不易理解。
本文在说明方法上,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在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注意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时,举了“杏花开了,就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唱歌,就开始割麦插禾”的例子;在介绍温度、湿度对于动植物的影响时,举了北京1962年的花期比1960年和1961年迟的例子让读者对于一些内容具体可知。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6 大自然的语言(练)(提升版,教师版) 新人教版
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褴.褛lán 脸颊.jiá募.集mò咀嚼.juéB.晕眩.xuàn 惺.忪xīng 蓦.地mù顷.刻qǐngC.奔丧.sāng 券.门xuàn 祈.祷qǐ呜咽.yèD.懵.懂měng 广袤.mào 蹊跷.qiāo 狼藉.jí【答案】D【解析】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C.一场秋雨使得扬城的气温下降了有五、六度。
D.“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本题用反选排除法,B第一个问号应该是逗号,因为句子一是个问句;C句不用顿号;D第一个引号内的逗号应该在引号外,答案为A。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下文(15分)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王芳○1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冠军,创造了奥运田径史上的奇迹,成为奥运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
今天,奥运会赛场上再也难觅赤脚大仙们的踪影,高科技跑鞋成为运动员们的必备武器。
○2高科技跑鞋是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新一代跑鞋。
它们采用各种特殊的材料,重量轻,避震效果好。
同时,它们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
此外,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利用鞋跟中央位置的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产生反弹力,使运动员轻松省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4.16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解析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课文解析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中苏醒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的寒....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段析】开篇生动地描写初春季来临时万物复苏的景象,进而写出四季更迭的自然现象变化。
(①文章开篇为什么不直接交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而要用整段文字来描绘自然界中四季变化的现象呢?)【品味】“沉睡”“苏醒”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抓住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时的状态、特点,既生动形象,又活泼灵动。
画线句,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长句,具体描述了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的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四字成语的使用抓住事物典型特点,富有表现力,同时又典雅、简练、生动。
画线句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四季变化分明的特点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但是在别的地球区域这一现象却不一定会很明显。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候鸟去来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种谷子。
..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段析】用具体的现象做例子,将上文的自然变化与人们的劳动生活相联系,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品味】“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表现出事物变化的特点,又增添了文章的艺术美感,读来朗朗上口。
“传语”“暗示”“唱歌”传神的动词表现出春季来临的自然生物变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2 (新版)新人教版
16 大自然的语言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
纬.度()农谚.()连翘.()簌.簌()萌.发()风雪载.途()2.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1)销声匿.迹()。
A.隐藏 B.暴露C.隐蔽 D不具备(2)风雪载.途()。
A.满载 B.充满C.带着 D夹杂3.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2)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4.本文作者_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地理学家。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①据相关专家分析,岁末年初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雨雪天气作为极端气候的表现之一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
②去年7月,互联网上流行着一个戏谑的“段子”:“重庆处处都是海景房,遍地都是游泳池。
”那时重庆已被大雨“浇透”,降水量突破了1892年以来日降雨量极值。
同样在7月,泉城济南也遭到了突发暴雨的袭击,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整个“泉城”汪洋一片。
③除此之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2007年也有一个洪水滔天的“记忆”。
年初,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地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
在西南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上,还产生了3天连续降水3 929毫米新的全球降水纪录。
夏季的欧洲,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两个地区,降水量打破了1789年以来的同期降水纪录。
7月,非洲迎来雨季,东非和西非多国遭遇暴雨袭击并引发洪灾,大批难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
而南亚一些地区更是被3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所浸泡,沦为汪洋泽国。
④一边是大雨倾盆,一边却是烈日炎炎。
去年,美国共追平打破了263项温度纪录。
持续高温干燥的天气不仅使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年水位创下历史新低,更助长了去年发生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有史以来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山林大火,22人不幸罹难,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八年级语文上册 4.16 大自然的语言提技能一课两练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大自然的语言提技能·一课两练【练根底】1.如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候.(hóu) 冰雪融.化(rónɡ) 农谚.(yàn)B.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翩.然(biān)跃.(yuè) 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D.纬.度(wěi) 风雪载.途(zǎi) 萌.发(ménɡ)【解析】选C。
A项中“候〞应读hòu,B项中“翩〞应读piān,D项中“载〞应读zài。
2.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蔌蔌地落下来。
改为。
(2)而山区的气侯、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察。
改为;改为。
答案:(1)蔌蔌簌簌(2)侯候察查3.如下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14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B.寒冬腊月,屋外衰草连天....,大兴西甜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
C.在百年风雨回眸,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
D.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在艺术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气氛。
【解析】选A。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例句说的是春节晚会,显然是不当的。
4.课内阅读。
(2012·某某中考)阅读课文6~10段,完成各题。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答:【解析】此题考查说明对象与顺序。
回答第一问时,找准开头的句子。
先要弄清选文为总分结构,选文第1段总领下文,可得知“决定物候现象降临的因素〞是说明对象。
回答第二问时要熟知说明文的三种说明顺序,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再根据语段内容对号入座,此段主要是说明事理的,采用了逻辑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大自然的语言》
重点语段训练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选文第5段中括号的后者指代什么?
3.选文指出,在研究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要注意哪些特殊情况?
4.第3段中中括号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运用文中的物候知识来解释下面这首诗中描写的自然现象: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答案: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2.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3.纬度: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经度:近海与沿海的区别
高下:秋冬之交的逆温层
4.举例说明:深化观点,增加可信度,使读者更加明白高下的差异如何影响物候比较说明:突出观点,增加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
5.山高气温低,花不开,很冷。
地面闻到柳树气息,说明气温合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