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探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简介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南京大学英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历史悠久,基础厚实。
早在80年代,范存忠先生出版了《英国文学史提纲》,陈嘉先生编写的英文版《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读》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王守仁教授主编的《英美小说》1995年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教材奖。
王守仁教授主编的《英国文学选读》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列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英语专业系列教材”之一,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该教材修订版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
2001年王守仁教授主持的英国文学网络课程作为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正式立项,获经费12万元。
2003年4月,英国文学网络课程在北京通过专家组质量认证。
※教学内容英国文学课程精选英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名篇,包括莎士比亚、培根、华兹华斯、狄更斯、哈代、艾略特、乔伊斯、劳伦斯等经典作家的名著以及当代作家的作品,题材涵盖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教学内容全面系统,较好地体现了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英国文学课程确立以文学作品为中心,采用读写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原著,理解英国文学与文化,提高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英语水平。
※教学条件英国文学课程以王守仁教授主编的《英国文学选读》为基本教材,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基于课堂与网络,实行开放式教学。
南京大学具备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开发的英国文学网络课件已从2002年春季学期起投入使用。
英国文学网络课件以Web页面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通过ASP技术,动态生成学习单元,每单元包括作者简介、背景介绍、作品赏析、作品选读和注释以及作家的相关网址,同时还配有相关评论、图片和名言。
高校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以英国文学课程为例
C U R R I C U L U M T E A C H I N G高校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陈晓琳以英国文学课程为例(衡水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北•衡水053000)摘要高校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有其必要性,英语类课程更要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合。
高校荚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利用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途径。
在高校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对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课程英语课程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21.01.072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Take English literature as an exam pleCHEN Xiaolin(Department o 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courses,and English cours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can take advantage of syllabus,teaching design,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teachers,schools and society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 courses;English course1高校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1.1社会发展的^1实决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在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 迅速接触外界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冲 击。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石河子大学“英文小说与电影”课程为例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石河子大学“英文小说与电影”课程为例引言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课堂教学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和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是充分调动和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的理念。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努力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所以,根据《指南》的要求,大学英语的个性化教学已是业界的共识,《指南》鼓励各高校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校办学活力[1]。
“英文小说与电影”是面向石河子大学非英语专业普通本科生的一门提高课程,是大学英语学习的继续与提升,符合《指南》提出的分级教学目标,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不同需求”的基本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基础,通过石河子大学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发布作家作品简介、电子书、电影、背景知识、微课、拓展资源等相关内容。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总能给人带来启发与思考,聂珍钊[2]曾说:“上课要有课本,书写要有笔墨,教诲同样需要工具。
文学作品作为工具用于教诲,有一些人可能会反对这个观点。
尤其是那些反对文学工具论的人,他们会用文学的审美反对把文学作品用作教诲的工具。
但是,如果我们客观地、历史地进行反思,厘清文学和读者的概念,厘清文学与功能的关系,我们会认识到文学作品的确是教诲的工具。
”怎样把这一工具利用好?首先教师要对课程作品合理筛选,在有限的课时达到最优效果。
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素材会显性或隐性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3]。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英文小说与电影”与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区分开来,授课内容遵循优秀的内容、积极的价值和清晰的结构原则,不以文学史为主线,分为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两部分,英国文学部分包括《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简·爱》《呼啸山庄》《德伯家的苔丝》;美国文学部分包括《紫颜色》《死亡诗社》《喜福会》《阿甘正传》《追风筝的人》等。
英美文学课教学方法新探
英美文学课教学方法新探李世存(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摘要:本文对英美文学课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英美文学教学的新思路。
对教师在英美文学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思考。
教师不是文本解读的权威的发言者,而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引路人。
文章还论述了英芙文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关键词:英美文学接受美学现代教育技术英美文学课程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中的设置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它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传统的主干课程.但其发展在我国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在“文革”期间它曾一度受到过冲击;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各种思潮的影响.英美文学课又逐渐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许多高校的外语系教学的重点由文学转为语言教学、翻译实践和英美问题,并且以培养学生实用性的语言交流和具体的实践能力为主。
商务英语、经贸英语、旅馆英语等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种趋势甚至也在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得到了某种确认。
在199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中,英美文学课被列入了选修课的行列。
文学课面I临着很大的困境。
甚至有人惊呼:“文学课的教师正趋于边缘化.文学课的生存逐渐成了人们广为谈论的话题。
”【1]令人欣慰的是.外语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了削弱文学课将会造成的后果。
在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英美文学课被规定为专业知识必修课。
在该大纲中,英美文学占了较大的比例。
在规定开设的五门专业知识必修课中,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两门,所占比例是40%;另外,在所列的14门专业知识选修课中.英美文学方面的课程占五门:英美文学史、英语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选读、英语戏剧选读、英诗歌选读.占专业知识选修课程总数的36%。
[2]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再次得以确定。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英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英国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英国文学作品,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
阅读作业和读书笔记。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选读。
2.3 教学方法分析莎士比亚的作品,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剧本创作,体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魅力。
2.4 教学评估剧本表演和创作。
相关作品的阅读报告。
第三章:启蒙时期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和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作品选读。
3.3 教学方法分析笛福和斯威夫特的作品,探讨其对社会和个人思想的启示。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探讨启蒙时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4 教学评估写作练习和讨论。
阅读报告和读书笔记。
第四章:浪漫主义时期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2 教学内容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乔治·戈登(Lord Byron)的作品选读。
4.3 教学方法分析华兹华斯和戈登的作品,探讨其对自然、人和情感的描绘。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诵,体验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表达。
英国文学教学方式
浅析英国文学教学方式摘要:英国文学是我国高校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的必要途径。
但近年来,英国文学教学面临受到轻视的困境。
为此,本文针对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程传统方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英国文学课程的目标、意义和一些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英国文学;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学生参与;学习效果长期以来,英国文学的课堂教学由于课时不足,班容量大,侧重于传授文学知识,对作品的阅读欣赏很不充分,课上基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有听的机会,很少能直接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现代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但要有过硬的英语语言文学基本功,还必须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不能是只会人云亦云而不会独立思考,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只会照着做却不会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
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及提出独立见解能力应成为英国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个新的重要目标一、文学教学目标及意义英国文学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英国文学发展史,英国主要作家及其作品有一宏观、系统的了解,以提高学生对英国文学作品的欣赏理解能力,从而熟练地掌握英语语言技能。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要求改革英语系课程呼声的增高,英国文学课时也一再被压缩。
文学课现在已经面临边缘化的困境。
在高等教育发生巨变的大背景下,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了解文学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经典英国文学作品个个是英语语言的精品,要获得一流的语言能力,阅读文学是必经之道。
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从英国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了解英国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及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文学的影响,主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和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并通过对英国文学史上各时期具有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片断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初步掌握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标准,培养对英文的鉴赏力。
浅谈《英美文学选读》课程建设对学生思想综合素质的培养
浅谈《英美文学选读》课程建设对学生思想综合素质的培养【摘要】《英美文学选读》课程在当今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思想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提升审美情趣。
课程的特色和教学方法也很独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经历,提升自己的情感情操。
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更加热爱文学艺术,积极参与其中。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对学生的思想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更加值得期待。
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这门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体验,塑造更加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英美文学选读、课程建设、学生思想综合素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影响、发展方向、总结、教学方法、课程特色、展望未来、研究意义、背景介绍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是高校中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涵盖了英美文学的经典作品及其相关背景知识,对于学生的思想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领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风貌,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理解西方文学不仅有利于增进对外文化的理解,还有助于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提高国际交往能力。
1.2 研究意义《英美文学选读》课程在学生思想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作品,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通过深入研读英美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还能够拓展自己的思想视野,更好地理解世界、人生和自我。
英国高校教学评估改革新进展及启示
第6期2023年12月No.6Dec.2023上海教育评估研究Shangha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字赋能的财经类拔尖创新人才‘贯通-融合’培养模式研究”(CDCA23134);中央财经大学2022年度教学方法研究项目“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英国卓越教学评估体系研究及启示”(JFY202233)。
收稿日期:2023-10-09,修回日期:2023-10-25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实行面向高等教育的研究评估考核(RAE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高校科研经费划拨的主要依据。
2014年,卓越研究框架(REF )取代研究评估考核制度成为英国政府评价英国高校科研质量的最新评估模式。
英国政府对科研的高度重视有效提升了高校的科研能力与英国高校教学评估改革新进展及启示*宁小花1,马国焘1,刘瑶2,叶菲2(中央财经大学1.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2.金融学院,北京100081)摘要:为了应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教育质量下降及公众问责的压力,2016年英国开始推行教学卓越框架,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进行试点评估,以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在梳理英国教学卓越框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其七年改革实践的社会评价与反馈,展望了2023年教学卓越框架的改革动向,并从加强学生在教学评估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估机制、有机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加强评估结果的透明性四个方面为我国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完善中国特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供建议。
关键词:英国;教学卓越框架;教学评估;评价改革中图分类号:G64,G40-04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80(2023)06-0071-06New Progress and Implications of Teaching Assessment Reform in UK UniversitiesNING Xiaohua 1,MA Guotao 1,LIU Yao 2,YE Fei 2(1.Office of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Department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2.School of Financ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Abstract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pressure of scale expansion ,quality decline and public accountabi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TEF )was introduced in the UK in 2016to pilot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the basic content of TEF ,this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social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of its seven-year reform practice ,looks forward to the reform trend of TEF in 2023,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text of deepening the education evalu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 in teaching assessment ,constructing a diversified teaching assessment mechanism ,organically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 method ,and strengthening the transparency of assessment results.Keywords :UK;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Teaching assessment;Evaluation reform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3年12月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导致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被逐渐动摇,引发了英国社会对于接受高等教育必要性的质疑与争议。
贵州大学《英国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贵州大学《英国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宁梅,范翠华,胡新建摘要:《英国文学》是我国高校本科英语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常识、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国内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
贵州大学《英国文学》课程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五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建立起一套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英国文学》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实现对学生的思政引领、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达到金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的标准,为新时代英语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英国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思政引领;“五化”模式随着新时代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学指南等。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思政育人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外语专业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外语专业人才;2019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指出,英语专业应“努力培养具备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
根据这些新的要求,“当下英语类专业教学领域正在积极探索英语类课程思政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举措”⑴為努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英语人才。
在英语专业的课程中,《英国文学》这门课程能够较好实现融合思政育人和协同育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贵州高校《英国文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贵州大学为例”(2019014)。
作者简介:宁梅,女,贵州毕节人,博士,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范翠华,女,四川南充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2. 通过阅读和分析英国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增进学生对英国文化和社会的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英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3. 英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和特点4. 文学作品的批判性分析方法5. 英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介绍文学流派和特点。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文学评论:评估学生的文学评论写作能力,考察学生对英国文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讲解英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2. 第二周:学习英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和特点,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3. 第三周:运用批判性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4. 第四周:了解英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英国文学选读》教材,提供全面的文学作品和背景知识。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拓展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英国文学资源,如文学评论、作家生平介绍等。
4. 视听资料:播放相关的文学作品的朗读或电影改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活动1. 文学作品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2.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和建议。
3. 文学分析: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深入分析作品的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
5. 文学演讲:学生选择一部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演讲,分享对该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英国文学课“研讨式”教学模式实践探析——以《乡村墓园挽歌》教学为例
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提高, 增强学生对西 方文学及 文化的了解” …。但长期 以来 , 受传统
教 学模 式 的影 响 , 英 国文 学 课 程 的 教 学基 本 上 以
编) 第 四章 托 马斯 ・ 格雷( T h o m a s G r a y ) 的《 乡 村 墓 园 挽 歌 》( E l e g y W r i t t e n i n a C o u n t r y C h u r c h - y a r d ) 的教 学 为 例 , 探索“ 研讨 式” 教 学 模 式 在 英 国文学 课程 中的应用 和实 效 。
黑 河 学 院 学 报
2 0 1 4年 第 1期 ( 2 0 1 4年 2月)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教 育教 学研 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9 4 9 9 . 2 0 1 4 . 0 1 . 0 1 0
贯穿 教学 的 全 过 程 。它 不 是 如 何 上 好 一 堂课 的 方法 , 而 是贯 穿于一 门课 程始终 的方 法 』 。 传统 的教 学 模 式 提 倡 “ 教 师为主导 , 学 生 为 主体 ” , 但 在实 际 的教 学 中 , 由于课 时 量不 足 等 原
一
、
英 国 文学课 程 的教学 现状
很 多学 生认 为 , 与其 把 精 力放 在学 习文 学 钻 故 纸 堆上 , 倒 不 如 去 考 个 实 用 的证 书 , 为 以后 就 业 增
加筹 码 , 因此 , 学 生 对 文 学 课 程 也 缺 乏 重 视 和兴
趣。
《英国文学史》教学设计
《英国文学史》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描述课程中文名称:英国文学史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总学时:36 讲课:34 复习:2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课单位:外语系英语专业教研室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知识课开课时间:第五学期先修课:基础英语、阅读、写作、英美概况等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知识课,是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英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及不同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掌握基本文学常识和文学批评知识及方法,阅读、分析、理解、欣赏英语文学原著,撰写文学评论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经历用英语进行文学创作,因而,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将会得到提高,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三.授课对象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及有关英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在泛读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作为课外作业也读过一些英文简易读物,因此具备学习英国文学史的基本条件,本课程将把他们对英国文学零星的认识系统化、条理化,系统地介绍英国文学发展史及文学流派特点。
学生将阅读难度更大的英文原著,还要完成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知识学习的转变,提高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创作性写作能力。
由于本课程与社会、历史、哲学、美学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应该在人生观、审美价值等方面多作思考,对他们的价值取向将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当前就业的一些压力,学生往往觉得本门课程的实用性不强,所以,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一些学生对此门课的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强烈,但他们未能意识到该课程在提高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提高修养方面所起的作用,因此,本课程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本课的学习获得成就感。
其次,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已逐渐拉开,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抓住知识性、思想性、审美性的纲领,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变化与教学研究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变化与教学研究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变化与教学研究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教材的更新换代,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也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这不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研究议题。
首先,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更加精选和有针对性。
以往的教材中往往存在大量碎片化的选文,学生很难从中获取到系统的思想启示。
而现在的教材则更加注重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价值观教育意义的作品,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深入思考、启迪心智。
例如,在对待动态与静态的关系这一主题上,教材中引入了英国作家华莱士·史蒂文斯的《重返到处是水的地方》这篇文章,它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引导学生思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当代人类社会的动态与静态之间的关系。
其次,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更具时代感和文化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教材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作品,使之更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此外,也需要更多地引入来自不同文化圈层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例如,教材中收录了墨西哥作家胡利奥·科塞尔的《霓虹之眼》,通过描述墨西哥城市生活的繁华与庸俗,引导学生思考现代都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社会问题。
最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更加注重阅读教学的启发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文学教学往往侧重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而现在的教材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选取一些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俄国作家契诃夫的《戈罗夫》等,教材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审视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眼光和批判思维。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性写作、演讲和辩论等活动,使他们能够将所读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价值观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1. 引言1.1 介绍英美文学课程一直是许多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不仅因为其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还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和历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期待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围绕“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展开探索,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对英美文学课程进行更好的发展和改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对于英美文学课程的期待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课程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的现状和热点问题。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英美文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待。
本文将通过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历史探索、期待视野下的课程内容分析、教学方法考察以及期待视野对课程的影响评价,展望未来英美文学课程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字数:231】1.2 研究背景英美文学一直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魅力的文学体裁之一。
从莎士比亚、狄更斯到福克纳、海明威,英美文学作品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的阅读和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英美文学课程也逐渐成为许多大学和高中的必修课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
期待视野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目标的期待和期望。
通过研究学生的期待视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从而调整英美文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研究英美文学课程在期待视野下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意义英美文学课程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期待视野”下探索英美文学课程,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促进对文学作品的更深入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
“期待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探索作者:刘冰洁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2期摘要:期待视野,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评判与阐释。
随着读者对作品不断地进行阐释,作品意义的深度和广度随之历史性地叠加,由此形成了文学史。
文学期待视野是一种再创造的构成性力量,它会在调整文学作品审美期待的同时,修正读者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
据此笔者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究,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分小组任务型阅读,课堂上注重比较中西方文学文化,课后注重反思反馈三个环节。
关键词:接受反应理论期待视野英美文学“期待视野”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卡尔·波普尔这一科学哲学家提出,用来描述科学观察和实验之前存在的由生活实践得出的前科学经验,这些经验影响了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尧斯将这一方法论吸收到了文学接受理论中,他认为,读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素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影响其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这些因素即期待视野,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评判与阐释。
因此,不同读者对于同一部作品的态度不同,源自于不同的前理解,或者说是不同的意向性接受,它决定了读者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和主观选择。
这是期待视野的作用之一;并且,在期待视野这个媒介的连接作用下,读者之于作品不再仅仅是被动反应部分,而是与作品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对话关系。
随着读者对作品不断地进行阐释,作品意义的深度和广度随之历史性地叠加,由此形成了文学史。
更重要的是,文学期待视野是一种再创造的构成性力量,它不仅可以唤醒读者本来的阅读经验,还会在调整文学作品审美期待的同时,修正读者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
一、“期待视野”理论的应用英美文学课程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根据地。
文学教学与文学批评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随着20 世纪文论的着眼点历经了由作者到文本再到读者的过程,英美文学课程亦应该由专注教师转而专注学生。
学生即接受反应论中的读者,作为文本意义的能动构成者,要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文本和学生三者之间要实现角色上的转换,不可延续教师一言堂的模式,也要改变文学课堂以文学史为大纲,以作家生平、作品介绍、写作风格和社会意义为顺序的讲授方式。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模式探究与思考——_以A_Red,_Red_Rose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38期总第634期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模式探究与思考—— 以A Red, Red Rose为例摘 要:本文就西北地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深入分析了英语活动观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的意义。
以罗伯特·彭斯的代表诗歌A red, red rose为例,探讨了活动观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从学习与理解、应用与实践、迁移与创新三个维度详细解读了高中英语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课中诗歌阅读课中活动观的践行与开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英语活动观;英美文学作品;诗歌作者简介:吴雪,兰州市第二中学。
一、引言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还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的能力要求全面且有深度。
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及升学压力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采用了单一式的教学模式,主要问题集中如下:课堂设计模式化。
大部分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设计采用PWP模式或遵循五步式阅读模式,即导入活动(Lead-in)、扫读(Scanning)、速读(Skimming)、细读(Careful reading)、巩固(Consolidation)等固定环节。
老师通过在不同环节后面增设问题,或对浅层、简单的文本信息进行梳理,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的功利化。
在高考的压力下,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越来越多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一味追求效率和速度。
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处理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语篇的整体把握及对文章的深度剖析,忽略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及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过程流于形式,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过于表面化,从而逐渐失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时间分配理想化。
阅读是一个安静思考的过程,每个人的阅读节奏及需要的时间都有所不同。
而当下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为了追求课堂节奏与任务完成度,往往要求学生在几十秒或几分钟内完成对文本的扫读,使得学生缺乏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