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之道德情感维度

合集下载

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作者:王静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年第04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他们的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多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使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生活条件较为宽裕,从小享受的关爱更多,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容易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片面性甚至错位的幸福观。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幸福观,无论是对大学生自身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意义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5岁之间,正是情感、个性、观念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向往美好的生活、渴望幸福是这一时期年轻人内心最为强烈的追求。

但毕竟该阶段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仍然较弱,一旦遇到挫折、困难很容易感到缺乏幸福感,进而引起他们内心产生失落、迷茫、自卑的情绪,无论是对学习、生活还是对身心健康发展都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坚持不懈地强化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念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强化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使之持续健康发展。

所谓“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育人是大学生教育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遵守公序良俗,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者和建设者,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无数的事例表明,美好的幸福是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缺失道德的人很难获得幸福,而没有崇高正确幸福观的人也难以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

以幸福观教育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以幸福观教育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以幸福观教育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摘要:如何最大限度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把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合点,以便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优良德性修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使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幸福观教育;思想道德;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37-01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着世界的多元化而变得更加的活跃和开放,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逐步加大,思想道德水平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如何更好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成为了当前和今后各大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应当把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使大学生能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达到更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一、幸福观教育是当今时代特征所需要的我们都知道,大学时期正处于学生从生物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转变时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

当今信息的开放性,也更容易使其接受各种思潮,极易走向思想误区,而高校传统的管理机制难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最佳目标。

把加强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贯穿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做的好事,真正的感到幸福就在身边,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美德。

在满足他们自身的各种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达到愉悦、快乐和幸福。

把这种幸福感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完善和发挥幸福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最终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自觉行为,从内心体验到愉悦和由衷的幸福感,是大学生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实现自我减压、自我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目的,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浅论现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浅论现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浅论现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摘要: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理想缺位、失范,幸福情感困惑、麻木,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分裂、扭曲等。

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

我们要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构建有助于正确幸福观形成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关键词:幸福观;幸福观培养;人性关怀一、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等问题所持态度的系统观念。

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幸福观念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进步。

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是以大学生生存关怀为出发点的人性化德育模式,在目前多元社会经济关系影响下的社会转型期也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真切的问题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幸福观培养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德育内容上,我们偏重一种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教化;在德育范式上,我们偏重一种以道德知识灌输为主导的德育方法。

二者都与目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现状相矛盾,也都脱离了大学生的正当的人性基础。

在这一意义上,近二十年的大学生德育还有许多不成功之处,这集中表现在大学生幸福观危机的日益突出。

1.幸福理想的丧失和失范幸福观是对某种整体生活目标及其精神根据的态度,进一步表现为我应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和我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幸福观两个基本的幸福问题。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幸福观危机首先表现为对某种生活目标及其根据的怀疑、动摇甚至否定。

2.幸福情感困惑、麻木从构成幸福观的基本要素看,幸福情感是对幸福目标和精神依据的敬重、忠诚、向往等强烈的情感。

而在幸福危机的发生过程中,人们的这些情感逐渐淡化、消失甚至走向反面。

人们对原来幸福价值系统的崇敬感、神圣感没有了,感到困惑、迷茫、彷徨甚至幻灭。

大学生不再满腔热情地称赞高尚的幸福理想,不再以崇尚的人生追求为自己的幸福依归。

新时代大学生幸福与道德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幸福与道德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幸福与道德教育作者:李玥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2期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的幸福观和道德观代表着新时代青年的主流价值观,他们的幸福观对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在高校教育中需将大学生的幸福与道德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幸福与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伦理学和德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幸福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切入点,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幸福与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道德教育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影响,从中把握幸福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即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切实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幸福观,并通过推进幸福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帮助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幸福,对待幸福,获得幸福。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道德教育人们对幸福与道德教育的关注由来已久,但历久弥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用幸福诠释道德及道德教育,并不仅仅在于为道德教育确立目标与终点,而在于为道德教育奠定坚实的人性基础和正确的道德立场。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正确追求幸福,构建和谐社会。

道德教育何以能够引导人们正确追求幸福生活,如何引导人们建构幸福生活,怎样建构幸福的生活?这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幸福与道德教育的现状幸福与道德相辅相成,享受幸福生活,离不开道德境界的提升,在社会生活中,人不是孤立的存在,当然个人的幸福也不可能独立存在,而是与他人、社会、自然等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关系。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有大部分的家长不重视对子女进行幸福与道德教育,对幸福与道德教育的认识比较模糊,他们对子女的“养身”往往胜过“养心”,往往认为子女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才是最值得关注和投资的,很少去有意识培养子女的独立自主性、吃苦耐劳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及家庭责任观,这一现象势必影响子女成年后对幸福的定义与判断。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之道德情感维度_柴素芳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之道德情感维度_柴素芳

1 2 9
二、 大学生道德情感及幸福观现状
首先 , 总体看 , 大学生的正 向 道 德 情 感 是 积 极 健 康 的 , 但是 , 有关学者调查研究表明 , 部分 大 学 生 的 责 任 感、 道德 敬畏感 、 使命感 等 正 向 道 德 情 感 比 较 淡 薄 。 比 如 , 有调查 显示 , 大部分学生都有强烈的 自 主 参 与 、 积 极 竞 争 的 意 识, 敢于谋求自己 的 利 益 , 但也有些大学生“ 热衷于自我设计 注重自我需要 而忽视了自我设计的社 会 意 义 与 道 德 意 义 ; 的满足和自我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他人的主观感受和利益需 [ ] 8 1 4 。具 求; 注重自我道德的建设而忽视了公共道德的构建 ” 体表现为一些人在追求自己幸福的过程中 , 较少考虑他人的 只讲索取 , 不愿奉献 。本人 2 利益 , 0 1 0 年 5 月对于北京大学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河北大学 、 广西大学 、 西南大学 、 内蒙古大 学、 浙江大学等 7所大学在校大学生幸福观的调查显示 : 回答 “ 您感到幸福的主要因素 ” 的比例由高而低的顺序是 : 身心健 、 、 、 康( 家庭美满 ( 有尊严 、 有价值 ( 7 9 . 2 4 %) 6 2 . 2 9 %) 6 2 . 1 0 %) 、 、 生活富裕 ( 有理想目标( 人际关系协调 6 2 . 9 0 %) 5 8 . 2 9 %) ( 、 、 有良好品格( 国家越来越强大 , 人民生活 4 6 . 2 9 %) 2 5 . 1 4 %) , , 。从 质量越来高( 乐于助人 ( 其它 ( 1 9 . 6 2 %) 7 . 6 2 %) 3 . 0 5 %) 这个调查结果看 , 在1 排在第7位的是“ 有良 0 个 选 项 中, , 。由 此 可 见, 好品格 ” 排在第 9 位的是 “ 乐 于 助 人” 让大学 生感到幸 福 的 因 素 主 要 集 中 在 个 人 、 家庭利益的获得方 面, 较少有人把 拥 有 良 好 的 品 格 、 帮助别人视为幸福的内 容, 这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大 学 生 对 于 幸 福 的 追 求 还 停 留 在自我的 、 物质的层面 。 部分大学生的 道 德 责 任 感 、 敬 畏 感、 使命感等正向道 德情感之所以淡薄 , 可能与这 些 大 学 生 对 于 道 德 与 幸 福 关 系的认知有关 。 本人 2 0 1 0年 5 月 对 于 北 京 大 学 等 7 所 高 关于大学生对于“ 道 德 与 幸 福 关 系” 一 问, 校的调查显示 , 选择 “ 有道 德 的 人 不 一 定 是 幸 福 的 人 ” 所 占 比 例 最 高, 为 这种认识 或 许 与 大 学 生 对 现 实 生 活 中 德 福 相 悖 4 0. 5 7% , 也与他们对 道 德 与 幸 福 关 系 的 亲 身 体 验 现象的理解有关 , 有关 。 有 3 没有道德的人肯定不会 5. 2 4% 的大学生认可 “ , 幸福 ” 意味着 这 些 大 学 生 已 经 将 “ 道 德” 视为幸福的必要 前提 。 有 2 有道德的人就是幸福的 8. 5 7% 的 学 生 认 为 “ , 说明这些大学生将 “ 道德” 视为幸 福 的 内 容, 这两项选 人” 择之和为 6 说明 大 多 数 学 生 认 识 到 了 道 德 与 幸 福 3. 8 1% , 的关系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关 系 。 当 然 , 还有1 9. 4 3% 人 认 为 “ , 没有道德的人照样能幸 福 ” 道德与幸 1 5. 4 3% 的 人 认 为 “ , 福毫无关系 ” 说明这些大学生还没有理解幸福必然具有 — — 尽管幸福是人的主 观 心 理 体 验 , 道德意义 — 幸福的承担 者不可能是集体 , 但是 , 人们的 幸 福 也 并 非 孤 立 存 在 的 , 而 是彼此联系的 ; 尽 管 幸 福 与 人 的 需 要 满 足 有 关, 但并非人 的一切需要的满足都必然 带 来 幸 福 。 需 要 本 身 是 中 性 的 , 但满足需要的 途 径 是 有 伦 理 意 义 的 。 只 有 既 有 利 于 自 己 又不伤及他人 和 社 会 的 需 要 得 以 实 现 才 能 给 人 带 来 真 正 的幸福感 。 其次 , 从负向的道德情感 来 看 。 耻 感 是 指 行 为 主 体 在 接受自我评价和 社 会 评 价 时 产 生 的 一 种 内 疚 、 自 责、 惭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感教育基本维度及其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感教育基本维度及其价值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幸福感教育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修养、社会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大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对目标价值追求的内在精神链条。

确立幸福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本原地位,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目标教育、文化教育和心理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追求幸福,培育良好的人格特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构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幸福感教育;感恩教育;目标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幸福是一种需要,幸福是活生生的社会人在情感世界里得到一种主观性的满足感,是主体自身的一种对物质和精神得到满足后的情感体验。

它是人们对人生和生活的满足感自然的持续一段时间所表现出来的态势。

当一客体事物在反应到主体之主观体验之时,主体必然以自身的感觉直观对其加以判断,进而知觉进行综合判断,当客体事物在主体进行分析和加工过程中,主体自身内在的情感因素得到升华或者有一种主观满足感的时候,客体在主体身上得到了反应,这种反应是积极的,是可以让主体内心产生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就是幸福。

幸福感的本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主观体验和外在世界之间的一种统一体的关系,当主体自身或客体需要得到满足时,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就会得到满足,即为幸福的。

反之,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时,即为不幸福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幸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修养、社会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大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对目标价值追求的内在精神链条。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尤显重要。

一、幸福感教育基本维度1.感恩教育幸福是一种需要,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的获得需要教育。

感恩是人之善心的一种体验,人之初,性本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并不是不幸福而是缺乏对幸福的体验。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大一思修正确的幸福观内容

大一思修正确的幸福观内容

大一思修正确的幸福观内容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境界。

在大一思修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幸福的理论和观点。

然而,如何拥有一个正确的幸福观,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正确的幸福观不应该将幸福寄托于物质追求。

虽然物质条件对于幸福有一定的影响,但幸福并非完全依赖于物质的满足。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陷入物欲横流的陷阱中,追求无尽的物质享受,却往往忽视了内心的需求。

正确的幸福观应该是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如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追求艺术和文化的享受、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等。

正确的幸福观应该与个人的价值观相一致。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人追求的幸福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大一思修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的伦理观和道德观,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构建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幸福观应该基于个人的价值观,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左右。

只有在追求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目标和理想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正确的幸福观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正确的幸福观能帮助我们从困境中走出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积极向上的幸福观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看到问题的积极一面,从中寻找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同时,正确的幸福观也需要我们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不断培养快乐和满足的心态。

只有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正确的幸福观应该是持续进取的。

幸福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

正确的幸福观应该鼓励我们保持进取心,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成长。

在大一思修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只有不断追求个人潜力的发展和实现,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正确的幸福观应该鼓励我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持久的幸福感。

大一思修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幸福的机会,正确的幸福观应该是不以物质为中心,与个人的价值观相一致,积极向上并持续进取的。

幸福生活观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五个维度

幸福生活观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五个维度
2大学生幸福生活观 不同的大学生对待幸福生活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大学 生的幸福生活观也是多元化的。总的来说,大学生幸福生活 观是指大学生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主要 由幸福感指数、幸福生活的方式和对待幸福的观点和看法组 成,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直接的反映。幸福生 活观一经形成,短期内会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左 右着大学生的 意 识 和 行 为,直 接 影 响 着 大 学 生 的 学 习 和 生 活,决定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质量。 3大学生幸福生活观教育 目前,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上少部 分人推崇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扭曲的幸福观 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对于幸福生活观的看法,极易使大学生 形成错误的幸福生活观,影响校园稳定和社会和谐。因此,
收稿日期:20171018 基金项目:江 苏 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专 题 研 究 项 目 “幸 福 生 活 观 视 域 下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整 体 性 协 同 性 研 究”
(2017SJBFDY752);徐州工程学院党 建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会 课 题 “‘幸 福 生 活 观’视 阈 下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XDJZY201617YB010)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黄刚
2018年 2月 第 37卷第 2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8.02.031
Feb.2018 Vol.37No.2
幸福生活观视域下增强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五个维度
黄 刚
(徐州工程学院 食品(生物)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1)

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三个维度

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三个维度

2020年7月第45卷第4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H e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J u l.2020V o l.45 N o.4教育学研究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三个维度柴素芳,姜旭(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幸福感带来一定冲击,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㊂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高校不仅要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更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培养善于体验幸福㊁积极创造幸福㊁正确享受幸福的时代新人㊂从目标维度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主要包含促进生命健康的教育目标㊁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目标㊁遵守法律法规的教育目标;从价值维度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㊁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㊁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相统一;从实践维度看,教育者要更新幸福观教育理念㊁创新幸福观教育方法㊁拓宽幸福观教育渠道,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时期,激励大学生在感恩中体验幸福㊁在担当中创造幸福㊂关键词:重大疫情;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20)04-0053-07D O I:10.3969/j.i s s n.1005-6378.2020.04.007幸福既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人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生活实践 [1]㊂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㊁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大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波动,大学生的幸福感受到一定影响㊂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感恩中体验幸福㊁在担当中创造幸福㊂本文着重论述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维度㊁价值维度㊁实践维度,探析疫情防控时期维护大学生幸福感㊁提升大学生幸福力的现实举措㊂一㊁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维度重大疫情对大学生幸福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㊂在疫情防控的紧迫形势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促进生命健康的教育目标㊁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目标㊁遵守法律法规的教育目标㊂(一)促进生命健康的教育目标生命健康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命题㊂孔子提出: 天地之性,人为贵㊂ 西方哲学家尼采基于对自然生命收稿日期:2020-03-16基金项目: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 柴素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设 (18J D S Z K025)作者简介:柴素芳(1965 ),女,满族,河北涿州人,博士,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㊂4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的肯定提出了道德价值学说㊂马克思认为生命是幸福的载体㊁人的生命价值在于为千千万万的人获得幸福而奋斗㊂生命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享有生命健康不仅是大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条件,也是大学生感受幸福㊁创造幸福㊁享受幸福的必然需要㊂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㊂面对国内外疫情的不断变化,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恐惧与焦虑的负面情绪,削弱了其幸福感的体验㊂因此,在抗 疫 特殊时期,教育者要确立促进生命健康的教育目标,及时开展生命教育维度的幸福观教育, 生命教育通过对 人为何而生 的意义和价值的追问从而进一步追求生命的本真之意 [2]㊂重大疫情背景下,教育者可以结合李文亮医生等人的事迹教育大学生在珍惜物质生命的同时,感悟先进人物精神生命的伟大㊁社会生命的价值,进而以崇高的生命理想为大学生的幸福之路筑基㊂(二)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目标理想信念作为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和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追求,指引着人们的现实生活,给人以积极进取的力量和战胜困难的勇气㊂习近平提出: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㊂ [3]在抗击疫情的新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促使其在成长成才中收获奋斗的幸福㊂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通过对比中外抗 疫 实践,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验作为中国人的幸福感,进而坚定 四个自信 ㊂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人员纷纷驰援武汉,他们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展示着战胜疫情的必胜决心,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彰显着战 疫 先锋的坚定信念㊂人民警察㊁医护人员㊁志愿者,坚守在不同岗位,但具有相同的信念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在坚守中体验着存在的价值,在奉献中感受着被需要的幸福㊂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其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战胜疫情的决心,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奉献青春力量,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奋斗之路上书写幸福华章㊂(三)遵守法律法规的教育目标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制定㊁认可并用来维护社会秩序㊁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具有约束力㊁规范性㊂遵纪守法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生只有懂法㊁遵法㊁守法㊁用法,才能踏上正确的幸福之路,才能获得积极的幸福体验㊂疫情发生以来,多数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驰援武汉㊁保障后勤㊁居家防疫,坚守在各自岗位为疫情防控积极贡献个人力量,但也有少部分人无视法律法规,公然聚集㊁瞒报漏报㊁在互联网发表不当言论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有的人趁机获取不义之财㊂他们不理解遵守法律法规与获得幸福之间的必然联系,不明白 幸福不是纯粹个人迫切需要的满足,而是建立在有利于自己且无害于他人基础上 [4]的心理体验,最终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㊂因此,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就是要促使大学生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助力疫情防控㊁体验幸福生活㊂二㊁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价值维度在抗击疫情的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维护大学生幸福感㊁提升大学生幸福力的现实举措㊂(一)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首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物质幸福㊂物质幸福是精神幸福的来源和基础,是提高大学生幸福感㊁获得感的重要影响因素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学生的物质幸福受到一定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 忧心忡忡的㊁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㊂ [5]疫情发生后不久,全国上下就打响了防控疫情阻击战㊂党和政府为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为获得幸福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㊂相比较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中国的大学生们居家防疫,享受着 停课不停学 的安稳生活,这种 物质幸福 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㊂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疫情中学会珍惜和感恩,正确认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大学生在疫情中积极体验幸福㊁努力创造幸福㊂其次,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精神幸福㊂马斯洛指出: 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㊂ [6]精神幸福属于高层次的幸福体验,是满足大学生高层次需要的重要因素㊂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不畏生死的抗 疫 英雄,他们在战 疫 期间充分体现了个人价值:医护人员在救死扶伤中体验被需要的幸福;志愿者在服务中体验奉献的幸福;社区工作者在默默无闻中体验责任与担当的幸福㊂他们的幸福属于精神幸福,体现为精神的充盈与价值的高尚㊂幸福观教育作为大学生疫情防控期间的 引路明灯 ,对于帮助大学生感知幸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精神幸福,激发大学生在战 疫 实践中积极贡献青春力量,充分发扬担当精神,使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收获精神愉悦㊁内心充盈的幸福感㊂再次,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㊂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是大学生获取幸福的双重维度,二者之间互依共存㊁休戚与共,是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性终极目标㊂教育者要把战 疫 实践作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大学生在抗击疫情中正确认知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之间的关系㊂拥有物质幸福是大学生参与战 疫 实践的基础,追求精神幸福是大学生投身战 疫 实践的不竭动力,既要摒弃只追求物质幸福㊁忽略精神幸福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唯精神幸福至上,以牺牲个人正当的物质利益为手段的片面观点㊂真正的幸福应做到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㊂开展幸福观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大学生在抗击疫情中珍惜物质幸福㊁追求精神幸福,激发大学生创造幸福的动力,提高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㊂(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首先,在战 疫 舆论斗争中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㊂疫情发生以来,党带领人民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在短时间内有效遏制住疫情蔓延,并且为全世界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㊂但部分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㊁媒体和个人以 自由 人权 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在网络上掀起 疫情舆论战 ,这对于媒介素养不高的青年大学生而言无疑带来了危险与挑战㊂疫情防控背景下教育大学生把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明辨个人 居家防疫 与社会 同心抗疫 之间的必然联系,促使大学生在战 疫 舆论斗争中坚定跟党走㊁争做战 疫 新青年,在努力实现个人幸福的同时助推社会幸福的实现,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㊂其次,在战 疫 志愿服务中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 为人民谋幸福 作为初心和使命 [7]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指挥民众积极战 疫 ,不同职业㊁不同年纪㊁不同身份的中国人都牢牢地拴在一起,与新冠病毒顽强抗争,凸显了社会主义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制度优势㊂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大学生们担起责任㊁扛起使命,迅速投身战 疫 志愿服务㊂他们忙碌在各个社区㊁村口以及战 疫 后勤,不惧病毒肆虐传播,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始终将社会幸福作为个人奋斗目标,他们以临危不惧的勇气㊁坚定执着的信念㊁舍己为人的精神在战 疫 志愿服务中书写着大爱㊁责任与担当,成为抗击疫情期间一55柴素芳,等: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三个维度6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道靓丽的风景线㊂战 疫 时期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其正确处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促使大学生在战 疫 志愿服务中通过奉献收获幸福,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以社会幸福为奋斗目标,以高尚的道德境界为价值追求,促使大学生在汇聚青春力量中助力疫情防控,在泼洒青春热血中收获人生幸福㊂再次,在战 疫 思政课堂中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㊂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与疫情展开殊死搏斗,在这场艰巨的战 疫 中,许多抗 疫 战士冲锋一线㊁不惧生死,深刻彰显了 舍小我㊁为大我 的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个人幸福寓于社会幸福的担当作为㊂面对疫情他们毫不畏惧,在战 疫 工作中以社会的 大幸福 为奋斗方向,通过实现社会的 大幸福 来收获个人的 小幸福 ,为大学生树立了临危不惧㊁心系祖国的爱国形象,守望相助㊁同舟共济的团结形象和百折不挠㊁越战越勇的坚韧形象,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生动教材㊂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教育者传播战 疫 中的幸福故事,有利于发挥战 疫 思政课堂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促使大学生深刻领会抗 疫 精神㊁争做战 疫 先锋,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挥洒青春㊁收获幸福㊂(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相统一首先,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㊂ 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住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 [8]㊂幸福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会因为不同人的不同心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幸福感,提高感受幸福的能力是获得高质量的幸福体验的有效途径㊂疫情发生以来,部分 悲情舆论 在网络上弥漫,对大学生造成了恐惧㊁焦虑的不安情绪,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幸福感㊂战 疫 时期,幸福是和家人居家防疫享受岁月静好的安稳生活,是医生护士看到病人康复出院时露出的灿烂笑容,是国家抗击疫情逐渐取得胜利时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㊂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在战 疫 时期积极寻获幸福,努力创造幸福,提高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㊂其次,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造幸福的动力㊂享受幸福的前提需创造幸福,马克思说: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㊂ [9]大学生只有在人生旅程中为社会㊁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在自我实现中收获幸福㊁享受幸福㊂疫情发生以来,无数的战 疫 英雄们以铿锵有力的誓言㊁视死如归的精神纷纷驰援战 疫 一线,他们担起肩上重任,与病毒展开顽强斗争,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这些战 疫 故事是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㊁激发大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生动 教科书 ㊂在疫情防控中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以抗 疫 战士为榜样目标,激励大学生自觉投身战 疫 工作,在助力疫情防控中实现个人价值,在战 疫 劳动实践中体验幸福生活㊂再次,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相统一㊂大学生作为幸福观教育的重要对象,不仅要提高其感受幸福的能力,更要激发其创造幸福的动力,引导其将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相统一,做新时代德㊁智㊁体㊁美㊁劳全面发展的幸福人㊂ 劳动是幸福的前提,享受是劳动的积极结果 [10],引导大学生积极劳动㊁创造幸福并正确享受幸福,是教育者面临的重要任务㊂疫情防控期间,有些人只顾贪图享乐,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丝毫不顾疫情的严峻㊂这种 巨婴 行为的背后是割裂了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㊁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㊁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之间的关系,他们不理解 享乐不等于幸福 实现有价值的人生才能收获幸福 ㊂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将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相统一,促使大学生以战 疫 劳动创造幸福㊁以自我实现感受幸福,引导其在抗 疫 实践中收获真正的幸福感㊂三㊁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践维度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充满了紧迫性㊁深刻性与现实性,教育者要坚持因时而进㊁因事而化㊁因势而新,针对大学生的 幸福危机 要精准施策,更新幸福观教育理念㊁创新幸福观教育方法㊁拓宽幸福观教育渠道,引导大学生在感恩中体验幸福㊁在担当中创造幸福㊂(一)更新幸福观教育观念重大疫情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教育者要更新幸福观教育理念,帮助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提升幸福感㊁价值感㊂其一,要坚持精准防控与人文关怀相结合㊂在抗击疫情的新形势下,教育者既要引导大学生精准防控疫情,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战 疫 工作,又要针对大学生焦虑㊁恐惧等不安情绪开展心理疏导,对大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与就业帮扶,在疫情防控中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感㊁归属感,维护其幸福感㊂其二,要坚持科学防控与幸福观教育相结合㊂重大疫情不仅对大学生科学防疫带来挑战,更是大学生应对幸福危机的一次 大考㊂教育者既要贯彻科学防控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正确有效地防控疫情,又要积极开展幸福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幸福能力,促使其在科学防疫中创造幸福㊁收获幸福㊁感受幸福,增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㊂其三,要坚持全面防控与多点开花相结合㊂教育者既要树立全面防疫的 新常态 理念,又要多措并举㊁科学有效地防控疫情㊂家庭是疫情防控的后方保障,社区则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因为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㊁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 [11]㊂高校作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主阵地,更要引导大学生在做好居家防疫的同时投身社区防疫工作,促使大学生在战 疫 实践中以担当创造幸福,使社区成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第一线㊂此外,要积极建构疫情防控的坚固长城,使社区㊁家庭㊁学校形成内外联动,引领大学生争做战 疫 后勤员㊁宣传员㊁战斗员,促使大学生在战 疫 实践中用责任与担当奏响幸福乐章㊂(二)创新幸福观教育方法幸福观教育具有深刻的理论及实践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将幸福理念注入大学生的头脑中,还要提高他们感受幸福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幸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将 劳动创造幸福 的价值理论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实践,以提升幸福观教育的针对性㊁实效性㊂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㊁开辟教育新路,引导大学生在战 疫 实践中收获幸福㊁体验幸福㊂其一,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㊂教育者不仅要给大学生讲好战 疫 故事,帮助大学生了解战 疫 时期的幸福事㊁幸福人,更要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战 疫 先进典型,通过参与防疫实践感受幸福㊁创造幸福,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㊁价值感㊂其二,运用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㊂幸福是古已有之的话题,从孔子 君子以义为上 的幸福观到今天引导大学生追求社会和谐的幸福,从孟子 与人乐乐 众乐乐 的幸福观到今天引导大学生在战 疫 中追求价值实现的幸福,从墨子 兼相爱㊁交相利 的幸福观再到今天以社会之 大我 成就个人之 小我 的集体幸福观,都是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生动素材㊂教育者要采取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在战 疫 实践中奉献自我,收获本真㊂其三,运用传统联系现代的方法㊂传统的幸福观教育采用理论灌输㊁会议㊁讲座等方式,虽然保证了教育内容的思想性㊁理论性,但缺乏育人的亲和力及感染力,不利于提升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㊂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以拍摄微电影㊁举办征文及摄影大赛㊁线上云演讲㊁云话剧等方式记录战 疫 时期的特殊幸福,提高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促使大学生以劳75柴素芳,等: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三个维度8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动感受幸福㊁以担当创造幸福,提升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际效果㊂目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联合举办 共抗疫情㊃爱国力行 主题微电影(短视频)征集大赛,得到全校本㊁硕㊁博学生积极响应,共收到作品百余部,是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取得的丰富实践成果,目前正在通过 幸福微影 微信公众号展播优秀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㊂大学生们在创作战 疫 微电影(短视频)中,通过体悟抗 疫 战士的奉献与艰辛,得到幸福的引领与心灵的净化,促使其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创造幸福㊁体验幸福㊁传递幸福㊂(三)拓宽幸福观教育渠道思政课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主渠道㊁主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及作用㊂教育者不仅要利用好思政课课堂,更要拓宽教育渠道,提升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㊁亲和力㊂其一,学校要统一规划㊁加强顶层设计㊂高校应统筹设计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具体策略,提供政策上的坚定支持㊂例如,可由分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校领导牵头,联合学校宣传部㊁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深入研究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有效途径㊂校团委㊁教务处㊁学工处可以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幸福观教育走进云课堂㊁融进云活动,在疫情防控中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㊂其二,要充分发挥校园主流媒体的作用㊂疫情发生以来,大学生们居家防疫,网络新媒体成为其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校园主流媒体,积极传播幸福观教育的生动素材㊂既要创新传播形式,又要遵循传播规律,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新媒体中体验别具特色的幸福㊂其三,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战 疫 实践㊂教育者要从理论上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幸福是其目的所在㊁价值所在㊂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战 疫 实践,在疫情防控中汇聚青春力量㊁挥洒幸福汗水㊂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时期,以青春之我㊁奉献之我为决战疫情增添动力,在战 疫 劳动中体验幸福,在战 疫 奉献中创造幸福㊂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 90后 党员回信中勉励广大青年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12]㊂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㊁祖国的未来,重大疫情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㊂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激励广大青年努力奋斗㊁奉献青春,在决胜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幸福㊁在担当中创造幸福,以无悔的青春奠基幸福之路㊂参考文献:[1]柴素芳,李颖.思想政治教育关涉幸福的三个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9(7):20-25.[2]周桂.生命教育的实践困境与破解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6):56-59.[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0.[4]柴素芳,邵艳.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53-55.[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3.[6]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7:163.[7]柴素芳,姜旭.微电影:引导大学生践行 奋斗幸福观 的有效载体[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2):102-105.[8]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79.[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0.[10]孙冲亚,何祥林.习近平幸福观的理论意蕴㊁理论品格和实践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8-13.[11]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N].人民日报,2020-02-11(01).。

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新时代下,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幸福观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的幸福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幸福观,以应对新时代给予他们的挑战。

一、设置适当的幸福观教育课程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应当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性。

可以开设专门的幸福观教育课程,将幸福观的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这种课程可以涵盖幸福观的概念、特点、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积极的幸福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地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在新时代下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倡导积极的心理态度积极的心理态度是培养大学生幸福观的关键。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让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问题和压力。

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提升幸福感。

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提醒他们及时调整和缓解压力,以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达到幸福感的提升。

三、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幸福不仅来自于学业的成功,更源自对社会的贡献。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例如,组织社会实践团队,让大学生走进社区、农村或者贫困地区,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感受到自己的影响力,并通过实践中的付出和收获,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幸福感。

四、构建多元化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中,在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队活动、社交交流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建立多元化的人际关系。

在幸福观教育中,鼓励大学生主动与不同类型的人交流,了解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增加对多元化社会的认知,培养包容性和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幸福感。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教育引导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教育引导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教育引导作者:赵丽娟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1期内容摘要: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和为之奋斗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供了依据。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从总体上看呈现出健康积极的主流,但也存在着诸多病态的幸福观。

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引导是促进其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四个层面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引导,从而帮助其建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病态幸福观必要性途径“什么是幸福、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已成为人们终其一生不断思索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文明与发展。

因此探讨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面临的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第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

满足人们一些最起码的物质需要是人们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但不能把幸福简单等同于物质享受,物质生活是客观现实,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却并非同一个东西。

只有在“一切社会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前提下,丰富的物质生活才与丰富的精神生活一道成为幸福的主要内容。

第二,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

幸福固然不能排斥对物质、精神生活的享受和满足,但这种享受和满足是建立在劳动创造的基础上的。

人不仅通过劳动创造获得享受的条件,而且在其劳动创造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以获得更深刻的幸福。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劳动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且较之生活中任何其它幸福更丰富、更深刻、更持久。

第三,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统一是幸福的核心。

现实的人是与社会整体相统一的存在,所以在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问题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幸福决定个人幸福,并且把个人幸福提高到新的水平;个人幸福丰富着社会幸福,赋予社会幸福具体而生动的内容。

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主体维度探析

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主体维度探析

龙源期刊网 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主体维度探析作者:徐娟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9年第06期摘要: ;在功利主义教育观的驱使和引领下,理性主义德育的大行其道导致了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尴尬局面。

道德情感作为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成分,构成了道德行为的重要内驱力,为提高德育实效提供了着力点。

道德情感教育理应成为大学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走出当前大学德育困境的出路所在。

道德的主体性本质决定了在道德情感的养成上,除了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一主体维度的基础性作用。

道德情感教育必须回归到个体自身,使道德由他律变为自律,由强制变为自由。

正确认识道德自我、不断增强道德智慧、养成道德反省习惯、投身并体验道德生活构成了道德情感教育在主体维度方面的四个逻辑支点。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德育;道德情感;自我教育;主体维度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19)06-0045-06收稿日期:2019-08-25基金项目:昆明学院人才引进项目“云南省高校大学生道德情感水平及培育模型构建研究”(YJW17001)。

作者简介:徐娟(1979-),女,湖南汉寿人,法学博士,昆明学院发展规划处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大学德育研究;昆明,650214。

一、道德情感教育:大学德育的题中 ; 应有之义(一)道德情感及其教育的内涵道德情感是指把社会取向与个体取向有机结合,并使主体能够主动地去接受社会道德的约束,让自身的归属欲望和向善的要求得以满足,从而引起的人心理上的情绪反应和内心感受。

它是一种自我意志监督的力量,构成了道德行为的重要内驱力。

道德情感教育则是针对唯理智德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它遵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感受性体验为基础,以情感态度的养成为表征,以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相互影响促进为发展过程,以培养情感性道德人格为目标。

浅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浅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校园公关理论版123浅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文/郝婷婷(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幸福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善、社会和谐的建构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幸福观教育可以从教育者、教学方式、校园氛围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帮助大学生真正地感知幸福、创造幸福。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观 思想政治教育幸福作为一种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标准的多样不能掩盖幸福最基本的内容。

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确立的关键时期,需要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幸福观引导,及时纠正意识中存在的错误观念,使大学生对幸福有更深入的认知。

一、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一)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其他活动开展的首要前提。

因此,要使人类幸福,首要满足的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才是精神需求。

如果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维持,当然不会幸福。

当物质幸福得到基本实现时,才会考虑精神享受。

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带来的感受完全不同于物质生活。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是幸福的基础,精神生活是幸福的提升。

当代部分大学生非常关注物质的满足,认为金钱就是一切,忽视精神的净化。

大学生追求物质幸福无可厚非,它是其他活动的前提。

但万事都要有度的把握,过分沉迷于物质的满足只会让学生失去最真实的自我,只剩一个空洞的躯壳。

精神需求的满足带给大学生的不仅是某个知识的获得,更是内在修养的提升,是对个人全方位的强化。

所以,一定要保证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

(二)要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可以说,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与社会无交集。

个人在通过劳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内容摘要]幸福观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目的—手段、个体—群体、道德—利益的框架内,幸福本质上是一种自足的目的,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成就,是一种以德性为基、利益为辅的综合。

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在思考和建设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理论时就能够有的放矢,甚至有所创新。

标签:幸福自足主体间性德性幸福观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教育既然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就必须把幸福观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题中之意。

重视与反思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既有现实的紧迫性与针对性,又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和前景性。

就现实而言,当今社会重实效、求功利、循规范的观念盛行,体现在大学生身上就是盲目选择能够产生直接可用效果的学科而轻视经典人文学科、盲目追求实际利益而轻视人格道德坚守、盲目迎合体制和标准而轻视批判力和创造力的思想倾向,最终导致高校教育难以塑造出既具有专业训练和专门技能,又具备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维度的人才,却批量生产出机械性地盲目谋取利益最大化的“单向度”的“机器”;就理论而言,大学的教育需要不断的理论创新,从而才能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迅猛潮流中保持前瞻性、预见性、引导性,否则就只能是事后诸葛的经验总结。

尽管当代大学教育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对于幸福观教育却往往流于表面和肤浅。

尤其古今中外关于幸福的经典理论与前沿学说并没有被我们很好地挖掘、关注和利用,从而不能重新焕发出具有时代新意和即时效用的思想魅力。

所谓幸福观教育,就是让学生树立合理而健康的幸福观。

而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关于幸福的恰当理论。

虽然幸福感是我们每个人无需任何教授、训练和说理就都能切实获得的东西,因而关于幸福感我们不指望建立任何理论,但是幸福感不等于幸福。

幸福感只是幸福的心理表现方式,它因人而异,不能制定指标、难以寻求规律,它属于私人的内在经验;但是幸福却是可以探讨、可以言说的主题,它是(作为感觉的)幸福感的(理性的)伦理学基础,因而也就是可理论化处理的主题。

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幸福观养成教育应包括对幸福的认知、理解、体验和追求等 方面,帮助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能够积极应对 ,保持身心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幸福观养成的重要性
幸福观养成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 理健康水平,增强个体的幸福感
和满足感。
正确的幸福观有助于个体树立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个体的
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策略
增加实践环节:开展 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如社区服务、志愿 者活动等,让大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 幸福观的实际意义。
个性化指导:根据大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 求,提供个性化的指 导和支持,帮助他们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幸 福观。
强化理论研究:深入 研究幸福观养成教育 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大学生幸福观养成 教育提供更加科学和 有效的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大学生幸福观养 成教育的理论基 础
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
强调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如乐观、满足、快乐等,帮助大学 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
认知心理学
关注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对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了解自 己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从而调整和改变不良的认知习惯。
人本主义心理学
强调尊重和关注人的价值和潜能,鼓励大学生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 善,培养积极的社会关系和情感体验。
该大学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幸 福,感受幸福。
教育效果:学生在实践中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 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幸福感。
实践性、体验性 活动形式:义务劳动、志愿服务、文化交流、支教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例三
公益性、无私性
该大学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服 务、公益活动中积极传播幸福 观,让学生在服务中体验到帮 助他人的幸福。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之道德情感维度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之道德情感维度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之道德情感维度
柴素芳
【期刊名称】《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7)001
【摘要】幸福是人的迫切而合理的需要通过正当途径得以实现或部分实现时的心理体验.在形式上,幸福表现为个体积极的心理感受;在内容上,幸福具有道德意义,即个体必须以道德的手段来获得幸福.由于情感是支配人行动的动力系统,故追求幸福的行动必然受道德情感的引发和调节.因此,激发道德情感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论述了道德情感与幸福的关系以及激发道德情感、涵育大学生幸福观的内容和方法.
【总页数】3页(P128-130)
【作者】柴素芳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北保定07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
【相关文献】
1."絜矩之道"与大学生道德感化教育 [J], 蓝冬玉
2.大学生两性间法律情感维度之差异分析——基于上海市高校的调查研究 [J], 李泽
3.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探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J], 徐晓宁
4.大学生择业诚信之道德可责性问题研究 [J], 邵忠银
5.孔子之仁的情感维度及其现代道德价值 [J], 谢狂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教育引导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教育引导

“什么是幸福、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已成为人们终其一生不断思索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文明与发展。

因此探讨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面临的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第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

满足人们一些最起码的物质需要是人们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但不能把幸福简单等同于物质享受,物质生活是客观现实,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却并非同一个东西。

只有在“一切社会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前提下,丰富的物质生活才与丰富的精神生活一道成为幸福的主要内容。

第二,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

幸福固然不能排斥对物质、精神生活的享受和满足,但这种享受和满足是建立在劳动创造的基础上的。

人不仅通过劳动创造获得享受的条件,而且在其劳动创造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以获得更深刻的幸福。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劳动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且较之生活中任何其它幸福更丰富、更深刻、更持久。

第三,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统一是幸福的核心。

现实的人是与社会整体相统一的存在,所以在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问题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幸福决定个人幸福,并且把个人幸福提高到新的水平;个人幸福丰富着社会幸福,赋予社会幸福具体而生动的内容。

第四,奉献是幸福的终极归宿。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他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

”即马克思主义对人生价值以及幸福的追求归根到底是以奉献社会为最高目的的。

二.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的审视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从总体上看呈现出健康积极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病态的幸福观:(一)“拜金主义幸福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我国经济领域的面貌,但其中某些消极因素也冲击着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他们即将形成的幸福观构成潜在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 7 NO 1 13 .
第3卷 7
第 1 期
大学 生幸 福观 教 育 之道 德 情 感 维 度
柴 素 芳
( 北 大 学 马列 教 研 部 , 北 保 定 河 河 010) 70 2
摘 要: 幸福 是 人 的 迫切 而合 理 的 需要 通 过 正 当途 径得 以 实 现 或部 分 实现 时 的心 理 体 验 在 形 式 上 , 福 表 现 为 个 体 积 极 幸 的 心 理 感 受 ; 内容 上 , 福 具 有 道 德 意 义 , 在 幸 即个 体 必 须 以 道 德 的 手段 来 获得 幸福 。 由 于情 感 是 支配 人 行 动 的动 力 系统 , 故 追 求 幸福 的行 动 必 然 受道 德 情 感 的 引发 和 调 节 。 因 此 , 发 道 德 情 感 是 大 学 生 幸 福 观 教 育 的 重 要 内容 。主 要 论 述 了道 德 激 情 感 与 幸福 的 关 系 以及 激 发 道 德 情 感 、 育 大 学生 幸 福 观 的 内容 和 方 法 。 涵 关键 词 : 育 ; 涵 幸福 观 ; 学 生 ; 德 情 感 大 道 中 图分 类 号 : 4 D6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 3 8 2 1 ) l 18 3 1 0 —6 7 (0 2 O 一0 2 一O 在 形 式 上 , 福 表 现 为 人 的 积 极 的 心 理 体 验 , 人 的 幸 是 迫 切 而合 理 的需 要 通 过 正 当途 径 得 以 实 现 或 部 分 实 现 时 的情 感 体 验 , 内 容 上 , 福 具 有 道 德 意 义 , : 体 必 须 在 幸 即 个 通过 道 德 的手 段 来 获 得 幸 福 。 由 于 情 感 是 支 配 人 行 动 的 动力 系统 , 人 们 追 求 幸 福 的行 动 必 然 受 道 德 情 感 的 引 发 故 和调 节 , 以 , 学 生 幸 福 观 教 育 不 应 是 教 育 者 机 械 地 施 所 大 教 、 生被 动 受教 的过 程 , 是 教 育 者 通 过 对 大 学 生 道 德 情 学 而 感 的激 发 并 由学 生 自主建 构 幸 福观 的过 程 。
21 0 2年 1月
河北大 学学 报 ( 学社会 科学 版) 哲
J u n l fH e e U nv r i ( h ls p y a d S ca ce c ) o r a b i o i est P i o h n o il in e y o S
J n 2 1 a. O 2


道 德 情 感 之 于人 获 得 幸 福 的 内 在 动 力 。 因 为 这 些 道 德 情 感 能 够 促 进 人 选 择 积 极 健 康 的 生 活 方 式 , 出合 理 的 价 值 判 断 , 做 升 华 人 的 心 灵 世 界 , 立 正 确 的 幸 福 观 。道 德 敬 畏 感 “ 树 指 道 德 主 体 内心 对 道 德 终 极 价 值 、 德 法 则 、 之 物 的 强 烈 道 善 的崇 敬 和 畏 惧 之 情 。但 这 一 道 德 情 感 与 其 他 的 道 德 情 感 相 比 , 有 自身 的特 征 。首 先 , 畏 主 体 情 感 的 ‘ 诚 性 ’ 具 敬 虔 。 道 德 敬 畏 与 道 德 信 念 密 切 相 关 , 畏 者 往 往 以迷 信 或 笃 信 敬 的心 理 去 面 对 敬 畏 的 客 体 , 同基 督 教 徒 心 中信 奉 上 帝 般 如 的虔 诚 … …其 次 , 畏 客 体 之 于 主 体 的 神 圣 性 。相 对 于 其 敬 他 道 德情 感 的 易 逝 性 、 意 性 , 畏 更 具 有 稳 定 性 和 深 刻 随 敬 性 ”2。 [j。康 德 在《 践 理 性 批 判 》 说 ,有 两 样 东 西 , 们 ¨ 实 中 “ 我 愈 经 常 愈 持 久 地 加 以 思 索 , 们 就 愈 使 心 灵 充 满 日新 月 它 异、 有加 无 已 的景 仰 和 敬 畏 : 我 之 上 的 星 空 和 居 我 心 中 在 的道 德 法 则  ̄ ] [1 。在 这 里 , 德 是 在 强 调 实 践 主 体 对 道 3 7 7 康 德 的敬 畏 之 心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 德 敬 畏 感 往 往 表 现 为 责 道 任 感 、 命感 等 道 德 情 感 。人 是 社 会 的人 , 开 他 人 和 社 使 离 会 , 人 不仅 无 法 独 存 , 不 可 能 有 幸 福 可 言 。个 人 的 幸 个 也 福 有 赖 于 为他 人 的 奉 献 与 服 务 , 样 , 个 人 都 担 当 着 为 这 每 他 人 幸 福 创 造 有 利 条 件 的 责 任 和 义 务 所 以 , 不 仅 必 然 人 地肩 负着 使 他 人 幸 福 的责 任 与 使 命 , 且 也 会 在 担 当 责 任 而 与使 命 的过 程 中实 现 自 己的 幸 福 。 另外 , 德焦虑 、 耻感 、 道 羞 内疚 感 等 负 向 道 德 情 感 可 以 通 过 个 体 内心 反 思 的方 式 引 导 人 们 追 求 道 德 幸 福 。“ 早 最 对 道 德 焦 虑 进 行 界 定 的 学 者 是 弗 洛 伊 德 。他 认 为 道 德 焦 虑是 指严 厉 的 超 我 和 受 制 于 它 的 自我 之 间 的 紧 张 关 系 。 即 当个 体 的思 维 、 感觉 或行 为违 反 了 自 己最 初 的 价 值 或 道 德标 准 时 , 我 所 制 造 出 的 内 疚 、 愧 以及 自卑 感 等 情 绪 超 羞 的 总 和 … …弗 洛 伊 德 实 际 上 非 常 明 确 地 指 出 了 道 德 焦 虑 的 积 极性 质 ” ] 。儒 学 代 表 人 物 之 一 孟 子 也 非 常 重 视 道 [4 4 德焦 虑 的作 用 , 说 , 人恒 过 , 后 能 改 ; 于 心 , 于 虑 , 他 “ 然 困 衡 而后 作 ; 于 色 , 于 声 , 后 喻 。 人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 则 征 发 而 出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 恒 亡 。 然 后 知 生 于 忧 患 而 死 于 安 乐 国 也 ”5 。意 为产 生道 德 焦 虑 的过 程 就 是 道 德 人 格 的 提 升 L2 ] 过 程 。羞 耻 感 也 是 个 人 自我 道 德 意识 的一 种 表 现 , 示 一 表 个 人 对 自 己 的 行 为 、 机 和 道 德 品 质 进 行 谴 责 时 的 体 动 验 ] 1 。“ 夫 曼 ( f n M. 认 为 内 疚 是 个 体 的 行 为 霍 Hof , ) ma 危 害 了别 人 的行 为 , 违 反 了 道 德 准 则 , 产 生 良心 上 反 或 而 省 , 行 为 负 有责 任 的 一种 负 性 情感 体 验 。他 的研究 认为 ,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