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新型的靶向化疗药ABRAXANE课件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新型的靶向化疗药ABRAXANE课件
SPARC与白蛋白的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在MX-1乳癌组织中SPARC与白蛋白呈现共位点
Albumin
SPARC
Tissue Co-Localization
Intracellular Co-Localization Data on file: American BioScience, Inc
12 10
8 6 4 2 0
0
TMax-oTla(Cxrewm/ o phor) Mna-bA-pBaIclwita/xoel nabM+-A-BmIetwhy/l cyclodextrin
4.2X Greater Transport of Nab-Paclitaxel
2
4
6
8
10
12
Time (hr)
Abraxane 紫杉醇穿过量是Taxel 的4.2倍,速度是taxel的4.7倍 -methyl cyclodextrin -甲基环糊精使囊泡崩解,抑制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转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GP60受体和囊泡转运抑制物抑制Nab-紫杉醇的转运
特点:专属性强,副作用小;风险大,机制尚待明确,价格高
按药物作用位置和方式不同分类:
1、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药物:Herceptin等; 2、作用于血管细胞的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 的药物:Avastin等; 3、抗体引导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周围,高效力杀死肿瘤细胞,如:Mylotarg(麦罗塔-惠氏)等
特点: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性的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癌 症化疗。成本高,风险低(疗效明确)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参考幻灯片
产品:Abraxane? 是将人血白蛋白与紫杉醇通过高压振动技 术制成的纳米微粒冻干粉针 ,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固体。 规格不 同于传统注射剂或力扑素? ,为每支含紫杉醇 100 mg 和人血白 蛋白约 900 mg。
10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作用机制
迅速释放:游离紫杉醇浓度更高 主动运输:胞吞转运作用通过内皮细胞的运输(gp60 ) 靶向肿瘤:通过白蛋白结合蛋白聚集到肿瘤部位(sparc 蛋11白)
靶向效果
无
粒径小至130nm,
通过粒径改变
唯一特异性靶向浓集
无
实现被动靶向 既提高EPR效应, (与肿瘤细胞表面SPARC
也利用白蛋白载体
EPR效应
蛋白的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靶向浓集
溶剂特有 过敏反应、神经轴突
不良反应
变性、脱髓鞘反应 体液潴留
-
-
-
15
2、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主要指南推荐
16
乳腺癌推荐指南
纳米 260mg/m3
粒径小至纳米级别 更高耐受剂量提升
滴注时间
3h
1h
3h
0.5h
输注时间缩短至0.5h
溶媒
GSS
无需GS,高血糖患者无需
因此增加胰岛素辅助治疗
预处理
地塞米松、苯海拉明、 地塞米松 西咪替丁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总结.pptx
产品:Abraxane® 是将人血白蛋白与紫杉醇通过高压振动技 术制成的纳米微粒冻干粉针 ,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固体。 规格不 同于传统注射剂或力扑素® ,为每支含紫杉醇 100 mg 和人血白 蛋白约 900 mg。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作用机制
迅速释放:游离紫杉醇浓度更高 主动运输:胞吞转运作用通过内皮细胞的运输(gp60) 靶向肿瘤:通过白蛋白结合蛋白聚集到肿瘤部位(sparc蛋白)
胞吞转运并聚集到肿瘤部位详细图解
白蛋白
分解成小的白蛋白紫杉醇复合体 进入血循环
平均直径 130nm
紫杉醇
白蛋白受体(gp60等)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 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脱发及静脉滴注 引起的局部反应。
预处理:给药前12 h先口服地塞米松10 mg,给药前6 h 再囗服地塞米松10 mg,给药前30 ~ 60 min给予苯海拉 明肌注20 mg,静注西咪替丁300 mg或雷尼替丁50 mg, 之后给予紫杉醇治疗。
✓ 使用方便:
-无需抗过敏预处理 -无需特殊输液装置 -30分钟可完成输液
当使用泰素、泰索帝的患者改用白蛋白紫杉醇后,年 药物成本分别增加55928元、47776元,而其给药及 预防用药成本分别降低5204元、2660元, 不良反应的治疗费用分别降低1316 元和4016元,由于门诊化疗率增加 而带来的成本节约分别为7104元和 7104元。
不同紫杉类药物主要差异汇总
药物种类
紫杉醇产品PPT,简洁版
【不良反应】由于开展临床试验的条件差异很大,试验中所观察到的药物不 良反应发生率不能与其他药物的临床试验中所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直接比较, 也许无法反映实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0%)为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感觉神经毒性、心电 图异常、疲劳/乏力、肌肉痛/关节痛、AST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水平升 高、贫血、恶心,感染和腹泻。
四、用法用量及药物配置
6.如产生泡沫,静止放置15分钟,直到泡沫消退。 分散溶解后每毫升悬浮液含5 mg紫杉醇。 准确计算每位患者总给药容积,并缓慢地从瓶中的复溶混悬液中抽取所需的给 药体积至注射器中: 总给药容枳( ml )-总剂量(mg)÷ 5 (mg/ml ) 分散溶解后瓶内溶液应为乳白色、无可见颗粒的匀质液体。如能观察到颗粒物 则应再次轻轻地将药瓶上下倒置,以确保滴注前完全分散溶解, 无可见颗粒 物。如发现沉淀则应将药液丢弃。 按计算的给药容积准确抽取所需的悬浮液注入到新的、无菌聚氯乙烯(PVC) 或非PVC输液袋中进行静脉滴注。 本品在配制及滴注中不必使用特殊的不含二-(2-乙基已基)邻苯二甲酸酯 (DEHP)的输液装置。使用含有硅油作为润滑剂的医疗装置(即注射器和输 液袋)复溶和注射时可能导致药液有蛋白析出。 在给药前目测检查IV袋中的复溶混悬液。若观察到析出蛋白,将复溶后的混悬 液经15μm滤器过滤。不可使用孔径小于15 μm的滤器。 任何经血管使用的药 物,在溶液及容器可观察的条件下,使用前都应以肉眼仔细检查溶液中有无可 见颗粒物和颜色改变。 稳定性:本品包括装未开瓶在20℃~30℃温度范围内储存到标签上所注明的日 期之前是稳定的。冰冻或冷藏都不会对产品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
四、用法用量及药物配置
【用法用量】 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 量260 mg/㎡,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
Tumor blood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Albumin transcytosis by gp60 and caveolae
Tumor interstitium
Albumin-paclitaxel accumulation with SPARC binding SPARC
小凹蛋白
肿瘤 间质组织
肿瘤细胞 表面SPARC
gp60胞吞的 Alb-药物复合物
表面SPARC/Alb-药物 复合物
SPARC
内吞的 SPARC/Alb-药物 复合物 肿瘤 细胞
白蛋白-药物聚集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转运及在肿瘤内聚集的推荐机制。白蛋白/药物复合物与gp60受体结合以 及小凹蛋白介导的转运能够使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跨越内皮屏障这一过程简单化。在肿瘤间 质组织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SPARC结合后经由非溶酶体通路迅速被摄入至肿瘤细胞8。
重要纳米载体
脂质体:磷脂+胆固醇(脂质体阿霉素)
白蛋白纳米粒:人血清白蛋白为载体(内 源性、提高免疫功能等)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xane
高分子胶束:具有双亲分子特征(全合成 或天然材料修饰)
ABRAXANE®独特转运机制使药物在肿瘤细胞内高度聚集
• 任何化疗药要起到治疗作用都必须能够离开血循环到达肿瘤组织及进入 肿瘤细胞内 • Abraxane® 主药成分是紫杉醇,配方改变主要是影响药物的分布,实现
在肿瘤组织间质,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与位于肿瘤细胞表面的SPARC结合 白蛋白 - 药物 -GP60 受体 -SPARC 通过非溶酶体机制被内吞 (internalized) 入肿 瘤细胞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一种革命性的抗癌药物引言:癌症是全球范围内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临床医学界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发展新的抗癌药物。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其中一种革命性的抗癌药物,它利用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通过靶向治疗癌细胞,显著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药理作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理作用主要基于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和白蛋白的载体功能。
紫杉醇是一种抗肿瘤活性极强的天然物质,能够干扰癌细胞的分裂过程,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然而,紫杉醇在体内的稳定性较差,导致其疗效受到限制。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新型药物,将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
白蛋白作为一种血浆蛋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稳定性,能够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并提高其对癌细胞的靶向能力。
因此,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能够更有效地靶向癌细胞,减轻毒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二、临床应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临床上已经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癌药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
由于药物的特殊设计,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具有良好的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方便地输送到肿瘤灶。
临床研究表明,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缓解癌症患者的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毒副作用相对较少,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三、发展前景: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抗癌药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研发的加速,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临床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首先,结合不同类型的白蛋白或其它载体物质,可以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靶向性,增加药物的疗效。
其次,通过荧光标记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药物在体内的即时观察和定位,更好地监测疗效和副作用。
注射用紫杉醇ABRAANE课件
注射用紫杉醇ABRAANE课件一、内容综述注射用紫杉醇ABRAANE,是一款重要的药物,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款药物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紫杉醇ABRAANE是一种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注射用药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紫杉醇,这是一种从紫杉树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物质。
这种药物在抗击癌症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中。
那么紫杉醇ABRAANE具体能治疗哪些癌症呢?它主要用于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通过注射的方式,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癌细胞,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扩散的效果。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紫杉醇ABRAANE除了抗癌效果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用途。
比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它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这就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做出决定。
1. 介绍紫杉醇的重要性及其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癌药物的角色注射用紫杉醇,这是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名字,但它其实是抗癌领域的一位重要“战士”。
紫杉醇听起来好像跟植物有关,没错它是一种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现在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癌症。
那么它到底有多重要呢?可以说在许多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紫杉醇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2. 简介ABRAANE公司在紫杉醇研发和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ABRAANE公司在紫杉醇的研发和生产领域可是个佼佼者哦。
他们不仅技术领先,而且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家公司不仅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研发紫杉醇,还努力提升生产效率,确保这种药物能够更广泛地用于癌症治疗。
可以说ABRAANE公司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受益。
他们的地位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
ABRAANE公司可以说是紫杉醇研发和生产领域的一颗璀璨之星。
3. 阐述本课件的目的和内容概述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注射用紫杉醇ABRAANE课件》的第三部分内容——课件的目的和内容概述。
一提到这个课件,大家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课件?这里面又包含了哪些内容呢?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我们都知道,注射用紫杉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它在临床治疗上应用广泛,但同时也有着一些让人关注的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纳米技术开发具有靶向性、多种功能的药物传输体系,有助于实现 肿瘤的靶向治疗,并将毒副作用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从临床治疗角度而言,实现肿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肿瘤 细胞
Gp60受体 小凹蛋白 SPARC
白蛋白-药物聚集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转运及在肿瘤内聚集的推荐机制。白蛋白/药物复合物与gp60受体结合以及 小凹蛋白介导的转运能够使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跨越内皮屏障这一过程简单化。在肿瘤间质组织 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SPARC结合后经由非溶酶体通路迅速被摄入至肿瘤细胞8。
gp60 receptors
Albuminpaclitaxel complex
Caveolae and vesicles
Nab Technology --ABRAXANE®的体内转运
gp60受体
肿瘤内皮细胞
红细胞
白蛋白-药物复合物
肿瘤 间质组织
白蛋白-药物复合物
gp60/Alb药物 复合物
肿瘤细胞 表面SPARC
gp60胞吞的 Alb-药物复合物
内吞的 SPARC/Alb-药物
复合物
肿瘤 血管
表面SPARC/Alb-药物 复合物
在肿瘤组织间质,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与位于肿瘤细胞表面的SPARC结合
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SPARC通过非溶酶体机制被内吞(internalized)入肿 瘤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ABRAXANE如何实现靶向作用的?
白蛋白结合纳米技术
特点: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性的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癌 症化疗。成本高,风险低(疗效明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纳米载体:是以纳米颗粒(几十至几百纳米)作为药物载体,将药 物治疗分子包裹在纳米颗粒之中或吸附在其表面,通过靶向分子与细胞 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摄取作用下进入细胞内,实现安全有效的 靶向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
8. Carver LA, Schnitzer JE: Nat Rev Cancer. 3: 571-81,2003.
作用机制nab Technology 平台
1.由 gp60 和 窖蛋白介导的跨细胞作用 2. 白蛋白-紫杉醇复合物和SPARC 在肿瘤细胞表面结合
Albumin
Mean size 130 nm
Paclitaxel
Tumor blood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Injection into circulation
Dissociation into individual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complexes at concentration below threshold
ABRAXANE®转运途径
血浆中的白蛋白-药物复合物离开血循环到达肿瘤组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经过内皮细胞间隙(Intercellular Junction)漏出(EPR效应) 大量激活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GP60受体,经过细胞膜上移动小泡胞膜窖 蛋白Caveolin)的作用进行转运(Vesicles Trafficking),将白蛋白 -药物-GP60受体从细胞膜一侧转运到细胞膜另一侧(Transcytosis)的 肿瘤组织间质
静脉输注后纳米颗粒大量进入肿瘤组织间质
➢通过EPR效应渗出血管—细胞旁通道 ➢利用GP60介导的胞膜窖跨膜转运
肿瘤组织分泌的SPARC与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复合物 大量结合后内吞进入肿瘤细胞内,释放出的活性成分紫杉醇 发挥细胞毒作用杀死肿瘤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重要纳米载体
脂质体:磷脂+胆固醇(脂质体阿霉素) 白蛋白纳米粒:人血清白蛋白为载体(内源性、提高免疫功能等)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 高分子胶束:具有双亲分子特征(全合成或天然材料修饰) 脂质纳米粒:脂质材料为载体(来源广泛、价廉易得) 其他:纳米乳、纳米囊、纳米球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靶向制剂
定义:靶向制剂属于第四代药物制剂,系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 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 构的给药系统。俗称导弹药物
历史:靶向制剂的概念是Ehrlich P在1906年提出,至今已100多年。上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关人员即开始较全面地研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靶向药物
定义:根据病变或靶(肿瘤)组织、细胞、分子的生物学特征差异,研 发具有命中目标的药物分子统称为靶向(治疗)药物
相关机制:靶向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或相关细胞的信号传导,控制细 胞基因表达的改变,而产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特点:专属性强,副作用小;风险大,机制尚待明确,价格高
按药物作用位置和方式不同分类:
1、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药物:Herceptin等; 2、作用于血管细胞的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 的药物:Avastin等; 3、抗体引导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周围,高效力杀死肿瘤细胞,如:Mylotarg(麦罗塔-惠氏)等
Abraxane®独特转运机制使药物在肿瘤细胞内高度聚集
• 任何化疗药要起到治疗作用都必须能够离开血循环到达肿瘤组织及进入 肿瘤细胞内
• Abraxane® 主药成分是紫杉醇,配方改变主要是影响药物的分布,实现 靶向转运,让更多的药物能聚集在肿瘤组织中并进入肿瘤细胞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