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追本溯源 阅读答案
舌尖上的_____ 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舌尖上的_____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1.舌尖上的_____①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
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的追寻每一口美食。
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却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
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
②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肉体和精神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
它承载的_____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_____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
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却也有一种味道是相似的——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③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
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④不能常伴父母身边和日子,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想念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
这些感受与经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
⑤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
上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炖之。
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
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⑥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
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的等待。
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
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在等待中点点凝聚。
⑦我总会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品尝着来自妈妈创造的美味。
《舌尖上的中国》阅读答案
《舌尖上的中国》阅读答案《舌尖上的中国》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
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
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
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但今天来说《舌尖》为什么这样红,还是要从文化角度说。
这又分虚实两面。
虚的一面从梁启超说起。
梁启超曾总结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考证,曰总结。
如果把今天放回历史大坐标中观察,无论是学术还是创作,都还在考证、总结这一脉络的延续位置。
我们这辈人的悲哀之一是创造力贫乏,也许只配来总个结、考个证。
从这一点说,《舌尖》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
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
这是虚的层面。
至于实的层面,要突出一个“细”字来讲。
这与前边的虚谈仍然一脉相承——总结、考证,本来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
来说细的。
前两日与友人聊天,感叹近两年突然冒出那么多既有钱又有闲之人,在各个领域内下功夫地玩,深入地玩,大到朝圣、养生;细到香、茶、木头、瓷、陶,甚至鉤瓷鉤壶,都玩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这也是时代特色之一。
曾经的中国人太细了,最近读过清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看看目录就知道那时文人之清雅,到了多细的地步。
单说文房用具,也就是书桌上摆的玩意儿,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还有很多;现代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
《舌尖》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
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呑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
舌尖上的_____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舌尖上的_____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舌尖上的_____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1.舌尖上的_____①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
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的追寻每一口美食。
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却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
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
②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肉体和精神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
它承载的_____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_____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
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却也有一种味道是相似的——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③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
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④不能常伴父母身边和日子,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想念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
这些感受与经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
⑤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
上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炖之。
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
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⑥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
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的等待。
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
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在等待中点点凝聚。
《关于舌尖上的中国》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14.几年前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后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与观众见面。
请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 6分)【材料一】《舌尖1》总导演陈晓卿的初衷是对中国美食的礼赞。
在精妙的配乐中,将精 彩的画面用于展现劳动者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大自然馈赠的食材,然后将色香味 俱全的菜肴从一个平凡的家庭中温情的端出,席间家人言笑晏晏,而旁白磁性而温情,美 食带给人们味觉的满足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材料二】而《舌尖 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 的地,是邮发点”。
因此,《舌尖 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 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澄汁。
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 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
【材料三】《舌尖 2》这部最初曾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纪录片,最终选择了以美 食为由头评选故事的路径,以美食见人生,将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加上原 本就有的精妙的纪录,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因此《舌尖2》一搬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就此起轰动。
【材料四】网民“ @黛焉”:大概《舌尖 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 2》 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 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 “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
(1)依据材料说说《舌尖 1》火热的主要原因。
(2分)“少了口水,没控制住潮水。
”请依据材料,说说网友这 样评论的原因。
(2分)14 (每小题2分,共6分)(1) ( 2分)《舌尖1》重在对中国美食的礼赞(或:重点介绍美食带给人们 味觉的满足和幸福。
意思对即可)(2) ( 2分)都介绍了美食;都有精妙的配乐,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一 点1分,意思对即可) (2)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和《舌尖2》的相同之处。
(2分)(3)很多网友评论《舌尖 2》。
3月5日 小管家练习 171819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刀耕火种的年代,野生动物的确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不少的动物也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成为家畜。
但自从进入农耕文明,尤其是现代,大部分人已经不吃野味,更不会千方百计花大钱去买野味。
支持吃野味的人中,卖家的心态很容易,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但买家为什么就是视生命如尘芥,“吃”心不改呢?说好吃肯定是牵强的。
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培育,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
至于营养价值,更是没有数据支撑,尤其是野生动物身上有多种寄生虫,长期吃下去,就算吃不出大病,用它养生肯定是无稽之谈。
但为什么要吃呢?基本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缺,二是玄。
吃野味,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少、稀缺。
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在很多小区泛滥成灾,要靠爱心人士救助“流浪穿山甲”、“流浪猕猴”,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
另一种原因就更显得荒谬,纯粹是因为“玄”。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强调看重“天然”,在传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一种“玄学”。
典型代表就是“药引子”,童子尿都是最简单易得的,难度大者如《杨家将》中六郎昏迷,大师开出的药引子居然是太后鬓角的三根头发。
小说毕竟是小说,但现实中偏偏就有人信这个邪,相信虎骨去风湿,相信吃狼能壮胆,相信“以形补形”。
所以,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先不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最后,我们还要再引用梁从诫先生的告诫:“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每个物种都是网上的一道经纬,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任何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茹毛饮血揣度筛选过于B. 筚路蓝缕揣测删选过于C. 茹毛饮血揣测筛选仅仅D. 筚路蓝缕揣度删选仅仅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于是,根据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没人管,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专题0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专用) (原卷版)
专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2021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最新】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______,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
和片中令人垂( )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
______的网友( )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 )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______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 )。
1.填入上文括号内的字词,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诞迫不及待噱nüè资B.涎迫不急待噱xué资C.涎迫不及待噱xué资D.涎迫不急待噱xué姿2.依次填入上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困境意犹未尽复制B.困境饶有兴致发酵C.窘境意犹未尽发酵D.窘境饶有兴致复制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三教,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
B.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严酷,因其低氧而被认为是人类居住的最极端环境之一。
人类何时开始登上这片荒原,是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争议和关注的焦点。
C.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较强的城市融入意愿,但职业技能、收入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限制,总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如愿以偿地“留城”,还是需要回到农村。
D.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创作与传播从未离开技术的支持,而且,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红楼梦》等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
4.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于“出仕”或“退隐”的态度,下列文意和这种态度最不相关的选项是A.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2019年秋季期高三语文易错题练(十四)(2019.11.07)
2019年秋季期高三易错题练(十四)(2019.11.07)语文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而红遍全国的章丘铁锅成为热搜对象,网友争相购买,章丘铁锅一时间洛阳纸贵....。
B.只要双方互敬互谅,自觉换位思考,你们一定会白首如新....,经营好自己的温馨家园,共同感受到婚姻生活的幸福甜蜜。
C.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某些国家人民最开心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可能地编造出一些骇人听闻....的谎言,去调侃、哄骗、取笑、愚弄别人。
D.近期,各个版本的延迟退休时间表又一次在网络上疯传。
然而,就在延迟退休政策呼之欲...出.时,提前退休却抢先一步成为了不少在职员工的新选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消减地区贫困、促进民生改善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此,今年论坛首次开设了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分论坛。
B.领导干部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C.周清和透露,我国快速磁悬浮列车正处在紧张的试制组装阶段,计划今年年终下线,列车时速将提高到160公里/小时,这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时速最快的磁悬浮列车。
D.共享单车平台要加强经营和服务,莫要打着以共享为幌子,行融资之实。
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或挪用押金用于投资失败等,会给押金安全造成极大风险。
3.下面是一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的信,有几处用语不当,请选出下列画线处用语都不恰当的一项(3分) ()①我是一位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
一次逛书店时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②惠存于家,经常翻阅。
我觉得贵刊③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④让人读后颇得教益。
高考即将到来,希望贵刊能多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说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⑤并加以斧正。
《溯源》阅读练习及答案《溯源》阅读理解答案
《溯源》阅读练习及答案《溯源》阅读理解答案人类文明中的考古、史学、族谱、传说……不也都是溯源寻根的措举吗? 人的形体,不管在地球上迁徙流离得多远,人的心灵,总要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原。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溯源》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溯源阅读材料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
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
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
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
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
记得古诗上有两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胡马来自北地,不管身在哪里,也能从风里去辨别来处方向。
越鸟来自南疆,不管栖于何枝,也能从光热中感任原乡。
人呢?人又何尝不然?人类文明中的考古、史学、族谱、传说……不也都是溯源寻根的措举吗? 人的形体,不管在地球上迁徙流离得多远,人的心灵,总要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原。
人类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
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
这种寂寞原也是驱促一个漂泊者反省回顾的基本力量。
没有那种驱促的力量,一种文化,一个种族,会很快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
曾经在一个宴会里,听一个朋友高谈她游访俄国,为一位俄国老太太带回一份礼物的情谊。
她在俄国买到这份小礼物后,用一张日常俄文旧报包裹起来,回到美国后,送到俄国老太太手中。
八十高龄的俄裔老妇人,一眼看到数十年也不曾见到的俄文报页,礼物尚未见到,先哽咽啜泣起来。
俄文报对她而言,代表的是乡土信息,冲击着她命脉中的文化根源,封装了数十年的乡愁,一下子崩溃泛滥起来。
【初中文言文阅读】“舌尖”上的争议 阅读答案(乐山)
【初中文言文阅读】“舌尖”上的争议阅读答案(乐山)“舌尖”上的争议常江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
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
最大的争议有两个。
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
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
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
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
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
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
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
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
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
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
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
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
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
2019-2020学年无锡市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无锡市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有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
2012年以来,“光盘行动”广泛开展,“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减少,然而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场景中还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如单位食堂,人们排队倒掉餐盘中余下的很多饭菜;宴席散去,酒桌上留下了不少“未光之盘”;餐厅消费中也时常可见超量点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减少餐饮浪费,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观念的必然要求。
有研究显示,如果人类减少粮食浪费和提高粮食生产链的效率,将对保护地球自然资源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
节约粮食,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可谓一举多得。
培养节约习惯,需要善于发挥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崇高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政府层面还需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培养理性、健康的饮食观和消费观,鼓励和表彰节约行为,倡导餐桌上的文明新风。
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层面的作用,如学校加强相关知识与政策的科普。
还可通过新媒介、新平台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大众,真正做到让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也不再困难。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还需餐饮行业共同努力,优化服务与经营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湖北武汉餐饮业协会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发布包括“N—1点餐模式”在内的6条倡议。
北京、江苏、陕西等地行业协会的倡议书也包括多项节约措施。
这些举措,从服务侧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提供了动力,值得重视与借鉴,从而启发社会各环节探索更有效的节约措施。
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湖南
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9分)下面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一段解说词。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每年,野韭菜开花只有一个星期,但是牧民们有一个传统方法把它们的清香贮存起来,是莘辣..释放。
单调的自然..味道的来源。
碾碎,破坏韭花细胞,让含硫化合物渐次环境,酿造出草原上味道最为丰富的调味品——野韭花酱。
肉食是草原民族食谱的主角.,地道的手把羊肉在烹煮过程中不加任何作料,块大量足,大灶旺火即使没有韭花酱,再鲜香的手把肉也难免失色。
这种古老的草原食风即便到了北京城里的涮肉桌上也不变其宗。
虽然调料有十几种,但是韭花酱的地位始终难以撼.动。
(1)请将“野韭花酱”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并完成填空。
其中“韭”字的第四画是。
(2)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读音解说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A.“莘辣”应写为“辛辣”B.“渐次”应写为“间次”C.“角”应读为“jué”D.“撼”应读为“hàn”(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4)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不变其宗”中“宗”的意思是“主要的目的和意图”。
根据语境,你认为“不变其宗”在本文段中的意思是什么?2.(6分)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漫漫人生路,有谁能说自己是踏着一路鲜花,一路阳光走过来的?又有谁能够放言自己以后不会再遭到挫折和打击?成功的背后往往布满了荆棘和激流险滩。
有的人,一味沉溺于失败而在人生的泥潭越陷越深□有的人,因害怕失败而与成功渐行渐远□这些人,还是前行?我想朋友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1)文中五个□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
B.“”,,……C.《》;;……D.《》,,。
(2)对上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开头连用两个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会有逆境的时候。
B.文段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当成“荆棘”和“激流险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困难和挫折之壮美C.文段中运用“有的人……”的排比句式,加强了语势,突出了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后果。
和田地区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和田地区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合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舌尖上的中国》捧红了一口章丘铁锅。
一时间,风起云蒸,一口传统铁锅抢去了新年后消费市场的首个热潮,难以理解却饶有意味。
传统商品和手艺对工艺标准和流程的坚守,乃至产品本身的有限产量,恰恰满足了现代人日趋的需求,满足了内心返璞归真的渴望。
()。
更进一步,传统商品和手艺真正宝贵的则是于其中的工匠精神。
对传统商品和手艺的推崇是要把精益求精、的精气神提取出来,注入今天的商品生产和服务中去。
纵观全球,苹果手机、瑞士手表,它们是工业化成果的典型代表,却无不沿袭着精耕细作、注重品质的工匠精神。
章丘铁锅走红的经历,对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一口章丘铁锅告诉我们:消费者真正被打动的,不仅有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更是传统商品的品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个性化蕴藏止于至善固然B . 私人化蕴藏择善而从虽然C . 私人化隐藏止于至善固然D . 个性化隐藏择善而从虽然(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一口铁锅也就这样烧出了难以理解的热潮B . 一口铁锅烧出了热潮,也就不难理解C . 难以理解的热潮,就被这口铁锅烧出来了D . 不难理解,一口铁锅也能烧出热潮(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消费者真正被打动,不仅是传统商品的品质,更有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
B . 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不仅是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更是传统商品的品质。
C . 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不仅是传统商品的品质,更是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
D . 消费者真正打动的,不仅是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更是传统商品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追本溯源阅读答案
舌尖上的追本溯源
1997年,欧盟为了应对疯牛病问题的挑战,最早提出了食品安全溯源概念,并将其逐步完善为一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002年,我国开始进行食品溯源体系研究,并逐步制定
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
2004年4月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个部门确定肉类
行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开始启动肉类食品溯源制度和系统建设项目。
之后,我国的食品溯源体系建设逐渐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并获得了蓬勃发展。
根据食品的流通过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原产地信息溯源系统,主要指食品供应的源头,如白菜、大豆的原产地的基本信息;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信息溯源系统,主要指食品加工的生产流程、加工环境、加工方法与步骤等信息;三是存储与运输信息溯源系统,主要针对具有保质期的食品在储运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信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RFID技术,中文意思为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一个询问器和很多应答器组成。
该系统用于控制、
检测和跟踪物体。
在各国日益强烈的食品追溯需求的推动下,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研究开发了采用GS1系统跟踪与追溯食品类产品的应用方案,适用于加工食品、饮料、牛肉产品、水产品、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多个领域。
该应用方案不仅得到了全球的高度认可,也为我国从源头抓质量监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推行食品溯源制度牵涉到许多个环节,只有做到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和环环相扣,才可能让老百姓安全明白地消费食品。
二维码食品溯源体系的推出,为使食品溯源走进全民时代铺平了道路。
二维码技术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数据防伪、携带、传递的高科技手段。
其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抗损性强、备援性大、成本便宜等特性,为产品防伪、追踪溯源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
只要为食品贴上二维码电子标签,就等于为食品戴上了新一代的电子身份证。
消费者在购买这类食品时,只需要打开手机的照相功能,对着食品上的二维码电子标签轻轻一按,就能查询出食品的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等各种信息。
由于该套二维码溯源体系使用普通手机的摄像头进行识读,从而实现从餐桌到田间的蔬果生产、流通及消费的全过程监控,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监管设备的成本。
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已经获得了蓬勃发展,但整个追溯系统尚不十分完善,尤其缺乏贯穿全产业链的质量监控体系,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只有解决溯源信息不能资源共享和交换的问题,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溯源资源共享,才能切实保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权益。
12.本文除了介绍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围绕它还介绍了和。
13.下列关于食品安全溯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1997年,欧盟最早提出食品安全溯源概念并将其逐步完善为一项食品安全管理制
度是因为疯牛病的出现。
B.2002年,我国开始进行食品溯源体系研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并于2004年4月开始建设食品溯源制度和系统。
C.根据食品的流通过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原产地、食品加工过程和存储与运输三个信息溯源系统。
D.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是一种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的俗称电子标签的无线系统。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GS1系统跟踪与追溯食品类产品的应用方案,适用于食品生产的多个领域,是监管食品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B.推行好了食品溯源制度,将牵涉到的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和环环相扣,老百姓才能安全明白地消费食品。
C.二维码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和不可仿制性等特点,普通手机摄像头也能识读,运用它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监管成本。
D.为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权益,我国需要大力建设贯穿食品产业链的质量监控体系,实现溯源资源共享和交换。
参考答案
12.我国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二维码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运用
13.B.(原文为肉类食品)
1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