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三焦论耳鸣的辨证治则[1]
从中医的角度,辨证治耳鸣,让你摆脱耳鸣耳聋困扰!
从中医的角度,辨证治耳鸣,让你摆脱耳鸣耳聋困扰!《黄帝内经》里对耳鸣的说法是“耳聋浑浑淳淳”,意思是耳鸣的时候耳朵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最主要的有两个象,要么如蝉鸣,要么轰轰响。
蝉鸣就是像知了叫一样,这是大虚之证,主要是因为肾精不足;轰轰响就像耳朵里成天火车隆隆开过,这是实证,主要是三焦不通,是内部火太重造成的。
耳朵常见的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耳鸣,一种是耳聋。
得耳聋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选择避免的一种原因就是尽量不要生气,生气会造成耳朵的暴聋,就是突然地耳聋,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
比如有的女性一生气例假就会延迟或者量少,十一二岁的孩子也会出现暴聋,这些都是脾气暴躁,极易发怒,造成气血瘀滞的结果,于是就出现了耳聋的症状。
现在还有一些人工作压力太大,精神随时处于紧张状态,精神极易产生焦虑,心情压抑。
这都会导致人体经脉出现不通畅的情况。
耳朵的病还和胃气虚有关系。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大家全都知道肾不好的人听力大多都不好。
怎么胃也和耳朵挂上关系了呢,这还要从《黄帝内经》说起。
黄帝内经》里有:“胃中空虚则宗脉虚”,“耳为宗脉之所聚”。
耳朵这个地方真是神奇,十二经脉皆通于耳。
一个人若胃气不足,水谷精微就不能转变成正常的营养,血脉空虚,耳朵就会出现问题。
耳鸣在临床上并不太好治,西医常常采用活血的治疗方案,但效果有些差强人意。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耳鸣会这么难治呢?因为耳鸣与肾精亏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上面我已经提到,肾开窍于耳,而肾精亏虚不是突然发生的,是一点点过度消耗造成的,所以我们治疗耳鸣的根本是要补肾精,补元气,但这治疗起来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
需要慢慢调理,慢慢补起来。
你消耗了多久,消耗了多少,就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去弥补。
所有的药之所以会产生作用,不管是中医西医,它都是在调动人体的元气,真正治病的不是药物,而是元气,只有元气都充足了才有可能恢复脏腑功能。
但是,药实际上都有调元气的作用。
如果吃药不当,首先损伤的是肝肾,因为肝肾同源,而肾又开窍于耳,这又翻过来造成对耳朵的损伤。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完整版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完整版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学常常通过辨证施治方法来治疗耳鸣。
下面是一种完整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1.辨证分型:根据病情,将耳鸣分为虚实两种类型。
(1)实证型耳鸣:耳鸣声大,高频率,伴有头昏、头痛、耳聋等症状。
舌黄腻,脉滑数。
(2)虚证型耳鸣:耳鸣声低,低频率,伴有神疲乏力、失眠等症状。
舌淡苔白,脉细弱。
2.实证型的辨证治疗方法:(1)调肝脾:选用益气健脾的药物,如人参、黄精、党参等,可调整脏腑功能,减轻耳鸣症状。
(2)疏肝化瘀: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川芎、丹参、桃仁等,可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耳鸣。
(3)清火解毒:选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黄连、玄参等,可清热解毒,减轻耳鸣火热症状。
3.虚证型的辨证治疗方法:(1)益气养阴:选用益气养阴的药物,如黄精、人参、麦冬等,可调整气血平衡,减少耳鸣症状。
(2)滋阴清热:选用滋阴清热的药物,如沙参、生地黄、玄参等,可滋润阴液,减少耳鸣。
(3)安神定志:选用安神定志的药物,如远志、黄连、茯苓等,可舒缓神经,减轻耳鸣。
4.药物疗法:根据辨证施治的结果,中医常会选用一些中药来调理患者的症状。
具体用药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剂量和用药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5.其他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还可以结合一些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如针灸、推拿、艾灸、音疗等,这些疗法可以改善耳鸣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耳鸣是一种复杂多因素的疾病,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综合疗法,疗效因人而异。
因此,在治疗耳鸣时,患者还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加速康复。
总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可以根据耳鸣的不同类型进行治疗,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舒经活络,改善气血循环,达到减轻或消除耳鸣的效果。
但要注意,中医辨证施治需要经过专业中医师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需遵医嘱和合理用药。
耳鸣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耳鸣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据临床上统计,17%~20%的成人有耳鸣,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耳鸣的发生率可达到28%,患耳疾的患者中耳鸣的发生率可达85% 。
对于耳鸣的治疗,方法虽然繁多,但直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是医学界公认的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
从临床治疗情况来看,中医治疗耳鸣具有一定的优势。
1 耳鸣的中医分型耳鸣的辨证分型,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
有资料统计:分型最少的为3种,最多的为8种,且证型名称繁杂多达56种。
另有一些学者,根据中医“肾开窍于耳”的理论,将耳鸣都责之于肾虚,甚至将耳鸣的出现列为“肾虚”的辨证指标之一。
结合临床经验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主要有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浊上壅3型,虚证主要有肝肾不足、脾胃虚弱2型。
2 耳鸣的辨证施治风热侵袭型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
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
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这一证型的治疗,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
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肝火上扰型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
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有: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
痰浊上壅型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
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
耳鸣的辨证论治
耳鸣的辨证论治作者:黄存垣来源:《老友》2007年第04期一些老同志来信中反映患有严重耳鸣这一病症,寻找治疗良方。
其实,此症也为多发病症之一,患病机理比较复杂。
在此,现就该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作一简介,望对此病患者有所帮助。
自觉一侧或双侧耳内鸣响,鸣声多样,如蝉噪,或如钟鼓之声,或如沸水之声,甚至好几种声音同时掺杂交响。
有的为阵发性,也有终日无间断者,一般在夜深人静时鸣得更响。
也有鸣声扩散到头脑里即名“脑鸣”。
其治,一般分为虚实两大类。
实证:1、风热上扰证。
用疏风清热法,代表方为银翘散之类。
2、痰浊蒙窍证。
用化浊清痰法,代表方为平胃散合二陈汤。
3、气滞清窍证。
用理气通窍法,代表方为升清流气饮(升麻、青皮、黄芪、木香、苏叶、柴胡、川芎、菖蒲、蔓荆子等——干祖望方)。
4、肝阳上亢证。
肝胆火气上逆,用清肝降火法,如柴胡清肝散(柴胡、生地、川芎、黄芩、山栀、连翘、牛蒡、防风等)。
虚证:1、肾阴亏虚。
宜用益肾滋阴法,代表方如补肾丸(熟地、菟丝、当归、苁蓉、山萸肉、黄柏、知母、桑椹子等)。
2、脾气下陷证。
用补土升阳法,常用方为参苓白术散加味。
3、营虚血枯证。
用养营生血法,代表方为四物汤加味。
4、气血双亏。
用气血双补法,代表方为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之类。
虚实类杂证:主要为清阳不升证,其因:1、湿浊内困,宜化湿升清,用五苓散加升麻、柴胡(高血压者慎用);2、脾虚内湿,治宜益气升清,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
此外还有几法:(一)民间单方用黑芝麻和核桃肉同捣常食,对便秘者更加适宜。
(二)“怔忡”患者,耳内轰轰作声,其声与心脏跳动相应,影响睡眠,多与心脏有关,治宜用养血安神方加入菖蒲、远志等药。
(三)每晚睡前用下方药浴足:熟地50克、天冬40克、桑椹子30克、菖蒲15在、川芎15克。
将上药加水煮沸后先熏脚,待温度适宜后浸泡双脚30分钟。
耳鸣的中医辩证施治
耳鸣的中医辩证施治展开全文耳朵接受外界声音刺激,在耳朵里产生听到声音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听觉功能。
而如果外界根本没有发生声音的音源,但主观上却感到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就是耳鸣。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并自古有“肾主耳”之说。
历代名家也各有论治:我国明代医籍《景岳全书》早就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
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
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日久火灼阴伤,肝阴不足以制阳而致阳亢盛于上,故肝阳上亢的基础必定存有肝阴不足。
【病理分析】生理性耳鸣在身体内部,血管搏动、血液流动、肌肉收缩、关节活动、呼吸运动等,都会发生微弱的声音,其中距耳较近者,就会感觉出这种声音。
平时由于外界有较强的声音,把这种微弱的声音掩盖了,而没有感觉出来。
但如果走进隔声室或在安静的深夜,有时就会感觉到耳内有微弱的响声,这就是生理性耳鸣。
传导性耳鸣此种耳鸣的原因是听觉系统的传导部分发生障碍,如外耳道肿胀、堵塞、鼓膜穿孔、内陷、中耳炎症、粘连、硬化等。
传音障碍降低了听取外界声音的能力,减弱了其掩盖体内所发生声音的作用,使之能感觉出来,而成为耳鸣。
再有,通过骨导传入耳内的声音,由于传导障碍,向外逸散渠道受阻,而提高了耳内声音的感觉,成为一种以低频为主的,象刮风似的呼呼响声。
我们自己可以试试,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就感到耳内轰轰的响声,这就是典型的传导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原因是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障碍。
当内耳听觉感受器有病,如药物中毒、噪声外伤、美尼尔氏病等;听神经和听觉中枢遭受外伤或发生炎症、中毒、缺血、肿瘤等;以及颅内各种病变影响到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时,都会出现耳鸣。
这种耳鸣多为高频性蝉鸣或刺耳的尖声。
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耳鸣,如高血压、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而影响供血、某些疾病的毒素的影响、精神紧张、焦虑等引起的内分泌失调等。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也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名称,又称“耳鸣病”。
耳鸣的病因较为复杂,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如外耳炎、中耳炎、内耳炎、内耳血管病变等。
中医认为,耳鸣的发生与积郁不散、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通等因素有关。
下面是中医辨证治疗耳鸣的方法。
一、中医辨证分类中医将耳鸣分为五个辨证类型,分别是肝阳上亢、肝郁气滞、肾精不足、脾虚湿阻和痰火上扰。
1.肝阳上亢型病情特点:耳鸣声高而尖细,伴有头晕、面红目赤、目眩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法:疏肝阳、清肝热是治疗肝阳上亢型耳鸣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生地、夏枯草、菊花等。
2.肝郁气滞型病情特点:耳鸣声低,时轻时重,伴有胸闷、胁痛等症状。
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
治疗方法:疏肝解郁、理气消食是治疗肝郁气滞型耳鸣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香附、枳实、郁金等。
3.肾精不足型病情特点:耳鸣声低而浑,伴有腰膝酸软、肢体乏力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补肾益精是治疗肾精不足型耳鸣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首乌、肉苁蓉、杞子等。
4.脾虚湿阻型病情特点:耳鸣声低沉,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虚滑。
治疗方法:健脾祛湿是治疗脾虚湿阻型耳鸣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等。
5.痰火上扰型病情特点:耳鸣声低,声音沉闷,伴有口苦咽干、痰黄稠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化痰是治疗痰火上扰型耳鸣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半夏、黄芩、竹茹等。
二、中医常用药物和方剂中医主要通过草药或中成药的内服、外用等方法治疗耳鸣,常用的药物和方剂有:1.常用药物:柴胡、生地、夏枯草、菊花、香附、枳实、郁金、首乌、肉苁蓉、杞子、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黄芩、竹茹等。
2.常用方剂:(1)龙骨牡蛎汤:治肝阳上亢型耳鸣,组成为龙骨、牡蛎、柴胡、丹参、人参、白术等药物。
(2)柴胡疏肝汤:治肝郁气滞型耳鸣,组成为柴胡、半夏、人参、干姜等药物。
耳鸣耳聋从三焦经论治初探
[ 1 1 ] 陈立娜. 电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的I 临床研 究[ D] . 哈
川 川 尔滨 : 黑龙江 中 医药 大 学 . 2 0 1 2 : 1— 4 2
- l 驯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3— 0 6
针 苑 百 花
耳 鸣 耳 聋 从 三 焦 经论 治 初 探
神经 径 路 [ J ] . 解剖学杂志 , 2 0 0 5 , 2 8 ( 4 ) : 4 5 2—4 5 4
[ J ] . 针灸l 床杂志 , 2 0 0 9, 2 5 ( 7 ) : 4 1 — 4 2
于秀 , 罗 立欣 . 电项 针 疗 法 治疗 椎 一基 底 动 脉 供 血 不 足 4 O例 观
沈 晓明, 马云枝 , 韩 宁, 等. 针药结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患者血管内皮功 能 的影 响 [ J ] . 现f ℃ t p 西 医结合 杂志 , 2 0 1 1 , 2 0
( 1 1 ) : 1 3 0 8—1 3 1 0
[ 7 ] 熊嘉玮.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研究[ J ] . 辽宁中医杂
薛亮 , 庞 根生 , 马 罕 怿 针 刺加 运 动 灸 治 疗椎 动 脉 型 颈 椎 病 6 2例
[ 4] 吕万娟.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 眩晕 的临床 研究 [ D] . 南京 : 南京 中医药大学 , 2 0 0 8 : 1— 3 9 l 5 ] L i u G u a n g —x i a , C h e n Y u n , Y a n g Y a .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i l C l i n i c a l E f i f c a c y
中医治疗耳鸣的辨证方法
中医治疗耳鸣的辨证方法1. 背景介绍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指的是患者在无外界声音刺激的情况下,自觉听到连续或间歇性的噪音或响声。
中医认为耳鸣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寒热异常导致的。
2. 常见的中医辨证2.1 肝肾阴虚型病因:长期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失眠、饮食失调等导致肝肾阴虚。
症状:耳鸣声低沉、声音不清、伴有头晕、健忘、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疗原则:益肾滋阴、养肝清热。
常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散等。
2.2 肝阳亢盛型病因:情志不畅、长期暴怒或过度劳累导致肝阳亢盛。
症状:耳鸣声高亢、耳聋、头晕目眩、耳朵发热等症状。
治疗原则:平肝降阳、清热利湿。
常用方剂:逍遥散、安宫牛黄丸等。
2.3 脾胃虚弱型病因:长期饮食不节、情绪不稳定、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脾胃虚弱。
症状:耳鸣声较低、口干、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治疗原则:补脾益气、健脾和胃。
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
2.4 痰湿内盛型病因:饮食不节、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痰湿内盛。
症状:耳鸣声沉闷、伴有头重、胸闷、体重增加等症状。
治疗原则:导痰利湿、理气和中。
常用方剂:半夏厚朴汤、二妙散等。
2.5 血瘀阻滞型病因:外伤或久病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症状:耳鸣声阵发性、伴有头痛、面色晦暗等症状。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舒经通络。
常用方剂:活血化瘀汤、通窍活络汤等。
3. 治疗原则根据中医的辩证分型,治疗耳鸣的原则如下:1.肝肾阴虚型:滋阴养肾、清肝泻火。
2.肝阳亢盛型:平肝降阳、清热利湿。
3.脾胃虚弱型:健脾和胃、调理气血。
4.痰湿内盛型:导痰利湿、理气和中。
5.血瘀阻滞型:活血化瘀、舒经通络。
4. 注意事项•患者在就诊前应了解自己的耳鸣类型,以便医生能够针对性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耳鸣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疗效,患者需要耐心等待。
•饮食方面应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患者应注意情绪调节,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中医对耳鸣的辨证法则
中医对耳鸣的辨证法则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将其归为“耳鸣症”,其病因繁多,治疗起来也颇为复杂。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从辨证入手,根据不同的体质、病因、症状、舌象、脉象等指标,运用中医辨证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对耳鸣的辨证法则有以下几种:
1. 肝阳上亢型
这种类型的耳鸣多见于年轻人,常伴有头晕、口苦、口干、易怒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弦有力。
中医认为此种病因是肝气郁结,肝阳上亢,治疗时应疏肝解郁,降肝阳,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方。
2. 肾虚型
此种类型的耳鸣多见于老年人,常伴有头晕、腰膝酸软、遗精、夜尿频繁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认为此种病因是肾虚,治疗时应滋肾益精,可用六味地黄丸等方。
3. 痰湿内阻型
此种类型的耳鸣多见于肥胖者,常伴有头重、乏力、胸胁胀满、口淡不欲饮食等症状。
舌苔厚腻,脉滑。
中医认为此种病因是痰湿内阻,治疗时应化痰祛湿,可用二陈汉桂丸等方。
4. 血虚风动型
此种类型的耳鸣多见于营养不良或长期大量出血者,常伴有头晕、面色苍白、眼眶暗淡、手足发凉等症状。
舌质淡白,脉细弱。
中医认为此种病因是血虚风动,治疗时应养血安神,可用丸泡参、当归等方。
总之,对于耳鸣症的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耳鸣中医辨证
耳鸣中医辨证耳鸣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耳鸣是听觉功能的紊乱现象,耳鸣多属噪音,有间歇性,也有持续性,有单一频率窄带噪音或白噪音等多种表现。
下面为您分享耳鸣的中医辨证分析。
中医辨证分析耳鸣:1、脾虚失运: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经脉失养,见耳鸣日久,鸣声或强或弱,伴精神不振,短气乏力,纳差腹胀,大便不实: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舌体胖有齿良,脉沉缓或沉弱。
治宜健脾益气,用本草通窍汤加白芍、菖蒲、远志、川芎、葛根、白芷。
2、肾阴不足: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鸣声如蝉,入夜尤甚,伴腰膝无力,五心烦热,或盗汗失眠,咽干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补肾,用本草通窍汤加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制首乌。
3、肝血亏虚:多因气血化源不足,或失血,或久病耗伤阴血,见耳鸣如蝉,神疲乏力,胁胀隐痛,失眠多梦,目涩流泪,视物昏花,头目眩晕,舌淡苔少,脉沉细。
治宜滋肝养血,用本草通窍汤加木瓜、酸枣仁、天冬、黄精、甘草。
4、风热侵袭:多由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侵袭肺卫所致,见一侧或双侧耳鸣,伴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而黄,头痛发热,心烦口渴,耳闭闷胀,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用本草通窍汤加知母、生石膏、瓜蒌皮、黄芩。
5、痰火上扰:素体痰湿较多,或嗜食肥甘厚味,痰浊内生,日久化热,上扰清窍。
见耳内轰鸣,听力下降,耳闭而闷,头昏而沉,胸脘痞满,呕恶少食,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宜涤痰清火,用本草通窍汤加黄芩、黄连、郁金、瓜蒌皮、桔梗。
6、瘀血内阻:情志不遂,或外伤,或气滞血瘀,清阳不升,致清窍失养而耳鸣突发,伴头昏头痛,乏力气短,或寒热交作,舌苔薄白或黄,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或涩。
治宜行气活血,方用本草通窍汤加郁金、葛根、秦艽、白芍、桑椹、女贞子。
7、肝阳上亢:多因肝阴不足,阳气过旺,上阻耳窍所致。
见耳鸣时轻时重,伴头痛头胀,胁胀口苦,嗳气呕恶,两目干涩,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白或黄,脉弦。
治宜平肝潜阳,用本草通窍汤加黄芩、炒栀子、合欢皮、瓜蒌仁、牡丹皮。
入耳中耳病首选属三焦泻热有道——手少阳三焦经
入耳中耳病首选属三焦泻热有道——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上项系耳后,入耳中,《帛书经脉》有耳脉之称,体内热和火邪等容易循三焦经入耳中,引起耳鸣耳聋,甚至耳部疮疹等症。
因此治疗耳朵的疾病是三焦经主要作用之一。
1.经脉循行: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沿上肢外侧中间经阳天井、肩髎等穴交会于大椎,向前下行入缺盆,分布到胸中,络心包,再向下通过横膈,分布到整个腹腔。
支脉1:从胸中分出,上行出缺盆,上项部,过翳风,沿耳后直上到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到颧骨部。
支脉2: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从耳前出来,与支脉1交会于面颊部,最后经丝竹空到达(瞳子髎)眼外角,接足少阳胆经。
2.手少阳三焦经联系的脏腑器官及生理功能手少阳三焦经主要联系三焦腑和心包,经脉循行于上肢外侧中间,过肩部,上项,与耳联系密切。
三焦属于六腑之一,关于三焦的解剖位置自古有争议,现代一般认为三焦指的是整个胸腹腔中除去心(包括心包)、肝、脾、肺、肾五脏和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五腑之外的组织,主要包括一些充填在上述脏腑组织之间的脂膜及一些联系组织,如现在医学的大小网膜,肠系膜等组织。
三焦为上、中、下三焦,上焦指得是胸腔,中焦指得是腹腔从横膈之脐部之间,下焦指得是从脐部之下的整个小腹部。
三焦包含着体腔内的整个脏腑,有“孤腑”之称,主要做用是运行诸气和水液通行的道路。
3.《黄帝内经》中三焦经异常时涉及到的疾病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常表现为下列病症:耳聋,耳鸣,咽峡肿,喉痛痛。
本经所属腧穴能治有关“气”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自汗出,眼睛外眼角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病痛,无名指运用欠灵活。
手少阳三焦经气血异常,最常见的症候是关于耳部和面部的疾病、热病和上肢外侧的疼痛、麻木等症。
耳鸣、耳聋、偏头痛、口眼歪斜、上肢外侧疼痛麻木等症,常见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性耳鸣、耳聋、偏头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颈椎病等症。
一般上述疾病除了手少阳三焦经上穴位外,常常配合其它经脉的穴位。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耳鸣在中医学上属于耳病范畴,常见病因有肾虚、肝火上炎、心火亢盛、气血不足等。
中医辨证治疗耳鸣主要从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等方面入手。
下面将介绍中医对耳鸣的辨证治疗方法。
1.肝经郁火型耳鸣:这种类型的耳鸣多见于焦虑、情绪波动等造成的肝火上炎。
此时,可以选用疏肝解郁的方法,如消食饮、逍遥散等。
消食饮的组成是柴胡、苍术、半夏等,可以解消积聚,平肝解郁,逍遥散是由柴胡、茯苓、青皮等组成的,可以疏肝解郁,调和气血。
2.肾虚型耳鸣:肾虚型耳鸣多见于老年人或肾虚导致的养血不足。
此时,可选用补肾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养血安神片、当归四逆散等。
养血安神片由熟地、当归、白芍等组成,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肾虚导致的耳鸣症状;当归四逆散则由当归、白芍、知母等组成,可以益气血、清虚火,调和阴阳。
3.气血不足型耳鸣:气血不足型耳鸣一般见于久病体虚、失血过多等导致的气血不足,可选用补气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养血生发汤、四物汤等。
养血生发汤由当归、熟地、白芍等组成,可以补血生发,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耳鸣症状;四物汤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组成,可以补气养血,调和阴阳。
4.湿热蕴结型耳鸣:湿热蕴结型耳鸣多见于湿热内蕴,常见症状为耳鸣伴黄腻口苔、尿黄短赤等。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龙胆泻肝丸、石膏散等。
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黄芩、黄连等组成,具有清热败火的作用,可以改善湿热内蕴引起的耳鸣症状;石膏散则由石膏、竹茹、麦冬等组成,可以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耳鸣的方法主要包括疏肝解郁、补肾养血、补气养血和清热利湿等。
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辩证施治,同时兼顾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和饮食等。
同时,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耳鸣、耳聋一.肾精虚亏证:耳鸣耳聋甚则眩晕。
颧赤口干,手足心热。
遗精。
腰竣膝软。
舌红、脉细弱。
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丹皮9泽泻9克茯苓9克磁石6克(先煎)石菖蒲4.5克五味子1.5克加减:1.若见阴血虚可加龟板、鳖甲;2.阳亢,加龙骨,牡蛎;3.火旺加知母、黄柏。
1.肾阴不足,内热较甚:耳鸣耳聋甚则眩晕。
颧赤口干,手足心热。
遗精。
腰竣膝软。
兼见体瘦色黑、口干舌燥、面红颧赤、手足心热,午后耳鸣,夜间鸣甚、脉沉细尺弱。
或两尺脉大、舌淡红。
治宜滋肾清热。
滋阴地黄汤;山萸肉6克山药6克熟地12克丹皮4.5克泽泻4.5克茯苓4.5克白芍5克当归5克川芎3克远志3克石菖蒲3克盐知母5克盐黄柏5克2.精气萎弱,肾脉不通耳窍:久病劳伤、恣欲、年老,头晕目花,咽干气短,腰痠膝软、瘦悴力疲、遗精早泄、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15克山药9克杜仲9克熟地黄9克当归9克枸杞子9克山茱萸9克阿胶9克五味子9克石菖蒲3克远志3克炙甘草6克3.精脱肾惫、阴虚及阳:耳鸣耳聋甚则眩晕。
颧赤口干,手足心热。
遗精。
腰竣膝软。
兼见耳鸣如潮声、蝉鸣、终日不休,先鸣后聋妨碍听闻、颜面暗晦、颧颊色黑、足冷、眼中昏黑、或见阳萎滑精。
脉细弱涩、舌淡质润。
八味丸;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熟地24克丹皮9克泽泻9克茯苓9克胡桃肉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肉桂3克(焗服)炮附子3克(先煎)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补骨脂丸;熟地9克磁石9克当归9克川芎5克肉桂3克(焗)菟丝子9克川椒5克补骨脂9克白蒺藜9克胡芦巴9克杜仲9克白芷9克石菖蒲3克肉苁蓉丸;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千)菟丝子(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薯蓣牛膝(去苗)巴戟杜仲去粗皮,炙微黄)续断白茯苓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山茱萸各30克茯神远志(去心)柏子仁各60克1.阴虚甚者,加龟板、鳖甲、旱莲草。
耳鸣耳聋从三焦经论治初探
耳鸣耳聋从三焦经论治初探周雅婷;何扬子【摘要】从中医理论基础、文献统计、实验研究三方面论证从三焦经论治耳鸣耳聋的依据。
理论上三焦经与耳经脉相连,三焦功能与耳听力关系密切;文献统计显示无论《针灸甲乙经》等古籍还是现代文献,三焦经在治疗耳鸣耳聋的应用均位居前列;实验研究表明三焦经与耳存在某种特殊联系,三焦经穴有改善听力损害的作用。
耳鸣耳聋从三焦经论治有理论、文献和实验依据。
%The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evidences on the treatment of tinnitus and deafness from the theory of the Tri-energizer Meridian .The evidences are on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 literature statistics and experimentalstudy .The classic theory shows that 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 is connected with ear , while the function of 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earing .No matter Zhen Jiu Jia Yi Jing or modern literature , the literature statistics indicates on the top of the li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 in treating tinnitus and deafness .Experimental study reveals that the 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 has a special relationship with ear , and it can reduce the hearing injuries .The treatment of tinnitus and deafness by the theory of 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 has a theoretical , literature and experimental basis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3(000)008【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三焦经;耳鸣;耳聋【作者】周雅婷;何扬子【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81耳鸣是指病者自觉耳内有鸣响的感觉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
分三焦论耳鸣的辨证治则
分三焦论耳鸣的辨证治则
宋莹;胡铃香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9(024)002
【摘要】目的:探讨耳呜与三焦各脏腑的辨证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文献对耳鸣发生的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实证多责之于上焦感受外邪,或中焦湿浊内生;虚证多责之于下焦肝肾亏虚、中焦脾胃气虚、上焦心阴不足.结论:分三焦论治对耳鸣中医治疗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2页(P237-238)
【作者】宋莹;胡铃香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02级七年制针推专业,610000;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02级七年制针推专业,6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论《温病条辨》三焦辨证理论特点及其治则 [J], 张飞龙;马健;徐珍珍
2.从"三焦-玄府"解析糖尿病气液病机与治则 [J], 杨辰华
3.三焦治则用于恶性肿瘤浅谈 [J], 李向宇
4.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的现代研究概况 [J], 程绍民;喻松仁;熊英琼
5.脾胃病治疗当分三焦辨证浅谈 [J], 张志敏;刁瑞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法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法
肝火上扰型耳鸣
症见:耳如雷鸣,生气加重,耳胀耳痛,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乾,夜寐不安,便祕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清肝泄热,解郁通窍。
推荐药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配方:龙胆草、生大黄各6克,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子、泽泻、石菖蒲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2-3次温服,10天为一疗程。
痰火郁结型耳鸣
症见:耳如蝉鸣,听力下降,头昏沉重,胸闷脘痞,咳嗽痰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疗原则:清火化痰,降浊开窍。
推荐药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配方:法半夏、陈皮、黄芩、枳实、杏仁各10克,全瓜蒌、茯苓各15克,黄连、胆南星、甘草各6克。
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2-3次温服,10天为一疗程。
肾精亏损型耳鸣
症见:耳如蝉鸣,夜间较甚,听力下降,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细。
治疗原则:补肾益精,潜阳肃窍。
推荐药方:耳聋左慈丸加减。
配方:熟地、山药、磁石各20克,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2-3次温服,10天为一疗程。
脾胃虚弱型
症见:劳累后加重,耳内空虚或发凉。
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弱。
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推荐药方:益气聪明汤加减。
配方:党参、黄芪各20克,白术、葛根、蔓荆子、石菖蒲各10克,当归15克,陈皮、川芎、柴胡、升麻各6克。
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2-3次温服,10天为一疗程。
关于网传治疗耳鸣的方子浅析
关于网传治疗耳鸣的方子浅析最近网上流传一个治疗耳鸣效果很好的方子:白术石菖蒲泽泻补骨脂王不留行。
下面浅析一下这个方子。
要分析这个方子,首先要明白这个方子治疗耳鸣的类型,否则使用效果不佳。
第一:明白三焦经,三焦经从手结的手厥阴心包经,也就是代心行事主管相火的心包经,从手走膻中,到肩部的时候要从足少阳胆经穿过,这一穿的目的是取胆经的胆气,也就是取木火之气,以生三焦经的火,而后下穿阙盆(锁骨上窝),络心包,进一步取心包的相火,而后下膈历三焦(膻中、胃、膀胱),因为从心包和下焦的命门取火,所以火性是炎上的,所以一条分支会从膻中上缺盆,从颈部到而后到发际然后折下来到耳前到眼角,另一分支从耳后穿耳耳过到耳前,这也就是为什么肾开窍于耳的原因,因为命门火通过三焦通于耳。
第二,关于三焦,根在于命门,取气于心包和命门火,还有胆经。
所以上面这个方子治疗的耳鸣的机理就很明确了。
第三:关于病机:内经讲到阳气万物胜而越于上,什么意思?阳气指的是相火,阳化气阴成形,所以万物是有形的,换句话就是说阴气太盛,相火不能下藏,相火上,阴寒气同时逆上,也就是上热下寒,寒湿之气同时逆上,随三焦这个水火通道同时上,出于上窍而出现的耳鸣。
第四:明白了病机,治疗就很简单,首先,解决命门火衰的问题:用苦、辛、温。
归肾、脾经的补骨脂,辛能行能散,苦温燥湿,后世流行的说法就是辛开苦降,辛开苦降命门火衰以后导致的脾肾寒湿,既补命门火,又散继发的寒湿,用苦温的白术,作用中焦,使湿收归于脾,然后用石菖蒲辛苦散至上窍而出,用泽泻收再上的因为肾阳虚所致的水湿归于下焦膀胱,然后用王不留行散因为三焦的血瘀。
所以网上流传的治疗耳鸣的这个方子,再这种情况下,效果非常好,也就是上热下寒,换句话,无形相火逆于下,有形寒湿在下,这个病机的最初是因为命门火衰以后,寒湿起于下焦,导致三焦相火不能归于下而致。
分享于有志中医人士,理解病机,造福大众。
中医对耳鸣的辨证法则
中医对耳鸣的辨证法则中医认为耳鸣是一种常见病症,多因肝肾不足、虚火上炎、脾湿浊滞、痰湿内淤等引起。
根据中医对耳鸣的辨证法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肝肾不足型:这种类型的耳鸣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耳鸣声高而急,伴有头晕、耳聋、腰膝酸软等症状。
舌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疗时应滋养肝肾,安神定志。
常用的药物有熟地、首乌、枸杞子、菟丝子等,可以煎服或制成药丸。
2.虚火上炎型:这种类型的耳鸣多见于气虚阳亢、肝火上扰的人,表现为耳鸣声连续不断,伴有头晕、目眩、咽干口燥等症状。
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数而细。
治疗时以清热降火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麦冬、黄芩、生地黄、天麻等,可以煎服或制成丸剂。
3.脾湿浊滞型:这种类型的耳鸣多见于脾胃湿浊、气滞血瘀的人,表现为耳鸣声低而沉,伴有胸闷、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舌质淡白胖嫩,苔薄白滑,脉濡而缓。
治疗时应健脾化湿,活血化瘀。
常用的药物有陈皮、茯苓、木香等,可以煎服或制成药丸。
4.痰湿内淤型:这种类型的耳鸣多见于湿痰内蕴、气滞血瘀的人,表现为耳鸣声低而沉,伴有胸闷、口苦、胃脘不舒等症状。
舌质红腻,苔厚腻,脉滑而弦。
治疗时应利湿化痰,疏通气血。
常用的药物有半夏、白术、郁金等,可以煎服或制成丸剂。
除了以上几种耳鸣的常见类型,中医还根据病情的表现可以进行更细致的辨证,如湿热蕴结型、肝火上炎型、心火炽盛型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耳鸣,中医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缓解耳鸣的效果。
总的来说,耳鸣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病症,在中医看来,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来针对不同类型的耳鸣进行调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耳鸣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疗法,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患有耳鸣的人来说,最好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疗效与安全。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我们搜集整理了“【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实证发病急,病程短,耳鸣声大,高调或低调,听力下降迅速,可伴耳堵闷、眩晕及实证表现,脉实有力。
虚证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听力减退逐渐加重,耳鸣声音尖细,多呈高调,伴虚证表现,脉弱。
(2)治疗原则:实证宜祛邪为主,根据病因分别采用祛风、清肝、化痰、活血等法;虚证宜扶正为主,采用补肾填精、益气养血等法。
(3)证治分类1)风热侵袭主症:突起耳鸣,昼夜不停,听力下降,或伴耳胀闷感。
全身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恶寒等。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常用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蝉衣、菖蒲、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若无咽痛、口渴,可去牛蒡子、竹叶;伴鼻塞、流涕者,可加苍耳子、白芷;头痛者,可加蔓荆子;伴咳嗽者,可加前胡、陈皮。
2)肝火上扰主症:突发耳鸣高调且持续,听力下降,多在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加重,伴口苦,面红急躁,夜寐不宁,头痛或眩晕。
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治法:清肝泻热,解郁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丸。
常用龙胆草、栀子、黄等、柴胡、车前子、泽泻、木通、生地黄、当归、甘草。
若头痛眩晕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白芍以平肝潜阳;目红面赤者,加夏枯草、菊花、槐花之类清肝散火。
3)痰火郁结主症:耳鸣耳聋,耳中胀闷,头重头昏,或头晕目眩,痰盛呕恶,口苦,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通窍。
方药:清气化痰丸。
常用胆南星、瓜蒌仁、制半夏、茯苓、黄芩、陈皮、枳实、杏仁、石菖蒲。
苔黄腻而干,脉滑数有力者,乃痰火之重证,宜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涤痰,并加路路通、丝瓜络以通络开窍。
4)气滞血瘀主症:耳鸣耳聋,病程可长可短,伴耳周麻木、堵塞感,或有爆震史。
舌质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窍。
肝胆三焦不通,耳鸣不请自来!用这俩穴位一通到底
肝胆三焦不通,耳鸣不请自来!用这俩穴位一通到底耳鸣是一种常见病。
它所带来的痛苦难以言状,严重的会影响睡眠和全天精神状态,给人带来持久的折磨。
今天,我们想为你介绍一个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耳鸣的方法,这就是利用翳风穴和听会穴。
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
这两个穴位,我们每天用圆珠笔的鼻尖轻轻点按,每天每个穴位持续刺激200下,日久见效。
这两个穴位为什么能治耳鸣?其实,这要从耳鸣的成因说起。
一般来说,耳鸣分实证和虚症两大类。
就虚症耳鸣来说,往往是肾阳虚、肾精不足所致。
就实证而言,常常和火、瘀、湿热相联系。
对于后者,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身体气机运转被病邪堵塞,导致耳窍不通。
那么,病邪被堵塞在哪里了?对此我们可以简单地观察一下经络穴位图。
我们发现,和耳朵密切相关的经脉有两条,即胆经和三焦经。
可见,这两条经脉不通,听力就会受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讲,三焦调节的全身脏腑气机的运转,胆经和肝经紧密相连,主全身气血的疏泄。
耳窍想要正常,这种气机的运转和疏泄必须正常。
这也解释了三焦经和胆经的状况对耳鸣的治疗有着重要影响。
翳风穴和听会穴连用,就是要通三焦和胆经。
其中的翳风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同时还是手、足少阳经交汇处。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三焦气机,清热解学、疏风通络、开窍。
听会穴属于足少阳胆经,能疏通气机瘀闭,还能清泻肝胆湿热。
它们俩就像两架推土机,对三焦经和肝胆二经的瘀滞问题,进行有效治理。
三焦经和肝胆一旦通常,我们身体的气机运转就会通畅,自然就能够让耳畔平静下来。
总之,听会穴位于耳前,翳风穴位于耳后,两者前后夹击,定能让耳鸣不药而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三焦论耳鸣的辨证治则宋莹 指导胡铃香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02级七年制针推专业(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耳鸣与三焦各脏腑的辨证关系。
方法:通过回顾文献对耳鸣发生的病理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实证多责之于上焦感受外邪,或中焦湿浊内生;虚证多责之于下焦肝肾亏虚、中焦脾胃气虚、上焦心阴不足。
结论:分三焦论治对耳鸣中医治疗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耳鸣;辨证治则doi:10.3969Πj.issn.100328914.2009.02.022 文章编号:100328914(2009)20220237202Discuss Dialectic R elationships B etw ecn tinnitus and SanjiaoS ong Y ing Hu Lingxiang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dialec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innitus and Sanjiao.Method:through revising classical documents,analyze the etiology and pathology of tinnitus.Results:Excessive syndromes mainly include getting external evil for Upper Jiao or wetness production in Middle Jiao;Vacuous syndromes mainly include kidney and liver in Lower Jiao deffiency,spleen in Middle Jiao and stomach diffiency and heart in Upper Jiao diffency.C onclusions:Sanjiao differentiation can guide the T C M treatments to tinnitus with s ome positive importance.K ey w ords:tinnitus;etiology and pathology 耳鸣(tinnitus),早在战国时期《楚辞》中就有记载,称其为“聊嗽”,是指患者主观感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鸣响,但无相应的外界刺激的声源[1]。
临床上,耳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耳鸣致患者精神紧张者占8814%,致患者不能放松者占8410%,致生活乐趣下降者占8212%,致抑郁者占7817%,致患者感到厌烦者占7718%[2]。
又如,《医学入门・卷五》中说:“耳鸣乃是聋之渐也。
”据临床统计,17%~20%的成人有耳鸣,65岁以上老人发生率可达28%,耳疾患中耳鸣的出现率高达85%[3]。
其病因病机复杂,既可能是耳部本身的疾患,如中耳炎等造成,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性硬化、糖尿病等在耳部的表现。
西医对于耳鸣尚无满意治疗,而祖国传统医学利用辨证施治对于耳鸣有比较肯定的疗效。
下面,笔者对三焦论各脏腑与耳鸣在病因病机上的联系及治则进行简单阐述:1 上焦上焦包括心、肺两脏。
耳窍亦位于上焦头面,故与上焦关系密切。
111 风热袭表 风性轻扬,易于侵犯上焦头面,使得清窍不利,壅塞不通,致耳鸣如蝉;或风邪犯肺,结而化火,循经上扰,致耳鸣不止。
如《太平圣惠方・卷16》云:“此为风邪所乘,入于耳脉,则正气痞塞,不能宣通,邪正相击,故令耳鸣也”。
常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口干,咽干,全身疲乏,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卫外失司、风邪袭表的症状。
此时,宜疏风解表,宣肺开郁。
112 心火上炎 若邪气长驱直入,可进一步侵犯心包,致使心火循经上蒸,熏灼耳窍,则可致耳鸣,并出现红肿痒痛,或生疖长疮、流脓等。
另外,若情志不调,引起心火暴张,火扰清窍,尚可致暴鸣、暴聋等。
正如《济生方・耳门》所曰:“忧愁思虑得之于内,系乎心。
心气不平,上逆于耳,亦致聋聩、耳鸣、耳痛、耳痒、耳内生疮,或为 耳,或为掀肿。
”方可选“银翘散”加减。
常伴有心悸、心慌、头晕、失眠等心火上炎,神明受扰等症状。
此时,宜清泄心火。
113 心阴亏虚 若日久邪去正虚,阴血耗伤,阴不制阳,心阳亢盛,虚火上炎,扰乱清窍,耳失静谧而见耳鸣夜甚,甚或扰乱听觉,而致听声不清。
另外,若思虑过度,劳伤心神,神失守舍,致听神、位神失主,则可致耳鸣耳聋,眩晕时作等。
犹如《古今医统大全・耳病门》所曰:“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必致耳鸣耳聋”。
此时,宜养心补血,宁神止鸣。
2 中焦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脏腑。
中焦脾胃之气,腐熟水谷,获取精微以化生气血,从而产生清阳,清阳升则耳窍通。
正如《内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耳为清阳之窍,唯清阳之气易达之。
”211 湿阻中焦 饮食失节,或劳思过度,内伤中焦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阻滞,清窍被蒙而发耳鸣;或湿浊直接上扰清窍则耳鸣、听力下降。
同时伴有脘痞、纳差、身热不扬等症状。
此时,宜健脾化湿,芳香开窍。
212 生化不足,清阳不升 因素体不足,或饮食失调,・732・光明中医2009年2月第24卷第2期 C J G MC M February2009.V ol24.2或劳倦思虑过度,中伤中焦脾胃之气,致使生化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耳窍而出现耳鸣。
正如《灵枢・口问》云:“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常伴有纳差、乏力、困倦等脾胃之气衰,生化不足的表现。
此时,宜健运脾胃,而切忌再用寒凉之品攻之下之。
3 下焦下焦包括肝肾两脏。
肝气条达一身之气,气机通畅,耳道才通利;肝血濡养全身,耳道得肝血濡养而聪。
下焦肾开窍于耳,肾为封藏之官,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其精气上通于耳而为听,对耳的听觉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311 气机失调 忧虑等情志过度,肝失条达,气机不利,郁而化火,上扰清窍;或暴怒伤肝,肝气上逆,逆气上冲而头转耳鸣。
如《素问・六无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
其耳鸣暴发声大,轰轰隆隆,或如阻塞。
常伴头痛眩晕,耳胀耳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等症状。
治宜平肝伐木、开郁通窍。
312 肾元亏虚 因先天不足、房劳伤精、久病耗伤而致肾元亏虚;若肾阴不足,则阴精亏损而耳窍失养,或心肾不交而心火亢盛致耳鸣;若肾气不足,则耳窍失聪,肾阳失于治水,阳虚水泛,则湿邪上扰耳窍致耳鸣。
《景岳全书》云:“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
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
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皆是阴衰肾亏而然。
”其耳内常闻蝉鸣之声,由微渐重,夜间较甚。
治宜补益肝肾,若伴有虚烦失眠等虚火上炎时可滋阴降火;若伴有腰膝酸软,下肢觉冷等肾阳虚时可温壮肾阳。
总之,一切疾病都是阴阳气血失衡的表现,耳鸣耳聋也是如此。
对于耳鸣的论治,许多临床工作者以“耳为肝肾所主”为依据,传统治疗也多以补肾填精为主。
然而临床经验提示我们,许多耳鸣耳聋患者并不一定是由肾虚所致,而对耳鸣取得较好疗效的,还可能是其他的一些治疗思路。
耳鸣是局部病症,也可能是全身疾病在耳部的表现。
其病机,往往是虚实夹杂的。
实证,多责之于,上焦感受外邪,或中焦湿浊内生;虚证,多责之于,下焦肝肾亏需,中焦脾胃气虚,上焦心阴不足。
耳鸣分三焦,从各脏腑论治,有利于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以提高治疗的疗效,体现中医的个体性。
参考文献[1] 戚可名.耳鼻喉科诊疗常规[S].人民名卫生出版社,2004:72.[2] 周颖,蒋丽萍,申小青.耳鸣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的调查研究[J ].五官科护理,2006,(12)5:446—447.[3] Jastrboff P J ,G ray WC ,M attox DE.T innitus and hyperacusis.In :Cum 2mings CW ,et al ,eds.Otolaryng 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J ].3rd ed.v4.S t.Louis :M osby ,1998,319.(本文校对:肖玺琪 收稿日期:2008-10-17)从肺与膀胱的关系浅谈膀胱咳的证治刘秀剑 曲妮妮※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 摘要:从肺与膀胱关系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膀胱咳的分型和治疗。
指出了肺主治节对膀胱贮排尿液的重要影响,若肺因各种因素影响,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可见咳嗽;肺气宣降失调,不能调摄膀胱气机,尿液贮藏失职,约束无力,而出现尿液失禁,自遗。
认为:膀胱咳之病本在膀胱(及肾),但病位在肺,不治肾专治其气,使肺脾肾之气机(尤其是肺气)升降出入恢复调畅,治疗上多以温肺散寒,补气健脾,强肾缩尿之法。
关键词:膀胱咳;肺与膀胱;中医药疗法;病因病机;中医基础理论doi :10.3969Πj.issn.100328914.2009.02.023 文章编号:100328914(2009)20220238203※指导老师 咳嗽通常是肺脏发生疾病时的主要病症,但当其他脏腑发生疾病时也可出现。
正如内经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的叙述。
“膀胱咳状,咳而遗尿”。
(《素问・咳论》)膀胱咳为六腑咳之一,症状特征即咳而遗尿。
本文从肺与膀胱的关系出发探讨膀胱咳的证治理论依据和方法。
1 肺与膀胱关系的理论探讨111 肺主治节与膀胱贮排尿功能的关系 《素问・灵兰秘典论》有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指出肺位高近君,犹如宰辅,在水液的调节与代谢方面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说明膀胱有贮存和排放尿液的功能。
水液在人体内的生成、转输和排泄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受到很多脏器影响的过程,但是它与肺、膀胱的关系最为密切,息息相关。
“肺为水之上源”,膀胱能否正常贮排尿液,与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膀胱贮尿和排尿的功・832・光明中医2009年2月第24卷第2期 C J G MC M February 2009.V ol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