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何以引起诸多争议?
反腐就要剜肉剔骨浅谈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
反腐就要剜肉剔骨浅谈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反腐就要剜肉剔骨——浅谈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国企腐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反腐败工作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以及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进行探讨。
一、国企腐败的现状成因国企腐败存在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制度漏洞、监管不力、人性弱点等因素。
首先,制度漏洞是国企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
国企的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复杂,对职务权力的约束不够严格,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腐败的滋生。
一些职位晋升机制不够透明,人员选拔机制不够公正,容易造成官僚主义膨胀,也为腐败问题提供了温床。
其次,监管不力也是导致国企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监管机构的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管手段不完善,导致监管力度不够,监管失效。
一些监管人员因为腐败问题自身存在,容易导致对腐败问题的漠视和纵容,使得腐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和打击。
最后,人性弱点也是国企腐败问题的内在成因之一。
贪欲、权力欲、个人私欲等人性的弱点在一些从业人员中得到了放大和满足,腐败行为因此得以蔓延。
同时,一些国企内部的团队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使得腐败行为更容易得逞。
二、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考针对国企腐败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进行治理和预防。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对国企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完善人员选拔、晋升机制,确保职位的公正竞争和能力优势。
同时,加强国企内部团队的沟通协作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和问责制度。
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健全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并加强与国企的协作和配合。
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国企内部的巡查和监督,对腐败问题进行早期预防和及时发现。
最后,要加强国企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加强对腐败问题的宣传教育,推动全员参与国企的廉洁建设和反腐工作。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第三部分腐败原因的剖析事出必有因。
腐败问题的产生也是有原因的,但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来自于许多方面的因素。
为什么我国腐败现象能够得以产生、存在和蔓延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是来自于腐败人员自身的原因。
原因如下1.理想信念淡漠,是腐败现象滋生的条件与土壤。
某些领导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淡漠,精神生活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最终走上违纪违法之路。
由于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思想扭曲,意志蜕化,不能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忘记了在党旗下的誓言,忘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叛了党的宗旨,在关键时刻抵御不住金钱、美色和奢靡生活方式的诱惑,使意志薄弱者沿着违法乱纪的泥道滑下去,无法回头。
2.利益权力的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
由于自身素质信念的缺陷,在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无法很好的把持自己,置党纪国法与不顾,而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客观方面客观方面是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因素。
原因如下:1.各种政策、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至如此严重的地步,与我国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具有紧密联系的。
腐败分子就是善于寻找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漏洞,由于政策法律法规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地渗透进去,在其中开始衍生和发展。
2.监督乏力,权力私有化严重。
名人阿克顿说过: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使人腐败对于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当掌权者拥有不受其同事和下级监督与制约的权力时,容易形成家长制作风、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局面,就易使掌权者腐败。
目前对官员的腐败行为监督主要依靠上级部门和专门部门,监督过于单一。
反腐倡廉国内反腐败官员的行贿受贿问题
反腐倡廉国内反腐败官员的行贿受贿问题正文:反腐倡廉国内反腐败官员的行贿受贿问题随着中国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国内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也使得对于国内反腐败官员的行贿受贿问题成为了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反腐倡廉的角度,探讨国内反腐败官员行贿受贿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解决途径。
一、成因分析1.道德败坏一些反腐败官员存在丧失道德底线的问题,缺乏廉洁自律意识。
他们为了私利不惜违背职业操守,接受行贿或滥用职权谋取个人利益。
2.监管不力在一些地区和单位,反腐工作的监管机构存在疏漏和不力之处。
官员作恶往往能够逃避查处,乃至受到保护。
3.利益驱动反腐败官员的行贿受贿问题还与利益驱动有关。
一些官员为了谋取个人或家族的经济利益,利用职权进行腐败行为。
同时,行贿者也是双方交易的一部分,他们以此方式换取政府资源。
二、影响分析1.破坏社会公平反腐败官员的行贿受贿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他们通过权力寻租,导致资源不公平分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削弱政府公信力国内反腐败官员行贿受贿问题,使得政府失去公信力。
官员涉腐败行为让社会对政府治理能力产生怀疑,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合法性和统治基础。
3.侵蚀经济发展反腐败官员滥用职权进行行贿受贿活动,直接侵蚀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不仅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还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途径1.加强制度建设国内反腐败官员的行贿受贿问题根源在于制度不健全,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机构职能,建立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威慑机制。
2.提高官员廉政素质加强官员的廉政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要加强对官员的廉政考核与监督,严肃追究腐败问题的责任。
3.加大打击力度在侦查和惩处方面,要加大反腐败力度,坚决打击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追回外逃腐败分子,加强国际反腐合作。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近年来,反腐败成为各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腐败行为既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也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效能。
为了根治腐败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反腐的具体手段和措施,更应该深入探讨腐败产生的根源,并从根本上采取解决措施。
本文将分析腐败的产生原因,并探讨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腐败产生的根源1.权力失控权力乃是腐败产生的温床。
当权力未受到有效约束和监督时,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这主要表现在权力运行不透明、决策过程缺乏公正及政府行为缺乏问责等方面。
权力失控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
2.道德沦丧缺乏道德约束和道德意识的弱化也是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个体和社会的道德观念淡漠,价值取向扭曲时,各类不正之风便会滋生蔓延。
3.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存在疏于履职、纵容腐败的现象。
监管环境不健全,职责、权限不清晰,容易让腐败分子逃脱惩罚,给予腐败行为可乘之机。
4.贪婪欲望个人贪婪欲望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追逐金钱、权力等物质利益的欲望超过道义和法律底线时,就容易陷入腐败的泥潭。
二、解决腐败问题的措施1.加强法治建设通过法治建设,确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制裁。
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刑事责任追究制度,以法律手段有效遏制腐败的产生。
2.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约束。
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管力度,确保政府决策透明化、公正化和合法化。
同时,加强公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参与,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反腐的努力。
3.倡导廉洁文化推动社会廉洁文化的建设,提高全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
加强公民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建立健全道德评价体系,让廉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精神追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加强国际合作腐败无国界,跨国反腐合作势在必行。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反腐经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
同时,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应加大对腐败问题的关注和援助力度,为腐败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和帮助。
浅议我国的反腐败
浅议我国的反腐败(原)论文 2007-10-09 09:36 阅读339 评论18字号:大中小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非现在所有,也非中国所独有,古今中外莫能例外,是全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一些社会问题,腐败现象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反腐败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寻求根治腐败良策。
一、腐败现象存在的根源江泽民曾经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
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现象。
”①它对人民、对国家、对整个社会有相当严重的危害。
那么腐败在我国源何得以存在和发展呢?(一)私有制的存在是腐败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自从人类出现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以来,就一直存在。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一种观点。
认为腐败是发展中国家固有的现象,是当地文化的劣根,其实这只是一种偏见。
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只要私有制没有从人类社会中消灭,腐败这种社会痼疾就不可能自动消失。
江泽民同志指出:腐败“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励精图治的皇帝、清正廉洁的官吏,但历代统治阶级根本不可能解决腐败问题。
剥削阶级从本质上是同人民根本对立的,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政权腐败分不开的。
” ②在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力较为落后,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存在较大差距的国度,本身也存在有许多诱发腐败现象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反腐败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会是很激烈的。
这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
在私有制没有从我们国家消亡以前,腐败现象都将存在,这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原因。
(二)利益的驱动是腐败现象存在的原动力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多少人为了自己私利,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谋福利。
腐败问题在社会上更为常见,深深腐蚀人们的心灵,造成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更是多种多样。
中国的腐败问题一直是政府声称要认真解决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起多次反腐败运动,也惩办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
但是,腐败之风并没有随之消失,而且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1、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一、国有资产所有权虚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只要是通过改变国家的资源配置形式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格局,政治资本(权利)在介入国家的分配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改革二十九年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资源分配形式,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准市场经济体制”,准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法制、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完全的作用、过多的潜规则等等特点,都为权利持有者提供了权利寻租的可能,钱权交易、权权交易已成为部分人行为处事的金科玉律,厦门远华赖昌星大案为代表的案例显示了“权利圈”的存在,如果说,封建社会的权利圈是以血缘、地缘、业缘的存在为主的话,今天,就是赤裸裸的以权利和金钱为主。
原则上人人占有,但实际上谁都不占有,谁都不负责任的所有权虚置状态,为这些持政治资本(权利)的人大开方便之门,他们正是瞄准了这个空子,才会成为腐蚀国有资产的蛀虫。
二、、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
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干你的,他干他的。
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存在问题、成因和对策
2016 ・ 12 (上)
没有形成整体, 存在 “上级监督太远, 同级监督太软, 下级监督太 难” 的问题, 这是权力滥用和异化的重要根源。 (二) “德育反腐” 功能弱化 道德教育能提高一个社会的政治文明程度, 增强人民当家作 主的意识, 进而对公共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督。 良好的道德教育 能够增强公职人员对腐败起到预防和自治的免疫功能, 能够让公 务人员从内心深处自行自我反省和治疗, 真正做到不想腐败、 不 愿腐败, 从而自觉远离、 摈弃腐败行为。 但是, 在我国政治经济转 型期间, 西方道德观中贪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等消 极腐朽思想的影响, 社会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道德信仰危机, 社 会道德水平下降, 这对 “德育反腐” 带来很大困难。 加之, “德育反 腐” 本身具有时间长、 见效慢的特点, 容易导致对其功能和作用怀 疑, 从而阻碍反腐败工作的进展。 (三) 权力监督机制的乏力 从权力监督机制来看, 通过分析当前各种腐败现象, 权力监 督不力和对权力监督的缺位是当前腐败现象易发、 多发的重要原 因。 目前各种监督机制未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监督机制的 运行没有形成整体全力, 明显存在着监督乏力的缺陷, 致使反腐 工作效果在实践大打折扣。造成权力监督的乏力原因是多方面 的, 一是没有找准监督的重点, 没有找到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 节, 特别是人事、 财政等方面, 监督的针对性不强; 二是监督渠道 过于狭窄, 社会公众、 新闻媒体的监督效果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 来; 三是对党政干部能否依法行使权力监督不到位, 尤其是干部 选拔、 任用、 考核、 晋升等方面监督还不够。 (四) 公众参与反腐机制欠缺 公共权力在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人民授予给政府官员和 公职人员行使的, 归根到底也是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但从实践上来看, 由于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参政权还没有完全得 到保障, 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高, 人民群众 反腐败斗争的主体地位没有显现出来。 从目前情况来看, 群众参 与反腐途经单一, 一般采取检举、 信访、 向上级反映问题等方式来 进行, 既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 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使人民群 众参与反腐工作处于一种 “尴尬” 地位。 另一方面, 人民群众参与 反腐工作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由于反腐办案过程中保密的原 因, 使其无法有效、 及时行使参与权和监督权, 严重挫伤了群众参 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 三、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 (一) 大力严惩腐败分子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任何的腐败分子或腐败行为, 都 是由小的贪污受贿形如, 逐渐走向变质深渊。 如果容忍小的腐败 分子或腐败行为, 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 就会酿成
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七个新问题及对策精简版
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七个新问题及对策精简版反腐倡廉建设是我国近年来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腐倡廉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七个新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官员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问题在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官员将职权用于谋取私利的问题。
对此,我们应加强监管机制,增强执纪审查和监察力度,建立健全严密的反腐机制,严惩官员腐败行为,提高公职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
二、盲目追求政绩的问题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不择手段,造成了一系列贪污腐败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切实改变评价干部的方式,转变工作评价机制,加强群众监督,注重政绩与廉洁的有机结合。
三、企业贿赂行为的问题当前企业贿赂行为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严重干扰了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市场秩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治理,提高企业的廉洁经营意识。
四、权力滥用问题一些官员在职权行使过程中,以权谋私,滥用职权,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对此,我们应加大执法力度,对权力滥用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加强监督机制,完善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制约机制。
五、监察体制问题监察体制不完善以及监察力量相对薄弱也是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进一步改革完善监察体制,加强监察机关的建设和培训,提高监察力量的专业性和效能。
六、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在一些党组织中,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仍然存在问题,这对于反腐倡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应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抵制腐败的能力。
七、国际反腐合作问题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国际腐败犯罪问题的跨境性和复杂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反腐合作,共同打击国际腐败犯罪行为,加强信息共享和法律互助。
综上所述,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问题较多且多样化。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近年来,反腐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腐败现象的存在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找出反腐败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探讨反腐败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反腐败的根源之一是权力的滥用。
权力滥用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拥有权力的人面临各种诱惑时,滥用职权以谋取个人私利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这种滥用权力的行为扭曲了公正、透明的原则,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和法制建设,也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其次,缺乏透明度和监督机制也是反腐败的根源之一。
缺乏透明度和监督机制使得权力的滥用更容易发生。
当权力行使者没有受到有效监督时,他们更容易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
同时,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经费使用和权力行使等情况的透明度不足,也容易掩盖一些腐败行为。
另外,贪污行为得不到严厉的惩罚也是反腐败的根源之一。
如果贪污行为发现后没有得到严厉的惩罚,那么这种行为无疑会给其他人发出错误的信号,鼓励更多人加入到腐败行为中来。
只有通过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并坚决执行,才能对腐败行为产生足够的震慑力,从而有效遏制腐败的蔓延。
为了解决反腐败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力行使的边界和范围,为反腐败斗争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贪污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
其次,需要加强监督机制,提高透明度。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有效的监察与审计来对权力行使进行约束和监督。
同时,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财务和行政行为的监督,保证其经费使用和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减少腐败的空间。
此外,还需要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
加强个人廉洁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公民对腐败危害的认识,增强抵制腐败的意识,形成厌恶腐败、追求廉洁的社会氛围。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腐败。
腐败具有跨国性和全球性的特点,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腐败行为。
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摘要:众所周知,腐败现象由来已久。
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
久而久之,腐败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
正确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对于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腐败现象原因对策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其实并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不够充分、社会主义体制还不完善造成的。
腐败问题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各国,从社会主义国家到资本主义强国均普遍存在,根治腐败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那样:“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1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认真的对待腐败问题,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的去解决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如此严重,而且几乎在各个国家都存在腐败现象,那么到底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享乐主义思想的存在。
享乐主义在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强调个人欲望的极度扩张,反对欲望的适度控制;在行为方式上会有奢侈挥霍、腐化堕落、全盘西化、追求享乐、自私狭隘等私欲极度的膨胀。
腐败是既有成本又有收益的,官员对腐败与否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成本和收益:如果他认为前途重要,他会放弃金钱;而如果他认为金钱对他更重要,他又会放弃前途。
反腐败到底有效没效
龙源期刊网 反腐败到底有效没效作者:郑根岭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第03期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日前在中纪委监察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批评“反腐败无效论、无用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驳斥“腐败越反越多”的看法不正确,并强调要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
无庸讳言,反腐败斗争本身就容易生发出“双刃剑”效应,容易引发另类解读。
曝光反腐败多了,正面作用可以表明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可也有负面作用,比如折射出腐败生态越来越严重。
抓到的贪官多了,中纪委觉得反腐工作卓有成效,对反腐更有信心,老百姓却因此对官员队伍更丧失信心。
两者正好相反,该如何是好呢?可如果不曝光腐败案件,不抓更多的贪官,群众会更不理解,因为大家从周围社会环境里照样能感觉出来腐败的无孔不入。
问题是,中纪委副书记的说法,与老百姓特别是网友的感觉,大相径庭。
这背后的原因到底在哪里?要想弄明白何以出现这种认识反差,恐怕不能仅从中纪委的角度来思考,不宜只按干副书记那种逻辑去理解,最好还是从网友的视角来体察。
可以确认的是,老百姓感觉“腐败越反越多”、“贪官越来越多”,且不论从定量分析上是否成立,都无法证明“反腐败无效论、无用论”。
贪官毕竟是揪出一个是一个,每揪出一个都足以证明反腐败有效、有用,对此,我觉得毫无疑义。
关键是在雷厉风行的反腐败斗争冲击之下,为什么贪官仍然层出不穷,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老百姓何以质疑的重要原因。
说来说去,恐怕拷问的还是反腐败的方法与制度体系。
按道理说,全国各地各级党政机构,都设立有纪委、反贪局、预防腐败局、检察院、审计局、监察局等这些专司反腐败的部门,人多力量大,理应使腐败分子闻风丧胆,大为收敛。
可实际上这么多套班子,这么多人,反来反去,腐败越来越多,并且就连本职反腐之人,也成为腐败者。
这还不足以引起反思与警惕吗?再看一看我们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只廉政公署一家机构专司反腐败,其雇员也仅有1200多人,可人家那个工作力度与成效,能同日而语吗?我的看法,反腐还是有用,但与腐败形势相比,确实还远远不够理想。
正风反腐方面存在的问题
正风反腐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反腐败的力度日益加大,正风反腐工作成为了当前国内政治生态的热点之一。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正风反腐的常规操作方式存在机制性问题。
当前的反腐工作以相当程度的高压迫、高调查、高处理为主要工作方式,但由于查处范围和力度不对等,容易导致一些误伤和冤错案件,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正风反腐的密集发力容易引发“猴子伸手”现象。
在大量的反腐期间,许多非正常反腐日益增加,从而引发更多的贪腐行为。
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纠正,这将进一步升级为“猴子登台”的无序状态,这将极大地破坏反腐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同时,在正风反腐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知识和经验不足的问题。
许多反腐人员和群众都对反腐工作的技巧不了解,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
因此,针对领域不够熟悉的反腐人员和群众,需要加强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最后,在推进正风反腐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内部问题。
由于一些
领域中反腐口径可能不一致或区别化,也很难达成共享,因此在信息
流程上,不保证足够的规范性,也难以保证反腐工作顺畅流畅。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强化监督,完善反腐机制,加强反腐宣传和
教育等。
同时,也需要正风反腐人员和群众提高反腐水平,积极加强
自我防范,确保反腐工作的畅通无阻以及反腐的持续深入。
只有这样,反腐工作才能更加全面而有力地推进,为全国人民建设美好未来发挥
出应有作用。
如何认识当前反腐败的一些错误言论
如何认识当前反腐败的一些错误言论学院:电控学院姓名:梁哲学号:201532010620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强,腐败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腐败的形式也不断变化。
为了规避被惩治和逃脱法律责任,当前的腐败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特征。
腐败之所以出现形式变化和呈现新特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及其成效。
但目前,一些民众在反腐败认识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误区,需要厘清反腐败的认识误区并加以正确引导。
正风肃纪的发条越拧越紧,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少数党员干部认为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太严了,紧箍咒太紧了,反腐败太过了,出现“过头论”、“刮风论”、“影响论”、“矛盾论”等错误论调。
有的认为打“虎”打狠了,干部查多了,过头了,搞得干部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有的认为抓作风抓严了,矫枉过正,搞得“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
有的认为当前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来势确实凶猛,但可能就是“一阵风”,刮一刮就会过去,不会持久,指望这阵风早点过去。
有的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经济社会发展难以协调统一,抓党风廉政建设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有的认为反腐败影响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一些干部的担当精神、进取意识和工作激情退化,怕出事、怕得罪人被告状,“为官不为”,当“太平官”、“混混官”、庸官、懒官。
有的认为清廉为官和事业有为是矛盾的,二者不可能兼顾,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就不能抓经济发展了,抓经济发展就不能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当清官就不能当能官,当能官就不能当清官。
以上错误论调在一些党员干部群体中和社会上有一定市场,其目的就是希望调整当前出重拳、下猛药、强力反腐的方针政策,让正在拧紧的作风建设发条松下来,正在发力的反腐败战车停下来。
如果不及时纠正此类认识,任其蔓延,势必损害反腐败业已形成的良好氛围和大好局面。
“开弓没有回头箭”。
腐败问题是大问题,是大病、重病、顽疾。
只有大病大治、重病重医,用猛药祛顽疾,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才能不断增强党的生命力、战斗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背景下反腐廉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十八届四中全会背景下反腐廉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M030314101 宋爽腐败问题既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为什么党和国家反腐败力度越来越大、反腐倡廉制度越来越完善、反腐败体系也更加严密,但当前的腐败问题却依然严重,腐败现象仍屡见不鲜呢?追根究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反腐倡廉机制存在不足和缺乏创新。
这就使得反腐倡廉制度缺乏执行力,成为一纸空文;使得教育、监督、预防和惩治等防腐反腐措施的效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因此,在十八届四中全会背景下,深入探讨反腐倡廉机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解决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已有观点新时期以来,党始终坚持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根本,切实加强制度和机制创新,使反腐倡廉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概括新时期反腐倡廉的主要成就,最重要的是:党经过多年在理论上的不断探索和在实践中的不懈努力,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二、对已有观点的评论目前,反腐败实体性制度较完善,但与其配套的制度措施却不完备,这就导致制度效用差、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
1制度只有定性条款,缺乏具体实施细则,致使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出现问题。
如关于大额度资金的使用。
相关制度明确规定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但是对于如何讨论、如何决定讨论结果等细节缺乏说明,这就给“一把手”腐败以可趁之机。
二是制度间缺乏有效衔接。
这主要体现在与之配套的“下游”制度上。
许多地方执行制度,仅满足于将制度规定的任务和责任分解下去,而后续有关监督考核等保障制度执行的刚性规范缺失,使得制度落实时紧时松,执行力时有时无,制度后劲不足,难以发挥应有效力。
程序建设滞后,影响制度执行。
程序是保障制度执行的重要因素。
总结当前制度程序建设滞后的表现有:2程序零散和不严密。
零散的程序无法形成保障制度运行的合力,无法构建规范制度执行的严密网络;程序不严密也会给执行者留下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为越轨和腐败行为埋下隐患。
驳“反腐败导致不作为”谬论
驳“反腐败导致不作为”谬论作者:包晓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6年第10期包晓(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河南南阳 473000)[收稿日期] 2016-08-22[作者简介] 包晓(1970-),男,河南南阳人,中共南阳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官不为”和“庸官懒政”现象日益暴露。
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反腐败导致不作为”的谬论。
此谬论把干部不作为与反腐败斗争强行联系起来,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不作为的真正原因是腐败,而不是反腐败。
反腐败与不作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必须坚决反对、批判这种谬论,必须从严整治为官不为和庸官懒政现象。
[关键词] 反腐败;党风廉政建设;不作为;庸官懒政;政治生态[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10-0102-05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极大成效。
但与此同时,少数领导干部发出了“官不聊生” “为官不易”的感叹,“庸官懒政”现象有所抬头。
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个似是而非的论调开始流行,即“反腐败导致领导干部意志消沉不作为”。
这种谬论的实质是将造成领导干部不作为的帐算到反腐败头上,妄图掩盖庸官懒政甚至继续贪污腐败的本质。
对于这种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的谬论,党和政府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认真加以辨析、批判,找出问题根本症结,切实根除“不作为”的痼疾。
一、“反腐败导致不作为”谬论事出有因“反腐败导致干部不作为”谬论有相当大的误导性,究其产生和蔓延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以影响发展来转移注意力。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之后,我国经济正处于换挡升级的稳步发展时期,这其中既有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使然,也有我们主动调控的因素。
但有人总是摆出一副忧国忧民和冠冕堂皇的架势,把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相对缓慢与反腐败挂钩。
此类人认为反腐败导致了资金外流、民间投资积极性下降等问题,甚至拿4万亿中央投资计划的溢出和带动效应弱化来佐证。
为何把“反腐”摆在更突出位置
龙源期刊网
为何把“反腐”摆在更突出位置
作者:
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第14期
讲话精彩语录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
”
“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公众关切:腐败与反腐败的话题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
其中,腐败现象是否已积重难返,“越反越多”?反腐败斗争应坚持“持久战”还是“速胜论”?等等都引发出民众的诸多追问。
“七一”重要讲话重提“反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这个问题,意在提醒和告诫全党:“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90年,“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
”因此把反腐倡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表明了中央的更大决心。
经典论述:毛泽东曾告诫全党:腐败现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乱源,轻则引起群
众的反对和不满,重则引起“第二次革命”,造成干部“霸王别姬”、党和国家改变颜色的局面。
邓小平警示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江泽民强调:“经济搞不好会垮台。
经济搞上去了,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横行,严重脱离群众,也会垮台。
”。
中国政府的反腐斗争不力
中国政府的反腐斗争不力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开展反腐斗争,一些高级官员被调查、审判甚至被判刑,这些都是反腐斗争的重要成果。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反腐斗争在某些方面的成效不尽人意,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反腐斗争主要是针对高层官员,但却忽略了基层腐败的治理。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一些“官钱交易”的消息,这表明腐败现象已经深入到基层。
有些基层干部在扶贫工程、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着“吃拿卡要”,甚至售假口罩、伪劣药品等情况也时有发生,但此类腐败事件对社会的危害性却十分严重,然而反腐斗争并没有足够关注与治理这些问题。
其次,在一些重点领域中,反腐斗争并没有取得充分的成效。
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依然存在着一些官员的失职、渎职行为。
例如,一些教育机构的校长或教师严重违规,但却被官方包庇或放任,进而导致普及教育领域内的不公平教育问题。
同样,医疗界也存在多种形式的腐败问题,例如向病人收取高额诊疗费、药品回扣等,这些现象严重妨碍了病人就医权利,也对医疗行业的公信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反腐斗争还存在其他的问题。
在某些重大案件中,涉案官员往往只有“下台”,而没有进一步的追究其应有的法律责任;而对于一些以“围猎”为主的案件,虽然重判了“老虎”和“苍蝇”,但却忽视了其背后的利益关系,也容易让人产生反腐斗争只针对某些人的“权钱交易”。
反腐斗争的不力还表现在取缔非法组织方面。
虽然近年来的反腐斗争加大了取缔非法组织的力度,但对于一些非法组织却掩目埋藏,如撑伞贼、刁民等,仍未完全解决。
在反腐斗争中,打击非法组织是一项关键攻坚战,必须通过大力打击和打掉非法组织的资金链条来处理问题,而仅仅靠单打独斗,则容易给非法组织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反腐斗争在中国政府的不力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基层腐败治理不到位;在重点领域中,反腐斗争没取得充分的成效;在某些领域中,反腐斗争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取缔非法组织方面,反腐斗争的力度还不足。
中国反腐监督不力的症结所在
中国反腐监督不力的症结所在作者:吴丕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22期当前,人们在期望反腐败继续保持强劲势头、继续把腐败分子清除出干部队伍的同时,也有很多思考。
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会出现那么多腐败分子以及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清除腐败分子滋生的土壤?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费那么大的力气去打击腐败,为什么不来个釜底抽薪让腐败现象无法出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难度相当大。
这里尝试用逆向思维,通过追问来寻找腐败产生的某种原因,并讨论防止腐败产生的办法。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重大成果是中纪委派出的巡视组在各地揪出很多高官。
在欢呼巡视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反思。
监察机关必须独立于政府之外各地都有纪委与监察部门,为什么不能把当地的腐败高官拉下马?如果说在党委领导下的纪委与政府领导下的监察部门不能对同级党委与政府领导予以有效监督,那么,从中央巡视组揪出的高官及其履历看,地方纪检监察部门对当地党政领导之外的其他官员也不能实施有效监督。
而且,有些地方的纪检监察部门也出现腐败分子。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曾设想过,是否取消地方纪检监察部门,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纪检监察部门双重领导的问题,像中国古代一样,在中央设立总的监察机关,独立于政府之外。
总的监察机关在封建时代是直接听命于皇帝,在现在的中国可以直接对党中央政治局负责。
这样的总的监察机关在对中央各部门实行监督之外,还有派出机构对全国各地分监察区进行监督。
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监察机关如香港廉政公署和新加坡反贪局都是这样独立性很强的。
它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从政治监督学的角度来说,监察机关的独立性越强,监督效果越好,我们现在的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悖于这一原则的。
实际上中国的监督系统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除了纪检监察机关包括巡视组与派驻机构,很多检察机关还有反贪局,政府部门有复议机关,很多机关还设有信访局。
总体看来,不仅机构多,人员多,更重要的是独立性差,受牵制多,权威性不强,互相推托,龙多不治水,因而效率低下,积弊丛生。
当代中国反腐斗争的历史渊源与制度反思
当代中国反腐斗争的历史渊源与制度反思在当代中国,反腐斗争已经成为一项长期的社会任务。
这场斗争的目的在于打击贪污腐败现象并保障国家机关和企业的清廉、透明和高效运作。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反腐斗争的历史渊源和制度反思。
1.历史渊源当代中国反腐斗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在那个时期,中国社会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腐败和贪污现象。
这些现象不仅威胁到中国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使得大量的人民财产流失,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公正和公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意识到了腐败和贪污现象的严重影响。
于是,他们开始采取措施打击这些现象。
在第十三届党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中国政府决定成立中央纪委,这是中国反腐斗争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中国政府也积极地开展反腐斗争,加大了打击相关行为的力度。
针对获得不正当利益的公职人员和企业家,中国政府开展了多项打击行动。
例如,实施了领导干部法规的制定和公示,加强了税收管理,大力推进了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等等。
2.制度反思尽管中国政府在反腐斗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制度问题。
在当代中国,许多腐败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充分的执行等。
于是,中国政府开始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和优化。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国企和金融机构的管理,建立反腐检察制度等等。
这些措施有望帮助中国政府更有效地打击腐败,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发生。
同时,在反腐斗争中,中国政府也面临着可持续性的问题。
由于中国反腐斗争长期进行,许多人出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体现公平和正义,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加坚定的措施来打击腐败,加强公民的监督权利,以及制定更为合理和公正的相关制度和政策。
3.结语总之,在当代中国反腐斗争的深入进行下,中国政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今后的反腐斗争中,中国政府需要更加坚定和有力地打击腐败行为,并进行深入的制度反思和优化。
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中国政府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稳定、高效和公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务员网:反腐何以引起诸多争议?
【来源:联创世华编辑:yangyuhui 更新时间:2012-8-13 10:37:41 点击数:76 】
世界大多事物都有支持和反对两派,民间反腐也不例外。
民间反腐败在打击了一批腐败官员的同时,也暴露出以讹传讹、民意审判,甚至网络暴力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民间反腐”这个新名词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
犹如民间打假、民间反扒作为新生事物刚刚出现时那样,民间反腐也引起了诸多争议。
随着“天价烟局长”周久耕锒铛入狱、“烟草局长日记门”东窗事发,跟随“网友爆料”、媒体跟进、政府介入的反腐脚步,一桩桩“帖案”最终办成了“铁案”,民间反腐创造了或是正在
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反腐神话。
当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一些腐败分子依然逍遥法外,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而又无能为力。
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因其传播广泛、交流便捷、身份虚拟以及风险小等优点,恰好
为老百姓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打开了大门。
近日,媒体报道湖南冷水江一男子迅速蹿红网络,一度被网友视为“民间反腐斗士”。
原因是该男子亲自上街抓拍并在网络公开悬赏“举报公车私用”。
但有关公权力部门对这样的行
为却是褒贬不一。
一些个案由于民间反腐力量的过早介入,惊动了犯罪嫌疑人,导致一些犯罪证据被毁灭、赃物被转移,给取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更有甚者有些发展成为波及全国的公共事件,直接影响司法公正。
另外,由于民间反腐难于监督、管理,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民间反腐的平台,肆无忌惮的打击、陷害、报复他人,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国家公务员网诚然,承担反腐重任的主力仍然是检察机关,纪检监察等专门机构,但是民间反腐的强大人气所体现出来的民众诉求,是官方反腐机构需要去仔细分析和研究的,这也是民间反腐带给官方机构的重要价值。
如何让民间资源与官方资源在反腐领域形成良性互动局面,应成
为新时期反腐败工作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一是要保障公民宪法赋予的监督权利。
这需要政府为民间反腐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其反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要严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对民间提供的腐败线索除了要谨慎对待,认真核查之外,还需严格按照司法程序既保证实体公正又注重程序公正,不能冤枉任何一个好人。
三是要实现民间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无缝对接。
既要让民间反腐的热情和积极性找到制度化出口,又要让官方
所具备的侦查和威慑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有学者指出“民间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
因此笔者认为对民间反腐力量要正确引导,既不要捧上天,也不要打倒在地。
对“民间反腐”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对民间反腐力量应该予以正面肯定,因为这是民主与法制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