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学文本的意蕴

合集下载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文学”。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A.文化论。

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A.文章和博学。

4.文艺摹仿说以A.亚里士多德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5.A.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3.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A.作品B.艺术家、和观众。

4.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B.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A.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二章)文学文本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分)1.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蕴藉阅读期待、开放。

2.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A.象征型文本。

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A.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4.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A.个性化趣味。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审美构成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审美构成

‚我的爱人是六月里一朵红红 的玫瑰‛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 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 忧愁‛ ‚人比黄花瘦‛
3、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文学语言 — 阻拒性 — 陌生化
(三)四分法
但丁:诗有四种意义—— 字面意义 譬喻意义 道德意义 奥秘意义
(四)五分法
1、语音层:(基本层) 2、意义单元的组合层面:(核心层) 3、多重图示化面貌:(小说家的“世界”层面,含若干未定点) 4、再现客体层:(“观点”层面,虚拟世界) 5、形而上性质:(伟大的文学)
——(波兰)英加登 Roman Ingarden《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
题材
1.是对素材的改造和升华; 2.作品组成部分,是主客观统一的; 3.合乎逻辑的有机统一整体; 4.能够揭示作品主旨。
2、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的题材
抒情性作品要求:
在有形和有限的生活情状的艺术描 画中,透视出无形和无穷的审美情 怀与内在意蕴。
表现:
1.它不要求有具体细致的生活事件的 描写,一般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 较为完整的人物性格刻画 2.它常表现为对某些生活景象的跳跃 式勾画,而没有相对完整的环境描 写 3.情与景构成抒情性作品的题材。
——《受戒》
二、文学作品的形式
(作品内容
(一)文学语言
1、含义
广义:指在民族共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规范化语言
。包括文学作品、科学著作等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其他经过 加工的口头语言;
狭义:专指作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语言,
即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影视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的 语言。
5、主题的分析
(1)细读全篇,总体把握。
(2)发掘意蕴及思想感情。
(3)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自身。 (4)注意主题的多义性。

文学理论各章知识要点

文学理论各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文学文本的种类一文学文本及其结构【学习目标】认识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以及现代文学理论为什么要用文学文本这个术语来取代文学作品。

了解理论用语的这种变化源于对文学和文学文本认识的深化,是现代文学观念的体现。

在这个基础上,掌握文学文本的结构。

1·1 文学文本的涵义【知识点】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2、文学文本的涵义1·2 文学文本的结构【知识点】1、文学文本的结构特点2、文学文本结构的三个层面3、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之间的关系2 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学习目标】了解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特点及构成,认识语言层在文本中的两种作用:语言既是塑造形象的材料或符号,又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

2·1 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符号性【知识点】1、文学文本语言层的两种作用2、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符号性2·2 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性【知识点】1、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价值2、文学文本语言层的审美价值的相对独立性。

3 文学文本的现象层【学习目标】了解是否具有现象层,是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所在。

因为对于非文学文本来说,语言直接传达意义,无须借助其他中介,而文学文本的意蕴却必须通过现象层即形象系统来呈现,形象才是文学传情达意的“语言”。

3·1 现象层在文学文本中的意义【知识点】1、有无现象层是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2、形象的符号性3·2 文学文本现象层的特征【知识点】1、文学文本现象层的两种功能2、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3、三种形象类型的符号功能。

4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学习目标】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并不独立存在,而是隐含在现象层或文学形象之中,因此,文学文本的意蕴一般都模糊性、含蓄性或多义性的特点。

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可以分为本事意蕴和审美意蕴两个层次。

文学文本的主题由作家意图、形象蕴意和读者理解的含义三种成分构成。

多主题和主题的多义性。

4·1 文学文本意蕴的特点和含义【知识点】1、意蕴层在文学文本构成上的意义2、文学文本意蕴的特点3、文学文本意蕴的含义。

文学文本的三个层次

文学文本的三个层次

文学文本的三个层次
文学文本具有三个层次的表现形式:语言层面、文学形式层面和思想意蕴层面。

这三个层次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也是文学文本更深层次理解和研究的入口。

首先,语言层面是文字、语句及语言艺术形式等文字内容,语言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是文学文本中表达真理、感染人心的关键。

语言形式主要有现实叙述和寓言、拟人手法和借古讽今等,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

其次,文学形式层面分析的文体特征,主要有诗歌、小说、戏剧等。

文学形式具有强烈的艺术形式性和知识性,能够帮助人们去更广泛地了解文学文本,可以从结构体系和细节技巧等方面去解读作品,从而获得更充分的收获。

最后,思想意蕴层面,即文学作品表达的思想意蕴,也是文学文本创作的核心所在。

思想意蕴蕴藏着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可以从一些细节技巧中去查看作者的思想写作创作概念,努力弄清文学文本作者的思想内涵,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文学文本的理解和研究,需要充分考虑文字、文学形式和思想意蕴三个层面。

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要把握到不同层次之间的细节关系,以全面浅显地把握作品的内容深度。

同时,文字形式和思想意蕴也是不容忽视的基本特征,也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解入口。

此外,文学文本的理解和研究,还需要考虑到文字背景、批判论述和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影响,不仅要把握文本内容,还需要注意文本
与读者之间的社会思想互动关系,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文学文本在研究分析过程中,语言层面、文学形式层面和思想意蕴层面是不可分割的三大层次,只有全面综合考量这三个层面,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文学文本的内涵。

2019版语文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四 含答案

2019版语文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四 含答案

核心突破四赏析艺术技巧——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赏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描写艺术、叙事艺术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一、描写艺术小说中的描写从描写对象看分为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

其中人物描写是赏析的重点。

(一)景物描写艺术赏析景物描写艺术同散文的景物描写艺术一样,可以从技巧和作用(效果)两方面进行:1.技巧方面(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6)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主观描写所描写的人物和事物往往是作者情感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折射,渗透着作者主观上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

客观描写是客观、具体地描写事物的本来形态状貌,而不带有作者情感色彩的笔法。

2.效果方面(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照应标题或首尾.(4)主题:①揭示或暗示主题,②具有象征意蕴。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11章
+ (三)文学文本层面
文学文本三个层次:
第一、文学语言组织: 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这是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
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第二、文学形象系统: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 学意蕴世界的中介,处在核心层面。 第三、文学意蕴世界:
第11章
4.叠字
叠字是单音节词重叠造成的,从语音情况来说,叠字也属于 叠音现象。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天净沙·即事四曲》 (乔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一、二句的怀与蔡、发与下、向与阳,三四句的为 与耻、雉与鸡,或连贯或间隔,都是叠韵。
第11章
+ 3.叠音
是由两音相叠的单纯词造成的语音状况,古典诗往往喜欢 使用叠音词。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张仲素《春闺思》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 专用概念层次: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 阅读的语言系统。
+ 文学作品则是指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 一般术语上无差别:“这篇作品写得不错”。
第11章
+ (一)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 + 1.言意两层面说
——《周易·系辞》 ——《庄子·外物》 + “言”的目的是要表达“意”,如果拘泥于“言”,就无法“得 意”。“言”在这里只起到暗示的作用。
第11章
第11章
+ 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一种文化活动,总要通 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诗、小说或散文等) 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答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答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答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主体:创作阶段,文学主体是指文学创作者;而在文学欣赏活动中,文学主体则是指的欣赏主体,即文学作品的读者。

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具有一定审美素养的主体,在接受美的事物的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着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等因素的复杂的心理现象。

审美意识对于文学的意义:活动中的审美意识是主体从事文学创作和欣赏时的一种主体条和能力;审美意识构成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条,也是文学活动的起点和动力。

文学审美意识是文学活动的枢纽。

文学的语符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从动态上看,整个文学活动过程就是一个主体审美意识的语言符号化过程。

2.从静态上看,一个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语言符号化了的对象性存在,语言符号成为文学作品的唯一存在方式。

言显现是文学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殊存在方式。

怎样理解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1)从艺术哲学的层面上说,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基于人类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

(2)在文艺美学的层面上,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体现了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3)在语言艺术的层面上,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表明了语言之于文学的特殊地位。

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和谐的和自由的关系活动就在于通过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形象化地把握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艺术中的“化丑为美”要通过。

在文学这个世界里,人们尽可以调动自身的潜能,展开驰骋的想象,在一种意象的幻境、虚拟的时空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世界的认识、对生命的体察、对个性的张扬,或是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渴望等。

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就是这样体现人与对象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文学的性质也就在这里找到了它的美学基点。

第一章:文学的性质言之于文学的特殊意义和地位,是由语言之于人类的地位和文学语言本身的审美性能这两个方面决定的。

其一,从语言之于人类的地位上看,它对于人类的意识、人类的文化、人类的生存交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章 文学文本与解读

第三章 文学文本与解读

《边城》故事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 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 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 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 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 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 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 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 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 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 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 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 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文学语言的特点: 1、文学语言是内指的(审美性)
普通语言是外指性语言,指向语言符号之外的现实世界, 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文学语言是内指性语言,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不必遵 守生活的逻辑。





比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


——《论语· 雍也》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

即作品中表现的渗透了创作者思想感情和认识评价的社 会生活。包括:作品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因素。


1、文学题材
广义: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生活领域与范围。如:工业题材、
农村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军事题材。

狭义:作家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对素材进行加工、选择、提 炼而最终写进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现象,即构成文学作品 的全部生活材料。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笔记

1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由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是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2意蕴的内涵: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3作品意蕴的层次:①观念层:蕴含在作品内的有关人生、社会、历史的认识和思考,主要围绕五组关系展开:人——自然;群体——群体;个体——群体;自我——他人;自我——自我。

②情意层:指蕴涵在作品内的作家的情感内容,它具有特殊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冲击力;具有感受性和体验性的特征,无法明确分析,是构成文学作品内在价值的重要方面。

③欲望层:指文学作品深层蕴含的人类最基本的欲望,它既是作家创作的深层动力,也是文本内涵的深层构成。

④精神原型层:指蕴涵在作品深层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结构。

4三大基本原欲——情欲:《查黛莱夫人的情人》、《金瓶梅》、《废都》、《少年维特之烦恼》权欲:《查拉图士拉如是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物欲:《鲁滨逊漂流记》、《欧也妮·葛朗台》、古希腊阿尔戈斯号船众英雄与金羊毛神话1文学作品的体裁,简称文学体裁,是指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明显特征的文学作品类型。

2文学体裁的划分:①两分:韵文,散文②三分: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③四分: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3诗歌定义: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有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三大特征。

4凝练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A、题材的高含量性:陆游《钗头凤》《示儿》,B、情感的高度集中性:诗歌是要表达感情的,但因为篇幅的有限性和对艺术效果的特殊追求,诗歌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一个漫长的情感过程,而是某种强烈的情感状态,或者能激起强烈情感反应的某种情景;陆游《示儿》、于佑任《绝命诗》;C、意象的概括性:诗歌对情感的抒发和对自然与人事的认识、领悟往往借助意象的创造来完成,而诗歌的意象又忌杂多,它需要精心选择最有表现力、概括力的意象来承载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余光中《乡愁》、艾略特《荒原》,贾岛《寻隐者不遇》中松、药、山、云;D、语词的凝练性:《寻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5跳跃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诗歌特别讲究跳跃性与艺术空白,是最具有再创造余地的文学体裁。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文学概论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文学概论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提高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探讨文学理论的有关问题、学好其他的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学理论基础,文学概论将中西方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

它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性、广博性和对实践的依赖性。

因此设置的主要教学环节有课堂讲授、文学文本评析、课堂讨论等。

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概念,领会原理,掌握体系,学会抽象思维,注重分析与应用。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文学的性质和特征;认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及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基本问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感物说、诗言志和诗缘情、模仿说、文学的主体性、艺术真实、文学的审美性及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的审美性及语言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审美是文学的根本特征。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一、文学源于生活二、文学高于生活三、文学的主体性四、艺术真实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二、文学是人学三、文学的审美性与对象化第三节语言的艺术一、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二、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三、语言艺术的特点第二章文学形象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言、象、意三者的关系及文学形象的特点、类型。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刘安海 关键词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刘安海       关键词

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文学(literature):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模仿(imitation):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者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模仿并不是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相反,他倒是认为文艺所描述的应该是可能发生的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文学的主体性: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通过虚构方式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

艺术真实: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以及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是艺术真实构成的三个要素;三种要素相互渗透,交融统一,体现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关系,亦体现了这种特殊关系对文学这种意识现象和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定。

艺术真实因此可以概括为表现在文学活动中的上述三种要素的统一;而文学的真实性则是检验文学作品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的程度。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以称之为文学形象。

意象(image):作为一种文学形象的类型,意象在中外文学理论中的基本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

在意象的创造上,中国强调情景结合,即意象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融合,用实在的景物去表现内在的心理感受。

而西方文论则倾向于把意象理解为一种主观经验的直接显现。

语象(verbal icon):语象本是符号语义学的术语,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家维姆萨特主张用这个术语取代文学形象或意象,以避免形象概念所引起的种种混乱。

维姆萨特认为,文学形象并不都是诉诸于视觉或其他感官的,而是更多地和语言的用法有关,因此用语象更切合文学实际。

文学理论知识整理(详细版)

文学理论知识整理(详细版)

⽂学理论知识整理(详细版)⽂学理论名词解释及知识整理第⼆章⽂学⽂本与⽂体种类第⼀节⽂学⽂本⽂学⽂本是⽂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本以书⾯语⾔或⼝头话语的形式使⽂学成为⼀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

⼀、⽂本(text)1、【⽂本】也被译作本⽂,是指⼀部⽂学作品的实际存在⽅式。

⼴义:⼈们可以对其进⾏理解和解释的任何符号或符号链。

狭义:专指语⾔构成的⽂学⽂本,是⼀部作品的实际存在⽅式。

2 、⽂本(text)和作品(corpus)(1)从所指对象上看,⼆者指的是同⼀个对象。

(2)但20世纪以来的⽂学理论研究,却往往⽤“⽂本”指称“作品”。

(3)不同的概念,意味着对同⼀对象的不同理解。

将【作品】和【⽂本】相⽐较⽽⾔:作品——从属于个体。

作品的意义来⾃作家的意图。

⽂本——具有相对独⽴性。

⽂本的意义来⾃读者、主体间和互⽂关系。

⼆、⽂本的结构1、英伽登对⽂学作品内部结构层次的划分:(1)语词声⾳和语⾳构成以及⼀个更⾼级的现象的层次;(2)意群层次:句⼦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3)图⽰化外观层次,作品描绘的各种对象通过这些外观呈现出来;(4)在句⼦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

2 、我们将⽂本划分为“⾔”、“象”、“意”三个层次:(1)⾔,语⾔层,对应英伽登四分法中的语⾳层和意群层,包括语⾳和语义两部分。

A. 在汉语⽂学⽂本中,语⾳层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a)汉语本⾝的特点。

(譬如声调)(b)在⽂学⽂本中,语⾳层构成⽂本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部分例1:教材P.54 《吕⽒春秋?⾳初》——虚字例2:教材P.54 贾谊《过秦论》中⽓势磅礴的同义反复词。

——⾳韵B.⽂学⽂本要求语义层呈现出丰富的内涵、综合化的信息和个性化的体验(a) ⽂学语⾔具有多义朦胧、含蓄蕴藉的特性。

例1:教材P.55 刘禹锡《⽵枝词》“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

(b)⽂学⽂本的语境与⽇常⽣活语境相脱离只有当⽂本脱离了⽇常实⽤语境,超然于实际⽬的之时,它才可以被理解为⽂学⽂本。

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文学是语言艺术1、文学的主体性文学的主体性: 主体自身的各种条件,尤其是他的人生经验和他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必然会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对生活的把握,由此形成的文学的这种社会意识的一个特点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主体性。

文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1、文学源于生活;这种关系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所规定。

2、文学高于生活;这有两个涵义:其一是,文学对生活的反映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摹写的层面上,文学还需要寻找和揭示隐藏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各种动因,对生活作出艺术概括。

所以,文学所表现的生活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性。

其二,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而且也是作家人生感悟和理想追求的表现,后者实际上会对前一种活动发生深刻的影响。

(也就是说,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决定着他反映什么样的生活和怎样反映生活。

因此,无论作家自觉与否,他都会在反映生活的同时或鲜明或隐蔽地表现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并以此给读者以精神上的启迪和审美的享受。

)2、艺术真实艺术真实: 按照文学对生活的特点来检验其意识属性的一中尺度.它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试,并以此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1、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反映测度强调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源于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或情感的逻辑,从而使人们能够通过虚构的文学世界加深对现实人生的感受和理解。

这是艺术真实的最基本的要求。

2、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表现测度所检验的是创作主体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

3、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

心理测度所检验的是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这是以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假定性”作为接受的基础和前提的。

但是,文学的虚构与想象除了要服从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外,不需要注意各种体裁和语境对接受心理的规定。

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使其能够认同文学的虚构与想象,是艺术真实的又一规定。

大学中文系文学课笔记

大学中文系文学课笔记

第一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一、文学的涵义:广义的文学泛指一切口头或书面作品,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的文学才专指今日所谓的文学,即情感的和想象的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

具体而言,文学是作家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

三、文学与生活的关系:1.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1)理论依据:社会生活是第一性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是第二性的;生活是被反映的对象,文学是反映生活的形式。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因此,一切种类的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

(2)文学反映生活的基本类型:A写实型。

B写景型。

C抒情型。

D幻想型。

E寓意型。

2.文学高于生活:A、从反映论角度看:第一,作家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对丰富的生活原料加工,可能创作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的优秀文艺作品来。

第二,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表达主体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受,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理想。

B、从价值论角度看:文学在价值关系中来把握社会生活的;文学通过对生活的反映来追寻和揭示人生的意义,并以此来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

3.文学的主体性:是指文学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且能通过价值关系反映创作主体的个性和情感的特性。

即文学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支配的属性。

文学(创作)主体性的表现:第一,反映内容的主体选择性。

第二,评价、加工生活的差异性。

第三,反映生活的创造性。

4.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是指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事,指生活中的素材和原型。

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提炼、概括、集中和虚构,即通过典型化而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实际。

它比生活真实更强烈、更集中、更有普遍性,表现了作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艺术真实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度,并以之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

反映测度着眼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文学来源于生活;表现测度所检验的是创作主体是否具有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心理测度所检验的是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核心突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方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方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文学理论导引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导引读书笔记
〔2〕节奏既体现在诗歌句子的内部,也体现在句与句、节与节之间的联系和结构上。押韵是加强诗歌节奏、增强情感色彩的一种手段。(第68页)
3、结构。与诗歌语言表现的上述特点密切相关,诗歌在结构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从表层结构上看,诗歌和其他文本明显不同的是诗的分行、分节排列;从深层结构看,诗歌追求跳跃式的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可以既不遵循自然的时空顺序,也不遵循事理的逻辑循序,而是依照主体情感抒发的想象轨迹展开,其间许多省略、伸缩、交叉和颠倒,打破了按部就班的秩序,形成了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形成了与其它体裁迥然不同的文体面貌。(第69页)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
一、形象不同于概念语言的明晰与确定,而是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形象与它所表示的意义之间并不严格对应,只是作为一种暗示或喻示。从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上看,这固然是一种损失,然而它却能为人们传递那些本身就有模糊特点的信息——比如难以言明的感悟或复杂微妙的感情——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
2、第二种言意矛盾具有更为深刻更为内在的特性,它发生在感受和思想生成的过程中。此刻,先于个体存在的语言,以它所负载的文化蕴涵,以语言本身固有的结构和逻辑,影响、规范和限制着个人意识的发生。语言因此成为横亘在人与世界、感官与实在之间的一道屏障。……对于文学来说,解决这种言意矛盾更具有根本性,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显然,只有面对现实,投入生活,坚守、执着于个体对人生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才有可能走出这种困境。(第45~46页)
1、文学文本构成的第一个层面是语言层。人们阅读文学文本时,首先接触到的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外观,即一系列呈线性组合的词句。语言以及它的符号记录形式——文字,作为构筑文学形象体系,传达文学信息的媒介,以及特定的组合构成了文本的语言层面。语言层包括语音和语义两部分……(第54页)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反复、倒装和反讽(用书)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的美的具体 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面: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 学意蕴世界的中介,处在核心层面。 第三、文学意蕴世界:
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空 间,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
集灵台(其二 )
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 ,
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
淡扫蛾眉朝至尊。
1.文学意蕴层面
第三章 文学语言
• 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一种文化活动,总要通 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诗、小说或散文等) 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 文学文本首先是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的。 •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美的具体表现及其相应
的构成法则。这种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 内指性 蕴藉性 陌生性 音乐性
双声叠韵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凄凄。
对偶押韵 如李白《静夜思》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一)节奏
• 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 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 奏的三种类型:
长短型 高低型 轻重型
• 杜甫 秋兴八首(一)
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 法则。诗歌类型: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为四字句。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五言诗的基本句型为上二下三: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 七言诗的基本句型为上四下三: 绝句 (杜甫)

【2017年整理】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2017年整理】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感物说]中国古代有着深远影响的一种文学观。

这种文学观认为,文学是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人生感受的产物,例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以诗人感物,取类不穷”。

到了钟嵘写《诗品》的时候,“感物说”更突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生境况与社会矛盾对作家感受的影响,钟嵘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塞客衣单,孀闺泪尽。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言志”或“诗缘情”]“诗言志”出于《尚书・尧典》,朱自清称之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缘情”出自陆机的《文赋》。

“言志”说与“缘情”说,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诗歌或文学所表达的是主观思想感情,不同之处在于“言志”说突出的是理性化的思想感情,“缘情”说则突出文学所表达的感性化的情感或情绪。

[模仿说]模仿说是古代西方(主要是欧洲)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种文学观,强调文学艺术是模仿现实生活的产物。

模仿说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得到了详尽、系统的阐述。

亚里士多德提出,模仿是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史诗与戏剧的模仿对象是人的“行动和生活”;不同的艺术在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亚里士多德并不排斥想象和虚构在模仿中的作用。

模仿说在西方文学理论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直到浪漫主义运动兴起之后才逐渐衰落。

柏拉图是古希腊另一种模仿说的代表,他认为感官感知的“感觉世界”具有流动不息、变幻不定的特点,是不真实的。

只有一般概念所组成的、由理智所领悟的“理式世界”才是永恒不变、绝对存在的客观实体。

理式世界是感觉世界的原型或理想,感觉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影子,文艺更是对作为摹本的感觉世界的模仿,所以文艺只能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体隔着三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象和意蕴关系之一:对文学来说,塑造 形象不是最终目的,它要为指引意蕴、表 现意蕴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蕴的质量直接影响文 学的价值。意蕴是文学形象的灵魂所在。


关系之二:意蕴的存在与显现又要以形象 为前提和依托,其潜藏于形象之中,并不 独立存在。

文学文本的意蕴是文学形象所蕴含的心灵、 情感、思想等精神性因素 ,它是一种审美 意识的显现。

文学文本的主题不完全是思想,更不能是 一种抽象的、赤裸裸的思想。 这显示出文学和哲学、演讲、政治宣传的 区别。



以前,我们归纳一篇作品主题的模式一般 是:本文通过“……”反映(或表现)了 “……”。 把主题提炼、归纳、概括成完全理性的认 识,其实是支解了文学。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三章 文学文本的意蕴
一、关于意蕴
1、意蕴的含义

读完一个文本,我们总会在心里发问:它 表达的是什么?这其实涉及到的就是对意 蕴的追索。

黑格尔认为,文艺作品由两种 因素构成:外在因素和内在因 素。外在因素即直接呈现给我 们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讲到 的形象;内在的因素即意蕴。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 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 品应该具有意蕴,……它不只 是用了某种线条,曲线,面, 齿纹,石头浮雕,颜色,音调, 文字乃至于其它媒介,就算尽 了它的能事,而是要显现出一 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 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 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二、关于主题
1、主题的含义

文学文本的主题即蕴涵于现象层的核心意 蕴,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东西,是文本的 灵魂所在。
2、主题的分类

一类是先于具体文本而存在的、成为孕育 具体文本内容思想基础的主题,又被称为 “母题”。

另一类是在具体文本中表现出的主题,这 是我们要重点分析的。
3、主题≠ 思想

《围城》的思想意蕴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 渐的人生历程,广泛触及了三四十年代的 社会面和众生相,尖锐揭露和讽刺了当时 的种种人生病态和社会弊端。二是文化批 判的层面,剖析了人物的文化心态 ,揭露 和批判了知识分子的弱点。第三个层面则 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层次,诸如对人的 基本存在处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的探讨。
如《红楼梦》主题的复杂: 之一:借一家一族的衰败展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 的必然性。 之二:,全书可以视为作者对人生的一声既深且 长,无可奈何的感叹。人生的痛苦、人生的孤独、 人生的悲凉、人生的荒谬、人生的无常、人生的 无奈、人生的短暂、人生的失落、人生的幻灭等 等。 之三:《红楼梦》对于许多关于人的本原性问题 都有很深入的哲学思考。如“我”是谁?“我”是 什么?“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为什么而活着? 人活着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之四:对于人的命运的偶然性,随机性,不可思 议性,不可预测不可把握性的体验和领悟。 ……


林兴宅认为在《蒹葭》和《将仲子》里, 蕴含着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悲剧,是人生 悲剧情调的象征形式。具体说,它们“分 别表现了人类的两种困扰、两种心态和两 种行为方式”。 《蒹葭》: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对可望 不可及理想境界的)企恋 ;主动的进取 (或痛苦的追求) 。《将仲子》: 感情与 理智的冲突 ;(情理冲突、灵肉交战的) 内心戏剧; 被动的顺应(或无可奈何的适 应) 。
3、两层意蕴在具体文本中的表现

之一:只停留在形而下意蕴层,没有上升 到形而上意蕴层这种较高的审美境界。


之二:一些优秀之作同时传达出了两个意 蕴层面。 在经典文学中,这种情况最为多见。


之三:有些文本超越形而下意蕴层,以荒 诞的、打破生活原貌和客观逻辑的表现形 态直接揭示某种普遍的、永恒的人生和哲 理意味。 这种情况在现代派文学中经常见到。


当某位莎士比亚剧作的导演被问及作品的 主题时,导演回答:一切都在台词里。 当列夫· 托尔斯泰被问及《安娜· 卡列尼娜》 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时,托翁说“如果我想 用词句来说出我原想用一部长篇小说去表 现的一切思想,那么,我就应当从头去写 我已经写完的那部小说”。

歌德也拒绝把他的作品的主题归结为某种 简单的“概念”。他说:“我对美学家们 不免要发笑,笑他们自讨苦吃,想通过一 些抽象名词,把我们叫做美的那种不可言 说的东西化成一种概念。”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 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 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 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 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 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 可畏也。

《蒹葭》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的爱悦 之情,表现出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以 及不能和心爱者欢会倾诉衷情的怅惘情怀。 《将仲子》反映了女主人公对婚姻自由幸 福的憧憬和追求,以及对当时旧礼教压制 的极端不满和抗争。

高晓声:“假使一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完 全可以用理性的、抽象的语言简单的加以 概括,那又何必浪费笔墨去写小说。”
5、文学主题的多义性

主题的多义性指可以对现象层的核心意蕴 做出多种理解和解释。


形成主题多义性的原因:主题只能存在于 形象之中,形象显示意义的模糊性、含蓄 性,造成了人们对其意蕴理解的多义性。 从读者角度看,接受主体审美取向的差异 也造成了主题的多义。
2、意蕴的层次 形而下意蕴层(本确、具体的情 感和观念。

形而上意蕴层(审美意蕴)——超越了特 定社会历史内容,带有全人类性的,更为 普遍永恒的一种精神体验和哲理思考。

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切山峰上 是寂静, 一切树杪中 感不到 些微的风 森林中众鸟无音。 等着吧,你不久 也将得到安宁。
4、我们把主题理解为一种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不仅仅有思想,还有情绪、体 验、情感、心灵等精神性因素,而且它始 终要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才能传达出来。

主题是感性与理性的交融,情感与哲理的 一体,它是一种与形象须臾不可分的诗意 观念和诗性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