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资产减值准备若干问题文献综述
35-5-文献综述-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问题探讨及对策优化
文献综述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问题探讨及对策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企业资产时刻面临减值的可能。
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资产减值便应运而生。
1998年我国要求开始计提资产减值,从“四项计提”到“八项计提”,到2001年和2006年的会计政策变更,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减值越发全面。
而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对我国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有所借鉴。
1 资产减值计提与公司业绩关系Zuccal和Campbell(1992)建议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信息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
Rezaee,Smith和Lindbeck(1996)的研究指出资产减值对企业财务有巨大影响,有时达到销售收入的22%,长期资产总额的12%,利润的l0倍左右,这也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对资产减值如此关注。
戴德明(2005)以1998年到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1998-2003年期间,资产减值的平均计提比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Elliott和Shaw(1988)对240家在1982-1985年问计提资产减值公司的会计收益与市场回报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63%的减值是在第四季度披露的,作者认为与年报审计相关,而不是暂时的现象。
Zuccal和Campbell(1992)也发现了相同的现象。
Strong和Meyer(1987)采用随机抽取与各样本公司所处相同行业且在1981-1985年问没有宣布资产减值的l5家公司组成相应的对照组,结果表明样本公司出现在业绩最高和最低类的频数远远低于预期值。
减值公司的每股现金流量和净资产收益率也低于参照公司。
但是计提减值似乎发生在财务业绩正在得到改进的期问,因为资产负债率(虽然依然高于对照组)较以前年度有所降低。
减值公司在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回报率(即使将减值部分加回也如此)方面显著低于其同行业中没有发生减值的公司。
Heflin和Warfield(1997)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个结论。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资产价值下降所做的准备。
本文首先探讨了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包括市场变化、经济不确定性和管理层判断等因素可能导致资产减值。
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对策,如评估市场风险、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和加强对资产价值波动的监控。
结论指出企业应当及时调整管理策略,避免资产减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企业财务健康。
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和对策的讨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潜在风险,保护资产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问题、对策、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资产减值准备是公司财务报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它反映了公司资产价值的真实情况。
对于减值准备的合理处理,不仅关乎公司的财务稳健性,还关系到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的信任度。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市场环境和公司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时,资产的减值问题就会浮现出来。
而一旦公司没有妥善处理资产减值问题,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真,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
为了应对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减值准备政策和程序、加强资产价值评估、定期进行资产价值调整等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公司才能有效地应对资产减值问题,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公司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建立系统的对策来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正文2.1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资产减值准备是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的一项重要会计处理。
它涉及到对公司资产价值的评估和确认,以确保财务报表反映了资产当前的实际价值。
在实际操作中,资产减值准备常常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公司及时采取对策来应对。
资产减值准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估不准确、准备不足以覆盖实际损失、以及准备没有充分考虑未来潜在风险等。
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公司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资产减值准备若干会计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准备若干会计问题研究摘要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下,资产减值事项成为每个企业都要经常面对的事项之一。
对资产减值进行会计确认和处理成为世界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热点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上市公司违背会计政策,滥用盈余管理,以达配股上市(IPO)、扭亏或操纵利润等目的的现象更加严重。
从上市公司报表来看,资产减值准备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操纵盈余的工具。
缘此本文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行为进行讨论,找出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并为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金融危机、会计处理我国在2000年底,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采用未来经济利益观对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按照资产的这一不可或缺的特征,不具备有望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则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也不能作为资产继续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此定义也体现了会计原则中的稳健性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准则中资产的定义又得到了充实,即“本准则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它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资产组的概念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的现金产出单元,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合确定资产减值。
这一定义为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奠定了基础。
一、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从以往八项准备的计提实践来看,上市公司通常倾向于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纵,面对《资产减值》准则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新规,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如何在年报中反映其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在实施新准则后如何作出计提资产减值的决策,都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极大的关注。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研究文献综述及政策建议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研究文献综述及政策建议作者:沈雪莹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23期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相关研究文献,加深了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解,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则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文献综述政策建议一、引言一直以来,资产减值会计都是会计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操纵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已屡见不鲜。
我国为了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行为,于2007年正式实施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
该准则的实施效果也引发了国内学者的广泛讨论。
二、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进行研究,至今已获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多数学者对资产减值的研究都采取了实证的方法,将几年里具有资产减值行为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常这些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多,且其所属的行业也比较分散。
Zucca和Campell(1992)研究了1978 ~1983年的67家公司(NAARS数据库)的资产减值情况。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资产减值的计提源于公司通过“大清洗”来进行盈余管理;少部分资产减值的计提是公司通过“利润平滑”来进行盈余管理。
无论是“大清洗”还是“利润平滑”,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
Francis,Hanna和Vincent(1996)研究了1989 ~ 1992年的674家公司的资产减值情况。
他们在研究中分析了企业价值毁损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对公司提取资产减值的影响。
结果显示,企业价值毁损因素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Andrews(2012)研究了2005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带来的监管环境变化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影响。
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计提减值主要是基于“利润平滑”,而不是“大清洗”;但是2005年的监管环境变化后,基于“大清洗”的减值大幅度增加。
Laskaridou和Vazakidis(2013)为了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对资产减值的操控问题,将2005 ~ 2006年的26家食品和饮料上市公司分为了减值组和未减值组,把减值与盈利水平结合进行了分析。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若干问题的探讨
会计报表使用者充分理解报表.不符合会计目标——决策有用
原则。
Ⅸ商场现代化》2008
万 方数据
4月(下旬刊)总第537期
355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刘希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商场现代化 MARKET MODERNIZAT探讨
・刘希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除应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 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外.同时计 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可见,国家对企业资产质量计价的规范性 提高了。 一.我国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计提减值准备是为防止资产计量不实、企业虚盈实亏和会计 信息失真等问题,但从实际年报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企业资产 减值准备的计提普遍存在问题。 1.资产减值准备已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方法 《会计制度》要求企业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对相关资产计提减 值准备,这有利于增强资产相关性.挤掉”泡末‘.避免以虚增 资产和利润来降低资产的真实性。企业管理层一般会在会计制度 或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以下调节的方法 (1)提取较低比例资产减值准备.甚至注销资产减值准备来达 到提高当期会计利润.以实现扭亏。, (2)某些公司为了扭亏.实现盈余.避免连续亏损而被sT或 PT,巨额冲回以前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或巨额计提而造成年 度业绩平平,为以后转回增加利润打下基础。 2.资产减值准备在操作中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1)资产减值确认标准不统一。现行会计制度和准则的不完善 给资产减值的确认带来难度。,显然.各项资产确认标准的不同导 致对如何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产生了不确定性。 (2)资产减值准备确认时间不明确。会计制度规定“对于计提 减值准备的时间.企业应定期或者于每年年度终对各项资产进行 全面检杳.合理预计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 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且必须每年至少一次。”在操作中. “年度终了”较好把握,而对”定期”的概念没有具体规定。 (3)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依据不明确。由于确认标准不统一导 致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存在较大弹性。 对于计提多少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制度》中分别规定按照 各项资产的成本.相关市价.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等确定. 但”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是对未来而言的,在确定时 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一定程度上依赖主观判断.依据相关数据 估计。 3.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报表中信息披露不充分 《会计制度》并未对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做明确的规定.企 业报表只列示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冲回的金额.如存货准则 中只要求披露当期计提和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 准备的计提方法及确定可变现净值的依据:固定资产准则仅要 求企业披露当期计提的减值损失和转回的减值损失,无形资产 准则也仅要求披露当年提取的减值准备。这些信息并不足以让 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改进建议 1.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 (1)制定统一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我国尚缺乏统一资产减值会 计准则,现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约定缺乏系统性.对产生的共性 问题没有统一规定。鉴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因此制定 一个系统.完善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已迫在眉睫。 (2)加强确认与计量的规范。应当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地 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方法和提取转回时间,尽量减少会计准 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 在减值准备的确认时点.减值迹象判断标准,减值准备转回 的时点和标准.销售净价的计量.现金流量、折现率的估计等. 都应做出具体、细化规范。 2.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因此.决不能忽视对企业会计人员职 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否则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将难以Jfl页N推行., (1)加强自律性管理。会计人员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 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现实会计实 务中,业务素质、本位利益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会计人员对外提 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可见.对会计人员自律性管理的重要性。 (2)提高专业素质水平。在资产减值政策的颁布和实施的同 时,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制定与减值准备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 资产减值准备极大地增加了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因此,制 定与减值准备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极其重要.这有利于降低审计 风险.保证审计质量。 为了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应强化审计师职责.尽快制定 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明确各项减值准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努力 通过独立审计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4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由于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加强 对减值信息披露的规范.充分披露资产减值信息尤显重要。 企业除在财务年报附注中披露本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 计提比例.计提依据和方法外.还应详细披露导致资产发生减值 的事实及环境.减值准备确定的具体方法及其理由.这样才能确 保相应的财务指标具备可比性,以限制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 5建立完善信息与价格市场 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 布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较差.绝大部 分商品及股权难以确定其可收回金额。 因此.应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价格、会计信息资料,使企业 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公允性和 客观性.以此减少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主观因素。缩小上市公司利 润操纵的空间,也为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奠定客观基础。
论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由于相关的制度规定不完善,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从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出发,就我国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资产价值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资产减值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
为了真实反映企业长期资产的价值,各国相继出台了有关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
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价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
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另一方面近几年年报显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成为某些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制造利润的主要手段,成为上市公司扭亏、亏损公司避亏以及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法宝。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
由此资产减值问题再次引起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财政部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资产的定义趋于一致。
三者都强调,持有资产的根本目的即为获取未来的经济利益。
那么,资产的账面价值就应当为企业要求得到的最低的可收回价值。
否则,就不可能体现资产的这一本质特征。
如果持有期间,由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减少,根据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就应当将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使资产以可收回价值表示,真正体现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资产减值准备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1 引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且也对企业的资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资产减值一般发生在资产的持有过程中,并随着资产的报废和处置而消失。
当资产发生减值时,按照提供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要求,应该反映资产发生的减值。
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披露,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
资产减值会计就是利用资产可收回金额对历史成本进行修正的会计处理过程。
正确计量企业资产的价值,通过对资产未来可实现经济利益的确认来释放风险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根本目标与任务,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是资产减值会计建立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1.1 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主要内容1.1.1资产减值含义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
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1.1.2 八项资产减值准备(1)坏账准备。
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2)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应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应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对期末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计量,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4)长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
11资产减值研究会计综述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深入,资产减值准备也成为近期会计革命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可以说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问题规范正逐步走向完善。
但是,近几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资产减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沦为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这其中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上市公司治理层面的原因。
本文分别对国内和国外的资产减值会计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分别加以总结,以对资产减值会计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
引言
企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的约束,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留有一定的会计方法选择权。
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资产减值政策赋予企业的会计方法选择权,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的信息披露,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 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一资产减值》。
新资产减值准则在适当考虑我国国情的同时,达到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目标,由此资产减值问题引起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
资产减值文献综述
◆袁合玲 陈 柯 文
( 四川大学商学 院会计专业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4 )
5日 : 《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第 8号 — — 资产 减 值 》 发布 , 资产减 【 摘要 】资产减值是现代会计 中 非 常重要 的一 个方面 , 2 0 0 6 年 2月 年 2月 l 财政部颁 布 了新 的企 业会 计准则后 ,我 国也有 了独立的资产减值 值 扩 大 到 了所 有 资 产 。 会计 准则。随着 国内、 国外对 资产减值会计研 究的逐渐 深化 以及 资 新 会 计 制 度 出台 后 , 学 术 界 围 绕 资 产 减 值 会 计 进 行 的研 究 也 产减值 准则应 用的逐 步规 范 ,我认为有 必要 对这一会计上非 常重 多 了起 来 。黄 世 忠 ( 2 0 0 5 ) 对 我 国 计提 资产 减值 准 备 的规 定 和 第 3 6 要 的 方 面进 行 文 献 综 述 的研 究 。 号 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系统的 比较 分析 ,认为我 国的规定在形 式 【 关键词 】 资产减值 文献综述 上与 I A S 3 6基本保持一致 , 但在减值准备 的计提基础 、 现金流量 的 预 测 要 求 及 首 次 计 提 资 产 减 值 准 备 的会 计 处 理 等 方 面 还 存 在 重 大 差异, 他 认 为 应 重 新 审 视 相 关 资 产 减 值 准 备 的计 提 要 求 , 以避 免 资 资 产 减 值 会 计 的必 要 性 和 重 要 - 性 产 减 值 准 备 成 为 上 市 公 词 操 纵 利润 的 工 具 。 代 冰 彬 、 陆正飞、 张 然 ( 1 ) 资产减值会计 的必要性 。 长期 以来 , 由于众多 因素 的影 响, 等在 《 资产减值 : 稳健 性还是盈余 管理》( 2 0 0 7 ) 研究 了我 国上市 公 高估 资产 价值 是我国企业 界普遍 存在的现 象。资产减值 为资产 的 司 资产 减值 的计 提动 机 。 发现 经济 因素 、 盈余管理 、 稳 健 性 因素 均 真实价值提供 了量度 ,资产 减值 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 财务 能 影 响 资产 减值 准 备 的计 提 。 在 同样 的毁 损 情 况 下 , 经 营 较 差 公 司 资料 的真 实, 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 明了谨慎性 原则的重要性 , 计 提 的减 值 准 备 比经 营 良好 的公 司 多 , 此 外, 他们 还发现 , 在 利 用 也避 免了资产 的虚 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 减值准备进 行利 润操 纵时还受到盈 余管理动机 的影响; 罗进辉 、 万 ( 2 ) 资产减值会计 的重要性 。企业通过确认 资产价 值, 不仅可 迪 防、 李超等在 《 资产 减 值 准 备 净 计 提 、 盈 余 管 理 与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以消化长 期积 累的不 良资产 , 提高资产 的质量 , 也能使企业根据其 ( 2 0 1 0 ) 深入分析了新会计 准则体系实施 前后 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和 实际情况合理地预 计可能带来的损失, 有利于提 高资产的效益 , 降 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 行为中的盈余 管理动机 。 研究发现: 上市 低潜在 的风 险, 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 能真实客观地 反 公 司 具 有对 资产 减 值 准 备 结构 进 ‘ 合规 ” 调整 以实现盈余管理 目 映 出企 业 资产 的公 允价 值 和 财 务状 况 , 以此 规 范 市 场 信 息 行 为 , 保 的 的 明 显偏 好 。 资产 减值 准 则 的变 化 给 企业 盈 余 管 理 留下 了操 作 护 广 大 投 资者 的切 身利 益 。 余地。 若会计人员不能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紧密地结合、 不 能 合 理 地 二、 国 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运 用 职 业 判 断 , 资产 减 值 损 失 的确 认 势 必 会 影 响 财 务 报表 所 反 映 ( 1 ) 国外相关文献 。资产减值会计思想始现于文 艺复兴时期, 信 息 的准 确 性 。 在 当时的商业会计 实务 中,人们对存货 的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 三、 结 论 低法 。进入 1 9世纪后 , 存货 的成本 与市价 孰低 计价法为英美两 国 本文就 资产减值会计进行 了文献综述 ,搜集 并整 理了国 内和 会计学权威所推崇 , 标志着 资产减值会计思想的萌芽 。 国外有 关资产减值准 则的政策和变化 。 从上述 内容可以看 出, 学术 在通货膨胀 时期严重 的时期 ,资产账面价 值与其实 际价值 的 界对 资产减值会计 的研 究主要 是围绕着各项 资产 减值 政策的 出台 背离越来越严重 , 因此不少学者提 出以重置成本 、 资产售价净值 以 和应用 而进 行的。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 我 国资产减值会计的 及未来现金流量等为基础来计量资产 。H e n r y S w e e n e y也在 《 稳定 发展 比较滞后 。 美 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的历史最长, 资产减值规范 币值会 计》( S t a b i l i z e d A c c o u n t i n g ) 一 书中指 出 , 会 计报表 应对 更 为科 学、 系统 、 完善 。其对 资产减值会计 的研 究属于先从实践 中 价格变动做 出全面 的反 映。 发现 问题 到出台相关规则 ,再根据相关规则 实际应用 中的 问题不 2 0世 纪 6 O年 代 , 一 些 会 计 学 者 提 出 了 变 异 的 重 置 成 本 会 计 断 改进 规 则 ;而 我 国则 属 于 先 借 鉴 国际 经 验 制 定 相 关 资产 减值 政 计 量 方 法 。E d w a r d s和 B e l l ( 1 9 6 1 ) 在其 《 企 业 收 益 的理 论 和 计 量》 策, 而后 由学术界对这一政策及其应用进行研 究而后进一步改进 。 ( T h e T h e o r y a n d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B u s i n e s s I n c o m e ) 一 书 中提 从 历史的角度来看 ,资产减值会计都具有不完备 性和 不及时 出 , 过 去 的 价 格 与 企 业 未 来 经 营 活 动 无 关 ,未 来 价 格 则 是 一 种 推 性, 加 上减 值 的确 定存 在 很 多 主 观 估 计 的 因素 , 在 国 内和 国 外 , 从 测, 只有现 时价格才是 客观和相 关的。 因此他们认为资产应是某一 过 去 到 现 在 ,上 市 公 司利 用 资 产 减 值 准 则 进 行 盈 余 管 理 的迹 象 都 时点上的价值 , 他们将注 意力集 中在 了资产的现时价格 上。 比较 明显 。 会计准则从来都不是理论研 究的完美再现 , 更多的是综 F A S B于 1 9 9 5 年 3月 发 布 了 S F A S 1 2 1 《 长期 资产 的减值 、 处 置 合 考 虑 现 实 情 况 的结 果 , 当下 现 行 的资 产 减 值 会 计 准 则 仍 然 有 很 的会计处 理》 , 但是 , 由于 S F A S I 2 1的制定缺 乏对具体 实施长 期资 多需要完善 的方面 。因此 , 我国在 制定资产 减值 会计准则时 , 切 不 产减值的实际指导 , 可操作性不 强, 导致 了一些 公司利用 资产减值 可盲 目西化 , 应该更多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 , 在实 践中不 断摸索 改 操 纵 利 润 的 现 象 , 因此 , F A S B又 于 2 0 0 1 年 I i月 发 布 了 S F A S 1 4 4
关于资产减值若干问题的探讨
2.更具有操作性
新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准则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便于实务操作。
3.明确了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新准则规定,某项资产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如果难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不应按照该单项资产为基础确定其可收回金额,而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可收回金额,然后据以确定资产的减值损失。
4.规定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方法
新准则规定,对于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企业应每年必须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而且商誉必须分摊到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后才能据以确定是否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现行资产减值处理的规定虽经多次改进但仍有不完善之处:
(一)可操作性不强
虽然也要求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但由于没有提出资产组的概念,同时预测单项资产的预期现金流量也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有些没有市价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很难确定,这就使得资产减值会计规定没有操作性,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企业会计人员不知道究竟提多少资产减值损失,部分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具有随意性,一方面可以多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加费用、减少资产达到减少当期利润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少提或不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减少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二)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了亏损公司调节盈余的一种重要手段
从目前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频繁地被一些企业当作调节利润的杠杆,特别是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人为地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夏大慰教授等人的研究,2002年和2003年计提存货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共有764家,转回存货减值准备的公司为746家,涉及存货减值的公司占绝大多数,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存货减值准备。他们的研究还发现,2002年和2003年有37家公司由未计提存货减值准备时的亏损变成了计提之后的盈利。
我国学者对资产减值准备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对资产减值准备研究文献综述现代商贸工业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11年第23期我国学者对资产减值准备研究文献综述陈梅花(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2I)摘要:资产减值问题一直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问题较多和备受争议的问题.会计界对于资产减值的一系列讨论广泛地展开,众说纷纭.回顾了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相关文献的综述加深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解,并展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23—0013—021前言资产减值会计是伴随着会计目标和会计核算模式的转换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确认资产的真实价值,从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其作出决策相关的信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投资者,债权人逐渐成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这从客观上要求企业提供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资产价值会计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2我国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研究现状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而且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和复杂化,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地加剧,资产减值准备问题逐渐受到会计界各人士的重视.同时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会计实务规范的逐步完善以及国际化的进程,资产减值准备问题成为了当前我国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国内对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周忠惠,罗世全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2000)一文中主要是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实质,确认与计量等会计问题,认为中国资产减值是滞后的, 并分析了滞后的原因.而且他们认为,只要发生减值就应该对资产确认减值,同时资产的价值恢复了也应该允许减值的恢复,从而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同时,应该要求企业对其进行充分,公允的披露,以减少企业进行操纵.(2)黄世忠在《巨额冲销与信号发送——中美典型案例比较研究~(2oo2)一文中以信号发送作为其理论基础,通过比较几个中美相关案例,探讨了企业进行巨额冲销的原因并论述了巨额冲销所蕴涵的信号发送含义.他认为:①巨额冲销可能说明上市公司以前年度或当年存在着严重的报表粉饰行为;②巨额的坏账准备可能意味着上市公司过去的收入确认不稳健,甚至存在虚假的收入,同时也可能意味着企业内外勾结,逃废债务;③高比例或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可能意味着过去的这些资产交易只是一个幌子,用来掩盖虚假的利润,或者是一个伎俩,为了减少未来期间的折旧和摊销的伎俩.(3)袁琳,赵建军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应用研究——来自沪市2002年的证据~(2004)一文中选取了2002年12月31目的A股公司进行实证分析.他们得出以下结论: 总体上来说大部分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并不大, 资产质量较佳,在本年度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资产贬值;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司利用会计估计调节利润的意图比较明显;其中ST类公司资产质量较差,在本期进行了"大清洗".(4)戴明德,毛新述,邓瑶在《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研究》(2005)一文中以2001—2003年的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两个影响因素即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控制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亏损公司八大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总计提比例显着高于其他上市公司,进而找到了亏损公司存在"大清洗"行为的经验数据.(5)赵春光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一论<资产减值> 准则的政策涵义》(2006)一文中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资产减值前亏损的公司存在着通过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其进行盈余管理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亏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进行"大清洗";同时发现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也存在动机通过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该动机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利润平滑,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盈余增长.(6)于李胜在《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2007)一文中选取了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的上市公司数据作为其研究样本,深入考察了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比例的结构变化,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动机的差异,以及特别考察了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比例情况.研究发现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比例与"大清洗",平滑利润等盈余管理因素是显着正相关的.(7)代冰彬,陆正飞,张然等在《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2007)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他们发现,除了很多研究中已发现的减值准备的两种计提动机——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外,稳健性因素也能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同样的毁损情况下,"坏消息"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将比"好消息"公司多.此外,该文还发现,在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时,选择的减值类型受到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扭亏和"大清洗"公司会采取各种类型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而平滑和管理层变更公司只使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且是不影响营业利润的减值准备.作者简介:陈梅花(1987~),女,福建泉州人,苏州大学会计学研究生,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研究.现代商贸工业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11年第23期(8)丁方飞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对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影响的实证研究》(2008)一文中对我国上市公司从2001—2006所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分析,认为"盈余管理工具论"观点下,人们普遍预期我国上市公司会在2006年将原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但在上市公司整体层面上还缺少有说服力的证据.(9)罗进辉,万迪防,李超等在《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2010)中选取了2004—2008年深沪两市A股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前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行为中的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规避和迎合新会计准则体系规定的动机下具有对资产减值准备结构进行"合规"调整以实现盈余管理目的的明显偏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行为中都存在扭亏为盈,平滑利润,避免亏损,"大清洗"等盈余管理动机,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制约了个别盈余管理行为;公司治理机制没有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中的各种盈余管理动机具有稳定一致的调节制约作用.3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研究成果评价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才开展不久,关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主要起始于2000年.2001年1月1日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对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将资产减值范围扩大到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委托贷款等八大资产项目,并强制要求企业至少在每年年末进行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而这强制要求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资产状况,体现会计的稳健性原则,也可能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 2006年以后,国内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更趋热烈.由于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实施,其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可转回.因此,围绕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以及相关会计准则的政策效果,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综合来看,可以将现有的这些文献划分为三类:(1)资产减值的计提方法和会计核算以及会计政策的政策效果的研究(如《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2)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因素(如《巨额冲销与信号发送——中美典型案例比较研究》);(3)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质量,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如《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但从目前来看,我国资产价值研究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首先,大多数资产减值研究只局限在流动资产和长期投资的资产减值的决策选择和信息披露方面;其次,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动机进行研究,而且主要是检验了长期资产或总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或转回比例的盈余管理因素;再次,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也比较少;同时,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完善的外部市场环境来提供可以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价格信息,而国内的研究大多不涉及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与市场价格的关系.4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趋势我国计提资产减值的历史尚短,理论和实务界的相关研究和经验还尚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融合.回顾过去,立足现状,展望未来,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1)就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本身而言,它只可能解决资产减值技术上的问题,而减值技术的标准一般也很难以确定. 而且资产减值所依赖的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等也难以确定,目前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尚不完善,而有些特别制造的资产价值要么难以确定其市场价格,要么可以确定但成本很高.因此对于这个难度系数很高的问题,光靠这一项规范是难以解决的.资产减值需要公允价值等基础性工作的支持.因此,公允价值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2)大量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可用以操控盈余管理手段繁多,诸如关联交易,资产减值行为等,而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于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公司治理对资产减值行为影响如何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3)外国对于资产减值的研究较为成熟,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优秀的会计经验,来解决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问题.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会计制度的趋同化,迫切需要我国的会计制度向国际会计靠拢.因此,研究国外优秀会计理论对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具有重大的意义.(4)由于难以区分财务报告中大量公告信息,如公司盈余,资产结构,经营战略,资产减值信息等的市场反应程度,使得对于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信息的市场反应难以单独进行研究,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效率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更加及时和规范,资产减值的市场反应研究将非常有意义.参考文献[1]周忠惠,罗世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J].会计研究, 2000,(9).[23黄世忠.巨额冲销与信号发送~中美典型案例比较研究[J].会计研究,2002,(8).[3]袁琳,赵建军.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应用研究一来自沪自,2002 年的证据[J3.北京工商大学,2004,(5).[43戴明德,毛新述,邓皤.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研究[J].财经研究,2005,(7).[53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一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3.会计研究,2006,(3).[63于李胜.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J].会计研究, 2007,(9).[73代冰彬,陆正飞,张然.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12).[83丁方飞.新会计准则颁布对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93罗进辉,万迪哮,李超.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J].中国会计评论,2010,(8).[1o3王惠波.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东北大学,2005.。
浅谈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
浅谈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脚步也加大了步伐不断深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资产时常发生减值的情况,对企业资产预估、会计计算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
我国财政部出台的会计准则第八号进一步的明确了企业资产减值的规定,并与国家化准则进行接轨。
相比以往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减值范围的调整,引入资产组的概念等。
但是在新的资产减值准则执行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资产减值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见解。
关键词:资产减值;新准则;问题研究改革三十多年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大与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化市场体系中日益显现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全球化对社会市场的影响不可避免具有两面性,国际性经济危机、国际商品价格波动、股市跌宕都成为时常发生并且难以预测的现象。
对于企业来说在这样的经济情景之下,企业的资产因为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减值现象也是时常发生。
对于资产的减值需要在企业进行会计计算时中将减值的具体信息提供出来。
但是以往对于资产减值的规定已经明显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因此,财政部及我国学者在对资产减值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于06年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第8号)(以下称为新准则),以此来对资产减值问题进行明确的规范。
一、资产减值概述(一)资产要了解资产减值的含义,首先对于资产的定义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我国现行准则当中,对于资产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资产是一种资源,它能够为其所受控制或者拥有的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并且它是由企业在过去的交易中所形成的,与未来是无关的。
资产的目的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也是资产的实质。
(二)资产减值根据对于资产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企业取得资产就是为了在今后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这也是企业经营的根本所在。
但是如果企业某项资产在实际中已经失去了为企业带来利润和利益的作用,那么这项资产并不能进行确认;同时,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对企业资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影响,使其发生了资产实际价值的减少,低于账面价值,那么这项资产也不应该进行确认,否则就无法正确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其结果将会导致企业过分的高估自己的资产和利润,对于企业的发展虚假的表象。
资产减值准备若干会计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准备若干会计问题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问题。
根据实施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法律法规,讨论资产减值准备的各个方面,包括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原则和程序。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总结出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因素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原则;实施范围;原则和程序正文本文致力于分析和探究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原则和实施程序。
首先,本文简要回顾了资产减值准备的法律法规,并讨论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
其次,着重介绍了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原则,包括鉴定准备的依据、损失的计量和报告的声明等。
此外,我们还介绍了资产减值准备实施的具体程序和技术要求,以及记录和报告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
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资产减值准备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资产减值准备的适用问题等,以期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实施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应该有认真的准备工作和准确的核算。
首先,企业应仔细审查投资资产的现金流量和风险趋势,并分析资产是否已达到减值过程中判定为不可能或不实际偿还的标准。
其次,企业应实施一个系统的资产减值准备程序,明确影响投资资产的各种因素,如市场价格变动、竞争环境变化等。
此外,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责任分配体系,确保所有相关决定者都能够及时、准确地执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
最后,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定期审查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交易,确保所有操作的合规性。
总之,实施资产减值准备的前提是对实施资产减值准备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程序有充分的了解,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才能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可信。
另外,对于实施资产减值准备,企业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介绍更加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例如,在进行资产减值准备时,企业应考虑到投资资产的实际可支配数额,并利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来提高其资产减值准备的精确性。
另外,也应结合实物财务资产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波动情况,对资产减值准备报表数额进行必要的调整。
【最新】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综述-精选word文档 (3页)
【最新】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综述-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综述一、引言资产作为会计六大要素之首在会计核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之相应的资产减值会计在企业调解利润、进行盈余管理方面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因而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和复杂化,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地加剧,资产减值准备问题逐渐受到会计界各人士的重视。
关于上市公司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动机的研究国内外会计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价值毁损观和盈余管理观。
价值毁损观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确认资产减值是基于企业资产价值的降低而不是出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普遍沦为了盈余管理工具,而是体现出了经济因素对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影响(王跃唐,201X)。
盈余管理观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选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使得公司盈余管理向管理层期望的方向变动。
很多学者的研究都支持盈余管理观,如苏丹宁(201X)、赵敏、甄颖(201X)。
二、价值毁损观下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王跃堂,周雪和张莉(201X)检验了201X和201X年A股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和未来经营业绩变化之间的关系,从理论的层次剖析了上市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的行为和经济后果,认为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是把双刃剑。
文章检验了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行为到底是盈余管理的信号还是公允价值的正当运用。
简单统计201X年会计改革后上市的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新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大约有63%的上市公司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减值真实的反映了长期资产未来收益的下降,并未演化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丁方飞在(201X)对我国上市公司从201X-201X所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分析,认为盈余管理工具论观点下,人们普遍预期我国上市公司会在201X年将原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但在上市公司整体层面上还缺少有说服力的证据。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文献综述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材料:文献综述课题名称: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研究专业财务管理学生姓名曹园园班级 BMZ财管081 学号 0861405106 指导教师卞继红专业系主任卞继红完成日期二零一二年三月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研究的综述摘要:随着市场的日趋完善,人们越来越关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资产减值问题一直都是国内外会计行业关注的热点。
国外对资产减值问题的相关研究始于20十几80年代末,而我国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发展也经历了从1998年开始实施计提“四项减值准备”,到2001年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扩大到“八项减值准备\,然后到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具体准则颁布出台的过程,这其间仅仅经历了八年时间,可以说我国对资产减值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而FASB和IASC更在上世纪就颁布了资产减值准则,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为国内学者提供了多方位的启示,文献成果较为丰富。
关键字:资产减值准备研究准则一序言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也起伏不定,资产的价值也随之失去了一成不变的地位.企业若继续单纯采用历史成本对此进行核算,势必会影响企业资产的真实情况,企业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也会因此大打折扣.顺应这种情况,资产减值就应运而生了,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我国虽然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毕竟处于初期,在理论和实务上都有待完善.会计制度和准则作为确认计量和报告经济活动的规范手段,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变迁,不断做出动态调整和完善.我国从1998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四项准备,2001年进一步升格为八项准备.这些制度和准则背后蕴含着重要会计思想,只有夯实资产和负债,才能使会计报表上报告的利润真实可靠.客观的说中国最近几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准则的变化和不完善性,难免会被上市公司所利用,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些上市公司不惜诉诸于巨额冲销,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形式,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清洗和消毒,以达到自身的目的,这种不正常现象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消除这种不正常现象,有必要全面系统地研究资产减值计提问题,建立完善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从各方面规范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执行行为.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总体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我国上市公司从2001年1月1起开始执行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资产减值准备若干问题
文献综述题目浅谈资产减值准备若干问题
系财经系
专业会计
姓名蔡晶晶
班级049062
学号04906201
指导教师李正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若干问题
长期以来,资产减值会计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
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减值就是资产账面金额超过可收回金额部分的差额。
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则是强调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也就是说资产减值是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
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
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价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
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另外,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
基于上述原因,我国于2006 年初正式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并准备于2007 年1 月1 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出台,是我国会计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新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但是,客观地说,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论在理论研究、具体规范还是实际操作方面都很不完善。
即便是新颁布的准则,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基于上述考虑,我选择资产减值准备若干问题研究为题,拟就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对新颁布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有所借鉴。
(一)资产减值确认时间的比较
1.国际会计准则。
根据IAS36规定,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估计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
如果存在这样的迹象, 企业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价值无论是否有任何减值迹象, 会计主体也应在每个年度报告期末估计一项无确定使用年限或尚不可使用的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每年度测试企业合并时取得的商誉的减值
2. 我国新会计准则。
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 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
某项资产如存在减值迹象, 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以确定减值损失如不存在减值迹象, 不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二)资产减值确认标准的比较
资产减值确认的标准主要有经济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永久性标准。
1.国际会计准则。
IAS36采用经济性标准确认减值损失, 即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金额时确认减值损失。
2. 我国新会计准则。
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五条规定,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 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至可收回金额,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计人当期损益。
”我国对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采用经济性标准, 一方面是考虑了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在交易环境和实质相同的情况下采纳应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的会计处理,若采用经济性标准将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三)资产减值计量的比较
1.国际会计准则。
IAS36指出, 资产减值损失以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量.
2. 我国新会计准则。
新准则规定, 采用“可收回金额”作为资产减值的计量属性。
准则规定, 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低于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减值损失。
(四)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
1.国际会计准则。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已减值的资产确认减值损失, 如果以后资产的账面金额回升, 应转回减值损失, 转回的减值损失应立即在收益表中作为
损益确认, 除非按照其他准则要求,资产是以重估金额人账. 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不能在以后期间转回。
2. 我国新会计准则。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
对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一)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标准和方法。
我国的会计制度是政府主型,政府在会计制度的调整提供了极有力的保证。
因此,政府在制定准则的时候,应该,在技术上应该统一计量标准和模式。
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会计标准,形成统一规定,从而有利于今后我国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
同时我国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时限,企业不能随意更改。
(二)加强减值准备信息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对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显得过于简单,年报虽然披露了计提资产减值情况,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也披露资产减值明细表,但对计算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标准、当期资产减值冲回金额、当期直接确认为损益的资产减值损失冲回金额均未充分披露,致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未能充分理解资产减值信息。
因此,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必须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信息披露制度,在相关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详细地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发生数、转回数、转销数及其在报表中的列示项目等,增强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达到制定资产减值政策的初衷。
(三)加强中介机构的审计监督作用。
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
加强对其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监督管理中心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以维护企业以及国家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强化、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一些企业采用资产减值准则对利润进行调节,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诚信度,导致会计行业的危机,损害了社会的风气。
因此,
想要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打击会计造假,就需要证监会、财政、税务等部门对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财务检查。
对于查出的违规、违法的会计行为,必须追究相关人员和企业法人的法律责任,提高法律的威严和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五)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判断能力。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和确定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除了具有清晰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使用其他多学科技术、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近几年,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虽然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资产减值准备问题,我们国家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仍然停留在“算账型”的基础上,“管理型”的会计人才仍然较少,面对资产减值准则束手无策或随意性强,因此,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会计职能也限制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应用性。
因此,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
判断能力,给投资者更准确的会计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卷(期)•页码;著作:作者•书名•出版社•年份)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金棋萍.对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科技资讯》,2006,No.26
[3]、佟丽娟. 浅谈资产减值准则[J]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07,(06)
[4]、曾文桃. 资产减值准备若干会计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 , 2005 .
[5]、袁仁科. 刍议资产减值会计[J]时代金融 , 2007,(01)
[6]、容丽.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解读[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7,(14)
[7]、刘泉军,张政伟. 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 , 2006,(03)
[8]、赵爱玲. 中美资产减值会计差异比较分析[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04) .
[9]、邓亦文,浅谈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意义和内容,[J],商业会计,2006,(11):
16-17
[10]、向德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一从资产减值准备谈起》,中
华会计网校2004年9月
[11]、刘智鑫. 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及可能的实施困难[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
育版) , 2007,(S1)
[12]、徐建芳.会计制度与资产减值准备.《商业经济》,2006年第9期总第282期
[13]、王青林,孙玉英.资产减值准备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资本运营,2005,
11:123
[14]、IASB.IASNo.36“Impaimrent of Assets,,.2004
[15]、MimiAleioater,CoarlCallwayaDee,PeterEaston,etal.Assetwrite一
downs:Adeedaeofersearch二JounralofAeeountingLiterature,1995,17(l):l一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