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

合集下载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一、古代发明1. 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起源于汉代。

它采用磁石原理,通过磁针指向北方,帮助航海家确定方向。

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汉代就已经广泛应用。

通过将纸浆压制成纸张,取代了古代的竹简和丝绸书籍,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最早应用于军事上。

火药的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对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科学1. 天文学: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例如,在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制作出了精确的天文仪器,并进行了大量观测和计算,掌握了天体运行规律,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数学:古代中国在数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

例如,中国古代已经独立发现并应用了勾股定理,为几何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古代中国还发明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得到了较为精确的近似值。

3. 医学: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也相当发达。

中国古代医学家对人体解剖、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古代文化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的诗篇。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古代文学的典范,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

这些经典内容丰富,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3. 书法艺术: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书法家通过不同的笔画和布局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文字具有了美感和艺术价值。

四、古代社会1. 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社会基本上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03姓名、字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03姓名、字号

▪ 一般平民没有姓氏。我们古籍中常见的弈 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等人,是在 他们各自所从事的职业或所具有的专长之 后加上名来称呼的。
▪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 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 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 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 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 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 孟姜 伯姬 仲子 叔姬 季芈
名、字兼表行辈
▪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 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 (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 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 “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
▪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 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唐代抵抗安禄 山的名将颜果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 卿共用“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颜 真卿也用“卿”字。
▪ 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 例如:武姜(郑武公妻) 昭姬(齐昭公妻) 共姬(宋共公妻) 敬嬴(鲁文公妃)文姜 (鲁桓公妻) 齐归(鲁昭公母)

▪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支族,指分化的各 族。从语音看, “氏”与“支”古音同。
▪ 氏的情况比较复杂。(1)诸侯以受封的国名 为氏。例如:郑捷(郑文公)、蔡甲午(蔡庄 公)、齐环(齐灵公)、 宋王臣(宋成公) (2)卿大夫及其后裔则以受封的邑名为氏。 例如:屈完、知罃、羊舌赤、解狐(3)或以 所居的地名为氏。例如:东门襄仲、北郭佐、 南宫敬叔、百里孟明视。
▪ 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 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 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 又如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学 家曾巩字子固。
▪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 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西晋文学 家陆机字士衡。司马耕字子牛。唐代诗人白居 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 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 “无咎”。宋代史学家《通志》的编者郑樵字 “渔仲”;“渔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学 家李渔字笠翁。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李斯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名翟)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文化常识

中国古文化常识

中国古文化常识
中国古文化常识是指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中国古文化常识的一些方面:
1.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历经了夏、商、周、秦、汉等朝代。

其中,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为周朝,秦朝实行过统一封建制度,汉朝是世袭制度的代表。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封建制和世袭制,统治者通过封爵和官职控制地方。

3. 中国古代哲学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等多个学派。

其中,儒家以孔子和他的弟子为代表,强调道德修养、仁爱和礼仪。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

4. 中国古代艺术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个领域。

古代文学以诗歌、词、赋等诗体为主,代表作品包括诗经、论语、庄子、红楼梦等。

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主,著名画家有吴道子、李白、顾恺之等。

5.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6. 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相当高,发明了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

这些发明对世界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7. 中国古代有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主要有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道教注重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佛教强调修福修行和解脱。

8. 中国古代的服饰、礼仪、饮食等方面也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古代的服饰以长袍为主,礼仪讲究礼节和仪式,饮食以米、面、酒、肉等为主要食材。

以上是中国古文化常识的一些方面,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内容。

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

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

自己 起的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太后自称“我 孝庄”,请问这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 什么错误。
“孝庄”是谥号,是死后才有的称呼,活生 生的太后是不可能自称“孝庄” 的。
4、称谥号 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 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 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 “谥号”。 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征士,林则徐的谥号 为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 。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称杨万里为杨诚斋、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称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如:孟襄阳、柳河东、王临川
为先贤。
【敬称2】称谓前加 “令”“尊”“贤”“仁”等表示对他人 尊称。
1.令尊:--2.令堂:--3.令爱:--4.令兄:--5.令婿:--6.令郎:--7.令妹:--8.令正:--9.尊公、尊君10.尊堂--别人的父亲 别人的母亲 别人家的女儿 别人家的兄长 别人家的女婿 别人家的儿子 别人家的妹妹 别人的妻子 对方的父亲 对方的母亲
7、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王右军(右军将军)、杜拾遗(左拾遗)、 刘宾客(太子宾客) 8、称爵名 如:武侯 (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以武侯相称) 9、称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陶彭泽、贾长江 10、称郡望 韩愈 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 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链接高考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I 】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 《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 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气。及长、雄 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 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 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 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 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 数百人。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古代文化中,人的称谓是一种社会规范,用以表示不同身份、地位和尊卑关系。

这些称谓是根据不同的社会习俗、礼仪和文化传统而形成的。

在古代中国,人的称谓可以根据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等因素进行区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中的人的称谓。

1.君主:古代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如中国的皇帝、日本的天皇等。

他们被尊称为陛下、圣上等。

2.皇后:君主的配偶,作为国家的女主人,通常被尊称为皇后娘娘、娘娘等。

3.太后:尊贵的皇后或太子之母在君主去世后继承政权或辅助太子执政,被尊称为太后。

4.太子:君主的儿子,继承皇位的人,被尊称为太子殿下、太子爷等。

5.王子/公主:君主的子女,被尊称为王子殿下、公主殿下等。

6.父亲/母亲:指自己的亲生父母。

7.兄弟姐妹:指自己的兄弟姐妹关系。

8.先生/奶奶:对男性长辈的尊称。

9.女士/小姐:对女性的尊称,通常不带任何称谓修饰。

10.师傅/师父:对自己的老师或师长的尊称。

11.士子:指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的读书人,被尊称为先生、贤人等。

12.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通过考试者可担任高级官职。

13.儒生:儒家学派的学生,通常指那些有读书人学识但未能通过科举考试的人。

14.丞相:古代最高官员之一,负责辅佐君主,被尊称为丞相大人、丞相等。

15.宰相:古代政府的高级官员,负责政务,被尊称为宰相大人、宰相等。

16.太监:指被阉割的男子,通常被任命为皇宫中的宦官,负责宫廷内务。

17.卿:古代官员的尊称,如刺史、太守、宰相等。

18.地位低下者:在古代社会中地位低下的人,如奴隶、苦力、佃户等。

这些称谓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使用,体现了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地位、身份和尊卑关系。

在尊称他人时,使用正确的称谓是一种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重,并且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天文历法PPT精选文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天文历法PPT精选文档

1911年 辛亥年
2010年 庚寅年
38
2011年 辛卯年 2012年 壬辰年
纪年纪时之 纪年
❖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 ❖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
1662—1722年,历61年; ❖ 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 ❖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
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45
❖七曜之说影响颇广,直到现在,日、 韩等国日历,还用日、月、金、木、 水、火、土来表示一周的七天。
13
❖(二)二十八宿与四象 ❖星宿不是一颗星,而是邻近若干颗星
的集合。古人把比较靠近的几颗恒星 联系起来,东西南北各有七宿,把每 七宿,想象成一种动物,称为二十八 宿。
14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 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 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33
月的划分
❖ 每月的第一天:朔 ❖ 最后一天:晦 ❖ 大月十六、小月十五:望 ❖ 近在望后:既望
34
天干(十)地支(十二)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35
36
古人纪年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
44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 ❖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
序》)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1)自谦称谓古代的自谦称谓,大都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但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如亡妻、亡弟。

(2)尊称称谓自谦称谓是以卑己的方式间接向对方表示礼敬,而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司马光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qiǎnɡbǎo):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

期颐(jī yí):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过去曾有人把中国古代的社会叫宗法社会。

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众多领域,从政治、社会到艺术、哲学,都有深厚的积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些常识,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古代文明。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

中国的古代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传说中的中国第一位君主是传说中的黄帝,他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王朝更迭,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二、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

从夏朝开始,中国历代王朝都采用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封建时期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奴隶和农民作为其附庸。

三、官员考试制度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官员选拔制度,大学士、进士、举人等都是其中的重要考试级别。

进士科举是古代最高级别的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这一制度考察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和文化修养。

四、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鼓吹仁爱、孝道、礼貌、忠诚等美德。

在古代,儒家思想对政府、家庭和个人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推崇平等、尊严和自由,强调个人责任和仁慈,对现代中国社会依然有深远的影响。

五、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思想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最高境界是返本归真,即顺应自然的原则,拒绝对自然进行干预。

六、佛教的传入佛教是在中国古代广泛传播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宗教。

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社会逐渐接受了印度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如敦煌石窟和云冈石窟,就是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

七、书法和绘画书法和绘画是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艺术形式。

中国的书法被认为是一种诗意的艺术,尤其注重字的造型和笔画的跌宕有致。

绘画则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追求意境和审美感。

国开电大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一第一讲古书中的天文历法常识第二讲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第三讲历史地理学与“中国”正确答案已经标红1.“七月流火”这一天文现象最早见于下列哪一篇典籍?单选题 (3 分) 3分A.《诗经·豳风·七月》B.《诗经·唐风·绸缪》C.《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正确答案: A2.《左传·僖公五年》阐释了()天文现象?单选题 (3 分) 0分A.三星在户B.三星在天C.丙之晨,龙尾伏辰正确答案: C3.()昏心中,心宿又名大火,所以说“日永星火”。

单选题 (3 分) 0分A.春分之日B.夏至之日C.秋分之日正确答案: B4.启明是()的别名,由于它比太阳先出,所以叫“启明”。

此星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

单选题 (3 分) 3分A.金星B.木星C.水星正确答案: A5.“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这是()中讲到的历法。

单选题 (3 分) 0分A.《公羊传》B.《尚书·尧典》C.《诗经选》正确答案: B6.古代诗文中的“孟夏”指的是农历()。

单选题 (3 分) 0分A.正月B.六月C.四月正确答案: C7.骆宾王《狱中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诗中“西陆”指的是()。

单选题 (3 分) 0分A.夏天B.冬天C.秋天正确答案: C8.古代的历法中每月最后一日叫作()。

单选题 (3 分) 0分A.朔B.晦C.眺正确答案: B9.古代的历法中每月初一日叫作()。

单选题 (3 分) 3分A.朔B.望C.眺正确答案: A10.东汉张衡的《思玄赋》中描写紫微的诗句是()。

单选题 (3 分) 0分A.观壁垒于北落兮B.乘天潢之泛泛兮C.出紫宫之肃肃兮正确答案: C11.古代天文学中的“心宿三星”来自()。

单选题 (3 分) 3分A.东方七宿B.西方七宿C.北方七宿正确答案: A12.我国古代的天文学者将西方七宿想象成()。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其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高考历史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1.中国古代的礼制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礼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制度,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表达了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提倡仁爱、诚实和道德修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诗词是文化的瑰宝。

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

他们的作品抒发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楷模。

3.中国古代的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千百年来,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审美追求,崇尚“神似”而非“形似”。

“写意”、“工笔”和“写生”是中国绘画的三大风格。

4.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音乐器乐有琴、瑟、筝、钟、磬等,乐曲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

中国古代音乐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传承至今仍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古代兵器制造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兵器主要有剑、弓、箭、戟、枪、刀、盾等,其中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剑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了道德和精神意义。

6.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如中国式的屋顶造型、琉璃瓦、斗栱、颐和园、故宫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品。

7.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器、形,以及烹调技巧和餐具的搭配。

中国菜系有八大菜系,分别是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鲁菜和浙菜。

8.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古代服饰有汉服、唐装、宋装等,它们在材质、款式和用途上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

3.4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3.4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地点:朝廷派员在各地主考 ✓考员身份:“童生” ✓考取者:院试合格者称“秀才”
二、科举制度
1.院试 2.乡试 3.会试 4.殿试
✓ 时间:每三年一次 ✓ 地点:秋季在省城举行, ✓ 又称:“秋闱”、“大比” ✓ 考员身份:生员(俗称“秀才”) ✓ 考取者:称“举人” ✓ 第一名:解元
二、科举制度
A.怀 表同情 C.昭
B.文 D.武
BCD+穆
E.灵 表贬义
历年真题
【答案】 B
【2019年真题·判断】
谥号原寓褒贬同情之意,谥号在唐以后就有
褒无贬了。( )
A.正确 B.错误
唐----宋
一、姓氏称谓
姓 氏 名 字 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避讳
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称做“祖” 如“太祖”“世祖”“高祖”。 ➢ 唐高祖李渊;汉高祖刘邦,明
贬义的有
炀、厉、灵、幽
隋炀帝--杨广
同情的有 哀、怀、愍、悼
一、姓氏称谓
姓 氏 名 字 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避讳
诸葛亮--谥“忠武” 萧统--溢“昭明” 欧阳修--谥“文忠” 岳飞--谥“武穆”
官谥——朝廷重 臣的谥号,一般为 一两个字。
历年真题
【答案】BCD
【2018年真题·多选】
以下帝王谥号中表示褒扬的有( )。
一、姓氏称谓
姓 氏 名 字 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避讳
➢ “氏”原为“姓”的分支,起 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其主要作 用在于“明贵贱”。
一、姓氏称谓
姓 氏 名 字 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避讳
➢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和氏开始合二 为一。
➢ 到了汉代则全都叫作姓,并且自天子到庶民人 人都可以有姓。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文化常识3(科举制度)

文化常识3(科举制度)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 和教习称。"序"起初 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 族教育子弟的场所。
【庠xiánɡ】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
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 业。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说文》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 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 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 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 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 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 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 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 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 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
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 (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 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 府。《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 在太学已二年。”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 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 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 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 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 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 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 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 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 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 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 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 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节气编辑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2、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3、寒食: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

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4、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5、七夕:七月初七为女儿节,七夕节。

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7、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8、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9、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

10、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是节气的起点。

如“淳熙丙申至日(此处指冬至)”。

11、二十四节气表职官编辑六部: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为员外郎。

州、郡、道、路、府、省:”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上古说九州,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多州。

大洲又称”府”。

汉时,州设刺史,又改称州牧,为军政最高长官;宋代州的长官为“知州”,都由朝臣担任。

“郡”,行政区域名,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郡长官为郡守,汉时称太守,后来作为知府或刺史的别称。

”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宋时改”道“为”路“,清回复为”道”,属省管,比州,府大。

唐代“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

省本事中央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成为行政区名。

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

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又叫车右、陪乘。

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

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

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

66个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66个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以下是66个中国传统文化常识:1.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新年。

2.“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

3.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4.道家和儒家是中国古代两大主要的哲学学派。

5.《论语》是孔子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一。

6.中国传统音乐包括京剧、昆曲、评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多种形式。

7.《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8.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

9.《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记载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的重要著作。

10.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即第一个月圆之夜。

11.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的代表之一。

12.《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典籍,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13.中国传统画法包括工笔画、写意画和水墨画等多种风格。

14.中国传统建筑包括宫殿、寺庙、园林等多种形式。

15.中国的传统医学包括中草药、针灸、拔罐等多种疗法。

16.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即第二个月圆之夜。

17.春联是春节期间贴在门上的对联,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18.《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9.面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面条、馒头、饺子等。

20.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和“气韵”。

21.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也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2.赵州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石拱桥,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23.《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奇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4.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包括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

25.《白蛇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

26.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

27.《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28.《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29.中国古代的五朵金花包括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

中国古代知识常识

中国古代知识常识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的知识常识:
1.《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经典”。

2.《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3.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自唐代开始至清朝废除,持续了约一千
年。

4.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中心的故宫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5.《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6.花鸟画、山水画和人物画是中国古代画坛的三大门类,其中以山水画最为著名。

7.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
要影响。

8.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重要工程,是中国境内最长的防御性建筑,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
一。

9.中国古代的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体系之一。

10.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其中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
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朝代,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紧随夏朝之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 周朝:具有长期稳定的政权,历经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和西周(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时期。

2.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传统
- 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以仁爱和道德为核心,追求人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

- 道家思想:道家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念,追求个人的内心自由和与自然的合一。

- 传入:是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的,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

- 中国书法: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汉字书写成美丽的图案,受到人们的喜爱。

3. 中国古代的器物与艺术
- 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古代生产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如青花瓷、汝窑等。

-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意境和表现技巧。

-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中国古代的节日与俗
- 春节:中国传统的新年,以庆祝农历年的开始,包括舞龙舞狮和放鞭炮等活动。

-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和进行家庭聚会。

- 龙舟节:在端午节期间举行,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古代文化还有更多精彩的部分等待你去发现。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一、人的称谓谦称:1、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单幼亲属,前者如塞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2、自称:愚、敝、卑、臣、仆3、帝王自称:孤、寡人、朕4、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5、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称:妾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叫做“尊称”。

(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通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三种: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关于三的古代文化常识

关于三的古代文化常识

关于三的古代文化常识【三皇】含义有二:一指历史时期,即三皇时代(公元前?年——公元前3077年)。

二为人物合称,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三个杰出部落首领,后世尊为皇。

指天皇、地皇、人皇,或称天皇、地皇、泰皇(人皇)。

第一种”三皇“指:羲皇(伏羲)、娲皇(女娲)、农皇(神农);第二种”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第三种”三皇“指:伏羲、神农、黄帝。

三皇多于五帝在一起组成“三皇五帝”一词。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儒释道。

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

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释是印度净饭王儿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

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在中国境内广泛传播,影响巨大。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三教多与九流在一起组成“三教九流”一词。

【三清】元始天尊〖玉清之主〗灵宝天尊〖上清之主〗道德天尊〖太清之主〗三清是道教创始者与最高尊神,是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之一。

三清是开天辟地、历劫度人、传道授法的大神。

三清就是汉族哲学中“三一”的象征,“三一”即老子《道德经》里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太清之王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除了可指排行第三的姑姑外,三姑一般指三种宗教的出家女性:尼姑:是佛教的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俗称尼姑。

道姑:是道教的。

卦姑:是专门占卦的。

三姑在江浙一带,又是汉族蚕农所崇拜的行业神祇之一。

当地汉族民间相传三姑是三位善良女子,可保佑蚕花旺盛,丰产增收。

其形象为三人骑一马或不骑马。

每逢养蚕之期来临,蚕农皆于三姑神像前焚香祭拜,行祭祀之礼,祈求三姑保佑蚕业丰收。

三姑也指古代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

多与六婆组成“三姑六婆”一词,现代汉语中的“三姑六婆”常指社会上各式市井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五)天文历法【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四象】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参商】参宿在西,商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

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

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

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实际上农历为阴阳合历)。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

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3)干支纪年法。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癸亥(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序数纪日法。

(2)干支纪日法。

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

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

”“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ě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4)干支月相兼用法。

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中“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3)时节纪月法。

如“孟冬”代农历十月。

“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1)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六)古代地理【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神州】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参见“海内”条。

指天下、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因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朔气指北方的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州、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

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七)风俗礼仪【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人日】正月初七日。

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念的感情。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

而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称为秋社。

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清明前一、二日。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上巳】三月初三,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作修禊。

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

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

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