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一、适用范围: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适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领域中对疾病使用中药制剂的情况。
它是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制定的。
二、指导理念: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指导理念是"适当、合理、安全、有效"。
即在使用中成药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中药制剂,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确保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和疗效。
三、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即个体化原则、病证结合原则、辨证辨病原则、标本并治原则。
1.个体化原则:中成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个体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基础状况和病变程度都有所不同,同一中成药对不同患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疗效。
2.病证结合原则:中成药治疗应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病证来选择适当的中药制剂。
因为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和适应症,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病证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3.辨证辨病原则:中成药治疗应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来进行,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辨证施治,从而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4.标本并治原则:中成药治疗应注重既治标又治本,即在治疗患者的症状的同时,也要治疗其病因和病机,以达到治疗的彻底和持久效果。
四、注意事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还提出了一些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需要了解中成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掌握中成药的用法、用量和禁忌症等;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以确定准确的病因和病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中成药和治疗方案,且必须严格按照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五、临床应用: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不同分类的中成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包括中药注射剂、中药颗粒剂、中药片剂等不同的中成药制剂的使用。
并根据不同疾病的病名、病证、病因、发病机制等对特定中成药的应用进行了指导。
总之,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指导医生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正确、合理使用中药制剂的一项重要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在我国,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文件之一。
该指南涵盖了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中所需的各类成药的使用标准、适应症、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等内容。
2018年版的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是全面更新的版本,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来看一下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背景。
这一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对目前临床药物使用情况的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对各类药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该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临床医生的用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接下来,让我们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进行深入的解读。
该指南包括了多个疾病领域的常用成药,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代谢疾病等。
针对每一类疾病,指南详细列出了推荐使用的成药、主要适应症、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等内容。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科学地选择用药方案,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对临床医生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是明显的。
对于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医生可以根据指南推荐的药物进行选择,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
指南中对于常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内容的详细介绍,也有助于医生在用药过程中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指南的推广和应用也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医疗费用,符合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发展方向。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是一份非常有益的文件。
它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还为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作为广大患者和公众,我们也应该对这一指南有所了解,以便在医疗过程中更好地与医生沟通,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和患者的用药安全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1:概述
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和矿物质、动物性药物为主要原料,经特定
加工工艺制得的药品。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中成药的详细应
用指导,包括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2:常见疾病及适应症
2.1:感冒
2.1.1、适应症: 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
2.1.2、药物推荐: 此处列出常用的中成药品种,例如感冒通、鼻炎康等。
2.1.3、用法用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确定用药剂量。
2.2:消化系统疾病
2.2.1、适应症: 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肠胃功能紊乱等。
2.2.2、药物推荐: 此处列出常用的中成药品种,例如胃康宁、胃复安等。
2.2.3、用法用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确定用药剂量。
3: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3.1:不良反应: 包括药物过敏、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
3.2:禁忌症: 包括孕妇禁用、哺乳期禁用、严重肝肾功能
损害患者禁用等。
4: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4.1:合理使用原则: 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程、体质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4.2: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对于存在禁忌症的患者,需避免
使用相关中成药,并注意患者的用药安全。
5: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表。
6:法律名词及注释
6.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负责对药品的注册、审批和监管工作。
6.2:中医药管理局:指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对传
统中医药的管理和发展工作。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下)
•2 •丹珍头痛胶囊(丹参、川芎、珍珠母等):
•3~4粒,Tid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 药)(下)
第十三节 治风剂
§三、祛风化痰药:
本类药品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的 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瘀血阻络所致的头痛, 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 痛、经前期头痛等疾病。代表中成药为正天丸。
XX国家基本药物药临)(下床)应用指•C南om (中p成any Logo
一、疏肝解郁药
•1 •逍遥丸(柴胡、当归、白芍等):9克,Tid
•2 •丹栀逍遥丸(牡丹皮、焦栀子、酒柴胡等):
•6~9克,Bid
•3 •护肝片(柴胡、茵陈、板蓝根等):4片,Tid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药临)(下床)应用指•C南om (中p成any Logo
·三、祛风化瘀药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 药)(下)
第十三节 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药:
本类药品有疏风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 邪所致或症状加重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头痛 (外感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疾病。代表 中成药如川芎茶调散。
•1 •川穹茶调散(川芎、羌活、白芷、荆芥等):
第十三节 治风剂
§五、祛风通络药:
本类药品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舒筋止痛的作 用。常用于治疗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痹病(类风湿 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风湿症)等属 风湿痹阻、痰瘀阻络证者。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 药)(下)
五、祛风通络药
•1 •华佗再造丸(川芎、吴茱萸、冰片等):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上
第四节 温里剂
一 温中散寒
附子理中丸
❖ 药物组成:附子、党参、 炒白术、干姜、甘草
❖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用于脾胃虚寒,腕腹冷 痛,呕吐泄泻,手足不 温。
❖ 临床应用:1 脾胃虚寒 证 2 胃痛 3 泄泻
香砂养胃丸
❖ 临床应用:感冒
正柴胡饮颗粒
❖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 风、甘草、赤芍、生姜。
❖ 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恶 寒、无汗、头痛、鼻塞、喷 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 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 染见上述症状者。
❖ 临床应用:感冒
第一 节 解表剂
二 辛凉解表
柴胡注射液
❖ 药物组成:柴胡 ❖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用于治疗感冒、流行
❖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小儿 风热外感,症见发热、流涕、咳嗽、脉浮。
❖ 临床应用:感冒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 金银花、连翘、葛根、 板蓝根、水牛角、大黄
❖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泻火利咽。用于小儿外 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 见高热、头痛、咽喉肿 痛、鼻塞流涕、咳嗽、 大便干结。
。 ❖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
消肿。用于热毒内蕴、毒邪 未尽所致的口疮肿痛、疮疡 溃烂、烦躁口渴、大便秘结。
❖ 临床应用:口疮、喉痹、疮 疖。
第三节 清热剂
三 清热祛暑
保济丸
❖ 药物组成:钩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 广藿香、葛根、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稻芽、薄荷、茯苓、 广东神曲。
祖卡木颗粒
❖ 药物组成:山奈、睡莲 花、薄荷、大枣、洋甘 菊、破布木果、甘草、 蜀葵子、大黄、罂粟壳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使用指南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 和医疗保健的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 和中成药等。 中药材: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符 合药品质量标准,未经加工(鲜用)或只经 产地初加工而形成的原料药。
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 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 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
使用注意
症候禁忌 配伍禁忌:中成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其 他化学药注射剂相隔一定时间)、输液器亦 应该更换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特殊人群禁忌
使用注意
妊娠禁忌:禁用多是大毒的药物、引产坠胎 药、破血消癥药、峻下逐水药。慎用药包括 含有通经逐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 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 三七等;行气破滞的枳实、厚朴、大黄、芒 硝、番泻叶等;辛热燥烈类的附子、干姜、 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 通草等。含上述成分的中成药,也就相应被 视为妊娠禁用药和妊娠慎用药。
剂量(用量) 严格按照说明书标注用量使用,应根据病情轻重、 病势缓急、病程长短、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 因病、因药、因人、因时而宜。对含毒性成分的、 作用剧烈的(相当于西药的毒剧药)应严格控制剂 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小儿用药应该严格控制 在国家批准的使用剂量内,“儿童酌减”品种,一 般情况可参照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1/3成人 量,5~10岁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 不大。
中成药处方来源
传统方:古典医籍中著名方剂 经验方:民间流传广疗效好的、名医经验方、 医院名医名家集成拟定处方 科研方:现代药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拟定的 配方。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附件2:《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参考大纲(中成药部分)(一)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
熟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的“中成药”各类药物及其各品种在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方面的内容。
掌握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辩证用药,提高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应用水平,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为使社区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熟悉”和“了解”。
“掌握”是指本课程中需重点讲解的内容;“熟悉”是指本课程一般讲解的内容;“了解”可略讲或安排自学。
(二)授课学时及重点内容(24学时)1、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掌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的“中成药”(种类、品种等)的说明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中成药)2009年版基层部分》的使用方法;掌握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辩证用药;熟悉中成药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品种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内容。
(4学时)2、(1)内科用药:解表剂、祛暑剂、泻下剂(2学时)掌握:九味羌活丸(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柴胡注射液、银翘解毒丸(颗粒、片)、防风通圣丸(颗粒)、藿香正气水、麻仁润肠丸(软胶囊)。
熟悉:玉屏风颗粒、保济丸。
了解:十滴水。
3、(1)内科用药:清热剂(2学时)掌握: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板蓝根颗粒、茵栀黄颗粒(口服液)、护肝片(胶囊、颗粒)。
熟悉:牛黄上清丸(胶囊、片)、银黄颗粒(片)、复方黄连素片。
4、(1)内科用药:温里剂、止咳平喘剂、开窍剂(2学时)掌握:附子理中丸(片)、香砂养胃丸(颗粒、片)、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橘红丸(颗粒、胶囊、片)、养阴清肺丸、清开灵颗粒(胶囊、片、注射液)、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详解
• •
总 论—中成药的合理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
(三)安全合理用药
1、正确使用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包含了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信息,是指导医师和药师用药的法律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 2、恰当选用含毒性药材品种 • 注意剂量疗程 有毒药、剧毒药在安全剂量范围内是某些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但如果治病求愈心切 而一味地提高药物的剂量和延长用药的时间,就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国家药典》 • 注意用药方法 • 注意个体差异 某些毒性药材对特定人群或机体的特定器官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相关人群应尽量避免 使用。如雷公藤—导致男子不孕,女子闭经。 • 注意配伍禁忌 有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能降低疗效,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必 须禁止同用。如朱砂含有硫化汞,在肠道内与溴、碘化物生成有刺激性的碘化汞或溴化汞, 引起赤痢样大便,从而导致药源性肠炎 3、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 南(中成药)2009年版 基层部分
总
•
论—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一)
•
•
证候禁忌 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范围,对于临床证候都有所禁忌,称证 候禁忌。 如:中风、热厥、小儿急惊风证—心肝有热,风痰阻窍所致高热烦燥,面赤 气粗,舌绛脉数,两拳固握,牙关紧闭的热闭神昏证—凉开宣窍醒神救急—安宫 牛黄丸—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面青身凉,苔白脉迟,寒闭神昏者—禁用本药—温开宣窍—苏合香丸。 配伍禁忌 中成药配伍使用通常是为了增加疗效,但需要注意中成药也是由单味中药组 成,其配伍受中药配伍禁忌的影响。 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二者配合应 用,相当于增加了附子的用量,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妊娠禁忌 禁用药多是大毒的药物、引产堕胎药、破血消癥药、峻下逐水药。 如:砒霜、雄黄、马钱子、乌头、附子、土鳖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 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慎用药包括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 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等;行气破滞类的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 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含有上述成分的中成药,也就相应被视为妊娠禁用药和妊娠慎用药。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实际应用指南中成药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类型及来源
挥发性酸 H2CO3
CO2
CO2 CO2
H2O
体内物质代谢产生
固定酸
H2SO4 H3PO4 尿酸 甘油酸 丙酮酸 乳酸 三羧酸 酮体
食物在体内转化或经氧化后生成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实际应用指南中成药 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肾-主纳气-水
• 1996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 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 主要研究对象,而应当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 主要方向。”因为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 WHO调查认为现代医疗影响只占8%。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实际应用指南中成药 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李敖:“中国历史上,根本 没有真正的‘医学’” 李敖一直是反对中医的,早 在1961年他就曾经发表废 除中医的文章《修改“医师 法”与废止中医》。他认为 中国的医学史,并不是什么 真的“医学”史,而是一笔道 道地地的“巫医”史。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实际应用指南中成药 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实际应用指南中成药 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郭沫若:“我一直到死决不会 麻烦中国郎中的”
郭沫若宁死不请教中医的, 因为他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 住我所受的教育。并希望盼 望一切不甘居混沌的人,有 是非之心的人,在这个地方 不取模棱的态度。并断定: “国医治好的病,反正都是自 己会好的病”。还绝对化地说: “中医和我没缘,我敢说我一 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 的。”
中医的生存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 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鲁迅1922年和1926年写 的《呐喊"自序》、《父 亲的病》中对中医进行 严厉的批评,用辛辣的 笔墨嘲讽了中医存在的 弊病:故作神秘和玄虚、 拼命捞钱、草菅人命的 恶劣职业道德。并发誓 ‘决不看中医’。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PPT课件
目前我国中成药说明书存在的一些问题:功能主治表述不规 范,用法用量不详细,不良反应不客观,禁忌和注意事项混 杂不清,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性、药动学缺乏等。
(2)异病同治:
龙胆泻肝汤: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 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胆囊炎、 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盂肾炎、阴道炎、 盆腔炎、带状疱疹、膀胱炎
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汤
2、辨病与辩证相结合
瘀血阻络:地奥心血康、丹参颗粒、银杏叶胶囊 气滞血瘀:速效救心丹、复方丹心滴丸
2、老年人:避免使用对心脏、肝脏、肾脏、 血管等组织有损害的药物。
3、运动员:避免使用含有兴奋剂成分的药物。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一、辨证合理用药
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精髓。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 指导下,结合现代技术制成的现成药品,也必须在 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有的放矢,才能发挥最佳疗 效,正所谓药证相符,效若桴鼓。
冠心病 胸痹 心脉痹阻 寒凝心脉:冠心苏合滴丸
心气不足:舒心口服液、通心络胶囊 气阴两虚:黄芪生脉饮、康尔心胶囊
3、辨病论治
治疗实践中用辨病论治的方法,即按照西医的疾病 名称、病理状态或理化检查结果来使用中成药。
糖尿病
(4)根据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5)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 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6)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7)加强 用药监护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感染性疾病分册
第一节乙类传染病 第二节丙类传染病 第三节其他传染病
读书笔记
这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感染性疾病分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感染性疾病分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感染性疾病分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感染性 疾病分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成药
应用
感染性
指南
中医
临床
原则
中国中医 科学院
炎
疾病 疾病
系统
应用
剂 中成药 感染性
咽炎
鼻炎
临床
内容摘要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感染性疾病分册》包括两篇共9章,全身六大系统70多种疾病,系统论述了中成 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每个疾病均标明概念、临床表现、证机概要、辨证施治、中成药用量用法等方面。 每节后均有小结,后附药物信息表,对于临床辨治疾病具有积极意义。作者简介王永炎,男,1938年出生,中医 内科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学研究5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与 脑病的临床与基础。晁恩祥,男,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善治哮喘、咳 嗽型哮喘及多种慢性咳嗽、COPD、肺间质病。
一、阴道炎 二、宫颈炎 三、盆腔炎性疾病 四、产后发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0年6月目录前言 (2)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一、中成药的剂型 (3)二、中成药分类 (7)三、中成药安全性 (9)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二、联合用药原则 (12)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第三部分各论 (16)一、解表剂 (16)二、泻下剂 (17)三、和解剂 (18)四、清热剂 (19)五、祛暑剂 (20)六、温里剂 (21)七、表里双解剂 (22)八、补益剂 (23)九、安神剂 (24)十、开窍剂 (25)十一、固涩剂 (25)十二、理气剂 (26)十三、理血剂 (27)十四、治风剂 (28)十五、治燥剂 (29)十六、祛湿剂 (30)十七、祛痰剂 (31)十八、止咳平喘剂 (32)十九、消导化积剂 (33)二十、杀虫剂 (34)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前言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
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
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成药的使用范围。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
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一)固体制剂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
1.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散剂粉末颗粒的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
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
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但也应注意散剂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
2.颗粒剂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剂型。
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味较好、体积小,但易吸潮。
根据辅料不同,可分为无糖颗粒剂型和有糖颗粒剂型,近年来无糖颗粒剂型的品种逐渐增多。
3.胶囊剂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
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易于吞服;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对药物颗粒进行不同程度包衣后,还能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4.丸剂系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类型。
其中,蜜丸分为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的含蜜量较少;水丸崩解较蜜丸快,便于吸收;糊丸释药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分或药性剧烈成分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且可达到肠溶效果,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
5.滴丸剂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并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滴丸剂服用方便,可含化或吞服,起效迅速。
6.片剂系指将药材提取物、或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成的片状制剂。
主要供内服,也有外用或其它特殊用途者。
其质量较稳定,便于携带和使用。
按药材的处理过程可分为全粉末片、半浸膏片、浸膏片、提纯片。
7.胶剂系指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为原料,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干燥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制剂,含丰富的动物水解蛋白类等营养物质。
作为传统的补益药,多烊化兑服。
8.栓剂系由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制剂。
既可作为局部用药剂型又可作为全身用药剂型,用于全身用药时,不经过胃,且无肝脏首过效应,因此生物利用度优于口服,对胃的刺激性和肝的副作用小,同时适合不宜或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
9.丹剂系指由汞及某些矿物药,在高温条件下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等。
此剂型含汞,毒性较强,只能外用。
10.贴膏剂系指将药材提取物、药材和/或化学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和基材制成的供皮肤贴敷,可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类片状外用制剂。
包括橡胶膏剂、巴布膏剂和贴剂等。
贴膏剂用法简便,兼有外治和内治的功能。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巴布膏剂,是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加入药物制成的外用制剂,和传统的中药贴膏剂相比,能快速、持久地透皮释放基质中所包含的有效成分,具有给药剂量较准确、吸收面积小、血药浓度较稳定、使用舒适方便等优点。
11.涂膜剂系指由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成膜材料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
可用于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创伤科、烧伤科、皮肤科及妇科等.作用时间长,且可在创口形成一层保护膜,对创口具有保护作用。
一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
(二)半固体剂型1.煎膏剂系指将药材加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制剂。
适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传统的膏滋也属于此剂型,以滋补作用为主而兼治疗作用。
2.软膏剂系指将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基质。
3.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
按基质不同可分为水溶性凝胶和油性凝胶。
适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给药。
(三)液体制剂1.合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是在汤剂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剂型,易吸收,能较长时间贮存。
2.口服液系指在合剂的基础上,加入矫味剂,按单剂量灌装,灭菌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口感较好,近年来无糖型口服液逐渐增多。
3.酒剂系指将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酒剂较易吸收。
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
4.酊剂系指将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有效成分含量高,使用剂量小,不易霉败。
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
5.糖浆剂系指含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比较适宜儿童使用,糖尿病人慎用。
6.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
(四)气体剂型气雾剂:系指将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特殊阀门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呈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的制剂。
其中以泡沫形态喷出的可称泡沫剂。
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为喷雾剂。
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粘膜或腔道给药。
二、中成药分类中成药分类的方法较多,按中成药的功效可分为以下20类:1.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2.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3.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
4.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退虚热、气血两清。
5.祛暑剂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
6.温里剂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7.表里双解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
8.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9.安神剂重镇安神、滋养安神。
10.开窍剂凉开、温开。
11.固涩剂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脱、涩精止遗、敛肺止血、固崩止带。
12.理气剂理气疏肝、疏肝散结、理气和中、理气止痛、降气。
13.理血剂活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养血活血、凉血散瘀、化瘀消癥、散瘀止痛、活血通络、接筋续骨)、止血(凉血止血、收涩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
14.治风剂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15.治燥剂清宣润燥、滋阴润燥。
16.祛湿剂燥湿和中、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
17.祛痰剂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
18.止咳平喘剂清肺止咳、温肺止咳、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
19.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消食。
20.杀虫剂驱虫止痛、杀虫止痒。
三、中成药安全性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
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1.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