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视野下消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悖论
“终极悖论”的生态理念及其对和谐构建的反思
“终极悖论”的生态理念及其对和谐构建的反思“终极悖论”是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对“悖论”研究的拓展,本文从其概念分析出发探讨它体现在自然观与价值观两方面的生态理念,并通过此分析强调和谐及其构建的必要性,进而反思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出现阻力的两大根源,即人类“无矛盾原则”的生存态度和对“自由与责任”平衡关系的忽视。
关键词:终极悖论生态理念和谐目前对“悖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如从哲学及自然科学的角度对“悖论”进行的诠释。
《悖论、谬误和诡辩》认为悖论在历史上有逻辑悖论、佯谬和两难论三种形式,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分析展现其内涵,以此开启仁智;《科学悖论集》结合悖论对自然科学巨大推动作用,从实证科学和哲学的角度对悖论的内涵和实质进行详细的分析;《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再现悖论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影响,同时展现数学中欧几里德几何、无理数、微积分、集合论等的来龙去脉。
也有从社会发展的现实角度描述“悖论”现象。
如,《全球化的悖论—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在悖论理念的基础之上从马克思全球化理论、绿色忧思、全球化的市场、科学和民主、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等角度探讨全球化到来的时代的发展问题;《生态悖论—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反思》详实描写了森林锐减、物种灭绝、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由此带来一系列被称之为生态悖论的现象,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建设自然,而且还有助于寻找发展中国家发展滞后的原因。
总之,以上研究,但是缺乏对悖论本身的拓展研究,受此启发,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提出“终极悖论”概念。
即在加缪、萨特创作思想中出现诸如“荒诞与生存”、“虚无与存在”看似形式不同,但实质相通的命题,本文称之为“终极悖论”。
“终极悖论”的概念分析加缪认为,“荒诞”并非是对生活的贬斥,而是对生活的客观描述,它是谁也无法超越的“生存”处境。
加缪认为荒诞是在荒诞感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旦世界失去幻想和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生人,他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园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然而,人类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经历了许多实践困境。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回顾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以期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本文将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分析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并提供实践建议,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实践困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以下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些实践困境。
第一,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
近几十年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加剧。
大规模的采矿活动、石油开采、工业废水和垃圾排放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许多地区的空气、水和土地都受到了污染,这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了威胁。
第二,极端天气事件频繁。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和消耗造成了地球气候变化。
大规模的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如干旱、洪水、飓风、暴雨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第三,资源问题。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非常严重。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导致资源的枯竭和消失,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新问题。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批判性地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用于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理的核心是“自然法则是无限的”,这意味着自然的总体性和多样性是无限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学会与自然相互作用。
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了对自然与社会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探究和认识。
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我们必须尝试去了解自然界的原理和自然规律,我们必须学会对自然规律进行分析,寻找与其共处的方式,并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王炫凯1224132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总是处在很绝对的对立之中。
或者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主人,自然的存在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应该绝对地主宰和奴役自然;或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从属于自然,是自然的奴隶。
[关键词]主人辩证统一和谐一:人是大自然的主人有人认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由人类占主导地位的,人是世界的主宰,人是万物存在的价值尺度,自然存在是人类的奴隶和工具。
培根提出 ,“世界的创造是为了人 ,而不是人为了这个世界”,科学努力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恢复亚当和夏娃曾在伊甸园失去的支配自然存在物的权力。
达尔文虽然以大量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明 ,人起源于类人猿 ,但他仍然意味深长地论述了人类的优越性。
“在他现在所生存的最粗犷的环境中,人是地球上所曾出现过的最具优势的动物。
他的分布范围比任何一种高度组织起来的生命形式都要宽广得多 ,而其他生命形式在他面前都俯首称臣。
”康德更是认为,人类拥有自我观念 ,这一事实本身就使他无限地超出生活于地球上的所有其他存在物之上;人凭借先验理性完全能够为自然立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们依靠自己的科技不停地改造自然,不停地从自然中夺取自己想要的资源,在自然中留下人类的印记,证明自然是属于人类的。
驳“人要敬畏大自然”这次海啸给人类另外一个启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还是要有所作为。
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
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
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
特别这个观点是在当时“非典”盛行的时候提出的。
人类对“非典”怎么敬,怎么畏?这个观点实际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化了。
这个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号,实际上是批评科学主义,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来有所作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敬与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章教授的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关于自然辨证法,虽然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但是,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
要想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个信息,即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这不仅是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思想的最好解释,同时也是当今科学界的共识。
其次,在确定上个观点后我们就要从源头来了解自然和人类的起源。
关于这个方面,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若斯教授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
他认为,在地球的发展进程中,与生命有关的大的事件有三个。
第一是生命在地球中的出现,第二是人类的出现。
在第一个大转折点中,生命从非生命物质转化过来,所有的生物种类都是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进化而来。
也就是说,生物的基因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人类出现以后,这个方式改变了。
人类通过改变环境来使环境适应自己的基因,也就是说,不再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
今天,随着人类关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不断增加与深入,人类能够很快既改变自己的基因,又改变其所处的环境,这样,地球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就即将到来了。
了解了上述三个转折点,我们知道了人类而且只有人类能够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环境。
论人与自然的矛盾
论人与自然的矛盾【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已严重影响人们生活。
本文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的矛盾,实质是提醒人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遵守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人与自然矛盾根源自然规律利益关系随着人类社会进步,时代步伐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加深,人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能力已远超过自然环境自身调节能力,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口急剧增长,农药的大量使用,大气污染,大量野生动植物死亡等,突出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只是矛盾的程度有所不同。
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对自然的干预能力,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起来,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威胁到人类安全,影响地球所有生物的生存发展。
追究其根源,有以下几点:一是功利主义的人类中心论和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的人对自然的盲目索取,是造成人与自然冲突的认识论原因;二是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近乎疯狂的追求,是人与自然冲突的经济根源;三是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冲突时由于工业科技不够发达,发展不够全面,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造成的;四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所导致的战争与摩擦不断,是造成人与自然冲突的国际政治原因。
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以自然为代价。
工业文明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改变了人类和自然的存在方式,导致了自然秩序和整个生命秩序的紊乱,地球的能量失去了平衡,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完全破坏了整个人类与地球的生命循环系统,而那些最具效率和最具创新发展模式对人类的未来恰恰是最具破坏和最危险的。
由西方价值形成的现代范式不是心怀敬畏顺应自然,而是凭借理性征服自然。
现代化实质上意味着使人们占有更多的物质和更大的空间,而人类生存空间的有限性与现代价值的无限发展观和进步观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现代人类社会灾难的根源。
占世界人口20%的西方国家消耗了世界80%资源,人类现代的各种生态灾难主要是西方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而现代化意味着西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普及。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重温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这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带来了许多实践困境。
本文将重温德国哲学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探索解决这些困境的出路。
首先,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之一是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生产过程导致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排放物的产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人类需要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来实现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他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的方法。
其次,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之二是生态平衡的破坏。
人类的大规模开发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恩格斯认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状态。
他提出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人类应该意识到自己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责任。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追求生态平衡。
第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之三是资源的浪费问题。
在现代消费社会中,资源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恩格斯认为,人们应该通过高效利用资源和推行循环经济的理念来解决这一问题。
他强调了人类应该根据自然规律和实际需求来使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再生。
最后,为了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恩格斯提出了一种自然辩证法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对自然界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旨在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恩格斯主张人类应当根据自然规律和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他强调了人类应该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承担起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责任。
对于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人们应该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推动绿色发展。
自然辩证视角下人与自然矛盾的化解与共生
2019年第05期作者简介:安烁羽(1995-),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9年1月29日。
在原始社会,人类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人类依附于自然、适应于自然、崇拜于自然,面对自然“不敢作为”:既要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从大自然获得赖于生存的一切;又要承受自然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各种威胁与灾难。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历史正式进入改造和征服自然的阶段。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创造力也随之被激发出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面对自然表现出“敢作敢为”:放心大胆地去开发攫取资源,以持续掠夺性地开发自认为用之不尽的资源,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惠,陶醉于战胜自然的喜悦中,对大自然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不知不觉中也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反击与惩罚:气候尤其是两极在不断变暖、臭氧层在变薄、海洋生物多样性渐少、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大气、水、海洋、固体废物污染增加……科技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究竟是科技主宰自然,还是自然引领科技?科技发展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因为“人与动物在对待自然界方面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来利用自然界、支配自然界……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归路。
”11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唯物辩证法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人因自然而生,世界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同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本质的统一”。
恩格斯通过阐述从猿到人的变化过程:直立行走、手的发展、人脑形成、语言产生、工具的发明与使用等,揭示了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差别及“运动”是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2,劳动在人类起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是人与自然相矛盾的实践根源。
通过劳动,人类使自然界能够为其服务并进一步支配自然,当过度劳动超越自然界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人与自然的矛盾便表现出来了。
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看似一直是阻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要障碍,而实际上,它也正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
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们的生活需要依赖于自然的恩赐,同时,我们也要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关系。
从历史上看,人们一直以著眼于自然,并不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社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占用越来越频繁,这种对立的体现越来越明显。
然而长期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也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促使各方加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统一关系。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凡事都应以尊重自然为重要基础,并以共同发展为核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共生共融的社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尊重自然,加强自然保护意识。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供应的作用,尊重大自然的统一,分清人和自然的界限,真正与自然平衡发展。
二是提高节约资源意识。
人们应当积极采取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管理好自然资源,减少它们的消耗,以便维护地球的环境稳定。
三是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发挥自然物质作为新能源的重要作用,保护并延续人类生存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有了以上的努力,人们才能真正发挥自然的完整和恢复的能力,形成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说:“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无数的纲、目、科、属、种的动物,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的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之外或凌驾于自然之上的。
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恩格斯指出:“人首先依赖于自然。
”马克思说:“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
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三部分。
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先机的身体。
”其次,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人创造环境”的思想。
人类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劳动中,才使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认。
人类比其他一切动物强,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资本逻辑”中人与自然的存在悖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市逻辑”中人与自然的存在悖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分析户晓坤(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
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 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 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 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机根源。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具体化贯彻,成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理论联盟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地租;人口过剩;稀缺;资本逻辑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2674(2017)06 -064 -06由资本逻辑所驱动的现代工业文明复合式增长模式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生态问题,相对于经济危 机、社会危机而言,资源枯竭、空气污染等,更加具有深刻的感受性和尖锐性,“标榜工业社会危机的人士 所担忧的,并不是诸如由地震引发的区域性灾难,而是由工业社会危机包罗万象的本性——可以部分地 参照之前列举的危机清单——所导致的整个地球生命的毁灭”。
[1]这意味着,资本主义文明的自然限度 正迫切地表现为地球生命承载能力的极限,人的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被推向极致。
一、冗余与稀缺:马尔萨斯主义及其当代延伸在鲍曼的《废弃的生命》中,描述了现代性所制造出来的这样一个群体或者一类事物,“‘人类废品’(h u m a n waste),或者更准确的说法---废弃的人口(wasted h u m a n)(‘多余的’和‘过剩的’,指那些不能或者人们不希望他们被承认或被允许留下来的人口)的产生”。
自然辩证法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分离”和“重构”
人类 自 产 生 之 日 起,就 一 直 存 在 着 人 与 人、 人与自然这两大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一直围 绕着这两个关系进行艰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马 克思和恩格斯不可“分离”,他们都是用唯物辩证 法来对这两大关系进行说明并用实践来推进和 解,马克思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人与人的关系 进行深刻 剖 析,并 至 力 于 进 行 深 刻 的 变 革,而 恩 格斯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同样运用唯物辩证 法予以阐释 和 指 导,这 集 中 体 现 在 恩 格 斯 的 《自 然辩证法》中,这 是 对 两 大 关 系 阐 述 的 重 要 组 成 部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实践通过自然科学表 现出来,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又一直与自然进 行着“分离”与“重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变 得紧张,我 国 也 在 加 大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力 度,构 建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其中不乏自然科学发展与 应用的因素,通 过 恩 格 斯 的 《自 然 辩 证 法 》,可 以 对这一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02102 No02,2021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21年 2月 Feb.,2021
自然辩证法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分离”和“重构”
刘 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摘要: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阐释了自然,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使整个自然被重新发现为 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辩证的规律发现了自然的生命性,自然因此拥有了自己的历史。自然科学是 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并且是人对自然进行认识和改造的工具,人利用自然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 就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逐步“分离”的过程,“分离”意味着另一种方式的“重构”。计算规律所 造成的危机表明,恩格斯所指明的辩证的方式是自然科学正确的发展与应用方式,也是人与自然真正的“重构”, 给生命共同体的构建以启示。 关键词:自然科学;辩证法;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1)02-0015-06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及出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及出路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
虽然人从崇拜自然到征服自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自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却一步步的走向恶化和衰退的地步。
面对环境污染、酸雨、臭氧破坏、水土流失等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理性地分析人与自然环境恶化的原因,找出解决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出路,使得人和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从演进中观察人与自然恶化的原因,从中探讨出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自然观;发展观;消费观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时期会发生性质上的巨大变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展开和不断解决的循环过程。
最初,人类刚刚从动物中分化出来,还没有把自己与外在事物以及意识中的产物区分开。
人与自然是合而为一的,人类“只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与自然保持一定的距离”①。
由于这一时期地球上人口稀少,尽管人类群体采集或狩猎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但环境问题还不足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而此时,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十分微弱,因而人类只是消极适应自然,听天由命,处于“崇拜自然”的无能为力状态②。
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类对于自然的既恐惧又依赖的关系。
在恐惧和依赖的生存状态中,逐步形成了朴素的宗教神学自然观,“敬畏自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畜力的使用和金属犁的发明,使得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社会进入到农业社会。
人类开始从事规模越来越大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发展,人们获得了稳定可靠的食物供应,人口开始迅速增长,这时,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环境趋于恶化。
例如,人口的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这会导致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③。
从辩证法角度看人与自然关系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实践使人类渐渐从统一中分化成为一个特殊的物种,人类产生以后,就总是对自然有着这样那样改造,虽然从生态意义上来说人类还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从本质上说,人类更像是既想脱离自然、超越自然但又不愿离开自然的自身矛盾体。
离开了自然,人类就失去了生活的原材料,必然不能生存下去,但人类又不甘心自然的生存着,想要通过改造自然达到自己高于自然的生活。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是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十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人与自然的反论点
人与自然的反论点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也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例如使森林和生物物种减少、草原退化、资源短缺,有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或者说,自然界人工化的前一个方面——人类利用自然的不良后果有可能是较易弥补的;只要有所节制,森林、草原、物种有可能逐渐恢复,只要发展科技和综合利用,资源有可能再生。
从现实中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影响环境的能力不断增长,人类活动加剧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人类和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过程。
特别是二战后,人与自然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受到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环境问题开始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首先在科技发达的国家表现出来。
工业文明对于人类财富的积累是巨大进步,但对于生态环境却是一次灾难。
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工业大国,都经历了资源高消费、环境高污染的过程。
从20世纪以来,工业化国家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更是令世人震惊。
这些都说明,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生态危机。
伴随着全球问题的日益严重,有识之士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反思人与自然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用触目惊心的案例、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对人与自然产生的危害,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的警钟。
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一现代提法的产生,应当归功于罗马俱乐部。
针对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和人类生存的“极限危机”,罗马俱乐部的一系列报告特别强调“人类必须开始对自然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它必须建立在协调关系之上而不是征服关系之上。
”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宣判了高增长、高消费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死刑”。
同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郑重声明“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
这些思想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最终促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人与自然的哲学反思论文] 人与自然的矛盾例子
[人与自然的哲学反思论文] 人与自然的矛盾例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理论存在着很多缺陷,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异化。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人与自然的哲学反思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人与自然的哲学反思论文篇一摘要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理论存在着很多缺陷,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异化。
本文通过对传统价值观的分析和反思,得出人与自然应建立一种对立统一的生态价值观,并探讨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价值观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08-268-0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的实践活动究竟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还是以自然界的价值为中心,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主张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
在这里,人类中心主义又分为强势和弱势两种,强势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一切以人为中心,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高于一切,自然界的存在只是为了人类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和手段,为实现人类价值最大化,人类可以肆意掠夺和破坏生态资源环境。
弱势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的主体地位,意味着人类在实现自己目的的同时,也要运用科技的手段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但是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仍是人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出发点,是促进人类保护自然行为的依据,也是评价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尺度。
不管是强势还是弱势人类中心主义,都暴露出人类的功利性。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片面的夸大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只承认人对自然界的能动性,不考虑自然界对人的制约性。
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实践,就表现为人对自然界的自身存在和内在规律的漠视。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客观存在,无法逾越和不可忽略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依赖于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或同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不和谐则是指人与自然的外在关系。
目前人们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的价值与意义,忽视了产生这一价值和意义的内在源泉,即人性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问题。
所以,为了确保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必须达成内在一致,才能担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在行为方面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关键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
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生态环境则是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在古代的理念中,一般会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关系。
关于敬畏自然,古代关于树木禁伐,野生动物禁猎以及对死刑犯执行的时间限制,多与敬畏自然,敬畏鬼神的思想有关。
鬼神崇拜,实际上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不可知的自然规律进行神化之后,就产生了鬼神。
中国的宗教,基本上源于对大自然的思考,而不是对人的思考。
某一特定时间(如春天),地点(如皇家陵园)不准砍伐树木,体现了设禁者害怕遭到鬼神(或者具有意志的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的观念。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怪,很多与动植物,山林,土地,水有关,如狐狸精,土地神,山神,龙王,树精树怪等。
统治者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时,也受到鬼神崇拜的影响,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基于无知的敬畏态度。
关于顺应自然,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靠天吃饭"。
"靠天吃饭"具体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听天由命的意思。
山区的猎人可以到深山老林里打猎,如果他不打猎,就无法谋生;沿海的渔民可以出海捕鱼,如果他不捕鱼,就没有别的生活来源。
“人与自然的矛盾”质疑
“人与自然的矛盾”质疑
吴岳峥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年(卷),期】1987()1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既广泛又深刻的理论课题。
作为一个基础问题,它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在目前的教学和某些教材中,有些同志笼统地使用“人与自然的矛盾”的提法,似乎这种提法不仅能代替,甚至更准确地概括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里有必要就这种提法的科学性及其在理论上所引起的歧义提出几点质疑,希望引起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的讨论。
第一、把“人和自然的关系”与“人和自然的矛盾”相提并论,实际上是把“矛盾”与“关系”等同起来。
这首先就不符合通常的哲学规范。
我们知道,关系既是联系,作为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所反映的是事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总页数】3页(P22-24)
【关键词】人与自然界;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矛盾对立;相互作用;改造自然;重要地位;基础问题;相互影响;主要方面
【作者】吴岳峥
【作者单位】华南师大哲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
【相关文献】
1.自然生态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矛盾 [J], 高铭仁;张桂芝;孙卓廷
2.人与自然矛盾的深度解读及现实出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视角 [J], 董云
3.人与自然矛盾的深度解读及现实出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视角 [J], 董云
4.矛盾正义——评张尚仁先生《矛盾辩证法质疑》 [J], 成汝信
5.辩证矛盾理论中的逻辑矛盾:-矛盾同一性和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之说质疑[J], 郭广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n 2 o u .0 9
方法论视 野下消解人 与 自然关 系的悖 论
王 真
( 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 , 陕西 宝鸡 7 10 ) 2 06
【 摘 要 】本 文 以 马 克恩 关 于人 与 自然 关 系基 本 思想 为 指 导 ,对 当前 理 论 界 对 于人 与 自然 关 系的 两种 观 点进 行 了
第 2 卷第 3 2 期 20 0 9年 6月
濮 阳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u a g Vo a in l n e h ia olg o r a fP y n c t a d T c nc lC l e o a e
V0 . 2 NO 12 .3
然的关系 , 侧重 从 人 的能 力 发 展 的 角 度 提 出 了 三种 社 会 形 态 : 谐 。 第 一 是 人 对 自然 的依 赖 关 系 ,这 种 关 系 形 成 了最 初 的 社 会形 态 , 这 种社 会 形 态 下 ,“ 的 生 产能 力 只是 在 狭 窄 的 范 围 内 在 人
分析和批判 , 在方法论层面上提 出了重新构建人与 自然和谐 关系的思维模式。
[ 键 词 ] 与 自然 ; 类 中心 主 义 : 态 中心 主义 ; 法论 关 人 人 生 方 f 图分 类 号 ] 0 6 中 B 2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文章 编 号 】6 2— 11 20 }3 0 2— 3 1 7 9 6 (0 9 0 —0 3 0
环境人类就不能消费 自然。换句话说 , 如果我们不改造 自然 , 片面的发展 , 出现了 “ 人定胜天” “ 、 控制 自然” 等思想 , 从而导 就会 因为生活资料的危机而无法生存 , 而如果改造 自然 , 会对 致 了人 与 自然 的激 烈 对 抗 , 与 自然 的关 系 出现 危机 。 人
决这 个 悖 论 ,成 为 人 类 在 进 入 生 态 文 明 社 会后 首先 要 解 决 的 同控制 之下 , 而不是让它作为盲 目的力量来统治 自己, 靠消耗
问题 。正如卡普拉所说 :生 态平衡要求我们对人在地球 生态 最小的力量 ,在最无愧 于和最适合 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 “
_(69) 】2 7 人 系 统 中 的角 色 的认 识 , 一 个深 刻 的变 化 。简 言 之 , 来 它要 求 一 下 进行 物质 变 换 。 ”4 9-2在 这 个 阶 段 , 的发 展 是 完 整 的 种 新 的哲 学 和宗 教 基 础 ” 。 …(
环境 造 成 破 坏 , 同样 也 会 威 胁 人 类 生 存 。 源 危机 和环 境 危 这 资 而在 未 来 的社 会 发 展 阶 段 中 , 如 马克 思 指 出的 那样 , 将 需
机都是人类 的生存危机 , 这就是人与 自然关系的悖论 。 如何解 要合理地调节人 和 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把它置于他们的共 “
然界既是人依赖的对象 , 又是让人恐惧 、 迷信 、 崇拜 的偶像 。 因
其 次 , 与 自然 是 统 一 的 。 被 抽 象 地 孤 立地 理 解 的 、 固 人 “ 被
此 , 这个 阶段 人 和 自然 处 于 “ 始 的 统一 ” , 在 原 中 狭窄 的活 动 范 定 为与 人 分 离 的 自然 界 , 人 说 来 也是 无 。 ”5 ” 第 一 , 是 对 『“ 】 人 围 限制 了人 的 发 展 。马 克 思 把 这 一 时 期 人 的 发展 状 况 ,称 作 自然 界的一部分 , 人的生存离不开 自然界 。 在实践上 , “ 人的普
一
全面的发展。 这就是马克思所划分 的第三大社会形态即“ 生态 化的生物产业社会 ” 。在生态文明社会 中, 人重新认识与 自然
、
马 克 思 关 于 人 与 自然关 系历 史 演 变 的 思 想
调控 自然 , 实现 “ 天人交融 ” 人 与 自然实现真正的和 , 马克思在 《 经济学手稿 (8 7—15 ) 中 , 15 8 8 ) 曾经从人与 自 的关系 , )
人类进入 2 世纪 ,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 1 伴 生态危机也相 的多种 多样 的发展 ,不 同 的才 能 ……丰 富 的社 会关 系 ” [(5 ‘ ’17 。 33)
应 地 产 生 了 。 由于 自身 生 存 发 展 就 必须 消费 自然 , 必 然 对 然 而 , 工业 社 会 阶段 , 会 生 产 力 虽 然 获得 了 巨大 的发 展 , 人 就 在 社 人类 的生 存 环 境 造 成 一 定 的 破 坏 ,而 要 保 持 原 有 的人 类 生 存 但主要 由于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对人 的剥夺 ,人被推向了极端
{ ‘ 1 ‘ 变换 , 全面 的关系 , 多方 面的需求 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 第 生 产 出 自 己的 产 品 的 材料 。 ”5 )自然 界 一 方 面 在这 样 的意 。 即没 有 劳 动  ̄ -的 对 象 , ar _ 劳动 就 不 三大社会 形态 则是 ,“ 立在个 人全 面发 展和他 们共 同的社会 生 义 上 给 劳 动 提 供 生 活 资 料 , 建 产 能力成 为他 们 的社 会 财富这 一基 础上 的 自由个性 ”l 口】 ( 。
能存在 ,另一方面 ,自然界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
即提 供 工 人 本 身 的 肉体 生 存 所 需 的资 料 。”5 ’ 赖 自 [ 人依 1 依 照 马 克 思 的 观 点 ,在第 一 大社 会 形 态 也 就 是 在 采 猎 业 料 , 人在 肉体 上 只有 靠 这 些 自然 产 品 才 能 生 活 ” 。 社会和农业社会 , 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 自然 , 在人们心 中自 然 界 。 “
二、 马克 思 对 于 人 与 自然 关 系 的 认 识
首先 , 自然界具有先在性和பைடு நூலகம்观性。他说 :没有 自然界 , “
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 。 它是工人用来 和 孤 立 的 地点 上发 展 着 。 ” 以 物 的依 赖性 为基 础 的 人 的 独立 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 , “ 在其 中展开劳动活动 、 由其中生产出和借 以 性 是 第 二 大形 态 ” 在 这 种社 会 形 态 下 ,形 成 普 遍 的 社 会 物 质 实现 自己的劳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