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学的基石,自其诞生以来,就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再到后来的要素禀赋理论、新贸易理论等,比较优势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回顾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和发展脉络,同时评估这些理论对国际贸易实践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试图揭示比较优势理论在学术界的争议和分歧,探讨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文还将关注比较优势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实际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比较优势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比较优势理论如何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为国际贸易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本文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文献综述,旨在揭示其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于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比较优势原理,即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境中,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双方仍然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在于,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比较优势理论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进一步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国在要素禀赋(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上的差异是导致比较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各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文献综述范文【范本模板】

文献综述范文【范本模板】

xxx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标题)xx(作者)摘要:XXXX(摘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短概括你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一般1,2句话即可。

第二部分写:“国内学者对xx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及“本文从xxx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之类的总结性套话,最好能稍作总结。

其中第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写又或者懒得写,个人建议可以拷贝他人相关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做适当修改和调整即可.毕竟你研究的主题和你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故可以借鉴网上论文的摘要。

但是请注意别一字不动的全拷贝,适当整合,修改.别让我发现你一个字都没改动过!第二部分,如同我上面所说的写。

若能简短总结下你接下来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综述,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我也不勉强了,写两句套话也行。

以下给出个摘要的例子,仅供参考。

其中绿色代表我所说的第一部分;黄色代表第二部分。

例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低,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例二: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主要对2003—2007 五年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自杀态度、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量表、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例三: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

供求视角下金融功能与行业比较优势提升——文献综述

供求视角下金融功能与行业比较优势提升——文献综述

Finance 金融, 2020, 10(2), 61-67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finhttps:///10.12677/fin.2020.102007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Fun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yComparative Advantage from the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Literature ReviewQi Yu, Aimei GuoSchool of Economics,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Feb. 3rd, 2020; accepted: Feb. 18th, 2020; published: Feb. 25th, 2020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nc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specific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ic supply and dynamic dem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supply, the financial system mainly improv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external financing-dependent and risk-intensive indus-tries by improving financial efficiency and risk diversification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deman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economy determines the dominant industry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at that time, and the size and risk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determine the financial arrangement mos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The theory of optimal financial structure based on demand is a systematic deepening of the static financial supply theory.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can be extended to the research ob-ject’s microcosm, open finance, and the function boundary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KeywordsFinancial Function, Financing Efficiency, Factor Endowment, Financial Structure, ComparativeAdvantage供求视角下金融功能与行业比较优势提升——文献综述虞琪,郭爱美虞琪,郭爱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收稿日期:2020年2月3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18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25日摘要从静态供给和动态需求两个角度分别综述金融体系的功能与特定行业比较优势提升之间的理论关系。

比较优势理论: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文献综述

式仅仅 只需要两部 分信 息 : 在封 闭状态 下 ( 自然经济 ) 国 一
中n 种产品的价格 P 和它所对应的净进 口量 。封闭状态
异而存在 比较优势时, 仍然应该开展 国际贸易。一国出口劳 动生产率比较高的产 品, 口劳动生产率 比较低的产品, 进 即 国生产模式由比较优势来决定。在李嘉图模型中, 劳动供
图比较优 势 说 ; 一 条 则 是 以赫 克 歇 尔 ( 99) 俄 林 另 11 和
规模报酬递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报酬递减的假设推广到所有部门, 提出了特定要素模型。该 模型假定在两部门环境 中只有劳动一种要素能够在 国内 自
(9 3 模型为起点 , 13 ) 在萨缪尔森和凡尼克等学者 的推进 下, 形成禀赋比较优势说 。其中后者长期是 国际贸易中的主流。 这两种思路的主要差别来 自于对 比较优势来源的不同认识 。
是一种机会成本的概念。他首次论述了现代机会成本模型 ,
正如萨缪尔森(9 7 许多年前所言 :对于一个意义重 14 ) “ 大的理论 。 我认为, …虽然它还不是很完美 , 也许这正是它 但
有魅力之处。 因为很难得到自给 自足状态下的价格信息 , ” 所
以很难对 比较优势模型进行直接检测, 这直接造成李嘉图 一

下价格 P 包含了有关该 国经济的所有相关信息 ; 。 净进 口量 包含了有关该国贸易条件的所有相关信息。在模 型中仅仅 只需要将二者相乘 PT 我们就可以计算 出比较优势的机会 ,
成本 。
给决定比较优势 。 进而决定贸易方向与类型。 李嘉图根据劳动价值学说决定比较优势 , 成为了后来学 者最主要的批评点。哈勃勒( 97 用机会成本取代原 始李 13 ) 嘉图模型中劳动生产率 , 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与贸易方 向的 决定 。认为生产成本并非取决于劳动生产率 的不同, 而是取 决于为了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必须减少其它产 品的数量 。 这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优势视角理论是一种个体优势和自身资源的视角,强调帮助个体发现和利用自身优点,克服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优势视角理论在国内逐渐受到,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综述优势视角理论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未来研究方向等,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优势视角理论是一种以个体优势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帮助个体发现和利用自身优点,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

与传统的问题导向视角不同,优势视角理论个体的积极面和潜在能力,通过激发个体的优势和资源来实现自我发展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近年来,优势视角理论在国内逐渐得到和应用,并在心理健康、教育、公共管理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国内,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治疗、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等领域。

在心理治疗方面,优势视角理论被应用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心理干预和治疗中,帮助患者发现和利用自身优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教育领域,优势视角理论被应用于学生教育、教师培训等方面,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在公共管理领域,优势视角理论被应用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满意度。

在社会政策方面,优势视角理论被应用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和支持中,弱势群体的能力和需求,以制定更为精准的社会政策。

然而,尽管优势视角理论在国内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探讨和个案研究,缺乏大规模的实证研究和对不同人群的普适性分析。

优势视角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尚不广泛,仍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其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

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探讨优势视角理论的演变过程、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等。

案例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个案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解优势视角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

比较优势理论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文献综述

6《华商》货币时代,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会自行调节,在长期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一个稳定的量,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因此,在当时,通货量、物价等因素对实际经济的影响不大。

所以,马克思曾指出,通货的量只有在危机时期才对利息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通货量在其它情况下则与利率无关。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利率取决于借贷资本供求”是依据他所在时代的币制特点而得出的正确结论。

在当今的纸币本位下,货币量的增加会对实际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实际利率的水平。

因此,在纸币本位条件下,实际利率的变动不仅要受借贷资本的供求决定,也受货币量变动的影响。

凯恩斯生活在信用货币时代,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比之金属货币时代更为深入与强烈,因此提出了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这一观点。

货币供求决定利率这一观点把古典学派认为是中性的货币变成了对经济有影响的东西,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打下了理论基础,有其合理性。

五、现实世界中两种理论的共存并不矛盾现实经济社会中只存在着一种由货币形态表现的利率,即贷款所付利息与本金之比。

笔者觉得现实世界中的利率可以这么理解:利率产生的基础是借贷资本供求,货币利率只是利率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用“利率决定于借贷资本供求”这一理论深刻的揭示了现实中由货币形态所表现的这一利率的本质。

从根本上讲,利息或者利率问题是因借贷关系而产生的,没有借贷关系也就不会出现利息。

但人们借贷的不是单纯的货币,而是可以投入生产以获取利润的资本。

马克思说过,当货币作为货币本身来运动时,它只是表现为一收一支,但当它作为借贷资本来运动时,它就表现为一借一贷,简单的收支与资本式的借贷是有显著区别的。

利息不生于货币的简单收支,而生于货币资本式的借贷。

可见,由货币形态来表现的利率其本质还是决定于借贷资本供求。

表现的利率其本质还是决定于借贷资本供求。

与此同时,信用货币制度的出现为凯恩斯的“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理论提供了现实的支持。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货币利率”,更多地是直接按照“货币利率”的变化行事,而不是“借贷资本利率”。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李雪莹经济学2班 32012030080摘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思想,构建了绝对优势理论。

但当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中均无绝对优势时,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说明两国如何开展贸易。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将绝对优势理论进一步推进,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

此后更是涌现出大批学者对比较优势进行研究。

关键字:比较优势成本劳动生产率在18世纪后期,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后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商业和殖民地强国,贸易保护已经是不必要的存在。

在这个时期,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应运而生。

亚当·斯密在该书中对重商主义限制从外国进口国内能生产的货物、对本国有逆差的国家的商品进口进行限制等方面进行了批判。

此外,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思想,构建出著名的绝对优势理论。

下面对绝对优势理论给出一个例子:表1-1 分工前上表说明英国一天可生产5匹毛呢或者3桶酒,而葡萄牙一天可以生产3匹毛呢或者5桶酒。

由此可见,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有据对优势。

在没有国际贸易时,2天两国一共可生产8匹毛呢和8桶酒。

表1-2 分工后假设分工后,两国以绝对优势进行生产,英国只生产毛呢,则2天可以生产10匹毛呢,葡萄牙只生产酒,则2天可以生产10桶酒。

此时,2天两国一共可以生产10匹毛呢和10桶酒。

世界总产量增加,增加了2匹毛呢和2桶酒。

表1-3 交易后若两国以5匹毛呢换5桶酒进行交易。

交易后,英国和葡萄牙均拥有5匹毛呢和5桶酒。

英国比不进行分工和贸易时多了2桶酒,葡萄牙比不进行分工和贸易时多了2匹毛呢。

英国和葡萄牙的福利都增加了,世界总福利增加。

绝对优势理论证明了,当某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时,贸易的发生会带来世界福利的增加。

但当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中均无绝对优势时,绝对优势理论就无法说明两国如何开展贸易。

比较优势与集聚:一个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与集聚:一个文献综述


基于专业化 的分析
国家专业化通常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 聚的力量有可能提高专业化程度 , 集 或相反 。K u— rg
ma n和 V nbe(96 eal 19 )模 型有 两 个 IS ices grtrs 部 门 , 业化 可能 产生 于部 门特有 的集 中力 s R (nrai e n ) n u 专 量 , 由于要 素不 能跨地 区流动 , 中力 量 仅仅 促 进 了部 门集 中而不 是 所 有 IS活 动 空 间集 聚 。A t 但 集 R mi i
(97 结合了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 , 19 ) 但模型没有前 向关联( 工人不能移动, 司不能运用 中间产 公 品投入 ) 模 型 的设 定也 不 能产生 集 聚。R ci1 9 ) 型包 含 一个 I S产 业 ( , i (9 9 模 c R 由两 个 部 门组 成 ) 一个 与 C S部 门 , S产业 直接 受制 于集 聚力 量 ,R R I R I S产 业 的跨地 区 、 跨部 门 的生 产效率 差异 产生 了 比较优 势 与
收 稿 日期 :0 7— 0— 1 20 1 3
作者简介: 谭裕华 (9 5一 ) 男 , 东开平人 , 17 , 广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冯邦彦 (9 9 ) 男 , 14 一 , 广东鹤山人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 经济、 国际金融 。
化。
V nbe(99 模 型有 大量 产业 , 聚力量 使 每 一 产业 集 中在单 一 国家 , 际分 工 模 式 不 是 唯 一 , eal 19 ) s 集 国
同样的国家可有不同数量 的产业种类与不同工资、 不同真实收入 , 国家可通过运用政策抓取更大比例 的

(完整版)文献综述范文(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文献综述范文(可编辑修改word版)

xxx 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标题)xx(作者)摘要:XXXX(摘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简短概括你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一般1,2 句话即可。

第二部分写:“国内学者对xx 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及“本文从xxx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之类的总结性套话,最好能稍作总结。

其中第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写又或者懒得写,个人建议可以拷贝他人相关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做适当修改和调整即可。

毕竟你研究的主题和你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故可以借鉴网上论文的摘要。

但是请注意别一字不动的全拷贝,适当整合,修改。

别让我发现你一个字都没改动过!第二部分,如同我上面所说的写。

若能简短总结下你接下来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综述,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我也不勉强了,写两句套话也行。

以下给出个摘要的例子,仅供参考。

其中绿色代表我所说的第一部分;黄色代表第二部分。

例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低, 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例二: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主要对2003-2007 五年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自杀态度、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量表、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例三: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

农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力——一个文献综述

农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力——一个文献综述
— — 一
佃 文献 综 述
张辰 利 .姚 金 安
( 河北晨棠 大孥短 贸睾院 ,河北保 定 0 1析笺式,而兢争力属 于管理擎的研究乾 圉,在封震座品比较侵势 或兢争力的研究中,由于晨座品舆晨棠的密切瞬 系,经常餮生比较侵势舆兢争力互相替代 、震座品舆晨桨
隙贸易傺件较餍宽鬏的情况下 , 一倜园家或地匾晨柴提供的晨麈品所具有 的阴拓市埸 、占攘市埸并獾得利 润的能力【。鳘成玉恝届 ,晨柴兢争力指在 自由和公平的市埸上 ,主要由于生廑率的差异 ,使某佃圆家或 4 Ⅱ 】
地匾的晨廑品在市埸兢争中具有一定的傻势 , 占掾相虑的市埸份额和獾得一定盈利的能力【 茫鹿娟 届 , 5 】 。 在不完全兢争和规模经滂僚件下 ,儇格兢争侵势决定 比较傻势 ,非儇格兢争侵势决定兢争侵势 ,在政府推 勤 下 ,兢 争傻 势和 比较 傻势 有楼 结合共 同决定 晨柴 的园 隙兢 争力 水平 【。 6 】
够 。
封晨棠兢争力研究主要是分析 比较一圆一地 匾晨柴相封于其他 圆家和地匾的兢争力。麈柴兢争力的寅
耍 是廑 柴 的 比较 生 麈力 。研 究 逐 靼路 缝一 般 餍 宏觏 到 微觏 的顺序 ,即 自然 瑕 境 、宏 靓 短滂 瑕 境 、麈 柴
组撒以及晨麈品的瞀销等 , 遵循徒楼制 ( 晨棠生麈的瑗境 、 组缄 ) 到廑物 ( 晨麈 品 ) 的兢争力的研究顺序 ,
三 、晨 廑 品兢 争 力 的研 究
( )徒赓棠 生廑 角 度封 赓廑 品 兢争 力 的研 究 一
徐志刚等逢用园内资源成本系数指檩考察了江蒜省舆周遗省市晨柴生彦比较傻势的差异 , 徒而全面地 恝谶了相封于畏江 中下游程植匾六省市中江蒜省晨柴生麈的比较傻势【 翁鸣等恝届 , 3 】 。 晨柴兢争力是在 圜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国外学者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相关文献甚少,对哪种贸易理论适用于金融服务贸易也存在很多不同观点。

其中,外生比较优势模式认为传统贸易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动因;内生比较优势模式认为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专业化研究获得或通过投资创新与经验累积人为创造出来;规模经济模式则认为规模经济是金融服务贸易的主要动因。

二)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逐渐得到关注。

其中,有学者从金融服务贸易的贸易模式、开放程度、贸易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有学者从金融服务贸易的政策环境、制度建设、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但总体来说,我国学者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中的应用研究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出口补贴、汇率政策、技术壁垒等。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目的是通过保护国内产业、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手段,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平衡。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中的应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需要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来促进其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国内金融服务业,避免外资的过度进入;二是通过出口补贴等手段扶持国内金融服务业的出口,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三是通过技术壁垒等手段促进国内金融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提高,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在国际贸易规则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违反XXX等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定。

三、结论与启示金融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为了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

同时,我国学者还需要加强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不断提高其研究水平和质量,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比较优势理论论文

比较优势理论论文

比较优势理论的演进与发展比较优势理论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

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关键字: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理论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1.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2. 国家之家存在某种特征差异;3.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4.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5.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6.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然而,比较优势说许多假设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

由于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生产资料在国内自由流动和在国际间完全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资源充分利用和充分就业的假设都不符合经济现实。

特别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所以理论从产生到至今已有很大的发展与改变。

发展背景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

“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

“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

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1500字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1500字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比较优势理论是通过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延伸而形成的,经对优势理论大体以区域划分理论当做贸易理论的条件,那个时候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是引领全球贸易的核心经济理论。

然而不同国家出产的不相同产品均有绝对成本优势是无法达到的,不能清晰说明大部分国家在无绝对优势时商品之间的交易活动。

1815年,托伦斯在其《国外谷物贸易论》中第一次创造性的确立了相对比较优势理论。

当然一个经济理论的形成都是服务于那个时代统治者利益的,托伦斯这个理论的形成也是如此。

李嘉图说明了特定国家出产的全部商品均有比较优势时一样能够构成交易活动的具体原因,其观点也被称为比较优势规律,有效弥补与弘扬了经济学思想。

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基于劳动价值理论,所有产品的价值均取决于生产该产品的劳动成本。

李嘉图指出,倘若某个国家出产的全部商品均位于绝对劣势,肯定会有某种产品的劣势幅度低于其他国家,所以此类产品在这两个国家之中就形成了相对比较优势。

李嘉图在其贸易论中设定了资本与劳动在世界上不无法流动的,也就是说成本不会因产量的提升而随之提升。

他将生产商品的全部成本均通过该产品的劳动时间进行计算,同时用葡萄牙的葡萄酒与英国的布匹的交易往来来细致分析比较优势理论。

假设一个单位的劳动能够出产特定数量的葡萄酒或布匹。

倘若生产一个单位的布匹必须要4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单位的劳动就能够出产1/4数量的布匹。

见下图表:表1 葡萄牙与英国的比较成本(每单位雇佣劳动产量)见以上图标可知,显然英国与葡萄牙在生产葡萄酒、布匹上均有绝对优势。

葡萄牙以1单位劳动生产的布匹数量是6,同样,其1单位劳动获得了葡萄酒3单位,英国1个单位劳动获得了葡萄酒一个单位。

然而这也不是说葡萄牙在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中肯定可以取得收入。

所有的国家均可以生产出包含比较优势的商品,也就是低机会成本的商品。

英国1个单位布匹所需的机会成本为1/5的葡萄酒产量,葡萄牙1个单位布匹所需的机会成本为1/2的葡萄酒产量,英国布匹拥有更加低的机会成本。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基于日韩农产品的比较的开题报告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基于日韩农产品的比较的开题报告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基于日韩农产品的比较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

本文将以日韩农产品为比较对象,分析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提出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农产品;日韩一、研究背景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国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

本文以日韩农产品为比较对象,通过分析其对中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提升空间。

这对于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逐渐增加,但总体规模相对较小,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些研究表明,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和气候条件适宜等方面(李珂,2017)。

但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农产品的比较劣势主要是质量和标准不达标、市场渠道狭窄、企业营销能力不足等方面(华清洁,2013)。

综合来看,中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三、研究内容1. 比较优势分析以日韩农产品为比较对象,探讨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明确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卖点”。

2. 存在问题分析分析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3. 改进措施在分析比较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改进措施,探讨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营销策略、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1. 实证方法采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查分析法,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结论。

2. 对比分析法以日韩农产品为比较对象,分析其与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存在问题。

3.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农业技术人员、消费者等相关人员对中国农产品的看法和意见,分析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比较优势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文献综述

Blass(1965)原创性地提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Balsa, B. (1965),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33:92-123.目前国内外关于比较优势的研究文献较多并且大部分的经验研究是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基础的。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Chang和Ping(2002)计算了中国在1980~1998年按SITC 一位数和三位数分类的RCA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仅仅在三个资源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说明我国基本实现从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的转换,但是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还处于比较劣势。

Hinloopen和Marrewijk (2004)用SITC三位数和四位数水平上的RCA指数和出口份额指标描述了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1970~1997年间的比较优势分布状态,研究发现中国的比较优势呈现一种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高级化演进的态势。

刘重力和刘德江(2003)通过RCA指数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比较优势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农产品上失去比较优势的同时,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却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沈国冰(2007)用SITC四位数分类数据和改进的RCA测算方法,揭示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四位数分组,结果发现中国在杂项制品、原料制品及机械与运输设备等劳动密集型、资源易耗型和技术成熟型工业制品上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原料制品及机械与运输设备等劳动密集型、资源易耗型及技术成熟型工业制造品上发挥出自身显性比较优势的结果, 它们是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实质原因。

因为从机电产品的贸易方式可以看出 ,在机电产品高速增长的 2000 年 ,机电产品出口中从国外进口原料 ,在国内加工后再出口的加工贸易占75. 4 % ,而一般贸易仅占 23.1 %。

比较优势论文1

比较优势论文1

比较优势、本地市场效应与中国制成品出口林发勤/唐宜红【专题名称】国际贸易研究【专题号】F52【复印期号】2010年05期【原文出处】《国际贸易问题》(京)2010年1期第18~24页【英文标题】Comparative Advantage, Home Market Effect and China's Export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作者简介】林发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电子信箱:linfaqin@;唐宜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电子信箱:tangyihong@。

北京100029【内容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越来越大。

本文综合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角度对我国制成品出口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升级的同时,基于规模经济形成的比较优势正在凸显,伴随规模经济的“本地市场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制成品出口的现象。

源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本地市场效应”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export structure hasbeen greatly upgraded and the export of industrial manufacturedproducts grows very fast. This paper integrates traditional tradetheory and new trade theory to examine China export of Manufacturedgo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factorendowment and home market effect, and finds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upgrading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based on traditional factorendowmen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based on scale economies isemerging. The home market effect associated with scale economies canwell explain the export of China manufactured goods. The home marketeffect evolving from Krugman's new trade theory has an importantinspi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rade.【关键词】比较优势/本地市场效应/制成品出口Comparative advantage/Home marketeffect/Manufactured products export一、引言与文献综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货物出口量连年扩大,2007年我国货物出口额为12180.1亿美元,是1978年出口额97.5亿美元的125倍。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_欧玉芳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_欧玉芳
在两部门经济中劳动作为流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资本作为特定要素则不能自由转移其他假定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使得出口行业的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进口行业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则下降
经济述评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
( 南京师范大学
欧玉芳
商学院, 江苏 南京 EFGGHI )
发领域, 跨国公司由此产生。在考虑一般均衡的相互影响和驱动 产品创新率这些经济因素的基础上,他们的框架解决了如何激 励私人对研发投资的问题并明确了研发活动对资源的要求,认 为:资源通过分配到研发部门从而导致差异化产品和同质产品 的生产,形成沿着贸易均衡的动态路径的 2L 模式,这种贸易模 式就产生了比较优势。 # 专业化和分工角度。杨小凯和博兰 $ D M*+. *+, NB7/*+,, 1$$1 G 从专业化和分工的角度拓展了对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通 过运用超边际的分析方法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相结合,沿着 分工—— — 市场 斯密市场范围限制分工的观点和杨格 ( M*+., 1$!9) —— — 分工的互动关系, 将外生的比较优势因素引入到基于规模报 酬递增的、以内生专业化和分工为核心的新兴古典贸易模型的 框架中。他们认为: 人们之间不一定存在与生俱来的差别或者说 不存在外生比较优势,需求的多样化需要由专业化生产带来的 高效率,但是伴随专业化而来除了高效率还有交易费用的增加, 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就产生了最优的分工水平,没有外生比较优 势的个人在专业化的过程中, 获得比较优势, 这种后天获得的比 较优势即内生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会随着分工水平的提高 而提高,同时伴随产生市场容量的扩大、经济的增长、技术的进 步等等,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作为扩大市场容量的有效方式由 此产生。在经济发展初期, 由于专业化带来的收益流的贴现值低 于由专业化引起交易成本增加所导致的现期效用的损失,因此 专业化水平将很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生产的熟能生巧效应将使 专业化带来的收益逐渐增加,因此将会出现一个较高的专业化 水平, 内生比较优势也会随之不断增强。 $ 人力资本角度。芬德利 ( O’+,/*@ ,1$9C)在凯恩 ( 63+3+, 的基础上正式将人力资本引入了两要素、 两商品的国际贸 1$%:) 易模型。此后, 格罗斯曼和麦吉 ( 通过 K7B<<5*+ *+, H*..’, !""") 建立一个相似要素禀赋的国家贸易竞争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 的分配对比较优势和贸易的影响。他们认为: 具有相同人力资本 的国 家出口产品 所使用的生 产技术具有 人力资 本互补 型的特 征, 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驱动下, 高效率的生产组织要求具有与 之匹配的人力资本, 而这在人力资本同质的国家更容易实现; 对 于具有异质人力资本的国家而言,他们出口产品所使用的技术 具有人力资本替代性的特征,如果在异质人力资本特征的国家 里存在更多的杰出人才,那么这些人才感兴趣的产业就会具有 比较优势。 !> 需求角度的比较优势来源分析 在众多学者把对比较优势的来源的研究的焦点放在了影响 供给面的因素上时,林德尔则从影响需求面的因素着眼发展了 比较优势定理。林德尔 ( 提出了相似需求假说, 修正 P’+,37, 1$%1) 了现代比较优势基本框架中的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同的假定, 较好的解释产业内贸易。他认为: 国内需求决定了潜在进口和出 口产品的范围,当一国的产量超过国内需求就会产生出口能力, 反之就产生了进口能力,即使不同地域之间要素禀赋条件及生 产函数并无不同, 只要两个国家需求结构相近, 由于存在需求偏

禀赋优势论研究文献综述

禀赋优势论研究文献综述

禀赋优势论研究文献综述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和分工中的重要地位是写作的出发点。

比较优势理论从李嘉图(1817)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发展到赫克歇尔(1919)和俄林(1933)的要素禀赋是比较优势学说。

针对HO理论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

以此为主线,介绍众多学者对要素禀赋学说的完善。

标签: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文献综述1 禀赋比较优势理论Heckscher在1919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现代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

他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有别于生产率比较优势说,由此提出了要素禀赋的基本论点。

Ohlin在其老师Heckscher理论的基础上在1933年出版的《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深入地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深层原因,把比较优势形成原因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Heckscher和Ohlin创立了要素禀赋论,理论认为,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而且俄林这种以一般均衡分析为基础对比较优势来源的研究更把对贸易理论的研究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后对于国际贸易中不同市场结构的影响、技术、人力资本等非传统要素的作用等等问题所做的研究均是建立在他的这种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HO定理是狭义上我们所说的要素禀赋论,广义的要素禀赋论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FPE)原理、Rybczynski定理和SS定理。

1941年萨Stolper和Sammuelson 合著并发表了《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提出了生产要素价格日趋均等化观点。

萨缪尔森还在1948年前后发表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衡》、《国际要素价格均衡》及《论国际要素价格的均衡》等文中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建立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发展了要素禀赋论。

2 禀赋理论的发展由于观察到资源禀赋模型不能够很好的解释国际贸易行为,Vanek(1968)开始考虑贸易要素含量。

纺织业文献综述

纺织业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纺织业面临比较优势陷阱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中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关键词:纺织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此篇文章的作者首先对纺织业的发展与挑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纺织业是高竞争产业,受到潜在静入者,现有企业的威胁,替代品的压力以及供应商和买方套机还价的能力。

纺织产品是保证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纺织业不会消亡。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纺织业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对于纺织品市场的需求潜力很大,所以我国纺织业还会进一步发展。

作者运用要素禀赋论对我国的纺织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要素禀赋论认为:由于不同区域要素禀赋不同,供给丰富的要素,相对较低,密集的利用这些要素的产品,其行业竞争力就强;而供给稀缺地要素,相对价格就高,因而密集使用这些要素的产品相对成本较高,产业竞争力较弱。

因此,不同国家地区根据本国(地区)要素禀赋状况,发展那些密集使用相对丰裕要素的产业,挽回要素比例正好相反的产业,并以此作为依据参与国际分工。

在纺织业生产各个领域的地区结构变化方面均显示同样的变化趋势,即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下降,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上升,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最快,虽然增速快,但是该产业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化学纤维对天然纤维的代替性日益增强,发达国家也极可能在贸易政策手段上绿色和生态壁垒代替配额体制。

在此篇文章的基础上,本人认为纺织业如果能突破自身的比较优势陷阱堆于纺织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有利于转变纺织业经济增长方式。

第三,有利于适应入世后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四,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实产业升级。

最后,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纺织业的发展还是会受到自然资源和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社会环境状况等影响因素的影响。

所以政府、协会、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下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之间既不能越位,也不能错位,更不能缺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lass(1965)原创性地提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Balsa, B. (1965),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33:92-123.
目前国内外关于比较优势的研究文献较多并且大部分的经验研究是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基础的。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Chang和Ping(2002)计算了中国在1980~1998年按SITC 一位数和三位数分类的RCA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仅仅在三个资源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说明我国基本实现从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的转换,但是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还处于比较劣势。

Hinloopen和Marrewijk (2004)用SITC三位数和四位数水平上的RCA指数和出口份额指标描述了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1970~1997年间的比较优势分布状态,研究发现中国的比较优势呈现一种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高级化演进的态势。

刘重力和刘德江(2003)通过RCA指数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比较优势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农产品上失去比较优势的同时,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却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沈国冰(2007)用SITC四位数分类数据和改进的RCA测算方法,揭示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四位数分组,结果发现中国在杂项制品、原料制品及机械与运输设备等劳动密集型、资源易耗型和技术成熟型工业制品上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原料制品及机械与运输设
备等劳动密集型、资源易耗型及技术成熟型工业制
造品上发挥出自身显性比较优势的结果, 它们是造
成中美贸易逆差的实质原因。

因为从机电产品的贸易方式可以看出 ,在机电产品高速增长的 2000 年 ,机电产品出口中从国外进口原料 ,在国内加工后再出口的加工贸易占75. 4 % ,而一般贸易仅占 23.
1 %。

这说明机电产品的出口主要是集中在加工装配环节 ,属于机电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①。

由此表明 ,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劣势的大幅下降依靠的仍是建立在低廉劳动力基础上的比较优势。

这样只会进一步强化我国的贸易模式 ,因为位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 ,其技术进步的潜力近乎枯竭 ,而技术进步的缺乏势必将使我国的出口部门长期锁定在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和低端工序。

其原因在于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机制将资源更多地配置到能体现和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我国难以改变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贸易模式。

简言之 ,市场机制的驱动强化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