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结构图02
生物滤池(2)讲解
生物滤池 生物转盘 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 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进入生物滤池的污水,通过预处理,去掉原污水中的悬浮物等容易堵塞填 料的污染物,并通过调节使水质均匀,滴状喷洒在生物滤池的块状填料表面上, 污水流经的表面形成生物膜,待生物膜成熟后,微生物摄取流经污水中的有机 物作为营养,污水得到净化。填料上的生物膜不断脱落更新,脱落的生物膜被 污水带走,在二沉池内被沉淀截留,达标出水排走。
生物滤池的设计
有机负荷:指在保证处理水达到要求质量 的前提下,进入单位体积填料的有机物的 量或单位体积填料每天可以去除的有机物 的量,亦称有机容积负荷,单位kgBOD/(m3.d) 。 反应生物滤池的处理能力。
水力负荷:指在保证处理水达到要求质量 的前提下,单位体积填料或单位面积滤池 每天可以处理的污水水量,单位m3/(m3.d)。
——抑制滤池蝇的过渡滋长(主要由于流水与填料间的剪 切力增大所致);
——减轻散发的臭味:主要原因:(1)回流污水中氧浓 度高,会提高整个系统污水的DO浓度,生物膜能得到充 足的氧,厌氧层所占比例降低,臭味减轻;(2)回流造 成剪切力增大,生物膜更新频繁,生物活性好,厌氧膜相 对停留时间短,臭味减轻。
(4)通风系统 通风形式: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实现方式:塔底有高度为0.4—0.6m的空间,周围留有通风孔,有效面积不小于滤池面积 的7.5%—10%,
得以实现自然通风;采用机械通风时,在滤池上部和下部装设吸气或鼓风风机。 注意事项:采用机械通风时,注意空气在滤池表面的均匀分布,冬季低温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影响
06-01B 二沉池预留预埋深化图
4、工艺图纸撇渣支管接至主管穿墙处为DN300套管,结构图纸此处 为DN300带翼环的钢管,请与设计沟通后确认此处做法
5、本图为1#二沉池单格撇渣管处详图,二沉池剩余47格撇渣管处 做法参照本格。
深化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天津公司
工程名称
东郊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厂 迁建工程
项目名称
说明: 1、深化图纸为深化设计人员依照设计院图纸深化后调整的部分, 具体如图所示,此部分施工以深化B版图纸为准;其他未调整部 分请以设计院图纸为准!
2、设计院条码图中DN300电动旋转撇渣管两侧池壁处均 500X500X14预埋钢板经与设计及厂家沟通后,取消此部分预埋钢 板
. 0.270
DN300电动旋转撇渣管 管中标高0.27
带翼环钢管DN300 管中标高0.27 L=1160
二沉池预留预埋剖面图
项目负责 审核 校对 深化设计
韩景明 许志鹏 费博伟 袁春哲
建设单位
4
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
2.600 2.60
设计单位
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
箱体-二沉池
图名
二沉池预留预埋深化图
工程编号 JSZ-18-01
阶段 施工图
比例 1:100
图号 06-01B
日期 2018.07.10
专业 机电
版次 B
1
4
AH
DN300电动旋转撇渣管 管中标高0.2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设计图纸中,此处DN300电动撇渣管两端池壁均有500X500X14, 中心开孔的预埋钢板,经与厂家及设计沟通后,此处预埋钢板取消。
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及原理
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及原理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处理构筑物,或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
处理的对象是悬浮物质(英文缩写为Ss,约可去除40%~55%以上),同时可去除部BOD(约占总BOD3的20%~30%,主要是悬浮性BOD),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 负荷。
初次沉淀池中的沉淀物质称为初次沉淀污泥;二次沉淀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脱落的生物膜),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沉池、生物膜法及其后的二沉池SS点去除率为60%~90%,BOD总去除率为65%~90%;初沉池、活性污泥法及其后的二沉池的总去除率为70%~90%和65%~95%。
沉淀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和竖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工艺,由流入装置、流出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排泥装置等组成。
流入装置由设有侧向或槽底潜孔流的配水槽、挡流板组成,起均匀布水与消能作用。
挡流板入水深不小于0.25m,水面以上0.15~0.20m,距流入槽0.5m。
流出装置由流出槽与一挡板组成。
流出槽设自由溢流堰,溢流堰严格水平,既可以保证水流均匀,又可以控制沉淀池水位。
为此为此溢流堰常采用锯齿形堰,溢流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1/a) (m·s)(初次沉淀池),1.7L/(m·s)(二次沉淀池)。
为了减少负荷,改善出水水质,溢流堰可采用多槽沿程布置。
如需阻挡浮渣随水流走,可在锯齿堰前设置挡渣板;或采用潜孔出流的流出堰。
出流挡板入水深0.3~0.4m,距溢流堰0.25~0.5m。
缓冲层的作用是避免已沉污泥被水流搅起以及缓解冲击负荷。
二沉池
3.7二沉池二沉池是整个活性污泥法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整个系统的处理效能与二沉池的设计与运行密切相关,在功能上要同时满足澄清和污泥浓缩功能。
为了使沉淀池移出水更加均匀,存排泥更加方便,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
二沉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共4座。
二沉池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水力停留时间为2.5h。
表面负荷为1.5m3/(m2.h)。
图三: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Q=50000 m3 /d=2083.33 m3/h=578.70L/s。
经计算,时变系数K z=1.3,但给出的安全系数为1.5故Q max=578.70L/s ×1.5=868.05 L/s=3124.98m3/h池体的设计计算二沉池的表面积A=Q max÷nq=3124.98m3/h÷2÷1.5m3/(m2/h)≈1041.66m2n—设计的二沉池座数,此处取n=2,共建三座二沉池,两座使用,一座备用q0—水力表面负荷,一般取0.6—1.5。
此处取q0=1.5m3/(m2/h)直径D=(4A÷∏)1/2=(4×1041.66÷3.14) 1/2=36.43m 此处取37m。
沉淀池有效水深h2= q0×t=1.5m3/(m2/h)×2.5h=3.75mt —沉淀时间,范围1.5~2.5h。
此处取t=2.5h。
有效水深应采用2.0—4.0m,符合要求。
沉淀区有效容积V=A×h2=1041.66m2×3.75m≈3906.23 m3污泥量:V=SNT÷1000÷24÷n=0.5 L/(人·d)×480000×4.0 h÷1000÷24÷2=20 m3S—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一般取0.3~0.8 L/(人·d),在此取S=0.5 L/(人·d)N—设计人口总数,取城阳区人口数约为48万人。
辐流式二沉池的工作原理
辐流式二沉池的工作原理今天咱们来聊聊辐流式二沉池这个超有趣的东西哦。
辐流式二沉池呀,就像是一个大型的沉淀池里的超级明星呢。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大大的圆形舞台。
污水就像是一群演员,带着各种杂质和悬浮物,浩浩荡荡地来到这个舞台上表演。
这个二沉池的中间部分呢,就像是舞台的中心,是进水的地方。
污水从这里进入,就像是演员从后台跑到舞台中央亮相。
污水刚进来的时候,那是比较混乱的,各种东西都混在一起,就像演员们刚上台时还没找好自己的位置呢。
然后呢,这个圆形的池子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起作用。
污水进入后,就开始慢慢地向四周扩散开来,就像演员们开始在舞台上散开,各自找到自己的小空间。
这是因为辐流式二沉池的结构特点哦。
它的形状就促使污水像车轮的辐条一样,从中心向边缘流动。
这种流动方式可厉害啦,它不是那种急急忙忙的,而是比较缓慢而有序的,就像一场优雅的舞蹈。
在污水慢慢向四周流动的过程中,那些比较重的固体杂质就开始沉下去啦。
你可以想象成是那些比较累的演员,慢慢地坐到舞台上休息了。
这些固体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一点点地往池底降落。
而池底呢,就像是一个柔软的沙发,在等着接住这些“累了的演员”。
同时呀,那些比较轻的悬浮物也没闲着。
它们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归宿呢。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细小的悬浮物可能会相互碰撞、结合,就像演员们在舞台上拉手、拥抱一样,然后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最后也跟着沉下去了。
而那些经过沉淀后相对干净的水呢,就像是舞台上的精灵,慢慢地向池的边缘飘去。
在池的边缘有出水口,这些干净的水就从这里离开这个舞台啦,就像是完成表演的精灵欢快地退场。
这个辐流式二沉池还有一个很贴心的设计哦。
它的刮泥装置就像是舞台上的清洁工人。
这个刮泥装置会把沉在池底的污泥慢慢地刮到池底的中心位置,就像清洁工人把舞台上的垃圾都集中到一个地方一样。
然后呢,这些污泥就可以被顺利地排出去啦,让这个舞台一直保持干净整洁,随时准备迎接下一批“污水演员”的到来呢。
二沉池迷宫结构设计研究
迷宫型二沉池 的工 作原 理为 : 废水 缓 慢从 中间 竖 管进入 , 经反射屏反射进入沉淀 区 ; 由于反射 区截 面积 增大, 废水上 升速 率更 加缓慢 。废 水 中活性 污泥 一边 随废水作缓慢 上升 运动 , 边在重 力作 用下 作 自由落 一 体 运动; 废水中的 活性 污泥在 上升 过程 中与 下降 的 活 性污泥碰撞结 为 更大 絮体 , 更有 利 污泥 的沉降 。废 水
进入沉淀区的上部 , 进入迷 宫结构 , 中剩余 污泥 得到 水
捧泥 口
图 1 迷 宫 结构 原 理 简 图
进一步分离。污 泥沉 降后清 水 由溢流 口排 出 ; 污泥 由
底 部排 出 。
维普资讯
二 沉 池 迷 宫 结 缃 设 计 研 究 2 3 二沉 池 迷 宫 结 构 的 实 验 探 索 .
口罩 纱 布 ) 氯 乙烯 塑 料 管 聚
结果放人传统设备 结构 一栏 ; 一份经 过 密集 细 ( ) 钢 丝 网过滤后测其浊 度 , 测试结果 放人 增加丝 网结构 一栏 ;
一
废水来源 : 实验用 废水 取 至南 昌朝 阳污水 厂 氧 本 化沟 出口处
实验步骤 :
份经过滤布过 滤后 测 其浊 度 , 试结 果放 人增 加滤 测
( 南昌航空大学环化学 院) 摘要 : 小型 、 高效污水处理设 备的研制是 当今水处理 设备发展 的一种趋势 。本文采 用在传
统竖流式二沉池 中增设迷宫结构 的形式 , 短 了废水 沉淀 时间 、 缩 减小 了设 备 体积 、 增加 分 离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效果 良好 。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之欧阳文创编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 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3253m s 。
1、沉淀池表面积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m FD 52.3114.378044=⨯==π 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g/pc.d)
(%)
初沉池 二沉池
仅一级处 理
二级处理
活性污泥 法
生物膜法
1.5-2.0 1.0-2.0 1.5-2.5 1.5-2.5
1.5-2.5 1.5-3.0 1.0-1.5 1.0-2.0
15-27 14-25 10-21 7-19
96-97 95-97 99.2-99.5 96-98
.
12
(c)污泥区计算
(i)污泥斗的泥渣体积
已知排泥周期和悬浮物浓度,泥渣体积Vw(m3)按下式计算
式中 Q--废水设计流量,m3/h; C0和C--分别为进水和出水的SS浓度,mg/L; P--泥渣含水率(%),一般为95%~97%; γ--泥渣容重,kg/m3,P>95%时,取1000kg/m3; T--排泥周期,一般取1~2d。
高度为2.8m,缓冲区高度为0.6m,沉淀区泥
斗上下低面为正方形,上斗边长为6m,斗
边长为0.4m,泥斗倾角为45°;流入口至挡
板距离取0.5m,流出口至挡板距离为0.3m。
.
17
解:(1)①表面负荷及沉淀时间
由题意表面负荷数值上等于沉淀速度,所以
表面负荷为
②设计表q面0=负1.荷44与m设3/计h,沉沉淀淀时时间间t0=65min
式中:L1——流入口至挡板距离,m L2——沉淀区长度,m L3——流出口至挡板距离,m
(viii)校核: L2/b>4, L2/h2=(8~12):1
若已知颗粒沉降速度u0,则沉淀区总面积和有效水深计 算方法如下:
A= Qmax/ q=Qmax/u0,
沉淀区有效水深h2=Qmax×t/A=u0 ×t .
4
(4)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及原理
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及原理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处理构筑物,或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
处理的对象是悬浮物质(英文缩写为Ss,约可去除40%~55%以上),同时可去除部BOD(约占总BOD3的20%~30%,主要是悬浮性BOD),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负荷。
初次沉淀池中的沉淀物质称为初次沉淀污泥;二次沉淀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脱落的生物膜),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沉池、生物膜法及其后的二沉池SS点去除率为60%~90%,BOD总去除率为65%~90%;初沉池、活性污泥法及其后的二沉池的总去除率为70%~90%和65%~95%。
沉淀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和竖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工艺,由流入装置、流出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排泥装置等组成。
流入装置由设有侧向或槽底潜孔流的配水槽、挡流板组成,起均匀布水与消能作用。
挡流板入水深不小于0.25m,水面以上0.15~0.20m,距流入槽0.5m。
流出装置由流出槽与一挡板组成。
流出槽设自由溢流堰,溢流堰严格水平,既能够保证水流匀称,又能够控制沉淀池水位。
为此为此溢流堰常接纳锯齿形堰,溢流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2.91/a) (m·s)(初度沉淀池),1.7L/(m·s)(二次沉淀池)。
为了减少负荷,改善出水水质,溢流堰可接纳多槽沿程安置。
如需阻挡浮渣随水流走,可在锯齿堰前设置挡渣板;或接纳潜孔出流的流出堰。
出流挡板入水深0.3~0.4m,距溢流堰0.25~0.5m。
缓冲层的感化是避免已沉污泥被水流搅起和缓解打击负荷。
b)污泥区起贮存、稀释和排泥的感化。
排泥装置与方法一般有:1)静水压力法:利用池内的静水位,将污泥排出池外,见图329.排泥管1,直径a=20m,插入污泥斗,上端伸出水面以便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