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劲力是传统武术的本质追求”
武术运动中的“劲力”再认识
之力 。 康戈武教授在《 中国武术实用大全》 中指出 : “ 力” 指大脑指
挥 下的肌 肉收缩力 , “ 劲”是意识支配下 的气息吐纳与肌肉舒缩
按 照动作规格有序化配合产生 的力 。 劲包含的要 素比力多 ; 作用 于外 界时 , 力往往 是局部用力 , 而劲强调聚全身 之力 发于一点 ; 力是先天具有的本能传送较慢 , 随意性较小 , 劲是经 “ 有序化” 配 合 的锻炼获得 , 传送迅速 , 随意性较大。 从中能够看 到 : 劲力 在技
无不胜 , 无往 而不 克了。 然而 , 随着科技的进步 , 这个 “ 内功” 也应 该逐步为我们所认识。
太极拳 , 还是形意拳 , 亦或 长拳 , 不论是南拳还是北腿 , 都对 自己 的劲力有特定的要求 ,这也是 中华武术 内容 丰富而又有别 的原 因所在 ,也是武术运 动与其他体育运动有着严格 区别 的特征所
是地方 的习惯 和方言所致 , 因而在分类 时 , 很难 面面俱 到 , 但 我 们要记住一点的就是 , 所有的劲力 , 其表现出来的 目的唯有攻防
搏击・ 武术科学
2 0 1 3 年9 月
第l ( ) 卷 第 9期
【 传统 武术研究 】
武术运动 中的“ 劲 力" 再认识
戴有祥
(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上海 2 0 0 4 3 8 )
摘 要 : 武 术项 目深 受人 们 的喜 爱 , 但 其 中的各 种技 术 奥妙 , 还 有待 人们 深入 挖掘 , 武术 的“ 劲力 ” 就是 其
“ 劲力” 好不好 , “ 劲力 ” 顺不顺 , 这在 习武者之 间的 口头 交流
是 司空 见 惯 的 事 , 也恰恰说 明了“ 劲力 ” 一 词 是 武 术 中 重 要 的一
由动作元素和劲力论传统武术发展的本源困惑
1 问 题 的 提 出
暴露 出的动作 创 编混 杂 , 劲力 发 放含 糊 , 动作 规格 混 乱
等 问题应 引起 我们 的重 视 。 对 上述 问题 , 针 文章 以传 统
武术 的动 作元 素 和拳种 劲力 为论 证 的逻 辑起 点 .重 点 论述 了传 统武 术技 术发 展本 源方 面 的困惑 。
Or gn o r d to a us e n f o k l ee e t n t e g h i i ft a ii n l W hu s e r m s i lm n s a d s r n t l
L a — i.Z IYu n we HA0 o i g .L n Gu —q n IPi g
( . .. o e e Z e g h u U i. Z e gh u4 0 4 C ia 1 E C l g , h n z o n , h n z o 5 0 4, hn ; P l v
2 Wu h l g ,W u a n to . ,W u a 3 0 9,C ia . s uCol e e h nI s. fPE. h n4 0 7 hn ) Ab ta t sr c :Th s p p r h l s t a kl ee n s a e t e l k falte b x n tl swhl te gh d si g ih s i a e od h ts i lme t r h i s o l h o i g sye i sr n t itn u s e l n e t e b xngsye . r b e si o h s i lme t n o i gsye xs ,wh e h u d b ov d a d t e o ii f h o i tls P o lm n b t kl ee nsa d b x n tl se it l i h s o l e s le n h rg n o ta i o a u h h u d b lrfe r d t n lW s u s o l e ca i d. i i K e r s:ta iin lW u h y wo d r dto a s u;s i lme t t n t k l e e n ;se gh;b x n te gh l o i g sr n t
荐:真功夫——劲
荐:真功夫——劲特别提示:传说传统武术中有一种功夫叫“内劲”(劲),但其一直躲在神秘的面纱之后,每一代掌握这项武技的拳师只寥寥几人。
掌握这门武技的拳师能凭其超人的“功力”打败众多的拳师而得以名扬天下,成一代名师。
如:李洛能、郭云深、孙禄堂、王芗斋、李小龙等。
他们都有超人的武功。
其实,他们的武术的关键都是传统武术中的“内劲”,只是他们对此武技秘而不宣。
进入现代科技文明时代,“内劲”这门传统的技艺到底存不存在,到底为何物?数十年间,笔者带着对这门武技坚强的信念,执着训练与研究,终于研究出其系统的训练方法及科学原理。
分析发现,这门武技很简单,一点也不神奇。
它是完全符合现代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的一种运动技术。
真功夫——劲传统武术之核心——发力训练文/周向前传统武术中的劲与人们生活中常讲的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武术中的劲追究集全身之力于一点,其攻击力极强。
而劲是靠站桩训练获得。
站桩培育劲是练武的基础,很多武术门派都有站桩练劲的功法,如形意拳的“三体式站桩”、太极拳的“太极桩”、“无极桩”等都是为了培育劲。
遗憾的是由于武术家的保守,他们对站桩练劲其系统、真实的训练方法作了一部分保留,导致至今人们对站桩和劲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我对站桩练劲作了12年的研究与训练,发现其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
本文,我向大家介绍科学的站桩训练方法以及浅谈一下劲的科学原理。
一、站桩训练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一)、训练要有信心,不要抱半信半疑的态度,要正确认识劲就是一项运动技能的形成,只要正确训练,每一个人都可掌握此项运动技能。
(二)、训练要勤奋,训练初期必须天天坚持训练,训练初期一天要训练2次,有条件者可训练3次。
切忌三天打鱼,两天嗮网。
(三)、训练时精神要集中,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小幅度交替动作上,动作的力度要适度,幅度要小,速度要缓慢。
二、站桩训练的姿势和动作(一)、站桩基本姿势(左势为例,右势相反)立正,全身肌肉适度放松,左脚向左前方伸出一小步,两脚左右距离与肩宽,两脚位置的形状像军事稍息状一样,但宽度与肩宽,再双足跟稍向外扭,足尖稍向内扭一点。
武术的“力与劲”之迷雾解码
武术的“力与劲”之迷雾解码作者:陈寿云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09期摘要:“劲力”是中国武术技术的精华,“劲力”也是中国武术技术的核心,没有了“劲力”的华彩篇章,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将暗淡许多;中国武术的养生梦想也只是痴人说梦。
通过研究认为:“力与劲”是一个动作的两个端点:始动称“力”,动止称“劲”。
“力与劲”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是武术活动中的习惯称谓而已,一定要区分它们,那就是“劲”是“力”的技巧运用结果;“力”是本源,“劲”是结果。
一个武术动作就是根据“劲”(动作的要求)而做出的“力”上的调配,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在力量的调配过程中,因核心力量的使用特点而分内家和外家。
在内家拳中,增加运用了腹式呼吸而形成的“气沉丹田”或“核心力量”的运用,提高了人体整体力量,从而体现了“内劲”的存在,从技术上认为:内劲不是神秘而很难修为的技术,内劲就是最大的整劲的基础。
关键词:力劲劲力迷雾解码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c)-0168-02纵观武术各拳种和各门派之间的技术,无论是技击还是套路演练,其最后需要体现出来的核心还是动作“劲力”。
“劲力”的好坏,关乎技击水平的高低,关乎技术演练的水准,由于长拳类的技术以快为显,让人忽略了这类技术的劲力,而由于太极拳,形意拳的,八卦掌之类的变化万端,以柔克刚,以简胜烦,体现了劲力变化带来的技术成果,因而,在这些拳种里多讲求劲力,并上升到中华文化的层面,诸如“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舍己从人”、“借力打力”等等让人浮想联翩,想象那种搏击时的精彩绝伦的境界。
但“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务使气敛入骨”等等技术要求,又让无数武林豪杰尽折腰。
“力与劲”的迷雾,长期以来就困扰着我们众多的武术研究者和爱好者,对于“力”和“劲”的辩论,也随着武术的普及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但还是众说纷纭,给武术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阻碍。
武术运动中的“劲力”再认识
武术运动中的“劲力”再认识1 前言中国武术历来以博大精深著称,拳种林立,特色鲜明,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同流域有着不同特点的拳种,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拳种表现形式。
中国武术最神秘的地方恐怕就要算所谓的“内功”了。
一方面是自古以来神秘的传说,一方面是武侠小说传奇式的烘托,使得这种叫做“内功”的东西简直成了传统武术中最核心、最神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至使人相信,只要练成了“内功”,便具备了某种超越常理、甚至是超越自然的神奇功能和力量,便可以战无不胜,无往而不克了。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个“内功”也应该逐步为我们所认识。
在我们从事多年武术以后,尤其是研究、掌握了太极拳,形意拳一些有别于长拳类的项目时,对“劲力”的理解会加深一步。
那么,劲力和内功有什么关系?劲力和攻防技术又有什么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因为这关系到对武术的理解,亦或关系到现在的热门话题:“武术养生”。
“劲力”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下的运动项目不计其数,然而像技击运动的技术复杂性,尤其是武术技术动作的技术复杂性,少之又少,这也是武术的魅力所在。
研究武术拳种动作的劲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武术技术,更好地理解武术技术的真谛,更好地区分不同拳种的特点。
2 什么是武术的劲力“劲力”好不好,“劲力”顺不顺,这在习武者之间的口头交流是司空见惯的事,也恰恰说明了“劲力”一词是武术中重要的一个核心。
其实关于劲力,并不是只有武术自己有,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会联系到劲力,尤其是书法艺术,无论什么书法大家,他们的所展示的书法魅力都可以用筋骨遒来形容,而武术中对于肌体表现出的筋骨道劲,也是高等级技术的体现。
由于武术“劲力”的重要,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是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无论是太极拳,还是形意拳,亦或长拳,不论是南拳还是北腿,都对自己的劲力有特定的要求,这也是中华武术内容丰富而又有别的原因所在,也是武术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有着严格区别的特征所在。
武术劲力初论
武术劲力初论学武术的人有很多术语,比如什么是明劲暗劲、内功外功、寸劲、爆发力。
用物理学知识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劲的各种说法。
以下三个概念,就是解释1,力,打击力=质量*加速度2,功,受功,即作功=力*作用距离。
3,伤。
受伤度=功/面积=肌体内局部相对位移速度在这三个公式的理解上,几乎就能解释武功的很多劲力相关的说法了。
从技击角度看劲力,关键是要达到受伤度最大,即作功越大而受力面积越小。
那么,影响它的因素就有:打击时的质量因素、速度因素、接触时间(打击力的维持时间即接触距离)因素、受力面积因素。
内功外功的最经常的区别,是发生在接触时间上。
先说质量。
1,普通人打出的拳,往往只是拳头的质量,并不是人的所有质量都有功效的;2,然后,练得好的,就会加上前臂肘的质量,后臂肩的质量;3,内家拳就更喜欢去练半个身体或整个身体的质量;4,更高的就是再把对手的冲击的质量加上(发生相对位移就发生了力);5,最高的利用质量的境界,就是在受力的那一霎那,借上大地的质量,这比较玄奥了,因为地本身是不动的,按物理学是不可能自动产生力或者功的,了不起也就是冲上对方重量,但细细分析物理学,却发现是有可能的,这里字数少不容易说清楚。
所以质量的运用有5个层次,越是靠近第五,越是内家拳的追求。
再说速度。
从出拳到接触对手的这段,速度的快慢与打击力度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其最大的用处表现为与对方的反应快慢的比较。
而与打击力度有关的,是接触到对方后,那一霎那的速度到拳力停止时所经过的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
再说一遍,就是接触时的速度越快越力大,然后打到对方时,速度终归是要停下来的,停下来的时间越短越力大。
为何有寸劲一说,就是这个道理,接触前面的出拳的速度可以是打击速度,前面若没速度,在接触时发生了速度,也是速度。
这速度变化再乘以打击质量就是物理学的力了。
各种拳法都会追求打击速度的,子弹质量那么小,因为速度快,照样要人命。
但要弄懂,即出拳的速度,与打击力的速度,不见得完全等同,特别是速度与质量的叠加后,就更不是出拳速度这个因素的事了,高手,是要有重量加上去的速度。
对武术劲力认识之我见
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进一步揭开武术劲力
的神秘面纱 , 为我们的武术训 练教学服务。
2 武 术 劲 力 的定 义 对劲力定义 的研究 , 前人做 了很多创造性 的工作 , 主要有 以
下 四种 观 点 :
第一 : 武术中的劲力也是 一种力量 , 由武术运动 中肌 肉 也是 收缩产生的 , 但他们不 同于肌肉的本力 , 而是技巧之力 , 是武术 的技术之力 , 是武术运动 中意 、 、 气 力的高度集中和概括 。 第二 : 在武术训练中往往强调劲力 , 从这一方面 又是“ 的 力” 体现 , 也可以说武术是巧妙运用力量的技术 。是一种源于身体 ,
中图分类 号 : 8 G5
1 前 言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4 5 4 (00 1- O5 0 10 - 6 32 1 )0 4— 3
长时 问锻 炼 产 生 的一 种 灵 活 集 中 、 用 自如 的 弹性 力 。 运
“ 劲力” 是武术永恒的话题 , 据说太极大师杨露禅 、 八卦掌大 师董海川 能置鸟于掌中化其蹬伸之力 , 使鸟无法借力起 飞 ; 被称 为“ 神拳李老农 ” 的形 意拳大师李洛能功力达 到“ 一羽不能加 , 蝇 虫不能落 ” 的境界 ; 拳道创始人李小龙的“ 截 寸拳” 威力让所有见 识过了的人都为之折 服。能达到他们的境界是很多武林人士的
行 了分 类并 总结 出“ 力” 劲 具有 “ 整体 性 ” “ 中性 ” “ 、集 、 和谐 性” “ 和 随机 性 ” 等特 征 , “ 而 整体 性 ” 它的本 质特 是 性。 对武 术劲 力的产 生人们从 不 同的 角度进行 了分析 与探讨 。 究认 为 : 术 中的劲 力是在 中国传 统整 体 思 研 武 维观的 思想指 导下 , 通过 长期 的 系统武 术训练 产 生的 。 人们 关键 词 : 武术 劲 力 研 究
浅探武术运动中的劲力动作训练
浅探武术运动中的劲力动作训练摘要:武术中的劲,是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融入了武术技术的力,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配合产生的,是经过长期实践锻炼产生的一种灵活集中、运用自如的弹性力。
没有力度表现,武术套路运动就丧失了观赏性,就不会成为群众广泛喜爱和参与的运动竞赛项目。
本文探讨了如何正确解决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力度表现问题。
关键词:武术劲力训练一、概念武术劲力也是一种力量,也是由武术运动中肌肉的收缩产生的,但它不同于肌肉的本力,而是技巧之力,是武术的技术之力,是武术运动中意、气、力的高度集中和概括。
二、武术技击的作用攻防技击需要一定的劲力,没有劲力,一切拳架、招势都是中看不中用的空架子,都属于人们通常所说的“花拳绣腿”。
如果劲力松散,身体运动起来就会懈怠迟缓;劲力传递不通畅,招法就难以变化;劲力强度太小,就难以抵挡对手的猛烈攻击,进不能攻击对手的要害,退不能自守,以致于顾前不能顾后、顾左就难以顾右,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因此,劲力对于武术的攻防技击起着根本的作用。
以攻防技击为主要追求的人,不明白劲力在攻防技击中的作用,不明白如何进行劲力训练,而只在武术招法的手舞足蹈中下功夫,要想得到武术攻防技击的真谛、精髓,获得其中的奥妙、窍门,是不可能的。
三、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劲力动作训练1、强化主观表现的意识,充分显示精神力量武术运动中的力度,除了用形体动作表现以外,还可以通过非形体动作的“精”、“气”、“神”、“意”、“势”等因素来加以渲染强化。
现代武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虽然逐步丧失了技击格斗的实战功能,但是武术原有的战斗精神没有根本改变,攻防动作套路设计也着重突出了武术运动的这种本质特征。
所以,要强化武术动作的力度感,首先要培养运动员的战斗精神和意识,并启发他们在做动作时把这种内在的力量充分地表现出来。
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是表现主观意志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善于运用眼睛表达内在情感,产生的力度效果大不相同。
传统武术探索------谈发劲
人们常说:…学拳容易换劲难。
‟“任何拳种虽然技击风格不同,劲力的表现方式有异,但是发劲都必须遵循一个共同规律,那就是…劲从脚底发‟。
”“劲从脚底发”就是人们常说的“力从地起”、“劲从根发”。
就是运用脚对地面的作用力而发劲。
不管是什么拳种,不管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不管是中国功夫,还是西洋拳击,不管是泰国拳,还是日本的空手道,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
我曾听有人说:“劲从腰发”,这是非常错误的,对与太极拳来说这叫“劲力漂浮”;对于形意拳这叫“发劲不整”;对于少林拳这叫“用劲无根”。
武术嘛,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打斗技击,怎样发出自己最大的劲力,对敌人施以重击,就是它的最高原则。
怎样尽可能发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呢?我曾说过,我们人体最大最厚最长最有力的两组肌群:竖躯干肌和臀大肌都是附在脊柱上连在骨盆上的。
发劲虽然是全身肌肉的共同运动,但是如果把这两组肌群彻底地启动起来,并协同地运动起来。
我们就能发出自己的最大力量------我们的脊柱尤其是我们的骨盆是要起很大的作用的。
竖躯干肌在骨盆的上缘,臀大肌在骨盆的下缘,如果将这两组肌群一起地、连同地、协同地、彻底地运作起来,骨盆是要起着枢纽的作用的,我们是通过骨盆的旋转来达到这个目的的。
骨盆的旋转我给你们讲一种诱导发劲的方法:面朝墙站立,双脚分开,双手扶墙,双腿微曲。
先是浑身放松,然后右脚蹬地,骨盆右转。
象心意六合拳的“鹰捉把”,形意拳的“劈拳”,就是这种发劲法。
还有左脚蹬地,骨盆右转。
象心意六合拳的“云龙裹风”,形意拳的“崩拳(拗步式)”,就是这种发劲法。
还有双脚一起蹬地,骨盆右(左)转的方法。
顺便说一下,这就是心意六合拳中的“龙腰”的原理。
“龙”大家都没见过,但是大家都见过动画中的龙------在飞腾的过程中,它那长长的身子是旋转着的。
这不正是骨盆旋转的原理吗?诸位拳友,照样做做看,体会一下“通过脚蹬地产生劲力,再通过转腰(骨盆旋转)产生加速度,然后通过肢体把力量发送出去”的感觉。
武术运动中的“劲力”再认识
武术运动中的“劲力”再认识作者:戴有祥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第09期摘要:武术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其中的各种技术奥妙,还有待人们深入挖掘,武术的“劲力”就是其中一个需要重点挖掘的内容。
文章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武术的“劲力”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分类。
指出武术的“劲力”就是在武术技术攻防要求下的人体肌肉力量的运用技巧。
文章从文化层面、发劲方式、劲力特点、发劲效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够较好的将所有劲力包容到相应分类中去,以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武术劲力定义分类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23—031 前言中国武术历来以博大精深著称,拳种林立,特色鲜明,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同流域有着不同特点的拳种,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拳种表现形式。
中国武术最神秘的地方恐怕就要算所谓的“内功”了。
一方面是自古以来神秘的传说,一方面是武侠小说传奇式的烘托,使得这种叫做“内功”的东西简直成了传统武术中最核心、最神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至使人相信,只要练成了“内功”,便具备了某种超越常理、甚至是超越自然的神奇功能和力量,便可以战无不胜,无往而不克了。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个“内功”也应该逐步为我们所认识。
在我们从事多年武术以后,尤其是研究、掌握了太极拳,形意拳一些有别于长拳类的项目时,对“劲力”的理解会加深一步。
那么,劲力和内功有什么关系?劲力和攻防技术又有什么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因为这关系到对武术的理解,亦或关系到现在的热门话题:“武术养生”。
“劲力”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下的运动项目不计其数,然而像技击运动的技术复杂性,尤其是武术技术动作的技术复杂性,少之又少,这也是武术的魅力所在。
研究武术拳种动作的劲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武术技术,更好地理解武术技术的真谛,更好地区分不同拳种的特点。
2 什么是武术的劲力“劲力”好不好,“劲力”顺不顺,这在习武者之间的口头交流是司空见惯的事,也恰恰说明了“劲力”一词是武术中重要的一个核心。
对产生武术劲力因素的认识与分析
对产生武术劲力因素的认识与分析[摘要]究竟什么样的力量才属于武术劲力,通过对其产生和传递的认识,从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影响武术劲力的因素做出分析,使运动员深刻的理解武术劲力,达到更好的掌握动作以及发挥各个动作的实际应用效果,最终达到武术动作的最佳化。
[关键词]武术劲力意念击打速度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劲力是武术的灵魂,更是技击取胜的关键,纵观中华武术几千年的发展史,历代武术家无一不为获得更精纯武术劲力做出毕生的努力,虽然各家各派均有着不同的拳体和拳理,但对合理劲力表达的追求却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目前从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研究武术的劲力还是一个空白,因此,此文在武术训练中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作用。
武术的劲力是在武术运动中由肌肉的收缩产生的,是武术运动中的意、气、力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是技巧之力,武术的劲,是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融入武术技术的力,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呐和肌肉舒缩有序配合产生的,是经过长时间锻炼产生的一种灵活集中、运用自如的弹性力。
[1]在武术训练中往往强调劲力,从这一方面又是“力”的体现,也可以说武术是巧妙运用力量的技术。
是一种原于身体,利用武术中的技巧发放出的力。
[5]劲分阴阳,阴劲含蓄而不外显,即:暗劲,表现为:含、震、透,发于内,达于梢,缓进突发,用劲如闪电一发即收。
[1] [2]阳劲显于外形,主要是击打的速度,是一种弹力,加速度大,脆快干净,势猛力沉。
劲力传递是通过构成链式连接的肌肉系统、骨骼系统、韧带系统、关节系统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共同完成的,力量在通过各个系统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力量传递,或是各个环节肌力的相加,而是各个环节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其传递的过程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优化协调,到达梢节时力量会远远优于起于跟节时的力量,柔而不松,刚而不僵。
在武术的上肢击打动作中,其发力都是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由脚而腿而腰,又由背于肩,由肩而催臂,由臂及手,最后产生劲力的效果,在武术的下肢击打动作中,其发力是发于腿主宰于腰,又由腰髋的催、顺而发于腿和脚,总之必须完整一气,力都是从足上起,最后表现出的外在结果。
论中国武术劲力的形成及效果
1 问 题 的 提 出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5 6 4 3 ( 2 0 1 3 ) l 2 0 3 5 _ . 0 3
在 随老师学艺和国外讲学期 间, 对 国内外一些著名武术家 ,
进行访谈 , 了解劲 的形成 、 要求与分类及效果 的有关情况。 2 . 2 . 4综合分析法
和方向 , 决定受力者所产生 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 向; 外力 的作用 点决定受力者是否产生转动 , 以及转动的角速度 的大小和转 向;
过文献 资料 法 、 实践测 试法 、 专家访谈法 和综合 分析法 , 论 中国 武术劲力的形成及效果。 2 研 究对象与方法
2 . 1 研 究对 象
力 犹如铁 , 劲犹如钢。力 不练则不 能成劲 , 铁不炼则不 能成 钢。列子云 : “ 炼钢赤刀 , 用之切玉 如切 泥焉 。” 故古有 削铁之利 剑, 而无切玉之铁刃 , 何也 ? 因为利剑经过冶炼 , 而铁刃未经过冶 炼 。这就是 “ 拳打力不开 , 力打劲不开” 的道理 , 它说 明只掌握方 法 而无劲 , 则不能匹敌 ; 而掌握方法又有劲 , 则任凭你力大如虎 , 亦无从施展 , 故劲可以克力 , 而力不能克劲 , 犹如钢可 以克铁 , 而 铁不 能克钢 。 在发力时 , 手臂肌 肉收缩 , 全身血管膨胀 , 血液循环 加快 , 用之过当 , 且可致伤 。而劲在发放 时, 一戳指一 按掌 , 刹 间 即可中伤对方 , 无须 牵动全部肌 肉。 因此 , 劲优于力 , 是力 的高级
2 . 2 . 2实 践 测 试 法
通过劲力发放作用在俄罗斯远东国立 大学 8 名空手道优 秀
运 动员 ,中国安徽 阜 阳大学体育 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3 0名学 生, 国际武术散手道联盟训练 中心 6名教练员身体上 , 测试劲力
太极拳劲力
太极拳劲力太极拳之妙,全在于劲力,这是一切武艺的基础。
劲力及其应用,是太极拳的精髓和灵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劲力。
欢迎阅读!太极拳劲力在物理学中,力和劲可划为同一个概念,但在武技中它们却成了两个不同的概念。
武技讲究灵活与变化。
这与人的操作密切相关。
劲是瞬间、变幻、爆发的,而力是长时、简单、呆滞的。
不管是哪国、哪派,当其作用于一个对象(人或物)时,其最终效果只会体现在一个元素上:劲。
太极拳练功人的劲、力不同常人,它是在意识支配下,按太极拳的运动规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伸缩产生的一种能量.具有传递迅速、变换灵活、随意性大的特点。
太极拳的用意.用的是合乎拳理规矩的意,并非只讲意而不讲用力,那种单纯求意、不敢用力的认识和情况是不符合武术对抗规律的。
万法皆由力“一力降十会,一巧破千斤”。
究竟是力重要,还是招重要呢?答案是力重要。
所谓“一力降十会”,是指当一个人的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战胜那些会一些招式但力量明显不足的对手:而“一巧破千斤",是指运用功力便可以破解更大的拙力。
太极拳的技击是通过自身肢体的巧妙运动,将力作用于对手身体,达到将对手击倒或击伤之目的。
在技击中没有需要力还是不需要力的问题.只有如何用力的问题。
也就是说首先要有力.其后才谈如何得到用力的技巧。
力有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其中力的大小是首要的,而力的方向、作用点,甚至力的大小变换均属于用力技巧。
作为一个技击家首先应谈练力.只有具备了雄厚的力量.才足以与强悍的对手搏斗。
如何练力呢?按照传统的说法,力有先天力与后天力之分。
所谓先天力叫本力.它是局部肌肉的绝对力量.一般通过负重锻炼即外功(如石锁、石担等)来提高。
所谓后天力也叫内力,是通过整个身体的协调发力使相关的肌肉紧张、无关的肌肉放松.并使身体各个部位肌肉的力量聚合在一起由身体的某个部位放出。
后天力一般是通过一些与心理、呼吸、肌肉、骨骼有关的徒手操练(如站桩、走架等)来训练。
练劲不练力,劲力打拙力:凡能抬举、提拉重...
练劲不练力,劲力打拙力:凡能抬举、提拉重...
练劲不练力,劲力打拙力:凡能抬举、提拉重物而不能运力达于四肢者,武术家称之为有“力”,但叫它为死力、拙力。
而能将全身之力运送于一拳一脚甚至一指之端者,武术家称之为有“劲”,也叫劲力。
“劲”有透力,可由表及里;“力”无透力,仅及于表面。
“劲”有爆发力,但不能持久;“力”能持久,但无爆发力。
武术家能以手掌击石成块,以指钻砖成洞,足见透力之强,力大者不能。
力大者可日负百斤,往来百里,持久力强可见一斑,武术家不能。
武术家可一拳跌人丈外,一脚致人非命。
可见“力”与“劲”是不大相同的。
练武术讲究练的是“劲力”,而不是“死力,拙力。
”如果只想练出力量,那么练举重、健美等项目会更有效。
听劲与悟劲------ 武术的最深境界
听劲与悟劲------ 武术的最深境界劲力是武术的基本因素。
练劲与发力,是武术的最重要内容。
太极拳就把劲力分为掤、履、挤、按、采、肘、靠八种,并予以单项训练,可谓对劲力有了一个科学的总结。
然而,武学上还讲一种劲:听劲。
听劲其实不是劲,但为人们所不懈探求,为什么?因为它是武学中的高深境界,使人在实战技击中能用心灵调整气场,准确地感应到对方心灵的活动。
是强攻还是佯攻,是进是退是绕,是力盛之时还是力怯这之际等等,长期修炼的内家高手们一沾上对方就可感应出来就一切,从而建立了实战中以逸待劳,借力发力,循势消力,随机应变,“彼不动我不动,彼一动我先动”的“后发先至”的科学技击理论。
在实战中为武术界所公认,这些高境界理论的实践就依赖于听劲,就是实现武术最境界理论的方法。
听劲的研究,确认与运用,表明了武术由外到内,手眼身法步与精气神相合的发展规律,并且显示出愈是高境界的武术,心灵境界愈是重要。
那么,由听劲再练往上发展,还有什么可称“劲”的吗?有,这就是“悟劲”。
我们从许多武术历史上,可以看到“悟劲”的存在。
少林派武术,相传由达摩所创。
达摩并不是天天练武,而是日日打坐,他创立了武术力量训练易筋术及108项武术。
武当派内家拳创立人张三丰,修道多年,“梦遇神人传太极拳”,即立内家拳这一崭新的武术派别开世。
再往上看,历史上的形意拳,原始时期的仿生拳种,哪一样不是创始者“悟”出来的?“悟劲”,是武术的源泉,找到了悟劲,就找到了武术的根本,就能进入武术的自由王国。
四川南充的张老师,十多年都一直研究悟劲,取得令人振奋的丰富成果。
他指出,悟劲属于心理学范畴,可以直接开发。
初步产生悟劲,可以用几天时间心理训练而产生。
从训练过程看,悟劲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悟出拳术,并自由自在的练;2、悟出切合自己实际的技击训练方法,含单操、实战、与劲力功力精修。
3、在实战摹拟训练中,自己能下意识的补救技术动作,不断在自动调整身法、步法、避开或化掉对方的攻击。
论劲力与筋膜
论劲力与筋膜劲力通常被认为是由人体肌肉收缩所产生。
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人体筋膜也具有主动收缩功能,也可以给人体提供动力来源。
有人通过考察古人拳经中的论述、个人劲力的发放体验以及比较劲力的发放特点与筋膜的构造特性后发现,劲力的产生有可能来自人体筋膜主动收缩而非肌肉主动收缩。
劲力,古人称之为“劲”,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根本要素之一,通常只在师徒之间口传身授,是习练者终身所追求的目标。
与西方拳击等不同,劲力的习得似乎能突破时间的限制,没有止境。
习练者在练到高功夫阶段时,甚至还会表现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能力,运用现代生物力学理论似乎也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因此,学术界关于劲力的研究充满许多未解谜题和诸多争议。
但基本上,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劲力的产生来自人体肌肉主动收缩。
在此,本文将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即劲力的产生有可能是来自人体筋膜主动收缩,而非肌肉主动收缩。
理由如下。
一、最新研究显示,人体筋膜也具有主动收缩功能,也可能会给人体提供动力来源传统生物力学理论认为肌肉收缩是人体动力的来源,而筋膜只起到传递肌肉力量、稳定脚部、限制脊柱活动度等作用,完全是一个被动的角色。
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国内学者普遍持劲力的产生来自肌肉收缩这一观点。
事实上,据近些年来的最新研究,人体筋膜也具有主动收缩功能,也可能会给人体提供动力来源。
神经生物学家Robert Schleip关于筋膜的研究为我们揭示出了这一点。
他在2003年的论文中首次提出筋膜具有独立收缩功能并可以影响肌肉、骨骼力学性能的假设。
该文主要提到了以下三点依据:1.郾筋膜中存在大量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和自主神经,其中包括高尔基腱器官(感受肌纤维牵张)、帕西尼小体(感受压力)、鲁夫尼小体(感受剪切力)和间隙神经末梢(感受上述所有,尤其是疼痛)。
2.郾筋膜中存在平滑肌细胞。
3.郾筋膜受到按压后的结构改变不符合其结构力学特征,推测其可能能够通过神经控制而主动收缩。
在这之后,Schlei又通过一些理论推导和相关辅助实验证明了筋膜具有主动收缩并影响肌肉骨骼动力学特性的可能性。
对武术中“力”与“劲”的肤浅认识
对武术中“力”与“劲”的肤浅认识《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力,什么是劲。
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来讲,力就是劲,劲就是力,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而在笔者看来,这个认识是很不全面的,并有着一定的误区。
一、力与劲的异同在武术的功夫中力与劲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社会上普遍认为,功夫越好、越高的人,他们的力气、力量、劲力也越大。
对于这一问题,我只想说:“一位大力士,绝对打不赢一位武术家。
”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早有先例。
如1942年,王子平出面组织的一次中国武术和西洋拳击的比赛。
当时中方出场的是上海心意拳家王效荣,对手是身高体壮的俄国大力士。
比赛中王效荣照对手面部猛击一拳,在对手用手挡拳时,王效荣一个箭步贴近对手,同时右手插下对方裆部,就势将对方举了起来,摔在擂台上,中方当然地获得了胜利。
又如1930年在上海的虹口区,孙禄堂在家中与日本武士的较量。
当时到场的6名日本武士号称拳打千斤、脚踢八百,非要与孙禄堂比武。
其提出的要求是让孙禄堂躺在地上,由日本武士两个按住手、两个按住脚、两个按住头,还剩一个发号施令,喊“一、二、三”口令。
如果孙禄堂能在口令声中从地上站起来,就为赢;如孙禄堂不能站起来,就为日本武士赢。
双方言定之后,孙禄堂就被日本武士用千斤之力按在了地上。
当孙禄堂听到日本武士喊到“三”时,全身一游动,便从地上一跃而起,那5名日本武士还不知孙禄堂使的什么招就莫名其妙的跌了出去。
孙禄堂先生的武功让日本武士输得心服口服。
像这种武术家战胜大力士、少数战胜多数的事例,在中国的武术史中数不胜数,都有完整的记载。
为什么说力与劲有相同之处?力是由人体本身的重量及体质通过人的手、脚及身体的局部表现出来的;劲的初期阶段同样是通过人体的手、脚及身体的局部表现出来的。
所以就成了人们所说的“力就是劲,劲就是力”的误区。
二、力的产生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技击中的作用 , 不明白如何进行劲力训练 , 而只在武术招法 的
搏击・ 武术科学
2 0 l 4 年5 』 ] _
第 1 1 卷 第5 期
【 传统武术研 究 】
刍议“ 劲 力是传统武术 的本质追求"
张 金 ( 洛阳师范学院公体部, 河南 洛阳 4 7 1 0 2 2 )
摘 要 : 无论 是 聚 柔成 刚 的“ 惊 炸” 劲, 还是 化 刚 为柔 的“ 粘绵 ” 劲, 劲 力 一直是 传 统 武术 习练 以及研 究 的 主要 内容 。 文章从 劲 力是 传 统武 术发展 的 需要 、 劲 力是传 统武 术技 击价值 的保 障 、 劲力是 传统 武术 文化 的重要 载体 、 劲 力是 传 统武术 门派追求 的核心 几个 角度论 述 了劲力在 传统 武 术 习练 、 传承 中具 有重要 的地 位 , 得 出劲 力是传 统 武术本 质追 求的 结论 。 关 键词 : 传 统武 术 劲力 本质 追 求
量, 才能借力打力 , 展 现太极拳 的技击风格 。柔不能守 , 劲力太 小, 就难以抵挡对手 的猛烈攻击 , 就不能 给对 手以有效 的打击 ,
造成被动挨打的局 面。 因此 , 劲力对于传统武术 攻防技击 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 以攻 防技击为主要追求 的人 , 不明白劲力在攻
家们的交手以及 给挑战者全身而退 的劝导 ,很多时候用 的就是
整体性力量 , 是传统武术 中最能产生震撼力 的地方 , 因此 , 传统 武术表演离不开劲力 。中国传统武术有很多招法都能致人 于伤 残, 如“ 狠招” 、 “ 毒招” 、 “ 绝招” 。 如拳谚讲 “ 上打咽喉下 打阴, 中打
两肋并 当心 , 还有两膝 和两臁 , 脑后 一掌见真 魂 ” , 形 意拳经云
有 的是事实或接近事实 , 有的纯粹是艺术的夸张和渲染 , 但是 正
向安全文明的方 向发展 , 所 以说劲力是传统武术发展 的需要。
2 劲力是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的保 障
戚继光在《 纪效新 书》 中所再三强调 的“ 既得艺 , 必试 敌” , 技 击实用功能是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 的核心价值。不论 是冷兵器时代 , 还是 当今社会 , 抛开武术 的技击 功能 , 武术 就会
失去大批的追求 者和膜拜者 , 失去大片的生存空 间。 传统武术的
是这些文化载体传对传统武术劲力的宣传 ,衍生 和丰富了传 统
武术文化 , 使武术文化成为文化研究 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李小 龙
位, 得到后人的敬佩 和叹服 。所以说 , 劲力是传统武术的技击保
障。 踢打摔拿 的任何一项技术 , 都需要力量和劲力 。 有劲力这些 技击手段才能发挥 , 劲力越好这些技击手段越发挥 的淋 漓酣畅。 即便是“ 四两拨千斤” 的太极拳也需要 四两 的劲力去牵化外来力
“ 起 如风 , 落如箭 , 打到还嫌慢 ” , 八极 拳的劲力“ 动如 绷弓 , 发若 炸雷” 。 拳谚描述的招法和劲力在传统武术实 战中未必就招招好
手舞足蹈中下 功夫 , 要想得到武术攻防技击的真谛 和精髓 , 获得
其 中的 奥 妙 、 窍 门, 是不可能的。 3 劲 力 是 传 统武 术文 化 的 重 要 载体
传统武术 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变化 ,近年来 武术文化的研究也 日渐丰富 , 成为武术研究的一个热 门方 向。 传 统武术劲力在武术文化 的传承与研究 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不论 是武侠小说 , 还是武 打影 视 , 甚 至是 武林 轶事 , 这些 文化载体里 面有很多对传统武术劲力 的描述 、 记载 。 这些对劲力的描表演 ” 和“ 击 杀” 的双重价值 。
传统武术是融技击价值和表演价值 为一体的 。随着人们审美追 求的提高 , 传 统武术仅仅依靠 “ 花拳绣腿” 很难产生巨大 的吸引 力, 然而劲力是传统武术永无止境的追求 , 也是吸引广 大观众 眼
球的一大亮点。劲力是武术运动中独特 的概念 , 是武术的灵魂 , 是人体运用武术动作发出的一种意 、 气、 力三者高度协调配合 的
用, 力透心脾 。 可是这些“ 绷弓” 、 “ 炸雷” 的“ 惊炸” 劲, 如果打到身
上, 即便不打咽喉和后脑等重要部位 , 也足以伤其筋 断其骨 。在
这个时候传 统武术劲力就成为一个很好 的交流和 “ 止 戈”的平 台, 不论过去武举 比赛 的选拔人才 , 还是现在的全 国武术功力大 赛, 劲力 的展示一直是评判选拔优秀武术人才 的重要指标 。 武术
中 图分 类号 : G 8 5
1 劲 力 是 传统 武 术 发 展 的 需 要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l 0 0 4 —5 6 4 3 ( 2 0 1 4 ) 0 5 —【 ) ( 】 3 6 —0 2
样高妙的技击手段 , 离开劲力就无从谈起 。没有劲力 , 一切拳架 招法都是中看不 中用的“ 花拳绣腿” 。 王芗斋搭手飞人的神技 , 张 恩桐一触即发 的功夫 , 王选杰劲吐人跌 , 这些均得益于大成拳 的 劲力。 有了劲力太极拳 , 名家们才能在浑然不觉 的状态下发放对 手, 自立于不败之地 。同样 , 正是具备 了强大的劲力那些身材弱 小 的武术家们才 能轻 松战胜身材高大 的对手 , “ 神枪李书文 ” 据 说身材并不高大魁梧 , 却 能以武扬 威 , 声名远 播 , 很 大程 度上源 于他收发 自如 、 功力深厚 的劲力 。许多传统武术功夫大 家 , 都练 就 了常人所不具备 的劲力 ,这些劲力让他们赢得了武林 中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