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观察能力的培养汇编
(精选汇编)2023小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四篇
2023小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四篇小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1一、研究课题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二、发展目标1、进一步掌握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教育科研相关的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把理论带到实际、走进课堂,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去研究。
2、教学上科学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让先进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形成一定教学模式;3、通过多方面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职业信念。
三、学习计划1、积极参加各种专家讲座,并认真做好笔记,写好感想;2、每月看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看两本教育专著,潜心研究一个教学问题,感悟一种教学方法,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3、虚心向同伴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认真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四、科研计划1、结合学校、科组的课题,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环节;2、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内容呈现的信息量;3、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知识现状、兴趣的联系,力争使每天所教授的知识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4、运用不同教学手段五、主要成果1、每周一篇随笔,一月一反思。
2、班级绝大部分学生的具有较强探究能力。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有效课堂教学为研究的抓手,塑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群体,构建动态生成、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二、主要工作(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1.备课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抓好备课的管理,要求备课要做到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手段、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等。
①备教材:要整体把握教材知识系统。
弄清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明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每课教案汇编(含八课教案)
A.胸腔扩张,腹部收缩B.胸腔收缩,腹部放松C.胸腔扩张,腹部放松4.下列人体呼吸模拟器哪种情况模拟吸气,哪种情况模拟呼气?教案序号:课题:2.呼吸和健康生活备课日期: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知道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
3.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知道肺的功能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经常性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及时地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2.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根据不同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并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协作。
2.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板书设计】2.呼吸和健康生活运动呼吸(气体交换)【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1中每测一次都要做到及时记录,时刻提醒学生要保证自然呼吸状态测,测3次。
2.表格2中根据上课场地自己选择活动(一个活动量小一个活动量大,可补充在后面空白处)。
【作业设计】1.阅读右边资料,下列说错误的是。
A.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其中氮气含量基本不变。
B.人在吸气的时候也会吸入部分二氧化碳。
C.人在呼吸的时候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2. 会使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加得最多,会使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减少。
A.慢走20步B.睡觉时C.跑100米3.下表是明明同学记录的三种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下慢走1分钟后跑完100米后每分钟呼吸次数23次28次55次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学习能容。
肺功能健康加快增强依靠保护4.小结:提高肺活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深呼吸、唱歌、大笑等等都是可以提高肺活量的,不过重要的是需要同学们的坚持,在耐心和毅力下才会有效果。
科学观察培养观察力
科学观察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指我们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敏锐感知和准确理解能力。
对于科学研究、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拥有良好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培养科学观察力呢?本文将从培养兴趣、专注力和细节把握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兴趣兴趣是观察力的基础。
只有对某一事物或领域感兴趣,我们才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去观察和研究。
因此,培养兴趣是培养观察力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参观展览、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兴趣领域。
同时,我们还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兴趣,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增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二、提高专注力专注力是观察力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时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
为了提高专注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避免干扰源的存在。
其次,进行有效的时间规划,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此外,运用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方法,比如冥想、静思等,可以帮助我们锻炼专注力。
三、细节把握观察力强的人往往能够捕捉到一些细微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常常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细节把握是培养观察力的关键。
在观察事物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尝试更多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参与,用心留意事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的细节。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复杂、多变的场景来提高自己对细节的敏感度。
四、实践与反思培养观察力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锤炼和提高。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观察性质的实验或活动来进行观察训练。
比如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鸟类和昆虫的行为模式,通过观察天空的云朵变化来了解天气预测等等。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不断进行观察和收集数据,并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综上所述,科学观察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
通过培养兴趣、提高专注力、细节把握以及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念是培养他们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科学观念指的是人们对于科学的认知、体验和态度,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影响着个体对于科学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以下介绍一些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念的方法。
第一,提供真实的科学经验。
小学生对于科学常常存在一种抽象、陌生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创造真实的科学经验。
可以带领小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亲眼目睹科学现象的发生,通过实际的体验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二,引导小学生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进行推理、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少年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可以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分析,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第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
可以将课程设计为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研究,促使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交流与合作。
科学是开放的、合作的,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小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并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从中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五,进行科学知识的导入。
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念过程中,科学知识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导入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小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场景,培养他们对科学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第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氛围。
可以布置一些科学实验器材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开设科学角,放置一些科学游戏和实验模型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文必背内容汇编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文必背内容
汇编
1. 第一单元
-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
- 科学常识:地球绕太阳运动,影子是物体遮挡光线所成,水是透明的;
- 认识小动物:蚯蚓、蜗牛、螃蟹、桑螵蛸等;
- 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花、果实、种子等。
2. 第二单元
- 水资源的利用:水的重要性、节约用水、污水处理;
- 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 认识水循环:蒸发、降水、地下水和流水在自然界循环;
- 认识不同水域环境,如江河、湖泊、海洋等。
3. 第三单元
- 空气与健康: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保护空气的方法;
- 认识空气:空气的组成、特性、测量;
- 认识常见的气象仪器:温度计、气压计、风向标等;
- 认识不同天气特征,例如晴天、雨天、雾天、天气图。
4. 第四单元
-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内部结构;
- 认识自然灾害:火山、地震、海啸、台风等;
- 认识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如减少能源消耗、分类垃圾等。
5. 第五单元
- 认识日常光源: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 认识光的传播:光线传播的直线特性,光的反射和折射;
- 应用鸟嘴镜、显微镜等观察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 实验加深对光的认识,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走光线、根据影子判断时间等。
6. 第六单元
- 认识简单的电路:电线、电源、开关和灯泡组成的电路;
- 学会安全使用电的常识:使用电的注意事项、家庭用电安全;
- 认识简单电器的原理和应用,如电风扇、电冰箱、热水器等;
- 实验探究简单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安全使用规则。
中班科学——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教案
中班科学——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观察和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2、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交流,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分类、比较、归纳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概述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就需要让他们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通过观察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物质的特征和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温度等。
(2)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如物体运动、物体的燃烧、蒸发等。
(3)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溶解、反应等。
(4)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事物,如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天气变化等。
2、教学活动设计(1)探究颜色和形状活动目的:通过观察颜色和形状,让孩子体会和理解它们的影响和作用。
活动过程:①教师找来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球,展示给孩子看。
②教师让孩子估计或猜测这些球的重量、弹性等特性。
③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④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个游戏,用这些球来玩。
(2)观察物质的变化活动目的: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让孩子感受物质的不同状态和性质。
活动过程:①教师准备一些物质,如水、盐、糖等,让孩子观察它们的状态和特征。
②教师让孩子进行一些实验,如溶解、沉淀等。
③让孩子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结果,比较不同的实验结果。
④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孩子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变化规律。
(3)观察动植物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让孩子增长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过程:①教师带领孩子到室外进行野外考察,观察周围的草、花、树木等。
②让孩子记录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特征和规律,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③教师带领孩子对所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帮助他们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④让孩子画出所观察到的生物的图画,并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长习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科学观察力是指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准确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
通过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力,可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方法和观察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观察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培养科学观察力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科学事例、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
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科技馆等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从而增加他们对观察的兴趣。
最后,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观察活动,如观察昆虫、观察植物的生长等,让学生亲自动手,从中发现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对观察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学生的科学观察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
首先,学生应该学会用肉眼进行观察。
他们需要学会观察事物的外貌特征、形状、颜色等,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其次,学生还应该学会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进行观察,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观察范围和深度。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分类观察,将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并观察其共同点和特征。
最后,学生需要学会记录观察结果,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拍摄照片等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三、观察实践的重要性学生的科学观察力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强化和提升。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小组合作观察的环节,让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并引导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的原理和规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授科学的观察方法以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等方式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观察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一个人获取信息和理解世界的重要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观察力既是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
下面我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供多样的观察对象和材料小学生的观察力需要通过经验积累和实践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对象和材料。
比如在自然课上,可以带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观察不同季节的植物变化、动物生长等;在美术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种画作中的细节和色彩运用等。
通过接触不同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二、注重培养细致入微的习惯观察力的训练离不开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度。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书稿中的错别字、地图上的标记、图片中的差异等。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周围环境,比如观察行人的衣着和行为、景区的建筑和特色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观察力需要结合思辩能力来发挥作用。
在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比如,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材料,让他们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通过这样的思辩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能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开展观察力训练活动除了在课堂上培养观察力,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观察力训练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等,让他们观察真实的展品和生物;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观察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育家、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
通过提供多样的观察对象和材料、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习惯、注重培养思辩能力以及开展观察力训练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科学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关乎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现象的理解能力,这是小学阶段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
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新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学阶段就要注重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学生应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可以通过寻找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或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主动观察并记录下来。
比如观察一朵盛开的花,观察莲蓬的结构,观察水的特性等,这些都是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好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阶段,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实验,比如制作简单的电路、种植植物、观察生物的生长等。
这些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都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智慧。
在学习科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他们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组讨论、提问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思考的基础上,能够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和探索新的领域。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引导和培养,才能让学生在科学观察、实验、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科学的本质和方法,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校和教师们能够注重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科学探索之路打开一扇窗。
2022版《科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过关考试复习题汇编一
2022版《科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过关考试复习题汇编一
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认识(),树立(),崇尚(),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以()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3.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属于()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属于
()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
5.作出假设的目标与要求上,1-2 年级的目标与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对问题作出()。
5-6年级是提出有()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
6.物质科学领域内容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培养科学观察技巧教案
培养科学观察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科学观察技巧,包括注重细节、提高观察力、培养系统性观察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全面地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提高科学实验的准确性。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温度计、显微镜玻片等。
2. 实验材料:小米、水、纸巾、蚕豆种子等。
3. 教学资料:示例图片、科学观察技巧指导手册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精美的微观照片或者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提出一些关于观察的问题。
2. 观察准备介绍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保实验器材的准备充分,解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安全、准确性等。
3. 实验一:微生物观察将一小部分小米放在显微镜玻片上,加一滴水,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小米表面的微生物。
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微生物的大小、形状、运动方式以及其他相关特征,并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提出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4. 实验二:物体热胀冷缩观察将一根细长的金属棒的一端固定住,另一端放入冷水中,观察金属棒在冷水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金属棒的长度、形状等方面的变化,并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
5. 实验三:植物发芽观察将几颗蚕豆种子分别放置在湿纸巾上,并放在温暖的环境中。
观察蚕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系、茎叶等部分的变化,并解释发芽的生理过程。
6. 总结与拓展总结科学观察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科学观察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其他感兴趣的观察对象,并探索科学原理。
四、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常见的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并用科学观察技巧进行记录,包括观察对象的特征、规律等。
作业完成后,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并分享自己观察的思考和结果。
五、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发言和参与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的观察技巧、记录准确性以及对科学观察方法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技巧,使他们能够准确、全面地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含24个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参照物:车站:方向:车站东方:距高:1500米标出正确的汽车的位置。
因为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
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正是静止的方法:能够通过参照物准确描述自己或者物体所处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题回顾本节课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教案序号:课题:2.各种各样的运动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斜面坡度越大;木块数量越少,斜面坡度越小。
观察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斜面、一个立方体木块。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实验现象:当斜面坡度较小时,立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斜面坡度足够大时,立方体木块会从斜面上端慢慢滑下来。
实验结论: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按上面的方法,分别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自制斜面、一个小六棱柱、一个小球。
实验步骤: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将小球轻轻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小六棱柱从斜面上端有时会滑下来,有时会滚下来,有时会滑动一段距离后再灌下来;小球在斜面上快速地滚动下来。
实验结论: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
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正十二面体、小玻璃瓶、电池、铅笔、文具盒。
实验步骤:将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
小学生的科学观察与实验记录
小学生的科学观察与实验记录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和实验,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巧。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科学观察与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项目。
科学观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小学生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让小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发芽、生长和开花等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规律。
同时,观察也可以帮助小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假设,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例如,可以让小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的变化,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线的特点,从而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科学实验记录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记录,小学生可以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
实验记录可以帮助小学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在进行物体密度实验时,小学生可以记录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它们的密度,从而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实验记录也可以帮助小学生回顾和总结实验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实验设计能力。
例如,在进行酸碱中和实验时,小学生可以记录每次加入酸碱溶液的量和PH值的变化,从而了解酸碱中和的过程和条件。
在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中,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示范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
例如,在进行观察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和总结规律;在进行实验记录时,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记录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帮助小学生提高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对小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记录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养和实验技巧。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项目:1. 植物的生长观察:让小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植物的发芽、生长和开花等现象,并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小学教师教育案例汇编(40篇)精选
小学教师教育案例汇编(40篇)精选教育案例一:巧用故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讲解《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设想狼和小羊之间的对话内容,或者让学生发挥创意,为故事编写一个新的结局。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育案例二:趣味数学,让学生爱上数学数学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数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如通过猜数字游戏学习乘法口诀,或者通过拼图游戏学习几何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育案例三:情境教学法,让英语学习更有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英语对话。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
教育案例四:美术课中的环保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盒等,然后通过创意设计,将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成艺术品。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案例五:音乐课中的团队协作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合奏,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习音乐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合唱,或者让学生组成乐队,进行合奏表演。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育案例六:体育课中的健康生活教育教育案例七:科学课中的探究精神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植物生长、研究物体浮沉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小学时期是培养科学实验观念和能力的关键阶段。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帮助教师和家长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一、实践中学习科学实验是发现和巩固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带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例如,让学生通过制作简易电池,了解电流的产生和导电性质。
或者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等。
通过实践中的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科学原理,增强对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根系、茎干、叶片的生长状态和变化。
通过不同阶段的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升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提供探索机会科学实验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在设计科学实验活动时,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研究水的沸点时,学生可以思考如何改变水的沸点,通过添加盐、砂糖等材料观察效果。
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想象力科学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机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一些有趣的实验,让他们提前预测实验结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任意形状的泡泡存在的原因,引导他们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并进行验证。
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推理能力。
五、团队合作实验过程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配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活动,让他们互相协作、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同时,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
结论通过实践、培养观察能力、提供探索机会、激发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汇编15篇)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学生们认识了电、电流、电路之后,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2.能力目标〔1〕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情感目标〔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分析、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
四、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1〕信封1:小灯泡2-3个、电线若干、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坏的灯泡3组、没有剥皮的电线2组、废电池3组、形成断路的电池盒2组,共12组。
〔2〕信封2: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教师事先测试会亮。
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各一,电线三根)2.教师准备:课件;科学文件夹;电路故障分析表和检测电路故障方案设计表;一组会亮的电路。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引入,了解电路1.展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
2.课件展示电流在电路的流动情况。
1.说出电流在这个电路是怎样流动的。
要求学生能简单地口述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电线、电灯,又回到电池的负极。
二、探究活动: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 为每组的提供了一个有故障的电路。
2.引导〔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2〕展示台出示灯泡不会亮的电路,:灯泡为什么不亮了?3.投影出示故障的六种可能:1、电池2、电线3、电灯4、灯座5、电池盒6、电路连接1. 学生自己找出来故障。
科学实验说课稿(汇编10篇)
科学实验说课稿(汇编10篇)科学实验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只了解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是摆动,如:钟摆、秋千、摇篮、吊床、拳击沙袋------“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他们不知道摆动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道理。
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
但如何控制好实验过程中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数据,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等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认识到在实践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教圆满的完成本次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课特点,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通过真实可靠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较容易分析、总结出科学知识。
同时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相互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彰显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
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
五、说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小组一个计时器、一个单摆装置(铁架台、带挂钩棉线)、重量相同螺帽三个、研究摆锤重量和研究摆绳长短的记录表各一份。
提升观察能力——托班科学教案
提升观察能力——托班科学教案作为托班科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致力于为青少年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帮助他们成长为独具慧眼的未来人才。
而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这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方面。
因此,本文就来谈一谈托班科学教案如何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
要知道观察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有时候,人们只注重了解事物的信息,却没有真正去观察和记录这些信息,这就会导致很多信息的遗漏。
而学习科学知识需要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甚至去发现事物表面之下的真正意义,因此观察能力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能力。
在托班科学教学中,我们会采用一些具体的示例和方法,引导孩子去观察实际事物,并让他们逐渐感知、领会、理解事物表现出的规律,从而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展现科学知识。
比如,通过视听媒体、场馆参观、科普讲座等多种途径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让他们对未知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自发地去寻找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让孩子动手参与科学实验,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建立知识体系,这样孩子就能够更好地明白理论地使用,并将其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中去。
此外,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强调的是启发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孩子更加主动地发掘和探究问题,并且在集体活动中共同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
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培养孩子在学习途中自己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因此孩子可以从根本上理解问题表面之下的内涵,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样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孩子都可以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成长为独立并且有创意的个体。
提升观察能力是托班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科学教案和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培养孩子更全面的视野和更深入的阐释能力,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处理事物,从而走向智慧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科学课观察能力的培养白小曹殿芳摘要:我们这学期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策略研究》有一个子课题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的困惑是1、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虽然孩子们喜欢观察,但热情总是保持在短暂的时间,观察的时间稍长一些,他们就不能坚持,最后不了了之,经常不能完成观察任务,如《种植植物》、《蚕的一生》等等。
2、农村学校,条件跟不上,如学生种植用的器材都得自找。
怎样引领孩子们持久观察记录,进行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呢?通过学习相关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学生方面,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就学的学生95﹪以上来自住宿生,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单亲,剩下的就是没黑没白的干农活的家长,星期天学生学习,属于无人监管状态。
教师方面: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准备不充分,对学生科学观察过程性评价不够。
改进措施: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理念;整理,分析,归类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做到的,必先自己做到,及时交流与评价,并寻求家长的支持。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能力、培养正文: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有喜,也有忧;看到希望,却也存在着不少困惑。
下面就结合我在教研、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想和同仁们交流如下,恳诚专家及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一、问题的描述我们这学期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策略研究》有一个子课题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科学课的基本方法。
科学家巴甫洛夫就有句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可见观察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新课标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每一个年级的教材里基本上都安排了1—2个观察项目,要求学生利用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对某种植物、动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能记录整理数据,最后做出自己的分析,其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参与,培养持久的观察能力,掌握知识技术,体验(兴趣启发——观察记录——持之以恒——收获发现)这个完整的科学情感过程。
然而,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虽然孩子们喜欢观察,但热情总是保持在短暂的时间,观察的时间稍长一些,他们就不能坚持,最后不了了之,经常不能完成观察任务,如《种植植物》、《蚕的一生》等等。
为此我感到很困惑,和很多同行交流也有同感,这也许是很多小学科学老师目前在观察教学中共同的难题。
怎样引领孩子们持久观察记录,进行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呢?二.原因的分析学生为什么不能持久观察记录呢?通过学习相关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一)学生方面:1、缺少良好的家庭观察环境。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就学的学生95﹪以上来自住宿生,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单亲,剩下的就是没黑没白的干农活的家长,晚上回来才做饭吃,吃完都累得不行了,哪有时间问问一周见一次面的孩子学习情况。
家庭教育多是力不从心。
而且学生一周五天在校,两天在家,像蚕的一生的观察,放在家里,只能隔五天观察一次。
学生很难每次自觉完成观察作业。
2、住宿生把实验的种子种在小瓶里,纸杯里,玩具瓶里小盒里拿到学校,无论放到教室窗台还是宿舍的墙角,都是一个命运,被老师命令扔掉。
学生的一点积极性就这样也被扔掉了。
(二)教师方面:1、教师的指导不到位。
教师除开始指导他们制定、交流观察计划外,教师就没有跟进学生的观察活动,没有随时关注学生的观察活动,不了解他们的观察是否全面,是否持之以恒,是否遇到困难,仅仅是任务的布置者,对观察活动中的困难估计不足,事实上中长期的观察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艰巨的科学探索活动,需要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品质。
2、教师准备不充分,做好记录单。
在学生观察的兴趣上,再添加一点老师的引导和必要的帮助。
我发现,有时候学生有兴趣动手做实验,观察了,但是就不动手去记录。
我分析其中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怎么记录。
如果教师做好记录单,学生就有方向和目标了。
就会每天抽那一点点时间观察和记录的。
这样的实验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了。
3、教师对学生科学观察过程性评价不够,没有建立一套学生观察能力检测的评价指标。
在学生长期观察活动中常常会受到天气、观察时间的制约,而教师经常听之任之,没有及时给予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没有激励他们继续观察的热情,让学生无法享受观察的乐趣,没有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最后学生能够坚持下来的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人再有兴趣观察。
三、教师的改进:通过对问题原因的分析,我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了改进。
(一)、教师的“教”方面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杂志,我仔细阅读了《小学科学教学法》、《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模式》、《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等书籍,学习相关有效教学和观察教学的基础理论,了解该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整理,分析,归类。
通过对三、四、五、六年级教材系统的学习,整理归类教材中牵涉到的中长期观察教学内容。
教科版3-6年级中长期观察项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按年级角度归类。
三年级主要是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分别以种植植物(凤仙花)、饲养蚕的两个活动,让学生持久观察生命的一些变化;四年级以制作天气日历、观察新的生命(种子的萌发和动物的卵变化),让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究天气变化和新生命开始的科学观察活动;五年级则是做一个生态瓶,通过观察和改变生态瓶让学生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六年级则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月相变化来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整个教材的编排看是从易到难,从动到静,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3、要求学生做到的,必先自己做到(1)拟定计划,做好观察探究准备通过归类分析,反思要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有所得,有所获,教师的教学策略必须有所改进,即未雨绸缪,计划先行。
我在期初就确定本学期进行哪些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要达成哪些目标,探究周期是多少,需要做哪些准备,有哪些是需要前置的,有哪些是要后延的?科学地制定探究活动的计划,以把握适宜活动时机,获得最佳活动效果。
(2)教师亲历观察,促进学生观察活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师“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建议的第二点明确指出: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反思以往的教学,只是布置学生课后自己观察,听之任之,最后能够坚持下来的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人再有兴趣观察,最后观察活动就不了了之。
之所以会有这种结果,是因为老师没有悉心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没有跟进学生活动中。
所以在教学《种子发芽实验》单元时,因为,这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因而,我提前预设《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布置学生观察《种子发芽实验》,全班35个学生就有30个住宿生。
所以我就要解决这个材料问题。
并一再叮嘱作好观察记录。
并从开学报名时,就把自己准备的优良绿豆种子发给学生,并让学生找纸杯,作为培养皿,结果发现,学生的瓶瓶各式各样,我很欣喜,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作为实验观察的第一天开始,第二天有的学生的种子已经发芽了。
我也亲自泡了种子就和学生一起观察,记录,积累第一手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高,参与人数逐步上升。
有的学生没找下培养皿就等星期天带回家观察。
今年气温高,8月底30多度的高温,有的学生说,他在中午泡上的种子3个小时都发芽了。
而有的说他在清早泡上的一个上午发芽了,还有的说他在晚上泡上的一晚上就发芽了。
很显然这些学生都做实验了,只是要求不统一结果也不相同。
正午温度最高只需3小时,而清早温度稍低点所以需要4---5小时,晚上温度最低,更重要的是泡上就睡觉了,晚上什么时候发芽的就说不清了,只能说一晚上,相对前面两种情况有可能半夜都发芽了。
因而,对于一个实验影响它的因素很多,会受到天气、气温、观察时间的制约,对于学生的实验结果都应该确定。
要让学生坚持下来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所以教师在长期观察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或指导,加强方法、策略的指导,与学生同甘同苦,感受长期观察的艰辛、体验研究的乐趣与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愉悦感。
只有帮学生解决了活动当中的困难,探究活动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否则学生的热情从高涨到热情慢慢减退。
(3)及时交流与评价我把自己的种子发芽前,进行拍照,并在每两小时观察时再拍照,及时发到教室的电脑上,和学生交流,及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生的“学”方面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根据儿童心理学特征,小学生已经有了认识周围事物的强烈意愿,但并不是对每一种未知的事物十分自觉和强烈,没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表现出一种随意性和散漫性。
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及时地给以有效的指导,就如同化学反应中加入了催化剂,可以使这个意志得到强化,不仅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观察和思考都有目的、有方向、有门径可循,从而提高观察效果。
2、加强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过程是很激动人心的,孩子们关心自己的成绩,那份天真和童趣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庆幸自己给了学生评价自己观察作业的经历,孩子们的实事求是、相互认同是大人们难以做到的。
自我评价提供和反馈给学生的是强力的信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观察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负责的态度。
四、寻求家长的支持我在教学《制作小赛车后》,正巧学校开家长会,我利用此机会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并特意表扬了有毅力和良好观察习惯的同学,也特别感谢了部分家长的支持。
另外,我让学生制作小赛车,也就等于进行了一次亲子活动,农民只是忙着干活,很少和孩子沟通交流。
有两个学生在家长的指点下,完成了他们心爱的小赛车,而且都不错。
建议他们的一些做法如:定时提醒孩子观察,和孩子一起观察等,激发其他家长的支持。
形成校园植物教学资源。
校园植物调查,获得校园植物种类、习性特点等第一手资料,归纳出40多种校园植物,见PPT校园植物。
通过整理以“给校园植物挂牌”的形式形成校园植物教学资源,也成为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我的困惑1、我们农村学校,条件跟不上,如学生种植用的器材都得自找,制作小赛车的材料更是没有,而我观看名师的教学实录,人家各种小车材料相当齐全,用橡皮筋作动力的,用气球作动力的,用小风车作动力的,用小发电机作动力的。
2、虽然在家长那里做了很多工作,但支持力度还是不够,在学生的自我评价里大都是靠自觉观察。
如能得到家长支持,观察效果会更好。
3、对学生课后的观察还是较难管理。
4、上面所说的绿豆发芽后,紧接着我们要把豆芽种植到土壤里,要继续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但是我们农村几乎都是住宿生,学生把种子放教室班主任老师嫌瓶瓶罐罐影响环境让学生扔了,放到宿舍里也是同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