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课教学设计_20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教案_25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教案_25

《林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而不空洞,在朗读中激发学生“亲切、舒服”的共鸣。

2、以“冲突”串起教程,引导学生注重写作的脉络和感情的自然升华。

3、渗透“与时俱进”观,正视大兴安岭的今日生态,唤起时代的责任感。

预设流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老舍先生吗?我们学过他写的的哪些文章?有什么感受?2、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读他的文章的确是一种享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

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参观游览了大兴安岭,并且写下了《林海》这篇文章,今天,让我们走进《林海》,一起来感受大兴安岭的独特风光。

(出示课题)二、畅谈感受,确立对话核心主题1、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与文本实行了独立对话。

读了课文,你觉得大兴安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老舍先生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3、质疑:亲切与舒服,出现了三次亲切与舒服,感觉太强烈了!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感觉呢?就让我们跟着老舍先生走进大兴安岭。

三、引出对话分主题,寻找对话依托点(一)古木冲突,引发话题1、初入大兴安岭,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古木,你会有什么感觉?2、对古木,老舍先生怎么会产生亲切、舒服的感觉呢?资料链接:1961年社会大背景3、我们就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林海带给老舍先生的亲切与舒服。

圈圈画画找一找让你感受到了亲切与舒服的词、句,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体验)(二)寻找“亲切、舒服”,展开对话对话交流:⊙群岭起伏(课件出示)*“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不过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温柔)你为什么会觉得温柔?现在我的面前就是一大片的岭,(课件出示)“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

”这样的的“岭”给你什么感觉?看来,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就这么个“点”、这么个“着”字,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教案_6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教案_6

《林海》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林海》这篇课文,老舍先生以游记的方式细致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并由此展开的联想。

文章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情感线索,那就是赞美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情感、在启发中激发情感、在朗读中诵读体会、在练习发散中升华情感。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

抓住文章重点字、词、句、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种方式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进而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技能得到发展,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林海》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这个单元,要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美丽多姿,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感到骄傲与自豪。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

主要协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展开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常见的景物描写。

在这之前学习过很多类似的文章,如:《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在分析方法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学生不会陌生,这为此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课时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读、画、批注,从字里行间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并通过作者的感悟激发起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领悟此类课文的表达方法。

读读、想想、说说、议议、写写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主线。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综合利用”、“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至第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大兴安岭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受到热爱祖国山林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特点,采用对比、联想、抒情、议论、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背诵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边背诵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课文内容,按照参观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

(二)学习第1段,了解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时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第十三课,我们学习了《草原》,著名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草原,为我们描绘了蒙古大草原辽阔而美丽的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爱、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

我们来看看在这篇课文里老舍先生是怎样为我们描绘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

(1)“云横秦岭”是什么意思?(形容云在山头飘浮,说明秦岭很高。

)(2)“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在课文中的意思应该怎么理解?(在课文中是形容山峰一个个耸立着,像傲慢的人一样气势逼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林海》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林海》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和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大兴安岭美丽的图画。

为了表达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作者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景、物、人,写出了大兴安岭的山岭、树林、花这些景物的特点。

写物,由眼前的林海想到木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写人,由林场工人的劳动想到林海的万古长青和综合利用。

本文无论是写景、写物、写人,都洋溢着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真情实感。

本组的读写训练项目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林海》是本组的第二篇课文,应在前篇课文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学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物来写,在叙述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点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习,找出景物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领会兴安岭与祖国建设的关系;为什么说兴安岭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1.教法结构。

(1)以生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2)因“岭”“林”“花”三部分内容写法相同,采用自学辅导法以“一段”带“多段”,由“导”“扶”到“放”。

重点分析“岭”这个部分,通过学生品析词、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林”“花”部分让学生使用所掌握的方法实行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3)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浅显易明的引导,让学生把山和人、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爱林海和爱祖国联系起来,体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法设计。

(1)2 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写法大致相同,都是抓住景物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以下的学习步骤:找出特点-品读句子-体会感情。

(2)精读“岭”这个部分,让学生明确、掌握三个学习步骤,并使用此法自学“林”和“花”,充分体现教师导和学生练的结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精选7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岭、林、花,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2、会用不同方式改换句式,完成作业本4、6小题。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科学,长大后去建设祖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同学们都见过海,能用海说话组成词吗?2、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林像海一样非常广阔)3、出示投影:看图,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心理有什么感觉?4、范读课文。

5、交流、反馈二、出示预习综合题1、给下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椽(chuang,chuan)柱珊(shanshai)瑚2、根据意思写词语。

(xx)指高得没法攀登。

(xx)形容难以达到。

(xx)非常骄傲蛮横,看不起别人。

(xx)漂亮、相貌美好。

(xx)指国家兴盛安定。

3、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是按(xx)(xx)和(xx)三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美景。

4、选做题:文中哪一部分景色最吸引你,你就仔细地读一读,争取把它读好、读美。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2―――5节)四、交流反馈五、学习岭1、出示句子: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下岭顶。

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朗读、体会六、画图:云横秦岭与温柔对比。

1、齐读体会2、出示句子,区别:(1)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见不完,也看不厌。

(2)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

也看不厌。

前一句,把多少条岭啊,放在看头突出了岭的特点多和作者对此的感叹,用上关联词语,这两层意思的并列关系明确化。

后一句:这句话虽然意思没改变,但语意不如愿句,情味也淡了许多。

3、小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句式,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作者是采用什么句式,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引读。

5.述:老舍爷爷坐在疾驰的火车上远远地看见重重叠叠的岭,是那么的温柔,用云横秦岭作对比,更加突出了岭的温柔。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课教学设计_29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课教学设计_29

【百度参赛】课题名称:《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概述《林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板块第一篇课文。

本文具体描绘了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美丽的自然风光,介绍了大兴安岭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点明了人与山林的关系日益密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老舍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意,无不充满着作者的真情实感。

作者的这种情感正是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实表现,所以,这篇文章是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内蒙风光》一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准确理解词语:广厦、盛气凌人、悦耳、千山一碧、孤峰突起。

水平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丽,理解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平时我对学生的了解,我觉得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方式,语言的积累上也变得丰富具有个性了,他们易于打开思维,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事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教学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倡导自足、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实行教学。

(二)、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1、重视感悟,体验情感。

感悟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实现主体水平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宝贵的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需要十分注重的过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林海》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并了解自然资源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二是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作者刚刚进入这座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部分作者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部分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在这三部分的结束处都讲到了"亲切、舒服",这表明随着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深入了解,这种"亲切、舒服"的体会也随之加深。

本课的重点是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

大兴安岭的景物,先讲"岭"。

"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

"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顺,课文中是指岭的山势平缓,线条柔和。

这一特点是通过同秦岭的对比突出的。

"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都描写了秦岭的高大、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的岭,却"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岭"的另一个特点是连绵不断,形态各异:"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够?"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

再讲"林"。

林的显著特点就是像大海,因此称之为林海。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到处都是绿的,到处都是树木,进一步表明树很多。

突出了林海的一望无际和苍翠碧绿。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 1 林海》优质课教案_12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  1 林海》优质课教案_12

《林海》教学设计《林海》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

文章语言质朴而优美,生动地描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特点以及由这些景物产生的联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景色美、语言美,教学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感情诵读,从而去读感悟美、表现美,进一步感受祖国山河的美。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划、感情朗读,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激励学生赞美林海;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赏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进行积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美:1、展开想象:板书“林”“海”,想象画面2、引入课文: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北上去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听说那里有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与老舍爷爷同行,开始我们的兴安之旅!坐在疾驶的火车上……二、寻找美1、看“岭”(1)找特点:大兴安岭的“岭”特点多、柔(2)读特点通过声音、动作感受“岭”之多通过图画感受秦岭(云横秦岭孤峰突起盛世凌人)和“岭”之柔生朗读2、观“林”(1)找特点:大兴安岭的“林”特点绿、广(2)读特点说说关于“绿”颜色的词语感受“林海”的绿配乐朗读,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受“林海”的广生朗读3、赏“花”(1)找特点:大兴安岭的“花”特点多、艳(2)生朗读(3)感受爱花的老舍心情:喜悦三、领悟美1、体会老舍“亲切、舒服”的感受2、理解“没得并不空洞”:有价值3、观看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视频,谈谈感受四、情感深化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美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在一起的美,使兴安岭美得那么灿烂,那么实在!她就像一颗装点我们美丽祖国的星星!1、观看现在的大兴安岭宣传片,感受其魅力。

2、说说你的感受和美好祝愿。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教案_2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教案_20

教学课题林海教学要求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实行观察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3—6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录音机、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按要求预习课文,查找大兴安岭面积、林木种类等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知道小兴安岭不但美丽而且富饶。

其实,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指示地图),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密,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板书:林海)。

现在我们在老舍笔端的指引下,到大兴安岭去神游一番,领略一下大兴安岭的美丽。

同看大地图。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小黑板出示生字)。

pān yuè qín huà 高不可攀悦耳秦岭白桦shān niàng kuànɡ chuán珊瑚酿成矿井椽柱shàliáng zōnɡ bāng 广厦良材综合兴国安邦3、自读第2—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然后同桌交流。

同桌互相听读、纠正读音。

第2自然段讲岭,第3、4自然段讲林,第5自然段讲花,第6自然段讲由眼前景物产生的联想。

作者是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

三、理清层次。

自读课文,思考:按参观顺序,全文可分成几段?每段个写什么内容?独立分段后同桌讨论:按照游览大兴安岭的顺序,全文可分作三段。

第一段(1)讲刚进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感受。

第二段(2—6)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第三段(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感受。

四、讲读第一段。

( 1 )自读第一段,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这个“悦耳的名字”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悦耳的名字”的?点拨:走进原始森林发现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脚下是厚厚的松针,眼前是一棵裸古木,“兴安岭”这个名字给人的“亲切舒服”的感觉就得到了证实。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课教学设计_14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课教学设计_14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林海》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被编排在第十一册第七组教材里,这组教材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而林海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是教学这个读写训练重点的一篇很好的范例。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理解“综合利用”、“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主要使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读悟法、读议法等。

通过使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的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在课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并结合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强化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尊重学生的学习体会尊重学生的感知感悟。

让学生更多机会地动脑、动手、动口,这样就兼顾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1、预习课文,初读感知课文。

2、学习课前查阅、收集关于大兴安岭的资料,以理解“林海”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海”加以理解。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重“导”和“引”。

从学生熟悉的海的感性理解到“人海”“的理解进而迁移到“林海”的理解。

自然,不着痕迹。

同时设计课前查阅收集介绍林海的资料,符合教育改革需要当前素质教育的改革需要,培养了学生的查阅收集资料的习惯和水平。

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让学生读课题,并请同学们在课外查阅、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谈怎样理解课题。

二、初读初悟,初游大兴安岭,感受大兴安岭的美。

(一)整体感知课文,感受大兴安岭的美。

1、请学生一口气把课文读完,边读边想象林海是怎样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1林海》优质课教案2

六年级语文上册《读课文1林海》优质课教案2

林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总结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情引趣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选读课文——《林海》。

板书:林海,齐读课题。

这里的“林海”是指哪里?(我国的大兴安岭)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很想带同学们先去游览一下大兴安岭的风光,好不好?(出示.课件)不过,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每看完一幅图之后,要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说说这幅图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让学生依次说出来。

①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

②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③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

④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⑤有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材呀!2.同学们,全部图片我们都看完了,此时,你最想用哪个字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亲切舒服。

板书段:亲切、舒服)作者心中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也是——亲切、舒服。

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重复出现了几次?(三次)请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用“把”它标出来。

分别读这三个句子。

3.根据作者在文章中三次表达同一种感受,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几段?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二.指导阅读、理解内容1.课文的第1 自然段总述了什么?(板书:总述、大兴安岭使人感到亲切舒服)第一自然段与第2、3、4、5 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第2、3、4、5 自然段分述了哪几个方面?(板书:岭分述)2.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表达他的亲切舒服的?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教案_2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教案_20

《林海》教案教学要求:1、学习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学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理解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4、使学生受到热爱大兴安岭热爱祖国的教育。

5、准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

教学难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兴安岭热爱祖国的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

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2、释题: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3、简介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叶松、红松、白桦为主。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1、范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朗读。

"(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完成下面的自学要求)。

a、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b、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c、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d、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分析字形结构。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许很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

悦耳:好听。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兴安岭觉得名字悦耳。

(2)岭的样子。

(3)岭的颜色绿得难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林海教学要求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实行观察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3—6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录音机、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按要求预习课文,查找大兴安岭面积、林木种类等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知道小兴安岭不但美丽而且富饶。

其实,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指示地图),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密,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板书:林海)。

现在我们在老舍笔端的指引下,到大兴安岭去神游一番,领略一下大兴安岭的美丽。

同看大地图。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小黑板出示生字)。

pān yuè qín huà 高不可攀悦耳秦岭白桦shān niàng kuànɡ chuán珊瑚酿成矿井椽柱shàliáng zōnɡ bāng 广厦良材综合兴国安邦3、自读第2—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然后同桌交流。

同桌互相听读、纠正读音。

第2自然段讲岭,第3、4自然段讲林,第5自然段讲花,第6自然段讲由眼前景物产生的联想。

作者是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

三、理清层次。

自读课文,思考:按参观顺序,全文可分成几段?每段个写什么内容?独立分段后同桌讨论:按照游览大兴安岭的顺序,全文可分作三段。

第一段(1)讲刚进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感受。

第二段(2—6)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第三段(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感受。

四、讲读第一段。

( 1 )自读第一段,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这个“悦耳的名字”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悦耳的名字”的?点拨:走进原始森林发现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脚下是厚厚的松针,眼前是一棵裸古木,“兴安岭”这个名字给人的“亲切舒服”的感觉就得到了证实。

(2)朗读第一段,看看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悦”,使人愉快。

“悦耳”,好听。

“兴安岭”是个好听的名字,但在总以为它“奇峰怪石,高不可攀”时,是不能体会到这个名字的亲切与舒服的。

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惊喜”的感情。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结合课后“思考·练习” 自由轻读课文。

五、自学第二段。

1、导语:眼前的景物证实了“兴安岭”这个名字悦耳,让人感到亲切舒服。

现在老舍置身与兴安岭,看到了山岭、树林、野花,他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请看课后思考·练习1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指名读)。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景物,根据课后思考·练习1的要求自学,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实行勾画批注。

学生独立自学,勾画批注。

3、在六人小组里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说说自己读的这个部分,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听的同学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实行补充。

分组交流、讨论互学。

汇报自学第二段收获。

1、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弧峰突起,盛气凌人”。

还有一个特点是岭很多:(1)“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看不完”说明大兴安岭范围太大了。

(补充资料:兴安岭范围大)(2)“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

看着这样的“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2、汇报学习“岭”特点的。

(1)哪些同学喜欢大兴安岭的“岭”呢?(板书:岭)(2)谁知道秦岭有多高?(指名补充:海拔2000米以上,主峰太白峰3767米)(3)有谁知道大兴安岭范围有多大?(指名补充)(4)指图理解“温柔”。

(5)你既然那么喜欢大兴安岭的山岭,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出对它的喜爱来。

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6)老师也被兴安岭山岭的柔媚感动了,也想读读这个段。

(师范读)(7)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作者看到大兴安岭的山岭时的感情?自由读“岭”这个段,用心体会。

(8)喜欢“岭”的同学请你通过朗读或背诵把老舍此刻要表达的感情读表达出来。

岭”主要特点是“温柔”。

“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顺。

本课指山势平缓,轮廓柔和。

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出的。

“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

(补充秦岭相关内容)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弧峰突起,盛气凌人”。

还有一个特点是多。

“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1)“看不完”说明岭多。

(补充资料:大兴安岭范围)“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

看着这样的“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喜欢“岭”的学生朗读)3、汇报学习“林”特点的。

(1)有哪些同学喜欢大兴安岭的树林呢?(板书:林)(2)有谁知道大兴安岭上有多少种树?(指名补充)你是从哪儿获得这个知识的?(3)你特别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得成“海”。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说明树非常多。

林”的另一个特点是种类多。

虽然课文只讲了落叶松、棵但从“深的、浅的、明的、暗的。

(4)课件出示:原句:“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时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你知道“落叶松”和“白桦”有什么特点吗?是怎么知道的?比较句:“这里到处是落叶松。

看,松林边不是有白色树干的树吗?那是些白桦树,树干是白色的。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课文里这样写好在哪里。

(5)选择学习“林”的同学把你对大兴安岭的喜爱通过朗读或背诵表达出来。

能够知道树的种类很多。

目之所及: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

(补充相关落叶松和白桦的资料。

)俏丽:原指人长的俊俏、美丽。

课文中形容白桦十分漂亮。

看到这么多树,心中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喜欢“林”的生读)4、汇报学习“花”特点的。

(1)哪些同学喜欢花呢?(板书:花)请汇报一下你学习的成果——花有什么特点?老舍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花上午喜爱之情的?(2)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3)“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课件出示)指名指图,理解“衫、裙、绣花鞋”到处都是。

“河岸上”树与树之间的空隙“松影下”都开着花。

看到这么多可爱的野花,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花的种类也多,可从“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看出来。

(指名生指图说“衫、裙绣花鞋”)“衫”指上衣,“绣花鞋”指盛开的各种野花。

这个描写非常准确、形象,而且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兴安岭多漂亮呀:山岭上是青松,松林的边上围着白桦,松林里开着美丽的野花。

”(5)让爱花的同学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听,使我们与作者共同感受大兴安岭的俏美。

(女同学读“花”段)(爱花的同学美读“花”段)5、眼前的岭、林、花是那样的美,作者不由得产生了联想。

作者联想到了什么呢?自读6自然段,用喜欢的符号把作者的联想勾画出来。

(1)同桌交流勾画的句子,发表自己的对句子的见解。

(2)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相机板书:木材)(3)想到这些,作者感到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怎样才能读出亲切、舒服的感觉呢?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读,体会作者感情。

(4)刚才女同学把对花的喜爱读出来了,现在,我们男同学有没有信心比女同学读得更好呢?注意,现在要读出大兴安岭使人亲切、舒服的感觉哟!(5)评价鼓励男生朗读得好的方面。

学生自学勾画表示作者联想的句子。

“空洞”指空空的,没有内容。

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它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看到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想到它出产的木材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对它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

(男生读联想段)五、课堂练习。

1、自选15——20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下来。

2、自由练习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学生抄写自选词语)(自由练习背诵课文)六、自读第三段。

1、边读边思考,把你读懂的地方不理解的地方分别画上不同的符号。

(1)把你读懂的地方讲给同桌听,有不同意见的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

板书:万古长青兴国安邦(2)把不能理解的提出来。

(质疑)(3)请大家针对这些问题在小组里展开讨论,同学不能解决的,一会儿再提出来共同解决。

学生自学。

学生质疑:(1)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2)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学生讨论)2、点拨:(1)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表现在山林中已有很多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人们的生产、生活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2)你知道林场能够得到哪些综合利用?(3)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安定有兴安岭的贡献,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把兴安岭和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起来,就更加感到亲切、舒服了。

(4)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呢?结论: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二是实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综合利用。

(补充资料:除了直接生产原木外,树枝桠可做纤维板,松脂可做松节油、松香……)兴安岭的“兴”,有“兴盛”“兴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

“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

(学生齐读)七、课堂练习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抄写下来。

2、检查学生背诵指定段落。

学生选抄句子。

小组互查背诵课文的情况。

板书设计:林海林海大兴安岭悦耳、美、可爱人物亲切舒服景亲切舒服林场亲切舒服木材岭、林、花万古长青、兴国安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