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导学课

合集下载

法学《中国法制史》课程教案

法学《中国法制史》课程教案
晋景公听信屠岸贾谗言,灭赵盾三族。 02
程婴和公孙杵臼设计救出赵武。 03
名案审判过程与结果探讨
01 赵武长大后复仇成功,恢复赵氏名誉。 02 张汤审鼠案审判过程 02 张汤受理老鼠偷食案,详细勘查现场。
名案审判过程与结果探讨
依法审判,对老鼠进行笞 刑并判处死刑。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审判过 程
此案体现了张汤的公正和 严谨。
批判地继承传统法律文化,推动当代法治进步
01
对传统法律文化的 批判
如封建等级观念、重刑轻民思想 等。
02
继承传统法律文化 的优秀成分
如重视道德教化、强调社会和谐 等。
03
推动当代法治进步 的措施
如完善法律体系、推进司法改革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等。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分组讨论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法律制度或法律文化,并 准备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背景
西汉时期,张汤初任长安吏,负责审理案件。
简介
张汤在审理一起老鼠偷食案件时,严格依法办案,展现了他的才 能和公正。
历代名案简介及背景分析
案例三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背景
清朝同治年间,浙江余杭发生一起谋杀亲夫案。
简介
杨乃武被诬陷与小白菜通奸并谋杀其夫,历经多次审理终得昭雪。
名案审判过程与结果探讨
赵氏孤儿案审判过程 01
要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族传统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
从名案中汲取历史智慧,启迪现代法治建设
01
张汤审鼠案的启示
02
要注重细节和证据在审判中的重要性,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法学院《中国法制史》教案

法学院《中国法制史》教案
案例二
马锡五审判方式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创立的一种新型审 判方式,强调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调解为主。通过对该审判方式的研 究,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司法制度及实践。
案例讨论与课堂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对不同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法律原则及法律适用等,培养学生 的案例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参与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实践活动, 了解法律运作的实际情况,积累实践经验, 为将来的法律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关注法治动态
倡导法治精神
积极关注国家法治建设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趋 势,思考如何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法治建 设贡献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倡导法治精神,遵守法 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为营造全 社会的法治氛围做出贡献。
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法治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不断优化。
未来法治发展趋势预测
01
法治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立法质量,加强法律实施和监督,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02
司法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未来司法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化,包括推进审判中心主义、加强司法责任
法学院《中国法制史》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中国法制史概述 • 重要法律制度解析 • 法律文化与社会背景探讨 • 经典案例分析与讨论 • 当代法治建设思考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Chapter
《中国法制史》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院的核心课程 之一,旨在系统介绍中国法律制度的 起源、演变及现状。
债权债务关系
探讨古代债权债务关系的 形成、变更和消灭,如契 约、侵权等。

第一讲:导学

第一讲:导学

四、学习方法
三个结合+记忆 1、与中国历史背景结合起来。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与中国法制史结合起来。 3、与人物的阶级立场结合起来。 4、理解记忆
消极因素: 人治观念、封建等级观念、特权思想; 重刑法轻民法,司法行政合一、义务本 位等。
2、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为了总结 历史经验,提高我们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的自觉性。
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历史的好传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资治通鉴》

的道路
三、学习目的4个
1、批判继承我国历史上的法律思想遗产, 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服务。
积极因素: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 重视德化、重视犯罪预防、主张的德刑相结 合、德主刑辅、反对酷刑滥罚、轻罪重刑等。 法家:商鞅、韩非 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因时制法、 事断于法、依法治国、强调法律的严肃性、统 一性和稳定性;主张刑无等级、法不阿贵等。
中国 法律思想史
主讲人:郑双玲
导言
明确三个问题 1、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2、学习线索 3、学习方法

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 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阶级、阶 层、社会集团、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法 律理论和观点。
1、法律思想不同于法律和法制 中国法律思想是与中国法制史关系密切: 研究对象不同:制度;思想 联系: 法律制度的形成,总有一定的法律思 想为指导。 法律思想的体现往往在一定的法律制 度中。
2、法律思想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 思想等有紧密地联系,甚至融为一体。 3、各学派及相互斗争,又相互吸收。

中国法制史(第1讲)

中国法制史(第1讲)

发展阶段
南京临时 政府到北 洋政府
成熟阶段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南京国民 战争时期 时期法制 时期法制 政府时期 法制
四.参考书目
(一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三).蔡枢衡:《中国刑法史》
(四).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五).[美]布迪、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
(六).[美]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 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三).法律内容上礼法结合、维护等级特权; (四).司法体制上行政与司法集中、司法不独立;
三.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 法制史
古代 法制史
近现代 法制史
初创阶段 确立阶段
夏至西周 春秋至秦
发展阶段
汉至魏晋 南北朝
成熟阶段 调整阶段
隋唐时期 五代至清
剥削阶 级法制
人民民 主法制
初创阶段
鸦片战争 至清末
中国法制史
第一讲 导论
一.中国法制史概况
(一).学科发展
中国法制史
(二).研究范围
制度沿革
风俗习惯与民间法 司法状况
(三).学习价值
政治、经济情况 对法制的影响 文化思潮与法律 思想对法制的影响 各种形式的 法律规范
二.中华法系的特征
(一).指导思想上深受儒家影响,强调德主刑辅;
(二).法典结构上诸法合体、重刑轻民;

中国法制史课程导学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法制史课程导学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法制史实施细则一、课程概况《中国法制史》是开放教育法学本科课程,统设必修,90学时,5学分。

二、课程任务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使学员了解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分析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培养学员独特的法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强调基本知识点的记忆,使学员能够清楚的了解中国法律发展的脉络;二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学员分析法律历史事件的态度、方法;最后,培养学员掌握法学理论的能力。

四、教学环节:1、面授辅导:集中解答学生的疑问,传授书本的难点、重点。

2、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生动的教学媒体,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

3、网络教学资源:使学员迅速及时的掌握各种学习信息,更方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4、平时作业:共四次,两次是中央电大责任教师布置,二次是市电大老师布置。

5、学员自学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的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6、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设计参观、社会调查并进行交流,撰写参观体会或社会调查报告。

7、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员对课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员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五、教学媒体中央电大提供有录像、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1、文字教材《中国法制史》(蒲坚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2、网络课件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小组制作。

主要由线索学习、学习内容、法典学习、专家讲座、综合测试等模块组成,内容涵盖量大,形式多样,使用方便。

3、其他教学资源(1)录像电视录象课45节,蒲坚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录制发行。

(2)直播课堂、IP课件六、学习重点1、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2、中国法制发展的阶段“法制”的起源“法制”一词在我国先秦史籍中就有记载。

中国法制史教案

中国法制史教案

中国法制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法律制度的演变;3.理解中国法制史中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法制史概述:中国法律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2.古代法律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法律制度、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3.古代法律思想:儒家法律思想、道家法律思想、法家法律思想;4.近代法律制度: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5.近代法律思想:孙中山的法律思想、毛泽东的法律思想、邓小平的法律思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授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案例法: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3.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中国法制史中的重要问题;4.复习法:教师定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教师讲授中国法制史概述,使学生了解中国法律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2.教师分别讲授古代法律制度、古代法律思想、近代法律制度和近代法律思想,引导学生了解重要法律制度的演变和法律思想的发展;3.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古代和近代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理解;4.教师组织课堂互动,共同探讨中国法制史中的重要问题;5.教师定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中相关章节,做好笔记;2.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3.搜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中国法制史某个方面的短文。

六、考试方式1.闭卷考试: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并达到规定的成绩标准。

2.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参考教材和其他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并达到规定的成绩标准。

3.论文: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关于中国法制史某个方面的论文,并达到规定的成绩标准。

七、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中国法制史教案

中国法制史教案

中国法制史教案一、引言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发展、变革及其特点的学科。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掌握各个时期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掌握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过程;3.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律制度;4.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法制史的定义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2.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法律的阶级性和普遍性法律的强制性和灵活性法律的传承性和变革性4.中国古代主要法律制度官制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宗教法律制度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应用;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认识和分析能力;4.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古代法律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实施过程。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2.期末考试:通过笔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3.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论文,综合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6个学时,每周2个学时,共计8周。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第1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第2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夏商西周时期)3.第3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4.第4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秦汉时期)5.第5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6.第6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隋唐时期)7.第7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宋元明清时期)8.第8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律制度七、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法制史教程》2.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法律文献选读》等3.多媒体课件:包括PPT、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古代法律制度的认识和理解;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自主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4.在课程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国法制史完整版5ppt课件

中国法制史完整版5ppt课件
——《西周金文选注》
【课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礼、《吕刑》、嫡长子继承制、质剂、傅别、世 卿世禄、六礼、狱与讼、五听
二、简答题 1、简述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2、简述西周时期的主要立法活动。 3、简述西周时期的土地所有制。 4、简述西周时期的婚姻法律制度。 三、论述题 1、试述西周宗法政权体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试论西周时期礼与刑的关系。
参考文献
8.《清律研究》,张晋藩著,法律出版社 1993 年版。
9.《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著,法律出 版社 1997 年版。 10.《清代民法综论》,张晋藩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11.《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张晋藩著,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 2000 年版。 12.《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张晋藩著,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版 13.《中国法制史》,朱勇主编,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14.《中国历代刑法志注释》,高潮、马建石主编,吉林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出版。
参考文献
二、著作
1. 《历代刑法考》,沈家本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2. 《九朝律考》,程树德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 3. 《中国古代法制丛抄》,蒲坚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1年版。 4.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华书局1981 年版。 5. 《中华民国立法史》,谢振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0年版。 6.《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张晋藩著,中国广播电视出 版社 1992 年版。 7.《中国法制史》,张晋藩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2 年版。
法典与案 例结合阶 段
自宋代以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 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是如何实现司 法操作与法律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 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明、清两代王 朝的法律制度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第一章:中国法制史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让学生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1.2 教学内容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介绍中国法制史的定义,以及它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介绍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分析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强调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介绍研究方法和途径。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发展脉络和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研究方法的理解。

第二章: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过程。

让学生了解中国封建法制的特点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过程:介绍中国封建法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中国封建法制的特点和影响:分析中国封建法制的特点,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封建法制的运作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过程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封建法制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

让学生了解中国封建法制的实施和运作。

3.2 教学内容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介绍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包括刑法、诉讼法、婚姻法等。

中国封建法制的实施和运作:分析中国封建法制的实施和运作过程,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讲授法:讲解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

模拟演示法: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了解封建法制的运作过程。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的理解。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第一章:中国法制史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 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3. 培养对我国法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中国法制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法制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

2. 掌握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过程。

3. 认识中国古代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2. 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过程3. 中国古代法制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比较法: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制的认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制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制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中国古代法制的类型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类型。

2. 掌握中国古代法制的主要特点。

3. 分析中国古代法制对现代法制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法制的类型2. 中国古代法制的主要特点3. 中国古代法制对现代法制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法制的类型和特点。

2. 比较法:比较不同类型法制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现代法制的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中国古代法制对现代法制启示的认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制类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第一章:中国法制史概述1.1 课程介绍1.2 中国法制史的定义与研究意义1.3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与学科定位1.4 中国法制史的时间分期与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法制2.1 夏商西周社会与法制概况2.2 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2.3 夏商西周的司法制度2.4 夏商西周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制3.1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与法制发展3.2 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3.3 春秋战国司法制度的发展3.4 春秋战国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四章:秦汉法制4.1 秦汉社会与法制概况4.2 秦汉的法律制度4.3 秦汉司法制度的确立4.4 秦汉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法制5.1 魏晋南北朝社会与法制概况5.2 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5.3 魏晋南北朝司法制度的变化5.4 魏晋南北朝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六章:隋唐法制6.1 隋唐社会与法制概况6.2 隋唐的法律制度6.3 隋唐司法制度的发展6.4 隋唐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七章:宋元法制7.1 宋元社会与法制概况7.2 宋元法律制度的特点7.3 宋元司法制度的变化7.4 宋元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八章:明清法制8.1 明清社会与法制概况8.2 明清的法律制度8.3 明清司法制度的确立8.4 明清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九章:清末民初法制变革9.1 清末社会与法制概况9.2 清末的法律制度改革9.3 民初的法律制度与实践9.4 清末民初法制变革的特点与影响第十章:中国法制史的现代启示10.1 中国法制史研究的现代价值10.2 中国法制史对现代法制的启示10.3 面向未来的中国法制史研究10.4 提高法制史教育质量的策略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中国法制史的定义与研究意义解析:理解中国法制史的概念是学习的基础,深入探讨其研究意义对于启发学生对法制史学科的认识和兴趣至关重要。

重点环节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与学科定位解析:研究方法的介绍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学科定位有助于学生建立法制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课程导学

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课程导学

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课程导学第一讲绪论一、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研究对象 P1以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探索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作用、以及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性。

(二)研究范围 P2研究范围广泛,本书主要是从纵横两方面进行。

一是从纵向历史发展顺序,从夏朝的奴隶制法制讲到新中国建国前的法制;二是从横向说明各个时期的法律内容。

包括立法概况、指导思想、法律形式、行政立法、经济立法、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立法、继承立法、诉讼立法和司法制度等。

二、学习目的和意义 P3察古知今,鉴往知来三、学习方法和要求方法P6中国法制史的学习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思路,抓住中国法制发展的脉络。

首先,必须抓住中国法制发展的几个大的阶段。

其次,了解每一阶段包括那几个主要朝代。

最后,掌握每个朝代的法制的内容、特点。

要求:1、认真自学教材,多做练习(熟悉考试题型)2、下载电大在线平台、图书馆的资料、分类整理资料3、到课程讨论区参与讨论、发帖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学习重点:1、法的起源2、我国古籍中对刑、法、律的释义3、夏朝的法律制度第一节夏朝的建立和奴隶奴隶制国家与法的产生(了解)一、夏朝建立以前的社会状况母系氏族原始群……氏族公社……国家父系氏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

二、夏朝的建立和国家的产生 P11启废除“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的废除,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标志着氏族公社制度基本瓦解,国家已经产生。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随着国家的建立,法律也随之产生。

第二节法律的起源和夏朝的法律制度一、法律的起源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法的起源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导学

导学
中国法制史
导学

中国法制史概念:

中国法制史是中国法律制度的通史, 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 主要内容、特点、历史作用及其规律性 的 科学。
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中国法制史其学科价值主要是通过对法律现
象的历史总结,为当代的法制建设提供历史 借鉴,同时也为各个部门法的发展提供理论 底蕴。 中国法制史所研究的是历史上的法律,但 是它所面对的却是现在和未来,它以总结法 制历史的经验来启迪人们的思维,开阔人们 的视野。“以古为鉴,可知兴衰”,这正是 中国法制史的学科魅力和价值所在。
学习方法: 1、首先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法律 制度的 历史。 2、其次知道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划分成四 个阶段,每一历史阶段法律制度的性质、特 点不同。
3、通过对比找出不同历史阶段具体内 容的不同之处。 4、懂得利用法律制度本身的因革关系 去掌握每一个朝代的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法制史研究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 法律制度在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所表课
中国是一个礼治的 社会,法是什么???
中国有法律吗?? 我们为什么要法律 现代化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明确其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历史观念,提高其对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兴趣和学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解释中国法制史的定义,阐述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法律文献、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等。

2. 中国法制史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中国法制史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其对理解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演变的重要性。

3. 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概括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内容,包括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

分析中国法制史的特点,如儒家法律思想的影响、法律与道德的融合等。

4.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介绍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包括历史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

强调史料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5.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探讨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包括对理解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演变的认识、对现代法律发展的启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深入理解中国法制史的特点和演变。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其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和综合能力等。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中国法制史教材,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古代法律文献、法典等原始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分析。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中国法制史课件

中国法制史课件

3、诉讼程序与审判制度 4、春秋决狱 思考题: 1、基本概念
德主刑辅 《九章律》 上请制度 亲亲得相匿首 录囚 秋冬行刑 春秋决狱 2、汉初法制思想的发展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封 建时代的重大影响。
3、汉代法律内容呈现出的时代特点。 4、汉文帝时期刑制改革及其意义。 5、西汉法律儒家化特点的表现。 6、汉代诉讼审判和监察制度的发展。 7、评析引经决狱制度。
第八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
学习目标: 一、明确隋代《开皇律》。 二、掌握唐律的特点、影响及主要内容。 三、掌握唐代的重要法律制度及刑罚原则。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思想 二、立法概况 1、《开皇律》的制定及其主要成就 (1)篇章体例的变化 (2)主要内容 *改革刑罚制度 *确立“十恶”罪名 *优遇贵族、官员
(3)开皇律的历史地位 *篇章体例更加简要 *刑罚简明宽平,确立封建制五刑 *创设“十恶”制度 *继承发展维护贵族官僚特权的法律制度 思考题: 1、基本概念:《开皇律 》 五刑 十恶 2、《开皇律》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第二节 唐朝立法概况
一、唐初统治者的立法思想 1、奉行“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 2、在立法上采取约法省刑 3、注意保持法律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4、执法严明
六、西周的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
2、狱、讼有别
3、五听
4、刑罚的执行
思考题:
1、基本概念:
明德慎罚 宗法制
周公制礼 吕刑 眚 非眚 惟终
非终 九刑 七出 三不去 五听
2、西周法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产生的 影响。
3、礼与刑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西周的婚姻和继承制度对中国古代社 会的影响。
第三章和第四章
第一章 夏商的法律制度
学习目标: 一、明确夏商法律的名称。 二、明确夏商监狱的称谓。 三、掌握神权法思想。

《中国法制史》教案-2024鲜版

《中国法制史》教案-2024鲜版
22
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思想比较研究
康有为变法维新思想
梁启超变法维新思想
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 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 化教育。他强调变法维新是救亡图存 的唯一出路,积极倡导并推动戊戌变 法。
梁启超同样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 文化教育,但他更加注重思想启蒙和 民智开启。他倡导“新民”思想,强 调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国家观念的国 民。同时,他也关注社会改革和民生 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 。
郑和下西洋背景
明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巅峰,海上贸易逐渐兴起。
郑和下西洋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寻找建文帝等。
2024/3/27
对明朝对外关系影响
郑和下西洋扩大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同时,郑和 下西洋也展示了明朝强大的海军实力,为明朝维护海上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15
中华民国时期宪法性文件颁布与实施
1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天坛宪草”制定
1913年10月31日,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完成《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起草工作,史称“天坛 宪草”。
《中国法制史》教案
2024/3/27
1
2024/3/27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中国法制史发展概述 • 宋元明清时期法律制度变革与发展 • 近代以来中国法制史重要事件回顾 • 专题讨论:中国法制史中重要人物、
思想、事件评析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3/27

中国法制史电子教案

中国法制史电子教案

中国法制史电子教案第一章:中国法制史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阐述学习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和意义1.2 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解释“法制”和“法律”的概念探讨法制的起源和发展1.3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介绍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第二章:夏商西周法律制度2.1 夏商法律制度概述介绍夏商时期的法律制度和特点分析夏商法律制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2.2 西周法律制度概述阐述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和特点探讨西周法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2.3 夏商西周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分析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解读古代法律文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第三章:秦汉法律制度3.1 秦汉法律制度概述介绍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和特点分析秦汉法律制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3.2 秦汉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探讨秦汉时期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解读古代法律文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3.3 秦汉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意义分析秦汉法律制度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和意义探讨秦汉法律制度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启示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4.1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概述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和特点分析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4.2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解读古代法律文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4.3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意义分析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和意义探讨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启示第五章:隋唐法律制度5.1 隋唐法律制度概述介绍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和特点分析隋唐法律制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5.2 隋唐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探讨隋唐时期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解读古代法律文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5.3 隋唐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意义分析隋唐法律制度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和意义探讨隋唐法律制度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启示第六章:宋元法律制度6.1 宋元法律制度概述介绍宋元时期的法律制度和特点分析宋元法律制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6.2 宋朝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探讨宋朝时期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解读古代法律文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6.3 元朝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分析元朝时期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解读古代法律文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6.4 宋元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宋元法律制度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和意义探讨宋元法律制度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启示第七章:明清法律制度7.1 明清法律制度概述介绍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和特点分析明清法律制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7.2 明朝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探讨明朝时期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解读古代法律文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7.3 清朝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分析清朝时期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解读古代法律文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7.4 明清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意义分析明清法律制度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和意义探讨明清法律制度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启示第八章:清末民初法律制度的变革8.1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革介绍清末时期法律制度的变革过程和原因分析清末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和影响8.2 民国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阐述民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探讨民国法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8.3 清末民初法律制度变革的影响和意义分析清末民初法律制度变革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和意义探讨清末民初法律制度变革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启示第九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制度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制度概述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制度和特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制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解读现代法律文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意义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制度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和意义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制度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启示第十章:中国法制史总结与展望10.1 中国法制史的主要成就与不足总结中国法制史的主要成就和不足之处分析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过程10.2 中国法制史的启示与借鉴探讨中国法制史对当代法律制度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分析如何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经验和教训来完善现代法律制度10.3 中国法制史的展望预测未来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提出对中国法制史研究和教学的建议和期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需要重点关注“法制”和“法律”的概念界定,以及它们在中国法制史中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现代法制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历史观念,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解释中国法制史的定义,阐述其研究对象和内容。

2. 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介绍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分析中国法制史与西方法制史的差异。

3. 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现代法制的影响讲述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历程,重点介绍夏商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法制特点及其对现代法制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历史观念通过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了解法律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实际运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法制对现代法制的影响。

4. 作业法: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法制史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案例,用于案例分析法教学。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的掌握程度。

4.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其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次课4课时。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第5-8课时: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第9-12课时: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现代法制的影响第13-16课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历史观念第17-20课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法律制度的实际运用。

中国法制史教案

中国法制史教案

中国法制史教案第一章:中国法制史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内容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特点1.2 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框架夏商西周法制春秋战国法制秦汉法制魏晋南北朝法制隋唐五代法制宋元明清法制近现代法制1.3 中国法制史的主要特点家族法制封建法制礼法并用皇权至上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第二章:夏商西周法制2.1 夏商西周法制的背景夏商西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夏商西周的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形成2.2 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夏朝法律制度商朝法律制度西周法律制度2.3 夏商西周法制的特点和影响皇权至上和家族法制的体现礼法并用和道德规范的融合对后世法制的影响和启示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制3.1 春秋战国法制的背景春秋战国社会的变革和百家争鸣诸侯国的兴起和中央集权的挑战3.2 春秋战国的主要法律制度和思想齐国的“法经”魏国的“法经”韩国的“法经”墨子的法治思想韩非子的法治思想3.3 春秋战国法制的特点和影响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法治思想的兴起和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四章:秦汉法制4.1 秦汉法制的背景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法制发展和完善4.2 秦汉的法律制度秦朝的法律制度汉朝的法律制度4.3 秦汉法制的特点和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法律体现法律制度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对后世法制的影响和启示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法制5.1 魏晋南北朝法制的背景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民族融合与分裂并存的政治格局5.2 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变革北方民族的法制特点5.3 魏晋南北朝法制的特点和影响法律制度的多元化和地域性儒家思想对法制的影响对后世法制的影响和启示第六章:隋唐五代法制6.1 隋唐五代法制的背景隋唐五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法律制度的完善6.2 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隋朝的法律制度唐朝的法律制度五代十国的法律制度6.3 隋唐五代法制的特点和影响法律制度的完备和精细法律与文化的融合对后世法制的影响和启示第七章:宋元明清法制7.1 宋元明清法制的背景宋元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法律制度的继承与发展7.2 宋元明清的法律制度-宋朝的法律制度元朝的法律制度明朝的法律制度清朝的法律制度7.3 宋元明清法制的特点和影响法律制度的稳定与变革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的结合对后世法制的影响和启示第八章:近现代法制变革8.1 近现代法制变革的背景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民族危机法制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8.2 近现代的法律制度变革清末修律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8.3 近现代法制变革的特点和影响法律制度的转型与创新法制变革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对后世法制的发展方向的影响第九章:当代中国法制建设9.1 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9.2 当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宪法制度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9.3 当代法制建设的特点和影响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细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第十章:中国法制史的启示与思考10.1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意义对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了解对中国法制史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认识10.2 中国法制史的启示法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法律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法制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10.3 思考与展望对未来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展望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建议和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框架需要重点关注各个时期的法制特点和变革,以及其对后世法制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制史导学课农二师电大分校蒋玲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教育试点的法学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有一门基础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必修课,这就是《中国法制史》。

农二师电大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过程中,一直是以中央电大和兵团电大提出的要求作为指导思想,自1999年开放试点以来,对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并于2004年提出了“三步分类教学法”、即导学、精辅、自检自测,作为一名电大开放教育的辅导教师,本人也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探索,现就其中第一个环节即导学在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中是如何实施的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思路。

导学的宗旨与目的:通过介绍本课程的性质、主讲教师、学习的意义、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课程的学习资源,从而让学员弄清楚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及树立学习的信心,并切实感受到多媒体环境下网络学习的氛围,为今后学员的自主化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导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价值理念:21世纪的文盲,不再仅仅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电大开放教育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体现以“学员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多的扮演的是导学、助学的角色,而自开学的导学环节,教师就应该扮演好这个角色。

前提:安排合理的教学时间与课时在教学中根据该课程的具体特点及授课对象,利用新生开学典礼进行导学,一般安排两个课时90分钟的时间,其中60分钟讲导学理论部分,30分钟留给学员进行实际的操作,熟悉电大各网站及学习资源。

一、介绍背景资料中国法制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21世纪,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中国法制的雏形也就相应地出现。

此后,在四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朝代兴衰交替不断,但中华民族创制法律制度的实践活动却从未间断,加之较为封闭的地域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作用,使中国的法律制度无论是指导原则,还是立法体制、基本内容、具体制度以及司法活动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传统,自成体系,几千年的发展变化沿革清晰,内在规律可循,被公认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

除了鲜明的民族特点之外,由于中国历史的丰富多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使中国法制的历史内容极为丰富。

仅就类型而言,四千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便先后出现过奴隶制的、封建制的(地主阶级政权和农民政权两种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和新民主主义的等五种法律制度。

这种现象在世界各民族的法律发展史上不说绝无仅有,也是极为少见。

它为我们研究、学习人类法制发展史无疑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范本。

作为法学专业的入门、导学课、很多学员对这门课很陌生,尤其大专是非法学的学员,没有基础,所以在导学课的一开始安排背景资料,就有助于增强学员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信心,同时使学员对中国法制史有个宏观的认识与了解。

二、主讲教师介绍一方面,学员学习的手段其中之一就是观看直播课堂和课件,这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较,因为师生不是面对面的进行教学,无法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给学员造成听课的枯燥与距离感,而通过在导学环节介绍主讲教师,提前让学员认识老师,充分让学员感受到听课有一种亲切感,增进听课的亲和力与吸引力,从而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为学员以后更进一步的去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制史提供帮助。

现在很多学员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拿个文凭,更多的是为了真正学点知识,通过对主讲教师的介绍,可以为这部分学员今后更深入学习,购买学习资料提供指导与帮助。

三、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意义﹚通过告诉学员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实现对学员随时随地的进行素质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批判的吸收和继承学习中国法制史,使学生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形成有个大致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法制历史发展的源流,理清中国法律旨在文化包括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发展的脉络,掌握中国法律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制度、重大事件、重要思想、重点人物,认识中国传统法制的精髓,及其对中国法制产生的深远影响,明确中国当今法制的历史积淀,从而,能够正确对待,并在"法治"进程中运用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历代法制中有益的东西,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并打好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

﹙二﹚为学好今后各部门法奠定基础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行各部门法学的理论和知识,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

尽管中国古代的法典是以刑为主,但细加分析,又不难发现其中也包含有行政法、经济法、民法、诉讼法方面的内容,特别是从清末开始,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更是制定了大致完备的各种部门法典,这些遗产无疑将成为我们现行的各种部门法的知识元素,所以学好中国法制史,会帮助我们加深对现行各种部门法的理解。

﹙三﹚学史明鉴﹐增强民族自豪感、更能促使我们自觉地为今天的法制建设而发奋努力学习中国法制史,获得法制方面的国情教育,使我们能更主动、更自觉地为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而努力。

“观今宜鉴古”,中国古代的法制,为现实法制建设提供了许多非常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法律制度,更是我们现实法律制度的直接来源。

因此,学好中国法制史,了解中华民族为人类法律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掌握法律制度的发展线索和规律,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能促使我们自觉地为今天的法制建设而发奋努力。

四、学什么﹙学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员理清教材的基本脉络,把握教材的体系结构。

中国法制史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内容丰富,包括刑法、民法、婚姻家庭法、经济法、司法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制度;时间跨度大,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法律制度讲起,直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四个历史阶段的法律制度。

本课程的重点是中国历朝历代法律制度的形成、演变与具体内容,特点是法律与历史、政治、文化紧密结合,这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1、依据历史发展阶段,划分为四大部分的教学知识点。

2.依据主教材的编写体例,划分为八大部分的教学知识点。

法律指导思想▪法律形式▪立法概论▪刑法制度▪民法制度▪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司法制度3、依据法典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可以将历朝历代的法典作为知识点。

▪禹刑——汤刑——九刑、吕刑——法经——秦律——汉律——魏律、北魏律、晋律、北周律、北齐律——开皇律—唐律——宋刑统——明律——清律五、怎样学﹙学习方法建议﹚首先把握课程的总特点:1、时间跨度大。

《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就时间上说,上至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下至1949年。

2、内容覆盖面广。

从纵向看,它包括了夏、商、周、春秋四个时期的奴隶制法制;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封建法制;清末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法律制度;还包括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还有从1927年起产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法律制度。

从横向看,它包括了刑法、民法、诉讼法、法律思想史、古代行政法、经济法等内容。

3、不少概念的法律用语比较冷僻、晦涩,尤其是在奴隶制时代。

4、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奴隶制法突出“刑”。

夏有“禹刑”,商有“汤刑”,周有“吕刑”、“九刑”;封建制法从“法经”到“九章律”到“北齐律”、“开皇律”、“永徽律疏”、“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一脉相传;半殖民地、半封建法,既有对“三纲五常”的坚持,又有对西方法律精神的吸收;新民主主义法制贵在崭新,立意为国为民等特色。

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由于其内容丰富、材料浩繁,给学员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但是,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运用恰当的方法或者称之为技巧,将难转化为易,所以向学员提供七种学习方法。

(一)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学习中国法制史首先要了解中国历法制史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便于掌握我国法制发展的脉络,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类型法律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础以及其阶级本质。

中国法制史大致分四个历史阶段。

从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历经商朝、西周、春秋时期都属于奴隶制法制。

到战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自从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直到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经过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这一时期各王朝所建立的法制都是封建法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又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不同类型的法制。

1949年随着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开始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制。

(二)掌握法律制度本身的连续性和因革关系法律产生以后,有它自身的发展历史,这种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基础的变革与发展、敌对阶级的矛盾与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与斗争,都会引起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

但是在同一经济基础上的法律变化,并不影响其阶级本质,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内容和体例作些调整,使其更能符合新情况的需要。

因此每个王朝建立后,在进行新的立法时,总是在前朝原有的法律基础上,“有所损益”。

所谓“损”,就是去掉过失的;“益”,就是增加现时需要的新的内容。

内容的变化,也往往引起体例的变化。

从法律制度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法律制度正是由于历朝历代不断损益因革,随着统治者立法经验的积累,法制建设也不断成熟与完善。

以汉律前后的变化为例谈律典的因革演变关系。

汉律是从战国《法经》发展而来的。

商鞅在秦国变法,就是在《法经》六篇基础上改“法”为“律”,制定秦律六篇,汉律又在秦律基础上增加户律、兴律、厩律三篇,这就是汉朝的《九章律》。

三国时,魏律又在汉律九篇基础上增加九篇,共十八篇,并把《法经》以来的《具律》改为《刑名》列于篇首,《具律》是总则性的一篇,《法经》置于最后,《九章律》置于中间,而《魏律》置于律首。

这次在体例上所做的调整,从律典体例上说更为合理。

(三)抓住每一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我们以法律思想为例来说明如何抓住每一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

夏商的立法指导思想大体一致,都是神权思想,具体表现在“天命”、“天罚”。

发展到西周,出现“明德慎罚”思想,它包含神权思想,同时强调德的作用。

这一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基础。

总体上,奴隶制时期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

到了春秋时期,儒家吸收了“明德慎罚”思想,并进一步完善。

在两汉时期儒家思想地位独尊,具体表现为德刑并用、顺天行刑。

那么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两千年来封建立法的指导原则。

在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一度作为各诸侯国的立法指导思想,并延续到秦朝。

教材中所列的战国和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就是法家的具体体现。

清末我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的法律指导思想表现为两面性,一方面极力维护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另一方面又保护帝国主义在化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