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分配效应论文
《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范文
《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普惠金融,即普惠性金融服务的理念与实践,近年来在国内外金融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它以提升金融服务的普遍性、平等性和便利性为宗旨,力求实现全社会成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权利与福利。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在城乡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和可能带来的变化。
二、普惠金融的发展概况近年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金融机构数量增加,服务范围扩大,金融服务可及性得到显著提升。
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和便捷性,帮助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获取更多的金融资源,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普惠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三、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1. 金融服务覆盖率的提升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率,使得更多农民和农村企业能够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这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同时,普惠金融的便利性也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提高收入水平。
此外,普惠金融还通过降低农村地区的融资成本,为农村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3. 增强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普惠金融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增强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在城乡收入差距中,消费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普惠金融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低收入群体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推动了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融合。
四、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普惠金融发展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乡之间在金融资源获取、服务质量和政策支持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
其次,普惠金融的普及和发展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与此同时,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扩大。
在城市,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
与此相比,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职业选择也相对受限。
这导致了城市居民收入的迅速增长,而农民的收入增长则相对较慢。
此外,城市中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工资水平,而农村地区因为缺乏这些动力而无法提高收入。
然而,经济发展也可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了改善,这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同时,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例如,农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此外,政府的扶贫政策也在帮助农村居民提高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除了上述因素,教育的角色也是不可忽视的。
尽管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但经济发展改善了这一状况。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设了许多高水平的农村学校。
这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为他们将来进入城市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经济发展有望帮助农村居民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然而,尽管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但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由于制度和政策的限制,农民的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流转和利用,这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
其次,由于城市化进程和产业升级的不平衡,一些农村地区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无法有效缩小。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多方面而复杂的。
虽然经济发展可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同时也提供了缩小这一差距的机会。
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教育的投入,以及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土地资源的流转等措施,可以望实现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的目标。
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初期引言: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而农村金融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借鉴。
提出问题: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农村金融体系如何发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系列论述:1. 农村金融促进农业增产农村金融通过提供和支持农业生产的贷款,使农民能够购买更多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农村金融扶持农业转型升级农村金融不仅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在农业技术培训、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它引导农民走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
3. 农村金融推动农村工商业发展农村金融不仅满足农业金融需求,也支持农村工商业的融资发展。
农民可以通过借贷来创办企业、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就业和收入来源,促进农村经济动能转换。
4. 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旅游业随着农村旅游的兴起,农村金融扮演着支持角色。
他们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保险机制等,帮助农民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5. 农村金融助力农民个体户增收农村金融提供了小额贷款、信用贷款等服务,帮助农民个体户发展农村工商业,开展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业务,开拓收入渠道,提高农民个体户的收入。
6. 农村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农村金融通过农业保险项目,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减轻因自然灾害或疾病等因素造成的损失。
这种风险分担可以让农民更大胆地投资和经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7. 农村金融促进农民理财农村金融可以向农民提供各种投资理财产品,如农村银行定期存款、农村信用社基金等。
这种理财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投资收益,还提供了风险分散的机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8. 农村金融服务农民养老保障农村金融机构也可以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障服务,例如设立养老金储蓄账户。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关系再检验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关系再检验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倒U型”关系假说在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假说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发展可能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的深化和普及将逐渐缩小这一差距。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在中国县域层面的适用性,本文利用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争议点。
然后,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本文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资源分配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中国县域层面,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确实存在“倒U型”关系。
具体来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发展确实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的深化和普及开始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这一结论对于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等,以期通过金融手段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本文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金融发展通过提供资本配置、风险管理、信息处理和便利交易等功能,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产生深远影响。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独特性。
理论上,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可能呈现“倒U型”关系。
四川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关系分析
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显示, 在 5 %显 著 水 平 上 , GAP 、F I R、F AE、J F之 间
加 强对农村金融 的技术 和服务的培训 ;完善 农村 金融监管的相关法 规;完善农村信用 社
的 治理 。
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 ,正规化后 的长期 协整关系为 ( 括号 中为标准差 ) :
二、指标的选取和 数据 的来源
城乡收入 差距 ( G A P )= 城镇居 民人均 可 支配收入/ 农 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 :金融相关率
=
平等程度 降低 。②认 为金融发展扩大 收入不 平等 。金融发 展虽可催 生储 蓄和资本形成 , 但是资金主要 流 向富人 ,并未惠及 穷人 ,从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大致有三种观 点 :①金 融发展缩小收入不平
等 。 由于金融 发展放松 了信贷 约束 ,使穷 人
更 易 获 取 金 融 服 务 ,受 益 更 多 , 从 而 收 入 不
此本文考虑从 省级层面来探 讨四川省金融发 展与城 乡收入差距 的关系 。
融统计年鉴 》和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 以及中 经专网。为 了提 高计量 分析的稳健性 ,所有 的指标数值均采取对数的形式。
金融机构存 贷款 总额 /G D P,用来衡量四
而恶化 收入分配 。③认 为二者是 “ 倒u型 ”
关系 。在初 期 ,金融发 展使富人受益更 多, 收入差距 拉大 ,而 随着 金融发展越 发成熟 , 收入分 配趋于均等 。除了结论差异 , 目前关 于 这方 面 的研 究 大都 是 从 国家层 面 来探 讨 的,但 当前各 国特别 是作为发展 中国家的我 原假设 ( 协整 向量 的数 目) 没有 至多一个 至 多两个 至多三个 迹统计量 5 5 . 4 4 1 3 9 O . 0 1 6 3 3 6 3 . 7 3 2 9 2 4 2 2 . 域金融发展差 距较大 ,在 国家层面上成
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
鉴 》整 理 得 来 的 ,时 间跨 度 为 1 8 — 0 9 , 本文 的检验 都 是 使用 9 0 20 年 E iw 6 成 的 。 v e s完 2 2 实 证方 法 与实 证 结果 . 本 文 采 用 向量 自回归 模 型 ( A V R)进 行 实 证 分 析 ,使 用 的研 究 方 法 主 要 有 时 间序 列 的平 稳 性 检验 方法 ,协 整 检 验 ,格 兰 杰 因 果 检验 及 误 差 修正 模 型 。为 避 免 出现 伪 回归 现 象 ,首 先利 用 A F D 单 位 根检 验 法 , 确定 变 量 是否 平稳 及 其 单 整阶 数 ,按 照A C 量 小 、 I尽 D 趋近 2 原则 ,选取 适 当的滞 后 阶 数 。为 了 不改 变 原始 变 量 间 的 w 的 因 果 关 系 ,对 非平 稳 时 间序 列 采 用 差 分形 式 , 以期 转 换 为平 稳 序 列 。在A F 验 的基 础 上 ,对 平 稳 序 列 在 多变 量 V R 型 中进 行 多 D检 A模 变 量 J h n e 协 整 检 验 , 以确 定 我 国金 融 发展 、金 融 发 展效 率 与 oa sn r n e 因果 关 系检 验 方 法检 乡收入差 距 的主 要途径 。陈伟 国和樊 士 ( 0 9 2 0 )研 究表 明金 融发展规 城 乡 收入 差 距 的长 期 关 系 。最后 利 用G a g r 模 显 著拉 大 了城 乡 收入 差距 ,但 加 强农 业贷 款 与提 高金 融 发展 效 率 验 金融 发 展各 变量 与 居 民收 入差 距 的 因果关 系 。 有 助于缩 小城 乡收入差距 。陈婧敏 (0 0 2 1 )以经济增 长为 中间传导机 V R 型的 数学 表 达式 为 : A模 4 一 - - + + 一+ 置 + 置叶+ r , …+ e 制 ,结合 金融发 展规模对 经济增 长 的影响 、经 济增长 与收入 差距 的影 响来分 析 1 9 — 0 9 9 2 2 0 年宏 观经 济数据 ,研 究表 明 :金融发 展规模 的扩 其 中 : 是 维 内 生 变 量 , 0, ) 滞 后 内 生 变 量 向量 , ,- 是 1, - . 大 会缩 小收入差 距 ,金 融发展 效率 的提 高则会 扩大 收入 差距 。潘成 夫 ( 0, ) d维 外 生 变 量 或 其 滞 后 变 量 , ^I 和 f ,. 是 = 1. , _ l 是估 计 的系 (00 2 1 )认为没 有证据支 持 公平 和增 长之间 的替代关 系 ;以总量扩 张 数 矩 阵 , 是 随机扰 动 项 。 为特 征 的金融发 展起着扩 大收入 分配差 距的作 用。 2 2 1 单位 根 检验 .. 从 国 内 已有 研 究 成果 来 看 ,我 国学 者 大 多 利用 全 国2 年 左 右 0 本 部分 运 用D c e 和F l e ( 9 4 i k y u l r 1 7 )提 出的A F D 单位 根 检验 法 的 时 间序 列 数 据 进 行 研 究 , 实证 研 究 所 得 的 结 论 比较趋 于一 致 : 对 提取 的指 标 进行 检 验 。检 验 过程 中滞 后阶 数 根据 A C I 原则 , 结果 中 国 的金 融 发 展 导 致 了 收 入差 距 水 平 的提 高 。但 采 用数 据 的 时 间 见 表 3 1 从表 3 1 们可 以看 出 ,各 变 量在 一 阶 差 分 之 前 是 非平 .。 .我 跨 度 过 短 并 不 能 说 明 中 国 的金 融发 展 在 长 期 就 不 能 起 到缩 小 收入 稳 序 列 ,一 阶差 分 后 ,在 1 的 显 著 水 平 下 是平 稳 的 ,也 就 是 说 , % 分 配 差 距 的作 用 。同 时 , 国 内 已有 的经 验 研 究 在 计 量方 法 的运 用 这 些变 量 属 于 一阶 单 整序 列 ,满 足 构 造V R 条件 ,从而 为 接 下来 A的 中往 往 缺 乏 稳 健 性 的 检验 。所 以本 文 以上 述 问题 为 引 导 ,从 实 证 的 分析 奠 定基 础 。 角 度进 一 步探 讨 我 国金 融发 展 与城 乡 收入 差 距与 的 关系 。 襄 3 1 变 量 殛 其 差 分 A F 验 结 果 . D检 2 实证 研 究 . 变量 AF D 检验值 类型 1临界值 % 是否平稳 C R -.59 428 ( ,t 1 c , ) -.29 4 3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研究姓名:朱元彧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指导教师:胡日东20070601摘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近年得到了大量讨论,但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较少有文献涉及。
随着我国基尼系数的进一步增大,城乡收入差距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越拉越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促使研究者开始深入研究金融发展与之的内在联系。
本文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中国改革开放26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呈总体扩大的趋势,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内呈现不同的特点。
本文进一步将整个样本期分为1978-1991,1992-2005,1984-1997三个阶段,发现前两个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先缩小再扩大的“正U”曲线,而在第三个阶段却是先扩大再缩小的“倒U”曲线。
从整体样本来看,26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虽然是波浪式的前进,但总体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符合库兹涅茨的“倒U”理论。
以后是否会出现“倒U”曲线还不得而知,目前我国尚处于“倒U”型的左半部,呈线性上升趋势,城乡收入差距在未来的几年内还将进一步扩大。
在结论部分本文进一步讨论了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非规范经济发展层面的原因,探讨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库兹涅茨假说,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frequently discussed recently, but that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urban-rural income inequality has much less been researched. By the further widened Gini coefficient, urban-rural income inequality now becomes the focus of economics field,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begin to study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et up a micro model, combined Kuznets inverted-U shape curve empirically analyzed time series data during the period of 1978-2005, and found that a simulated inverted-U shape curve is not presented between the two; on the contrary, the income inequality tends to b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behaves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phases. The paper further divided the entire sample into three periods: 1978-1991,1992-2005 and 1984-1997, and found in first two periods the urban-rural income inequality present a simulated U shape curve, but in the third period it presents a simulated inverted-U shape curve. Seen from the entire sample, the inequality has been extended by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 forms of waves for 26 years. Therefore we may draw a conclusion: on present stage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caused the urban-rural income inequality expended, and it is not conforms to the Kuznets hypotheses. It is unknown whether will be a simulated inverted-U shape curve, instead, China is at the left half side of inverted-U curve, the inequality is still on the rise, the urban-rural income inequality will further expand in the future. Finally, the paper further discussed the non-regular reason that caused the income inequality, and countermeasures that may reduce the inequality.Keywords: Kuznets hypothesis, Financial development,Urban-rural income inequality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于我国近年来的收入分配现状,可以用一句很简单的话来概括: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城市化、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
金融集聚理论进一步论证 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的“ 倒u ” 型非线性关系。 通过对 以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整合发现 , 尽管单独从城市化视角和金融发展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展 开研究 的文献 已不为鲜见 , 但将三种经济现象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文献还不多 。徐中生( 2 0 0 9 ) 基于 S V A R
系进行 了面板 回 归 。 实证 结果 表 明 : 整 体 上城 市化 对 城 乡收 入 差 距 的 缓 减 具 有 稳 健 的 积极 效 应 , 而且 中部 地 区 的积 极作
用要 大 于 东部地 区 。金 融 发展 对 城 乡收入 差距 影响 的地 区差 异 性 较 明 显 , 从 东部 到 中部 地 区积 极 效 应 逐 渐 减缓 。基 于 以
S 6
《 西部金  ̄) 2 0 1 3年第 2期
各省 金 融 发展 水 平 的做法 或 许不 能全 面 的反 映我 国金 融发 展 状况 , 而 且 没有 结 合我 国城 乡 “ 二 元 金融 ” 结构
、
文 献 综 述
近几 年 . 国 内外 学者 对 城 乡收入 差距 问题 进行 了大量 的研 究 , 并取 得 了颇 为丰 硕 的成 果 。从 城 市化 视角
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研究最早始于 2 O世纪 5 0年代 中期 , S i m o n K u z n e t s ( 1 9 5 5 ) 研究发现 , 在工业化发
模型检验了三者之 间的关 系, 但是 由于时间序列相对面板数据的缺陷以及没有考虑控制变量 的影响 , 其结
论可能存在一定 的可疑 陛。 艾华丰 、 冯尔捷( 2 0 1 0 ) 虽然克服 了时间序列在研究 中的不足, 利用 2 0 0 0 — 2 0 0 8 年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一个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一个文献综述摘要:有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研究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是汗牛充栋。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该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研究综述一、前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发展除了对经济规模产生作用外,对经济结构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动也会产生一定作用。
有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的研究却是在最近十多年间才发展起来的。
greenwood和jovanovic (1990)的理论模型开创了该领域研究的先河。
在此以后,与其观点相近的文献逐渐涌现,大都是要证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倒 u 型关系。
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
然而大部分中国学者的实证研究结论都与国外的理论有一定矛盾之处。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尚处在金融发展倒 u 型的前一阶段,也可能是由于研究者并没有区分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的缘故。
二、国外研究综述(1)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分析greenwood 和 jovanovic (1990)的研究开创了研究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先河。
他们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模型来研究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三者之间的动态演化关系。
在该模型中,他们假设初始收入分配外生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并且利用金融市场融资存在固定的金融参与门槛成本,而不是所有的人均能够支付起这一成本。
则当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时,金融发展将会扩大收入差距。
但随着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金融市场,金融发展将逐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即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服从倒”u”型的轨迹。
aghion 和 bolton (1997)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他们假设道德风险和信贷约束是资本市场不完美及持续收入差距的根源。
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中,生产效率也较低下,因此存在财富不平等现象;而到了金融市场有效和生产率水平较高的阶段,扩大的资本积累则会降低收入差距。
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影响理文论文
关于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2摘要麦金农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开创了金融发展理论,主张在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几十年来,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都相继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是一个国家福利的体现,收入分配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理论研究表明,金融自由化对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均存在着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自由化的经济增长渠道,危机渠道及信贷的可获得性渠道来影响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的。
本文对现有的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收入分配不均20世纪70 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奠定了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拉开了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序幕,此后的几十年中,很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
随着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以及对现实世界改革情况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家们对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对经济危机发生风险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金融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效应的文献较少。
一个国家福利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也就是这个国家的基尼系数的大小。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
本文总结了现有的研究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的文献,对现有的研究结论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梳理。
一、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渠道das和mohapatra(2003)总结了有关金融自由化的福利效应的研究文献:“目前为止,有关金融自由化福利的一个重要问题已经被很多文献所研究,那就是金融自由化是怎样改变改革国家的收入分配方式的。
”研究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渠道问题,现有研究的主流观点是有三条影响途径。
金融自由化分别通过经济增长渠道,危机渠道及信贷的可获得性渠道来影响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
数字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
数字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数字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近年来,数字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从传统金融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本文将探讨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
首先,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
传统金融模式在农村地区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金融服务覆盖率低、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等。
而数字金融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金融服务转移到了互联网平台上,不受地域限制,使得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金融交易,解决了传统金融模式的不便之处。
比如,通过数字金融,农民可以方便地进行存款、贷款、转账等操作,提高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普及水平。
其次,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金融工具和服务。
传统金融模式中,农民只能选择有限的金融产品,无法满足不同需求。
而数字金融通过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如农业保险、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使得农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金融工具。
这些金融产品可以帮助农民应对农业生产中的风险,提高农业效益,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传统金融模式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农民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金融服务。
而数字金融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对农民进行精准的信用评估、风险预警等,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通过数字金融,农民可以获得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方案,从而提高农民的获得感,促使农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农业生产。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数字金融缩小了城乡之间的金融差距,提供了更加公平的金融环境。
由于传统金融模式在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较为滞后。
而数字金融的发展使得农民可以与城市地区享受同样的金融服务和机会,促使农民融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
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研究综述
此展 开 了理 论和 实证 上 的研 究 。本 文对 国 内外关 于金 融发展 与 收入 差距 的 关 系研 究进 行 了整理 。
关 键词 :金 融发 展 :收 入 差距 ;贫 困
中图分 类号 :F 1.8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20 (0 6 5— 0 1 6 13 0 8— 70 20 )0 0 8 —0 自从 G l mt (99 、Mc inn和 Sa od i 16 ) s h Kno hw共 同创立 金融 发 展理 论 以来 ,经济 学 界 逐 渐认 识 到 ,金 融 中介体 系的发 展对 经济增 长 具有 显 著 的正 向作 用 。而 金融 因素 导致 的经 济 波动更 重 要 的影 响是社 会 贫 困的 增 加 ,金 融市 场本 身存 在 的各种 缺 陷也具 有 不平 等 的性质 ,也 会导 致 收入 分配差 距 扩 大 。因此 ,金 融是 影
进入 2 0世纪 9 0年代 ,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 、贫困的关系 ,经济学家们从不 同的角度 ,运用不同的
收 稿 日期 :20 0 2 06— 6— 0
作者简介 :郑新 广 (9 5一 ),男 ,中国社会科学 院研究 生院数量经 济学专业博 士研究生 。 17
81
维普资讯
响收入分配的重要 因素之一。然而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 间的关 系却没有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直至 2 0世纪 9 代后 金融 发 展与 收入 分配 关 系引起 经 济学 家的 关注 和研 究 。本 文 将对 这些 做 一研 究综 述 。 0年
一
、
早 期 的非 正 式 研 究
2 0世纪 9 0年代 以前 的金 融发 展理 论很 少正 式研 究 收入 分配 问题 ,但 一 些 金 融发 展模 型也 对 此 问题 有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农村金融的重要性农村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和活动。
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农民生产经营:农村金融可以提供农民所需的贷款、融资等服务,帮助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促进农产品流通:农村金融可以提供农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将农产品顺利地运输到市场,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额,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引导农民投资理财:农村金融可以向农民推广理财产品,引导农民将闲置资金进行理财投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益。
4. 保障农民的风险防范:农村金融可以为农民提供保险、信用担保等服务,减少农民面临的各种风险,保护农民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
二、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为了验证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我国的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对农村金融对农民生产经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资金供给、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从而促进农民生产经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 对农村金融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效率,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增加农民的收益。
3. 对农村金融对农民投资理财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利用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理财的能力,增加农民的投资收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4. 对农村金融对农民风险防范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减少农民面临的各种风险,提高农民的收入保障。
三、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1. 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活动。
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引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显现。
城市居民收入较高,而农村居民收入普遍较低,这一差距给社会带来了不均衡的发展和社会不稳定的隐患。
为了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被寄予了厚望。
本文旨在探究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参考。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及特点普惠金融是指面向社会中小微企业、农民和低收入人群,为其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模式。
其特点主要包括关注社会公益、服务对象广泛、金融产品多样化、风险控制灵活等。
二、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影响1. 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普惠金融模式能够提供农村居民所需的金融服务,如小额信贷、养殖贷款等,帮助他们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
这些金融支持有助于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 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灵活的融资服务,支持其创新发展。
小微企业的兴起带动了农村就业机会的增加,使得农村居民能够通过创业实现增收。
这种方式有效地拉近了城乡收入差距。
3. 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传统金融服务往往对农村居民存在门槛,普惠金融通过引入科技手段,提供线上金融服务,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
这使得农村居民能够更方便地获取金融服务,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三、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挑战与制约1. 金融服务覆盖不平衡: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衡,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不足,在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起到的作用有限。
目前,普惠金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普及度仍然较低。
2. 风险控制难度较大:由于农村居民的借款需求较为分散,金融机构对其信用评估存在一定难度,容易造成风险积累。
这也限制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3. 农村居民金融意识相对较低:由于长期以来的经验,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的认知和运用相对较低,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CATALOGUE目录•引言•城乡金融发展现状及不平衡性分析•城乡金融不平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02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03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城乡金融发展现状城市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城市金融机构密度大,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导致城乡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城乡金融机构分布不均衡城乡金融资源分配不均城乡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城乡金融服务水平不均城市金融资源丰富,农村金融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城市金融市场活跃,农村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渠道和风险管理工具。
城市金融服务质量较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表现为服务种类单一、服务范围有限等问题。
城乡金融不平衡性分析城乡金融不平衡会导致资源更多配置到城市,农村地区资源配置不足,影响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
资本流动与资源配置资源配置资本流动产业升级城乡金融不平衡会促使城市产业不断升级,而农村产业升级缓慢,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结构优化城乡金融不平衡会促使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不足,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加大。
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农村金融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模型构建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控制时间和个体固定效应,以探讨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变量选择选取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指数、城市化率、人均GDP、教育水平等作为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城乡收入差距。
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包括《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等。
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转换,确保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与处理VS实证结果与分析010203实证结果结果分析结论03加强农村金融教育和培训01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0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加强金融监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止资本外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010203123研究不足与展望。
金融资源配置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愈 加明显 。 区域 金 融 发展 的失衡 和 二 元 结 构 的特
征 ,加 剧 了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不 均 和 城 乡 经 济 发 展 的 差 距 ,经 济 金 融 发 展 的 失 衡 以 及 由 此 引 发 的 后 续 效 应 将 是 今 后 一 段 时 期 我 国 经 济 金 融 工 作 的 中
2 1 / 7 总 第 4 3期 0 20 2
文章 编 号 :10 0 1—1 8 (0 2)0 0 3 0 4X 21 7- 1 0— 6
商 业 研 究
C MME I L O RC A
金 融 姿 源 配 置 与 城 居 民 收 兀 差 距 研 奔
王 书 华 ,张 润林
(l L西财 经 大学 财政 金 融 学院 ,太 原 J 0 00 ) 30 6
摘 要 :基 于二 元 经 济 结 构 框 架 ,本 文 利 用 县 域 面 板 数 据 构 建 了我 国城 乡居 民 收 入 差 距 与 金 融 资 源 配 置 的 动 态 面板 ,分 析 了二 元 结 构 下 城 乡金 融 资 源 差 异 对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的 影 响 ,指 出城 乡居 民 收 入 差 距 与金 融 资 源配 置 呈现 出 不 断 扩 大 的 趋 势 ,城 乡金 融 资 源 配 置 的 差 异 成 为 我 国城 乡居
过程 中的 经济 结 构 转变 ,是 发展 中国 家 经济 转 型
中 的 重 要 特 征 。 新 中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也 经 历 着 城 乡
嗣后 的许多研究 即是 围绕着 K ze unt s的倒 U型 曲线 进行 分析与检验 … ,但是 关于金融资 源配置空间差
异 与收入差距影 响机制 的研 究并 未获 得 长足进 展 。 后 续 研 究 的 主 题 都 集 中 于 金 融 发 展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因 果 性 ,而 非 收入 分 配 。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1 3
n o v i c ( 1 9 9 0 ) 提 出 的倒 U型假 说 , 使用 1 9 6 0 - - - 1 9 9 5 年 的跨 国数 据 进行 分 析 , 发 现 金融 发 展 与 收入 不 平等 之 间呈 现 出负 相关 关 系 , 并 不 存 在所 谓 的倒 u型关 系 。I y i g u n&O w e n ( 2 0 0 4 ) 通过 将发 展 中 国家与 发达
G a l o r &Z e i r a ( 1 9 9 3 ) 建 立 的静 态模 型 得 出 , 金 融 市场 的完 善 可 以缓 解 穷 人 的人 力 资 本 积 累 , 从 而 提 高收 人 增长 能力 , 增 加 就业 机会 , 有 利 于缩小 社会 收 入分
性越大 ; 反之 , 消除金融市场不完全降低 投资的门 槛, 使更多的人成为企业家 , 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 推动 工 资上 升 , 从 而缩 小企 业家 和工 人之 间 的差距 。 C l a r k e , X u&Z o u ( 2 0 0 3 ) 试 图检 验 G r e e n w o o d&J o v a —
地扩 大了农村 内部收入 分配差距 , 两者存在倒 u型关系; 提 高农村金融 中介效率能够有效缩小 收入 分 配 差距 , 但 在 统计 上 不显 著 ; 我 国农 村 内部 收入 差距 与 农村 经济 增 长之 间也 存 在倒 u型
青海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青海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研究成果,对青海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青海金融业发展效率的提高拉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
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要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遏制农村资金外流趋势,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作用,加大农业保险业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发展;城乡收入;收入差距;关系一、引言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作为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新兴研究课题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goldsmith在1969年提出以金融相关比率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指标,通过对金融发展的分析,使人们认识到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
但当时的研究侧重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真正意义上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始于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金融发展、增长和收入分配》一文的发表,也就是在此之后,许多学者才开始陆陆续续从事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问题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对两者间关系的研究比我国要早,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倒“u”型理论,该理论由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提出,他们基于kuznets 假说,证明了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服从倒“u”型曲线,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动态模型—gj模型,为后人研究奠定了实证基础;第二、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正相关论,hossein jalilian以及colin kirkpatrick(2001)从市场失灵方面对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他们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贫困,并且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正相关性;kirk patrick(2006)等主要从金融在中小企业发展中所起作用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良好的金融发展能很好地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现象,通过促进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来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第三、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负相关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maurer和haber。
《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范文
《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普惠金融作为近年来新兴的金融领域,对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全球金融的飞速发展和数字经济的蓬勃态势,普惠金融的理念旨在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便捷、公正的金融服务,通过填补城乡之间的金融差异,减少城乡经济发展不均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内在机制和未来趋势。
二、普惠金融的内涵及发展普惠金融,即包容性金融,其核心在于通过扩大金融服务范围,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使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普惠金融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农村地区,也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
其发展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服务的全面覆盖。
三、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原因在分析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
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水平较高。
此外,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也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
四、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普惠金融通过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使农村地区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公正的金融服务,如贷款、理财等,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其次,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分配不均的现象,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此外,普惠金融还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使更多低收入群体享受到金融服务,从而在整体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五、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们提出以下策略建议: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降低金融服务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服务范围。
城乡差距对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城乡差距对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年来,城乡差距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导致的城乡差距尤为明显。
城乡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收入和生活水平上,也影响到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城乡差距对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城乡差距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金融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上。
由于城市中心化的特点,金融机构往往更集中在大城市中,以及相对富裕的地区。
这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匮乏,农民很难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
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和灵活性。
因此,金融机构在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时更谨慎,使得农户难以获得低成本的贷款和其他金融产品。
这导致了贫困农民的资金周转问题,无法有效发展农村经济。
其次,城乡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限制上。
由于农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不足,以及就业机会的相对缺乏,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大多较低。
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低,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另外,由于城市的发展动力较大,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受到抽空,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差距。
人才流动的限制也影响到农村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制约了经济的整体增长。
然而,并非一切都是消极的。
城乡差距也为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些机遇。
首先,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巨大。
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对于基本生活服务、农产品、小型家电等需求较为迫切。
如果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将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村地区具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如果能够有效整合这些资源,并通过金融手段进行优化配置,将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为了解决城乡差距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分配效应论文
【摘要】由于国有银行主导的中国金融体系,往往是为国有企业与大企业服务,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筹资更是只对大企业开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因此,如何直接与间接扩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成为解决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集聚储蓄,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以提供给资金需求者。
因资源的稀缺性,金融机构面临资源的分配问题,而金融资源(主要指贷款)在不同阶层、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分配都将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一)金融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面对国际政治、军事竞争等严峻外部环境,金融制度内生于国家经济赶超战略,成为实现中国经济赶超战略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在农民,农村经济中的体现就是农村经济成为经济资源与经济剩余的来源地(张杰,1998)。
金融资源的这种单项流动,对城市居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而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扮演了消极的角色,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实行了一系列的“分权让利”的制度改革,但在政府进入方面只不过是转换了进入结构,由原来的中央政府转为地方政府的进入(张杰,1998)。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地方政府也往往为实现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把资源集中于城市,而在农村方面金
融资源的投入不但没有提升,甚至是出现下降的。
(二)金融资源配置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1.穷人(主要在农村)与富人(在城市)之间分配。
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考虑,穷人收入低,未来收回贷款可能性小,放贷风险很大,而富人因其在信誉以及资产抵押品方面存在优势,富人比穷人更易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其次,金融机构对穷人放款执行成本高。
执行成本包括在放贷前的审查成本以及放贷后的监督成本,因对穷人发放多为小额贷款,在金融抑制的条件下,往往导致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不抵成本的支出,从而降低金融机构对穷人放款的意愿。
这种资源的分配,使得富人拥有更多机会从事高收入的投资,而穷人则由于资源的限制,收入提高缓慢,进而导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2.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分配。
金融资源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分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通过吸收就业来表现。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吸收劳动就业的数量存在很大差别。
由于大企业资本密集度一般高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单位资本投资所创造的岗位远低于中小企业单位资本所创造的就业岗位(陈刚,尹希果.2008),因此,金融资源的大企业配置倾向的结果,就是城市就业岗位创造的不足,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机会,不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扩大收入差距;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则有利于吸引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以广东为例,广东中小民营企业资金来源构成中,内源性融资1比例最大,其次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邵国良,王满
四.2007)。
另外,从不同规模企业银行贷款占资金来源的比重来看,100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银行贷款比重较高,而1000万以下规模企业的银行贷款比重明显稍低(邵国良,王满四.2007),说明银行对小企业与大企业放贷中存在差异,这无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二、政策建议
(一)积极促进正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提升农民整体融资能力
农民或穷人融资难、贷款难。
究其原因,穷人或农民贷款需求资金相对较小,金融机构对他们放贷管理成本高,增加放贷的风险。
另一方面,穷人或农民收入、资产水平低,资信不高。
而通过建立正规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则较好的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首先,通过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以组织整体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解决由于单个农户或穷人由于借贷资金数量小而导致的金融机构管理成本的提高问题,从而更容易申请贷款;其次,正规而有信誉的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成为会员在借贷业务上的中介,弥补个人在资产与资信中的不足。
(二)政策上支持发展、规范农村民间金融机构,扩展农业贷款的来源,增加农村金融的服务供给
为了服务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一直以来,对农村金融发展实行金融抑制,民间金融机构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另一方面,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为了降低中国整体金融体系的风险,发起了一系列
的企业化、股份化和市场化的金融改革,使国有金融机构逐渐显露出按规模经济和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开始大规模撤离农村(温涛等.2005),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
通过规范和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缓解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三)扩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
由于国有银行主导的中国金融体系,往往是为国有企业与大企业服务,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筹资更是只对大企业开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因此,如何直接与间接扩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成为解决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课题。
注释
{1}内源性容资包括资本金,留存盈余和内部集资。
参考文献
[1]张杰.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邵国良,王满四.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到底难在那里——基于广东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实证分析[J].广东:开放导报.2007(3).
[3]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化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北京:经济研究.2006(6).
[4]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北京:管理世界.2003(7).
[5]章奇,刘明兴,陶然.中国的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R].
北京: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