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马藏族村寨的行走和阅读

合集下载

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

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

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人口约2万人。

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都不同于藏族。

白马藏人会说藏语,却不认识藏文,而且多数人会使用汉字;:他们不信仰藏传佛教,却信仰太阳神、山神、火神、五谷神;他们不修庙宇,不供佛像,却只在家供奉祖先的牌位。

因此,众多的民族学和史学家认为,白马藏族是古代氐族的后裔。

氐族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西周时期,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就有大量的氐人活动,魏晋时,氐族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曾建立了仇池、前秦、后凉等国,一度统治西北。

两晋时,氐族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维持着这种昌盛和繁荣。

后来,在西部各民族连年的征战中,氐族逐渐走向了衰落,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以后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便很难找到氐族的踪影了。

白马人保留了完整而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服饰特色。

这个民族的服装有别于其它的藏族,服饰中以头饰最具特色,白马藏族青少年男女都戴白色荷叶边毡帽,缠绕有红、蓝、黄、紫等色线,垂飘在帽沿之外,无论男女,其帽顶前端有一簇锦鸡颈羽装饰并插白色雄鸡尾羽,这是白马藏族的标志。

男子插一支,女子插两三支。

男子插一支挺直的羽毛,表示心要直,人品要好;女子插几支弯曲的羽毛,象征美丽。

这种帽子被当地的白马人称之为“沙嘎”。

传说很久以前,白马人是一支很强大的部落,住在很远的地方,后来衰落了,接连打败仗,最后一队白马人疲惫不堪地逃进了大山,被困在一座山头上。

深夜,人们都困得倒下了,敌人开始了偷袭,突然,一只大白公鸡被惊醒了,高声长啼,白马人从梦中惊醒,拼死杀出重围,免遭一场劫难。

从此,白马人就把白公鸡的尾羽插在头上,以示不忘白公鸡的救命之恩。

白马藏人能歌善舞,其中以面具舞更为精彩。

白马人的面具舞种类繁多,逢年过节、婚礼嫁娶,每遇重大节日或活动时,都要进行面具舞表演。

面具更是五彩缤纷,形象多样,有龙、凤、虎、牛、猪、猴等动物。

浅析平武白马藏族村寨的民俗旅游

浅析平武白马藏族村寨的民俗旅游

浅析平武白马藏族村寨的民俗旅游作者:马伊斌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1期摘要:民俗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的朝阳项目,民族村寨则是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以白马藏族为背景,分析了四川平武白马藏族村寨的旅游发展,对其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平武;白马藏族村寨;民俗旅游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

旅游作为当今大众的主要休闲方式,大众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单纯的休闲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游客更感兴趣的是对异质文化的猎奇。

游客的消费也就趋向审美和文化,游客对于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需求增加,带动了文化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

作为文化旅游子类之一的民族旅游,是增长最快的旅游项目。

少数民族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文化,迎合了游客求知、求新、求异、求同的心理。

白马藏族村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都是氐羌系少数民族聚居区。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白马藏族村寨的民族旅游蓬勃发展注入了催化剂。

被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热浪席卷后,原本平静的少数民族地区不免产生涟漪。

民族旅游给少数民族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简单来说,少数民族地区为了满足民族旅游的要求,加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随着民族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收入增加。

产生投资-获益的效益循环。

但是,民族地区在产生利益的光环背后,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旅游与族群认同等问题。

一. 白马藏族介绍(一)族源探析白马藏人,亦称白马人、白马氏,属于藏族的一个分支。

主要居住在四川和甘肃两省,其中四川的平武、九寨沟和甘肃陇南的文县等地是白马藏人聚居的地方。

“白马”是藏语词汇,其汉语意思是“藏族的兵”。

关于白马藏族的族源,白马人信服的说法是,自己是唐朝吐蕃守边军队的后裔。

公元6世纪,唐朝军队与东征的吐蕃王朝激战与今天的九寨沟一带,结果唐朝军队战败。

获胜的吐蕃军队便留守此地,一直到吐蕃王朝的东征结束,这只留守九寨沟的吐蕃军队也没有收到班师回朝的命令,于是这只军队便定居在这里,靠农耕和狩猎生活,并且给子起名“白马”,为了铭记自己藏族士兵的身份。

非遗视角下陇南白马藏族村寨旅游的主要特点

非遗视角下陇南白马藏族村寨旅游的主要特点

非遗视角下陇南白马藏族村寨旅游的主要特点安奇贤(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742500)摘要:非遗和旅游相结合是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新的发展趋向。

活跃在甘肃省文县地藏族把非遗和旅游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成为陇南民族村寨旅游的典范。

在非遗视角下,村寨旅游主要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性;二是地处陕甘川交界,其自然会行为都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三是在语言、服饰、歌舞酒文化、婚姻结亲方面具有鲜明的。

关键词:陇南;白马藏族;非遗;村寨旅游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18)04-0072-06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的极大关注,国内各界、各级政府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这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定性、特征、保护及开发等多方面的关注和研究。

至20世纪末,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纳入到了旅游市场建设中。

2013年9月,中国政府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非常重要和富有民族感染力的部分。

国家对此专门启动了非遗推广专项活动,甘肃是这项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空间。

陇南处于甘肃的偏东南隅,与陕西和四川紧密相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民族村寨分布较广,其中白马藏族村寨是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一支。

在《陇南市“十三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规划》)(2015-2018)中,共规划了26个民族乡村的特色村寨与发展工程,同时在《陇南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15-2017)中编制了12个民族乡村的旅游发展规划,仅陇南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占全市创建65个乡村旅游扶贫村目标的18%,[1]搞清楚陇南民族村寨旅游的主要特点,不管是对于白马藏族文化的有效保护,还是对其开发和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性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谱系,是民族精基金项目:2016年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6LSSK02008);2017年度陇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LN SK05)阶段性成果。

散文:漫漫万里路(西藏行)

散文:漫漫万里路(西藏行)

散文:漫漫万里路(西藏行)——我的西藏行(节选)金沙江畔好风光一出理塘,就是号称三百里的毛牙大草原。

这一段公路是新修的油路,沿着山谷间的草原前伸。

两侧是平坦的草原,蜿蜒的河流,但不远处就是雪山、荒崖。

眼看就要山穷水尽,转眼又是开阔的草原。

草原上长满了各色的花,尤以白色的、蓝色的和黄色为多,星星点点的白色之花,远远看上去,像是草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瑞雪,牛羊在上面悠闲自在的放牧。

这爽心悦目的花,和那时而跨越公路的牛羊,让我们看似平静的旅途充满了快乐。

走过毛牙大草原,就进入了崎岖的山地,美丽的姊妹湖在草原的尽头迎接了我们,接着就是长长的峡谷坡地。

沿着一条不知名的江下行,翻新的318国还没有完全竣工,柏油路面时常在险峻的路段戛然而止,其间的片石路面,对长安车的车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这一段主峰是拉纳山,正在修建的一系列隧道,拉近了艰险的山路,也躲过了号称川藏线上的土匪窝。

在经过长达4000余米的拉纳山隧道时,出口的一道水泥垛,挡住了去路,原来这隧道还没有完全竣工。

我们骂娘的同时,也只得走上回头路,再爬拉纳山。

晌午时分,我们就到达了四川边境县城巴塘。

隔着金沙江与西藏相望的巴塘,海拔不过3200米,却是鱼米之乡,果蔬之县。

毛驴和牛羊,在公路上悠闲自在地踱着方步,而那挂满树枝的苹果与梨,则张扬地吸引着旅人的目光。

这是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县城,古老的县城在上游山坡上,石墙石瓦,保持着原始风貌。

新县城则相接在下游位置,还有一条内地常见的步行街。

一道金水数道桥,令人仿如来到了天安门前。

以老鹰、金猴、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广场,占据着县城显赫的位置。

两岸的高山,山谷的流水,造化出峡谷中美丽的自然环境。

大自然的造化,无私的赐予这里良好的气候条件。

刺目的阳光下,蓝天白云,凉风习习,给人以宁静清爽的感觉,而丰厚的植被,富饶的田野,则完全没有高原的荒凉。

我们住店的W宾馆,满铺了木地板,宽敞的房间与大床,让人一点感觉不到民族地区的保守。

白马人民俗文化

白马人民俗文化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一、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情况分布在陇南文县铁楼藏族乡、石鸡坝乡以及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松潘县一些地方的白马人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国家定为藏族,现被学术界列为待识别民族。

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河流域有十三个白马人村寨,约3000人,是白马文化的发源地,他们更多地保留着古朴的民俗文化,如独特的“池歌昼”、酒歌、婚嫁、丧葬以及民居、语言、服饰等,四川平武、九寨沟、松潘县一带的白马人经常前来观瞻,也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采风、研究。

近年来,市、县党委政府在白马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将白马人民俗文化代表之一的“池哥昼”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是文县县委政府根据白马人音乐舞蹈编排的火把面具舞,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展演;举办了首届中国白马艺术节,进行了原生态表演,省内外专家学者观后看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是组织白马人“池哥昼”,连续两年参加了市上春节社火调演活动,受到全市人民的好评。

四是市、县文化部门专业人员根据白马人音乐舞蹈编排的文艺节目,在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类文艺赛事中多次获得大奖。

五是省、市、县文化宣传部门的干部和民间研究人员在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发表了一些文章,出版了一些书籍。

这些工作,对于宣传陇南,保护白马人民俗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调研,白马人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利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对白马人民俗文化的保护缺乏积极有效的措施,本民族群众保护意识淡化,老艺人所剩无几,年轻的传承人青黄不接,白马人民俗文化存在着逐步消失的危机。

二是没有组织专家学者对白马人民俗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对白马人民俗文化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三是在宣传推介、开发利用白马人民俗文化方面的意识不强,白马人民俗文化的独特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对白马人民俗文化的几点建议白马人民俗文化是陇南又一座藏量丰富的“金矿”。

关于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

关于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

关于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摘要: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 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和叠加的综合性特征。

陇南白马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文县白马河流域以及民堡沟一带的高山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使他们的民居建筑在内部结构、组合形式、装饰特征和村落布局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独特的造型特征以及审美特色,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关键词: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结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集艺术、文化、科技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也是一个民族的形象。

一个民族的民居建筑风格,是当地人们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势、地质等环境因素,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同时临近民族之间的建筑文化也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些共性特征,所以其中也必然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

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 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历史上不同民族在这条走廊交错杂居,因此白马藏族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叠加的特征。

所以他们的民居建筑既是陇南南部秦巴山区特殊地貌、气候的体现,也是多民族聚居繁衍的陇南南部独特地域文化的反映。

长期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形成了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独特的造型特征以及审美特色,并且随着收稿日期:2011一O8―28・ 90 ・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基本结构作为古代氐族的后裔,白马藏族很早就进入发达的农业文明,并在此居住生息。

《华阳国志》记载氐人居地“土地险阻,有桑麻”,所反映的正是目前陇南白马藏族的居住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状况。

史籍记载氐人的民居形式是“土墙板屋”,《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

” 《南齐书》描述得更详细:“氐于上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所治处名洛谷。

白马藏族文化

白马藏族文化

古老的白马藏族高晓星高贝贝(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大山里聚居着一支古老的民族,通称白马藏族(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氐族,系古代白马氏的后裔)。

白马藏族文化是中华灿烂悠久文化的重要一支。

通过走访我们对白马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访谈的内容一一翻阅资料,归结如下。

【关键词】白马藏族;铁楼白马藏族乡;起源;宗教;习俗;建筑;文化保护。

白马藏族概述白马藏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独具特色。

他们主要分布在四川平武、松潘、九寨沟县和甘肃省文县的两省四县交界处的高山沟谷中。

据最新统计,白马藏人现有近20000人。

白马藏区山高坡陡,森林密布,对外交通极为不便,这是千百年来得以保存古老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

同时,这两个民族聚居区优美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又是一道魅力无穷的风景线白马藏族俗称白马人,以前叫贝,是古代氐族的后裔,据《史记》记载,贝在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来到陇南、陕南、川西北,找到了难得的真空地带,先后建立了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

据说李世民和李白都是贝族的。

著名学者费孝通最早对他们的族属提出疑问,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

经考证,贝不是藏族,贝就是贝,是氐人的后裔,有费效通、孙宏开等专家学者的考据为证。

为此,四川民族研究所于1980年编印了《白马藏人族属问题讨论案》,以后却沉寂下来。

据学者介绍说,解放后白马人就被视为藏族的分支,称白马藏族,如果重新讨论其族属问题,无疑会引起很多麻烦,所以尽管他们的习俗、宗教、文化都与藏族不同,但仍然把他们视为藏族的一支。

一、白马缩影——铁楼藏族乡铁楼藏族乡,就是这一古老民族的一个聚集区,也是文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陇南地区7个民族乡之一。

位于文县西南部,白马河流域。

东邻城关镇,南连上丹乡,西南接四川省平武县,西北与四川九寨沟县接壤,北靠石坊乡和石鸡坝乡。

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3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8%,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之一,在25个乡镇中名列第四,仅次于上丹、店坝、刘家坪乡。

关于平武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平武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平武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几点思考民俗文化,是依附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具有集体性,是增强民族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最重要的内在推动力。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挖掘、传承、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民间民俗文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现状白马藏族集中分布在两省三县:甘肃省最南部的文县,集中分布在铁楼乡,有七八千人;四川省九寨沟县有七八千人,住在下塘,集中于勿角、双河、马家一带;另外就是平武县涪江上游地区白马河流域,据2009年统计有六千多人,集中分布在白马、木座、木皮和黄羊四个乡。

两省三县中,民俗文化保留比较全面而又完整的是平武。

平武县白马藏族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内容相当丰富,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民间神话故事、口头文学、民歌、舞蹈等文学艺术,二是织麻布、织腰带、擀毡帽、制作咂酒等生活习俗,三是宗教祭祀、丧葬习俗、礼仪节庆等人生礼俗。

这些民俗文化是白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马藏人异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畸形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民族传统文化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一大批民俗文化遗产正在加速消失。

2009年,绵阳市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调查与统计,结果显示白马27项民俗文化中,有13项处于濒危状态,比例接近50%;而还有一些正处于演变之中。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白马藏服的款式、白马藏人的语言以白马藏歌藏舞中,过多的融入了外来元素,甚至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化;自然崇拜和原始信仰受到外来宗教的严重冲击,有被快速替代的趋势;居室和生活习俗汉化异常严重,许多村寨只有在白马藏人节庆期间才能看到传统民俗,而平时已与汉民无别。

宏观地观察,整个白马藏人传统民俗文化向外来文化的趋同正在加剧。

民族村寨旅游中活态性非遗的显性体现——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例

民族村寨旅游中活态性非遗的显性体现——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例

民族村寨旅游中活态性非遗的显性体现----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例安奇贤(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成县742500)摘要:随着历史的衍变,非遗活态性的体现有些是潜性的,有些是显性的。

从民族村寨旅游的视角来看,一般旅游者在日常旅游中看到的非遗活态性的体现基本都是显性的。

本文以甘肃陇南白马藏族为例,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民族村寨在旅游中非遗特征的显性特征表现为:以鲜明特色的民族服装为标志;以木制楼宇为主的建筑风格;以池哥池母为特色的装饰风格;以特有的娱乐活动和设施为主的节庆风格,还以民俗文化博物馆为补充。

正是这些显性的非遗要素,体现了白马藏族的民族特色,成为现代地域文化特色旅游中的强劲的吸引力。

关键词广寸寨旅游;白马藏族;非遗;显性中图分类号:F59/G124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随着人们经济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旅游的热爱方兴未艾。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关于2019年上半年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公布的调查情况,目前,国内旅游仍然是三大旅游市场的主体,而国内旅游尤其是民族村寨旅游成为近些年旅游中更新更热的趋向。

就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民族村寨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风光,为人们提供了消遣的空间处所;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民族村寨寓含的文化因子,这对于开阔人们的视野、了解当地民族生活的日常情状、丰富精神文化世界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也就是说,民族村寨旅游中,文化是最主要的着眼点。

民文章编号:1003-2584(2020)04-0061-06族村寨地区,如果想进一步促进本民族的村寨文化旅游,那就必须从本民族的非遗入手。

如何让外来的旅游者在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感受别样的旅游生活并有所收益,是民族村寨旅游的核心。

非遗文化的形成往往凝结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它是该民族经过历史长时期的发展后所保留下来的本民族所坚持的一些基本的行为特征和形貌特征。

它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衍变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浅议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

浅议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

浅议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杨晓慧(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一个民族服饰的历史会受到社会文化的熏陶和反映,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会促进同质化,带来新的艺术生命和新的民族文化,推动服饰审美的变迁,促进了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

民族的文化根源是本民族艺术的摇篮,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及地域特质,这些都是经过历史凝练形成的。

白马藏族的传统服饰在历史的洗涤下任然具有鲜活的民族特色和特殊的美学精神。

民族服饰特点直观朴实耐用、在工艺手法上纯粹精湛,从内而外的展现出人文精神和民族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白马藏族;服饰;文化特点中图分类号:TS 9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1-0076-02作者简介:杨晓慧(1995—),女,汉族,四川,在读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白马藏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陇南和四川平武县,聚居扎寨在高山深处,交通闭塞的高山峡谷流域中。

这种闭塞的地理位置促使白马族人保持了鲜明独特而稳定的民族生命力特征。

在解放前我国很多学者通对白马一族的历史、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出现很多争议,于是产生了氐人说、藏族说、羌族说等各种不一的说法。

解放后,把白马族归纳于藏族的一个分支,于是有了白马藏族的名称。

但是白马藏族本民族的人觉得他们不属于藏族,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

在绵阳平武县的白马寨里,白马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和汉族羌族少量回族一起依山而扎寨,这样的生活环境出现了民族的融合与交流,打破了各种民族界限,实现了民族的融通。

然而在这种多元的环境中产生了民族的丰富性,多样性。

其中服饰作为把本民族标志的体现,不仅反印出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也展现出独特的美。

白马藏族的服饰不同与羌族藏族回族,民族文化的融合性没有使白马藏族改变太多反而继续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特征,尤其是白马藏族的服饰保持着稳定的独特性。

从宗教信仰方面来说白马藏族没有像藏族一样去信仰佛教,而他们崇拜的对象是大自然,他们信奉白马老爷,白马老爷是他们的山神和守护神、还有信奉火神,每逢过年,白马人都要浓重祭拜山神。

文县白马藏族“池哥昼”

文县白马藏族“池哥昼”

龙源期刊网 文县白马藏族“池哥昼”作者:曾红兵来源:《丝绸之路》2012年第19期在溪流纵横的大山深处,在欢腾的白马爷河畔,生活着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崇拜日月山川、风雨雷电,他们就是古氐族的后裔——白马藏族。

白马藏族常年居住在甘肃文县偏僻封闭的山寨中,远离城市喧嚣,保留了原始古朴的民俗风情与传统礼仪。

“池哥昼”就是白马藏族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和民间舞蹈。

“池哥”是白马藏族对于“面具”的读音,“昼”意译为“跳”,“池哥昼”意思是跳面具舞,又称“神面舞”、“跳曹盖”或“鬼面子”。

每逢重大节日,好多村寨都要进行表演,意在驱邪逐鬼,祈祷安宁。

起舞时,以锣鼓伴奏,鸣炮开道,节奏明快,粗犷威武,风趣幽默,特别是那踢腿跳步、摇肩晃膀的动作构成了古朴独特、粗犷剽悍的舞姿。

“池哥昼”一般由九个人表演,均为男性。

其中四人扮成受白马藏族尊崇的四位山神,叫“池哥”,传说是白族藏人祖先达嘎、达玛的四个儿子,依次是龙王、天王、金刚、门神;两人扮成“菩萨”,也叫“池姆”,传说都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因姿和慈母;两人扮成一对老夫妻,叫“池玛”,还有一个小孩子扮成的“猴娃子”。

表演时,四个“池哥”头戴青面獠牙的木雕彩绘面具,上插锦鸡翎,反穿羊皮袄,身背一串铜铃,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宝剑,右手握牛尾刷,形象威武可怖,舞步遒劲粗犷,有反映杀野猪、打老虎、剥猴皮等动作的舞蹈。

两位“池姆”头戴菩萨面具,眉慈面善,端庄秀丽,身穿洒脱漂亮的宽袖对襟长裙,手持一方花手巾,紧跟“池哥”之后,舞姿以模仿种庄稼和做家务活为主。

夫妻“池玛”中,老头身穿麻布长衫,头戴草帽,老妪身着白马藏人平常的妇女装束,他们唱说着白马藏人的苦难和历史变迁。

“猴娃子”脸上抹锅灰,身穿破衣烂衫,相当于戏剧中的丑角,表演滑稽可爱,充满欢乐的气氛。

2022《白马部落》阅读报告

2022《白马部落》阅读报告

《白马部落》阅读报告
白马部落就在四川,在绵阳,在平武。

其实自古以来,白马人僻居深山老林,遗世独立,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独特的一支。

他们是异数,是人文奇观,是民族的活化石。

这种堪为奇迹的文化遗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生活于一个封闭的世界。

但是,一旦大门打开,八面风来,他们坚守了上千年看似坚不可摧的民族文化,也可能像某些刚刚出土的文物一般,瞬间化为一地碎片。

发展如疾风暴雨一般的近半个世纪,对白马人而言,几乎是摧枯拉朽,翻天覆地,一跃而跨越千年。

时代的大幕拉开,追光打在《白马部落》十七个章节的十七个人身上。

他们中既有旧社会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也有新中国仓促上任的文盲干部;有命运多舛的医生,也有神秘莫测的巫师;有一鸣惊人的歌舞明星,也有潦一生的倒霉农民;有铁骨铮铮的侠义汉子,也有偷鸡摸狗的浪荡少年…们带着祖先古老的基因,穿着白马袍服,在中国大转折、大变革的大时代中,呈现出不同的命运轨迹和生存状态。

十七个人的故事,就是这个民族的故事;十七个人的命运,就是这个族群的命运。

这十七个不同的侧面,组合在一本书里,就是一张原生态白马社会的完整拼图。

中国的发展变革推动了时代的潮流,也映照在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

不管是我们亦或是白马部落,都需要铭记历史故事,探索未来方向。

平武白马藏族采风感言

平武白马藏族采风感言

平武白马藏族采风感言学校今年5月举行去平武白马藏族采风,我觉得是个很难得的机会。

在小米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四川绵阳市平武县西北部的白马藏族文化区进行了一次采风实践活动。

通过上网寻找资料同时和白马乡亲们的聊天了解到了平武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东缘地带、涪江的上游地区,是绵阳市辖境内最北端的一个县,是我国34个有大熊猫的县中拥有大熊猫种群最大、数量最多的县。

不仅山川秀美,而且历史悠久。

曾为蜀地边关要塞的平武,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老而神秘的白马藏族平武县居住着一支古老而独特的民族——白马藏族。

走进群山连绵、沟谷纵横的大山,眼前会呈现出一片仙境般美丽的山寨,这就是白马山寨。

白马山寨的山门造型独特,山门两侧绘着代表白马风情的图案。

从这里走进去,就将进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白马藏区。

白马藏族在平武县共有8个乡100多个寨子,最大的乡是白马乡,其次还有木座、木皮、黄羊、虎牙等乡,分布广泛。

白马人勤劳勇敢、崇拜自然,有他们自己独特、古朴的民族文化。

白马人的木屋依山而建,屋内屋外到处都是艳丽的彩绘图案,居住环境十分诗意。

白马人以农耕、畜牧为生。

每到播种时节,白马人就用长犁杖驾驭两头犏牛,大面积种植荞麦、燕麦等农作物。

赋闲的时候,白马人亲手酿制咂酒、捻麻纺线,擀毡织布,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

一般而言,白马人都有小名、白马语名、汉名三套姓名,每家每户都有汉姓,其中杨姓居多。

白马人的鸡翎情结白马藏族人的服饰十分奇特,色彩艳丽,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配以各类发饰、耳饰。

白马妇女的对襟裙袍是用各种花布镶嵌而成的,腰间系着一条很宽的花腰带,腰带上拴着用麻绳穿成的古铜钱币。

在这种袍子下面,白马藏族的妇女们还穿着一种压制着密褶的黑长裙,裙边镶着几圈五彩花边,脚蹬黑马靴;白马藏族的男人穿得很像蒙古服,领口和下摆用红褐色的花边装饰着,腰上缠着同样质地的腰带,还把腰带垂系下来。

经过这一套繁琐的打扮之后,白马人不论男女,出门前都要戴上一顶盘形的羊毛毡帽,并在帽子上插上一根或者两、三根白色鸡翎。

描写白马藏族服饰的作文

描写白马藏族服饰的作文

描写白马藏族服饰的作文
在雪山脚下的村子里,白马藏族人的衣服可真漂亮啊!那些长袍,五颜六色的,就像是彩虹掉进了他们的衣橱。

阳光下,这些衣
服闪闪发光,看着就让人心情愉快。

腰带上的宝石和银饰,简直就是闪瞎眼了!看起来就挺值钱的,但更重要的是,它们真的很好看。

腰带上还有图案呢,有像大山上
飞的老鹰,还有草原上跑得飞快的马,每一个都做得超级精致。

他们的帽子也超有特色,大大的帽檐,高高的帽顶,看着就像
头顶了一片天空似的。

帽子上还绣着各种花、鸟、鱼、虫,五颜六
色的,简直就像个小型的动物园。

戴上这帽子,感觉整个人都要飞
起来了!
白马藏族的衣服上,还有很多褶皱和流苏,看起来很有艺术感。

那些长裙,风一吹就飘啊飘的,好像在讲故事一样。

耳环也是银色的,闪闪发光,看着就让人想到那些甜蜜的爱情故事。

这些衣服真
的不只是衣服,更像是艺术品,藏着白马藏族人的梦想和故事。

描写白马藏族服饰的作文

描写白马藏族服饰的作文

描写白马藏族服饰的作文
在西北高原上,白马藏族的服饰真心好看!那些颜色,红得热烈,黄得灿烂,蓝得深邃,简直就像高原上的彩虹,给这片大地添了不少生气。

白马藏族的男人们,都爱穿那种白色的长袍,上面绣着各种图案,有山有水有花鸟,真是精美极了。

长袍的领口和袖口,还镶着金线银饰,走起路来,那饰品就跟着摇啊摇,发出好听的声音,就像是风在唱歌。

说到女子们的服饰,那就更精彩了!裙子五颜六色的,裙摆长长得拖到脚踝,风一吹,就像花儿在跳舞。

腰间还系着一条宽宽的腰带,上面镶着宝石和珍珠,闪闪发光,真是好看得不得了。

还有她们的头饰,银冠上刻着吉祥的图案,再配上那些摇曳的珠串,简直就像公主一样。

别忘了他们的披风!那可是个宝贝,用羊皮或羊毛做的,保暖又实用。

冬天里,他们披上披风走在雪地里,简直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看着就让人佩服。

白马藏族的风俗习惯

白马藏族的风俗习惯

白马藏族的风俗习惯白马人生活的地方大都是高寒林区,气候阴冷潮湿,他们一年四季都要喝酒驱寒。

天长日久,养成了人人喝酒、家家酿酒的传统习惯。

但他们经常喝的不是高度数的白酒,而是在自己家里用青稞、高梁、大麦、燕麦等五谷杂粮酿造的类似黄酒的低度酒。

一般人家一年都要酿两三大缸酒,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常喝不断。

白马人相聚,总是一边跳舞唱歌,一边举碗豪饮。

每逢此时,老一辈的白马人还会用悲愤哀怨的曲调,唱起祖辈们留传下来的酒歌,讲述本民族南征北战、历经磨难,艰苦创业的历史故事。

白马人还有一种十分古老独特的喝酒方式,俗称“扎杆酒”或“咂咂酒”。

有人说,白马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话一点不假。

田间地头,村庄院落,到处都是他们引吭高歌、施展舞技的场所,白马人最爱跳的是火圈舞,但最热闹、最隆重的舞蹈却是逢年过节搞祭祀活动时跳的舞蹈。

当地白马人称之为“池哥昼”,又叫做“鬼面子”或“跳曹盖”。

关于白马藏族的婚俗氏人与汉族交往时间较长,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故在婚俗中也有所反映。

调查材料显示,白马藏人婚俗与汉族接近,仍由父母包办,定婚结婚要纳彩礼,聘金很重,有定亲、迎亲、婚宴等几大环节,而且婚宴时间长达三天之久。

抢婚发生的少。

原则上一夫一妻制,如无生育可娶小妻;小妻多系大妻的姊妹或亲戚。

没有一妻多夫的情况。

夫死之后,其妻守孝三年,住在娘家,孝期满后可另嫁,但不得继承前夫的财产和带走孩子。

他们始终坚持族内通婚而不与外族联姻,宁愿到距离远的本族村社结亲,而不愿与近在咫尺的藏族或汉族联姻。

谁要是与别的民族通婚,定遭歧视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可见,白马藏人的婚俗受汉族封建文化影响深远,与氐人“婚姻备六礼、知书疏”的记载相符。

此外,不与外族通婚这一特点,最明显地反映了“白马藏人”作为单一民族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同时也是这支氐人经历了数千年民族融合,在其他氐人已遭同化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得以顽强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

白马人不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头上都戴着白色的毡帽。

导游民族风情:白马藏族风倩

导游民族风情:白马藏族风倩

平武县西北部的⽩马、⽊座、⽊⽪、黄⽺关4个藏族乡镜,聚居着⼀⽀古⽼的民族,通称⽩马藏族(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氐族,系古代⽩马⽒的后裔)。

他们的服饰⼗分独特。

不论男⼥,头上都戴⼀顶盘形、圆顶、荷叶边由⽺⽑压模后制成的⽩⾊毡帽,并在帽顶侧⾯插上⼀只或⼏只⽩⾊雄鸡的尾⽻作饰物。

过去男⼥均辫发,妇⼥将发辫成许多⼩辫再总成⼀⼤辫拖在脑后并饰以海螺等物。

不论男⼥都穿着中间开缝的⽩⾊⿇布长袍和⽩⾊⿇布长裤,脚蹬⽪靴,腰缠腰带。

妇⼥喜欢在胸前挂鱼⾻牌抹胸,腰间缠古铜钱币为饰。

⽩马藏族没有⽂字,也不识藏⽂,其语⾔与藏语相近但却不相同,是⼀种独特的语⾔。

⽩马藏族不信佛教⽽信奉⾃然神,其中最崇信的是称为“叶西纳蒙”(意即“⽩马⽼爷”)的⼀座神⼭,最重要的宗教活动是每年农历正⽉初⼀到⼗五⽇的跳“曹盖”。

⽩马藏族住房为“杉板房”,依⼭⽽建,屋顶呈“⼈”字形,上盖青⽡,记房屋均为三层,下层圈养⽜、⽺、猪、鸡等禽畜,中层住⼈,上层堆放粮⾷和作祭祀场所。

⽩马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声调、舞姿均有突出的民族特⾊。

浅谈白马藏人独有的民俗风情

浅谈白马藏人独有的民俗风情

浅谈白马藏人独有的民俗风情在我国这样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家中,有一群神秘的、独特的、稀少的、生活在汉藏边缘的民族——白马藏族。

本人以自身采风体验和阅读众多资料,以白马藏族为研究对象,讲述白马藏人独有的民族民俗风情。

一、白马藏族白马藏族,一个历史且神秘的民族。

他们被称为藏族,却又不是藏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的一个民族。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所谓“语不与中国同,姓为中国姓”,据史学家考证,他们属于秦汉时期氐人的后裔。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署之西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这里的署之西指今甘川界的文县、平武县、九寨沟县和松潘县一带。

九寨沟附近岷山山脉的崇山峻岭中,祖祖辈辈的白马人不仅住在这人迹稀至的地方,也不与外族通婚,直到20世纪80年代,白马人才允许了与异族通婚。

而且白马藏族居住的地势山高坡陡、森林密布、对外交通极是不便。

这便是这个白马藏人数极少的族群的古老文化得以完整保存的因素。

白马藏人的服饰更是绚丽独特。

他们的服饰与其他藏族的不同,服饰中以头饰最具特色。

无论男女都戴白色荷叶边毡帽,其帽顶前端有一簇锦鸡颈羽毛装饰并插雄鸡尾羽,这是白马藏族的标志。

男士插一根短而粗的鸡毛,表示刚强、勇敢;姑娘白马藏则选择一到三根弯弯的、柔柔的鸡毛插在帽子上,表示温柔、纯洁。

白马藏人热情好客,我曾有幸在朋友的引导下,去文县铁楼乡的白马人家做客,受到了盛情款待。

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自己酿的咂杆酒,我问了当地白马人这种酒的做法。

它是用小麦、大麦、燕麦、青稞、高粱、玉米等多种粮食,按一定比例配合,采取特殊民间工艺酿制而成的,四季均可酿造。

咂杆酒酿好后,连同“酒糟子”装缸密封,随喝随取。

二、白马藏族的民间歌舞(一)白马藏族的歌谣白马藏人的独特性也使得他们从自然的赐予中得到自身特有的歌曲特性。

白马藏人的歌谣分别有:敬酒歌、劳动歌、舞蹈歌、婚嫁歌、祭祀歌、情爱歌、休闲歌等。

论白马藏族的民间故事——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为中心

论白马藏族的民间故事——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为中心

护 田》 就来 自于 白马藏族 的现实 生活 , 具体 情 节肯
定 在 口传 过程 中有 虚构 ,但 强 曲村 的 白马巡 官被
上 墩上 头 目人 打 骂 。由此 引发正 月 十五 日 、 “ 迎火 把” 、 迎 接 五谷 神 的骚乱 , 却 有很 强 的写实性 。 白马生 活 故 事 往往 赞 美 正 直 、 勤劳、 善 良、 智 慧 的人 , 批 评懒 惰 、 自私 、 愚 蠢 的人 , 也讽 刺剥 削 者
到 应有 的惩 罚 。 白马 藏族 这类故 事 中的宝物 大多
为 日常事物 ,它 们 的神奇 性能 实 际是 白马先 祖 知
识 和 技能作 用 的理想 化 ,并且 经 过幻想 以物质 形
态表 现 出来 。 如 白马江 三乘神 鹰 而飞 , 喂给 神鹰 的
斗争 , 保 障了村 民之间 贫富 的公 平 , 为穷 人伸 张 了
神话 、 传说 、 幻想 故 事 、 生活故事、 官 民故事 、 民间 寓 言等 : 狭义 的 白马 民 间故 事 指神话 、 传 说 之外 的
这 类 白马故 事 的主人 公 多 为普 通 劳 动 者 。 其 中出现的情节、 事物和一部分人物 , 大都带有超 自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2 0
作者简介 : 蒲向明( 1 9 6 3 一 ) , 男, 甘 肃 天 水人 , 教授 , 主 要 从 事 中 国文 学和 陇 南 文 史研 究 。
①本文所引 白马藏族故事 , 均见于邱雷生 、 蒲 向明主编《 陇南 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 ・ 故 事卷》 , 甘肃人 民出版社 2 0 1 1 年 出版。
节 的连 续 和凝 结 ,结 局是 代表 恶势 力 的吃人 婆得
了 自己的利 益 ,在屡 次 和官府 的战斗 中流 血受 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校 园 文 荟 ◆
W j A… A

的城 市 汽 车 。返 回时 的车 辆 是从 碧 口过来 的 , 看 到 清澈 如绿 宝 石 一 般 的 白龙 江 畔 种 植 着 矮
秆 的油 菜 花时 , 我 的这 种感 觉 再 次 出现 。那 样 的 景色 同 远古 的美 女 最相 宜 , 水 天之 间貌 似胜

◆校 园文荟 ◆ A wE B Al J l A

~ 。
关于白马藏族村寨 的行走和阅读
娘 娘 坝 这样 的地 名 任谁 都 会 觉 得 有 一 种 明艳 的美 , 而心 里 , 却 凭空 地起 了一 种淡 淡 的愁 。十
八 弯 的山路 上 不见 天 , 不 由得 你 放 弃 了简 单 的
静默 到 只有 物 时 , 人 就会 产 生 诸 多浪 漫 主 义 的 想象了 , 恰 似苍 茫 青 藏 高 原 上 人 们 对 史 诗 《 格
● 白
晓 霞
萨尔》 梦传 神授 的想象 , 那是人类智慧 的另一
种迷 人 风景 。当然 , 这样 的形 胜之 地 还会 吸 引 那些 用兵 如 神 的军 事 家 , 诸葛亮“ 六 出祁 山 ” 的
故事 脍 炙人 口 , 据 说 好 多地 方 都有 三 国的 古 战 场。 而平 凡 的百 姓却 在这 样 的 山水 间 创造 了大 量具 有 实 用 功 能 的文 化 事 项 以保 证 自己生 活 春 日春 意 正 当 时 , 可是 , 当汽 车 翻 越 文 县
高楼 山时 , 我 却晕 得 七 荤八 素 。眼前 的平 地 突
人文 化 的诸 多想 象 和 真 切 向往 , 路 却 显 得 格外 漫长 。车在 徽成 盆 地 中慢 慢 蠕 动着 , 那 种 晃 晃 荡 荡 的 悠 闲感 觉 恰 似 马家 窑 文 化 古 旧朴 素 又
路向东时, 你的心一直是平和的。到天水时 , 如
果不 拐 向南 ,我 们 就 如愿 看 到 了八 百 里 秦川 ,
移着 又 消失 , 我 以为 自己出现 了幻 觉 。后 来 才
其实 , 我 走过 陇南 好几 次 了 。 但 都是 取 道 ,
听说 , 那 是 当 地人 们 在举 行 “ 送瘟神” 的仪 式 。
目的地都是九寨 沟。因为是取道 , 便欢悦地谈 笑着轻率而过。因此 , 一路上的印象便是模糊
顺利 , 其中有许 多都是基于温饱诉求 的朴素活
动, 其 核心 就 是祈 祷 五 谷丰 登 、 人 丁兴 旺 , 比如 这次 我们 心 心念 念 要 去一 睹 风 采 的 白马 人 “ 池
歌昼 ” 活动 。
然打开时 , 正 是 正 月 十 四 的 晚上 , 我 竟 看 到车 窗 外 的 空地 上一 个 若 有 若 无 的火 球 在 水 面 漂
的, 零散 的。但这 次却 不一 样 , 带 着对 文县 白马
春寒 中那么多人虔诚地站立在公路 的一旁 , 扶
老携 幼 却并 不 拥挤 , 神 秘 的夜 山 道 因此 而 多 了 份 温 暖气 息 。车行 了 已经 整 整一 天 了 , 记不

得转 了多 少 山弯水 洄 。老实 讲 , 当你 从 兰 州一
“ 咂杆子 酒 ” 的味道 。醇纯 的粮食 气 息提 醒我 们
活着 是 多么 美好 的一 件事 。在草 河 坝 , 我终 于 看 到 了耳 闻已久 的傩 舞 “ 池哥 昼 ” 。 和预 料 的一 样, 我 最 喜欢 “ 池 哥” 的 舞蹈 , 因 为在 那 雄 壮 的 有 一 些 跋 扈 的舞 步里 , 尽 现 着 古 国( 据 说 氐族 杨 氏 曾在 这片 土地 上 先后 建 立 五个 政 权 : 前 仇 池 国、 后 仇池 国 、 武都 国、 武兴 国、 阴平 国 ) 的英 雄 风采 , 凭空 地 便想 象 着在 这 样 一个 山高 鸟难 飞 的孤 险 地方 , 男人 们 得 多 么孔 武有 力 才 能平 安 地 活下 去 。在 这样 的观 舞激 情 里 , 请 允 许我 保 留一个 比较 幼 稚 的偏 见 吧 : 冷 兵 器 时代 的男 人 是 真正 的英雄 ,弓 马骑 射让 他 们 成为 力 神 ,

的倦 怠想 法 , 并 有 长 留的欲 念 。 但是 , 偏偏 是 向 南拐 了 , 路 便 弯 曲 了起 来 , 窄 窄 地逼 近 你 的 眼 。
位 取 水 的 姑娘 , 怯生生 、 远远 地 看 着 冒怪 味
5 2 S AN WE N B At J l A 2 0 1 5/ 0 6
享乐之思 ,开始郑重面对大 自然的鬼斧神工 ,
心 意便 渐 渐地 变 得深 刻 厚重 了起 来 。 的确 , 陇 南是 一个 于 诗人 和哲 人非 常相 宜 的地 方 。 杜 甫 艰行 时 写下 了“ 豪宕 奇 屈 ” 的《 同谷 七歌 》 , 为避 “ 安 史 之乱 ” , 一代 天 才 诗人 只 能拖 家带 口行 走 在 险峭 山水 之 间 , 仕 途 不顺 、 大 雪封 山 、 人 情冷 淡, 斯 时斯 地 , 天地 人 是如 此 的不 和谐 ! 任 谁都 难免 会起 巨大的慨 然 之感 。还 有生 于 礼县 的王 仁裕 , 在赤 土 山做 梦 梦 见 西 江 神 对 他 “ 开 腹 浣 肠” ,吞 食 了那 些 有 字 的五 彩 小石 子 之 后 。 “ 文 思益 进 , 奇慧顿开” , 从 而成 就 了一代 文 人 和政 治家 。 这样雅趣十足的传奇故事诞生在具有大 静穆 意 味 的高 山峡 谷 之 中 , 是 正 常 的 。当 周遭
那 个 花 果 茂 盛 的地 方 让 多 数 平 凡 的人 心 意 飞 扬, 即 便 不 是 自己 的 故 乡 , 也会 起 了好 好 享 乐
安宁祥和的岁月风情 。所以, 第二天听几个知 识渊博的文友谈论一件图案奇异的彩陶罐时 ,
我在 瞬间 竞起 了迷 离 之感 , 觉 得 来 路上 总 有 一 座 山就 是那 罐 最初 的诞 生地 , 它 的 主人 一 定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