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合集下载

南北气温的差异讲课

南北气温的差异讲课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

气温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教材正文给出的结论比较简单,而在分析冬季气温分布时,却详细描述了等温线分布特点,以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则突出了学习的递进;对于温度带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读图指导和活动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因此在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内容时应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去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但是由于生活经验少、对农业生产还不够了解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上可能需要教师的讲解;在认识等温线的分布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会不全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设计思路:1、重视问题探究,让地理有“理”作为中国气候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处理还是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对下一课时的学习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所以教学内容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获得丰富的地理信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引入实际问题,让地理有用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此我设计了“本地冬季和夏季人们的穿着有何不同?”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改变学习方式,让地理有趣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这一理念,本节以学生喜欢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求索反思。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镇坪县初级中学的地理老师史少欢。

拥有专业的教学技术才无愧与我从事的教师行业。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本节课选自新课标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

八年级学生在初一已经学习了“世界气候”,对气候形成因素、等温线判读等相关知识有所掌握,但对小尺度中国的气温判读还需要老师引导,帮助完成对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的理解分析,找到1月0℃等温线,加深记忆。

气温作为气候要素之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后边学习“温度带的划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使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和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教学目标①通过阅读1月气温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②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简单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形成原因;③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认识;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参与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②1月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教学难点:①有关等温线图的分析判读;②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说教法根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情境导入、设置疑问、读图比较、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课后探究等方法,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1、读图法: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等温线分布图的读图方法(读图名、读图例、提信息、析规律、探原因);2、联系法: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3、笔记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描等温线,在书上标注重点,及时掌握课堂重难点内容;4、课后探究:为巩固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分析,课后探究“我国7月夏季南北气温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以致用的态度。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的第一课时.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逐步学会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分析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处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它既受制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地理要素,又通过水热的不同组合,直接影响着各地区的河湖,土壤,植被乃至地貌等的形成和分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可见,它渗透了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因此,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中,学好气候知识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关键所在.2,本节"南北气温的差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的第一部分,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着","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三),教材的主要内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2,结合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划分的温度带.3,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①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着,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而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分析既能够引导学生联系"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冬季风的性质和影响范围"提供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地理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通过深入学习逐步领会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这条线南北河流水文特征,植被,耕地类型,农作物种类等都有较大差异.明确了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对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较大帮助.②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地区分布"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具体体现."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既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2,难点:①有关"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在初一年的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世界气温分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仍然没有掌握.其次,因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判读是教学的难点.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因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既受制于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分布,又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就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仍然有一定的难度.二,说教法(一),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与说明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1)学会并熟练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范围,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2)正确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二),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四),教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学法读图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等温线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的读图方法.2,联系法.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复习"地球公转示意图"的相关知识,解释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明确1月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并与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相一致.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把重点记下来;在图上,书上标注要点和重点.4,为开拓学生知识面,适当留些开放性的题目.介绍一些相关的电视频道和网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气温有关的知识.说教学过程(一),总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2,学习新课(30分钟)3,课堂小结(2分钟)4,巩固练习(8分钟)(二)具体安排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件1:)"北极村"漠河雪景和海南的春耕,沙滩游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然后小结导入本节的课题.(展示课件2)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南北气温的差异2,学习新课(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学习"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展示课件3-5,分四步指导).(展示课件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分四步指导学生读图思考: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观察图中颜色和数值从南往北有什么变化规律,分析归纳: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第二步,让学生在"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出来.(展示课件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观察0 °C等温线穿过我国哪些山脉,河流,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1月0 °C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在0 °C以上或大于0 °C) 1月0 °C 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在0 °C以下或小于0 °C) 观察图例,按照我国气温的差异把全国划分几种类型的地区(8种).图中有几条不同的等温线(7条).每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8°C).想一想:在同一图幅上,等温线越多,分布越密集,每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越大,说明了什么(气温的差异越大) 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回答完后,(展示课件5)标注:"漠河最冷" ,"海南最热"的字样和"哈尔滨的北国雪景","海南沙滩游客"的海边图片.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2)学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 展示课件6,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展示课件6):"漠河,北京,广州三地的太阳高度,昼长时间的概况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在北半球,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天的时间越长,接受的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所以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我国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关于"冬季风"的影响则放在后面分析.(展示课件7):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②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3)学习"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展示课件8,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课件8):"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设计三个问题:①按照我国气温的差异全国划分为几种类型的地区图中有几条不同的等温线每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与1月等温线图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7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③7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根据问题进行读图,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 ℃以上,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明显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在16 ℃,最南的海南省7月平均气温在28 ℃,7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 ℃ .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普遍高温.(4)学生阅读:P32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找出要点并在"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上标注出来.(5)学习"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展示课件9)"地球公转示意图" .引导学生复习七年级地理"地球公转运动"的相关知识,启发学生分析,小结:夏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不大,是因为夏季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国大多数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比较大.北方的太阳高度虽然要比南方低一些,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因此,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展示课件10)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普遍高温.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夏季,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的白昼时间较长,接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多少.(6)学生分两大组进行讨论:P33(活动)第一题: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与地势有没有关系说说你的理由.(各大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教师小结:①从"我国1月平均气温纷纷部图"上可以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特别是1月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②从"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但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7)学习"温度带的划分和地区分布"(学生阅读教材,展示课件11-13,引导学生观察对比).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温度带划分的依据和温度带的名称.(展示课件11):温度带的划分和地区分布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五带一区)南→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展示复合课件1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和"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引导学生比较找出0 °C等温线与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相一致.(1月0 °C等温线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相一致).(展示复合课件1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和"中国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判断后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云南,广东,台湾南部和海南省.(8)迁移学习:(结合P34活动第二题的要求)(展示复合课件14),引导学生归纳: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生长的果树不同.②不同的温度带,同一种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成熟次数也不同;③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④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⑤不同的温度带,终年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人们的饮食,服饰,节日活动等内容也有所不同.(让学生把要点摘录在书上)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地势的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巩固练习:(展示课件15)一,填空题:1--5小题.二:填图题(我国温度带的划分空白图).探究性问题:①你听说过"南橘北枳"这个成语吗请你查一查词典,说说为什么淮河以南的橘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成枳②我们学校所在地位于哪一个温度带我们当地农民主要种植哪些农作物五,板书设计(课件16):气候多样季风显着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五带一区:(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分布特点:划分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温度带气温形成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白天时间较长,所以北方接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多少.(2)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1)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地形地势)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说课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说课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说课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的
 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教材分析
 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着”、“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学重点分析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着、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

 2一月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
 一月0°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了解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对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有很大帮助。

 3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气温分布规律,提高地理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升地理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2. 气温分布规律3. 南北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气温分布规律。

2. 难点:南北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教学,让学生观察、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2. 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南北气温差异。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4.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南北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气温差异。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包括纬度因素、地形因素等。

3. 知识讲解:讲解气温分布规律,如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南北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交通、服饰等方面。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适应南北气温差异,提高生活质量。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7. 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关于南北气温差异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乡的气温分布特点,分析其原因。

8. 板书设计: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1. 纬度因素2. 地形因素气温分布规律1.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2.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9.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观察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气温差异。

2. 活动二:探究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途径,探究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招教考试面试训练——说课真题示例七之《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点评3

招教考试面试训练——说课真题示例七之《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点评3

招教考试面试训练——说课真题示例七之《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点评32014-02-17 13:03:56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欢迎来到宁夏教师招聘网,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宁夏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三)小组互动、探究学习此环节的学习是本课的难点,主要采取小组互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共同探究来完成。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必要的素材:我国1月与7月平均气温图;海口、北京、漠河三地纬度及气温图表。

学生合作探究、读图填表,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知识储备总结出: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夏季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由于在高原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的影响)。

由于自然环境总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呢?由此进入第四个环节的学习。

(四)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首先,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及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让学生认识气温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各温度带的划分。

其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认识气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后,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如果时间充裕通过课堂练习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应直观、系统,不仅要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中公教师考试网点评】这是一篇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中国自然地理说课稿。

说课过程主要从以下四点进行点评:1.说课人对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比较全面,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分析都很准确,对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到实处;对重难点的把握都很恰当。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南北气温的差异》优质说、上、评实录配套配套教案配套(刘老师)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南北气温的差异》优质说、上、评实录配套配套教案配套(刘老师)

登陆21世纪教育助您教考全无忧“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刘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我的说课内容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

1、说教材;2、说学生;3、说教学目标;4、说教学重难点;5、说教学方法;6、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而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因此学习《南北气温的差异》,让学生掌握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认识我国气候特征的基础,也有利于理解各区域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二、说学生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阅读1月、7月气温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会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简单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有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

难点: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2.结合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划分的温度带。

五、说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对课本中的正文、图表、阅读材料、活动等素材整合,围绕“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

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并且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各地油菜花风光图,为什么金灿灿的油菜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得出各地的气候不同,同时引起学生学习中国气候的兴趣。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优秀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优秀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材料分析气温差异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2.教学难点:气温差异与地理纬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位置及纬度分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南北方气温有什么差异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2.探究气温差异原因(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

(2)分组讨论:气温差异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析南北方气温差异(1)展示我国南北方典型城市气温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差异。

(2)讨论:南北方气温差异对人们生活、生产有哪些影响?4.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哈尔滨与海南岛的气温差异。

(2)引导学生分析:哈尔滨与海南岛气温差异的原因。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差异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6.作业布置(1)绘制我国气温分布图,标注南北方气温差异。

(2)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数据,使学生理解了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氛围活跃。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分析气温差异原因时,对地形地貌等因素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南北气温的差异》。

请大家先看看这幅地图,谁能告诉我,我国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大致位置在哪里?(2)学生回答后,教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从海南岛走到哈尔滨,会有什么感觉呢?2.探究气温差异原因(1)教师:我们先来看这幅气温分布图。

大家注意到没有,从南到北,气温是如何变化的?(2)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对了,气温逐渐降低。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2.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2. 利用地图和实例,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2. 探究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分析地球的形状和地球自转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3. 分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结合我国地理特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影响。

4. 实例分析:以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代表性城市为例,对比分析其气温差异的原因。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并强调纬度位置对气候的重要影响。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原因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调查任务,让学生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有学生未能理解的知识点。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2. 学生能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季节性气温变化的原因。

2. 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影响。

3. 介绍气象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九、教学资源1. 气温分布图。

2. 地球形状和自转动画。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 (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 (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气温差异。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掌握影响气温的因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气温差异;•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气温图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对比;•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爱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气候变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对气温的思考和思想碰撞。

2. 气温变化规律2.1 温度的变化周期•学生对温度的概念已有基本了解,通过提问触发学生对温度变化周期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气象图表等方式,发现温度的变化具有规律性,即日变化、年变化和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2.2 影响气温的因素•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等形式,介绍气温受太阳辐射、纬度、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因素对气温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规律。

3. 气温的差异3.1 地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极温度低、赤道温度高?地理位置的影响;•通过图片、地图和实例等形式,展示不同地区气温的差异,让学生感知地球气候的多样性。

3.2 垂直分布与气温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山区气温比平原低?高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等形式,展示山区和平原的气温差异,让学生理解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4. 您是小小气象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测和记录当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并制作气温曲线;•学生对比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分析温度的变化规律。

5. 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气温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对生活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展示一些相关的案例;•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等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利用提问和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实践操作与观察: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观察和气温记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2. 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2. 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纬度相近的北京和广州,为何冬季气温相差较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总结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南北气温差异原因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探究性作业,如调查家乡的气温分布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纬度位置对气温影响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纬度位置对气温影响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地理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

2. 气温分布图。

3. 互联网资源,如相关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2. 第3-4课时:分析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3. 第5-6课时:开展小组讨论,总结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4. 第7-8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讲解。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探究南北气温差异的地理教案

探究南北气温差异的地理教案

探究南北气温差异的地理教案。

一、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地球的形状和自转所导致的。

由于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所以不同纬度的地方受到的日照和太阳的直射角度也会不同。

例如,赤道地区每年接受到的日照时间最长,太阳也是垂直照射,所以此地的气温相对较高。

而在极地区,由于太阳的照射角度非常斜,因此此地的气温相对较低。

除了地球的形状和自转以外,还有其他诸如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南北气温差异的大小和分布。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气流匀流,它影响了南北气温差异的分布特点。

而季节变化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速度相对于自转速度不同,使得不同季节的南北气温差异也不同。

二、南北气温差异的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南北气温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赤道地区一般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极地地区则属于寒带气候,这些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另外,南北气温差异还直接影响着气象灾害的发生。

例如,在北半球,气温升高可能会导致冰川融化,从而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

而在南半球,气温升高则可能会导致反常天气和干旱,加重森林火灾的发生率。

三、南北气温差异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南北气温差异在气象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气象学家们通过分析南北气温差异的分布情况,可以对天气的变化进行大致预测。

例如,如果南北气温差异明显增大,气象学家就可以推断出北半球的华北和华南地区将出现较强的降雨天气,而在东北地区将出现较强的寒潮天气。

四、教案设计针对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南北气温差异的研究方法、原因和影响等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形状、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

1.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和掌握要点如下:(1)了解南北气温差异的产生原因和分布特点;(2)认识南北气温差异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3)学会如何运用南北气温差异来解释气象灾害的产生和天气预测的方法;(4)通过课堂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3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3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气温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认识我国气温的特点,从而提高对气候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气温的变化与差异尚缺乏系统认识。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途径,掌握气温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此外,学生应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认识我国气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我国气温的特点。

2.教学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成因,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介绍气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气温的定义及其测量单位。

(2)讲解气温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地形分布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3)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温状况,认识气温分布的不均匀性。

(4)讲述我国气温的特点,让学生掌握我国气温分布的规律,认识我国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候特点,以及南北温差的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在教材中,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基础知识。

他们对我国的气候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南北温差的原因和夏季普遍高温的现象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以及夏季普遍高温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和实例,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识,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以及夏季普遍高温的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对南北温差原因和夏季普遍高温现象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南北温差和夏季高温的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南北温差和夏季高温的现象。

2.讲解:详细讲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如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讲解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如太阳辐射、季风等影响。

3.分析:让学生分析实例,如冬季的哈尔滨和三亚,夏季的北京和广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南北温差和夏季高温的现象。

4.讨论:小组合作,讨论南北温差和夏季高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南北温差和夏季高温的原因。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分析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承上启下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候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气温观测方法及有关气温数值的一些计算方法。

•(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抽象概括现象规律的能力。

德育目标:•(1)、认识到天气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体现着自然界的规律。

•(2)、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3、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的确立)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难点: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找出气温的变化规律二、学情分析(说学法)对于等高线这类的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的概念不利,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读气温分布图时,难度相对较大,现象容易发现,规律不好总结,要及时指导。

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三、教法分析(说教法)启发引导式、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法与归纳总结法相结合(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主,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五、教学过程猜谜语导入:谜语1:直直一条小红河,河水从来无浪波。

热水位就上涨,天冷必定往下降。

谜语2:物细又长,红心里面藏,下去要穿棉袄,下来要减衣裳。

【过度】:气温也是人们经常关注的话题,因为气温和人类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讲授新课:〈一〉给出气温的准确概念〈二〉气温的测定1、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如何测出来的呢?2、阅读作答:测定气温的方法;测量单位:℃3、课件演示:日平均气温及计算方法4、知识迁移由日平均气温引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三〉气温的变化1、设问引出:在一天、一个月、一年中,国内与国外,我国的南方与北方,热带、温带、寒带的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断变化的。

初中地理《南北气候的差异和东西干湿的差异》说课稿

初中地理《南北气候的差异和东西干湿的差异》说课稿

初中地理《南北气候的差异和东西干湿的差异》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说课内容: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二个子目“南北气候的差异和东西干湿的差异”(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如下分析)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差异。

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过程与方法: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2、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地区。

3、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等值线图在七年级上学期初步学习,但由于时间久远,平时学习中少有接触,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量又有限制,因此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本节课内容多,如何做到省时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竞赛法和情境教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应试者作答摘录】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南北气温的差异”。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实行。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在内容编排上都是围绕气候特征这个主线展开的。

要了解气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气温的分布及特点,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及地图来理解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处理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从以下三方面使用教材。

1.开放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

2.精心设计活动在教学中,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理念。

3.充分利用图像充分利用各种图形,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1.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1)相关“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二、说教法(一)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与说明1.知识与水平(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并熟练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范围,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由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所孕育的不同文化的欣赏的情感。

(2)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

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实行教学,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

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水平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水平。

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理解还不够深刻。

(二)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1.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材料,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以图析文,发现问题,自我感悟,建构新知。

2.合作学习利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互补,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提升。

3.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思,乐于探究,在活动中探究理解,探究后提炼观点。

四、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和对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引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引入“外出旅游时该如何选择衣物”,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此设计也是根据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读图比较,理解规律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问题驱动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分析、探讨以下问题: 1.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主要穿过了哪些地区?(指导学生动手在地图册上将0摄氏度等温线画出来,以训练学生的读图水平,加深印象。

因为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的植被、耕地类型、河流水文特征、农作物种类等,均有较大差异。

)2.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3.计算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通过读图分析,逐步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并且知道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南海诸岛)。

然后,在学生掌握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气温图,通过读图分析,理解到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概括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并且知道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

在本环节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读图探究、自主学习掌握我国冬夏两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师也因势利导归纳出读气温图的方法。

同时也解释了前面设置的悬念,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为什么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却还要除去青藏高原呢?老师再次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原因。

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小组互动、探究学习此环节的学习是本课的难点,主要采取小组互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共同探究来完成。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必要的素材:我国1月与7月平均气温图;海口、北京、漠河三地纬度及气温图表。

学生合作探究、读图填表,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知识储备总结出: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夏季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因为在高原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的影响)。

因为自然环境总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呢?由此进入第四个环节的学习。

(四)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首先,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及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让学生理解气温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各温度带的划分。

其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理解气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后,对这节课的知识实行总结,如果时间充裕通过课堂练习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应直观、系统,不但要能协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还能即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华图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中国自然地理说课稿。

说课过程主要从以下四点实行点评:1.说课人对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水准比较全面,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分析都很准确,对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到实处;对重难点的把握都很恰当。

2.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和有效水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用教法,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说课人设计的地理教学程序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内容的安排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结构合理,重难点突出。

在方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上,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说课过程流畅自如,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没有丝毫拘泥于说课过程设计的痕迹。

4.说课教态比较自然,但语言不是很清晰,不够简练、准确,语速较快;显示出内心比较紧张。

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应试者作答摘录】各位评委:我要说的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叙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本文是实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点课文。

课文能够分三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

先说说我对所教这部分教材的理解,我主要教的是课文的第一大段“卖火柴”,这个段内容比较散,共有四个自然段,先讲小女孩怎么会赤着脚走路;接着讲她已经在街上走了一整天;再讲她闻到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最后讲她不敢回家。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四大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

3.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4.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步,导言揭题。

上课开始,我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时也自然地交代了课文所写内容发生的时代背景,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检查预习并给课文分段。

这个课生字共3个,还有1个多音字,我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重点正音“梗”和“喷”,理解“蹒跚”的含义。

再通过默读课文,安排练习,写出大意,浓缩为小标题,降低分段的难度。

第三步,学习第一段。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安排问题: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个印象?找出中心句“可怜的小女孩”,抓住这个统摄全段的句子,展开第一段的教学,能高效省时。

第二环节,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找描写小女孩可怜的词句,抓住四句描写冷的句子,先重点指导第一句“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后面三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尝试使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女孩的可怜的第二方面是饿,我作略处理,进而理解“无人疼爱”这个方面,从而使理解句子的第一层次即理解比较简单的句子的教学告一段落。

第二层次句子的理解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先学第一句“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讲拖鞋大,再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最后通过朗读体会,之后小结学法。

授之以渔,指导学生使用学法,迁移到另一句的学习,同时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努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之理想境界。

第三环节: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首先,回顾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冷、饿、没有欢乐、无人疼爱四个方面。

其次,使用挂图实行训练,加深理解,以“可怜的小女孩”为开头或结尾说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