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凝药物在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在现代医学领域,抗凝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抗凝药物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将对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一、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抗凝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或阻止已形成血栓的进一步发展。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凝血因子的激活和级联反应。
抗凝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分别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和抑制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能够迅速起效,但需要注射给药,且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
华法林口服方便,但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同样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以调整剂量。
新型抗凝药物,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则通过直接与凝血酶或 Xa 因子结合,发挥更精准、更稳定的抗凝效果。
这些药物具有起效快、使用方便、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
二、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抗凝药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新型抗凝药物不断涌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抗凝药物的改良和优化也在持续进行。
1、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成分,能够特异性地与凝血酶结合,抑制其活性。
达比加群酯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是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通过与 Xa 因子活性位点结合,阻断其参与凝血过程。
这两种药物具有口服方便、无需监测凝血指标、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等优点,在骨科大手术术后的血栓预防、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传统抗凝药物的改良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经过酶解或化学降解得到的片段,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风险低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球人类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
血栓形成是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而抗凝治疗是防治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
在抗凝治疗中,传统的华法林及其类似物质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应用的主体。
但是,由于其副作用大、使用复杂等因素,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日趋成熟,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
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新型抗凝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一种新的血栓治疗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栓形成的关键酶凝血酶。
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不仅效果更佳,而且安全性较高,不易引起出血等副作用。
2. 奈替肝素奈替肝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血管收缩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管激肽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实现抗凝作用。
奈替肝素的优点在于抗凝效果稳定,出血风险较小。
3. 新型华法林类药物新型华法林类药物是近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逐渐得以推广应用。
这些新型华法林类药物不仅抗凝效果强,而且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二、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在实践中,新型抗凝药物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上,新型抗凝药物适用于以下几类人群:1. 血管疾病患者血管疾病患者是一类最需要抗凝治疗的人群,新型抗凝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
2. 手术后患者手术后患者需要在术后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
传统医学中使用的华法林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新型抗凝药物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手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更为安全和有效。
3. 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容易出现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
对于这类人群,传统的抗凝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更大,而新型抗凝药物则在抗凝效果、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更为优越。
三、新型抗凝药物的发展前景新型抗凝药物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血栓药物研究领域的不断突破和进步,为新型抗凝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血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肝素,低分子肝素与华林法降低了血栓性事件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减少了静脉血栓的复发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
但这些药物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肝素、低分子肝素作用位点较多,须监测抗凝指标以调整剂量;另一方面,肝素类药物可与血小板因子-4(PF4)结合产生抗原,进而产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以致在部分患者中的应用受限。
华法林是口服抗凝制剂,虽然性价比较高,但其治疗窗窄,代谢受到饮食及药物的影响较大,增加出血的风险,其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控,因此,亟需研发抗凝效果好、副作用小、经济效益比高的新型抗凝药物。
1. 新型抗凝药物概述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的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最终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
目前研发出的多种新型抗凝药物,针对凝血过程的特定环节,具有较高的靶向性,抗凝作用强且安全性高。
总体来说,分为凝血激活过程抑制剂,凝血活化过程抑制剂和凝血酶抑制剂(图1)。
图1:新型抗凝药物的作用位点2. 凝血激活过程抑制剂当血管损伤后,TF(组织因子)可以和血液中的Ⅶ和Ⅶa因子结合,通过内源或外源性途径触发凝血级联反应。
因此,TF/Ⅶa复合物成为抗凝药物研发的靶点。
目前,针对此靶点研发的药物包括重组TFPI(替法可近),线虫抗凝肽(NAPc2)等。
2.1 替法可近(TFPI):是内皮细胞上发现的生理性TF抑制剂。
动物实验已证实,TFPI可以改善凝血功能,提高存活率,提示其预防急性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能力。
有临床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替法可近可显著降低败血症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但其出血风险并无增加。
但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2.2 重组线虫抗凝肽(NAPc2):是一个由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NAPc2首先与Ⅹ因子及Ⅹa因子结合,然后抑制TF/Ⅶa复合物中的Ⅶa,达到抗凝的作用。
抗凝血药物现状及其研发动态
抗凝血药物现状及其研发动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习惯改变,血栓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抗凝血药物是一类能够阻止血液在血管内凝结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中风、肺栓塞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本文将从抗凝血药物的现状以及研发动态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抗凝血药物现状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阿司匹林、肝素、低分子量肝素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这些药物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一)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的维生素K拮抗药,能够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而起到抗凝作用的效果。
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心房颤动以及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但是这种药物易于引起出血,尤其是在剂量控制不好的时候。
(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消炎药,有很好的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常用于心脏病、中风、肺栓塞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不过,对于深静脉血栓等病症,阿司匹林的疗效并不太明显。
(三)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是常见的注射用抗凝药。
它们能够与抗凝血酶结合,使凝血酶不能进一步形成,从而抑制凝血反应的进行。
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急性心虚血、肺栓塞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注射用药的方法不方便,还有可能发生出血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副作用。
(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传统药物不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有很好的体外生物学和临床试验表明,既能够保持一定的抗凝效果,同时又能够保证安全性,具有口服、剂量稳定、药物间互相不干扰等优点。
近年来正在逐步替代传统药物,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二、抗凝血药物研发动态抗凝血药物的研发始终是一个高新领域。
一方面,需要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提高抗凝血药物的研发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化新药的安全性和疗效验证,确保新药能够顺利上市。
近年来,一些新型抗凝血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
例如,利用大分子蛋白质技术,研发出了新型的血小板凝聚抑制剂和抗凝血酶剂。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目的和意义2:抗凝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2.1 血小板抑制剂2.2 抗凝剂2.2.1 直接抗凝剂2.2.2 间接抗凝剂3: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3.1 传统抗凝药物研究3.1.1 口服抗凝药物3.1.2 静脉注射抗凝药物3.2 新型抗凝药物研究3.2.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3.2.2 抗凝酶抑制剂3.2.3 抗因子Xa药物3.2.4 其他新型抗凝药物4: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4.1 血栓性疾病的治疗4.1.1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4.1.2 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 4.1.3 罕见血栓性疾病的治疗4.2 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4.2.1 出血4.2.2 肝功能损害4.2.3 肾功能损害4.2.4 药物相互作用4.3 抗凝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4.3.1 剂量调整4.3.2 患者筛选4.3.3 遗传因素的影响5:抗凝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5.1 研究领域的展望5.2 新药研发的方向6:结论7:参考文献附件:本文中涉及的相关研究文献和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口服抗凝药物:指患者通过口腔途径摄入的抗凝药物,常见的有华法林、达比加群酮等。
2:静脉注射抗凝药物:指患者通过静脉途径注射的抗凝药物,常见的有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3: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指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来达到抗凝作用的药物,例如达比加群酮、阿哌沙班等。
4:抗凝酶抑制剂:指通过抑制凝血酶前体的活化过程来达到抗凝作用的药物,例如华法林、香豆素等。
5:抗因子Xa药物:指通过抑制凝血酶的形成过程中的因子Xa活性来达到抗凝作用的药物,例如利伐沙班、伊早等。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摘要:在临床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治疗和预防的关键在于抗凝,由于其患病率与患者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因而抗凝治疗期间年龄较大者面临的出血风险更大。
而针对此类患者,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治疗是一个新选择,其中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的主要包括4种药物,即依度沙班、阿哌沙班、Xa因子抑制利伐沙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等。
有研究显示对于75岁以上VTE患者,采用NOACs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抗凝药物,且不会显著增加抗凝相关的出血风险。
但对于85岁以上VTE患者采用达比加群治疗后,与年轻VTE患者相比其出血风险显著增加,目前对于老年VTE患者,采用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治疗的长期疗效已获得肯定。
因此本文特对NOACs在VT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深入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症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应用效果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且具有潜在致死风险。
在总体人群中,初发症状性VTE的年发病率约1‰-2‰,且老年人群(85岁以上)年发病率约8‰【1】。
针对此类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即为抗凝,而传统的抗凝药物主要为华法林和肝素等,其在治疗VTE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华法林与多种食物或药物具有相互作用,且肝素需行皮下或者静脉注射,因而服药剂量需根据凝血酶原时间监测结果加以频繁调整。
而作为治疗VTE的新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在治疗VTE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其弥补了传统抗凝药物的不足,其优势在于服药剂量固定、起效迅速、无需实验室监测等。
本文特将NOACs在VT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做如下综述。
1.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1.1利伐沙班该药可对与凝血酶原结合状态或游离状态的Xa因子加以抑制,因而是一种直接的Xa因子抑制剂,属于小分子药物,其生物利用度高达80%以上,且口服吸收迅速,用药后3h即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具有5-9h的半衰期,且可经肾脏排除1/3的原型,而其余的可经胆道系统排除。
新型抗凝药物在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新型抗凝药物在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标签:新型抗凝药物;静脉血栓性疾病;应用;进展静脉血栓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目前认为DVT 与PE是同一疾病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VTE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为第3位,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
VTE最基本的治疗为抗凝治疗,临床应用多年的抗凝方案为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但因华法林存在起效慢、个体剂量差异大等缺点,新型抗凝药物被进一步研发,本文探讨以下几种新型抗凝药物在VTE中的应用及进展。
1 新型抗凝药物介绍1.1 利伐沙班利伐沙班为第一个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同时阻断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可逆性抑制游离和结合的Xa因子,抑制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化[4]。
口服快速起效,半衰期为3.2~9.1 h,经过肝肾双通道代谢,其中1/3以药物原形由肾脏排泄,另外经肝脏代谢。
1.2 达比加群达比加群酯为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本身无抗凝活性,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有活性的达比加群而发挥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不仅可以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性结合,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还可以抑制凝血因子Ⅲ、Ⅴ、Ⅶ、Ⅹ、Ⅺ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故抗凝作用强,半衰期为12~17 h,80%经肾脏排泄[3]。
1.3 阿哌沙班阿哌沙班也是Xa因子直接抑制剂。
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50%,3~4 h 后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半衰期10~14 h,体内代谢受CYP3A4影响,25%经肾脏排泄。
阿哌沙班不与肝药酶发生抑制或促进作用,所以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很少。
另外,由于阿哌沙班为肝肾双通道代谢,故轻-中度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也可以安全使用。
1.4 依度沙班依度沙班同样也是Xa因子抑制剂,生物利用度为60%,口服后1~2 h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半衰期为9~10 h,49%经肾脏排泄。
新型口服抗凝剂临床应用的进展
新型口服抗凝剂临床应用的进展钱方毅【摘要】血栓栓塞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上应用口服抗凝剂(VKA,现主要为华法林)已有半个多世纪,疗效显著,但缺点也多.其后相继推出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水蛭素及比伐卢定等抗凝药,但均须注射,长期使用不便.最近研制出三种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具有许多优点,已发表了多项重要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益,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作为第一线抗凝药替代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应用,是心血管病治疗学上的重要进展.【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2(027)004【总页数】5页(P246-250)【关键词】口服抗凝剂,新型;血栓栓塞症【作者】钱方毅【作者单位】100101,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血栓栓塞症(Thromboembolism)是当前全球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涉及动脉、静脉及心脏,动脉血栓栓塞症将导致心脑血管病,如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系统性栓塞。
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如肺栓塞(PE)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最早应用的口服抗凝剂为维生素K拮抗剂(VKAs),已有60余年历史,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制剂为华法林(Warfarin),至今仍然是可以长期应用的唯一口服抗凝剂,预防和治疗多种血栓栓塞症十分有效。
其后出现了快作用注射抗凝剂肝素,继之又推出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不但简化了用药方式,可以皮下注射,且无需做凝血功能监测,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出血风险。
水蛭素及其衍生物比伐卢定为肝素安全有效的替代药,可用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且不易发生导管血栓[1,2]。
最近研制出数种可以阻滞凝血酶合成的特异凝血因素的新型口服抗凝剂,主要有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及阿哌沙班3种[1-6],已完成多项三期临床试验,这些新药具有许多优点,目前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新型口服抗凝剂可以作为第一线药物替代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血栓栓塞性疾病。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用药剂量与给药方式
用药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体重、病 情等因素来决定。
给药方式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给药方式一般为口服,每日固定时间服用一次。部分药物可能需要空 腹或餐后服用,具体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的建议进行。
监测与随访
监测指标
在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确保药物效果和预防出血风险。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凝血酶原时间等。
特殊人群用药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在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时应谨慎评估风险和获益。
04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未来 发展与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进展
研发新型抗凝药物
01
针对不同凝血途径和靶点,研发更高效、安全的新型口服抗凝
药物,以满足临床需求。
优化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
02
改进现有抗凝药物的剂型和给药方式,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传统 抗凝药物时容易出现药物蓄积 和毒性反应。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肝肾功能不 全患者中的使用需谨慎,根据 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状况调 整剂量。
对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 体化评估和用药指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分类与代表药物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为达比加群酯和阿加曲班。
直接Xa因子抑制剂
代表药物为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
间接Xa因子抑制剂
代表药物为磺达肝癸钠。
02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临床 应用
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治疗中的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进展
血栓治疗中的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进展近年来,血栓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抗凝药物治疗在预防血栓形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研发新药,并进行临床试验,以提高血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一、新药研发的方向新药研发的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发更为有效的抗凝药物,二是寻找更为安全的溶栓药物。
1. 研发更为有效的抗凝药物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然而,这些药物存在用药剂量难以调控、易出现出血等不足之处。
因此,科学家们正在研发新的抗凝药物。
其中,一种备受关注的新药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
相比传统药物,DTI可以更直接地作用于凝血酶,从而发挥更强大的抗凝效果,且副作用较小。
2. 寻找更为安全的溶栓药物溶栓药物用于治疗已经形成的血栓。
目前,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常用的溶栓药物。
然而,长时间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出血等严重副作用。
因此,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更为安全的溶栓药物。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重组人单链尿激酶(r-tPA)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受到广泛关注。
二、新药研发的进展1. 抗凝药物研发进展近年来,科学家们对DTI类药物进行了广泛研究。
例如,达比加群晶和匹瑞诺巴等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与传统药物相比,它们在抗凝效果和安全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这为血栓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 溶栓药物研发进展r-tPA作为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使用r-tPA的溶栓疗法可以有效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损害。
这为更好地治疗血栓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新药临床试验的挑战和前景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临床试验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然而,临床试验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安全性评估新药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吴炳祥:新型抗凝药物研究进展及评价
吴炳祥:新型抗凝药物研究进展及评价吴炳祥哈尔滨医科⼤学第⼆附属医院抗凝药物⼴泛应⽤于⾎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普通肝素、低分⼦肝素等存在某些⾃⾝缺陷,临床应⽤受到很⼤限制。
有效、安全、⽅便是⽬前抗凝药物研究的基本理念。
针对以上理念,就凝⾎机制过程的关键环节研发了IIa因⼦抑制剂达⽐加群、Xa因⼦抑制剂利伐沙班等新型抗凝药(NOAC),经临床验证该类药物的临床效果不亚于传统抗凝药物,但安全性远远优于传统抗凝药物。
本⽂对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评价做⼀简要阐述。
1抗凝药物的发展简史及作⽤特点凝⾎过程是⼀系列凝⾎因⼦相继被激活继⽽形成纤维蛋⽩并形成⾎栓的过程,有内源性凝⾎途径、外源性性凝⾎途径和共同途径。
具体发⽣过程详见下图⽚:1.1普通肝素:1930s普通肝素应⽤于临床,主要作⽤于ATIII、IXa及IIa因⼦。
起效快是其最⼤的优点。
⼝服不能吸收,故需注射。
肝素有诱导⾎⼩板减少的风险,同时普通肝素的药代动⼒学及药效动⼒学不稳定,受个体差异性影响,所以在使⽤普通肝素时需要监测APTT(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及ACT(激活全⾎凝⾎时间)。
1.2华法林:1940s华法林应⽤于临床,华法林是⼝服的维⽣素K拮抗剂,主要⼲扰维⽣素K依赖性凝⾎因⼦II、VII、IX及X的羧化反应⽽达到抗凝⽬的。
华法林的有效性已在静脉⾎栓的⼀级和⼆级预防、⼈⼯瓣膜或房颤中体循环栓⼦预防及脑梗死预防中得到证实,但由于其安全窗窄、与⾷物及药物相互作⽤⼤、药物依从性差及INR难以达标等缺点,迫使其临床效果⼤打则扣。
1.3低分⼦肝素:1980s低分⼦肝素应⽤于临床,低分⼦肝素分⼦量⼀般在4500-5000。
主要作⽤ATIII、IXa及IIa因⼦,但其抗IXa:抗IIa活性⽐值约为2:1-4:1,这也是低分⼦和普通肝素的区别。
低分⼦肝素被细胞灭活较少,因⽽⾎浆半衰期较长。
低分⼦肝素需要⽪下注射,受体重影响、诱导⾎⼩板减少等缺点致使其不能完全发挥其效果。
静脉血栓治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静脉血栓治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日常生活中坐姿事多,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多,静脉血栓也成为了越来越普遍的健康问题。
对于静脉血栓的处理,药物治疗是其中的一种常规方法,目前已经有多种药物治疗的方案。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静脉血栓治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分别是药物治疗方案的改进和新型药物的发掘。
一、药物治疗方案的改进目前,药物治疗静脉血栓的药物主要分为抗凝剂和溶栓药。
而在治疗确定性深静脉血栓时,国外一直遵循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的临床指南。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新的治疗方案也不断涌现。
例如,针对高危血栓患者,对于治疗的方案也有了较大改进。
过去高危血栓患者仍然是以低分子肝素为首选药物,但是针对高危血栓患者,一项大规模随机控制试验(MARINER)显示,沙利度胺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出现,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许多临床医生的认可和采用。
另外一个方面是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也在涌现。
研究人员还试图通过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一部分患者可能对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的治疗反应不同,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二、新型药物的发掘除了改进现有的治疗方案,另一个也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新型药物的发掘。
近年来,新型药物的研发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其中一些新型药物已经被应用于临床静脉血栓病例的治疗。
例如,最近就有一款名为可拉替普的药物获得了美国FDA批准上市。
该药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溶解血栓,以达到治疗静脉血栓的目的。
这也代表着,目前仅仅依靠传统的抗凝剂和溶栓药物,并不能满足静脉血栓治疗的需求,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现,来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的新型药物。
结语针对静脉血栓治疗药物的研究,新进展不断。
涵盖了时间上的延续和方案的更新。
除了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还能够让患者受益。
希望随着药物治疗的发展,可以帮助更多患者消除静脉血栓的问题,并提高治疗的质量。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应用进展
• 94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 年第12 卷第 4 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1,Vol. 12 No. 4新型口服抗凝药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应用进展陈玲玲(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包含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在住院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害 人们的健康,因此是全球医疗系统关注的主要问题,抗凝药是通过抑制或阻断机体生理性凝血机制的某些环节而阻止血液凝聚的药物,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new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也被称为直接口服抗凝剂或新型口服抗凝剂,是通过抑制凝血酶促反应中特定凝血因子的路径预防和治疗血栓,主要包括凝血酶抑制剂和凝血因子X a抑制剂,NOACs具有起效快、代谢快、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较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静脉血栓的防治、急性冠 脉综合征的二级预防等疾病的治疗中。
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本文在NOACs的作用机制及分类,NOACs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应用领域及前瞻做简要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及效果n[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新型口服抗凝药;进展[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 ( 2021 ) 04-0094-04DOI: 10.19787/j.issn.l008-1879.2021.04.035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含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在住院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会导致患者住院 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是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 管理者面临的严峻问题[11。
抗凝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抗凝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抗凝治疗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抗凝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抗凝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探讨。
在过去的几年里,抗凝治疗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药物和疗法。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
DOACs相比传统的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具有许多优势,包括快速起效、无需经常监测、副作用少等。
大量研究表明,DOACs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具有与维生素K拮抗剂相媲美甚至更好的效果。
除了DOACs之外,一些新型抗凝药物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选择性凝血因子抑制剂、抗凝酶等。
这些新型药物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安全性,为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个体化治疗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通过基因检测等方法,可以针对患者的遗传特征和代谢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在抗凝治疗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策略。
比如,联合应用多种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发挥不同药物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抗凝效果。
另外,一些新型的治疗装置,如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药盒等,也为抗凝治疗提供了便利。
总的来说,抗凝治疗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的药物、治疗策略和技术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然而,也需要注意,抗凝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出血风险、药物相互作用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抗凝治疗领域会有更多的新突破,为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带来更多希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抗凝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有所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血栓治疗的新突破药物疗法的最新进展
血栓治疗的新突破药物疗法的最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血栓治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课题,血栓的形成不仅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更有效的血栓治疗方法。
近年来,新的药物疗法在血栓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本文将介绍其中的最新成果。
一、抗凝药物的发展抗凝药物是目前血栓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预防血液凝结来阻止血栓的形成。
然而,传统的抗凝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抗凝作用不稳定、副作用明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积极进行研究,近年来开发出了一批新型抗凝药物。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
相比传统的抗凝药物,DOACs具有作用快、副作用轻、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此外,DOACs还具有较小的变异性,能更好地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治疗。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DOACs在血栓治疗中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新型溶栓药物的应用溶栓药物是一种可以溶解血栓的药物,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中。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溶栓药物进行不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在新型溶栓药物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代表。
相比传统的溶栓药物,r-tPA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效果,能够更准确地作用于血栓,达到更好的溶解效果。
此外,r-tPA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此外,科学家们还在探索其他溶栓药物,如直接抑制血栓蛋白酶的新药物、改良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等。
这些新型溶栓药物将为血栓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治疗效果。
三、创新技术的应用血栓治疗的新突破不仅仅体现在药物疗法上,还涉及到创新的技术应用。
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在血栓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改善了治疗效果。
其中一项突出的技术是经导管溶栓技术。
通过经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导入血栓部位,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溶栓效果。
新型抗凝药物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
㊃综 述㊃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6.15.017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通信作者:胡晓芸,E m a i l :h u x i a o y u n l y@s i n a .c o m 新型抗凝药物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白媛 胡晓芸ʌ摘要ɔ 静脉血栓栓塞症(V T E )是由多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抗凝治疗是预防和治疗V T E 的基础㊂传统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防治V T E 的有效性已被临床实践充分证实,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㊂近年来新型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㊁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等在预防和治疗V T E 领域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得到证实,为临床医师治疗V T E 提供了更多的选择㊂ʌ关键词ɔ 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静脉血栓栓塞症A d v a n c e s o f n e w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d r u gs i n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 B a i Y u a n ,H uX i a o y u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F i r s tH o s p i t a l o f S h a n x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yu a n03000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H uX i a o y u n ,E m a i l :h u x i a o y u n l y @s i n a .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 (V T E )i sar e s u l to f av a r i e t y o f g e n e t i ca n da c qu i r e d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t h e r a p y i st h eb a s i sf o r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 V T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d r u g s s u c ha s l o w m o l e c u l a rw e i g h t h e p a r i na n dw a r f a r i n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V T Eh a sb e e nf u l l y c o n f i r m e db y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b u t t h e i rs h o r t c o m i n g sa l s oc a nn o tb e i g n o r e d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al a r g ea m o u n to fc l i n i c a lr e s e a r c h e s o f n e w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d r u gss u c h a s r i v a r o x a b a n ,a p i x a b a n a n dd a b i g a t r a nh a v e b e e nd o n e i n t h e f i e l d o f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V T E .T h e s a f e t y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n e w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d r u gs a l s o h a v e b e e n c o n f i r m e d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sm o r e c h o i c e s f o r c l i n i c i a n .ʌK e y wo r d s ɔ N e w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d r u g s ;R i v a r o x a b a n ;A p i x a b a n ;D a b i g a t r a n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静脉血栓栓塞症(V T E )是一种发病率高且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 )和肺血栓栓塞症(P E ),其血栓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组成,临床以抗凝治疗为主㊂虽然传统抗凝药物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V T E ,但存在诸多缺点,如通过阻断凝血级联反应中的多个靶点发挥抗凝作用,药效不可预测,治疗剂量变异性大,易导致出血,需要实验室监测,与药物㊁食物间相互作用多,存在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及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风险,胃肠外给药应用不便等㊂为克服传统抗凝药物的诸多不足,开发新型抗凝药物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的研究热点㊂目前上市的新型抗凝药物其获批适应证主要包括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与系统性栓塞的预防㊁骨科大手术后V T E 的预防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 C S )的二级预防等㊂在国内,虽然多数种类的新型抗凝药物在V T E 治疗和二级预防的适应证尚未被药监部门批准,但已进行了大量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果提示与传统抗凝药相比疗效均达到非劣效性,安全性相当或更佳㊂以下就新型抗凝药物在V T E 的治疗和二级预防领域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㊂1 新型抗凝药物的类型与特点目前临床应用的新型抗凝药物主要为Ⅹ因子(FⅩa)抑制剂与直接凝血酶(F Ⅱa)抑制剂,具体药物见表1㊂表1 新型抗凝药物分类类型药物名称F Ⅹa 抑制剂 间接F Ⅹa磺达肝癸钠(F o n d a pa r i n u s ) 抑制剂依达肝素(I d r a p a r i n u x )生物素化依达肝素(I d r ab i o t a p a r i n u x ) 直接F Ⅹa 利伐沙班(R i v a r o x a b a n) 抑制剂阿哌沙班(A pi x a b a n )爱多沙班(E d o x a b a n)F Ⅱa 抑制剂 口服制剂达比加群(D a b i ga t r a n ) 静脉制剂阿加曲班(A r ga t r ab a n )㊃791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8月第36卷第15期 I n t JR e s p i r ,A u gu s t 2016,V o l .36,N o .15新型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单个凝血因子而发挥作用,其共同优势包括使用方便,固定剂量,治疗窗宽,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与食物㊁药物相互作用小,出血并发症减少,无免疫原性,不会发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㊂FⅩa和FⅡa是内㊁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交汇点,在凝血级联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是理想的药物作用靶点,目前相关药物临床研究较多㊂直接FⅩa抑制剂通过直接抑制FⅩa而减少FⅡa的产生,但不影响已生成的FⅡa,故不影响正常的止血功能㊂间接FⅩa抑制剂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 TⅢ,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作用于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凝血因子Ⅱ㊁Ⅶ㊁Ⅸ㊁Ⅹ㊁Ⅻ)选择性结合,使得A TⅢ对FⅩa的中和作用增大数百倍,明显抑制了FⅩa的活性㊂FⅡa抑制剂直接作用于凝血级联反应的中心靶点FⅡa,抑制凝血酶的作用,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1-2]㊂2新型抗凝药物治疗V T E的临床试验有关新型抗凝药物治疗V T E的临床试验,其主要疗效终点多为V T E的复发,主要安全性终点为出血事件㊂2.1间接FⅩa抑制剂2.1.1磺达肝癸钠磺达肝癸钠为人工合成的戊多糖,通过特异而快速地与血浆中的A TⅢ结合,使其构象发生变化,从而使其与FⅩa的亲和力大大提高,为间接FⅩa抑制剂㊂该药并非新药,但因临床上不常使用,故在此一并介绍㊂MA T I S S E-P E研究为随机㊁双盲临床试验,比较磺达肝癸钠与普通肝素联合维生素K拮抗剂(V K A)治疗急性P E(无D V T)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共纳入初始治疗的急性P E患者2213例,随机分为2组㊂磺达肝癸钠组: 5~10m g(<50k g者5m g,50~100k g者7.5m g,> 100k g者10m g),1次/d,皮下注射;标准治疗组:普通肝素(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调节)联合V K A,治疗3个月㊂结果显示,2组致死性P E/无法解释的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和症状性非致死性V T E的复发率相似,主要出血事件和临床相关非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相似,提示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磺达肝癸钠与普通肝素初始治疗P 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㊂MA T I S S E-D V T研究为随机㊁双盲临床试验,比较磺达肝癸钠与依诺肝素初始治疗急性D V T(无P E)的疗效与安全性,共纳入初始治疗的急性D V T患者2205例㊂随机分为磺达肝癸钠组(治疗方法同前)和依诺肝素组(1m g/k g,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序贯V K A,治疗3个月)㊂结果同前,提示以磺达肝癸钠作为初始治疗疗效不劣于依诺肝素[4]㊂以上2项研究促使磺达肝癸钠被F D 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D V T和P E㊂同样,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 C C P)指南推荐,磺达肝癸钠可短期用于确诊或高度疑诊的D V T和P E患者㊂2.1.2生物素化依达肝素依达肝素为磺达肝癸钠超甲基化衍生物,与A TⅢ有极强的亲和力,血浆半衰期长达80~130h㊂研究发现,虽然依达肝素可明显减少V T E的复发,但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㊂由于半衰期太长且缺乏相应的拮抗剂,一旦发生出血将难以处理,目前已停止研究㊂生物素化依达肝素通过侧链改造具有了拮抗剂,使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高㊂C A S S I O P E A研究是一项随机㊁双盲㊁非劣效性临床试验,比较生物素化依达肝素(3m g,每周1次,皮下注射)与依诺肝素(1m g/k g,2次/d,皮下注射,初始治疗5~10d)联合V K A治疗急性症状性P 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㊂共纳入3202例急性症状性P E患者㊂主要疗效终点为P E复发与死亡,安全性终点为出血事件㊂结果显示,生物素化依达肝素疗效不劣于标准治疗组,复发性P E和出血风险均下降,终止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标准治疗组(P值均<0.001)[5]㊂2.2直接FⅩa抑制剂2.2.1利伐沙班 E I N S T E I N-D V T研究是多中心㊁随机㊁双盲㊁非劣效性试验,比较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联合V K A 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症状性D V T的疗效和安全性㊂共纳入3449例急性症状性D V T并排除症状性P E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1731例(15m g,2次/d,口服,共3周;继之20m g,1次/d),标准治疗组1718例(依诺肝素序贯华法林),治疗时间为3~24个月㊂主要疗效终点为V T E复发,安全性终点为大出血㊂结果显示,利伐沙班达非劣效性(2.1%v s3.0%,P<0.0001);主要安全性终点两组无差异,均为8.1%[6]㊂E I N S T E I N-P E研究是随机㊁开放标签的非劣效性试验,比较利伐沙班与标准疗法治疗急性症状性P E伴或不伴D V T的效果㊂共纳入4832例患者,分组方案同前,治疗3~12个月㊂主要疗效终点为症状性复发性V T E事件,主要安全性终点为大出血或临床相关非严重出血㊂结果显示,利伐沙班达非劣效性(2.1%v s1.8%,P=0.003);主要安全性终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v s 11.4%,P=0.23),但利伐沙班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1.1%v s2.2%,P=0.003),严重出血曲线在治疗早期(5~10d)即发生分离,颅内出血或关键部位出血总体发生率低于标准治疗组,大出血风险下降51%[7]㊂利伐沙班2008年上市,用于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V T E㊂2012年美国F D A和欧洲药物管理局均已批准其用于治疗V T E和预防复发性V T E,同年A C C P公布的‘血栓治疗和预防临床实践指南“㊁英国国家临床技术研究院公布的‘利伐沙班防治D V T指南“中均推荐利伐沙班,我国V T E治疗的适应证已提交,正在审核中㊂2.2.2阿哌沙班 AM P L I F Y-V T E研究为随机㊁双盲㊁非劣效性Ⅲ期临床试验,比较阿哌沙班与依诺肝素序贯华法林治疗急性V T E的疗效与安全性㊂共纳入5395例急性V T E患者(P E占1/3),分为阿哌沙班组(10m g,2次/d,口服,第1周;继之5m g,2次/d)和标准治疗组㊂主要疗效终点为复发V T E或V T E相关死亡,主要安全性终点为大出血和临床一般性出血㊂结果显示,阿哌沙班达非劣性疗效(2.3%v s2.7%,P<0.001),出血及大出血发生㊃891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8月第36卷第15期I n t JR e s p i r,A u g u s t2016,V o l.36,N o.15率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0.6%v s1.8%,P<0.001)[8]㊂2.2.3爱多沙班 H o k u s a i-V T E研究为随机㊁双盲㊁非劣效性Ⅲ期临床试验,比较爱多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症状性V T 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㊂共纳入8240例急性V T E患者,其中D V T患者4921例,P E患者3319例(近1/3出现右室功能不全)㊂经初始低分子肝素治疗(1m g/k g,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5~12d后,随机分为2组㊂爱多沙班组:60m g/d或30m g/d(肌酐清除率30~50m l/m i n,或体质量<60k g),1次/d,口服;华法林组:调整I N R至2.0~ 3.0,治疗3~12个月㊂主要疗效终点为症状性复发性V T E,主要安全性终点为大出血㊂结果显示,爱多沙班达非劣性疗效(3.2%v s3.5%,P<0.01),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8.5%v s10.3%,P<0.01)[9]㊂爱多沙班在日本上市,批准15m g和30m g用于骨科手术后V T E预防,目前尚未在我国获批㊂2.3 FⅡa抑制剂达比加群R E C O V E R系列研究是随机㊁双盲和非劣效性Ⅲ期临床试验,比较在使用非口服抗凝药物初始治疗5~11d后,口服达比加群(150m g,2次/d)与华法林(调整I N R至2.0~3.0)治疗急性㊁症状性V T E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疗程为6个月㊂主要疗效终点为症状性V T E复发及V T E相关死亡的复合指标,主要安全性终点为出血㊁A C S和其他不良反应㊂R E-C O V E R研究纳入2539例急性V T E患者(亚洲人65例),结果显示,达比加群主要疗效终点不劣于华法林(2.4%v s2.1%),亚洲和非亚洲人群相似,2组大出血发生率相似,总出血风险较华法林降低(16.1%v s21.9%),相对风险降低29%,2组A C S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相似,但达比加群组消化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1%v s 0.7%,P<0.01)㊂R E-C O V E RⅡ研究纳入2568例急性V T E患者(亚洲人537例),研究结果同前,达比加群在主要疗效终点方面达到非劣效性(2.44%v s2.2%,P< 0.01),2组大出血发生率相似(1.2%v s1.7%),总出血事件达比加群较华法林低(15.7v s22.1%)[10]㊂达比加群2008年用于临床,中国批准用于成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预防㊂2012年A C C P第9版‘临床实践指南之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栓治疗“推荐首次涉及达比加群㊂2013年欧洲申请增加其适应证,包括急性/复发性D V T和/或P E的治疗以及相关死亡的预防㊂3V T E的二级预防临床试验3.1直接FⅩa抑制剂3.1.1利伐沙班 E I N S T E I N-E X T E N S I O N研究为随机㊁双盲㊁优效性Ⅲ期临床试验,共纳入1197例已完成6~12个月抗凝治疗的症状性V T E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20m g,1次/d,口服)和安慰剂组,治疗6~12个月㊂主要疗效终点为症状性复发性V T E,主要安全性终点为大出血㊂结果显示,利伐沙班可显著减低V T E复发事件(1.3%v s7.1%,P<0.01),相对风险下降82%,出血事件增加,但大出血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v s 0.0%)[6]㊂3.1.2阿哌沙班 AM P L I F Y-E X T E N T I O N研究为随机㊁双盲㊁优效性Ⅲ期临床试验,共纳入2486例已完成6~12个月标准抗凝治疗的症状性V T E患者,随机分为阿哌沙班1组(2.5m g,2次/d)㊁阿哌沙班2组(5m g,2次/d)和安慰剂组,疗程为12个月㊂主要疗效终点和安全性终点同前㊂结果显示,阿哌沙班组V T E复发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7%㊁1.7%㊁8.8%,P<0.01),大出血发生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2%㊁0.1%㊁0.5%,P> 0.05)[11]㊂阿哌沙班2013年正式在中国上市,在国内仅适用于成人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V T E预防㊂3.2 FⅡa抑制剂达比加群R E-M E D Y研究为随机㊁双盲临床试验,观察达比加群在V T E治疗后延展期预防V T E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㊂共纳入2856例已完成至少3个月抗凝治疗的V T E患者,随机分为2组㊂达比加群组1426例(150m g,2次/d,口服),华法林组1430例(调整I N R至2.0~3.0),随访6~36个月㊂主要终点为复发性症状性V T E及其相关死亡,安全性终点为大出血㊁A C S 和其他不良事件㊂结果显示,达比加群达非劣效性(1.8%v s 1.3%,P=0.03),总体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19%v s26%,P<0.05),A C S发生率高于华法林(0.9%v s0.2%,P=0.02),2组大出血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12]㊂R E-S O N A T E研究共纳入1343例已完成6~18个月抗凝冶疗的V T E患者,随机分为2组㊂达比加群组681例(治疗方法同前),安慰剂组662例,随访6个月㊂主要疗效终点与安全性终点同前㊂结果显示,达比加群组降低再发V T E优于安慰剂组(0.4%v s5.6%,P<0.05),相对风险降低92%,2组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㊂总之,新型抗凝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V T E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㊂但是,新型抗凝药物缺乏真实世界研究的应用资料,临床试验排除了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随访期较短,远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和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积累㊂此外,这些药物尚无常规方法评估其抗凝强度,缺乏相应的拮抗剂,价格较贵,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抗凝药物㊂参考文献[1]I e k o M,T a r u m i T,T a k e d a M,e t a l.S y n t h e t i c s e l e c t i v ei n h i b i t o r s o f c o a g u l a t i o n f a c t o rⅩa s t r o n g l y i n h i b i t t h r o m b i ng e n e r a t i o n w i t h o u t a f f e c t i n g i n i t i a lt h r o m b i n f o r m i n g t i m en e c e s s a r y f o r p l a t e l e t a c t i v a t i o n i nh e m o s t a s i s[J].JT h r o m bH a e m o s t,2004,2(4):612-618.[2] M c C a r t GM,K a y s e r S R.T h e r a p e u t i c e q u i v a l e n c y o fl o w-m o l e c u l a r-w e i g h th e p a r i n s[J].A n n P h a r m a c o t h e r,2002,36(6):1042-1057.[3] Bül l e r H R,D a v i d s o n B L,D e c o u s u s H,e ta l.S u b c u t a n e o u sf o n d a p a r i n u xv e r s u s i n t r a v e n o u s u n f r a c t i o n a t e d h e p a r i n i n t h e㊃991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8月第36卷第15期I n t JR e s p i r,A u g u s t2016,V o l.36,N o.15i n i t i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J].N E n g l J M e d,2003,349(18):1695-1702.[4] Bül l e rH R,D a v i d s o nB L,D e c o u s u sH,e t a l.F o n d a p a r i n u xo re n o x a p a r i nf o rt h ei n i t i a lt r e a t m e n t o fs y m p t o m a t i c d e e p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s i s:a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J].A n nI n t e r n M e d, 2004,140(11):867-873.[5] Bül l e rH R,G a l l u sA S,P i l l i o nG,e t a l.E n o x a p a r i n f o l l o w e d b yo n c e-w e e k l y i d r a b i o t a p a r i n u x v e r s u s e n o x a p a r i n p l u sw a r f a r i n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 s y m p t o m a t i c 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ar a n d o m i s e d,d o u b l e-b l i n d,d o u b l e-d u mm y,n o n-i n f e r i o r i t y t r i a l [J].L a n c e t,2012,379(9811):123-129.D O I:10.1016/S0140-6736(11)61505-5.[6] E I N S T E I NI n v e s t i g a t o r s,B a u e r s a c h sR,B e r k o w i t zS D,e t a l.O r a l r i v a r o x a b a nf o rs y m p t o m a t i c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 [J].NE n g l JM e d,2010,363(26):2499-2510.D O I:10.1056/ N E J M o a1007903.[7] E I N S T E I N-P EI n v e s t i g a t o r s,Bül l e r H R,P r i n s MH,e ta l.O r a l r i v a r o x a b a n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y m p t o m a t i c 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J].NE n g l JM e d,2012,366(14):1287-1297.D O I:10.1056/N E J M o a1113572.[8] A g n e l l iG,B u l l e rH R,C o h e n A,e ta l.O r a l a p i x a b a nf o r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a c u t e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J].N E n g lJM e d,2013,369(9):799-808.D O I:10.1056/N E J M o a1302507.[9] H o k u s a i-V T EI n v e s t i g a t o r s,Bül l e r H R,Déc o u s u s H,e ta l.E d o x a b a nv e r s u sw a r f a r i n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 s y m p t o m a t i c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J].N E n g l JM e d,2013,369(15):1406-1415.D O I:10.1056/N E J M o a1306638. [10] S c h u l m a nS,K e a r o nC,K a k k a rA K,e ta l.D a b i g a t r a nv e r s u sw a r f a r i n 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 a c u t e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J].N E n g lJ M e d,2009,361(24):2342-2352.D O I:10.1056/N E J M o a0906598.[11] A g n e l l iG,B u l l e rH R,C o h e nA,e t a l.A p i x a b a n f o r e x t e n d e dt r e a t m e n t o f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J].N E n g lJ M e d,2013,368(8):699-708.D O I:10.1056/N E J M o a1207541.[12] S c h u l m a nS,E r i k s s o n H,G o l d h a b e rS Z,e ta l.D a b i g a t r a no rw a r f a r i n f o r e x t e n d e d m a i n t e n a n c e t h e r a p y o f 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J].JT h r o m b H a e m o s t,2011,9(S2):731-732.[13] S c h u l m a nS,K e a r o n C,K a k k a r A K,e ta l.E x t e n d e du s eo fd a b i g a t r a n,w a r f a r i n,o r p l a ce b o i n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J].N E n g l J M e d,2013,368(8):709-718.D O I:10.1056/N E J M o a1113697.(收稿日期:2015-10-10﹏﹏﹏﹏﹏﹏﹏﹏﹏﹏﹏﹏﹏﹏﹏﹏﹏﹏﹏﹏﹏﹏﹏﹏﹏﹏﹏﹏﹏﹏﹏﹏﹏﹏﹏﹏﹏﹏﹏﹏﹏﹏﹏﹏﹏)㊃简讯㊃‘哮喘药物治疗学“(中文翻译版)由美国M a y o临床医学院J a m e s T.L i教授编著的‘哮喘药物治疗学“重点讲述了哮喘的药物治疗㊂该书在对哮喘全方位药物治疗原则进行回顾的同时,还对哮喘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提供了主要针对门诊患者的最佳哮喘药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案;对比了哮喘药物的几个国际化方案;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分析了一些已得到确认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探讨了急诊㊁住院和I C U中哮喘的药物治疗;为本书撰文的国际知名学者还就已发表的实践指南㊁治疗计划㊁药理药效学及临床进行阐述㊂以期为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最为权威也是最新的参考资料㊂定价198.00元㊂邮购联系人:温晓萍电话:010-********传真:010-******** E-m a i l:m e d-p r o f@m a i l.s c i e n c e p.c o m 地址:100717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学出版社医学中心温晓萍㊃002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8月第36卷第15期I n t JR e s p i r,A u g u s t2016,V o l.36,N o.15。
新型抗凝药物及其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
新型抗凝药物及其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杨媛华;杨苏乔;张明园【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6(031)004【摘要】In China,the new anticoagulants,which mainly include two categories:factor Ⅹa inhibitors and factor Ⅱa inhibitors,have been gradually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study,application methods and cautions of VTE treatments that employed various new anticoagulants for better clinical using of these drugs and getting best effect of therapy.%在我国,新型抗凝药物正逐渐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治疗中,主要包括Ⅹa 因子抑制剂和Ⅱa因子抑制剂两大类。
本文主要对各种新型抗凝药物治疗 VTE 的临床研究结果、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利于临床更好地使用这些药物,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352-354)【作者】杨媛华;杨苏乔;张明园【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 100020;天津市海河医院呼吸科,天津 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6【相关文献】1.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中的真实世界研究 [J], 陈璐2.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 [J], 周荣荣;万钧3.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预防及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进展 [J], 吴丹辰;贾镭;徐希奇;荆志成4.抗凝药物预防与治疗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 [J], 李萍;李明春;王春燕5.遗传性易栓症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现状 [J], 胡子旋;曾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肝肾双通道代谢 ,故轻 中度肝肾功能损害患者 也可
以安全使用 。
1 . 4 依度沙班
临床 应用 达 比加群酯 的预 防剂 量为 1 5 0 mg / 次,
2 次/ d,RE. M ODEL[ 、 RE— M OBI LI ZEt 。 】 、 RE—
NO V A T E [ 和R E . NO V A T E I I t 研 究 ,均 为 达 比加 群 酯
抗凝作 用 。达 比加 群不仅可 以与凝血酶 的纤维蛋 白特 利伐沙班等 新型 口服抗凝 药物受到越 来越 多骨科 医生
异性结 合 ,阻止 纤维蛋 白原裂 解为纤维 蛋 白,还可 以 的关注和使用 。 抑制凝 血 因子I I I 、 V、Ⅶ 、 X、 Ⅺ及凝 血酶诱 导的血 临床 应 用 利 伐 沙 班 的 预 防剂 量 为 1 0 mg / 次, 小板 聚集 ,故抗 凝作用强 ,半衰 期为 l 2 ~1 7 h ,8 0 % 1 次/ d ,利伐沙班 预防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 术后V T E 经 肾脏 排 泄 [ 3 ] 。 的R E C O R D 1 ~4 四项研究是一系列随机 、双盲 、多 中
点 ,新 型抗凝 药物被进一 步研 发 ,本 文探讨 以下几种 ! 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老年保
;健协会专家成员,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主编。曾
承担 国家9 5 及市科委 等多项 重要科研 课题 。有1 2 项研
1 新型抗凝药 物介绍
1 . 1利伐沙班
;究获北京市级及卫生局级科技成果奖。
新型抗凝药物在V T E中的应用及进展 。
一 任 师 心 贞 医 导 。 师 历 管 院 张 。 任 室 干 维 博 北 主 部 君 士 京 任 保 , 研 教 安 , 健 授 究 贞 北 、 生 医 京 老 、 主 导 院 安 年
心 内科 主任 ,中国老 年
i 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
VT E )包括深静 脉血栓形成 ( De e p v e i n t h r o mb o s i s , DV T )和肺栓塞 ( P u l mo n a r y E mb o l i s m,P E), 目前
认为D V T 与P E 是 同一疾 病的两种不 同临床表现 ,VT E 的发病 率在 心 血管 系统疾 病 中为第3 位 ,是 患者 发病 和死 亡 的重 要原 因 之一 [ 1 ] 。VT E 最基 本 的治疗 为抗 凝治疗 ,临床应 用多年 的抗凝 方案为低 分子肝素加 华 法林 ,但 因华法林 存在起效慢 、个体剂 量差异大等缺
利伐 沙 班为 第 一个 口服 直 接Xa 因子抑 制 剂 ( 同
依度 沙班 同样 也 是Xa 因子抑 制 剂 ,生物 利用 度
时阻断 内源 性和外源性 凝血途径 ),可逆性抑 制游离 为6 0 %, 口服 后 1 ~2 h 达到最 大血药浓 度 ,半衰 期为 和 结合 的Xa 因子 ,抑 制 纤维 蛋 白原 向纤 维蛋 白的转 9 ~1 0 h ,4 9 %经 肾脏排泄 。 化 。口服快速 起效 ,半衰 期为3 . 2 ~9 . 1 h ,经过肝 肾 双通道代谢 ,其 中1 / 3 以药 物原形 由肾脏排泄 ,另外经 肝脏代 谢 。
1 . 3 阿 哌 沙班
心 的临床 试验 。汇 总结果显示 利伐 沙班 降低 症状性静
阿哌沙班也 是Xa 因子 直接抑制剂 。 口服药 物的生 脉血栓 栓塞 的疗效 明显优于伊 诺肝素 ,二者不 良事件
物 利用度 >5 0 %,3 ~4 h 后 血浆 药物浓度 达峰值 ,半 发生 率相似 。在 临床试验 中,利伐沙班均 显示 出 良好 衰 期1 0 ~1 4 h ,体 内代谢 受C Y P 3 A 4 影 响,2 5 %经 肾脏 的耐 受性 ,出血 事件发生率 较低 ,不引起心率 、血 压 排 泄 。阿 哌沙班不与 肝药酶发生抑 制或促进作 用 ,所 及 心 电图的明显改变 ,转氨 酶升高 的发生率与对照 组 以与其他 药物的相互作 用很少 。另外 ,由于阿哌沙班 相似 。
【 中图分类号 】R 5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I S S N. 2 0 9 5 . 6 6 8 1 . 2 0 1 5 . 1 5 . 0 1 5 . 0 4
静 脉血 栓 性疾 病 ( V e n o u s t h r o mb o e mb o l i s m,
中西 医结 合 心 血 管 病 杂 志
2 0 1 5 年5 月 C第 3 卷第 1 5 期
Ma y2 0 1 5Vo 1 . 3No . 1 5
C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i s e a s e J o ur na l o f i nt e g r a t e d t r a di t i o na l
C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1 5
新 型抗凝 药物在静脉血栓性疾病 中的应用及进展
张 维 君
( 首都医科大 学附 属北 京安贞医院 ,北京 1 0 0 0 2 9 )
【 关键词 】新型抗凝 药物 ;静脉血栓性疾 病;应 用 ;进展
1 . 2 达 比加群
2 V T E 预防
骨科手术 的患者如未经 药物 干预 ,两周 内DV T 的
达 比加群酯 为 口服直接凝 血酶抑制剂 ,本身无抗 发生率为4 2 % ̄8 5 %,P E 的发生率为0 . 3 %~7 . 5 . %。 目 凝活性 ,在体 内迅 速转化为有 活性 的达 比加群而发挥 前骨科常用 的围术期抗凝 药物预 防为低 分子肝素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