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职业卫生知识概述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概述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概述
77
7
CASST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 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 平。
CTWA=(C1T1+C2T2+….. +CnTn)/8
(2)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 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 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声压级峰值[dB(A)] 140 130 120
12
CASST
5. 职业健康监护 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
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 康监护。
1133
13
CASST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
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 类: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生产性粉尘,如 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277
27
CASST
直接读数仪表
2288
28
CASST
声级计
2299
29
CASST
非离子辐射探测仪
3300
30
CASST 三、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据卫生部统计,2007年,根据全国30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共诊断 各类职业病14296例。其中,尘肺病10963例,占 新职业病病例总数的76.69%;急、慢性职业中毒 分别为600例和1638例。
13人中毒,2人死亡。
企业法人被判处有期徒刑4 年,同时处以10万元罚款。
109名工人罹患矽肺, 其中28人死亡。
全国各地媒体有大量报道。
自农愿民接中受,体25检人的罹1患08矽名肺。国务院领导专门批示。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三、毒效应(毒性效应、毒性作用、毒作用):毒 物或药物对机体所致的、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四、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是指 一种外源性化合物的接触剂量与其所产生的某种健 康效应的严重强度之间的关系。 五、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接触剂 量与人群中特定健康效应的出现频率之间的关系。



(3) 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炭疽(处理动物尸体作业) 布氏杆菌---布鲁氏菌病(兽毛、皮革等作业); 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伐木工人); 艾滋病毒—艾滋病(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 伯氏疏螺旋体(蜱叮咬)----莱姆病; 蘑菇孢子----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 法定的职业病
在广义职业病的基础上,各国政府根据本 国的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以法规形式规 定的,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劳保待遇的职 业病。国外又称需补偿的疾病 (Compensable disease)。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 第二款: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 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 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 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刺激性气体:氯、氨、光气、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氟化氢、甲醛、 、 硫酸二甲酯、酸等。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 甲烷、氮气、二氧化碳等。 高分子化合物: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氯乙烯、含氟塑料等。 农药:有机磷农药等。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一、职业卫生的概念和目的职业卫生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和控制各种有害因素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保障和促进工人身体健康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职业卫生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工人免受职业病和职业健康危害的侵害,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

二、职业卫生的重要性职业卫生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对于企业,职业卫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事故和因病缺勤率,降低用工风险与责任抚慰成本,增加企业的社会信誉度等。

2.对于员工,职业卫生可以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治疗和康复的负担等。

3.对于社会,职业卫生可以推动经济的稳步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社会的文化底蕴等。

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其中包括《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条例》、《职业健康检查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等。

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保障职业健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标准,对于有效的预防、治理和控制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四、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职业卫生目标和保护工人健康而建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职业病防治管理职业病防治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职业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卫生标准、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组织职业健康检查等。

2.职业健康监测管理职业健康监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制订职业健康监测计划、开展职业健康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措施、统计分析数据等。

3.职业危害控制管理职业危害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职业危害分级标准、评估工作场所危害性、实施工艺优化和工程控制、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等。

五、常见的职业危害的防治方法1.机械振动的防治方法机械振动的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新型振动减震器、使用低振动力的设备、增强工人的专业素质、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职业健康宣传教育等。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卫生是指关于以提供安全、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目的的科学和实践活动的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忽视了职业卫生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职业卫生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的健康。

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涉及保护工人健康和预防职业疾病的学科。

职业卫生学旨在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通过调查、评估、监测和干预,职业卫生专家致力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职业卫生重要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例如,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尘埃和噪音等有害因素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听力损伤等健康问题。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工人免受这些危害,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的健康和生产力。

职业卫生知识1. 噪音控制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可能会导致听力受损。

职业卫生专家应通过控制噪音来源、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等方法来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噪音水平,保护工人的听力健康。

2. 化学品管理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化学品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职业卫生专家应对工作场所中的化学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以减少工人暴露的风险。

3. 通风系统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场所中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保持空气清新。

职业卫生专家应设计合适的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

4. 作息规律长期加班、过度疲劳会影响工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职业卫生知识包括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身体健康。

结语职业卫生知识是一项重要的科学领域,它关乎每个人在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了解和应用职业卫生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第一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第一节概述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条件或要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剂量)。

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2)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3)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及某些植物性花粉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职业心理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在同一个车间内)和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很多,导致职业性病损的范围很广,不可能把所有职业性病损的防治都纳入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范围。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当务之急是严格控制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危害大的几类职业性病损。

因此,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范围限定于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危害大的几类职业性病损—职业病,并且授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目前我国的职业病种类为10类、115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10类。

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较小的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职业卫生应知应会

职业卫生应知应会

职业卫生应知应会一、职业卫生概念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预防和减少由于职业活动导致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并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和探讨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劳动条件的措施和方案,保护劳动者健康,提高生产效率。

二、职业病分类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过程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根据其性质和病因,职业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职业性尘肺病;2.职业性皮肤病;3.职业性眼病;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5.职业性化学中毒;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职业性传染病;8.职业性肿瘤;9.其他职业病。

三、职业病预防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以下是一些预防职业病的措施:1.改善工艺:采用低毒或无毒的工艺,使用低噪声、低振动、低辐射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以减少对劳动者的危害。

2.通风换气: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

3.防护用品: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手套、防护服等,并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

4.定期检查: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和检查,确保各项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5.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劳动者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7.应急处理: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故,减轻对劳动者的危害。

四、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4.《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暂行办法》;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职业卫生基本概述教学课件PPT

职业卫生基本概述教学课件PPT
• 2、分类(卫生部):
(1)、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 (2)、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
人以下或死亡5人以下或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 下。 (3)、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 死亡5人以上或发生炭组5人以上。
劳动条件定义
• 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三方面的条件。 • 1、生产工艺过程 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
• 2.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在一级预防达不到要
求,职业病危害已开始损伤劳动者的健康时,早期 检查人体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采取补 救措施。主要工作为进行职业病危害及健康的早期 检查与及时处理,防治进一步发展。
• 3.三级预防:是在患病后合理康复处理,即对职业病
患者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岗位进 行治疗,防治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恢复健 康或延长生命。
(1)、预评价作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设计的主要依据, 首先从设计上和设备的选型上实现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本 质符合防止职业病的要求,找出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固 有或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的后果,针对建设项 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技术措施 和方案。
(2)、为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 学化提供依据。预评价提出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种类、危害程度,明确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依据 管理措施来预防;指出哪些部位、作业岗位的危害性大, 需要重点监视和管理。是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预防、 控制和消除的基础性技术资料。
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规定,有下 列行为之一的,由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 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 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 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关闭:

职业卫生知识概述

职业卫生知识概述

职业卫生知识概述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卫生伴随劳动、生产过程而存在,企业规模愈大,工艺愈复杂,使用的原材料愈多,职业卫生工作也就愈显重要。

现阶段,我国工业经济门类较为完备,生产规模日益状大,职业卫生工作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对职业卫生事宜进行了明确规定,在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中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职责和劳动者应享有的卫生防护权利。

行将颁布的>更是对企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和劳动者的职业卫生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目前,国家职业卫生工作遵循“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两为”方针,在业务管理上实行“预防为主,分类管理、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基本工作有三个层面,即:①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评价;②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健康监护;③职业病患者诊断和治疗。

2.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如有毒化学物质、生产性粉尘、有害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等,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损害健康,所引起的疾病,被称为职业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较多,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因而职业病并不仅限某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总称。

按照国际惯例,凡是经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患者依法享有特定的补偿待遇。

法定职业病划定范围的大小,世界各国并不完全一致。

各个国家主要依据本国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和对职业病的认识来确定。

我国1987年修订的>规定,现行法定职业病名单分9类102种,其中,职业中毒51种,尘肺12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9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7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疾病2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7种。

职业卫生健康知识概述

职业卫生健康知识概述

烧 伤急救
➢烧伤急救:
一灭:迅速灭火,除去热源,特别注意着火的棉衣; 二查:除烧伤外,检查全身有无其它伤害,如骨折、内脏 损 伤、 煤气中毒等. 三防:防休克、防窒息、防创面感染. 四包:用干凈的布类毛巾或纱布三角巾包裹伤面. 五送:初救后,速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烧 伤急救
化学烧伤急救
应迅速解脱衣服,清除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并用大量的 水冲洗,再用消除这种有害药品的 特种溶剂、溶液或药剂 仔细处理,严重的应送医院治疗.
高温作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当机体获热
与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机体严重缺 水和缺盐,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压下降,食欲减 退、消化不良,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暑发生。
高温与中暑
二、中暑: 定义:是受热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的统称。 临床表现: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过程中,作业人员有轻
➢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 有关资料等.
职业病预防策略
找出危害 评估风险 订出方法 实施制度 监察制度
Ⅱ、常见的职业病及预防
生产性噪声
一、 职业性听力损伤: 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 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 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 最终导致感音性耳聋。
微头晕、头疼、眼花、耳鸣、心悸、脉搏频数、恶心、 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 常或略有升高,但尚能勉强坚持工作。 轻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 工作,但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 重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 并在该工作日未能恢复工作或工作中出现突然晕厥及热 痉挛。
管。 ➢ 如危险固体化学品被倒泻或漏出,在安全情况下立即进行清除程序。 ➢ 如有危险,即撤离现场。 ➢ 如不清楚某种化学品的特性,要作危险化学物处理。 ➢ 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职业卫生概述

职业卫生概述

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作为职业卫生的一部分,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对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公司应承担职业卫生责任,包括促进员工的健康与福祉,提供安全、清洁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一、职业卫生的重要性职业卫生对员工和企业都具有重要性。

对于员工来说,健康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疾病和事故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对于企业来说,职业卫生有助于减少员工的请假和旷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动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二、卫生风险和有害因素在工作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卫生风险和有害因素。

常见的危害因素包括噪音、振动、有害化学物质、粉尘、辐射和高温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

因此,企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和管理这些有害因素,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三、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

预防职业病是职业卫生的核心目标之一。

企业应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适当的预防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改善工作环境、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培训员工等。

四、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

这些法规和标准规定了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限制和控制要求,要求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员工。

企业应当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五、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是有效管理职业卫生的一种方法。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包括政策制定、目标设定、组织规划、实施监督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促进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员工的健康保护。

六、职业卫生的好处和挑战职业卫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促进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然而,实施职业卫生也存在一些挑战,如缺乏职业卫生意识、资金投入不足、技术难题等。

职业卫生概述

职业卫生概述

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保护劳动者免受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危害,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等对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职业卫生的目标是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通过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职业卫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职业卫生需要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评估工作环境的危害因素是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础,它包括对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等)、化学因素(如有毒物质、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寄生虫等)、人为因素(如人机工程、工作强度等)进行评估和监测,了解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职业卫生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主要是通过改变工作环境中的条件来降低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时间,如安装通风设备、使用防护屏障等;行政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来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如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培训教育等;个体防护措施主要是给劳动者提供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呼吸器、防护眼镜等。

职业卫生需要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体检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的早期症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职业健康监护应根据劳动者的工种、暴露程度和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工作岗位、减轻工作强度等。

职业卫生需要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

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卫生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劳动者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学习正确的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岗位进行,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更新,保证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职业卫生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1.1 概念(1)《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 15236-2008)中职业卫生的概念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2)《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 15236-2008)中职业病的概念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职业病的概念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条件或要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1.2 职业卫生的特点与安全事故相比职业危害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1)安全事故造成的伤亡多为突发性的,而职业有害因素对人造成的危害,一般是慢性的、积累性的、渐进式的。

(2)除一些重大事故外,安全事故一般造成个别人的伤亡,而职业危害将涉及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

(3)安全问题只危及职工本人,而职业危害不仅影响职工本人的健康,还可危及下一代(尤其是对女工)。

1.3 职业卫生工作的内容职业卫生是研究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防制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措施的一门科学。

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消除职业危害,使工作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强)度降低,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加强防护,减少接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以及对职业病进行诊断、治疗、处理和报告。

1.4 职业病种类和构成要件(1)职业病种类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10类132种。

(2)职业病构成要件。

从立法意义上说,构成职业病必须有4个要件:1)病人必须是企事业单位劳动者;2)疾病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3)病因必须是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4)病种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内的。

第二节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治2.1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可以基本分为以下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2)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3)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及某些植物性花粉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职业心理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在同一个车间内)和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

2.2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1)化学性有害因素生产性粉尘及危害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较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其来源主要有: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凝结成被氧化所形成的微粒;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

常见的有铸件的翻砂、清砂以及化工、冶炼、煤炭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状物质。

生产性粉尘对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它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1)粉尘的化学成分:粉尘的化学成分和含量直接决定对机体的危害程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对矽肺的发生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致病性越强,病变进展越快,死亡率也越高。

某些有毒金属粉尘(如铅尘、锰尘)通过肺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中毒。

2)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是指固体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用粉尘颗粒大小组成的百分比表示。

分散度高表示粉尘颗粒小,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慢,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就长,被人吸人的机会就越多。

生产场所空气中的粉尘基本上都是在10微米以下,其中以5微米以下者占绝大多数,而5微米以下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3)粉尘的浓度:在生产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越高,吸入量越多,则尘肺发病机会就越多。

反之,浓度越低,尘肺的发病机会就越少。

因此控制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减少进入体内的粉尘量是降低各种尘肺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4)粉尘的爆炸性:高分散度的煤、面粉、糖、硫磺、铝及麻尘等都具有爆炸性。

在一定条件下,如火焰、火花、放电存在时,空气中上述粉尘浓度极高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爆炸。

一般认为,某些粉尘发生爆炸的下限浓度是:煤尘30~40g/m3,面粉尘、硫磺7g/m3,糖10.3g/m3。

5)其他:粉尘的溶解度、形状、硬度和密度、荷电性等也影响其对人体的危害作用。

(2)化学性有害因素生产性毒物及危害1)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其存在的形态包括气态、蒸汽、雾态、烟气和气溶胶态。

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在生产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铅中毒、苯中毒、CO、CO2、硫化氢、氨、氯气等。

2)生产性毒物还可对机体致突变、致癌、致畸、对生殖功能及下一代的影响。

工业毒物对女工月经、妊娠、授乳等生殖功能可产生不良影响,这不仅对妇女本身有害而且可累及下一代。

接触苯及其同系物、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的女工,易出现月经过多综合征;接触铅、汞、三氯乙烯的女工,易出现月经过少综合征。

化学诱变物可引起生殖细胞突变,引发畸胎,尤其是妊娠后的前三个月,胚胎对化学毒物最敏感。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化学毒物可导致胎儿生长迟缓,可致胚胎的器官或系统发生畸形,可使受精卵死亡或被吸收。

有机汞和多氯联苯致畸胎作用已被证实。

铅、汞、砷、二硫化碳等可通过乳汁进入乳儿体内,影响下一代健康。

接触二硫化碳的男工,精子数可减少,影响生育;铅、锰、二溴氯丙烷,对男性生育功能也有影响。

(3)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1)高温和热辐射(日射病,热射病,热痉挛等);2)高(低)气压(减压病,高原病等);3)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高达120-130分贝。

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造成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阈移,临床上称为噪声聋。

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都有影响;4)振动(可引起全身或局部振动病);5)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波、射频、激光等);6)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X射线、γ射线、中子等,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

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

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病人。

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

另外,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

(4)生物性有害因素如附着在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

(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定额不当;个别系统或器官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等(6)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实际工作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2.3 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和控制(1)生产性粉尘的防治1)组织措施①加强领导②做好防尘宣传教育工作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改革工艺流程,革新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应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如采用风力负压输送、负压吸砂、吸风风选代替过筛等来消除粉尘飞扬。

采用不含游离二氧化硅材料代替含游离二氧化硅材料,如采用铁(钢)丸代替石英砂喷砂。

对防止矽肺的发生有重大的作用。

3)湿式作业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的防尘措施,有效地消除了粉尘的飞扬。

如玻璃、陶瓷、搪瓷行业、石英磨粉可采用水磨代替干磨;清砂时可用水爆清砂、水力清砂等,防止粉尘的飞扬。

4)密闭、抽风、除尘凡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工序,均应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办法,使密闭系统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向外扩散。

为防止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尤其是防止粉尘的危害、保护工人健康、国家颁布一系列防止粉尘危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生产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就可以基本上防止尘肺的发生。

“密”是指密闭除尘,“风”是指加强和改善通风;“护”是指加强个人防护,“管”是指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种防尘规章制度,及时检修防尘设施;“教”是指对业主和工人的防尘防识宣传教育和培训;“查”是指就业前和定期对从事粉尘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对生产场所空气中粉尘进行监测及评比检查。

(2)化学毒物预防措施1)卫生技术措施①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②通风排毒③控制和消除生产中的工业毒物,这是从根本防毒上解决问题,属于一级预防措施。

2)卫生保健措施①对毒物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的毒物浓度要定期监测。

监测点应根据不同的作业点定期定点进行监测。

有条件单位应每半月监测一次,一般至少每半年监测一次,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

②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③做好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个人防护在预防中毒方面亦有一定的作用。

个人防护用品很多,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要正确选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从事有毒作业的工人可穿防毒服装,戴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必须注意性能和有效期)。

接触刺激眼睛的毒物,要选择有效的防毒眼镜;接触侵害皮肤的毒物,可以搽上防毒防腐药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