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文言文数量词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1.表示数量词文言文中的数词,有时表示一个数量词,其特点是量词省略,或数词后置。

例如: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一食”中的“一”是一顿之义,量词“顿”省略。

②箱奁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孔雀东南飞》)“六七十”指六七十只,数字后置,并省略量词。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一”指一粒,量词“粒”省略。

④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孙子兵法·谋攻》)“三”指三种情况,量词省略。

⑤方一沐,三握其发。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一”为一次,“三”为三次,数量省略。

2.表示概数有些数词只表示一个大约的数目,而并非表示确定的数目,是虚指而非实指。

例如: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十二”指军书多,非实指有十二卷。

②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序》)“二三”表示两三里左右。

③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各千计。

(蒲松龄《促织》)“百”“万”“千”均非指实数,都是指很多。

④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卫风"氓》)“三”指多年。

3.表示序数有些数词含有第几之义,表示顺序。

例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一”指第一次,“三”指第三次。

②以孔子遇虎言之,圣人不能先知,六也。

(王充《知实》)“六”即第六。

4.表示两数相加这种情况是用“有”将前后两个数连接起来,表示两数相加,有时量词省略。

例如: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李密《陈情表》)“四十有四”即四十四岁,“九十有六”即九十六岁。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二十有一年”指二十一年。

③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勾践灭吴》)“亿有三千”即十万三千(亿:十万)。

5.表示两数相乘有时两数连用,表示所指的数是两数相乘的积。

例如: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三五”是指阴历十五。

②急走趋之,乃二八姝丽。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

名词活用做动词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形容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

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

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国语·吴语》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数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一、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3、天雨墙坏(雨,下雨)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8、愿为市鞍马(市,买)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16、一鼓作气(鼓,击鼓)17、朝服衣冠(服,穿戴)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22、有仙则名(出名)23、有龙则灵(现灵)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25、书帛曰:“陈胜王。

”(称王)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8、环而攻之(环,包围)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31、皆下之(攻下)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35、天下缟素(穿孝服)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名词作状语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9、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10、箪食壶浆(用箪,用壶)11、乃丹书帛(用朱砂)二、动词活用动词作状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3、跳往助之(跳,跳着)动词作名词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使动用法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3、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9、忿恚尉(使尉愤怒)意动用法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3、闻寡人之耳者(闻)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为动用法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3、既泣之三日(泣)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5、念悲其远也(悲)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3、披坚执锐(坚、锐)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9、心乐之(以之为乐)作状语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作动词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9、心乐之(乐,喜欢)10、凄神寒骨(凄、寒)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15、毕力平险(毕,用尽)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18、楼渐低(低,降低)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24、香远益清(远播)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四、数量词活用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它在古代的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实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是一些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的归纳整理。

一、名词类实词:1.人物名词:如君王、贤者、士人等。

2.事物名词:如山川、宫殿、兵器等。

3.抽象名词:如仁义、忠诚、智慧等。

二、动词类实词:1.动作动词:如行、走、跑等。

2.状态动词:如居、安、富等。

3.变化动词:如生、长、成等。

三、形容词类实词:1.形容人的品德或外貌特征:如忠诚、美丽、高大等。

2.形容事物的属性:如高矮、宽窄、明暗等。

3.形容事物的状态:如安定、繁荣、富饶等。

四、副词类实词:1.表示时间的副词:如早、晚、日夜等。

2.表示地点的副词:如上、下、中等。

3.表示程度的副词:如甚、稍、很等。

五、数量词类实词:1.基数词:如一、二、三等。

2.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3.量词:如个、只、片等。

六、代词类实词:1.人称代词:如我、你、他等。

2.指示代词:如此、彼等。

3.疑问代词:如何、何等。

七、连词类实词:1.并列连词:如而、且、或等。

2.递进连词:如并、又、亦等。

3.选择连词:如若、与其等。

以上只是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的一部分,实词的种类繁多,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才能够熟练掌握。

初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词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多读经典文言文的作品,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代汉语的语境,将文言文与现代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词。

教师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教师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词1.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用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伤仲永)2. 故人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亲。

3. 心乐之。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了(小石潭记)(二)名词活用为动词4. 鞭数十。

鞭,原意为鞭子,名词,此处意为“用鞭子打”。

(童趣)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策,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口技)7.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狼)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陋室铭)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陋室铭)10. 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陋室铭)11. 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桠。

(爱莲说)12. 石青糁之。

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核舟记)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核舟记)14.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

(三峡)15. 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三峡)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观潮)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18. 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策,驱使。

(马说)19.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送东阳马生序)21. 手自笔录。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送东阳马生序)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用作动词,做……太守。

(楼记)23. 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24. 泉而茗者。

[精品资源]文言文的意动用法·为动用法·数量词用法

[精品资源]文言文的意动用法·为动用法·数量词用法

文言文的意动用法·为动用法·数量词用法文言文的意动用法·为动用法·数量词用法晚晴09三、名词形容词心理动词的意动用法(一)判断:1名词形容词心理动词带宾语,正常情况译不通。

2合乎…以…(宾语)为…(谓语)的格式。

例: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韩愈《师说》)6、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二)译法:1、名词作意动:把…(宾语)当作(作为放在)…(谓语)2、形容词作意动:觉得(认为)…(宾语)+如何(谓语)3、心理动词作意动:觉得(认为)…(宾语)+如何(谓语)特殊情况的意动用法1省略宾语的意动用法:例:吾羞(之),不忍为之下。

2宾语前置的意动用法:例:吾未之奇也。

(三)练习第一题: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2友风而子雨。

3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食。

4以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5吾闻柳公尝巧我,慧我。

6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7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8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9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10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11天下苦秦久矣。

1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13齐威王欲将孙膑。

14成以其小,劣之。

15奉祖宗庙,子百姓。

16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第二题: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4.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王安石《伤仲永》)6.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7.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8.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柳宗元《封建论》)9.友风而子雨。

文言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用法例析【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必备】

文言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用法例析【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必备】

文言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用法例析【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必备】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实词可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等。

一、名词名词:表示人或者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实词。

1.表示人名例如: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你怎么同项伯有交情呢?项伯:名词,表示人名,名缠,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

项羽统兵后,他任左尹,为令尹的副职,随项羽一起进入关中。

②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陈太丘与友期》——当时元方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元方:名词,表示人名,陈实的儿子陈纪,字元方,也是一个以德行高尚著称于世的人,官至尚书令(相当于宰相)。

他的事迹也见《后汉书·萄韩钟陈列传》。

2.表示具体事物例如: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不时用自己的身体张开翅膀似的遮掩住刘邦。

翼:名词,表示具体事物,放在动词“蔽”的前面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没多久,一只狼干脆走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屠夫)面前。

犬:名词,表示具体事物,放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

③畚箕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用畚箕(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

畚箕:名词,表示具体事物,表示实施“运”等行为所凭借的工具,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用”、“拿”、“当”等,构成“介宾短语”。

3.表示抽象事物例如:①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信陵君窃符救赵》——最终还是没有因为坐牢受别人的钱财。

故:名词,表示抽象事物,原因、缘故。

②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我与曹操这老东西,按情势说,不能同时并存。

势:名词,表示抽象事物,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根据某种情势”而产生某种行为的意思,可以加“依”、“按”这类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来解释它。

文言文量词和数词的规则

文言文量词和数词的规则

文言文量词和数词的规则文言文是中文历史悠久的一种语言形式,其词汇和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

在文言文中,量词和数词是非常重要的词类,用于表示数量和度量单位。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量词和数词的规则和用法。

一、文言文中的常用量词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常用的量词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数量。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量词及其用法:1. 一:表示数量为1的事物,如“一人”、“一书”。

2. 二:表示数量为2的事物,如“二十”、“二日”。

3. 千:表示数量为1000的事物,如“千里”。

4. 万:表示数量为10000的事物,如“万物”。

5. 百:表示数量为100的事物,如“百鸟”。

6. 十:表示数量为10的事物,如“十人”。

7. 三:表示数量为3的事物,如“三日”。

以上仅为常见的几个量词,还有许多其他的量词在文言文中使用。

二、文言文中的数词规则在文言文中,数词有一定的规则,用于表示数量。

下面列举了一些文言文中数词的规则:1. 单位从大到小:文言文中的数词通常是从大到小排列。

比如,先是万、千、百,然后是十、一。

2. 顺序排列:当数词较大时,可以使用顺序排列的方式表示。

比如,“二十一”可以写作“二十一”,而不是“一十一”。

3. 数词的重复:文言文中有一种表示重复的方法是使用数量词与数词相乘。

比如,“三三”表示三个三,即九。

4. 特殊用法:文言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数词用法。

比如,用来表示日期的“日”在文言文中可以简化为“旦”。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中的量词和数词有一定的规则和用法。

熟悉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文章。

总结:文言文中的量词和数词是非常重要的词类,用于表示数量和度量单位。

在使用文言文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用法,比如单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等。

熟悉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文言文中量词和数词的规则有所帮助。

2017高考高考文言之词类活用分析

2017高考高考文言之词类活用分析
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34、、假左右舟欲楫刃者相,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规律一:名词前面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 或有“能”“可”“足”“欲”等能愿动 词修饰,名词活用为动词。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 6、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 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名词的使动用法练习
①生死而肉骨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齐威王欲将孙膑
肉:使……长肉 王:让……称王 任命……为将
④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
⑤既东封郑。 ((《烛封之:武退疆秦界师》,)使……成为疆界)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 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 “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文言文专题复习
词类 活用
何谓词类活用 ?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的现象(临时具有 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 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状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 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如:
范增 数 目 项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



种类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动 词
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

例析文言文数量词

例析文言文数量词

例析文言文数量词作者:柳存太来源:《新课程·中学》2009年第12期在文言文中,数量词意义的表示,很多地方和现代汉语不一样,下面举例介绍。

1.“两次”或“第二次”的意思用“再”表示。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注意:现代汉语中“再”表示又一次,有时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如“再次”。

当“又”意思讲的“再”,在文言中是用“复”表示的。

2.“四”用“乘”(shèng)表示。

古代一辆车配四匹马拉叫“一乘”,因而常用“乘”表示数目“四”。

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之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犒劳军队。

②“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

”《礼记·少仪》郑玄注:“乘壶,四壶也。

”孔颖达疏:“四马曰乘,故知四壶酒,亦曰乘壶酒。

”3.十位以上的数字中,个位数或十位数前往往加个“有”字。

“有”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①“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②“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

”《韩非子·五蠹》——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朝贡。

4.零位数不专门表示。

文言文中无当“零”讲的词,“零”是“凋零”、“零散”的意思,遇到有零位数时,把间隔的位数连接在一起即可。

①“汉兴以来,三百二年。

”《后汉书·郭陈列传》——汉朝建立以来,已三百零二年。

②“户三千三百四十,口二万四十。

”《汉书·西域传》这里的“口二万四十”就是“(有)二万零四十口人”。

5.有的数目用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①“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古诗十九首》——十五月亮又明又圆,可一过二十就缺损了。

②“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江夏行》这里的“二八”即“十六”。

6.约数的表示。

如果是数目不大,往往连用相邻的两个数词表示。

文言文中数量词的常见用法

文言文中数量词的常见用法

文言文中数量词的常见用法
一、表示数量时,数词置于量词前面,只用数词不用量词。

1.蟹六跪而二螯:“六跪”现在说六条腿;“二螯”现在说两只钳子。

2.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三四人”现在说三四个人。

二、有时候数词和量词并用,但不一定象现代汉语那样置于名词前面,多数情况下置于所限制的名词后面。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栗一石”现在说“一石栗”。

4.我持白玉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白玉一双”现在说“一双白玉”;“玉斗一双”现在说“一双玉斗”。

三、数量词置于名词前面,它和名词之间往往用结构助词“之”。

5.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一介之使”现在说“一介使”。

现代汉语里仍保留着此种用法,如:“一箭之仇”、“一面之交”、“一臂之力”、“一孔之见”、“一丘之貉”、“三寸之舌”、“七尺之躯”、“万亩之田”。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也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地方,数量词置于动词前边,只用数词不用量词。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一跃”现在说“跃(跳跃)一次”;“十驾”现在说“驾(拉车)十天”。

7.由是先主遂谒亮,凡三往,乃见:“三往”现在说“往(去了)三次”。

五、文言文里,“三”“六”“九”“十二”等数词,表示数量时,不一定实指,而是极言其多。

8.三岁惯女,莫我肯顾:“三岁”表示多年,非实指。

9.虽九死其未悔:“九死”表示多次,非实指。

10.卷我屋上三重茅:“三重”表示多层,非实指。

文言数量的表达

文言数量的表达
把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考虑次数都记得一清二楚, 并对外公布呢?否则晏子何以知道“圣人”考虑 达“一千次”之多?很显然,这里的“千”是虚 指了。
二、文言文使用数量词词序与现代汉语同。
1、文言文中使用数量词修饰,限制名词,可以置前也可 以置后,而更多的是放在所修饰,限制的名词后面。数量 词如果放在名词前,它和名词之间又往往用结构助词“之” 连接。
例如:
(1)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金人十二”,就是“十二个金人”。 文言把数量词放在所修饰,限制的名词后面。翻译时,要 按习惯,把数量词提到名词前面。
(2)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廉颇蔺相 如列传》)──“一介之使”,就是“一个使臣”。数量 词放在名词前,中间加了结构助词“之”。此外,象“三 寸之舌”、“七尺之躯”、“百亩之田”也是这一类用法。
3、表分数时,分子分母数间可不用“分、之”, 如“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译: 去守边也要死掉十分之六七。)
4、表倍数时,一倍说“倍”,五倍说“蓰(xǐ)。 如“或相倍蓰”(译:有的相差一倍或五倍。)
5、表约数时,尾数不定用“余”,如“一 车炭,千余斤”(《卖炭翁》);近似数加 “且、几、将”,如“年且九十”(《愚公 移山》)(译:年纪将近九十岁);估计数 加“可、许、所”,如“从弟子女十人所” (《西门豹治邺》)(译:跟随她的女弟子 有十个人左右)。
6、表虚数时,“三、六、九、十、十二、 百、千、万”等极言其多,“一”极言其少, 如“三令五申”(译:多次命令和告诫), “一知半解”(译:知道得很少,理解得也 不透彻)。
文言文中“三、六、九、十、十二、百、千、万” 等数词虚用的现象较普遍,并且它们常常指数量 多(“三”有时也指数量少,如上例“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可译为“几个”)。在判定时,我 们可以用实数来翻译,看它文意是否通顺,是否 合乎情理;若不通,不合情理,可考虑是虚指。 如“(晏)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 千虑,必有一得。”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谁会

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副词
多:只,仅仅
吾今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左传·襄公十四年》
多:大多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西门豹治邺》
多:通“祇”,仅,不过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列传》
多:重视,看重
为上不明,为下不顺,无丑。轻其行,多其愚,不知。——《逸周书·程典》
数词
多:表示多数
韩子懦弱,大夫多贪,求欲无厌,齐、楚未足与也,鲁其惧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多: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整数以下的余数或零头
但赘进门十多日,香房里满架都是文章,公孙却全不在意。——《儒林外史》
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用法
意思
例句
形容词
多: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何多日也。——《诗经·邶风·旄丘》
多:剩余
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
多:重,与“轻”相对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老子》
多:贤;好
听者自多而不得。——《吕氏春秋·谨听》
多:大
为人主而数穷于其下,将何以君人乎?穷而不知其穷,其患又将反以自多。——《吕氏春秋·知度》

小升初文言文的句子成分辨析

小升初文言文的句子成分辨析

小升初文言文的句子成分辨析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在小升初考试中,对文言文的句子成分辨析是一个相对难的题型。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的句子成分辨析,并提供一些辨析的技巧和例句。

一、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文言文中的句子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我们需要通过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来确定各个成分的具体身份。

二、主语的辨析1. 主语是指句子中执行动作或者存在状态的人或物。

在文言文中,主语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或者前面。

例如:夫妻俩正在院中休息。

2. 主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辨析:(1)通过上下文判断,找出该句子的动作发出者。

例如:细雨如丝,夜深了,新破晓的曙光闪现在岭上。

(2)根据句子主体的性质来辨析,如人、物、抽象概念等。

例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三、谓语的辨析1. 谓语是句子中用来说明主语动作或存在状态的成分。

谓语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后面需接宾语,不及物动词后面无需接宾语。

2. 及物动词的辨析容易辨认,它通常由一个动作词或者状态词构成。

例如:孩子们唱歌欢快。

3. 不及物动词的辨析要注意与及物动词的区别,不及物动词本身不需要接宾语成分。

例如:花儿开放。

四、宾语的辨析1. 宾语是句子中被动作所作用的对象,它通常出现在及物动词后面。

例如:他买了一本书。

2. 宾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辨析:(1)通过上下文判断,找出动词的作用对象。

例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2)通过宾语所属的词性来确定。

例如:他获得了胜利。

五、定语的辨析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它可以出现在名词的前面或者后面。

定语的辨析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定语通常由形容词、数量词等构成。

例如:美丽的花。

2. 定语修饰的名词和它的前面或后面有密切的语义关系。

例如:雷声大雨点大。

六、状语的辨析状语是句子中用来修饰动作的成分,它可以出现在句子的前面、中间或后面。

状语的辨析要注意以下几点:1. 状语通常由副词、介词短语等构成。

文言文中数量词的用法辨析

文言文中数量词的用法辨析

文言文中数量词的用法辨析有同学问:“《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句话:‘吏二缚一人诣王。

’数词‘二’、‘一’一会儿在实词前,一会儿在实词后,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提得好――它指出了文言文中一个普遍现象:数词的位置。

这就涉及了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现代汉语表示数量一般的形式是:数词+量词+名词,如“一张桌子”、“一斤大米”等。

但在文言文中,除了度量衡的单位必须用量词外,其他情况一般无量词,而是数词直接与实词组合。

文言文中的数词在句中的位置,有时与现代汉语相同,有时不同。

一般来说,有下列三种情况:一、说明名词的数词可以放在名词之前(这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处在名词之后(这与现代汉语异)。

如上例中的“一”处在名词“人”前,词序与现代汉语相同;“二”放在名词“吏”之后,词序与现代汉语不同。

类似的句子我们还可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找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口技》)――总计全船,有五个人,八扇窗户。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子。

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按现代汉语的一般语序来翻译,并且在加上量词。

二、说明动词的数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译成现代汉语时也需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变状语为补语,并加上量词。

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公输盘一连使用了九次机巧多变的攻城方法,墨子抵挡了九次。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骐骥跳跃一次,也不能超过十步远。

三、说明形容词的数词放在形容词之后,现现代汉语全然相反。

译成现代汉语时也要变动语序。

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有七八百里,几千尺高。

其次,还要注意:文言文中中数词虚用的现象较普通。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其中,“百”、“十”都是数词虚用,表示概数,否则就不好理解下文的“同行十二年”了。

一会儿说“十年”后木兰回家,一会儿她的战友说与她“同行十二年”,那么木兰从军到底有多少年?其实它们都是数词的虚用现象,表示“多年”的意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如果 印几 十本 乃 至上 百 上 千 本 ,就 十
先 送 I四张 熟 牛 皮 .再送 十二 头 牛 犒 十 口人 ” 一 。
分快速 。’

+ ”+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 * ■一・— ~・— 一 + — 一一— 一 ・ — ・ + ・ + 一— 一一— - 十 一+ ・+ ”+ ・+ ”+ ・— ・+ ・— 一・ ・ - ・卜 ・ ・+ ・
¨
'i 理 l-”‘  ̄

— —
¨结 合 共 建 高 效 物 理 课 堂
。 。

浅 谈 建 立 高 中 物 理 有 效 课 堂 的 条 件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冯 振

要 : 提倡 课堂 有 效 性 的背 景 下 , 文 的偶 像 , 者 正 在 寻 找 自己 的偶 像 。 个 时 候 物 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 比喻 ,化抽象为具 在 本 或 这
劳军队。
5有 的数 目用两个数 相乘 的形式表示 .
薪 童 示多 和 汉 一 I ,地 现 语 表很 方 代 不
二 的 意 思
② “ 以乘壶酒 , 其 束修 , 一犬 , 赐人 。 《 ” 礼记 ・
①“ 三五明月满, 四五蟾兔缺” 《 古诗十九首》
— —
少 仪》
表示 的。
①“ 汉兴 以来 , 三百二年 。”后 汉书 ・ 《 郭陈
列传》
— —
潭中的鱼约有 一百 来条 。
如果约数的数 目很 大 ,就把相邻 的三个位
汉朝建立 以来 , 已三百零二年 。 数连 写 , 面再加 “ ” 。这和现代汉语 中的 前 数 字
2“ 用“ (h n ) .四” 乘” s ̄g 表示 。 古 代一辆车配 四匹马拉 叫“ 一乘 ” 因而常 ,
词表宗。
①“ 若止印三二本 , 未为简易” 活板》 。《
— —
数 却 之
量 乏
同 的进 攻 。

5 以 来 已 有 二 十一 年 了 。 时
②“ 割地朝者三 十有六 国。《 ” 韩非子 ・ 五蠹》
— —
国。( 赵国大将 ) 李牧接连打退秦
—后 秦 两 攻 赵 — 来 国 次 打
作 者全 面探讨了 提 高物 理课 堂效 率 的相关 因 ・ 学家的故事往 往能够很好 地吸引广 大学生 , 体 , 理 变枯燥 为湿 润 , 降低学生思维 的难度 , 其实 ,
素, 有理有 据 , 可操性强 , 具有较强 的指导作用 。: 因为他 们也 同样 期望将 来 自己能 够成 为像 牛 日常生 活 中的很 多幽默 可 以搬 到 物理课 堂上 关键词 : 效 兴趣 有 条件 语言
同。
注 意 : 代汉语 中“ ” 示 “ 散” 现 再 表 零 的意思 , 到有零位数时 , 间隔的位 数 遇 把
又 一次 , 时 指第 二次 , 时又 指多 次 : “ 有 有 如 再 连 接 在 一 起 即可 。
②“ 中鱼可 百许头” 小石潭记》 潭 。《
— —
次” 。当“ 意思讲 的“ , 文言中是用 “ ” 又” 再”在 复
如果 只印两三本 , 还不算简便 。
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朝 贡。
4零位 数不专门表示 。 . 文言文 中无当“ ” 零 讲的词 ,零 ” 凋零 ” “ 是“ 、
有时, 在数 词前加 “ ” , 可 字 或在后 加“ ” 许 “ 等字 , 和现代汉语 中加 “ ” 所” 这 约 等字大体相
用 “ ” 示 数 目“ ” 乘 表 四 。
的说法相似。 ②“ 三千三百四十 , 户 口二万四十。 《 书 ・ “ ”汉 成千上万” ③“ 印数十百千本 , 若 则极为神速” 《 。 活板》 西域传》 - 这里 的“ 口二万四十 ” 就是 “ 有 ) ( 二万零 四
— —
①“ 以乘韦先牛 十二犒师 ” 肴 之战》 。《 殳
例如 : 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成语 “ 以牙还牙” : 、 顿 爱因斯坦一样的名人。 . 谓, 4正所 亲其 师 , 来 , 信 高 中物理是一门部分学生感觉 比较难学 的 其道 。物理教 师 自身 的涵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学 “ 人不犯我 , 我不 犯人 , 若犯我 , 人 我必犯人 ’ ; 等 科 目, 同时也是 部分教师感觉 比较难教 的课 程。- 习物理 的兴趣 。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位老师的 语 言 来 表 述 。 子 目 : 愤 不 启 , 悱 不 发 。 明 孔 不 不 指 了教 师要 抓 住 恰 当的 时 机 进 行 启发 、 点拨 。 在 如 因而尽可能地提高高 中物理课 堂教学的效率就 : , 话 他就会喜欢上这一门课 程 , 并学得很好 。我 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物理是 普通高 中的一门基 : 认为一个学生喜欢 的教师主要必须具备如下一 讲 “ 声音的发生 和传播时 ” 巧设导语 :耳朵的功 “ 础课程 , 它对学生提高基本 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一 些条件 : 知识 渊博 , 关爱学生 , 风趣幽默 , 乐观向 能是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那 么声音是怎样发生 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增强 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 : 。总之注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 中的呢? 上 寥寥数语 ,
往往加个“ ” 。 有 字
②“ 正见当垆女 , 红妆二八年” 江夏行》 。《
这 里 的 “ 八 ” 十六 ” 二 即“ 。 6约 数 的表 示 。 . “.
麦 ,刿 》 言 孽竭-论 。 战 ( 曹

如果是数 目不大 ,往往连用相邻 的两个数
①“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
十五 月 亮 又 明 又 圆 ,可 一过 二 十 就 缺
郑 玄注 :乘壶 , “ 四壶也 。” 孔颖达疏 : 四马 损 了 。 “


的 勇
作 气

日乘 , 故知 四壶酒 , 日乘壶酒 。” 亦 3十位 以上 的数字 中 , . 个位数 或十 位数前
“ ” 有 古同“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 数。 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