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2)

合集下载

2021-2021海淀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1-2021海淀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1-2021海淀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语文 2021.1一、基础・运用(共13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北京文化,学校组织了“文化符号・寻踪北京”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寻踪千年古刹潭柘寺,探寻北京文化渊源。

下面是同学找到的一段关于潭柘寺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3)题。

(共5分)“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这是一句人们① 的民谚。

据史料记载,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也许有人会问:“北京最早的城市是燕国的蓟城,距今至少三千多年,比潭柘寺早了一千多年,不是应该先有北京城吗甲】其实,那时候的蓟城,只是一个诸侯国小城。

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应该是在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元大都,使它初步具有了中国政治中心城市的规模,也奠定了现在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而此时已经晚于晋代800余年了。

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负责迁都事宜。

据说姚广孝② 潭柘寺设计建造了紫禁城(今“故宫”)。

潭柘寺在鼎盛时期有房999间半,而故宫则有房9999间半。

不仅如此,故宫一宫一殿的布局也如同潭柘寺一样【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层次清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

北京城与潭柘寺的渊源之深可见一(bān) ③ 。

(1)给加点字注音、对画线字笔画和根据读音写出的汉字作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 燕国(yān)“贯”字的第3笔是:一可见一般B. 燕国(yàn) “贯”字的第3笔是:一可见一斑C. 燕国(yān)“贯”字的第3笔是:丨可见一斑 D. 燕国(yàn)“贯”字的第3笔是:丨可见一般(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①耳濡目染②仿照 B. ①耳熟能详②仿照C. ①耳熟能详②按照 D. ①耳濡目染②按照(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甲】”? 【乙】; B.【甲】”? 【乙】: C. 【甲】?” 【乙】; D. 【甲】?” 【乙】: 2、胡同里的门联是城市记忆的文化符号。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参考答案)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参与)B.小大之狱.(监狱)C.公将鼓之..玉帛(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击鼓进军) D.牺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必以.分人B.其.乡人曰其.真无马耶?C.战于.长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肉食者谋之.忠之.属也3.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译文: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决定给谁使用。

B.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译文:(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了。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有埋伏。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B.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C.文章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曹刿论战原文2篇

曹刿论战原文2篇

曹刿论战原文曹刿论战原文被誉为古代中国最著名的辩论之一,是《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一段关于是守城还是放城的辩论记录。

下面是第一篇:曹刿论战原文第一篇战国时期,齐国和楚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而双方战局胶着,毫无进展。

齐鲍国曹刿是一位睿智而富有智慧的人,他受到齐国主父的赏识,被派往楚国主父的营寨,与楚国军师主父列进行辩论。

曹刿到达楚军营寨后,见到了主父列。

他主动向主父列请教:“敢问主父何故不能取齐?”主父列傲慢地回答道:“曹刿啊,你以为战争是儿戏吗?齐国虽然弱小,但是他们总是能在最后关头逢凶化吉,不可小视。

”曹刿微笑着,继续询问:“既然齐国总能逢凶化吉,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他们低落的时刻直接攻击?”主父列愤怒地回答:“可恶的曹刿,你以为你的建议是多么聪明吗?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冒险做出这种无谓的举动。

”曹刿微笑不语,一时间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主父列冷冷地注视着曹刿,鄙夷地说道:“你以为你能够击败我吗?没有用的,你只是一个齐国小子而已。

”曹刿面色平静,却自信地说道:“主父列,你追求的是胜利,而我追求的是和平。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也许你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主父列有些不屑地看着曹刿,但还是被他的自信所吸引,说道:“好吧,就让我来听听你的建议。

”曹刿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齐鲍国以分土地管理,土地肥沃,人口众多。

他们的实力雄厚,不容小觑。

我们如果直接攻击齐国,恐怕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主父列略微扬起眉毛,表示对此感兴趣。

曹刿继续讲道:“如果我们放弃攻击齐国,而是守住我们的城池,等待时机,齐国的人口和资源将逐渐减少。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其他诸侯国的支持,形成一个联盟,共同对抗齐国,这样我们就能以弱胜强。

”主父列沉思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认真地说道:“曹刿,你的建议确实有可取之处。

放弃攻击,守城待机,争取外交支持。

不错,我们可以试试。

”曹刿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知道自己这场辩论取得了胜利。

2023年全国卷2文言文

2023年全国卷2文言文

2023年全国卷2文言文2023年新高考II卷文言文注释详解材料一:凡战(打仗。

【教材链接】《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若(如果)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状语后置句,不可于险阻之间战。

险阻,山川险恶梗塞。

间,中间,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须要平易(地形平坦)宽广之地(省略句,须要<于>平易宽广之地<战>)。

闻鼓则进,闻金(指锣声)则止,无有不胜(名词活用做动词,获胜,取胜)。

法(兵法)曰:“用众进止(前进和后退)。

”晋太元时(【教材链接】《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秦苻坚进屯(驻扎,驻守。

【教材链接】《陈涉世家》: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寿阳,列阵淝水(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于淝水列阵。

列阵,布列阵势。

),与晋将谢玄相拒。

玄使(派)谓符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靠近)水(河流,此指淝水)为阵,是(这)不欲速战。

请君少(稍微,稍稍)却(退),令将士得(能够)周旋(盘旋,运转),仆(谦称,我)与诸君缓辔(放松缰绳,骑马缓行)而观之,不亦乐乎!(不亦……乎:不也……吗)”坚众皆曰:“宜阻淝水(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宜于淝水阻之),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万无一失)。

”坚曰:“但(只)却军,令得过,而我以(率领)铁骑数十万向(对着,朝着)水,逼而杀之。

”融亦以为(认为)然(正确)。

遂麾(指挥)兵(军队)却,众因乱而不能止。

于是(在这个时候),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率领)精锐八千渡淝水。

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来到阵地)出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奇策),攻人不意(料想),斯(这)亦相变之法(兵法)乎(省略句,省掉了谓语“符合”,斯亦<符合>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用)小术(途径,方法,策略)而胜(战胜)无术,以(凭借,依靠)片善(小善)而胜无善,斯(这)安(怎么)足(足够)以(用来)论(谈论)兵法也?若(像)谢玄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破苻坚,非(不是)谢玄之善(善于用兵)也,盖(表原因,大概因为)苻坚之不善也。

《曹刿论战》原文及对照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对照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对照翻译曹刿论战读后感篇一《曹刿论战》是《左转》中的名篇,通过简洁扼要的叙述和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影响。

曹刿的远见卓识、当机立断以及一介匹夫在外敌入侵时对国家的担当被千古传诵。

一国之君鲁庄公却成了曹刿的配角甚至反面,用他的“鄙”衬托曹刿的“远谋”。

其实鲁庄公才对这场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鄙”仅表现在军事上,其他许多方面,都非常值得推崇。

首先,他忠于职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他尽心尽力地把本职工作干好,为国家大多数人谋利益,自然会获得人民的拥护,这是打赢这场以少胜多战役的基石。

虽然他自己一开始对这一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得需曹刿提醒,但如果他玩忽职守众叛亲离,曹刿多有谋略也无能为力了。

第二,他不畏强暴。

面对强大的霸主齐国的入侵,他立刻准备迎战,并且跟曹刿乘一辆战车到前线指挥,这是顽强不屈的姿态,激励全国军民奋起抗敌。

正因为“公将战”,曹刿才请求入宫拜见他,愿意帮他成就大事。

如果他首先被强敌吓破胆割地赔款苟且偷生,那就是“一君无能气死全国”,曹刿哪还有报效国家流芳千古的机会?第三,他礼贤下士有识人之明。

曹刿并不属于“肉食者”,本来没有资格参与这场战役的谋划和指挥。

但庄公不凭出身给人贴标签,而是礼貌地接见了他,容忍了他对自己毫不客气的反驳,并且通过短暂的会面、对话认定曹刿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从而加以重用。

能够识人、用人是作为君主、领导的重要品质。

尤其重要的是他的开诚布公和自知之明。

他不像某些身居高位的人一样刚愎自用装腔作势,生怕别人知道自己不行。

他清楚军事是自己的短板,但决不护短。

他发现曹刿是内行,是忠臣良将,就对曹刿言听计从,跟曹刿乘一辆战车,完全听取曹刿的不同意见,从而取得战役的彻底胜利。

最后,鲁庄公虚心好学。

战役已经大获全胜,他决不放过向行家学习的机会,放下一国之君的身段“问其故”。

换成某些领导,早就炫耀自己知人善任大肆庆功去了。

就凭这种态度,他一定会不断取长补短,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曹刿的历史故事-曹刿论战

曹刿的历史故事-曹刿论战

曹刿的历史故事-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的故事⼀直流传⾄今,因为曹刿,⼀⿎作⽓的成语也流传⾄今.下⾯就跟⼩编⼀起来看看曹刿的历史故事-曹刿论战吧! 曹刿论战 曹刿既⾮武将,也⾮⽂⾂,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见庄公。

他的亲友邻⼈劝他:“国家⼤事,⾃有那些天天吃⾁的⼤官管着,你何必瞎操⼼?”曹刿说:“那些⼤官⽬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 曹刿见了庄公,⾸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

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齐、鲁两军相遇。

双⽅列成阵势,战⽃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擂战⿎,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迎击。

曹刿阻⽌道:“等⼀等。

”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擂了⼀通⿎。

这样齐军擂⿎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

直到齐军三通⿎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响,下令冲杀,⼠兵们⼀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

齐军⼤败,狼狈⽽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阻⽌,并下车细看地⾯齐军兵车轮迹,⼜攀上车前横⽊,注意暸望敌军退⾛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

曹刿说:“战,勇⽓也。

⼀⿎作⽓,再⽽衰,三⽽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主要是靠勇⽓。

第⼀通⿎时,⼠兵们勇⽓最⾜,到再擂⿎时,勇⽓有些衰落;到第三通⿎,勇⽓更全部消失了。

敌军勇⽓消失,我们则⼀⿎作⽓,⽃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

曹刿⼜说:“齐国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

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 ⼈物介绍 曹刿(曹沬(mèi)),鲁国⼈,春秋政治家、军事家。

鲁庄公⼗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败齐师,⼀⿎作⽓之典出于此。

拓展 长勺( sháo)之战发⽣于春秋时期周庄王⼗三年,齐桓公⼆年,鲁庄公⼗年(公元前684年)。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邀,邀击、迎击.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曹刿论战2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曹刿论战2  (含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20曹刿论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玉帛.()又何间.焉()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2.请根据自己的积累,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下列加点字的成语。

要求加点的字含义相同。

示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1)彼竭我盈.——()(2)小信未孚.——()(3)故克.之——()(4)下视其辙.——()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今义:(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今义:(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今义: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的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本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本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这句话写出了曹刿心思缜密的特点。

6.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让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事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他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宫。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就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

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逐他们。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你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工比,谁漂亮?”妾说:“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的看他,邹忌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释字句。

可以是文字符号图片等多种形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2)。

公(3)将战。

曹刿(读音guì)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àn)(5)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6)入见。

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11),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12)。

”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13),神弗福也(14)。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6)。

公将鼓之(17)。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8)。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9);登轼(读音shì,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望之(20),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22),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读音zhé)乱,望其旗靡(读音mǐ)(23),故逐之。

”【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àn):参与。

(7)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

(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最全)有译文及答案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最全)有译文及答案

曹刿论战(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

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译文】: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

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

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兵。

疏,散、撤。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

⑤[信]信用。

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

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 ?????????? 10.翻译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文段理解。

(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河北中考语文 预测训练 (9) 文言文阅读

河北中考语文 预测训练 (9) 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四文言文阅读一、(2018河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甲】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之①,曰:“此吾可羞②也,此吾可服也,此吾可资③也,此吾可器④也。

”攫已,即去。

市伯⑤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⑥时,双目晕热⑦,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⑧与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

傍有哂⑨之者,晋人戟手⑩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乙】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

出后叔父,徙居新安。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有删改) [注]①攫(jué):夺取。

②羞:同“馐”,美好的食品。

这里当动词用,译为“吃”。

③资:收藏。

④器:用。

⑤市伯:管理市场的官吏,又译“店主”。

⑥火炽(chì):旺盛,此指迫切。

⑦晕热:热得头脑发胀。

⑧幸: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

⑨哂(shěn):讥笑。

⑩戟(jǐ)手:竖起中指和食指如戟形,是侮辱人的动作,指骂人。

出后叔父:(皇甫谧)过继给他的叔父为子。

叔母任氏: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三牲之养:用牛、羊、猪(三牲)肉来奉养父母。

道:正道。

曾父烹豕以存教:曾子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长存。

卜:选择。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1)此吾可服.也服:(2)攫已,即去.去:(3)尝.得瓜果尝:(4)教有所阙.阙:2.下列句中的“以”与“孟母三徙以成仁”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带答案2)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带答案2)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的句子:,,。

3.《曹刿论战》中当权者无法担当救国重任,曹刿求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国君并没有真正地与百姓共享生活物质,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的看法。

5.曹刿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

6.对于勇气的在战争中的作用,《曹刿论战》中是这样表述的:
,,。

7.《曹刿论战》中,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

8.《左转·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实溃败的依据是:“,。


9.《曹刿论战》中曹刿针对鲁庄公提出的增加祭品,求得神灵保佑的意见进行的批判是“,”。

10.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时,实地考察“,”后,才下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想。

《曹刿论战》默写答案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何以战。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0.齐人败绩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翻译2篇

曹刿论战翻译2篇

曹刿论战翻译曹刿论战是《战国策》中的一篇经典谋略篇章,被誉为是古代中国兵法的典范之一。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位谋士如何运筹帷幄、智勇双全地应对战争中的困难和敌人的策略。

下面将分两篇进行翻译。

第一篇(3000字):曹刿论战公元前200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在鸿门之战中激战正酣。

刘邦因为兵少将寡,远远不能与项羽的大军抗衡。

曹刿担任刘邦的谋士,他深谙兵法,机智过人,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在战场之上,曹刿要想帮助刘邦赢得这场看似不可能赢得的战斗,他必须要有一套独特的策略。

曹刿思来想去,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种计策,来挑拨项羽的内部矛盾,让他们内斗,从而削弱对刘邦的威胁。

于是,他向刘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曹刿首先分析了项羽的军队的现状。

项羽手握重兵,军队强大,士气高昂,刘邦势单力薄,很难与之抗衡。

曹刿指出,项羽的军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各个地方的将领对他心怀不满,互相猜忌。

曹刿说:“项羽的将领们都很强大,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是我们可以利用的。

我们可以通过挑拨离间,让他们内斗,从而削弱他们的力量。

”刘邦认真倾听着曹刿的建议,他深知曹刿是一个机智的人,所以对他的话很是信任。

他说:“曹刿,你的策略很有道理。

如果我们能够利用项羽的弱点,让他们内部矛盾激化,那么我们就有机会反败为胜。

”于是,曹刿根据自己的计划,通过刺探消息,了解到项羽的将领中有一人叫韩信,他背叛了刘邦,投靠了项羽,成为了他的右膀左臂。

曹刿看到了这个机会,他决定利用韩信和项羽的关系对刘邦不利。

于是,曹刿提出了一个计策,即利用韩信和项羽的关系,让他们产生不信任和矛盾,最后导致韩信离开项羽。

这一策略得到了刘邦的认可。

刘邦和曹刿一起对韩信展开了一番策反工作,他们向韩信传递了假消息,说项羽已经开始怀疑韩信的忠诚度,准备动手处死他。

韩信对此非常震惊,他开始怀疑项羽的意图。

刘邦和曹刿又向韩信保证,只有他回到刘邦的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信任。

在刘邦和曹刿的精心策划之下,韩信最终选择背叛了项羽,回到了刘邦的军旗下。

曹刿论战 2

曹刿论战 2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从。”
译文: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 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
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
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
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有
埋伏,我察看他们的车印杂乱,望见他们的军旗
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一词多义:

齐师伐我: (攻打、进攻)
伐竹取道: (砍伐)

弗敢加也: (虚报) 既加冠: (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 式,表示成年。)

2.又何间焉

3.牺牲玉帛
古义: 祭祀用的牛羊等 今义: 为革命事业或其他正义 事业献出生命
古今异义:

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4.小大之狱

5.忠之属
今义:
忠诚
古义: 可以凭借

6.可以一战
今义: 能够
古义: 第二次或两次

7.再而衰
今义: 又一次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 (详) 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

衣食所安 :
(养)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哪)

谋之
小大之狱
(代词,代这件事)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曹刿)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间:_____(2)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3)战则请从从:______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曹刿论战 二课时》教学设计(长春版)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曹刿论战 二课时》教学设计(长春版)
教学设计
四平市第十七中学
课题:曹刿论战
讲课教师:赵金玲
学科:语文
课时:2课时
总课时数:3课时




知识与技能
积累“伐、间、信、师、将、鄙、克、竭、盈、靡”等常见的实词,能够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诵读、精讲、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曹刿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爱国精神,理解战争取胜的原因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后记:
(27)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28)克:战胜,攻下。
(29)盈:满,充沛。这里指士气旺盛。
(30)测:估计,预料。
(31)靡(mǐ):倒下。
(32)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
(33)败绩:大败
(34)属:类
(1)乃:于是,就。
(2)以:用,凭,靠.
(5)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当权,享厚禄的人。
(7)间(jiàn):参与。
(8)鄙:浅陋,无知.这里指目光短浅.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个人专有。
(10)遍:遍及,普遍。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公将鼓之——击鼓;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
2、在整理、补充了主要的实词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补充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本文的虚词。
解疑归类: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明确本文相关的文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页 返回 下页
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 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 进攻?他的解释是: 进攻?他的解释是: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夫战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上页
返回
下页
“齐师败绩”时,曹刿为什么不 齐师败绩” 齐师败绩 让鲁军马上追击? 让鲁军马上追击?
上页 返回 下页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 红色 军队 攻打
春秋地图
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
上页 返回 下页
说文解字

• 最早写做“閒” 最早写做“ • 从门中能看到月亮, 从门中能看到月亮, 表示“门缝” 表示“门缝”。 • 引申为“缝隙”、 引申为“缝隙” 空儿” “空儿”。 • 有缝便可插如东西, 有缝便可插如东西, 引申为插入、参与。 引申为插入、参与。 • “又何间焉”的“间” 又何间焉” 即参与之意。 即参与之意。
• 源于两本书: 源于两本书:
– 《春秋》 相传孔子所作, –《春秋》,相传孔子所作,记载前 770-前476的历史。 的历史。 前 的历史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著,记 《战国策》 西汉末年刘向著, 年的历史。 载前 476 年-前 221 年的历史。 前
上页 返回 下页
“春秋三传” 传:注释 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 公羊传
上页 返回 下页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 红色
(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 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 勇气也。一鼓作 而衰, 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惧有伏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望其旗靡 故逐之。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上页 返回 下页
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 大大小小的案件, 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 论战前的政治准备 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 • 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彼竭我盈” 论开始进攻的时机 彼竭我盈 之时; 之时; • 论开始追击的时机 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 辙乱旗靡” 辙乱旗靡 之时。 之时。 • 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上页 返回 下页
正音: 朗读课文 正音:shì
zhé
suì
zhú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下视其辙 而望之,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遂逐齐师 齐师。 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fú mǐ 上页 返回 下页
注释
翻译
上页
返回
下页

(其中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 其中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 十年春 师伐我 将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 谋之, 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公曰: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 所安, 分人。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 弗敢加 必以信 对曰: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 神弗福 公曰: 小大之狱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不能察,必以情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对曰: 一战。战则请从。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语文
九年级
下册
曹刿 论战
上页 返回 下页
小知识: 小知识: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
• 齐鲁长勺之战前(684年) 齐鲁长勺之战前( 年 •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 年 • 秦晋崤之战前 (633年) 年
上页
返回
下页
“春秋战国”的名称源于何处? 春秋战国”的名称源于何处? 春秋战国
上页 返回 下页
理解
答问
上页
返回
下页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一定要见鲁庄公,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一定要见鲁庄公, 原因是: 原因是: • 肉食者鄙。 肉食者鄙。
上页
返回
下页
在鲁庄公迎战齐军的三条理由中, 在鲁庄公迎战齐军的三条理由中,曹 刿最重视哪一条?为什么重视? 刿最重视哪一条?为什么重视?
• 最重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最重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必以情”。 • 因为他认为这是“忠之属也”— 因为他认为这是“忠之属也” —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
上页 返回 下页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 红色
(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 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长勺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败绩。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而望之, 可矣。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离开车辙, 齐师。 离开车辙,
上页 返回 下页
请你指出“ 请你指出“轼”
上页
返回
下页
第二段) 《曹刿论战》译文(第二段) 曹刿论战》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 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 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 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 “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 刿说: 可以了。 刿说:“可以了。”齐国的军队被击 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 溃,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 曹刿说: 不行。 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 军的车辙, 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 可以了。 于是追击齐军。 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关于左丘明
• 春秋时史学家,与孔子同时,或谓 春秋时史学家,与孔子同时, 在其前。 在其前。 • 双目失明。 双目失明。 • 鲁国人,曾任鲁太史。 鲁国人,曾任鲁太史。 • 著《左传》、《国语》。 左传》 国语》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
正音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课文
正音: 正音:

biàn
jiàn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何以战? 公曰: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 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fú

上页 返回 下页
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夫战,勇气也。 夫战,勇气也。 • 作战,是靠勇气的。 作战,是靠勇气的。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第一次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 第一次击鼓振作勇气, 鼓勇气衰落, 鼓勇气衰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 消失了。 消失了。
上页 返回 下页
第三段) 《曹刿论战》译文(第三段) 曹刿论战》 战胜了齐军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 战胜了齐军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 作战,是靠勇气的。 曹刿回答:“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 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落, 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落,第 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 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兵在那里。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兵在那里。 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 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 倒下了,所以追击他们。 倒下了,所以追击他们。”
作者公羊高 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上页 返回 下页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左传
关于《左传》 关于《左传》
• 代表先秦文学的最高成就。 代表先秦文学的最高成就。 • 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 年以后二 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 百多年的历史。 百多年的历史。 • 是编年体史书。 是编年体史书。
上页
返回
下页
• 因为他认为鲁国是“大国,难测也, 因为他认为鲁国是“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惧有伏焉”。
上页
返回
下页
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到什么? 到什么? “视”到什么?“望”到什么?
•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上页
返回
下页
归纳:曹刿论战“ 了哪些问题? 归纳: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
落荒而逃。 落荒而逃。 指被击溃。 指被击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