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朝史书杂采奇闻轶事的叙事方式——以南朝范晔《后汉书》为例

合集下载

近十年《后汉书》文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后汉书》文学研究综述

古代文学近十年《后汉书》文学研究综述崔琦郑州大学摘要:本文主要以《后汉书》为研究对象,从文学角度入手,对《后汉书》文学研究成果从文学文本、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由此对《后汉书》文学研究概况进行初步感知,并借此明确《后汉书》文学研究待被发觉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后汉书》;文学研究《后汉书》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作为“前四史”之一,学界对《后汉书》研究,成果丰硕,本文选取文学角度,对《后汉书》从文学文本、作者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四个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概述,从而展现《后汉书》文学研究概况。

一、文本内容研究基本上都是选取了《后汉书》中某一列传、或序论赞或整体选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

1.对列传研究,赵庆然对《后汉书·文苑列传》的形成过程、传主身份、体例进行了研究。

杨艳芳主要对《舆服志》的源流、文献学价值、文化与社会史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苏玉主要对《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部族祖先传说进行分类整理,并透析西南夷祖先传说背后蕴藏的思想。

英在以《后汉书大秦传》为中心,考察了公元1到5世纪中国文献中关于罗马帝国的记载,认为大秦记载仅为传闻,同时分析了大秦的基本特征、传入中国的渠道以及大秦传闻演变。

胡秋银通过对《独行列传》的分析,探讨了范晔立传的意图,并通过与《党锢列传》《逸民列传》的对比研究范晔的思想。

杨颖研究了《后汉书·独行列传》对前代史书的继承,分析了游侠精神的发展变迁及其背后所透视的文化变迁。

席艺璇通过对《独行列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认为《后汉书》中"非主流"的独行群体实则是儒家主流思想的体现。

曲柄睿对光武守业诸臣传编纂结构分析,透视了范晔对东汉政治的认识。

2.序论赞研究,唐莹对《后汉书》的序、论、赞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后汉书》史论的文体特征、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范晔《后汉书》文学思想论

范晔《后汉书》文学思想论

范晔《后汉书》文学思想论:孔书贤南北朝时宋人范晔,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曾祖父范汪官居安北将军,著有《尚书大事》20卷。

祖父范宁任职太守,著有《尚书注》等49卷。

父亲范泰官至振武将军,著有《古今善言》24卷。

虽然叶凡的家庭显赫,但他的地位却很低。

作为妾,他妈在厕所生他,蹭他额头,留下伤疤。

我第一个妈妈歧视,我爸爸也不喜欢。

我同父异母的弟弟骂完他就要家破人亡。

尽管很生气,叶凡还是努力学习。

10岁时,他以渊博的知识而闻名。

23岁时,王鹏程人刘益康招募叶凡参军。

彭是同父异母的弟弟,颇有才华。

深得赏识,先后任新蔡太守、秘书监、尚书事。

自命不凡和年轻,叶凡有时放纵。

当彭的母亲去世时,在哀悼中感到厌倦,于是他和朋友们一起喝酒,并打开窗户听挽歌。

有人报告彭城王,叶凡被驱逐出宫,降级为宣城太守。

文人自古进而从政,退而为文。

范晔遭此打击后,对官场已无奢望,发奋为班固立传,写一部东汉史。

范晔特别欣赏司马公曰和班固论史的部分,有意加大论、赞的分量。

把他贯穿《后汉书》中的九赞串联起来,就是一篇带韵的东汉政治史略。

九赞与史论珠联璧合,把东汉创立、发展和衰亡的经验教训揭示得非常清晰、深刻。

在范晔35岁那年,《后汉书》终于写成。

这部史书,从汉光武帝元年,写到汉献帝25年,跨越196年。

全书结构严谨,广博厚重,辐射面极大。

尤其是,范晔辛辣、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

认为社会动乱源于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

对君权神授的天命论思想给予彻底否定。

指出,残暴的君主见大家不敢违背他的意志,因而肆意妄为。

表示对帝王的权力要加以制约。

范晔还把贪官污吏比作“饿狼”“饥虎”,给予无情鞭挞。

他猛烈抨击佛教的虚妄和阴阳禁忌的荒诞不经,倡导主观能动和积极进取。

范晔还破天荒地为皇后立传,为妇女立传,使《后汉书》更加多姿多彩。

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东汉王朝的两大教训。

范晔用《党固》《宦官》两个章节,浓墨重彩地记述了这段历史,给人以强烈震撼。

他还将东汉时期著名的诗文及其加以评介,给文学以应有地位。

范晔及其史传文学

范晔及其史传文学

范晔及其史传文学范晔所处的南朝时代,政权更迭频繁。

当时的士人对王朝天命不再迷信,经常奋起抗争;另一方面,高门士族实际政治能力日渐退化,他们的抗争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政治上无所作为,士人们于是将他们的爱尚转移到文化艺术上,著史的社会风气也随之兴盛起来。

这些影响了范晔,造就他一身才学,促成他著作《后汉书》,也间接导致他谋反遭诛。

范晔家族出自南阳,笃持儒学,世传《春秋》,是一个文化家族。

这也影响了范晔,他抨击佛教的神鬼宣传与因果传说,力主无鬼论,在著史观念上对儒家学术非常重视,在政治上推崇儒家的王道精神,主张实行宽和的仁政,歌颂忠孝节义等儒家道德。

范晔性格轻躁,范晔对上司倨傲,与同事不能同心,日常交游又十分不慎,最终陷入了宋文帝与刘义康斗争的旋涡,成了皇族内讧的牺牲品。

范晔的悲剧正反映了南朝士族阶层的退化。

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心志高狂,但既没有经略军政的实际能力,又缺乏成就大业的勇气,最终的悲剧自然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范晔著史的目的在于“正一代之得失”。

在体例上,以及传记人物的取舍上,《后汉书》主要取源于《东观汉记》及先前已成的有关东汉的诸家历史著作。

此外,范书新设了一批类传,如《文苑列传》、《独行列传》、《逸民列传》、《列女传》等,这些类传的设立是范晔吸收了前人创作成就,化为己用的结果。

《后汉书》在描写、塑造历史人物形象上注意到了向前代史传文学学习,如运用细事法、集中法、典型事例法、侧面描写法、对比法、背景烘托法等写人方法,各类人物,各有特色,人物类型的丰富性、感染力直逼《史记》。

《后汉书》在《后汉书》在结构安排采用“牵连法” (李景星语),将合传内各个传主人物的事迹彼此牵连起来,使传记更象一个整体。

一些篇幅较长的人物传记,在叙述结构的安排上颇具匠心,全传的叙述头绪虽然比较繁杂,但人物事件前后关联,叙述线索杂而不乱。

《后汉书》的叙述语言简中见密,简中见丽。

《后汉书》序、论、赞的创作也是范晔最引以为骄傲的成果。

《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年间的历史。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后汉书》再现了东汉的历史,保存了东汉一代的诸多史料。

东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朝代兴衰历变,历史大事件等等,诸如党宦之争、党锢之祸、图谶盛行等史实,皆赖其保存记录。

《后汉书》还学习了班固的《汉书》,保存了东汉学者大量有价值的论著。

范晔在《后汉书》中亦继承了前人的纪传体制(保留“纪”、“传”、“志”的体例,在人物传记中亦采用独传、合传、类传的形式),但又有所创建:凭着自己对史学的领悟,他在《后汉书》中取消了“表”,以后史家竞相效法;在人物类传方面,除承袭《汉书》的《循吏》、《酷吏》、《儒林》等类传外,凭着对社会的更进一步的剖析与理解,结合东汉社会的特点,他又创制了前代史书中所没有的《党锢》、《宦者》、《文苑》、《独行》、《逸民》、《方术》、《列女》等7种新的类传,而后6种类传为后世大多数纪传体史书承袭。

《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考述(1)

《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考述(1)

《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考述(1)一、《后汉书》列传著录传主各体著述之体例范晔(398-445 )撰著《后汉书》,始于南朝宋(420-479 )文帝(刘义隆,407-453 )元嘉元年(424 ),范晔因事触怒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409-451 ),左迁为宣城(今属安徽)太守之时。

其后范康几经升迁,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元嘉二十二年(445),范晔被人告发与密谋拥立刘义康一案有牵连,以谋反罪入狱,被处死刑,时年48 岁[①]。

范晔以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为主要依据,参考其前的诸家后汉史著,自定体例,订讹考异,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

该书原定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合为百卷,与《汉书》相伯仲。

但是十志未克完成,范晔即被处死刑。

现在《后汉书》里的《律历》、《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等八志,是后人从司马彪(约242- 约306)所著《续汉书》里摘取出来,补入《后汉书》的[②]。

在中国古代正史中,《后汉书》显现出一个非常突出的新特点,这就是它在列传中详细著录了传主各种文体著述的情况,并形成较为规范的著录体例。

《后汉书》卷80《文苑传》共为28 人作传,其中有18 人的传记著录了其各种文体著述[③ ]。

此外,见于诸列传者,尚有30 人,均于传记中详细著录其各体著述[④]。

以上两个数字相加,《后汉书》共为48 位传主著录了其各种文体著述情况。

那么,《后汉书》怎样为传主著录其各种文体著述情况呢?试举数例,以见一斑:初,(桓)谭(前23?-56 )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刘秀,前6- 后57)善焉。

《琴道》一篇未成,肃宗(刘炟,56-88 )使班固(32-92 )续成之。

所著赋、诔、书、奏,凡二十六篇。

[ ⑤] (班)固所著《典引》、《宾戏》、《应讥》、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

[ ⑥] (崔)瑗(78-143 )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叹辞》、《移社文》、《悔祈》、《草书艺》、七言,凡五十七篇。

近十年《后汉书》文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后汉书》文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后汉书》文学研究综述作者:崔琦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7期摘要:本文主要以《后汉书》为研究对象,从文学角度入手,对《后汉书》文学研究成果从文学文本、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由此对《后汉书》文学研究概况进行初步感知,并借此明确《后汉书》文学研究待被发觉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后汉书》;文学研究《后汉书》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作为“前四史”之一,学界对《后汉书》研究,成果丰硕,本文选取文学角度,对《后汉书》从文学文本、作者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四个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概述,从而展现《后汉书》文学研究概况。

一、文本内容研究基本上都是选取了《后汉书》中某一列传、或序论赞或整体选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

1.对列传研究,赵庆然对《后汉书·文苑列传》的形成过程、传主身份、体例进行了研究。

杨艳芳主要对《舆服志》的源流、文献学价值、文化与社会史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苏玉主要对《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部族祖先传说进行分类整理,并透析西南夷祖先传说背后蕴藏的思想。

英在以《后汉书大秦传》为中心,考察了公元1到5世纪中国文献中关于罗马帝国的记载,认为大秦记载仅为传闻,同时分析了大秦的基本特征、传入中国的渠道以及大秦传闻演变。

胡秋银通过对《独行列传》的分析,探讨了范晔立传的意图,并通过与《党锢列传》《逸民列传》的对比研究范晔的思想。

杨颖研究了《后汉书·独行列传》对前代史书的继承,分析了游侠精神的发展变迁及其背后所透视的文化变迁。

席艺璇通过对《独行列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认为《后汉书》中"非主流"的独行群体实则是儒家主流思想的体现。

曲柄睿对光武守业诸臣传编纂结构分析,透视了范晔对东汉政治的认识。

2.序论赞研究,唐莹对《后汉书》的序、论、赞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后汉书》史论的文体特征、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中的神异叙事

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中的神异叙事

正史对 神秘文 化 的 时代 演 绎 , 非但 不 与 “ 录 ” 实 相
龃龉, 而且 成为展 示史 家风操 的范式 之一 。 事实上 正是 如此 。两汉魏 晋南北 朝正史 与神
是我 国正史兴 隆 的历史 时期 ,隋书 ・ 《 经籍 志 》 所谓 代之 史 , 至数 十家 。19 从 现存 文 献 来 看 , ”15 ]7 除
狐, 所谓 “ 之 良史 也 , 法不 隐”3 舵, 古 书 _ 中古 士人 _
心雕龙 ・ 史传》 在分析史传之“ 时指出:俗皆爱 虚” “ 奇, 莫顾实理。传 闻而欲伟其事 , 录远而欲详其 迹 ; 是 弃 同 即异 , 凿 傍说 , 于 穿 旧史 所 无 , 书则 我 传。此讹滥之本源 , 而述远之 巨蠹也0L 《 ” j 旧唐 6 书・ 玄龄传 》 认 为 , 代 史官 “ 房 则 历 多是 文 咏 之士 , 好采诡 谬 碎事 , 以广异 闻 ; 又所 评论 , 竞为 绮艳 , 不 求笃 实 。 J 钟 书 先 生 亦 日 :史 家 追 叙 真 人 实 ” 钱 “ 事, 每须遥体人情 , 悬想事势, 设身局 中, 心腔 潜 内, 之度之, 忖 以揣 以 摩 , 几 人 情 合 理 , 与小 庶 盖 说、 院本 之臆造人 物、 虚构境 地 , 不尽 同而可 相
以及 人神 交通之 事进行 重点记 载 。如此种 种 ,文 《
《 史记》 汉书》 《 之外 , 诞生于这一时代的, 尚有范晔 《 后汉书》 陈寿《 国志》 沈约《 、 三 、 宋书》 萧之显《 、 南 齐书》 和魏 收的《 书》 魏 。记 载 这一 时 代历 史事 迹 的, 还有唐初房玄龄《 晋书》 李百药《 、 北齐书》 令 、 狐德菜 《 书》 姚 思 廉 《 书 》 陈 书 》 李 延 寿 周 、 梁 和《 、 《 南史》 北史》 其数量之多 , 和《 等, 足已占据“ 二十 五史 ” 中的绝 大部 分 。

《后汉书》传记文考论

《后汉书》传记文考论

《后汉书》传记文考论作者:刘涛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5期[文章编号]1009-3729(2011)05-0111-[摘要]范晔的《后汉书》笃信儒学,提倡以儒家人格标准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主张积极入世,极力颂扬仁人志士的忠义节行和杀身成仁的高贵精神,猛烈抨击违背儒家礼义、丧失人格的丑恶行径。

其传记文构思周密精当,旨意幽深,藻采华美,笔法纵横驰骋,叙议结合,句兼骈散,分析透彻,气脉朗畅,音韵圆转,表现了作者敏锐、深刻的史学洞察力和娴熟、高超的文学表达力。

[关键词]后汉书;传记文;儒家礼仪[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志码]A一、《后汉书》以秉笔直书、义正词严蜚声文坛史苑南朝史传散文主要有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

沈、萧之作带有浓厚的官修色彩,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立言,很难见到作者本人真实观点的流露,且所叙史实范围狭窄,尊崇皇室正统思想并以之为立言标准,虚美隐恶等缺陷非常突出。

无论传主选择还是内容表达,两书都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尽管史书的撰写强调实录的原则,但作者为迎合当世君主的口味,不惜粉饰事实或代之以隐词晦语,这样一来,被奉为正史的官修史书就无法展示历史的原貌或“更多地贴近于历史的实际情状”[1]。

若将二者稍加比较即可以看出,《宋书》尚继承了前代史书的叙事技巧并有所发展,但叙述过于详尽乃至流于繁芜,而且过重藻采。

针对其繁复之弊,裴子野、李延寿均曾大加删改。

如果说《宋书》还有一些见地的话,那么《南齐书》则几无创新之处,其人物传记只是单纯的史事叙录,在叙事笔法上沿袭此前史家的叙述风格,并无拓展之处,亦无文学性可言。

唯有范晔的《后汉书》,虽亦属“删烦补略”而成,然颇具“精意深旨”,实为范晔精心结撰之作。

范晔不屑于以诗赋杂文谋取声名,认为史家之文不同于篇什之文且高于篇什之文。

正因他撰出了成一家之言的《后汉书》,所以蜚声文坛史苑。

这不仅体现出作者高度的史才、史学与史识,而且体现出作者非同寻常的史责。

试论史传文体的特征与撰述——以南朝三史书撰写为例

试论史传文体的特征与撰述——以南朝三史书撰写为例

试论史传文体的特征与撰述——以南朝三史书撰写为例周唯一【摘要】Historical biography style is an ancient,especially an important style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style.It has its origins and rules tofollow.Ancient peopl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history stems from the perception of the nature of historiography,the historical biography styl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biography writing.They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constructed the historical biography style as a compose key,and conducted a series of study and practice.Once the style is determined,what to write and how to write will random into the actual written stage.Its success or failure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historians'philosophy,pens and talents of history.The existing book of Fan Ye's Later Han,Shen Yue's book of The Book of Song and Xiao Zixian's book of Qi Shu in Southern Dynasty are written strictly according to the write rule and are an outstanding example saved by history.They were both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descendants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later Han,Song and Qi and the important models for studying on the history of historical biography style in Southern Dynasty.The successful write represented the surging up history of the historical biography style in Southern Dynasty.%史传文体是古代,尤其是南北朝文体中一种重要文体,其渊源有自,章法可循。

范晔的生平事迹材料

范晔的生平事迹材料

范晔的生平事迹材料范晔,南朝宋史学家,撰写了《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范晔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范晔的早年经历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

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

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

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

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桓玄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

刘裕于京口起兵灭桓玄,控制东晋政府实权后。

范泰重新被启用,出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

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发兵千人,助刘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

从此,范泰受到刘裕的信任,屡被升迁,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

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

范晔的家庭有着正宗的家学传统。

范汪“博学多通,善谈名理”,撰有《尚书大事》二十卷,《范氏家传》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属于医学棋艺的著作《范东阳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录》一卷等。

范宁尝作《古文尚书舜典》一卷,《尚书注》十卷,《礼杂问》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传集解》十二卷“其义精审,为世所重”。

范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种著述。

受到家庭的影响,范晔从小好学,再加上天资聪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经史,善写文章而负盛名。

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范晔十七岁,州刺史征辟他为主簿。

当时,范晔同其父范泰一样,在政治上是支持刘裕的,故不肯应辟就职。

六年后即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

这一年,二十三岁的范晔应召到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恭的府下为冠军参军,后又随府转为右军参军。

此后十余年,他先后担任过尚书外兵郎、荆州别驾从事史、秘书监、新蔡太守,司徒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多种职务。

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冬,扬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

刘义康把故僚们召集到府内帮助料理丧事,范晔也到场了。

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马彪《续汉书》志分合考辨(一).

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马彪《续汉书》志分合考辨(一).

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马彪《续汉书》志分合考辨(一)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其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唐人李贤等注;其志为西晋司马彪撰,南朝梁刘昭注。

这两部分内容联系在一起,并非一蹴而就,其分合过程历时五百年,最后趋于定型。

这样特殊的经历,在历代正史中绝无仅有,不但造成刊刻《后汉书》标署撰人书名棘手,历代刻本颇不一致;而且导致考察《后汉书》分合源流扑朔迷离,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更有不少学人不清楚《后汉书》中的两部分内容撰者非一人,注疏成众手,而把全书视为范晔撰、李贤注,在论及《后汉书》诸志时张冠李戴,评价失实。

这类问题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给古代史、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等研究领域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笔者不揣浅薄,试就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马彪《续汉书》志的分合过程加以考辨,提出个人一些初步的意见,希望对此问题研究有所裨益,达到祛疑求是的目的。

一、宋代以来《后汉书》刊刻中存在的问题范晔《后汉书》本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共计九十篇。

后人因某些篇目过长,把本纪析为十二卷,列传析为八十八卷,总成百卷。

据刘知几《史通》记载:“宋宣城太守范晔,乃广集学徒,穷览旧籍,删烦补略,作《后汉书》,凡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合为百篇。

”[1](《古今正史》)范晔首先撰成纪传九十篇,随即又“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

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

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

”[2](《范晔传》)后因受诬“谋反”被杀,十志未成。

此书虽系未竟之作,但因以《东观汉记》为依据,又吸收两晋、南朝诸家后汉史书之长,体例谨严,繁简适当,记事翔赡,议论卓绝,成就远出同类著作之上,受到广泛好评。

刘昭评价说:“范晔《后汉》,良诚跨众氏。

”[3](《后汉书注补志序》他鉴于范书卓越,率先为之作注,“集《后汉》同异以注范晔书,世称博悉”[4](《刘昭传》)。

刘昭又为西晋司马彪所撰《续汉书》中的《律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八志作注,来弥补范晔《后汉书》无志的缺憾。

范晔与《后汉书》

范晔与《后汉书》

范晔与《后汉书》《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范晔原计划写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十志,他委托谢俨代撰。

谢俨卷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与范晔同以谋反罪名被杀,志稿与范晔所写的序例随之散佚。

梁人刘昭注《后汉书》时,因范晔曾称赞过西晋人司马彪的《续汉书》,遂取其八志以补范书之缺。

创作主旨范晔在狱中,写了一篇《狱中与诸甥侄书》,自述其编纂《后汉书》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38] ,这样明确地提出写史为政治服务,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人。

因此,范晔特别重视史论,他采用论赞的形式明文评论史事,把史论作为重心,成为《后汉书》的一个特点。

体例创新《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又有所创新。

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

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

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宦官》、《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七个类传。

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首创的《文苑传》更是把握了汉代的文学发展趋势,将孔门四科中地位最低的文学摆到了应有的位置;此外,《党锢传》《宦官传》都是为反映一代特点、概括一代大事而设立的。

此外,范晔还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编撰思想,在很多序、论中,打破朝代的断限,尽量地把某一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果描述清楚,力图有所归纳。

这种从历史形势发展上论述古今变异,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史学研究方法是可取的。

例如,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详细地论述了从春秋到汉末士风的变迁,认为“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看到了某些历史现象向矛盾的对立面发展,企图用“理”来概括说明;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还用四组矛盾的事物来比喻党锢问题所面临的矛盾,阐述了作者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在过去的史书上是极少见的。

《后汉书》

《后汉书》

《后汉书》《后汉书》………………………………………王凌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

这部书记载了整个东汉(自光武帝刘秀至献帝刘协)近二百年的历史。

《后汉书》的原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

实际上,人们现在所看到的《后汉书》,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1)范晔撰的“纪”十卷、“传”八十卷。

(2)晋司马彪撰的八篇“志”,计三十卷。

司马彪的“志”,怎么会跑到《后汉书》里去呢?原来范晔死得过早,他撰写《看汉书》,没有来得及完成“志”的部分。

到了南朝梁时,刘昭给《后汉书》作注,就把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篇“志”抽出来,补进了范晔的《后汉书》。

(3)刘昭所作的注。

照过去的有关记载来看,似乎刘昭给《后汉书》全部作了注。

但是现在的《后汉书》中,刘昭注只见于“志”的部分。

(4)李贤所作的注。

李贤就是唐高宗的儿子章怀太子。

他的注见于《后汉书》的“纪”、“传”部分。

以上四部分,各有各的作者,在引用《后汉书》各个部分的材料时,必须准确标明作者,否则就要闹笑话。

《后汉书》在后代也有注本,其中以清代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收罗材料为最多,便于参考。

在整个《后汉书》中,范晔所撰的“纪”,“传”当然是最主要的部分。

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渐川县>人,生于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

他曾任宋武帝之子、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因为触怒了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

他郁郁不得志,于是发奋编写《后汉书》。

在刘义康和宋文帝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范晔受到牵连,于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以谋反罪名被杀。

范晔是很有才华的史学家,他在各家《后汉书》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删繁补略,自定体例,订伪考异,写成了《后汉书》。

这部书具有简明周详的特点,因而能拔起于众家之后。

从思想上看,《后汉书》对东汉流行的谶纬迷信持批判态度,对东汉后期豪强专权下的黑暗政治也有所揭露。

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比较注重道德品质。

在体例上,《后汉书》把东汉一代在位时间短、事迹不多的殇、冲,质三帝附在其他帝纪后面,又开创了给皇后增作本纪的先侧:这既反映了他对君权的尊崇,又反映出东汉一代皇后在政治地位上的日益强化。

读书心得——《后汉书》文章著录方式与东汉别集编纂理念

读书心得——《后汉书》文章著录方式与东汉别集编纂理念

读书心得——《后汉书》文章著录方式与东汉别集编纂理念《后汉书》不立艺文志,但在《文苑传》和其他传记中却将不少作家的文学作品“一一列名,编诸传末”(刘知几530),并统计篇章数量,如《蔡邕传》云蔡邕“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埶》、祝文、章表、书记,凡百四篇,传于世”(范晔2007)等等,形成了一种极为固定统一的著录模式。

对于这种“以篇计,不以集名”(刘师培114)的类列式著录方式,①后世一些论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或以范晔是以后世之人写前代之史,而疑其受南朝文体观念的影响而难以反映秦汉时代的文体观念;②或以著录“繁琐”病之,并以此作为东汉时代尚未产生别集的一个直接证据;③或认为《后汉书》“文体分类+篇章统计”的书写体例直接承袭或抄录自西晋史文材料。

④事实上,这些看法并不符合实际。

深入考察这一著录方式,并结合现存的一些史料对它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后汉书》的文体著录是对东汉时代文体观念的一个客观反映,蕴藏了关于东汉别集编撰的丰富的历史信息,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学观念。

重新考察《后汉书》这一著录方式,将会使我们对东汉别集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学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

一、《后汉书》文章著录模式的历史考察《后汉书》著录的文人撰作到底是对东汉文体构成与文学观念的如实反映,还是范晔借助晋宋以来的文体观念与文章著录方式所构建起来的认识?要明确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后汉书》所著录的文人撰作的材料来源,并对这一著录方式作出历史的考察。

首先要注意的是,《后汉书》取材于东汉国史《东观汉记》,并博采多家《后汉书》而成。

据袁宏序,其所撰集《后汉纪》,“缀会《汉纪》《谢承书》《司马彪书》《华峤书》《谢忱书》《汉山阳公记》《汉灵献起居注》《汉名臣奏》,旁及诸郡耆旧先贤传,凡数百卷”(袁宏1)。

而据王鸣盛考证,宏书所采虽博,“乃竟少有出《范书》外者。

范晔《后汉书》之论赞

范晔《后汉书》之论赞

新教师教学教学信息一、关于《后汉书》论赞的资料整理情况在我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发现关于范晔《后汉书》的研究并不多,这是一个令人疑惑且值得思考的问题。

就我目前手头的资料来看,《中国史学史》著作,如金毓黻先生所著,谢保成先生主编的,都没有对《后汉书》中的“论赞”开设专章来讨论,甚至连多花些笔墨来讨论《后汉书》中的论赞都没有;他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后汉书》的成书过程,具体内容,以及具体内容所反映出的思想。

比如:谢保成先生在《中国史学史》第三编:《逐渐成长的汉唐之际史学》的第三讲:《范晔<后汉书>与司马彪<续汉书>志》中只着重讨论了“《后汉书》纪传”,并且笔墨侧重于“编纂特点”,而“编纂特点”则主要写范晔开创的七类传,即“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分别对他们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讨论,而关于“论赞”只是偶尔提及,一笔带过。

金毓黻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史学史》第四章:《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中关于《后汉书》的笔墨本就不多,而讨论《后汉书》时也只是追溯历来“东汉”史的书写,以及《后汉书》的形成。

白寿彝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史学史论集》中有论文《范晔》,令人感到高兴的是,他开始开设专章讨论《后汉书》的“论赞”。

但是,我以为,白先生的论述还是比较粗糙的,并且受时代影响,阶级分析的味道很重,限制了思路的开拓。

对此,我比较疑惑,因此,我的猜测有二:一、这些史学家生活年代的特殊性,他们出身较早,从小读史便是从二十四史开始,所以对于此思维定势,以至于忽视;二、他们成年后,正处意识形态出塑期间,大家则更多的关注的是思想,或是用阶级史观去分析,以期望解释当下。

若关于《后汉书》论赞讨论,在往前追溯,较为集中的则是刘知几《史通•论赞》,但是,刘知几对于范晔的论赞评价并不高,说他坏了史书体例,并且只是无病呻吟般地卖弄文采:“其有本无疑事,辄设论以裁之,此皆徇私笔端,茍衒文采,嘉辞美句,记诸史册,岂知史书之大体,载削之指归者哉?” 刘知几对范晔论赞的评价在之后争议不断。

范晔简介资料

范晔简介资料

范晔简介资料范晔,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

因参与刘义康谋反,事发被诛,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范晔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范晔简介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

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于任内著写《后汉书》。

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晔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参与刘义康谋反,事发被诛,时年四十八岁。

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范晔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范晔出生于士族家庭(顺阳范氏家族),曾祖范汪仕东晋,官至安北将军,撰有《尚书大事》《范东阳方》等,进爵武兴县侯,传至伯父范弘之;祖父范宁历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为东晋经学大家,著有《春秋榖梁传集解》;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后得刘裕信任,屡被升迁,亦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

范晔虽出名门,但由于是妾生的庶子,地位并不高。

据传范晔为母亲入厕时所生,因额头被砖磕破,遂得小名“砖”。

范晔出生后,因伯父无子,就被过继给范弘之,因而得袭爵位,封武兴县五等侯。

范晔自幼酷爱读书,幼年即博览家中藏书,善文,能作隶书,并通晓音律。

义熙十年(414年),州郡征召为主簿,被范晔拒绝。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后迁为秘书丞,因父丧离职。

元嘉七年(430年),范晔服丧期满,担任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新蔡太守。

时北魏鲜卑军队围攻青州,檀道济奉命出师解围,范晔随军北伐,升任尚书部郎。

著史立说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

下葬当晚,刘义康召集同僚旧友料理丧事,聚会于东府。

时范晔的弟弟范广渊为司徒府祭酒,范晔就和王深、王广于范广渊处饮酒,开北窗欣赏挽歌为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st m pr ve t e e fna r tve a t r o i o he lv lo r a i r.
Ke r s H it rc lwo k n n n d n s is An c o a rva B o f L t r Ha n s y; y wo d : so ia r s i a y a te ; e d t l ti i ; o k o a e n Dy a t
事 艺术 水 平 ,具 有 一 定 的启 迪和 示 范 作 用 。 关 键 词 : 南朝 史 书 ;杂 采 奇 闻 ;《 汉 书 》 后 }叙 事 方 式
中图 分 类 号 :10 . 26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7-1 X (0 9 0-3 70 6 18 6 2 0 ) 40 8—3
e nDy a t ”rg r e st eo jc f t d , Nar t esyeo d piga dc l cino — rHa n sy e ad da h be t u y os rai tl na o tn n ol t fAn v e o
e d t s i o t e n Dy a t s a a y e , W h c a e g e ty e r h d t e n r a i e c n e ta d i - c o e n S u h r n s i n l z d e ih h v r a l n i e h a r tv o t n n n c
山西农业 大 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第 8 ( 4 卷 第 期) 019 002
J S a x rc U i . ( o i l ce c i o . hni Ag i . n v S ca i n eEd t n)No 4 V 1 8 2 0 S i . o. 0 9
论南朝史书杂采奇 闻轶事 的叙事 方式
— —
以南 朝 范晔 《 汉 书 》 为例 后
温 永 峰 温永 莲 ,
(.山 西 农 业 大 学 校 长 办 公 室 ,山 西 太 谷 0 0 0 ;2 1 38 1 .山西 省 岚 县 梁 家庄 中学 ,山 西 岚 县 0 30 ) 3 5 0

要 : 南朝 所 撰 正 史 ,喜 好 采 录 琐 事 异 闻 入 史 ,成 为 一 大鲜 明 的 叙 事 特 色。 以 《 汉 书 》 为 后
N a r tve syl rai t e
南朝 ( 元 4 0年 ~公元 5 9年 )是一 个更 迭 公 2 8
范 晔所 著 《 后汉 书 》 为研 究 对 象 ,主要 从 “ 奇 ” 好 采 奇 的史学叙 事特 征 、丰 富人 物 性 格 的叙 事 谋 略 、
较快 ,时局动 荡 的朝 代 。这使 得 文人学 士较 重视 历 史经 验 教 训 ,倾 力 于 史 学 著 述 。南 朝 史 书 数 目骤 增 、门类 繁 多 ,现 存 范 晔 《 汉 书 》 后 、沈 约 《 宋
t e i et o lc n e o d t eh s o y o n c o a rv at i r r r s n t i a e .”La — h y l o c l ta d r c r h it r fa e d t l i i o l e a y wo k .I h sp p r k e t t t
Ab ta t I Sa dsicie n raiefau e o h itrc lwo k n S uh r n sis t a src : ti it t ar t e t r ft e H so ia r s i o te n Dy a t h t n v v e
Na r tv t l f An c o a i i n it rc lW o k u he n Dy s y r a ie S y eo e d t lTrv a i H s o ia r sofSo t r na t
W E Yo g f n . W E Yo g I N n -e g N n -J an
(. 1 Admiita ie Of c S a x rc lu a Unv riy, Ta g h n i 3 8 1 Ch n nsr tv fie, h n iAg iu t r l i est i u S a x 0 0 0 , ia;
2 Liiz u n c o l . ja h a g S h o ,La xin S a xi0 3 0 n a h n 3 5 0,C i a hn )
研 究 对 象 ,分 析 南朝 史 书 杂 采 奇 闻 轶 事 的 叙 事 方 式 。极 大 地 丰 富 了南 朝 史 书 的 叙 事 内容 ,给 南
朝 史 书叙 事 注入 了新 鲜 的 活 力 。 对 全 面 展 现 这 一 段 文 学 史发 展 的 风 貌 ,促 使 史 书 编 撰 者 提 高 叙
jce r s iaiyt it r o k nS u h r n sis th ss mee l h e me ta d r x m— etd feh vtl o hso y b o si t en Dy a t .I a o ni tn n n e e t o e g
p a y r l o d s l y t e a l o n e eo me to ie a u e h s o y a d p o t i t rc lc mp l lr o e t ip a h l r u d d v l p n fl r t r i t r n r mo e h so ia o i -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