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第一章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从哲学上看,世上的万事万物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科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源的问题。
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事实存在着的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抽象出了其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S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性质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
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7.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前提和条件,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③HR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8.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的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主要知识点2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相互转化、相互联系,二者是相互辨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章一、主要知识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和划分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划分标准是如何回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哪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现代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资的运动8、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主体能动性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10、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2、矛盾特殊性的意义1)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4、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16、规律的含义和特点规律是一种内在的非表面现象的联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特点:客观性和普遍性二、简答题:2、实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三、论述题: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陆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主要知识点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P27)2、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有神论、无神论;辩证法、形而上学。
(P29)4、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5、列宁的物质定义。
(P30)6、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P30)7、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1)8、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P32)9、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10、什么是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是什么?(P32)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P33)12、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P35)13、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8—39)第一章第二节主要知识点1、什么是联系?联系有那些特点?(P40)2、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1)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4、矛盾及其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P43)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4)6、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P44—45)7、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45)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P45)9、什么是质、量、度?(P46)10、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P46)11、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P46—47)1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P47)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P49—50)14、辨证思维方法有哪些?(P50—52)第一章第三节主要知识点1、规律及其特点。
(P54)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P55)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主要表现。
(P56—57)4、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P57—58)5、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58—59)6、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串讲资料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也是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如:绝对精神、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
)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持续性: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顺序性: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的特点: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两种形式表现出来:1 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2 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都和它周围的物体存在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关系。
空间特点:三维性,即每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高度。
)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19世纪40年代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其内资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2.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康德、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费希特。
3.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费尔巴哈英国古典经济学:5.英国古典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6.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傅立叶、圣西门、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除上述理论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7.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简答: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p11①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想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马克思绪论及第一章知识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一。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要以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资本主义机械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
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开始走上独立第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
1836年,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只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的政治运动的舞台。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马克是、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狐疑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有以下三点原因:(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绪论、第一章单选1、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P362、在实际工作中,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这倾向属于(经验主义)P28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包括(毛泽东思想)P134、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P42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P356、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P157、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P418、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P51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P27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3511、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被动的反映,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这种观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841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楼房、草房、瓦房等的关系属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P6113、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P191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P5515、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P61—6216、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是(黑格尔)P5—61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P5318、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社会性劳动)P8119、区别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P5420、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P6721、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物质生产实践)P4922、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费尔巴哈)P62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P5124、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这体现的是规律的(普遍性)P792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62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P2727、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P192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P4629、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P4030、下列关于本质和现象的表述错误的是(现象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P7731、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相对主义诡辩论)P423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P18多选1、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倾向。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理论,它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
2.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它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所获取的利润。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3.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4.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
它主张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原则。
二、社会形态的演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特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
社会形态的演变是由社会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解决推动的。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重点对象,其基本矛盾主要集中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这种矛盾体现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雇佣工人追求工资最大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可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产阶级和⼈类解放的科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和⽅法的集中概括。
2、马克思主义产⽣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什么?(4-5)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命性,它是⽆产阶级和⼴⼤⼈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命性和科学性是统⼀的。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法论、政治⽴场、理论品质和最崇⾼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0-1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最鲜明的政治⽴场:致⼒于实现⽆产阶级和最⼴⼤⼈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最崇⾼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丰富、⼈民精神境界极⼤提⾼、每个⼈⾃由⽽全⾯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章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2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性、何者是第⼆性的问题;②“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题型与分值单选题:1*30=30分多选题:2*5=10分判断题:1*10=10分简单题:6*5=30分论述题:10*2=20分绪论1、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
4、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7、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4、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5、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6、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总结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三章要点复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哲学的物质范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客观实在性的意义: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意识的反作用)和可知论3.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自然论与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起源来看:1.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4.意识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四)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表现为: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实践物质概念恩格斯:物的总和列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的意义物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4.条件性(二)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新事物适应了环境变化2.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消极腐朽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 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法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统一
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 的自然观 唯物辩证 的历史观
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 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就是 这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和 突出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和交换关系,资产阶 级所有制关系,这个 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 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 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 资产阶级社会,现在 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 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 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唯物史观
从必然到自由
客观事物
唯物主义
实事求是
研究、认识 认识论
客观规律
辩证法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 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1、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 • 2、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从狭义上说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 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从阶级属性讲
——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
人类解放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 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十月革命胜利
2006年1月21日,人们高举列宁画像在列宁 陵墓外聚集敬献鲜花,纪念列宁逝世82周年。
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知识总结
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知识总结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二)马克思12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 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5.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为后续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条件和实践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4章
◆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实现物质财宝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必需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改变,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确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探讨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相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觉、有所创建、有所前进。
◆第一章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殊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行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绪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组成部分直接理论来源吸收思想创立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2)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①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②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第一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学习目的与要求这一章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学习这一章,要了解民办的本质是物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人生活于其中的民办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统一的物质世界;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以及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环节;要明确规律的特点以及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要掌握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
世界观,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元论和二元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运动和静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实践的本质、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人管理科学于其中的世界是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
公司理财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日趋完善,投融资渠道、工具、方式多种多样,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大显身手的空间和机会。
会计人员要完成记账员角色的转变,由过去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经营的协助主要对企业经营成果的汇总与解析,转变为要能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并协助企业建立实质竞争力的服务。
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市场经济时代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
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创新,理所当然地给传统会计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会计领域在这一新的经济环境下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课题,这就需要会计工作者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根据经济活动的变革,相应地创新财务与会计的模式,使会计工作适应经济的发展。
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是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联系,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两点论和玷论相统一的方法及其现实意义,质和量的含义,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量变的持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2.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3.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4.从狭义上说,。
从广义上说。
5.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6.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7.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辩证法思想是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8.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9.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0.(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是方法论。
12. 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3.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4.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吧世界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15.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辨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7.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18.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9. 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也可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0.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有三个发展阶段。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求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1.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论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史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史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然和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3.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静止时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实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渗透、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24.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5.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26.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27.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8.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9.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构成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果冻。
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
30.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31.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2.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
33.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4.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5. 联系和发展史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36.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
37.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38.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整个世界时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3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40.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1.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
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42.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43.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44.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很显然,自觉地坚持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45.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46.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护卫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7.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48.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49.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的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使我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