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心理护理指导:儿童结核的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的饮食及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的饮食及心理护理肺结核病俗称“痨病”,它是一种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见的临川症状有咳痰、咳血、发烧等,它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促进了组织蛋白的消耗与能量的消耗。
而且,病灶的愈合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等。
因此,在日常饮食过程中,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同时尽可能多的补充无机盐。
肺结核病程比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情绪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也要做好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1.饮食护理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治疗方案要从整体出发,通过“扶助正气”和“调护人体抗病之本”两方面出发,食疗与药疗并行。
如果只接受药疗,忽视了食疗的重要性,很难收到完善的效果。
数十年前,结核病在没有抗结核药物的时期,患者主要通过卧床休息、阳光照射、加强营养的方式提高免疫力的方式治疗,而且过程中有一部分患者已经自愈,这足以说明食疗对结核病人的重要性。
1.1高蛋白食物结核病患者对蛋白质的消耗是巨大的,而且蛋白质也是修复受损组织的重要元素,对病灶的愈合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核病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1.5g/公斤体重,日均摄入总量在100g左右,其中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要高于50%,比如肉类、蛋类、豆制品等,另外,多食用一些奶制品,因为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而且吸收率高,对结核病灶的钙化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2高热量食物结核病患者对热能的消耗远超正常人,正常要求30千卡/公斤体重,日均吸收总热量为2000千卡左右。
针对轻体力劳动者,需要增加热量的摄取,应该比无劳动力患者增加30%左右。
因此,在结核病患者的进食过程中,鼓励其多使用糖类,在补充热量的同时,较少了蛋白质的消耗。
1.3高膳食纤维食物结核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毒素的二次吸收,因此,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要多摄取高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消化吸收,保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食物主要可选取新鲜的蔬菜、应季水果,或者是五谷杂粮等富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
尤其注意的是水的摄入,水可以促进尿液排出,进而将毒素带出体内。
结核病论文: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结核病论文: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关键词] 结核病;心理护理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排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能力低落时方可发病,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于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性发病,常可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因病程延长,易复发,致许多病人的心理问题也显得较为突出。
如何在护理工作中解除病人的心理问题是结核病人护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现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谈谈结核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我院对40例结核病住院病人进行心理调查分析,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主要通过查房、同病人及家属交谈等方式,观察病人的表情、言谈、举止等,并作好记录,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显示:具有不良心理的病人占大多数,约96%,根据不同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可分为恐惧、焦虑、抑郁、自卑及悲观绝望等心理,多数病人为多种心理。
2 常见心理问题2.1 恐惧由于病人缺乏对疾病的了解以及住院后可能通过不同渠道了解一些关于身体疾病的议论,可能还碰到同区病人死亡的情况,便把别人身上出现的病状、体征与自己的相对比,自觉病情吻合;有的患者反复咯血,因此产生恐惧心理。
多表现为主诉多、情绪激动、要求得到过多的帮助及关心、过多探听自己的病情。
2.2 焦虑多数病人由于住院后环境的改变及缺乏对疾病的了解,产生紧张焦虑心理,表现为忐忑不安、愁眉苦脸、叹气、暗自流泪、沉默寡言、吃不下、辗转难眠、烦躁易激惹。
2.3 抑郁长期排菌对周围人群的威胁,亲友怕被传染而疏远患者;在较长病程中,肺组织经过反复的破坏、修补、纤维化,肺功能受损。
由于反复、难治、家庭经济的限制,患者往往不能胜任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感觉自我价值感丧失,孤独无助,对医务人员及周围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多疑,对生活丧失信心,产生严重的抑郁情绪。
2.4 自卑由于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疏远病人,对久治不愈的结核患者更是避而远之,唯恐被传染,且住院期间控制家属的探视,病人会感到孤独、被歧视感,担心家人、朋友、同事嫌弃,产生自卑心理。
小儿肺结核的护理
小儿肺结核的护理引言小儿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肺结核对小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小儿肺结核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儿肺结核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患儿更好地康复。
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小儿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一旦怀疑患儿可能患有肺结核,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诊。
早期的诊断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并有利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二、隔离措施小儿肺结核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隔离措施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患儿应在一个单独的房间内独自居住,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时应佩戴口罩和手套,以减少接触结核杆菌的风险。
三、药物治疗小儿肺结核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结核药物进行。
常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
治疗期通常需要持续6个月以上,且药物的依从性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儿按时服药,并在服药期间密切监测患儿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四、营养摄入小儿肺结核对患儿的身体消耗非常大,因此,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在治疗期间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患儿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五、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小儿肺结核不仅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同时,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呼吸训练等帮助患儿恢复肺部功能。
六、预防措施小儿肺结核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人和其他亲密接触者应接种卡介苗,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在患儿接受治疗期间,家庭环境要保持清洁和通风,避免患儿暴露于其他传染源。
此外,护理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结语小儿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遵循正确的护理方法,采取隔离措施,确保患儿按时服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给予心理支持,并进行康复训练。
结核病患儿的护理
状况合理安排活动。
逐步增加运动量
03
在运动康复过程中,应逐步增加结核病患儿的运动量和强度,
以避免对身体的过度压力。
呼吸能训练
深呼吸练习
深呼吸练习有助于提高结核病患 儿的肺活量和呼吸功能,可以每 天进行数次。
咳嗽技巧
教授正确的咳嗽技巧,以帮助患 儿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 持呼吸道通畅。
中医康复治疗
结核病患儿的护理
汇报人: 2023-12-04
目录
• 引言 • 结核病患儿的病情评估 • 结核病患儿的日常护理 • 结核病患儿的心理护理 • 结核病患儿的康复护理 • 结核病患儿的预防措施
01
引言
结核病的定义与背景
•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影响全身器官 ,但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流行,尤 其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关注患儿需求
关注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其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及时反馈
医护人员应及时向家长反馈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让家长安心并 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05
结核病患儿的康复护理
运动康复
保持活动
01
应鼓励结核病患儿保持日常活动,以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和恢
复。
避免过度疲劳
02
过度疲劳可能会影响患儿的康复过程,因此应根据患儿的体力
结核病对儿童的影响
• 结核病对儿童的影响尤为严重。儿童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结核杆菌,且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儿童的结核病症状可能不 明显,容易延误治疗。此外,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结核病对其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护理的重要性
• 结核病患儿的护理至关重要。护理可以帮助患儿更 好地应对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良好的护理还可以增强患儿的免疫力,加 速康复过程。
小儿结核病及其护理
小儿结核病及其护理一、概述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传染病。
小儿结核病以原发型肺结核最常见,严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发生粟粒型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后者是结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许多成人结核病是在儿童时期受感染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自从推广卡介苗接种以来,其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㈠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染色具有抗酸性。
对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
结核杆菌含有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体,结核蛋白质能使机体致敏,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疾病。
结核类脂质对细菌具有保护性,使其对酸、碱、消毒剂的耐受力较强。
冰冻 1年半仍保持活力,经65oC3O分钟才能灭活,痰液内结核菌用5%石炭酸或20%漂白粉须经24小时处理才被杀灭。
小儿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4~8周后,通过致敏的T淋巴细胞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此时如用结核菌素做皮肤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同时产生一些变态反应性表现(如疱疹性结膜炎等)。
在发生变态反应同时获得一定免疫力。
免疫力能将结核菌杀灭或使病灶局限。
若免疫力较强,感染的结核菌毒力较弱,可不发病。
若小儿免疫力低下或感染了毒力较强的结核菌则可致病。
在结核的发病中,变态反应的强弱起重要作用。
变态反应弱时如细胞免疫缺陷病,则结核病发病较多,病情较重,死亡率高。
变态反应中等强度,病变局限。
如病灶内结核菌多、毒力大,变态反应过分强烈时,表现为干酪坏死或结核播散。
㈡流行病学: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如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污染了结核菌的其它食物可引起消化道传播,经皮肤或胎盘传染者极少。
㈢辅助检查:1.结核菌素试验可测定受试者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
(1)试验方法:常用的抗原制品有两种,即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和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rtein purified derivative, PPD), PPD不像OT含有培养基成分,可避免由它造成的假阳性反应,用PPD做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恒定。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肺结核主要是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精神因素与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
人类对结核菌的感染率是比较高的,但发病率却大大低于感染率。
这与机体的抵抗力有关,消极的精神状态会削弱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功能,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为潜伏性结核病变发展到活动性病变提供了可能性,所以精神创伤可以诱发肺结核病。
而结核病一旦发生病理改变后,病人会产生紧张恐惧、多疑、悲观等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但可以使病情加重,而且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病人,实施有效合理的心理护理,则有利于缩短病程,促进病人康复。
1 患病初期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新患病的病人,对疾病不够重视,结核病知识十分缺乏,多数对结核病知识了解甚少,不能进行必要的自护和及时的治疗。
因此,对新病人要及时进行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绍有关结核病知识,包括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体征、生活方式,使病人尽快了解和掌握有关肺结核病知识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了解掌握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增强病人的自我防护意识,使病人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 住院初期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新入院的病人,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医护人员同情、关心和帮助自己。
把自己的康复和生命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希望迅速把病治好。
刚刚住院的病人对肺结核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
初发病人对肺结核会感到害怕、不知所措,复发病人则因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甚至急躁、焦虑,有些新入院的病人往往会以迫不急待的心情,反复询问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怕医护人员对他们有什么隐瞒。
基于上述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对新入院的结核病人,医护人员要积极热情的迎接病人,主动向他们做入院宣教,介绍医院的环境等,使病人尽快的熟悉住院环境,以消除病人紧张不安的心理。
另外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每个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对症下药,开展心理护理。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了解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肺结核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疾病的原理和治疗方法,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自己的病情,减轻心理负担。
二、提供情绪支持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和倾听患者的情绪体验,给予情绪支持。
可以通过耐心倾听、引导患者表达情绪,安慰和鼓励患者,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病情。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与医务人员的沟通十分重要。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友好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
同时,建立起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让患者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四、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肺结核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系列的自我管理,包括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等。
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
同时,要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康复的成功率。
五、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肺结核患者面临着很多生活问题和压力,比如工作、经济负担、人际关系等。
医务人员应当积极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例如帮助患者联系社区组织、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等。
通过多方位的支持,帮助患者面对困境,增加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六、加强家属的教育与支持在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家人的支持和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的家属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状况。
同时,要给予家庭成员充分的情感支持,让他们成为患者的坚强后盾。
综上所述,肺结核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在心理护理方面同样十分重要。
通过了解疾病的知识、提供情绪支持、建立沟通与信任关系、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提供社会支持和家属教育与支持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肺结核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康复的成功率。
肺结核病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肺结核病患者心理护理措施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通常侵袭肺部,但也可能侵袭其他器官。
肺结核病患者不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还需要心理护理措施来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包括焦虑、抑郁和恐惧。
因此,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肺结核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首先,了解疾病的信息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提供关于肺结核的详细信息,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疾病,减少对未知的恐惧和焦虑感。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情况,这样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其次,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肺结核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和关怀。
家人和朋友可以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鼓励他们坚持治疗,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医护人员则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解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参加支持小组或线上社区来结识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这对于缓解焦虑和孤独感非常有帮助。
另外,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肺结核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困难。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告诉他们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康复。
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放松技巧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比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训练等。
此外,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肺结核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睡眠问题、营养不良和体力下降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等。
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提供营养咨询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更好地应对疾病。
小儿心理护理的技巧
小儿心理护理的技巧由于现代医疗模式的改变,意味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患病、就医和治疗期间,家属对护士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满意的解释和沟通,往往会引发冲突。
儿科医学心理治疗的应用经验和总结。
在配合医生治疗儿童疾病的同时,提高护理过程的有效性和质量,考虑儿童的心理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康复有明显的影响,也是促进医疗发展的保障。
在儿童心理护理中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治疗儿童疾病,还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家长的情感需求,提供相应的心理治疗,护士必须了解心理医疗的原理,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提高整体看病感受的同时,也保证了医院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1.小儿患者的心理特征1.容易出现恐惧不安的情绪幼儿生病住院,离开熟悉、温暖、管理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家人分开后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沉重的打击。
此外,在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等会对患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刺激,儿童在一种未知的环境下业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饮食等因素也会使儿童产生恐惧和焦虑。
1.依赖性较强,情绪控制能力较弱目前,大多数儿科患者是独生子女的居多。
他们与父母和家人一起长大,由于长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生病后,住进了医院,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人,再加上患病,他的自理能力进一步降低,依赖性增强。
由于孩子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大脑和神经发育不成熟,表现出较低的耐受性,特别是患病后,感情脆弱。
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表扬艺术,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影响和改变儿童的消极情绪,激发和调动其积极情绪,促进疾病的早期康复。
1.小儿心理护理的技巧1.了解患儿及家属心理活动,用言语技巧满足心理需要孩子从温暖的家庭环境到陌生的医院,由于在家里受到父母过度偏爱,大部分患儿养成了任性和霸道等不良的习惯,再加上父母在患病后的同情和迁就,使其更加不愿接受治疗。
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本文对结核病的心理护理进行阐述,同时阐明护士要把健康教育融入到结核病接诊、治疗的全过程,要正确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相关医学知识,掌握常见解决办法,帮助结核病人顺利度过疗程长的难关。
【关键词】结核病心理护理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和部位,严重威胁则人类健康,近50年来,由于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高效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结核病得到了成功的控制,但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仍然是严重的需要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为更好的治疗和帮助结核病患者,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和规范管理率,我们从心理因素方面对2019年1月—2019年11月15日我门诊进行规范化治疗的结核病患者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有其特殊性。
根据其心理特征,我们采取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护理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9年1月—11月15日我门诊进行规范化治疗的320例结核病人,其中男性189例,女性131例,年龄从12岁—84岁,学生14例。
1.2方法: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差,调查内容包括:焦虑、恐惧、自卑、抑郁、意志消沉,期望六项问题。
同时给患者家属也发放问卷,调查内容略作改动,包括:焦虑、恐惧、疑问、厌烦、期望5项问题。
患者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20份,家属发放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
2、调查结果分析 2.1 病人焦虑244例,占76.25%,恐惧227例,占70.9% 病人家属焦虑195人,占97.5%,恐惧187人,占93.5%病人及家属焦虑、恐惧的心理非常大,比例很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病人及家属对结核病的知识、病程缺乏足够的认识,以为得了结核病就是一种不治之症,特别是初次感染结核病的人或者偏远平困地区农村居民,担心治不好,担心药物费用高,担心影响工作等。
2010年心理护理指导:复治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心理特点
(一)诊断疾病所致的心理特点
由于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疏远病人,且住院期间控制家属的探视,病人会感到孤独、自卑、被遗弃感,一部分病人自怜,思想负担加重。
其表现为忧心忡忡、心境悲观、愁眉不展、睡眠及食欲障碍。
(二)在治疗护理期间的心理特点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病,短期治疗不能立即见效。
一部分病人缺乏肺结核病的保健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因经济、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坚持吃药,擅自停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表现为抑郁、伤感、情绪低落、言语少,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情绪非常不稳定。
(三)环境所致的心理特点
肺结核病易感人群与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患病后患者担心身体不能康复,影响工作及生活,病人表现为紧张、孤独、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
情绪已成为躯体致病的主要原因,而躯体病症又会加重情绪反应,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
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对于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这是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的一步,心理护理贯穿于住院患者始终。
由于病人来自不同阶层,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社会环境及个体的性格差异,我们在护理时要针对这些不同情况,判断病人的心理活动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性,获得病人的资料,评估病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严重程度,而决定采取哪一种具体的护理方法。
对不同年龄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对不同年龄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肺结核病人住院时间较长,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做为护理工作者,除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外,还必须了解病人的心里状态。
因为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对88例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进行了如下探讨。
1 初患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初患病人往往有恐惧、悲观、焦虑等心理状态、其原因,有些是对结核病缺乏正确认识,住院期间目睹重患的死亡、大咯血、自发性气胸等受到刺激,有些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病情好转则心情愉快,疗效不佳或恶化则悲观失望,不安心住院治疗,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患者讲解有关结核病的自然疗程及治疗的知识,耐心地交待病情,提高他们对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认识,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不同年龄病患的心理特点2.1青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前途、恋爱、婚姻、提干等方面的心理顾虑。
我们针对青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实事求是地将病情及转归告诉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问题,消除其对结核病的错误认识,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娱乐活动,活跃文体生活,使病人身心愉快,早日康复。
2.2中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因家庭生活经济负担较重,子女就业、升学、赡养父母、晋级、提干及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心理顾虑,他们不愿较长时间住院,而是疾病稍有好转就要求出院。
出院后,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中断治疗,以及生活不规律等因素而使并且又加重恶化而再次入院,有的病人甚至出现无法挽回的后果。
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有上述因素和心理状态,首先应同病人单位和家属联系,给予妥善处理,同时应耐心向病人讲解提前出院的利害关系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引起病人的重视,使其安心休养直至痊愈。
2.3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由于年老体弱,有的病情较重而心理压力大,对死亡的恐惧也是有些老年患者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
有的病人因生理功能衰竭而在性格上的改变,如固执、烦躁、沉默、反应迟钝及行动不便或身边无子女,致使性格怪癖或孤独等。
心理护理指导:结核病病患的心理护理
精神因素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肺结核病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以后,病人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使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要在七分养上下功夫,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1、根据每个病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医护人员同情帮助自己,把自己的康复的生命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
初发病人对肺结核病感到害怕,复发病人又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护士应该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发病要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的病人则着重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根据长期的住院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肺结核病人病程长,情绪上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护士及家属应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对症进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关键是组织好病人的情绪生活,指导帮助病人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
3、根据心理学的特点去接近病人。
做好病人的重大生活护理,应细心观察病人的举止、言谈,以了解病人的生活需要和心理特征、病情的由来和经过,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出相应的护理,满足生活的需要。
4、根据心理特征做好出院指导。
出院病人,一方面因病愈而高兴,另一方面担心回家后没有良好的休养条件而使疾病复发,又怕把肺结核传染给亲人。
护士应根据每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出院指导。
普及结核病知识,解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状态,并能遵医嘱积极主动进行合理、全程化疗,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康复。
小儿结核病的护理
小儿结核病的护理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各个脏器均可受累,结核病是小儿时期的重要传染病。
其中以原发型肺结核最常见,严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发生粟粒型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后者是小儿结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因病原学结核菌属于分枝杆菌属,具抗酸性,为需氧菌,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呈红色。
人型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其次为牛型结核杆菌。
结核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阴湿处可生存5个月以上,冰冻1年半仍保持活力,但经65℃30分钟或干热100℃20分钟即可灭活。
痰液内结核杆菌用5%苯酚或20%漂白粉处理须经24小时才能被杀灭,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是最简单的灭菌方法。
发病机制小儿初次感染结核菌是否发展成为结核病,取决于细菌的毒力、数量和机体的免疫力。
细胞免疫小儿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4~8周后,通过致敏的T淋巴细胞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此时如用结核菌素做皮肤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同时产生一些如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一过性多发性关节炎等变态反应性表现。
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变态反应的强弱起重要作用。
变态反应弱时,如在细胞免疫缺陷病时则结核病发病较多,病情较重,死亡率高。
变态反应中等强度,病变局限。
如病灶内结核菌多、毒力大,变态反应过分强烈时,表现为干酪样坏死或结核播散。
流行病学1.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途径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飞沫传播。
小儿吸入带结核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即可引起感染,形成肺部原发病灶。
亦可经消化道传播,如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污染了结核菌的其他食物,经皮肤或胎盘传染者极少。
小儿感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结核菌的毒力与数量及机体抵抗力的强弱。
新生儿对结核菌非常易感。
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社会经济落后等是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
结核菌素试验小儿受结核感染4~8周后,做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
结素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
小儿结核病护理
康复期护理
康复期护理
康复期培训和咨询: 康复期护 理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 的培训和咨询,包括病情知识 、预防措施、康复锻炼等。
心理支持: 结核病患者可能会 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提 供心理支持和帮助是康复期护 理的复期患者要定期进行随访 ,观察病情变化,调整康复方案,预防 疾病复发。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小儿结核病需要严 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药物治 疗,确保按时按量用药。
营养支持: 对于小儿结核病患 者,要提供充足的营养,既要 保证量,又要保证质。
护理措施
室内通风和个人保护: 保持室内通风良 好,减少病原菌的传播。患者和护理人 员要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交叉 感染。
小儿结核病护 理
目录 简介 护理措施 康复期护理
简介
简介
结核病概述: 结核病是由结核 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也可以侵袭小儿,需要及时护 理和治疗。
病因和传播途径: 结核分枝杆 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进入小 儿呼吸道侵袭肺部和其他器官 。
简介
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结核病需要长期护 理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 病情观察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