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基础》第7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光传输的基本概念、了解光传输系统及其技术 发展 了解光传输原理、光传输系统组成及其性能 了解传送网概念及体系结构,了解SDH原理、设备 与SDH光传送网技术 了解光波分复用技术的概念 了解光传输网络应用现状,了解光信息网络的发展
7.1 光传输概述
光波属于电磁波范畴,其中,紫外线、可见 光、红外线都属于光波 光传输是以光波为载波,以光导纤维为传输 介质的信息传输过程或方式 光传输与电传输的主要区别: 以高频率光波作为载波传输信号 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
7.2 光传输系统
光传输系统可归结为“电−光−电”的简单模型 所传输的信号必须先变成电信号,然后转换成光信 号在光纤内传输,再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 整个过程中,光纤部分只起到传输作用,对于信号 的生成和处理,仍由电系统来完成。
7.2.1 光传输原理 1. 光传输过程
数字光传输系统组成: PCM终端设备 数字复用设备 光端机(双向) 光纤 光中继设备(双向) 电端机 备用系统 辅助系统
光传输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例】光纤数字通信系统的抖动容限测量 在测量输入抖动容限时,常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在 100 ~ 300 Hz 范围内选若干频率点,对伪随机码发 生器进行调制,同时检测系统的误码情况;然后逐 步加大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直到出现误码, 此时从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分析仪上可测出 相应频率点上的输入抖动容限
7.2.2 光传输系统的组成 数字光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
光传输系统的组成 光端机和电端机
光端机和电端机在系统中的作用
光传输系统的组成
光发送机:将PCM设备所送电信号进行电/光变换, 并处理成为满足一定要求的光信号后送光纤传输 光接收机:把经光纤传输后脉冲幅度被衰减、宽度 被展宽的微弱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放大、再生, 恢复出原来的信号 电端机: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完成PCM编 码,并按时分复用的方式把多路信号复接、合群, 从而输出高比特率的数字信号;电接收端机则完成 与发射端机的相反变换。电端机包括PCM基群终端 机和高次群复接(或分接)设备
光传输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2. 抖动特性
抖动是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瞬时不稳定现象。抖 动严重时将使接收机因脉冲移位而引起误码。传输 速率越高,抖动的影响越大 产生抖动的主要原因:随机噪声、时钟恢复电路的 谐振频率偏移、接收机的码间干扰及数字复接系统 的复接分接过程、光缆的老化等。多中继长途通信 方式中的抖动具有累计性 抖动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抖动容限,包括输入 抖动容限和输出抖动容限
光传输系统及其技术发展
(4)按系统工作方式划分 相干光传输系统:接收机灵敏度高,通信容量大, 设备复杂 全光通信系统:不要求光电变换,通信质量高 波分复用系统:通信容量大,扩容方便,成本较低
光传输系统及其技术发展 2. 光传输技术的发展
第1阶段:短波长低速率多模光传输 第2阶段:光纤从多模发展到单模(提高传输速率和 增加传输距离) 第3阶段:长波长单模光传输(超大容量超长距离) 第4阶段:采用1.55 μm低损耗窗口;SDH同步传输 网络(可达2.5 Gbit/s),中继距离为80 ~ 120 km 第5阶段: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基于IP的光信息 网络不断发展
光传输原理
光传输基本过程
光传输原理 2. 光调制
光传输也可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种: 模拟光传输:光信号强度随电信号的变化而线性变 化(即有“明”、“暗”之分) 数字光传输:光信号与数字电信号相似,只有两种 状态“1”和“0”(即“亮”和“灭”)
光传输原理
(1)直接调制方法 光传输系统普遍采用 “数字编码−强度调制−直接检 测”(IM/DD)方法 直接调制是一种光强度调制(IM)的方法。强度是 指单位面积上的光功率。强度调制就是在发送端用 电信号通过调制器控制光源的发光强度,使光强随 着信号电流线性变化,从而将电信号转变成相应的 已调光信号送入光纤进行传输
光传输的特点 1. 光传输的优势
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电磁兼容性和环境兼容性优良 体积小、质量轻、可挠性好 资源丰富,节约有色金属
光传输的特点 2. 数字光传输系统的技术特点
易与程控交换机相连接 采用了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以及 表面安装技术,使设备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采用PCM技术,便于利用终端设备上的计算机,实 现全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扩容方便。波分复用技术使得光传输(在不增加光 纤芯数时)的容量大幅度提高
7.1.1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1. 光纤及其分类
光纤基本结构:由纤芯和包层构成的同心圆柱体 光缆:若干根光纤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外面再包 上护套,在包层外面还有涂覆层,可保护光纤表面 并提高光纤抗拉强度 光纤是一种介质波导,具有把光封闭在其中并沿轴 向传播的波导结构,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纤 芯完成光信号的传输,包层将光信号封闭在纤芯中 并保护纤芯,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实际通信线路中,将光纤制成不同结构、不同形式 和不同种类的光缆,使其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能 承受工程中拉伸、侧压和各种外力作用,并能在各 种环境条件下使用,保证传输性能的稳定和可靠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光纤结构示意图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2. 光纤的传输特性
(1)损耗 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光功 率会不断下降 光纤对光波产生的衰减作用称为损耗。光纤的损耗 特性用衰减系数(损耗系数)衡量,用于评价光纤 质量和确定光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 光纤自身的损耗: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等
光传输系统的组成
光中继器:补偿光能量的损耗,恢复信号脉冲形状, 延长光信号传输距离 。光−电−光中继器由完成光/ 电变换的光接收端机(无码型变换)及完成电/光 变换的发送端机(无功放与码型变换)组成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具有高增益、低噪声、 对偏振不敏感、放大带宽较宽、易于与光传输系统 连接等优点。EDFA 可直接接入光纤传输链路,作 为在线放大器(或作为光中继器)取代光−电−光中 继器,实现光−光放大 辅助系统和备用系统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课程提要
通信网基础技术 电信交换 数据通信
无线通信
移动通信
光传输网
宽带网络通信
第7章 光传输网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A B C
GSM移动通信系统
CDMA移动通信系统
D
E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3)按套塑层的不同而分类 紧套光纤:光纤各层之间紧贴,光纤由套管紧箍; 光纤与套管间有一缓冲层,可减小外部应力对光纤 的作用;其结构简单,使用和测试较为方便 · 松套光纤:护套为松套管,光纤能在其中松动;其 机械性能、防水性能较好,便于成缆;若一根管内 放入2 ~ 20根光纤,可制成光纤束(称松套光纤束)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2)按折射率分布不同而分类 阶跃光纤:即阶跃折射率分布光纤,结构简单,是 光纤研究的早期产品 渐变光纤:即渐变折射率分布光纤。渐变型多模光 纤介于单模光纤的较高带宽与阶跃型多模光纤之间, 其芯线直径大,对接头和活动连接器的要求都不高, 比单模光纤使用方便,故对低次群系统较为实用, 现仍大量用于局域网中
光传输系统及其技术发展
(2)按光纤传输模式划分 多模光传输系统:石英多模光纤,传输容量较小, 一般在140 Mbit/s以下 单模光传输系统:石英单模光纤,传输容量大,一 般在140 Mbit/s以上
光传输系统及其技术发展
(3)按传输信号形式划分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 通信质量高 光纤模拟通信系统:传输模拟信号,适用于短距离 传输,成本较低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3. 光传输的波长
光传输系统工作在近红外区,波长为 0.8 ~ 1.71μm, 相应的频率段为 176~375 THz 。光纤的损耗系数随 着波长而变化 光传输的工作波长范围和低损耗特性实用窗口: 短波长波段:0.8 ~ 1.0 μm 实用工作波长为0.85 μm 长波长波段:1.0 ~ 1.8 μm 实用工作波长为1.31 μm 和1.55 μm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2)色散 光纤所传输的信号是由不同频率成分和不同模式成 分所携带,传输速度也不同,可能导致信号畸变 在数字光传输系统中,色散将使光脉冲产生时间上 的展宽。当色散严重时,会导致光脉冲前后相互重 叠,造成码间干扰,增加误码率。色散影响传输容 量,并限制了光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 光纤的色散通常以色散系数、最大时延差和光纤带 宽等不同方法表征
7.1.2 光传输的特点
光传输是是利用半导体激光器(LD)或发光二极管 (LED)作为光源,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将其 耦合进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使用光检测器, 如光电二极管或雪崩光电二极管等,将光信号再还 原成电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在光传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产生光波的激光器和传 输光波的光导纤维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1)按传导模式数量而分类
传导模式:光波沿光纤远距离传输时的电磁波分布形式
单模光纤:在给定工作波长上只传输最低阶模式的 单一基模的光纤,不存在模式色散;传输带宽相当 宽,适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光纤系统 多模光纤:光纤芯内传输多个模式的光波,其纤芯 直径较大;不同模式在同一频率下传输,各自相位 常数不同,群速率不同,模式间存在时延差;适用 于中距离(10~100 km)、中容量的光传输系统
7.2.3 光传输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 误码特性
数字光传输系统的误码率(BER)定义 BER=误判码元数/传输的总码元数 误码率是数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的概率。 传输电话时用每分钟误码的数量级表述;传输数据 码组时,关注传输数据时刻有无误码发生。实际测 量中指在一段时间间隔内,传输码流中出现错误的 码元数与传输总码元数之比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由色散引起的光脉冲宽度展宽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3)非线性效应 在高强度电磁场中,任何电介质对光的响应都会变 成非线性;而在光传输中,激光器输出的高功率将 导致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非线性效应对于光传输系统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可引起传输信号的附加损耗、波分复用系统 中信道之间的串话、信号载波的移动等 另一方面又可被利用开发新型器件(如放大器、调 制器等)
光传输的特点 3. 光纤连接问题及技术发展
光纤的缺点:光纤质地脆、抗拉强度低、防水性能 差,要求有较好的切断和连接技术,分路与耦合较 费时等 工艺改进:光纤自动熔接机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1.3 光传输系统及其技术发展 1. 光传输系统的分类
(1)按光波长划分 短波长光传输系统:工作波长为0.8 ~ 0.9 μm,中继 距离短,一般在10 km以内 长波长光传输系统:工作波长为1.0 ~ 1.6 μm,中继 距离长,可达100 km以上 超长波长光传输系统:工作波长为2 μm以上,中继 距离长,可达1 000 km以内
传输不同信号时的抖动容限一般有所不同: 传输语言或数据信号,系统抖动容限应小于4%
光传输原理
(2)间接调制方法 间接调制:利用晶体的电光效应、磁光效应、声光 效应等性质,来实现对激光辐射的调制,适用于半 导体激光器和其他类型的激光器。其常用外调制的 方法,即在激光形成后加载调制信号 间接调制方法:在激光器谐振腔外的光路上放置调 制器,在调制器上加调制电压,使调制器某些物理 特性发生相应变化,当激光通过调制器时得到调制
光传输的基本概念 4. 光传输中的线路码型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并不直接传输由电端机传输的 数字信号,而是经过编码,变换成码速率略高一些 的适用于光传输系统中的线路码 mBnB码(又称分组码):使变换后的码流产生多余 比特,用来传送与误码检测相关的信息 插入比特码:把输入的信息码流按m比特分为一组, 再在每组的m位之后插入一个比特,组成线路码 加扰码:把已知二进制序列按一定方法加入到信息 码流中;在接收端用同样方法再恢复出原信息码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