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赵姨娘一个被扭曲的灵魂
病态的灵魂和畸形的革命——读鲁迅的《阿Q正传》
病态的灵魂和畸形的革命——读鲁迅的《阿Q正传》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被评论得最多的一部小说。
在国外,它被翻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在国内,一代一代的读者都首先当然是阿Q这个人物。
鲁迅曾经说过,在写《阿Q正传》以前,阿Q的形象经已在他心中酝酿了好多年了。
他所以从事文学,就是要唤醒昏睡的大众,因此,向读者描画出有我们“沉默的国人的魂灵”,以此来促使人们反省自身,扫除愚昧的麻木,就自然会成为他的夙愿。
在《阿Q正传》之前鲁迅写下的一些经典作品,在某种意义上都像是在给《阿Q正传》作准备。
譬如《药》,就是用一种极为尖锐的方式,揭露了农村中一般老百姓的麻木相,而这正是《阿Q正传》中未庄和县城里居民的普遍特征。
至于《风波》中的那位赵七爷,更活脱脱就是一个未庄里的赵太爷。
所以,阿Q这个人物是牧民和鲁迅笔下的其他农民形象,譬如《风波》里的七斤和《故乡》中的闰土,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产生于那种想要描绘某个不算具体人物的冲动,也不是作者为了制造某种氛围而虚设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之上完全可以说,它其实是鲁迅理想主义对离经叛道国民性的全部感受的结晶,鲁迅是要用它来显示“愚民的专制”的真相,在鲁迅心目中,阿Q正是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的代表。
阿Q非常穷,穷得只剩一条裤,甚至连姓名都没有。
但是,他的愚蠢却主要还不在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而在于生理反应他精神生活的被错觉。
他被压在未庄劳作生活的最底层,什么人都能欺负他,可他却并不在乎,有时候好像还很得意——这里的关键,是他有一种独特的精神重大胜利胜利法令,分明挨了别人的打,他却想:这是儿子打老子;分明是别人借乱抢走了抢走了他赌赢的这笔钱,他却在恼怒之中抡起巴掌打自己一个耳光,仿佛是在打别人一样。
就是受了再厉害的欺凌,他都能依靠类似这样的方法转败为胜,最后就莫名其妙地高兴起来。
这确实是精神胜利法,阿Q身上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仔细分析起来,阿Q这精神胜利法是包含了一个多因素的。
阅读短文《赎回灵魂》完成素养测评(后附答案)
阅读短文《赎回灵魂》完成素养测评(后附答案)赎回灵魂她睡到半夜,感觉到屋里进了人,很显然,不是丈夫,因为他去值班了。
因为长期失眠,睡觉对她是件困难的事情。
显然,那个人以为她睡着了。
然后,她看到了一个身影,手里拿着刀,在四处找东西。
那一刻,她大睁着眼,内心出奇地镇定,因为绝对不能喊,隔壁就是儿子的房间,一喊,她和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
她看到那个贼把手伸向她的首饰盒,那里面有一对玉镯,是外婆出嫁时的陪嫁,一直传下来,传给了她,是最好的鸡血玉。
但她一直沉默着,直到贼离开。
然后,她冲到儿子的房间,看到还在睡的儿子,眼泪就下来了。
她知道,没有比自己儿子更珍贵的了。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个贼却被看门的保安逮住了——在他翻墙逃跑的时候。
所以,他和两个保安又出现在她的客厅里。
灯光下,她看到了贼的脸。
一张十分年轻的脸,脸上还有小小的绒毛,大概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眼神里全是恐惧。
保安问,这是你的镯子吗?她答,是。
是这个贼偷走的,就在刚才。
保安说。
她是知道的,她抬起头看了那个小偷一眼,那一眼让她呆住了,少年的眼里全是乞求,甚至是恳求,甚至是绝望。
那一刻,她的心忽然柔软起来。
她有了新的决定。
她说,你们放了他吧,他不是贼,那一对玉镯,是我给他的。
保安大吃一惊,而少年的眼里全是泪水了。
保安刚走,那个少年扑通就跪下了:阿姨,您为什么要救我?她笑了,淡淡地说:孩子,因为你的青春比那两只镯子值钱,我想用那两只镯子赎回你找不到方向的灵魂。
何况,刚才我并不曾睡着,因为你手里拿着刀,所以,我没有喊,也是为了我自己的儿子。
那个少年泪如雨下。
(作者:晓荷。
来自《语文网》)1文章为什么要叙述玉镯是家传的“鸡血玉”无比珍贵?()A表现偷东西的贼很识货B说明她对玉镯被偷感到可惜C表现娘家对她的慷慨赠送D突出儿子在她心中更加珍贵2文章开头写她“长期失眠”,作用是什么?()A暗示“她”的精明B暗示“她”的镇定C暗示“她”知道危险D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3“少年的眼里全是乞求,甚至是恳求,甚至是绝望。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练习及答案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朝花夕拾》《狗猫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下面《朝花夕拾》中《狗猫鼠》选段,回答问题(4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
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
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
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
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
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1)作者在文中提到“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2分)
(2)上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9.(1)目的是在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1分),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1分)。
意对即可。
(2)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嘲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红楼梦55、56回
• 薛宝钗并没有像探春那样积极的全身心的投入大观园中的管理 ,相反,她基本上是采用消极应付的态度,设计方案的是探春, 得罪他人的也是探春,宝钗没有采取任何主动的举措来推进改革 ,然而她的言谈不仅不让人反感,反而让人感到暖和、贴心,感 到满意。探春决定了把大观园中的花果生产交给几个老婆子掌管 ,宝钗就接着提出一种调剂性的主张,把改革的受益者扩大到其 他的婆子媳妇们,导致各方皆大欢喜。宝钗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高
• 贾探春生逢末世,且系庶出,又因赵姨娘从中作梗,所以得 不到重用。虽在凤姐病假期间暂执权杖发动大观园改革,但 权力有限,为时已晚,难以挽回贾府颓势。抄检大观园时, 她万分悲愤地发表“百足之虫论”。她的命运结局融入海疆 戡乱这条重要的朝政主线,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海统 制周家,躲过抄家一劫。当海疆靖寇凯旋,她得以回京省亲 。
•
第五十五回是全书的一个转折点。读
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此时的贾府,上上 下下矛盾重重,一片混乱。尽管“刚刚倒 了一个巡海夜叉(指凤姐)”,又“添了三 个镇山太岁(指探春、李纨、宝钗)”,但 是,由贾府固有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所产生 的这种混乱,已经是无可制止或清除的。 总之,一片混乱,败势已成。
贾探春
第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
探春进一步显示了她的理家才能,对园子里的事务进行改革。宝钗用朱子言论指导理家。因当时 平儿在场,探春便埋怨风姐的虑事不当,但平儿一张巧嘴说得众人再无话可说。探春因庶出而难过 。甄家进京祝贺,派人送礼请安。甄家四个婆子给老太太讲说他家宝玉之事,贾母叫出贾宝玉,四 人为之吃惊。宝玉开始以为四人承悦贾母后做梦梦见甄宝玉。醒后方知道是镜中影儿。
探春拒绝接受“先天”的价值命运,对宗法价值进行了从消极转移到积极放弃的抵触——从认可宗法 价值但是拒绝脐带,直至最后拒绝环境。她不可能改变“姨娘文化”环境,但是按照这种文化的逻辑 ,她又应该首尊主母,并可以借此获得卑贱地位的精神解脱。因此赵姨娘的羞辱令她无地自容:“何 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与其说这是针对赵姨娘,勿宁说是针对自己在人格和精神上的无端 被贬,是一种迷失目标、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的童稚气的反抗。于是探春成为开放在腐败土壤上,正 气与稚气、服从与抵触并存的恶之花。扭曲的自我中,同样透露出探春不堪无端亵渎的高贵气质。
《红楼梦《赵姨娘》》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红楼梦《赵姨娘》》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赵姨娘》》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鉴赏辞典人物形象鉴赏贾府的太太和奶奶赵姨娘》在贾府的女眷中,赵姨娘是地位很特殊的一个。
浅析《红楼梦》中人物赵姨娘形象散文随笔
浅析《红楼梦》中人物赵姨娘形象散文随笔浅析《红楼梦》中人物赵姨娘形象散文随笔在小说《红楼梦》中,好多人物的形象特别丰满,个性也是十分鲜明,给人一种很强的立体画面感。
但是人物中有一个赵姨娘,她尽管出台亮相的次数较多,可是却给读者并没有留下多么深刻的影响。
好像是可有可无,但既然是可有可无。
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写她?这我们就从整体上对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赵姨娘和周姨娘一样,也是贾政的一个小妾。
她以前是贾府的丫环,后来升成了妾。
那么她又是如何样由一个丫环转变成妾的?是因为她年轻漂亮,还是端庄贤淑?漂亮好像不是,因为小说中并没有提及到,甚至连暗示的地方都没有。
那么贾政又是怎么喜欢上她的?这就要从他自身入手。
贾政是一个很喜欢舞文弄墨的文人,这种人往往只会喜欢和认可两种女人。
一种是非常漂亮的,另一种是比较端庄娴静的。
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推测出赵姨娘应该是属于第二种了。
由此前面关于她如何由丫环变成小妾的问题,也就可以这么认为了。
赵姨娘生有一儿一女,儿子是贾环,女儿是探春。
她的地位有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没有,根本没有。
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妾也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
是一种生育繁衍的工具,也是一种供别人追逐声色犬马的工具。
放到我们当今的社会中,也就是小老婆。
各位试想,是大老婆有地位,还是小老婆有地位?废话,当然是大老婆了。
在封建社会中,大老婆就是妻子,而小老婆只是妾。
妻是名媒正娶比较正式的,而妾却是随便纳入的,二者有着本质性质上的不同。
这么说来,其实妾也就是一种下人,是被人奴役和压迫着的。
在贾府中,赵姨娘的身份地位是比较低下的。
在小说中,她的地位看起来很是特殊。
既不像是主人,也不像是下人。
表面上看来给人一种介于主人和下人之间的感觉。
其实错了,她的地位和下人没有什么不同,可以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有一次她和一个丫环吵架甚至还打了起来。
那丫环就说赵姨娘是贾府花钱买来的,自己也是买来的。
只不过是干的活不一样罢了,都是下人。
为什么要抬高自己,作践别人。
扭曲的灵魂_悲惨的人生_吴敬梓_范进中举_鲁迅_孔乙己_作品比较赏析
, , , , , , , ,
,
郡传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ຫໍສະໝຸ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着空虚 的重 担 精 疲 力尽 地 前 行 没 有 天 真 单 纯 的 小 女孩 告诉他 前边 有 野百 合 和 野 蔷薇 只 有 时 间老 人 为他 挖掘 的荒 野 中的 一 座 孤 坟 他 没 家 室 没 有 职 业 没 有地 位 甚 至 也没 有 名字 人们 只 知 道 他 姓 孔 便 从描红 纸上 的 上 大人 孔 乙 己 这 个半 懂 不 懂 的语 里 替他取 下 了一 个 绰 号 叫 他孔 乙 己 他青 白脸 色 蓬 乱 的 胡 须 皱纹 间 的 伤痕 无 不 透 露 出 悲 惨 的身 世 他 不 了 解 社 会 甚 至 也 不 了 解 自 己 他 经 济地 位 低下 只 能站 着 喝 酒 但他 的思 想意 识 又 使 他穿着 长衫 而 且 至 死 也 不 肯脱 下 满 口 总 是 之 乎 者也 为知 道 茵 字 的 四种写 法 而 得 意洋洋 孔 乙 己 的人 生 道 路 同样 是 悲 剧 性 他 不 自知 地炫 耀 造 成 自己 终身 的不 幸 而 使悲 剧 升格 两 篇 作 品 都又 从人 与人 的 关 系 中扩 散悲 剧 的 蕴 : 含 吴 敬 梓刻划 范进 周 围 趋炎 附势 的 市侩 表 现 畸形 社 会 人 们 对 于 功 名 富贵 的迷 狂 ; 鲁 迅 描 写孔 乙 己 周 围 冷 漠 的 闲 人 表 现 病 态 社会 人 们感 情 的淡 薄 范 进 中举 前 后 的 对 比 描写 给 人 以 深 刻 的 印 象 首 先众 相 邻 的 表 现 ; 范 进 中举 前 范 母 饿 得 眼 睛发 昏 没 有人 接济一 把 米 ; 中举 后 的 消 息 刚一 传 开 人 们就 送 来 了 鸡 蛋 酒 米 从 乡 邻到 家人 从平 民 到 官绅 众人 争 相 巴 结献 媚 共 同表 演 出 一 台社 会 丑 剧 这 出剧 中 我 们 看 见 了 金 钱 和 地 位 的相 互 追 逐 看见 了 对 于 功 名 富贵的迷 狂心 理 象瘟 疫 一 样 弥 漫 整 个社会 ; 其次 再 比较 一 下 胡 老 爹 高 明 的 吴 敬 梓 特地 从 市侩群 中请 出 胡屠 户 让 他 前据 后 恭 的 自我 : 嘲弄 当他夸女 婿 体 面 的相 貌 时 读 者不 会 忘 记 他要 范进 撒 泡尿 照 照 自己 的 尖嘴 猴腮 ; 当 他夸 女 婿 才学 时 我 们 耳边 似 乎还 响 着 癫 蛤 想 天 鹅 屁 吃 的 辱 骂 声 ; 当在 女婿 身后 一 路 低 着 头 替 范 进 扯 衣 襟 上 的折 皱 时 读 者 眼 前 仿 佛 还 飞 溅 着 那 一 口 啤 在 范进 脸上 的 唾 沫 这 些 描 写 折 射 出 一 个 被 趋 炎 附 势的浓 烟 熏得发 黑 了 的社 会 范进 的 命运 正 是被 置 于 这 个 社 会 中 才扩 散 了 主人 公 悲 剧 的意 义 孔 乙 己 的 悲 剧 人 们 知 道 孔 乙 己 免 不 了偶 然 : 做些 偷窃 的 事 见 了面 故 意挑 逗 他 你 脸 上 又 添 了 新 伤疤 = 你 一 定 又偷 了人 家 的东 西 了 = 我 前天 亲 眼 看 见 你偷 了 何 家 的 书 吊着 打 于 是 引 出 孔 乙 己 窃 书不 能算偷 的 诡辩 >下 转 5 页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读名著——《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名著导学【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
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
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
”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思维导图】【主题概括】《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
具体分析曹雪芹对赵姨娘的“同情之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且形成一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研究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上可以划分出几个时期,出现过几个高潮,诞生出几个流派,但是红学一直没有间断,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历史特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学研究的主流依然是自胡适以来的考证派,以红学大师周汝昌、冯其庸为代表,以专家、教授、学者为骨干,几乎囊裹了红学研究的全部精英。
翻开这一时期的《红楼梦学刊》,基本是他们的文章。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持反对意见的如戴不凡、欧阳建先生,虽然在观点上不一样,但其论证方式也是考证派一路。
考证派确定了曹雪芹的著作权,以自传说代替其他假说,以写实说代替影射说,并试图从作者的有关史料来释解作品研究。
其主要研究曹雪芹的家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红楼梦》版本、作者,脂砚斋批语以及《红楼梦》诗词、典故、医药、典章等细节。
其次是文本研究派,以台湾的余英时、香港的梅节、大陆的李希凡等为代表,近年来许多教授、研究生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
文本研究包括《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人物、诗词、文学比较、文化背景等。
在这些方面也有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与在几次红学研究会上大家的呼吁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就是异军突起的索隐派,索隐派的手法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看成是隐喻历史上的真事,真正使红学出现新高潮的正是索隐派的再次崛起。
首先是霍国玲姐弟的《红楼解梦》,据说是找到了《红楼梦》的真谛。
其次是土默热先生的《红楼梦》作者“洪升”说,无论在网络还是出版界,现在都很热。
还有刘心武的“秦学(研究秦可卿)”,通过电视的传播和出版界的推波助澜,现在还方兴未艾。
其他如南明说、石涛说、朱琏说等等不一而足,但尚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中国台湾学者蒋勋的《细说红楼梦》提倡“回归文本”的阅读。
之前“百家讲坛”讲解《红楼梦》的时候,是一个人物一个人物介绍的,而且在介绍的时候加入了很多《红楼梦》小说中没有的东西。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阅读专题)(第5课时)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第五章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一)老水车旁的风景梁晓声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
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
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
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
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
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
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
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
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
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
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
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
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
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
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
“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
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
”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
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
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
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
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
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
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高贵的灵魂阅读答案
《高贵的灵魂》阅读答案《高贵的灵魂》阅读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高贵的灵魂①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
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
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
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
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
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
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
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
”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
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
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苦痛换来欢乐。
”④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
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
贝多芬说: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样的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
”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
但是他比贝多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鬼(节选)莫泊桑这个农民面对大夫,站在临终女人的床前。
床上的老太婆很平静,她认命了,但神志还清醒,望着两个男人,听他们交谈。
她快要死了,但并不抗争,她已经活到九十二岁了,她的寿数已尽。
七月的阳光,从敞开的门窗投射进来。
田野的气味,也随着灼热的熏风涌进屋里。
大夫提高嗓门说道:“奥诺雷,您不能丢下您母亲一个人,她这种状态,随时都可能过去!”这农民愁眉苦脸,反复说道:“可我还得把麦子收回来,撂在地里的时间太长了。
现在正逢好天气。
你说呢,妈妈?”可是,大夫却火了,跺着脚说道:“你真是个畜生,你给我听着,我不准你这么干,明白吧!如果今天,你非得收回小麦不可,那就请拉佩太太来……”这个农民又高又瘦,动作迟缓,心里正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他既害怕大夫,又酷爱节俭,因而犹豫再三,反复盘算……拉佩太太是个老太婆,专给人熨衣服,还为本村和周围一带人家看守死者或临终的人。
她像头年的苹果,满脸皱纹,而生性狠毒。
奥诺雷•本唐走进她家,见她正在调靛蓝水,好为村里的妇女染细布皱领。
他招呼一声:“嘿!您好,拉佩大妈,一切都如意吧?”大妈朝他转过头去,答道:“还可以吧。
您家呢,都好吧?”“唔!我嘛,倒挺顺心的,可是我母亲,快要不行了。
”“您母亲不行了?”“对,我母亲不行了。
”“您母亲怎么啦?”“她快翻白眼儿了!”她突然以同情的语气问道:“怎么到了这一步了?”“大夫说她挺不过下午。
”“那她肯定就不行了!”奥诺雷还犹豫不决,他想不出要说什么,就干脆开门见山:“您去守护我母亲,一直到咽气,您向我要多少钱?您也清楚,我根本不是有钱的主儿,连一个女佣的工钱都付不起。
正因为这样,我那可怜的母亲太操劳,太累了,才卧床不起。
别看她九十二岁了,干起活儿来还像个十岁的孩子。
她那身子骨,谁也比不了!……”拉佩太太一本正经地解释:“有两种价钱:若是有钱人家,那就白天四十苏,夜晚三法郎(一法郎等于二十苏);其他人家,白天二十苏,夜晚四十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阿Q正传》《边城》同步练习(含答案)
5.《阿Q正传》《边城》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福柯特别强调历史和事件中的缝隙和褶皱。
历史本来只是由一些分散的事件形式呈现出来的东西,是历史学家为了呈现事件的连续性,通过分析可能会回避、抵制、消除某些东西,但却从未意识到他们已经把活生生的、脆弱的、颤抖的“历史”漏过去了。
当我们进一步去审视沈从文的“乡愁”以及“乡愁乌托邦”,我们同样发现了历史和事件中的缝隙和褶皱。
《边城》在沈从文回湘西前已创作了前6小节,后15小节是他回北京后续写的。
毫无疑问,回到湘西世界的行为,对他本身的创作经验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和影响。
尽管沈从文愿意以一枝诗意的笔去穷尽和表现湘西世界的所有美好,然去乡十八年,在他的真实视野下,在当时清醒的理智认识中,真正的湘西世界却是丑陋黑暗穷困堕落的。
这个创作间的断裂和创作体验上的变化是我们要正视的。
关于乡愁,关于故乡的回忆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的虚构。
王德威指出,关于故乡的创作实际上存在一个两难境地,那就是“再现故乡本来的面貌,重组往日生活的情境,却总无奈地带出想象与原欲、文字与世界、回忆与‘往事’间的罅隙”。
因此,在对“乡愁”的抒写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原原本本地再现故乡的原貌已经是不可能的,过去与现在、当下与未来相互交织,所以他们实际上在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走,既看到故乡的美好又无法忽视它当下的“失落”。
清楚了沈从文创作《边城》时在创作经验上的撕裂和矛盾的二重性后,我们就更清楚沈从文的《边城》并不单单是呈现了一个纯粹的田园视景,而是一种寓言式的悲剧性写作。
关于寓言,本雅明概括为面对现代废墟而陷于震惊的人们的一种言说方式,詹姆逊则将所有第三世界的文本概括为“民族寓言”。
在他看来,第三世界文本中总存在一个大写的异己读者,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以个人命运来投射整个社会文化的缩影和冲击。
所以在评价鲁迅的《狂人日记》时,詹姆逊认为,如果我们体会不到文本中寓言式的共振,我们就很难恰当地欣赏鲁迅文本的表达力量。
读《金锁记》之感
读《金锁记》之感——浮华背后的苍凉浮华世界,匆匆逝去,留得住的是最真,留不住的是最美。
然而当口琴声响起,她的生命却始终是个苍凉的手势。
初读《金锁记》时,一下就被里面的苍凉的意境与浓厚的底蕴所吸引,对主人公曹七巧的人生命运充满好奇与期待。
然而,读罢过后,一种沉重的思绪与感伤的情怀遍跃然而起。
是对这个女人恶毒的憎恨,还是对她一生的惋惜与同情,抑或是对压抑后人性扭曲的反思?我想更多的还是那份苍凉的感受吧。
曹七巧,出生于麻油店的贫苦人家,却攀上了富裕的大户人家,也正是因为这一错误的安排才铸就了她不可挽救的一生。
如此卑微的身份,自然可以想象得到她在姜家的地位。
犹如《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其在大观园的地位还不及王熙凤房中的大丫鬟平儿。
在姜公馆中,连丫鬟都瞧不起这位地位的姨太太,由此可见,她受人歧视之深不言而喻。
也许她人性的扭曲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吧。
其次,曹七巧所嫁之人虽是大户人家,但却只是一位患有骨痨的姜二爷,因此从一开始,她就注定只能拥有一段没有幸福的婚姻。
没有爱情,没有情感,她满心压抑,精神上的折磨让她痛苦不堪。
于是,三少爷姜季泽的出现,使她的生命暂时有了一丝光亮,但也只是苍白的那抹光亮。
尽管姜季泽对她也有妄想,可事实却是“季泽看着她,心里动了一动,可是那不行,玩尽管玩,他早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里人,一时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踢不开,成天在眼前,是个累赘。
”作为她的小叔,同时姜季泽又是一个行为放荡、为了钱而不惜一切的伪君子,七巧的爱情梦逐渐破灭,因而也导致了她向着金子开始向前迈进,黄金的枷锁已将她套住,而她却浑然不知。
不幸是会传染的,不只是曹七巧自己的人生,她也控制了儿女的人生,将儿女也套上了黄金枷锁。
七巧在姜家熬过了那么多年,终于到了丈夫和婆婆的死,她也有了自己的一份实实在在的财产,带着她财产和纸糊似的儿女离开了那所谓的家,重新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家。
在这个家里,她才是真正的主人,主持一切的家常。
泣血的灵魂12
泣血的灵魂一、内容摘要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塑造的一个典型艺术形象。
祥林嫂的一生坎坷悲惨,最终沦为乞丐,就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冻饿致死。
祥林嫂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是千千万万旧中国母亲悲惨一生的生动写照,她的一生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
引言《祝福》写于1924年2月,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中的头一篇。
众所周知,鲁迅是从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而开始“呐喊”的。
这第一声呐喊“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深刻揭示其“吃人”的本质,因而引起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影响。
而在《彷徨》集,以《祝福》为开端,接着还写了《伤逝》和《离婚》,着重从妇女的角度来反映中国的社会问题,表现出笔者对于被压迫妇女的真切关心和同情,对于中国社会政治问题的深刻剖析。
一、祥林嫂悲苦的一生有人认为,祥林嫂的死是由于鲁四老爷的无情和与祥林嫂同样不幸的人们的冷酷.事实固然如此,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实质是封建礼教对于整个旧中国人们思想的束缚,祥林嫂便是深陷在那束缚里的一员.她也曾反抗,但无非只是想将自己重新融入那个畸形的社会中.祥林嫂只是一个社会的底层人物,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看不清社会发展的方向,分不清事物的本质,所以她只能在那畸形的社会中无声无息的死去,祥林嫂在那畸形的社会里是无法存活的.她所需要的,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也不是周围人们意识的改变,她所需要的是整个民族生存意识的觉醒.而作为一个"下等人"她是无法做到这个点的.我并不是想再老生常谈,而的确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是整个中华民族完完全全的再生了,假如祥林嫂能忍辱负重的活到新中国成立,她一定能有新的生活.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和伟大的反封建战士,鲁迅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注重着中国农民的命运。
他通过《祝福》描述祥林嫂的一生,又挑开了很少为世人所知晓的生活一角——农村妇女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向读者刻画了祥林嫂这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与残害的悲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赵姨娘——一个被扭曲的灵魂
自曹雪芹《红楼梦》问世以来,读者几乎都将目光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为首的金陵十二钗身上,而赵姨娘却是一个颇受鄙弃的人物,很少有人专门去探讨,即使偶尔谈到,不是视为“狗粪”,也便是说她“蠢愚”“卑贱”。
至今仍有很多读者对她怀有成见,大加贬斥,将其说的一无是处,几乎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女人。
其实只要换个审视角度,深入作品分析,就不仅不会轻易地将她贬得一无是处,视如毒蝎;相反,我们会发现她的灵魂是如何被扭曲的。
我们先看赵姨娘之行事。
曹雪芹的《红楼梦》里,赵姨娘所为之事主要的有三件,及魇魔法事件、赵国基丧事和蔷薇硝事件。
魇魔法事件是半奴才半主子的赵姨娘对荣府当权者王熙凤和得宠者贾宝玉的一次地下式攻击。
这事之前,贾环因与莺儿玩得不高兴,被宝玉说了几句,回去后赵姨娘就连骂带啐的教训,正好被王熙凤听见,便“正言弹妒意”,赵姨娘虽“不敢则声”(二十回),但心里记恨是肯定的。
再加上贾环故意烫伤宝玉之后,王夫人又将赵姨娘大骂一通,数落一顿。
这赵姨娘本就“常怀嫉妒之心,不忿凤姐、宝玉两个”(二十五回),经过这两次之后,其痛恨更加深切。
此时,正好遇上了马道婆。
贪婪的马道婆便怂恿赵姨娘向王熙凤和宝玉发动攻击,并为之谋划攻击措施。
于是就导演了魇魔法这场戏。
当赵姨娘看到这攻击取得了战果——“他叔嫂二人愈发糊涂,不省人事,睡在床上,浑身火炭一般,口内无般不说”(二十五回),“自是称愿”(二十五回)。
但此次事件结果赵姨娘还是“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被贾政喝退了。
赵国基丧事是赵姨娘为自己争身份,争地位,争权利。
赵国基虽是跟贾环上学的荣府奴才,但也是赵姨娘的亲兄弟。
死后办丧事,赵姨娘希望自己当家的女儿能“多给二三十两银子”(五十五回),结果不但没有多给银子,还让自己的女儿探春冷言冷语的数落了一番。
赵姨娘也是只能忍气吞声。
蔷薇硝事件是赵姨娘为维护自己的身份、地位,向“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六十回)的小戏子芳官们进行的一次斗争。
贾环问候宝玉,正好碰上蕊官带给芳官擦春癣的蔷薇硝,便张口向宝玉要,芳官不想给,就用茉莉粉代替给了贾环。
赵姨娘发现后,认为这是耍人,就去找芳官“报仇”(六十回)。
途中又遇见夏婆子煽风点火,怂恿赵姨娘“把威风抖一抖”(六十回)。
于是就有了赵姨娘与芳官们的一场大战,结果还是让自己的女儿探春“说得赵姨娘闭口无言,只得回房去了”(六十回)。
我们不要站在贾母、王夫人等当权者的立场上去看赵姨娘,而应从她生活的现实客观的去分析其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魇魔法事件,赵姨娘之行事的确是卑鄙下作,甚至是凶狠歹毒。
但我们试想赵姨娘在《红楼梦》中的那个世界里,在她生活的那个现实环境里,作为贾政之妾,想要争地位,争权利,而不想忍辱受屈,任人摆布,她该怎样做又能怎样做呢?按照那个时代的封建正统思想,应是母以子贵。
而赵姨娘虽为贾政生有一男一女,可并没有因此而贵。
仍然做着奴才做的活,如给主子王夫人等搭帘子,亲自做鞋等。
并且还要不时的受王夫人的呵斥痛骂,而她只能忍气吞声。
赵姨娘当然很想成为真正的主子,想使自己的儿子贾环成为贾政的继承人。
但在几千年的“勿以妾为妻”的封建正统思想禁锢之下,在王夫人这个势力强大的正妻的压迫之下,她的这梦想如何能实现呢!可她偏偏又不想像周姨娘一样安于现状,做一个甘于受奴役的所谓的贤惠小老婆。
她对自己的身份、处境都不甘心,不甘心忍受主子们的摆布。
她想反抗,想争取,可又毕竟是奴才,要反抗强大的主子谈何容易。
公开跟主子们斗争当然是不可能的,她也没有如此大的能耐。
这样长期的受压迫,又不甘于忍受奴役;经常地被侮辱痛骂,还得忍气吞声;梦想破灭,打击接二连三。
如此就使赵姨娘的心理失衡,灵魂也被扭曲了。
灵魂的被扭曲使她产生了“那阴微鄙贱”(二十七回)的想法,魇魔法就是她在这想法的驱使之下和马道婆联手的攻击行动。
其实这一做法也不是赵姨娘和马道婆的首创。
在封建统治者那里早就有人做过了,《汉书.江充传》《陈书.后主张贵妃传》等史书里都有记载。
这一做法在赵姨娘的那个时代也仍是流行的。
赵姨娘如此做,就是想要置王熙凤和贾宝玉于死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
如此以来,自己就夺得了主子的地位。
那个时代,那个现实的环境,赵姨娘的灵魂被严重扭曲,她除了用这样下作的方法反抗压迫,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很多人都认为赵姨娘此举凶狠毒辣。
其实,贾府的当权者,封建正统的代表,作为贾政正妻的王夫人比赵姨娘有过之而无不及。
表面看王夫人整天吃斋念佛,“是个好善的”(七十七回),可骨子里比赵姨娘更凶残,更歹毒。
金钏、晴雯两个丫头的命就丧于王夫人之手。
看她打金钏,“翻身起来,照着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三十回)并立刻撵了出去,金钏便含辱跳井而死。
晴雯更是因“生的太好了”被王夫人在其“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一身重病”(七十七回)时撵了出去。
当听见晴雯死了,王夫人便说“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吧。
女儿痨死,断不可留”(七十八回)。
由此可见,王夫人只是披着一身好善的外衣,其内心之歹毒凶狠,无人可比。
赵姨娘生活在这样一个凶残的压迫者的眼皮底下,灵魂怎能不被扭曲。
赵国基丧事一事中,赵姨娘做的也并不过分,她只是想为自己的兄弟多争几两丧葬费而已,却遭到自己亲生女儿的一顿数落。
探春不认这个舅舅,也就是不认她这个母亲。
此事对赵姨娘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作者此时虽没有写赵姨娘的心理,但读者能想象到,此时的赵姨娘应已意识到,她要争取的身份、地位、权利都已成为泡影。
她自己就说“我在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五十五回),也就是说她的抗争不仅没有取得她预想的结果,反而使他更受人鄙弃。
毋庸置疑,这一事件,肯定使她的灵魂的扭曲更加重了。
正好有了蔷薇硝事件,赵姨娘便决定去“吵一出子”“报仇”(六十回),可还是让自己的女儿说得“闭口无言”(六十回)。
赵姨娘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这在她的那个时代是必然的。
因为当时封建宗法制度还非常强大,就凭赵姨娘这样的弱女人的反抗,对整个封建宗法制度来说,乃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赵姨娘是贾政之妾。
我们知道,妾是宗法制下多妻制的产物,“是富人和显贵人物的特权”,其地位介于主奴之间。
清朝的主奴之界线是相当分明的,《清朝文献通考》里就说:“历来满洲风俗,尊卑上下,秩然整肃,最严主仆之分。
”据《红楼梦》里所写推断,赵姨娘未成贾政之妾前应是丫鬟即奴婢身份。
这就决定了她的身份更低,“妾以婢蓄,身份自低”。
其实妾的身份低贱,不光是赵姨娘,《金瓶梅》里的孙雪娥更是经常遭受西门庆的打骂,潘金莲的侮辱。
赵姨娘处在那个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当然更想去争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也更难争得。
越争,当权者越痛恨她,自己心理则更由失衡而成病态,灵魂越被扭曲。
因此,我们分析评价赵姨娘这一形象,不能站在贾母、王夫人为代表的当权者立场上看。
贾母、王夫人等当权者的思想认识当然跟作为半奴才的妾——赵姨娘是截然不同的。
“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要是以贾母、王夫人的思想认识去评价赵姨娘,那自然是“阴微卑贱的”是“忒昏愦的不像了”(二十七回)。
要是换个角度,不以贾母王夫人的立场去看赵姨娘,我们可以看出赵姨娘的所作所为折射出了她被扭曲了的灵魂。
赵姨娘是个悲剧人物,尽管她不断的反抗现实,争取主子的地位,但她没有《金瓶梅》里春梅的运气,也没有和她同时代人娇杏的侥幸,最终也还是半个主子的奴才,身份、地位一点也没改变。
她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是历史的社会的悲剧。
她是一个被宗法制下的媵妾制扭曲而变了形的灵魂。
从她悲剧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底层沦为奴婢的特别是成了封建“显贵人物”特殊工具的妇女命运的悲惨,听到了她们充满仇恨的呼嚎。
曹雪芹当然不可能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去认识封建社会媵妾制的罪恶,但他凭着那如椽巨笔,凭着他对现实社会严肃忠实的创作态度,深刻的发掘并再现了赵姨娘这样一个被宗法
制下的奴婢制、媵妾制扭曲了灵魂的具有深广历史内涵的形象,这一形象对于我们认识封建社会宗法制下的奴婢制、媵妾制有着丰富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