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
读国学的心得体会(八篇)
读国学的心得体会(八篇)读国学的心得体会1000字(篇1)我校作为重庆两江新区开发中学校,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引擎,鲜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为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为此,我校大力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20__年6月,我校组织成立了一支由分管教学的校长任组长、德育处主任任副组长、年级组组长任组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领导小组。
各年级根据学校编写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认真编写了本年级校本教材的初稿,经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领导小组严格审稿后,我们编撰了一套“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该教材一共六本,一至六年级各一本。
教材的内容分为五个篇章:山河风光篇——江山多娇美如画;爱国情怀篇——赤诚之心耀中华;勤学惜时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心灵悟语篇——大道无形明心智;品德行为篇——德行优良创和谐。
配有“小光老师教你读”、“我和阳阳诵经典”(里边又包括“教你读”、“我来读”、“我乐背”)、“阳阳伴我行”、“精彩对对碰”等不同板块,这些板块增加了诵读的趣味性,特别是“阳阳伴我行”这个版块,在学生学会一章节经典诗词后,结合自己平时的言行给自己一个评价(笑脸或星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用所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经典转化为人文底蕴。
20__年,我校二年级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在全国和谐德育实验与研究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二、营造氛围,创设环境有了教材就有了教学的依据,但这还不够,如何引导我们的广大师生走进广博的古诗天地,这还得在环境建设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我们打造了“百米文化墙”和“经典走廊”,将古诗文中的经典诗文、书法作品、学生诵读经典的活动图片等隽刻在墙上或挂在画框中,在绿树的掩映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警句琳琅满目,浸润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国学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国学读书心得(通用15篇)国学读书心得(通用15篇)国学读书心得1“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这一句就是教导我们学习文化知识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我们才能够真正起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
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对学问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这一句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即:用心记,眼要看,口中读,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
读书时要有规范,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这段还未读完,就跳到另一段。
学习某一科目知识,就不能羡慕别的科目知识,这一科目的知识还没有学习完,还没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学习其它科目。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一句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一定要有,一定要刻苦用功,绝对不能投机取巧。
遇到难通的地方,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如果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面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所用的笔、砚、台要摆放端正。
磨墨磨偏了,就表明这个人读书的目的心术不正,乱写字的学生,就表示这个学生的学习心态有问题。
我们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环境维护得井井有序,才有益于我们的'学习。
懂得从人的微小动作去观察每个人是否有用,有才,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存放经典著作,要有固定的书架或书柜,每一次读书之后,要将书放回原处存放。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文五篇“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
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
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
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
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
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
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
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经典
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经典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XXX《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XXX《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
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明景泰年间的进士XXX、清朝的嘉庆年间由XXX、民国时人费有容、XXX和XXX等进行了增补。
《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XXX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XXX、XXX竭力尊崇,南宋XXX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XXX《中庸》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XXX:“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
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XXX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XXX或汉代的学者所作。
国学经典与教育
国学经典与教育中国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关系。
一、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深邃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如《论语》中所强调的仁、义、礼、智等,都是对学生人格培养极其重要的指导。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深刻的价值观念,培养崇德向善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升学生的修养和文化素养国学经典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对于学生的修养和文化素养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增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们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孟子》中所强调的“知止而后定”,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会思考,不盲从从众;《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则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国学经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同情心、友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五、引导学生积极塑造自己的人生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和人生思考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塑造自己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国学经典,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人生的真谛与意义,明确人生的价值追求和目标。
在学生面临选择和困惑时,国学经典可以给予他们指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国学经典与教育相辅相成。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塑造自己的人生。
国学教育学习心得10篇
国学教育学习心得10篇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好的文化、学术体系。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学教育学习心得,欢迎大家来阅读。
国学教育学习心得120__年学年度,重庆市教委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继续教育公共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深层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呈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使我受益匪浅。
一、深层次的领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国学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多方面给我们认述的地十分精辟。
如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很多篇章都中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立志有恒,加强修养;自省自克,改正迁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疼惜学生,无私无隐;信任学生,鼓舞学生;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教师,就应当吸取国学之精华,结合今日的先进教育理念,不继充实自己,以适应飞速进展的当今教育趋势。
二,深层次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指教师培育人才,传播学问、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又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传授学问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
国学教育专题——七年级国学经典读本(72页)
《国学经典读本》初中第一册先秦部分一、《诗经》四首1、鹤鸣《诗经·小雅》[正文]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其下维萚[4]。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5]。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1 ]皋(gāo):沼泽。
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
[ 2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 3 ]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檀:紫檀树。
[ 4 ]萚(tuï):落下的树叶。
[ 5 ]错:磨玉的石块。
[ 6 ]榖:楮树。
[导读]《诗经·小雅·鹤鸣》可以看作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
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
向前走,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残枝枯叶。
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用作磨砺玉器的工具。
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进而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从而形成一幅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
图画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充满诗意。
读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2、伐木诗经·小雅[正文]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3]。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4]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5]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注释][ 1 ]丁丁:伐木的声音。
[ 2 ]嘤嘤:鸟和鸣的声音。
[ 3 ]幽谷:深谷。
乔木:高树。
[ 4 ]相:视,看。
[ 5 ]矧:况且。
伊:这。
[导读]诗章以鸟鸣求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朋友,表现了古人对待友情的真诚态度。
3、楚茨诗经·小雅[正文]为宾为客,献[1]酬[2]交错。
礼仪卒[3]度[4],笑语卒获[5]。
[注释][ 1 ]献:主任劝宾客饮酒。
[ 2 ]酬:宾客向主人回敬。
[ 3 ]卒:尽,完全。
[ 4 ]度:适度。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通用10篇)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1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但是,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这一名称,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于是,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
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正确把握学生的特点。
孔子十分留意观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点了如指掌。
然后,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题目,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予不同的问答。
如《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另外,孔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孔子还答应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专长。
在他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但孔子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还是倾向于培养“恭敬”,“温顺”的个性。
二、启发诱导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以为把握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题目。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
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了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进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开其意”,“达其辞”。
“愤”、“悱”站在教师的角度讲是启发的契机条件,“举一反三”是启发的结果。
国学经典教育篇目
国学经典教育篇目1. 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国学经典教育的相关篇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独特的教育价值。
通过研读国学经典,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思维能力。
2. 主要篇目2.1 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
《论语》内容丰富,包含了孔子的道德思想、教育原则以及个人修养等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论语》,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
2.2 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讲述了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
《大学》主张个人修养与社会管理相互关联,强调个人修养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通过研究《大学》,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培养正确的领导才能和责任感。
2.3 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集结了孟子的思想和教育观。
《孟子》强调人性的善良本性,注重人的修养和教育。
通过研究《孟子》,学生可以发展正确的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和谦逊的品质,并学会用心理智指导自己的行为。
2.4 中庸《中庸》是一部关于中庸之道的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要义。
《中庸》强调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追求道德和心理的平衡。
通过研究《中庸》,学生可以培养自律的品质,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度,做到心态平和、行为稳重。
2.5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学和音乐杰作。
《诗经》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通过研究《诗经》,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涵。
3. 结论国学经典教育篇目包括《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和《诗经》等重要著作。
通过学习这些国学经典,学生可以获得道德教育、思维培养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益处。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人文修养。
国学经典书籍推荐(精选)
国学经典书籍推荐(精选)国学经典书籍推荐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的先祖是宋人。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小学生国学经典读本
小学生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原名《训蒙文》,其内容标题出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该书除总序外,分为七大部分,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三字经》:中国传统的启蒙书籍之一,读书以三字一句的方式,叙述了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
同时因其内容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
该书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介绍了自然、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论语》: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的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辑录整理,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礼记》: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作品。
全书内容丰富,行文流畅,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该书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又称《诗三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国家的称号,或一个朝代的名称。
国家或朝代创建者首办的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
朝代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练习7》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夏朝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bò 河南商丘汤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hào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jiù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yíng政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新朝 9-23年王莽东汉 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三国魏 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蜀汉 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 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 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东晋 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 304-439《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又称《诗三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国学经典书籍大全10本
国学经典书籍10本《四书》《四书》不是一本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的合称,是国学的核心,要学好国学,熟读《四书》是基本功。
《大学》是相对于《小学》来说,是古时读书人入门必读经典;《中庸》是国学的心法;《论语》是两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孟子》在宋朝后与《论语》并驾齐驱。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讲述的全是纯洁的思想、高尚的行为。
在艺术形式上,《诗经》还略显粗糙,艺术表现也不够成熟,但却篇篇都是正能量,是涵养精神最好的诗歌,其后的唐诗宋词,虽然在艺术形态上达到了巅峰,但这方面却远不如《诗经》。
《传习录》读这本书,就可以知道明朝第一臣王阳明学问的梗概,著名的知行合一就来自这里。
阳明龙场一悟后脱胎换骨,成为千古佳话。
《传习录》这本书是阳明心学的主体,提出了满大街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等观点,特别是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使儒家思想脱离了朱熹理学的繁琐禁锢,变得简单、唯美、实用。
《传习录》后来风靡日本,对日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菜根谭》《菜根谭》是明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被认为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正心诚意、修心养性、涵养品德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
这本书集儒释道思想为一体,通过简易的诗句和警世的喻言表达出来。
读来使人心旷神怡,又感慨万千,想必是作者饱经世事沧桑后的深刻体会。
所以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五种遗规》这本书是清朝名相陈宏谋所编辑,是清朝时期社会教育的教材。
编者感慨于世上多有弊端,在业余时间,采录前人在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论述和事迹,分门别类为《养正遗规》(教育儿童)、《教女遗规》(教育女童)、《训俗遗规》(移风易俗、处理乡亲邻里矛盾纠纷之类)、《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
这本书里收录了不少著名篇章,比如《朱子治家格言》、《心相编》等,是遵循儒家思想为人处世的很好教本。
国学经典教育观后感
国学经典教育观后感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教育观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经典教育观后感篇一xx年暑假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
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九年义务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幼儿园阶段(一)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三)简要说明:"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二)古典诗词:《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四)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
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二)古典诗词:《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四)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
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与中华传统文化推荐书目
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与中华传统文化推荐书目在当今社会,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日益丰富多彩,但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时期是培养孩子兴趣、情感和态度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非常重要。
国学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的瑰宝,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将为你推荐一些适合幼儿园阶段的国学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目,让幼儿在欢快的游戏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三字经》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经典读物,内容简明扼要,文字朴实无华。
它适合幼儿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朗诵、绘本等方式进行学习,帮助孩子们理解中国传统的礼仪、道德和风俗,为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二、《弟子规》《弟子规》是我国古代一部讲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诚实守信的教育性诗文。
通过学习《弟子规》,幼儿能够领会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培养出孝顺、尊敬他人的好品质。
三、《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它主要讲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虽然内容较为深奥,但可以适当提取其中的警句,以故事和图画的方式向幼儿传达,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家孙武所著,内容虽然是关于军事战术的,但其思想对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从《孙子兵法》中提炼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引导幼儿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五、《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收录了许多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如《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等。
这些故事既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国学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他们的品格和道德的养成,以及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希望幼儿园教育者能够引导孩子们走近国学经典,接触中华传统文化,让他们在欢乐成长的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者。
国学经典阅读心得10篇
国学经典阅读心得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讲话致辞、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speeche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学经典阅读心得10篇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分析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分析一、指导思想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并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目的意义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步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小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弘扬人文精神。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在背诵中提高境界、多样内涵、开阔眼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力行人格、诚信品质等,使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助推学生的生命崇尚,推动人与自然发展。
3、加强思想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学生吸取不竭的精神营养。
4、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背诵开拓学生的科学知识层面,体会汉语语言的魅力,培育学生对文学的嗜好,奠定坚实的文字功底,提升自学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三、活动内容1、背诵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为主题的中华背诵诗文或小学教材中发生及所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此次背诵形式不减半,须采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少于8人(不含演奏),严禁舞者,表演时间不少于5分钟。
2、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向同学们经典文学作品。
每位同学选择其中一本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经指导老师点评后,20xx年2月10日每班推荐3篇参评,校大队部将组织评选优秀读后感。
3、背诵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中华背诵诗文或中小学教材中发生及所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例如《三字经》、《论语》等)此次背诵形式不减半,须采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少于8人(不含演奏),严禁舞者,表演时间不少于5分钟。
国学的感悟和心得(通用10篇)
国学的感悟和心得(通用10篇)国学的感悟和心得篇1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
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
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经典
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
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
《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中庸》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
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目录《论语》选读《学记》选读《大学》选读韩愈作品选读《传习录》选读黄宗羲作品选读该读本凡有“※”号均为必读文段考试以必读选段为主。
第一章《论语》(一、原文选读)※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为政》) 【注释】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齐:整顿、约束。
免:避免、躲避。
耻:羞耻之心。
格:有两种解释:一为“来”引申为归服;二为“正”。
【大意】孔子说:“用政令引导,用刑法整顿,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教化,用礼制来整顿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注释】性:指先天素质,即天赋人性。
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各种环境的影响,才拉远了差距※ 4.“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注释】女:通“汝”,你。
居:坐。
愚:受人愚弄。
荡:放荡。
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贼:害。
绞:说话尖刻,刺痛人心【大意】孔子说:“仲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受人愚弄;爱玩弄小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而无基础;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痛人心;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注释】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指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随;逾,越过;矩,规矩。
【大意】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能站得住脚;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大自然运行规律;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注释】躬自厚:重责自己即严于律己。
【大意】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样就可以避免怨恨了。
”※ 1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大意】孔子说:“执政者自身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仿效着去干;执政者自身行为不端正,就是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的。
”※14.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注释】何有:有什么(困难)呢,“何难之有”的省略。
【大意】孔子说:“如果能端正自身的行为,那么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连自身都不能端正,又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大意】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
”※ 18.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注释】抑:只是。
云尔:如此。
【大意】孔子说:“如果要说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但为此而不满足地追求,并不知疲倦地教诲他人,就可以说如此罢了。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们无法学到的啊。
”※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注释】愤:苦苦思索而未想通的样子。
悱:口里想说而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隅:角。
【大意】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他知道一个角,他不能以此推知其它三个角,也不再教他了。
”※ 20.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大意】孔子说:“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学问;智力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能和他讲高深的学问了。
”※ 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时: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愠:(yu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大意】孔子说:“学过了又定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2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大意】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又不断吸取新知识,这样的人就能做老师了。
”※ 2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惑。
则:那么。
殆:危险。
【大意】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茫而不明事理;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陷于虚妄而危害身心。
”※ 2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注释】以:连词,表示目的。
可译为“去”或“用以”。
【大意】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哩。
”第二章《学记》(一、原文选读)※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大意】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完美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意】虽然有佳美的菜肴,不经过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经过学习不知道它的奥妙。
因此,通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困惑,然后才能加强自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 4.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大意】因此君子对于学习,心怀学习之志,不断地进修学业,休息时,游观时(也不忘学习),能够这样,才能巩固学习而又亲爱教师,喜欢学友而笃信所学的道理,因此即使离开师友也不违反师道。
※ 5.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豫:预防。
时:及时。
孙:循序。
摩:观摩。
【大意】大学的教育方法:在学生不良行为尚未萌发就注意防禁叫做预防;在学生可以教育的时候及时进行教育叫做适时;不超越阶段而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叫做顺序;互相观察学习而提高叫做观摩。
这四点,就是使教育兴盛的方法。
※ 6.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
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大意】坏事发生了然后加以禁止,就抵触而难以奏效。
过了上学的年龄然后学习,就勤苦而难有成就。
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搞坏、搞乱教学秩序而不可整饬。
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偏狭浅薄而见识不广。
不尊敬朋友就违背师教。
闲逛不学好就荒废学业。
这六个方面,就是造成教育失败的原因。
※ 7.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大意】君子既懂得教育兴盛的方法,又知道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可以做人的老师。
因此君子教育学生,加以诱导而不强牵着学生走,加以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加以开导而不把话说透。
诱导而强不牵着学生走,就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学生就就会感到容易接受,开导而不把话说透就能启发学生思索。
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易于接受而又勤于思索,可以称为善于教育了。
※ 8.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大意】学生容易犯四种过失,老师必须了解。
学生的学习,有的失于贪多,有的失于过狭,有的失于见异思迁,有的失于浅尝辄止。
犯这四种过失的学生,心理各不相同。
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
从事教育的人,就是发扬人的长处而挽救人的过失的。
※ 9.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大意】善于教育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治学志向。
老师的语言简约而明达,含蓄而精妙,少用比喻而明白易晓。
可算是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了※ 10.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注释】博喻:此处不是修辞上那个“博喻”,而是指广泛地因材施教。
【大意】君子懂得了进入学问之途的深浅难易,而又了解学生天资的高低差异,然后能广泛地因材施教。
能广泛地因材施教然后能做老师。
※ 11.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大意】善于提问的人,如同解劈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的部位开始,然后再解树节坚硬处,时间长了,各部分就相互脱离分解开了。
不善于提问的人正好与此相反。
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如同撞钟,用小槌叩击就发出小的鸣声,用大槌叩击就发出大的鸣声,待钟声从容鸣响而散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就恰恰与此相反。
这些都是增进学识的道理。
※ 12.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大意】预先记诵书本的内容(以备学生提问),这样的学问不足以做老师。
必须待学生提问而后加以解说,或者学生的才力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加以解说;解说了仍然不能理解,就暂时不讲解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