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大气环境2
第三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第三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概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082.2—HJ )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该导则于2008年12月31日发布,2009年4月1日实施。
自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932.2—T HJ )废止;二、术语和定义 (一)环境空气敏感区1、规范文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9963095—GB )2、分类⎩⎨⎧集中的保护目标居民区、文化区、人群二类功能区区、特殊保护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一类功能区 (二)常规污染物二氧化硫(2SO )、颗粒物(10PM TSP 、)、二氧化氮(2NO )、一氧化碳(CO ) (三)特征污染物主要是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四)大气污染源分类⎪⎪⎪⎩⎪⎪⎪⎨⎧体、屋顶天窗等)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体源车排放源)动放的源(城市道路的机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线源存堆、渣场等排放源)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面源囱、集气筒等)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点源 (五)大气污染物分类⎩⎨⎧m 15μ—粒径<—气态污染物颗粒物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六)排气筒排气筒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种类型的装置,包括烟囱、集气筒等 (七)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km 5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见P34图3-1 略)在此范围内地形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m 0 (八)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km 5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见P35图3-2 略)对于存在多源情况下的建设项目,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项目几何高度最高污染源的高度作为判别标准(九)推荐模式推荐模式原则上采取互联网形式发布,发布内容包括:使用说明、执行文件、用户手册、技术文档、应用案例等⎪⎪⎪⎩⎪⎪⎪⎨⎧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测工作级评价工作的进一步预,适用于一、二—是一些多源预测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测模式的计算浓度值计算结果大于进一步预常气象条件进行计算,通②估算模式利用预设的价范围的确定;①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估算模式推荐模式清单 (十)非正常排放指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有的效率,工艺设备运转异常等情况下的排放(十一)长期气象条件指达到一定时限及观测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件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年内的至少连续—近—二级评价件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年内的至少连续—近—一级评价1335 (十二)复杂风场评价范围内存在局地风速、风向等因子不一致的风场一般是由地表的地理特征或土地利用不一致,形成局地风场或局地环流,如海边、山谷、城市等地带会形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十三)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热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一)评价工作分级方法 1、评价方法(1)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2)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3)对于常规污染物,可参考等标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即选择污染物排放量与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比值较大的污染物作为项目主要污染物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公式根据项目工程初步分析结果,选择3~1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i P (第i 个污染物),及第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10D 。
大气圈ppt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福利特权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实际上,所有这些数字都只是近似的,因为空气的温度是随 高度而变化的。不过,这些数字确实能使图象变得清楚一 些,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大气层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它只 是逐渐稀薄下去,一直到变成几乎一无所有的宇宙空间。 人们曾经探测到160公里高空处的陨星光迹,那里的大气 压只有地球表面的几百分之一,而空气的密度却只有十亿 分之一。但这一点点空气就足以使它们那一点点物质因摩 擦而燃烧到白炽。由于受到外层空间高速粒子的轰击而发 出冷辉光的气体所形成的极光棗北极光,则位于海平面以 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的享决特文定权档。有下效载期特为权1自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数每量月由发您放购一买次,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1自 随5每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持的特续账权有号,效-自
(完整版)8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湘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互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别.第一节自然地理因素变化与环境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散布.第二节全世界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祸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加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徙第四节地区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地区家产活动第一节家产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区.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区类.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区联.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地区发.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门路必修三第一章地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地区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地区发展阶段第三节地区发展差别第四节地区经济联系第二章地区可连续发展第一节沙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地区农业的可连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地区可连续发展第六节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度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世界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大海和海岸带第二章大海开发第三章大海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大海权益选修三第一章旅行和旅行资源第一节旅行概括第二节旅行资源第三节旅行资源的形成和散布第二章旅行景观的赏识第一节旅行景观赏识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赏识第三节外国名景赏识第三章旅行规划第一节旅行规划概括第二节旅行资源评论第三节旅行规划第四章文明旅行第一节做合格的旅行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行知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行安全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散布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祸概括第一节自然灾祸的观点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祸的种类与散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祸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祸第一节我国自然灾祸的特点与散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祸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祸损失的地区差别第二节我国自然灾祸多发的环境特.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祸与我们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括第二节环境问题概括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均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荒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括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系统第三节中国环境法例系统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三章全世界定位系统(GPS)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五章 3S(RS 、 GPS、 GIS) 技术综合应用览( 新课标 ) 人教版高中教材目录——地理必修 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第一节创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气压带微风带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三节常有天气系统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性必修 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种类第一节人口的数目变化第四章工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二节工业地区的形成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不一样样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三节城市化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第三章农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以栽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种类第二节中国的可连续发展实践必修 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区为例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第二节丛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究中的应用热带林为例第二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第三章地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第二节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省为例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地区协调发展西河流域为例第一节资源的跨地区分配──以我国西第四章地区经济发展气东输为例第一节地区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第二节家产转移──以东亚为例区为例选修 1 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二节探究宇宙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三节恒星的一世和宇宙的演化第一节地球的初期演化和地质年月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二节板块结构学说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 2大海地理第一章大海概括第二节海底地形的散布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二节人类对大海的探究与认识第三章大海水体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三节大海能的开发利用第一节海-气互相作用及其影响第四节大海空间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六章人类与大海协调发展第五章大海开发第一节大海自然灾祸与防备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大海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二节大海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保护大海权益增强国际合作选修 3 旅行地理第一章现代旅行及其作用第二节旅行景观赏识的方法第一节现代旅行第三节中外有名旅行景观赏识第二节现代旅行对地区发展的意义第四章旅行开发与保护第二章旅行资源第一节旅行规则第一节旅行资源的分类与特征第二节旅行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二节旅行资源开发条件的评论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旅客第三节我国的旅行资源第一节设计旅行活动第三章旅行景观的赏识第二节参加旅行环境保护第一节旅行景观的审美特征选修 4 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村夫居环境第三节城乡特点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备与生活环境选修 5 自然灾祸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祸与人类活动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祸第一节自然灾祸及其影响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祸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祸的影响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祸第一节自然灾祸的监测与防守第一节中国自然灾祸的特点第二节自然灾祸的求助与求助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祸第三节自然灾祸中的自救与互救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祸选修 6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一节我们四周的环境第二节固体荒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二节今世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人类面对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门路第三节可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民众参加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一节丛林及其保护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民众参加第三节湿地干枯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选修 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四章精准定位的现代工具——全世界第一节席卷全世界的数字化浪潮定位系统( GPS)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一节什么是 GPS第二章记录和传达地理信息的工具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地图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系统( GIS)第二节不一样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一节什么是 GIS第三章人眼的延长——遥感( RS)第二节GIS 的基本功能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三节GIS 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得和办理第四节GIS 的发展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编制中的应用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 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脊线——脊的最高部分的连线
低压槽——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槽线——槽的最低部分的连线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气压梯度力 风向
பைடு நூலகம்
(俯视图)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气压梯度力 风向
低
(俯视图)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气压梯度力 风向
低
(俯视图)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气压梯度力 风向
低
(俯视图)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右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 图。读图回答:
A 1、m地的风向是: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右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 图。读图回答: 2、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 m、n两地都晴 B. m、n两地都有雨 C. m地有雨,n地晴 D. m地晴,n地有雨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右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 图。读图回答:
D 2、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 m、n两地都晴 B. m、n两地都有雨 C. m地有雨,n地晴 D. m地晴,n地有雨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8
北半球
(伏旱、秋高气爽)
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系统
小结:
气流状况 气压状况
气 水平 方向
流 垂直 方向
天气状况
气旋 低气压
近地面由四周 向中心旋转辐 合,北逆南顺
中心气流上升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一、引言大气环境是指大气层中的气体组成、气体浓度、气压、温度、湿度、风等因素的综合状况。
大气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为了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升环保意识和技能,进行大气环境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气环境概述大气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时,地表和太空之间的气体层。
大气由各种气体组成,其中主要成分为氮气(约78%)、氧气(约21%)和微量的其他气体。
大气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大气污染及影响1. 大气污染来源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焚烧等多种因素。
2. 大气污染物种类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四、大气环境保护1. 大气环境监测定期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包括固定源和移动源的治理措施。
五、大气环境培训内容1. 大气环境法律法规介绍大气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使学员了解相关法规要求。
2. 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危害介绍常见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监测方法。
3. 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介绍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原理、方法和应用,使学员掌握监测技能。
4. 大气环境治理技术介绍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净化设备、排放控制技术等,为环保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六、总结通过大气环境培训,可以提升环保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意识,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的编制和传播对于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大气环境培训资料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学习顺利!。
高中 地理 专题三 大气环境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三步骤两作用、温室原理运用二、热力环流和风(大气的水平运动):三、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特点、成因、对应自然带:五、气温、降水:全球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六、常见的天气系统:答题模板一、逆温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地图P291.阻碍大气的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等的扩散、从而加剧大气污染。
2.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降低,容易导致交通事故、不便人们出行。
3.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但如果出现在高空,大气稳定、减小颠簸,利于飞机飞行。
4.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其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二、谷中多夜雨、多雾、多逆温的原因:三、气温、降水:分析描述/比较特点、影响因素提升练习右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2.该山地()A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 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 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 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图甲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3.图甲中甲处风向可能是()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4.图乙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A A 地B B 地C C 地D D地专题三大气环境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5-7题:5.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A0一6时B6一12时C12一18时D18一24时6.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7.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一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
环境质量评价大气
5
统计分析之前应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 对少数极大、极小值要作科学认真的分析,剔 除 异常值,保留真实值,
按照表征大气环境质量特征的指标要求,大气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般须统计1h平均浓度 、日均 浓度、年日平均浓度及其相应的超标率、最大超标 倍数等,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及评价 对象的需要, 可增加季日平均浓度及超标率的统计分析。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二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节 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第四节 大气扩散模式 第五节 大气扩散参数的测定与选取 第六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七节 大气环境规划和污染防治对策
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 发,在摸清大气自然规律和污染排放规律的 基 础上,通过适当的评价手段和模式计算,分析生 产、生活活动所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对 大气 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大气污 染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为决策者合理安 排生产、 生活活动提供依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按对象, 可分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大气 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
监测因子根据国家规定的表征大气环境质 量的常规污染物、当地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以
及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物综合确定。监测范 围应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定。
3
一般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 个,二级评 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6个,对于三 级项目,若区域内已有常规监测点,可直接利用 常规监 测资料,否则可布设1~3个监测点。当 污染源较集中,而主导风向较明显时,主导风向 下风 向应多布置测点,上风向作为清洁对照区, 应少布置测点。工业集中区、交通繁忙区、人口
地理七年级上册1~3节重点内容
地理七年级上册1~3节重点内容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地球仪的使用1.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它的直径在赤道上大约是地球极轴的1/300公里长,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半径大于极轴半径。
2.地球的纬度和经度是用来表示地球上任何地点位置的坐标系统,纬度表示了地球表面的哪一个地点位于赤道的北或南,在地球的真实形状上,纬度线是与南北方向垂直的等角线;经度则是表示地球上每一个地点位于哪一纬度线东或西,经度线是与北极和南极的北侧和南侧垂直的等角线,地理坐标的表示通常是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3.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形状和大小的仪器,它可以用来表示地球上的位置、国家和城市的位置等,通过地球仪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分布等。
第二节:地球上的自然环境1.地球的大气环境是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生存必需的环境,在地球的表面范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会产生气候变化,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使得地球的气候分布出现了不同,比如纬度越高的地区气候越寒冷。
2.地球的水环境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环境之一,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雪和水蒸气等资源,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都被海洋覆盖,而且海洋中蕴含了丰富的资源和能量。
3.地球的陆地环境是生物和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不同的地形地貌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会影响当地的气候、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等等。
第三节:地球上的居民和行政区划1.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发展了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和地域特色。
2.行政区划是国家和地区对地理空间的政治、经济、行政管理和文化活动进行划分和管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政区划方式和范围不同,而且会随着历史和政治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3.地球上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地球上的一些适宜居住和生产的区域,比如由于气候条件、水资源、土地肥沃度等因素,亚洲和非洲的人口数量最多,而南极和西北极等地区人口稀少。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教学设计
1.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锋面天气系统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锋面天气系统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GIS软件,组织学生进行锋面天气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天气现象,如寒潮、台风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锋面的基本概念、分类(冷锋、暖锋、静止锋)及特点,结合课本插图,让学生对锋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讲解锋面过境时天气的变化规律,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不同类型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能力,学会运用GIS软件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实际锋面天气系统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锋面天气系统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类型的锋面,归纳总结其共性和特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并记录近一周内本地区的天气变化,分析可能受到的锋面天气系统影响,完成一份天气分析报告。
要求:报告需包括天气现象、锋面类型、影响范围及应对措施等内容,字数不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
3-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计算某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 • 计算公式p48: Pi=Qi/Ci*109 • Pi:等标排放量; • Qi::单位时间排放量 • Ci: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 (2)根据Pi计算结果,取最大值并对照 表3-2确定工作级别
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应符合的其他规定
• 1. 多源排放同一污染物,取评价等级最高 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 2. 高能耗多源项目,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 3. 改、扩建项目建成后全厂污染物明显减 少的,可低于一级; • 4. 评价范围内有一类功能区、主要评价因 子接近超标,污染物危害大,不低于二级;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 1. 新建项目污染源调查:利用类比调查、 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 2. 评价范围在建、未建项目污染源调查: 利用已批准环评报告的核定的数据; • 3. 改,扩建项目污染源调查:利用已有有 效数据或进行实测;
• 4. 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污染源调查:利用 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 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 5. 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参考 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
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
• 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 源,如烟囱、集气筒等。
• 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 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 放源等。
• 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 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 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 、渣场等排放源。
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3-1课程回顾: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 技术: • 工程分析, • 环境因素识别
• 以下章节是各个单因素的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
基本概念
1、大气污染 • 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 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方面的特性改变,从 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 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2、大气污染物源 • 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 (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者排放大气 污染物的建筑构造)。
第二章.环境化学-第3节(2)
1、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
主要含氮污染物:N2O、NO、NO2、NH3、HNO2、HNO3、 亚硝酸酯、硝酸酯、亚硝酸盐、硝酸盐、铵盐等。
N2O: 简介:无色气体,清洁空气组分,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 含氮化合物。 天然源:环境中的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而产生 的,是其主要来源。 人为源:土壤中含氮化肥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
4.NOx 的液相转化 (1)NOx 的液相平衡。NO和NO2在气液两相间 的关系为: NO(g) NO(aq) NO2(g) NO2(aq) 溶于水中的NO(aq)和NO2(aq)可通过如 下方式进行反应: 2 NO2( aq ) 2H+ +NO2- +NO3NO(aq)+ NO2( aq ) 2H+ +2NO2-
3、氮氧化物的气相转化
C、过氧乙酰硝酸酯 PAN( peroxyacyl nitrates) PAN 是由乙酰基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过氧乙酰基,然后再 与NO2 化合生成化合物。 O CH3CO· + O2 → CH3COO· O O CH3COO· + NO2 → CH3COONO2
乙酰基来源:
另外,稳态时:d [ NO2 ]
dt
k1 [ NO ] k 3 [O3 ][NO ]
=0,
所以
[O3 ]
k1 [ NO2 ] k 3 [ NO ]
(所以[O3]也随[NO2]呈正比例变化) (2) (3)
因为体系中总氮是守恒的,因此有
[ NO] [ NO2 ] [ NO]0 [ NO2 ]0
甲烷的氧化反应 CH4+HO· CH3·+H2O CH4+O· CH3·+HO· CH3·+O2 CH3O2· 大气中的O· 主要来自O3的光解,通过上述 反应,CH4不断消耗O·,可导致臭氧层的损耗, 同时,CH3O2· 是一种强氧化性自由基,可发 生如下反应: NO+ CH3O2· NO2 + CH3O· CH3O·+ NO2 CH3O NO2 CH3O·+ O2 HO2·+H2CO
第三节 大气环境3.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
据此回答1~2题:1.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2.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解析:1.A 2.B第1题,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由此判断龙卷风多发生在对流运动旺盛的对流层,飞机与龙卷风相逢,说明相逢于对流层,故选A。
第2题,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
因此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应该逐渐上升,B项正确。
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3.地—气系统中存在热量收支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热量收支平衡:①=③+⑦+B.大气热量收入为④⑧⑨⑩C.地面热量的支出包括③⑤⑧⑨D.大气热量支出为⑥⑦4.图中()A.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②越多B.大气中的云层越厚,⑥越小C.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④越少D.地表冰雪覆盖越大,⑤越少解析:3.C 4.D第3题,地面的热量支出只包括⑤⑧⑨,不包括③,③为大气和地面的反射,C项符合题意。
第4题,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②越少,A错;大气中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⑥越大,B错;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越大,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④越多,C错;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地面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地面辐射⑤越少,D项正确。
2016年1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深陷雾霾天气。
雾由水汽凝结形成,霾由大量PM2.5等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2.3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教学
2.3 大气环境教案信阳市五高时信军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重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对风向的影响。
能力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对风向的影响。
难点:风的形成过程及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别。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获得知识,验证结果。
2、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4、情境教学法:5、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Flash动画,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三、教学过程:解决步骤:1、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播放Flash课件中插入的台风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大气运动的真实情况,并提出如下问题:大气为什么会运动?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大气是怎样运动的?从而导入新的课题。
(板书课题:大气运动)2、知识准备:(1)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演示:在空地上烧废纸,让学生注意观察灰烬的运动情况,并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发生?(2)一般情况下,气温高处气压低,气温低处气压高;空气密度大,气压高,反之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大 气
面
辐
吸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射向地面 地面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地球是通过什么方式释放热量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波长有什
小结: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保温效应
直接
太阳辐射 热源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
宇 宙 空
直接 间
地面辐射
热源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①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②大气的保温室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么特点?为什么说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 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地面辐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以电磁波 的形式向地表之外释放能量的方式,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大气之外释放能量的方 式,称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有2个方向,人们将指向地面的这 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由于地面和大气的平均温 度远比太阳要低,所以其辐射中最强的部分是红外线,可认 为是长波辐射。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水汽)能强烈吸收 长波辐射,所以说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大气 的根本热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因素(太阳 高度的纬度分布不均)2.下垫面因素:3.其他因素:气象因素
是 很好的例证; 2、近百年来深圳市的日照
大气知识结构图
大气一、单元知识结构二、各节的知识结构1。
第一节知识结构2。
第二节知识结构.3.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结构5.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知识分析1.分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1)温度垂直变化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增热升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
使得对流层的气温下暖上冷,垂直方向上变化的规律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2)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地球上水平方向因太阳能量随纬度分布不均而不均,即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
以及对流层下暖上冷,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两个因素的同时作用,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
简言之:对流层垂直方向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冷空气收缩下沉,导致水平方向空气密度差异,从而使空气流动起来,这就是对流运动.(3)厚度随纬度而变化对流层是地球大气贴近地表最薄的一层,厚度不足20千米,厚度大小因地理纬度而有差异.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大;纬度越高,受热越少,对流越弱,对流层厚度越小.(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由于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及几乎全部水汽,致使空气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云雨的形成、天气的多变、气温日变化大、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水热条件。
2.分析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1)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表面因纬度而异的冷热不均。
假设地表性质均匀,那么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形成三圈环流。
仔细分析原因:高低纬两圈环流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属于动力环流。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全球的热量、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
具体地说:凡低压带(上升气流)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压带(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凡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纬吹向低纬的风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
如: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干燥少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 参与成分: 散射特点: 具有选择性 ◆质点越小,散射选择性越强,波长越短越 容易被散射。如雨过天晴,天空呈蔚蓝色。
◆质点较大(较大尘埃、雾粒、小水滴)时, 散射选择性不强,各种波长均被散射,使天空 呈白色,如阴天天空呈灰白色。
作用 参与作用的 形式 大气成分 吸收 臭氧(平流层)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电 离 层
•空气稀薄、 密度小、气压低 •80~500千米的高空——若干 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信
平 流 层
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22-27千米高度有臭氧层 3、利于高空飞行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复杂多变
对流层
思考:
高度(千米)
高
宇宙火箭 人造卫星
大气上界
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6000米 气压 605 百帕 气压 701 百帕 气压1013百帕 空气 气压 柱单 的位 压面 力积
海 拔 升 高 , 气 压 降 低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纬度低,年平均正午太 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度大。 太阳高度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面积越 小, 经过的大气路径越短,太阳辐射被削弱越少,太阳 辐射强度越大。
2、下垫面因素:地面反射率
太 阳 辐
84-95 50 29-35 20
射
22-32 10-15
26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辐射还给地面, 气温不会太高 使气温不致降 得过低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 大气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上界 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 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月球
地球
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4
7(平均) 2(赤道)
地面性质
沙土
黏土
浅色土 深色土 草地
耕地
新雪
冰
海洋
海洋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3、其它因素:天气状况等
1、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字母A表示 太阳 辐射, a 表示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其能量主要是 可见光 。 ⑵字母B表示大气逆辐射 ,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 C表示 A ⑶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 对A的 削弱 作用增强,到达 C 地面太阳辐射 的减少,所以 地面温度比晴天 低 。 a B ⑷夜间多云时,由于云 层____ 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 气的逆辐射 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所以 地面温度比晴天时 高 。
大气上界
大气 114 大气吸收 地面 吸收 47
射向 地面 106
地面 辐射 120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削弱
大 气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射向地面 地面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 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5、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 图 中 近 地 面 何 处 是 高 压 区 ? ______ C ;何处是低压区? ________ A 。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3)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 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___________ (陆地或海洋)。 陆地
层
极光
1.随高度的 上升,对流层和 平流层的气温分 别是怎样变化的? 2.为什么说, 对流层与人类的 关系最为密切? 3.为什么平 流层适合于飞机 飞行?
大
流星
气
50
平 流 层
积雨云
12
对 流 层
60
-100
-60
-20
20
气温(℃)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对流层
(平均12 千米)
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 高纬 8~9km
气温垂直分布及原因
大气运 动特征 对流 运动 显著 水平运 动为主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
减,-0.6 /100m
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迅速增加
o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 50~55km
平流层顶至 高层大气 2000~3000 km
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 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
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 依次穿过了哪几层?
降温快 (冷源)
降温慢 (热源)
(3)城市风:
气 流 上 升
热
郊 区
市 区
郊 区
城市风下沉距离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郊区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4)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
白天:森林----沙漠
夜晚:沙漠----森林
各地冷热不均
小 结
引
起
空气的垂直运动
导 致 (水平气压梯度力)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Ⅰ》第二章
知识提纲: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 大气的组成 (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 大气的组成
三大组成成分 基本作用
3、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 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4、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 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5、某地昨天为晴朗的天气,今天为多云的天气,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哪一个气温日较差 小?为什么? 今天;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 逆辐射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6、为什么月球上看太阳时,太阳明亮,背景天空 黑暗? 月球无大气层,对太阳辐射无反射和散射作用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紫外线 红外线 各种波长同
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反射
云层、尘埃
样被反射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阅读教材中“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以 及“大气的温室效应”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产 生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形 成
热力环流
1、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地区间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根本原因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C.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 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 流向低压
2、读右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CD )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作用形式:吸收、反射、散射 2、地区差异: •纬度: 纬度高 地势高 •地势: •天气: 阴雨天 削弱多 削弱少 削弱多 太阳辐射弱 太阳辐射强 太阳辐射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 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 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大高 气层 (选择性)
平 流 层
层对 流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 收红外线
2.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 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 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 中能量最强的可见 光吸收得很少,大 部分可见光能够透 过大气到地面)
地
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成分: 云层、较大尘埃
反射特点: 无选择性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大气中的杂 质颗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强。如夏季,多云的 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1、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保温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1
解释下列现象:①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
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 用(保温作用)强。
解释下列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的散射作用) 2、为什么太阳光日出日落时呈红色而白天其它时候 呈白色? (早晚阳光斜射,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 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 红色霞光。)
■
(2)等压线(面)的问题总结:
·
C
·
D A
1)请比较下列位置的气压高 低:A B C D 2)请判断A,B的温度那个高:
·
B
·
3)请绘出A、B 、C、 D间气 流运行的方向:
2、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1)海陆风
白天陆地升温快 (相对为热源)
海风
海洋升温慢 (相对为冷源)
(1)海陆风
质量分数占23%、氧化作用
干 洁 空 气
水
氧 氮
二氧化碳 臭氧 汽
质量分数76%、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 吸收紫外线、影响平流层气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含量变化大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影响大气温度和质量
(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 层 大 气 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