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600字

合集下载

2020《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2020《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教育工作者应该多读书,这样才会充实自己头脑,带来更好的教育。

以下是《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书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切地说在开始研读的时候就已经被书中的资料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

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用心主动,乐于理解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

”印度著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培根也以前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就应透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从这些名言中,我们能够发现,良好的习惯已经被塑造为一个人存放在大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

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以外,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潜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好的教育读后感。

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什么是好的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什么是好的教育》的书,书中对好的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提到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知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但是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积极的价值观却是需要学校教育去培养和塑造的。

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地注重知识的传授。

其次,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特长、性格都不尽相同。

好的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加以培养。

只有让学生在学校得到认可和鼓励,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另外,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实践能力同样不可忽视。

好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最后,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成长。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好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一种好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首先,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

教育不单纯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培养,才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德育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智育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体育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和体魄,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和艺术素养,使他们具有广阔的视野和美好的情感。

只有注重培养全面素质,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创造力、有责任心的人才。

其次,好的教育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

教育者应该通过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可以通过讲授生动有趣的故事,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组织寓教于乐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同时,教育者也应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第三,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知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取和巩固的,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好的教育应该强调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校中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如实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并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育者还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创新和实践的能力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好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使他们具有开拓进取、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育者还应为学生提供创新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如创新科研项目、创业实践等,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转化为现实,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好的教育读后感。

好的教育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对于好的教育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

《以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好的教育的内涵和实践方法,让我对好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书中提到,好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个性化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情商。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好的教育不仅仅是追求学生的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另外,好的教育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

书中提到,好的教育应该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好的教育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最后,好的教育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书中提到,好的教育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只有家校合作,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好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通过阅读《以什么是好的教育》,我对好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好的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好的教育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家校合作,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好的教育不仅能够为个人提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在《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中,作者通过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进行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

本文将从作者的观点出发,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谈对好的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好的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具有完整人格和健康心灵的个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品德和情感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这就说明了教育的片面性和功利性。

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素质,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成长。

其次,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阅读《什么是好的教育》,我对好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能够更加重视好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一)杨绛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不论命运多艰难,在她的身上永远充溢着一种无怨无悔的向上之气。

到了老年,脸上的淡定从容更是散发一种别样气质。

在杨绛的眼中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心,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说孩子该上学了。

孩子第一天上学,穿了新衣鞋,拿了新书包,欣欣喜喜地上学了,但是上学回来,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师哄得好。

在她的眼中,好的教育是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引导孩子好学,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

通过杨绛的好的教育启发,我想为父母所谓好的教育应做好三个层面。

第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不如身教。

父母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因为她就是在父亲的引导下从淘气转向好学的,父亲的一句:多读书,读好书。

使她从此爱上读书,读好书入迷。

同样,她对女儿的钱瑗的教育也是如此,从不训示,言传不如身教,用行动引导女儿喜欢读书。

第二父母要给一个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为人父母,第一任务就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孩子的成长方向;第二个任务就是和孩子分离,得体的退出,促进孩子独立成长,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现在我们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越界,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关心,事无巨细地关心,尽管我们都是打着”关爱”和”教育”的旗号,但传递给孩子的往往是令他厌烦的,孩子不会从中体会到爱和教育,而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父母的这种关爱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有的爱让孩子幸福,有的爱让孩子痛苦,有的爱可以让孩子心灵飞翔,有的爱却会压断孩子梦想的翅膀。

第三父母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生来各异。

每个孩子在不同领域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合适孩子的,才是有效的,父母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对孩子进行教育。

读 《什么是好的教育》心得

读 《什么是好的教育》心得

读《什么是好的教育》心得教育最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好奇心,这种想象力与好奇心的翅膀张得越开越好。

小学阶段,以接触大自然为主要任务,使孩子感到愉悦,有愉悦的体验;六年级到初中阶段,充分理智阶段,阅读为主;高中到大学,就是孩子充分现代化的阶段。

这里刘教授提到健康的放松方式:体育、手工、阅读、音乐等,一个孩子从小充分接触了大自然,有愉悦的生命体验,阅读了足够多的好书,具备了充分的理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可以保证他对许多东西喜欢,但绝不会沉迷,不会深陷其中!卢梭说:孩子从小应与自然保持一致。

成都某小学的李勇校长有一个大胆的作法: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带学生到泥巴草地上打滚!没想到这个作法竟大受欢迎,每到周四,同学们都会穿上旧衣服。

而有一次某个同学穿了新衣服来,开始不想参与,但后来还是禁不住诱惑,下定被老妈埋怨的决心加入打滚的队伍中了!为什么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因为天性使然。

没有玩过泥巴,没有打过架,怎么能成为真正的男孩?现在学校里看见更多的是“玻璃男孩”,说的就是那种不会玩泥巴,不会打架的男孩子,之所以普遍的男人阳刚不足,这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太柔弱有关:中小学女老师太多,男孩子被限制的太多,天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所以现代社会中女人中女汉子多、男人中伪娘多,我们的教育环境越来越不利于成长,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又因为顾及安全问题而放弃了许多应该开展的活动,所以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缺少活力。

学校教育越来越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原本教育文化的核心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但现在我们所做的事情却往往背离了我们的初衷,这是现代教育的困境!孔子云:文质彬彬,而现在我们却是“文彬彬”,没有了“质”。

这里的“文”指的是文化的精神,“质”指的是生命的自然活力。

而校园,就应该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伸展,使精神获得最大的自由,但现实是,学校被认为是与军队、监狱并列的三大规训场所之一。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通用5篇)暑假期间,我用了一周的时间看完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此书最大的亮点是:引用别人的材料,材料的光芒比作者本人的更耀眼;只有属于别人的思想才是有分量的,而那些属于自己的全部是废话。

这种拼盘文化,很适合饥饿者速食。

本书确实提出一个很好的教育思索命题,这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都应该深入思索的命题: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认为,“最好”理应当从教育对人的长远影响角度来评判。

某国的教育应当属此例——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精神。

这种人本教育既不忽视生存的需要,也没有把生存当做生活的唯一和至上。

它把人放在了知识之上,重视人,人是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主体;人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的发展服务,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达成人的梦想。

从教育的长效来看,孔子的教育是最成功的,他周游列国十数载,四处碰壁,只好把实现理念的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

当时,他也未必十分热衷的推销自己的理论,因为从接受的角度来看,一个四处碰壁的理论肯定吸引力不强。

孔子的弟子三千人,优秀的有72人,优秀率仅2。

4%,但是他的学说却深深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恐怕这一点连孔子本人都没有料到,就算孔子自己生前也不会承认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看来,衡量一个教育的好坏成败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

有一点可以肯定,你的理论方法若是被人接受,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逐渐发扬光大,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本书赵国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无为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

同时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所谓“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

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以发展人各方面独立性的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5篇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5篇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5篇当你读完《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或许就会知道“什么是教育”、“我为什么要从事教育的工作”、“怎么样才能做好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等问题的答案。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5篇_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1————宋凌前段时间拜读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

全书分为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

通观全书这是一本有关教师自我修养、教育常识重新确认的好书,书中倡导教师要进行“无为”教育,非常耐人寻味。

这里我想就对“无为”教育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中国教育报》曾以《不教而教的启示》为题刊登了这样一个教育故事: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

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

突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女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

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名师指点。

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

装耳聋,引导孩子走向自信。

她认真倾听孩子的琴声,对孩子不断鼓励,虽没有具体施教琴艺,又没任何说教,但却给了孩子动力和自信。

女孩每天为孤寂的老人拉琴,从中悟到艺术的价值和魅力,琴德、琴艺都得到升华。

这个传奇故事便蕴含着丰富的“无为”教育的哲理。

“无为”教育,即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

“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通用5篇)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通用5篇)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通用5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1暑假期间,我用了一周的时间看完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此书最大的亮点是:引用别人的材料,材料的光芒比作者本人的更耀眼;只有属于别人的思想才是有分量的,而那些属于自己的全部是废话。

这种拼盘文化,很适合饥饿者速食。

本书确实提出一个很好的教育思索命题,这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都应该深入思索的命题: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认为,“最好”理应当从教育对人的长远影响角度来评判。

某国的教育应当属此例——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精神。

这种人本教育既不忽视生存的需要,也没有把生存当做生活的唯一和至上。

它把人放在了知识之上,重视人,人是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主体;人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的发展服务,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达成人的梦想。

从教育的长效来看,孔子的教育是最成功的,他周游列国十数载,四处碰壁,只好把实现理念的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

当时,他也未必十分热衷的推销自己的理论,因为从接受的角度来看,一个四处碰壁的理论肯定吸引力不强。

孔子的弟子三千人,优秀的有72人,优秀率仅2。

4%,但是他的学说却深深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恐怕这一点连孔子本人都没有料到,就算孔子自己生前也不会承认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看来,衡量一个教育的好坏成败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

有一点可以肯定,你的理论方法若是被人接受,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逐渐发扬光大,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本书赵国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无为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

同时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所谓“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

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以发展人各方面独立性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有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有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有感
很高兴能够读到《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本书,通过阅读,我对好的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书中明确指出,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好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批判思维、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

同时,好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使他们能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能积极地回报社会。

其次,书中强调了教育者的重要性。

教育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品质。

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家庭要关注孩子的教育,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好的教育远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养。

同时,好的教育需要有优秀的教育者、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积极的家庭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培养出具有创造力、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我希望将来
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帮助他们成长为有价值的人。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在寒假期间,我读了___博士的《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本教育哲学读物。

这本书不仅包含了哲学思考,还穿插了一些教育实例,使得它不像一般哲学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充满了激情和诗意,体现了___对教育的用心和关注。

全书分为六个主题:教育、学生、教师、教学、学校和校长。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让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这一部分。

事实上,每个孩子在学业上都不可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个孩子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都能表现出积极的生命状态,内心被激励,生命被点燃,每天都充满朝气和活力。

这才是好的教育。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向学,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___曾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和自信感。

”如果孩子没有上进心,没有自我激励,那么任何教育都不能培养出好的品质。

因此,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变得消极,缺乏动力。

相反,如果孩子有信心,就会充满乐观和积极性,愿意接受挑战。

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并相信自己有实现目标的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在小小年纪就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时间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也没有时间看自己想看的课外书。

他们失去了自主权,成为了研究机器。

正如___所说的,闲暇时间是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

过重的负担会导致肤浅。

学业负担过重会让学生感到紧迫,无法自由探索和独立思考。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慢的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闲暇,学会等待,静听花开,多一些从容,多一些关爱和理解。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有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有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有感
很高兴您读到一本《什么是好的教育》,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个人感想。

这本书谈论了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好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帮助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创造和贡献的个体。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还包括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和思考。

好的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路人,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平等问题。

好的教育应该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去学习和发展。

教育制度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和资源。

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学术成绩,而是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并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很有启发和教益的。

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好的教育,以及如何去实现它。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应该不断地思考和完善教育,以更好地培养下
一代。

希望这本书能够促使更多的人关注教育,以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什么是好的教育》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

《什么是好的教育》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

《什么是好的教育》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什么是好的教育》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1偶然的机会,有幸读到刘铁芳的《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让我在寒冷的冬天什么感到无比的充实。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刘铁芳在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随外在力量而行动的人,就是奴隶。

”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

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

独立性强的孩子一定会发展得好,独立性差的孩子发展一定是比较差的,这是社会的需求造成的。

因此,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相信自己能把学习搞好,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是学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是事业上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情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

老师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的心理,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书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一位优秀的老师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带到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绩。

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时,这位教师这样的回答:事实上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监督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

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都向着小小的目标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7篇)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7篇)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7篇)《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1很高兴,寒假前学校配发了这么一本的好书。

拿到这本书,真想一口气读完。

但因里面值得研究的知识太多,不得不细嚼慢咽。

真是一本值得老师认真学习的好书。

本书以教育哲学的思考介入当下学校教育,从如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欲求这点着手,展开了对学校教育的各个基本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学生、教师、教学、学校和校长六个关键词的哲学解读,阐发学校教育理念,进而展现好的学校教育的图景。

该书序中说,真正的教育乃是深入我们心灵的、长久地留存在我们记忆中,并且催人向善的事物。

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但在我们的班级制授课的教育体制下,又是很难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我们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去解决这对矛盾。

给我体会最深是第二章节,使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

幸福的根本在于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理想的学生的基本状态:1、开阔的视野,2、充分的锻炼(培养个人的才能,发掘自我潜能,培育个性,养成脚踏实地的作风。

我觉得还可以添加:培养意志力、在身体的运用当中了解自己、获得挥洒体力的甜蜜感),3、相互的激励。

始终在学习中,在活泼的成长的状态之中(涌动着的活生生的精气神)。

比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向学的生命。

那作为老师,我们如何唤起学生的向学之心呢?我觉得学校正是因为有了学生,学校变成了一所生动的学校,让一堆房子变成了活生生的,富于朝气的教育空间。

让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主要提出学校的教育不止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生气勃勃,永远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

学校教育的好坏不止是看学习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培养出的孩子是否朝气蓬勃。

如若你让孩子学,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没有发自内心的自主学习,那么孩子的学习也是疲惫的,老师的教也是徒劳的。

向学之心的唤起首先需要学生的自我肯定,积极的自我认同,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调动自我潜能朝向学习。

读教育的本质心得体会(精选18篇)

读教育的本质心得体会(精选18篇)

读教育的本质心得体会(精选18篇)读教育的本质篇1《教育的本质》是大学入门丛书当中的一部,作者是中国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贾馥茗女士,这本书是其集六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经验写成的,该书的副标题是——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也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也好,这都应该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应该追问的问题,而且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不仅是应该也是教育者必须去追问的问题。

如果一位教师不能彻底的追问这个问题,即使是他非常的努力从事教学工作,也免不了贻误学生的前程,甚至是耽搁学生的生命的发展进程。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就是对于生命发展方向的认识。

目前,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生活的教育,爱的教育,生命教育,赏识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等等,但都只停留在教育的形式方面,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在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下功夫,但也却如作者所言,更多的教师将“为什么教”这个问题视为“理所当然”,忽略了“为什么教”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也就降低了教育的效果。

教育本来是为了使生命逐渐走向强大,但却造就了生命的越来越脆弱,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人厌倦学习,逃避学习的情况的发生,造就了大学生没有能力就业。

如果教育者能够从生命进入教育开始就能引导生命热爱学习,让新的生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感受到自己变得强大和有力量,那么就不会有如今大学生毕业就会失业,高学历愈冷,或“海归”变成“海待”了,能这样就不会有逐年增多的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和人群了。

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以为都是教育出的问题,是教育者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够所导致的。

作者不仅能够看到这一点,而且能够从当中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并能透彻的分析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教育演变的原因。

实为难能可贵。

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能明白和理解教育的本质,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接受有效的成长指导和教育,就会不再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就会体味到学习和求知的快乐与幸福,生命也就会享受更充分的自由。

所以,我真诚的推荐各年龄段的学生家长,所有的教育者,包括大学生认真地读一读这本书,它会给我们更有益的启迪。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笔记(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笔记(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500字:人文校园:启迪人格、孕育灵魂的精神家园!什么是学校?有块操场,有个教学楼这就组成了学校了吗?在操场中有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玩耍,教学楼里有朗朗读书声,有认真书写的身姿,这些就够了吗?《什么是好的教育》告诉我们,学校是安顿师生、彰显生命、激扬青春、提升生命的场域,这里不但有建筑,有孩子,更要有情怀。

校园文化反映了校园办学特色,班级文化反映了班级教育特色。

学校中所蕴含的人文趣味会深深地激励着孩子们生命的成长,成为其年少时美好经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种美好的经历,会成为孩子们长大后处事为人乐观面对的宝贵精神资源。

在我的班级中,我努力让班级变得人文,变得有生命。

班名为“向阳班”目的是要每个孩子都能像向阳花一样乐观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我在每次班级重要活动中也都会背诵《向阳宣言》,用这样的班级文化,教会孩子们乐观向上,关心集体,心中要给向阳班留一个位置,自己的行动要努力证明《向阳宣言》中所说的,孩子们一点点长大,理解到的一点点深刻,逐渐健全孩子人格,在孩子心里孕育一颗阳光乐观的精神种子。

这都是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所能给孩子的。

学校不再是冰冷的建筑,孩子们不再是机械的复读,校园成为有生命的,有感染力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附赠材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写作技巧什么是读/观/听后感顾名思义,先来读,再有感受和想法。

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后感”。

(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听了某场演讲或者播等所写的感想,则叫“听后感”,它们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读后感的题目可以命名为《×××读后感》或《读××x有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感的主题来命题,为点明文章体裁,可以用“×××读后感”或“读××有感”作为副标题。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好的教育,不仅是指学校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更是指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学习。

好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了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

首先,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这里的基本素质包括了道德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等。

只有在这些基本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是他们内在的驱动力,而好的教育应该能够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且提供支持和培养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这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最后,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里的全面发展包括了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

学生们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学术成绩,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的来说,好的教育不是简单地追求成绩和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兴趣和爱好以及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教育带给学生们更大的价值。

- 1 -。

什么是好的教育学习心得

什么是好的教育学习心得

源自生命的本真——《什么是好的教育》有感如清风拂面,独品悠闲;如举杯邀月,促膝长谈。

我有幸聆听了刘铁芳教授的讲座《什么是好的教育》,一种来自心灵的感动如涓涓细流盈荡全身,于是凝心静气地开始逐字逐行地阅读这本书——《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源自于什么人生的成长源自于什么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一个一个的问题开始产生,一个一个的问题开始思考,一个一个的问题开始从书中寻找答案,一个一个的问题也引导我反思以往的教育实践,一个一个的问题也引领我追寻未来的教育之路。

从讲座与阅读中我有了如下认知与收获:一、什么是人生人生即经验之和,我们要有孩重视角。

的确,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经验,即每个人都是你过去经历事情的总和。

0-6岁最重要的教育一个是自然教育,一个是情感教育(亲子的情感、对世界和物的情感、对他人的情感),亲子情感的教育最基础的是身体的交往。

人的生长是“环形”的,学校教育是扩展一个人已有的基础,所以亲子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人与人交往有三种,亲子交往,与朋友的交往,与陌生人的交往。

其中友谊是一个人成长的中介,朋友的交往,让人能够从亲子交往转向与陌生人的交往。

6、7—11、2岁的孩子逐渐地去自然化,我们要基于孩子面对的问题来思考教育。

其中一个问题是面临竞争打破了心里的平衡。

我们要缓和孩子在去自然化过程之中遭遇的不适和紧张。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要了解他的过去,不能把他符号化,去概念化,回到孩子,理解他的过去。

我们的教育还要以自然状态为主,12、3岁之前都是以人的感性自然为主,这个阶段的教育要转向积极自然教育,第一是积极的发展孩子的身体感官能力,第二是引导孩子更多地去接触自然。

我们要通过直观教学发展身体感官能力,通过感性教学培养孩子观察、动手、想象、直觉的能力,逻辑推理不是小学阶段的重点。

只有一个人有了充分的感性基础,才能更好地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我于是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

很小的时候,我与父亲在一起做农活,父亲便和我聊一些话题:这株豆荚长得怎么样你能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你看对面的山上有哪几种颜色你分得清什么是深绿,什么是浅绿,什么是墨绿吗我印象之中最深的一次就是我和他在一次劳动的空隙,他欣喜若狂地叫我:“看,对面的池塘好漂亮这真是像鱼的鳞片呀!”我于是仔细去看,认真去想我曾见过的鱼鳞,终于从中品味到一种神奇的美,原来大自然真的有这样的神奇,可以通过风力在平静的湖面描绘出如此形象的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本质《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
6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教育的本质《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6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育的本质——《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600字:
以教育为信仰,以全力促进学生发展、成全学生生命为己任!
提到北京大学,我们能想到蔡元培校长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想到清华,能想到梅贻琦;提到南开,能想到张伯苓……回望一所好的学校,往往是跟一位堪称杰出的校长联系在一起的,而一位杰出的校长则是跟他们对教育理想的诉求分不开。

正视他们对教育理想的积极探索与躬亲实践,将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带入日常学生生活之中。

也正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理想的不断探索与躬亲实践,让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校长。

从思想上行动,做一名引路人。

校长要有对教育理想的诉求,同时又能创造条件,积极完成理想向着现实的转化。

在这里,校长办学的理念是基础,是灵魂;创造条件,积极实践,则是转化的关键。

校长的办学理念,赋予学校以灵魂。

校长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由此而来对如何培养人的思考,成为引领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

好的校长,会成为教育理想的见证者,把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

正如一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一样,
一位优秀的校长本身也是一种价值,一种绝对性价值,不需要一个行政级别来证明。

你是校长,乃是因为你懂教育,你是教育之理的体现者、承载者。

教育家作为校长,或校长作为教育家,眼睛紧盯的都应该是用教育之理来实践学校之事,并不是仅仅盯着眼前的成功。

校长要踏踏实实地做教育,认认真真为每个孩子负责,有责任,有情怀,有信仰。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