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教案1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教学文档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对具体函数指出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函数的学习,进一步体会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函数的概念。
(难点)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带着学生复习初中阶段函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从而引出高中阶段对函数的学习。
(二)讲解新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上一节的实例,例如:(1)加油站储油罐的储油量和高度的关系;(2)高速公路总里程与年份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上两个实例,变量分别是谁、变量的范围是什么、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什么、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
《一则信函》第二课时教案
《一则信函》第二课时教案一则信函第二课时教案
目标
- 了解信函的结构和格式
- 研究编写信函的基本要点
- 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活动
1. 复信函的结构和格式
- 信件头部:日期、地址、称呼
- 信件正文:开头、主体、结尾
- 信件收尾:问候、签名
2. 分组讨论
- 学员分成小组,交流各自的信函写作经验
- 分享自己的成功案例和困惑之处
- 讨论如何提高信函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3. 语法与写作技巧练
- 练使用不同的语法和词汇来编写信函
- 掌握表达感谢、请求、道歉等不同场景的写作技巧- 研究如何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来增强信函的效果4. 信函写作任务
- 学员根据指定情境,撰写一封信函
- 强调使用所学的语法和写作技巧
- 交流并互相修改信函,提供反馈和建议
5. 总结与反思
- 回顾本课时的研究内容和活动
- 总结信函写作的要点和技巧
- 分享學员在任务中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计划时间
- 复信函结构和格式:10分钟
- 分组讨论:20分钟
- 语法与写作技巧练:30分钟
- 信函写作任务:40分钟
-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学资源
- 信函写作参考资料
- 分组讨论指导问题
- 语法与写作练题目
- 信函写作任务指引
- 反馈和评估表格
评估方式
- 分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表达程度
- 语法和写作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 信函写作任务的内容和格式
- 反馈和评估表格的填写质量
备注
- 鼓励学员多加练,提高写作水平
- 注意提醒学员保持礼貌和文明的语言风格
- 鼓励学员互相帮助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定义及概念。
2.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
3. 能够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4. 理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及概念。
2.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
3. 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4.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及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函数的概念。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函数的图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
2. 讲解函数的定义及概念,解释函数的基本要素:自变量、因变量、对应关系。
3. 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展示。
4. 讲解如何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讲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并通过图象进行展示。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习题,巩固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清晰地传达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函数。
八、拓展与延伸1. 鼓励学生探索更复杂的函数性质,如周期性、连续性等。
函的格式及范文
函的格式及范文《函的格式及范文》一、函的格式函是一种正式的书信形式,通常包括寄信人的地址、收信人的地址、日期、称呼、正文、结尾和署名等部分。
在书写函时,需要遵循以下的基本格式:1.寄信人地址:在信封的左上角,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包括国名、省市区、详细地址和邮编。
2.收信人地址:在信封的中央,写上收信人的地址,同样包括国名、省市区、详细地址和邮编。
3.日期:写在纸上,位于右上角。
4.称呼:如果能够具体指出收信人的姓名,则应该使用被称呼人的姓氏或全名,并在后面加上逗号。
如果无法确认收信人的姓名,则可以使用“尊敬的”,“敬启者”等通用称呼。
5.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问候语、事件描述、请求或建议、期望回复的内容等。
6.结尾:在正文的末尾写上结束语,如“此致”,“谨上”,“敬上”等,并再下面留一些空白处以便签名。
7.署名:在结尾下方,写上自己的姓名,签名也是可选的。
二、函的范文尊敬的张大华先生:您好!我是XX公司的销售经理,对于您公司最近发布的产品非常感兴趣。
我们很愿意成为贵公司的合作伙伴,并愿意就此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我们已对您公司的产品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认为该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大的潜力,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可以将其推广,并取得良好的销售成绩。
我们希望能够约定一个面谈时间,与您一起商讨合作事宜。
不知您的时间是否方便?如果可以,请您回复我们,与我们商定具体的面谈时间。
我们期待能够与贵公司携手,共同开拓市场,共创辉煌!此致敬上李明XX公司销售经理以上就是对函的基本格式及一份范文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函》教案1
第三章行政公文·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函的行文关系和具体写作要求与方法。
能力目标:能仿照例文拟写函。
教学重点:函的写法教学方法:设问导疑、讲授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函是机关用来处理公务的信件。
它主要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以及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新授]一、函的种类、特点(一)函的种类1.从函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三种。
(1)商洽性函。
指用于平行机关之间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联系有关事宜的函。
如商调干部、联系参观学习、洽谈业务工作等。
(2)询问、答复性函。
指用于机关之间互相询问答复有关具体问题的函。
如上下级机关之间问答某个具体问题,联系、告知或处理某项具体工作等。
(3)请示性函。
指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函。
有时机关单位涉及部门业务工作,需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但又因互相之间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不宜用请示行文,就应用函。
同理,有关主管部门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批准、批复某些业务事项,因无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不宜用批复行文,应用复函,在实际工作中,这类函常常误用请示、批复,应注意区别。
2.从函的使用与格式看,可分为公函和便函。
公函的格式正规,它按一般公文格式写上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
公函多用于比较重要的事项,行文郑重。
便函的内容多涉及事务性的具体事项,格式较为灵活,写法较自由,可不写标题,不编文号,不入档案。
3.按照行文方向,函可分为去函和复函。
因为商洽工作等需与有关部门联系,由发文机关主动制发的函叫“去函”;收文机关收到来函后,需就来函中有关问题作出回复的函叫“复函”。
去函也叫来函,即是主动发出的函。
复函则是回答来函所提出的问题,是被动发出的函件。
(二)函的特点函是公文中的轻武器,它行文方向灵活,形式简短,使用方便,因此使用范围广,频率高。
二、函的写作方法1.标题可按公文的一般要求写。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认识函数》教案(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认识函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认识函数》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性质,以及会运用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定义,进而总结出函数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对变量、常量、有理表达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函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
2.设计好问题引导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汽车的油量与行驶路程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实例,并提出问题:“油量与路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内容。
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并掌握函数的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函数的三个要素: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案例,如“某商品的销售额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运用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
每组给出自己的结论,并选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讲解。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4.1函数》教案 (1)
【课题】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一次函数第一节:函数【课程标准陈述】1.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2.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的过程,知道函数常见的三种表示法;(重点)2.会描述函数、函数值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难点)【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提出三个具体实例引发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概括实例的相同抽象出函数概念,概括实例的不同归纳函数常见的三种表示法.(以达到目标1)2.通过抽象、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描述函数、函数值的概念,例题1及课堂小测中的变式及反例练习强化学生对函数、函数值的概念的理解.(以达到目标2)【教学活动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心电图片,天气随时间的变化图片,抛掷铅球球形成的轨迹,k 线图等,提醒学生思考问题:在图片中有哪些量?他们是固定不变的吗?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的过程,知道函数常见的三种表示法;问题1:如图是壮壮同学骑自行车上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你能获取什么信息?(目标1) (1)右图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10t =时,路程是多少?15t =呢?30t =呢?(3)是否在0-30分钟内,每个时间都对应一个路程? 问题2:壮壮在上学路上的文具店买了一个笔袋花了15元,又买了几只圆珠笔,每只2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目标1)(1)本题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设圆珠笔支数为x ,总费用为y . 1x =时,y 是多少?5x =呢?(3)y 与x 存在什么关系?是否给定一个x ,就有一个y 与之对应?(分钟)问题3:壮壮放学后打了辆出租车回家。
这辆出租车起步价是9元(路程小于或等于3公里),超过3公里每增加1公里加收1.7元。
模块二--函doc
模块二常用公文写作*函学习目的:理解函的概念、特点,掌握函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提高函的写作能力。
导入:小学的时候,我们就会写信,函,就是信。
授新课:一、函的概念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公文。
1、"不相隶属机关"。
不相隶属机关是指在行政组织系统上没有主管与被主管的关系,也没有上下级关系的机关;2、"有关主管部门"。
有关主管部门是指处理有关事项的职能部门,不论它的级别高低,其审批意见都具有法律效力。
在实际工作中,有机关误将"请示"呈送"有关主管部门",其实,按照国务院对公文用途的界定,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只能用"函",向上级请批事项才能用"请示"。
函是以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为主送单位的平行公文二、函的特点:(一)使用的广泛性函可广泛地应用于各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函成为各机关使用频率最高的公文之一。
(二)性质的多属性在函中,有的函与请示搭界,比如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有的函与批复搭界,比如向有关主管部门答复审批事项;有的函与意见搭界,比如向相关机关传达信息、交流意见等。
(三)写法的灵活性1、表现在函的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因而写法灵活上;2、表现在函的口气、写法多样化上,如请批函谦恭,批准函庄重,商洽函亲切等。
三、函的类型(一)商洽函商洽函,指商洽、沟通、协调某一问题或某项工作的函。
这种函,或要求对方协助办事,或洽谈公务,或就某问题进行沟通联络,或向对方提出处理某事的意见等。
(二)问答函间答函,是询问函与答复函的合称,指就某一问题或工作进行询问或解答的函。
去函为问,复函为答;去函目的明确,复函目标集中。
(三)请批、批答函请批、批答函是请批函与批答函的合称。
请批函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函;批答函是有关主管部门批答请批事项的函。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教学计划:《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定义域和值域。
o学生能够识别函数关系,并用不同的方式(如解析式、表格、图像)表示函数。
o学生能够区分函数与非函数关系,理解函数关系的唯一对应性。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函数概念。
o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
o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数学规律的精神。
o引导学生认识到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o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像)。
●难点:理解函数关系的唯一对应性,区分函数与非函数关系;灵活运用不同方式表示函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随时间变化、汽车速度与行驶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关系中是否存在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提出问题:这些关系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能否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明确目标:引出函数的概念,并说明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概念讲解(15分钟)●函数定义:详细讲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关系以及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哪些关系可以构成函数,哪些不能,强调函数关系的唯一对应性。
●表示方法:介绍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像),并举例说明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3. 案例分析(10分钟)●典型例题:选取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分析题目中的变量关系,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为函数关系,并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示该函数。
●师生互动:在例题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或提出疑问。
幼儿园教案中班美术活动《制作邀请函》
幼儿园教案中班美术活动《制作邀请函》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制作邀请函锻炼他们的手工技能。
2.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邀请他人参加活动,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二、活动准备:1. 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材料。
2. 邀请函模板或示例。
3. 音乐、故事等相关教学资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本次活动目的,引导幼儿观察邀请函的样式和结构。
2. 演示:教师展示制作邀请函的步骤,讲解如何剪裁、折叠、涂抹胶水等。
3. 制作:幼儿根据教师讲解的步骤,动手制作邀请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创意发挥:鼓励幼儿在邀请函上添加自己喜欢的图案、颜色,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
四、活动延伸:1. 教师组织一个小游戏,让幼儿扮演邀请函的主人,邀请其他小朋友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
2. 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自己制作的邀请函,讲述制作过程和心得。
3. 教师将幼儿制作的邀请函布置在教室展示区,让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欣赏。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制作邀请函的基本技巧,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交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手工技能。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发挥潜能,健康成长。
六、教学资源:1. 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彩色笔、画纸等美术材料。
2. 邀请函模板或示例。
3. 相关的故事、歌曲、视频等教学资源。
4. 幼儿姓名贴纸、剪刀、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邀请函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邀请函的样式和结构,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邀请函的制作步骤,包括剪裁、折叠、粘贴等,并展示如何使用相关工具。
3. 制作: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动手制作邀请函。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能够正确运用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2)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函数图像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函数概念的理解;(2)函数图像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出函数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讲授法:(1)讲解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3. 讨论法:(1)分组讨论函数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2)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利用函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函数图像,理解函数性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出函数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讲解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1)讲解函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2)介绍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3. 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1)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理解函数的性质;(2)引导学生学会解读函数图像,掌握函数图像的特点。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利用函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函数图像,理解函数性质。
5. 课堂小结:(2)强调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 运用函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 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邀请函教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邀请函教案篇一:邀请函,教案篇一:制作邀请函教案篇二:4.1大赛邀请函_教学设计4.1大赛邀请函教学设计平陆常乐初中李一、教材、学习者特征分析这节课是第四章的开篇课,教材中以制作一份大赛邀请函的内页为实例,将对文本的格式设置融在里面,而且要求很具体,比较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我设计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使学生初步认识邀请函的制作,让学生通过看教科书的步骤自主学习完成。
但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还较弱,这方面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
由于学生学习程度,我设计分两个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纸张大小与页边距;(2)会设置字体、字号、字符颜色、文字加粗、字符间距、加下划线;(3)会设置首行缩进、行距、段间距、对齐方式;(4)会选择并设置项目符号、插入特殊符号;(5)会设置页面边框的线型、线宽、颜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word中输入几段文字,并能设计文本排版格式使之符合表达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字体、段落、页面设置难点:项目符号与特殊符号的区别四、教学方法与策略讲授法、提问法、任务驱动、自主学习五、教学过程(一)展示实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平时发过邀请函吗?发过什么类型的邀请函?你是如何制作的?你还见过什么样子的邀请函?学生活动:元旦贺卡等。
教师活动:邀请函非常漂亮,主要由图片、文字等组成,风格要根据内容设计不同的风格。
今天我们来制作文字部分。
(二)认识制作软件1.制作邀请函的软件记事本、写字板、wps、word2.认识word窗口界面类似“画图”软件(三)任务驱动完成创作学生输入文字,根据教材操作提示完成设计。
学生思考一下问题:1.题目居中、落款右对齐(不是用鼠标操作完成)。
2.字符间距、行间距、段前段后间距的不同,要看清加以区分。
3.首行缩进(也不是用鼠标来完成)。
《一份函件》第一课时教案
《一份函件》第一课时教案一份函件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教授学生撰写一份函件时的基本要素与技巧,学会使用正确的格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在特定场合下做出恰当的行文选择。
教学重点1. 信函的格式和要素2. 正确使用称谓和词汇3. 恰当的行文技巧和风格教学难点1. 合理而清晰地组织信函的不同部分2. 在信函中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措辞3. 统一和简洁地表达主题和表达方式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2. 分层次讲解信函各要素的特点和注意事项3. 分组讨论及练撰写函件4. 学生个人练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信函的格式和要素- 日期与时间:作为信函的开头,一般写在信纸的右上角。
日期与时间:作为信函的开头,一般写在信纸的右上角。
- 地址:左下角一般写收信人的地址和个人信息。
地址:左下角一般写收信人的地址和个人信息。
- 称谓:要写出收信人的称谓,称谓应该保持尊重,要考虑收信人的身份和职务。
称谓:要写出收信人的称谓,称谓应该保持尊重,要考虑收信人的身份和职务。
- 正文:信函的中心部分,内容要表达清晰明了,口气要正式。
正文:信函的中心部分,内容要表达清晰明了,口气要正式。
- 结尾:写完正文之后,要以适当的方式结束信函。
结尾:写完正文之后,要以适当的方式结束信函。
第二部分:正确使用称谓和词汇- 尊称和敬称:在写信时,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职务、地位等来使用不同的称谓。
对长辈或上级使用尊称,对普通客户或同事使用敬称。
尊称和敬称:在写信时,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职务、地位等来使用不同的称谓。
对长辈或上级使用尊称,对普通客户或同事使用敬称。
- 语言的清晰度:信函里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易懂,尽可能避免使用口语、方言或者缩略语。
语言的清晰度:信函里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易懂,尽可能避免使用口语、方言或者缩略语。
第三部分:恰当的行文技巧和风格- 信函的措辞:信函的措辞要文字得当,注意语气的平衡和委婉。
信函的措辞:信函的措辞要文字得当,注意语气的平衡和委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变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变量是指数值可变的量,而函数则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描述了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它是数学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函数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举例:在解析式y = f(x)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自变量是独立变量,而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
(2)掌握函数的定义: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
举例:给出一个具体函数,如y = 2x + 1,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表示。
(3)学会绘制函数图像:培养学生通过描点、连线等方式绘制函数图像的能力。
2.教学难点
(1)函数抽象思维的培养:学生在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函数关系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突破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随时间变化、物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抽象概念。
(2)函数性质的判断:如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突破方法: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函数的性质,如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5.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在学习函数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运算训练,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本节课将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变量的概念:强调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区别,使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变量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一些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首先,对于变量的概念,尽管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了讲解,但部分同学在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时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强化变量的定义,并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形式与格式的信函教案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应该能够:1. 知道信函的格式和内容要求;2. 掌握信函的书写方式和语言表达;3. 能够根据不同的信函目的,选择合适的形式和格式来写信。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信函概述2. 信函格式要求3. 信函语言表达4. 信函常见形式和格式三、教学过程1. 信函概述信函是一种书面沟通方式,用于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传达意愿、表达感谢等。
一封好的信函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恰当的表达和合适的格式。
2. 信函格式要求一份标准的信函分为三个部分:信头、正文和信尾。
其中,信头包括发件人地址、日期和收件人地址;正文包括问候语、主体内容和结束语;信尾包括署名、称呼和附件(如有需要)。
信纸应该使用A4纸,字体大小为12号,字体应该选择宋体、黑体或微软雅黑。
3. 信函语言表达写信时应该注重语言表达,使用得当的语言表述可以让信函更加优美。
在信函的主体内容中,要明确说明写信的原因和目的,以及自己的态度和想法。
在结束语中,可以表达感谢和祝福,使信函更具亲和力。
4. 信函常见形式和格式不同的信函需要使用不同的形式和格式。
例如,给亲朋好友写信时,可以使用开放式写作方式,写出自己的情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公司领导写信时,应该使用正式的语言表达,遵守公司的书信表达规范。
还有感谢信、道歉信、邀请信、投诉信、建议信、求职信等不同类型的信函,每种信函需要遵循不同的书写格式和语言表达要求。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信函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结束时,可以进行学生教学评价,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和对教学内容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后记本教案是一份较为完整的信函教学教案,涉及信函格式、语言表达、不同形式和格式等重要内容,可供初学者参考和借鉴。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信函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沪科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1 函数》精品教案 (1)
12.1 函数第1课时函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量、变量的概念.2.能辨别一个关系中的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3.能识别一个关系式是不是函数.【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总结的过程,发展观察推理能力和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2.感知变量对数学问题的描述、研究的作用.3.理解一个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的数学表达方式,使学生将实际问题和数学相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共同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2.让学生自己思考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4.通过变量、常量概念的引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在不断发展的,意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判断一个数量关系是否是函数.【难点】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你还记得汽车在匀速行驶时,路程和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吗?生:记得,路程=速度×时间.师:好.我们现在来看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1):汽车以5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它行驶的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根据刚才那个公式,你能得到s和t的什么数量关系?生:s=50t.师:对.这里面有哪些量?生:路程、速度和时间.师:这道题中,速度是具体的一个量,是多少呢?生:50.师:对.这里面有三个量:路程、50和时间.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2):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海拔高度1800 1830 1860 1890 1920 1950 1980 2010 …h/m同学们看这个图和相应的表格,上面反映的有几个量?学生思考后回答:两个.师:哪两个?生甲:时间.生乙:气球上升到达的海拔高度.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你们再观察一下,热气球在这个上升过程中,平均每分钟上升了多少米?生:30米.师:你能计算出当t=3min和t=6min时热气球到达的海拔高度吗?生:能,3分钟时为1 890米,6分钟时为1 980米.师:很好.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3):师:在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量?生:两个,时间和负荷.师:你能说出这一天中任意一个时刻的负荷是多少吗?如果能的话,4.5h时和20h时的负荷分别是多少?学生测量后回答:能.4.5h时是10×103兆瓦,20h时是17×103兆瓦.师:用科学记数法怎样表示?生:4.5h时是1.0×104兆瓦,20h时是1.7×104兆瓦.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你们是怎么找到对应的数据的呢?生:根据时间对应的负荷得到的.师:很好!这一天的用电高峰和用电低谷时的负荷分别是多少?它们各是在什么时刻达到的?学生测量后回答:用电高峰时的负荷是1.8×104兆瓦,在13.5h时达到;用电低谷时的负荷是1.0×104兆瓦,在4.5h时达到.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仍将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某型号的汽车在路面上的刹车距离sm与车速vkm/h之间有下列经验公式:s=这个式子中涉及了哪几个量?生甲:刹车距离、车速.生乙:256.师:当车速为60km/h时的刹车距离是多少呢?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学生计算后回答:14.1km.师:在第一个问题中,速度一直是50千米/时,我们把不变的50称为常量;变化的s和t称为变量,其中t是自变量,s是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s是因变量.下面我们看看其他三个问题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生甲:第二个问题中,30是常量,时间是自变量,海拔高度是因变量.生乙:第三个问题中,没有常量,时间是自变量,负荷是因变量.生丙:第四个问题中,256是常量,车速是自变量,刹车距离是因变量.师:很好!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有没有对应的关系呢?生:有.师:由前面的探究,我们能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在数量上有怎样的对应关系?生:自变量取一个值,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因变量就有相应的一个值.师:很好!教师板书并口述定义: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它允许的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x是自变量,y是x函数.师: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注意“唯一确定”这四个字,“唯一”要求只有一个,“确定”要求它们的关系是确定的,不能是未明确的、模糊的.根据函数的定义,你能说出以上四个问题中哪一个量是哪一个量的函数吗?生甲;问题1中行驶路程s是行驶时间t的函数.生乙:问题2中热气球到达的海拔高度h是时间t的函数.生丙:问题3中负荷y是时间t的函数.生丁:问题4中刹车距离s是车速v的函数.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三、练习新知师:我们现在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教师多媒体出示并口述:下列等式中,y是x的函数的有.①x+y=0;②y=;③y=x2;④x=y2;⑤y=|x|;⑥ x=|y|;⑦y=;⑧y2=4x.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集体订正.y是x的函数的有①②③⑤⑦.四、课堂小结师:你今天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有什么收获?生:学习了常量、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函数.教师补充完善.教学反思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改变,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通过让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一个公式,引入本节课,同时带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常量、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而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对自变量取的一个值,因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这点要向学生讲清楚,学生理解了就能判断一个变量是不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第2课时函数(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列表法表示函数.2.会将一个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抽象成函数.3.会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给定自变量,能求出函数值.【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列表法和解析法表示函数的过程.2.通过将一个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使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选用合适的方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2.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集体意识.3.让学生观察、描述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表述自己思想和归纳概括、收集信息的能力.4.让学生思考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用解析法表示函数,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难点】建立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函数,同学们还记得它的内容吗?学生回答.师:大家说得很好,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研究它.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问题2:上节课我们在问题2中用表格表示热气球上升到的海拔高度与时间数值之间存在的关系,这种通过列出自变量的值与对应的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学生熟记.教师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问题4.这是另一种表示函数的方法,是用s和v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来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法.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你能把问题2中表格反映的情况用语言叙述一下吗?学生思考后回答:能.热气球的初始海拔高度是1 800米,每分钟上升30米.师:很好!它是匀速上升的吗?生:是.教师多媒体出示上节课中的问题1.你能仿照这个匀速运动的例子写出热气球到达的海拔高度h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吗?注意:这里h 是初始高度和上升高度的和,上升高度相当于热气球上升的路程.学生思考后回答:能.h=1 800+30t.师:很好!一般地,我们按自变量的降幂排列,就是写成h=30t+1 800.这说明同样一个问题,它的描述方式可以不止一种,我们可以选用适当的方式来表示,也可以把一种表示方式描述的问题用另一种表示方式来写.教师多媒体出示上节课介绍的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它允许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师:同学们,这里要求在自变量的允许范围内,就是说自变量是有范围的,在哪些情况下自变量不是所有实数都可以取呢?谁能说说我们学习过的式子中哪些式子的取值有限制?生:分母不能为零,开平方时被开方数应该大于等于零.师:对.所以我们在用解析法表示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除了要保证这个式子有意义,还要求它有实际意义.三、练习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y=2x+4; (2)y=-2x2;(3)y=; (4)y=.解:(1)x为全实体实数.(2)x为全实体实数.(3)x≠2.(4)x≥3.【例2】当x=3时,求下列函数的函数值:(1)y=2x+4; (2)y=-2x2;(3)y=; (4)y=.解:(1)当x=3时,y=2x+4=2×3+4=10.(2)当x=3时,y=-2x2=-2×32=-18.(3)当x=3时,y===1.(4)当x=3时,y===0.【例3】一个游泳池内有水300m3,现打开排水管以每小时25m3的排出量排水.(1)写出游泳池内剩余水量Qm3与排水时间th间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开始排水后的第5h末,游泳池中还有多少水?(4)当游泳池中还剩150m3时,已经排水多少小时?解:(1)排水后的剩水量Q是排水时间t的函数,有Q=300-25t=-25t+300.(2)由于池中共有300m3水,每小时排25m3,全部排完只需300÷25=12(h),故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0≤t≤12.(3)当t=5时,代入上式,得Q=-5×25+300=175(m3),即第5h末,池中还有水175m3.(4)当Q=150时,由150=-25t+300,得t=6(h),池中还剩水150m3时,已经排水6小时.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的内容?生:学习了函数的两种表示方法、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值.教师补充完善.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两个例子,向学生介绍函数的两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和解析法.在解析法中强调了不是所有函数的自变量都可以取全体实数,特别是在应用题中,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学习了已知自变量的一个值求相应的函数值.需要注意的是自变量取值范围的限制主要有分母不能为零和开平方时被开方数不能为负两种情况,有时两种情况会同时出现,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教学设计中,始终把对知识的学习与师生的共同活动、交流相结合,把对知识的理解放置在具体情景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的空间和活动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索.第3课时函数(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图象法表示函数.2.知道画函数象的步骤,即列表、描点、连线.【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图象法表示函数的过程,提高作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将函数用图象表示出来,将数和形结合起来,使本章内容和上一章的内容也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和上一章知识的关联及数学知识环环相扣的特点.2.将函数用图象表示出来,使函数显得更生动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重点难点【重点】用图象法表示函数.【难点】理解几个点的连接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函数的两种表示法,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生:记得,是列表法、解析法.师:对.但有些函数关系很难写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式,而数据又多,用列表法显得繁琐又不够形象,因此我们用图象来表示.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图象法.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师:我们用图象法除了可以表示列表法和解析法不能表示的函数关系外,还能表示出它们能表示的、不太复杂的函数关系.比如这样一个解析式y=2x,我们现在用图象把它表示出来.请大家先填写下表.教师多媒体出示:x -3 -2 -1 0 1 2 3 y学生填表.师:我们在上一章讲过,有序实数对(x,y)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且学习了已知点的坐标以及怎样把它在坐标平面上描出来,现在请大家在方格纸上描出这些点.学生描点.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点,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生: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师:很好,大家的观察能力很强!我们现在把它们连接起来,用直线还是线段呢?生:直线.师:为什么?学生思考.师:我提示一下,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去考虑.生: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直线两端是无限延伸的,代表没有表示出来的还有很多点.师:大家非常棒!教师边操作边讲:我现在用一条直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教师板书作图的过程:师:现在我们画出了函数y=2x的图象.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用几步完成了这个过程?生:三步.师:哪三步?同学们能不能把每步用两个字概括一下?生:列表、描点、连线.师:大家说得很好!描出的点越多,图象越精确,但一般我们只选取一部分点.现在我们作的图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时,一般在原点左右各选取两三个点,加上原点,用这几个点来画图.三、例题讲解【例1】画出函数s=的图象.(1)列表:因为这里v≥0,我们分别取v=0、10、20、30、40,求出它们对应的s值,列成表格:v/(km·h-1) 0 10 20 30 40 …s/m 0 0.4 1.6 3.5 6.3 …(2)描点:在坐标平面内描出(0,0),(10,0.4),(20,1.6),(30,3.5),(40,6.3)等点.(3)连线:将以上各点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曲线连接,就得到了s=的图象,如图所示.【例2】已知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5cm,已知它所挂物体的质量每增加1kg,弹簧就伸长0.25cm,设所挂重物的质量为xkg,弹簧的长度为ycm,允许挂重物不超过10kg,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画出图象.教师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然后集体订正.教师多媒体出示:y关于x的函数为:y=0.25x+5,0≤x≤10.图象为:四、练习新知如图,下列各曲线中哪些能够表示y是x的函数?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学生思考,讨论.生甲:(1)不是.生乙:(1)是.师问生甲:(1)为什么不是函数?生甲:(1)在x>0时没有图象.师:没有图象表示此函数在x>0的范围内没有定义.而y是x的函数要求对于x在它允许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就是说我们只看它有定义的部分.生甲:哦,那么(1)是函数.师:(2)是函数吗?生:是.师:(3)呢?生:……师:从函数的定义出发考虑.生:不是.师:为什么?生:除了x轴上的两点,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其他的每一个x值都有两个y与它对应.师:你回答得很好!(4)呢?这个图象对应的是不是函数?生:不是.师:为什么?生:有一些x值有2个甚至更多个y值与它对应.师:你回答得很好!五、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的内容?生:学习了函数表示法中的图象法、函数图象的画法.师:画函数图象的步骤是什么?生:列表、描点、连线.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回顾本章第一节表示函数的另一种方法——图象法,还向学生介绍了这种表示方法的优点,并示范了作函数图象的过程,指出了图象法的三个步骤:列表、描点、连线,让学生掌握了表示函数关系的又一工具.在列表时要考虑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刻度的选取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起始值较大且变化量小时,前面一部分用折线表示;当x、y只取正值时就不画x轴及y 轴的负半轴.第4课时函数(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读出函数图象里的信息,会分析图象信息.【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函数图象,读出图中信息,提高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2.体会和学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读出函数图象的信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将图象“说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形结合思想.2.通过“翻译”图象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了坐标系的用途和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点难点【重点】读出图象里的信息【难点】分析函数图象中的信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函数图象的画法,你还记得有哪几个步骤吗?生:记得.列表、描点、连线.师:很好!如果给出了函数的图象,我们也要能读出其中的信息.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思考题中的图:师:图中有哪两个变量?生:时间和体温.师: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生:时间是自变量,体温是因变量.师:在这一天中此人的最高体温是多少?最低体温是多少?分别是在什么时刻达到的?学生用刻度尺测量后回答.生甲:最高体温是36.8℃,在18h时达到.生乙:最低体温是35.9℃,在4h时达到.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几个练习题并找学生回答,共同纠正.三、举例探讨,深化理解教师多媒体出示:一艘轮船在甲港与乙港之间往返运输,只行驶一个来回,中间停靠丙港,下图是这艘轮船离开甲港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学生观察图象.师:轮船从甲港(O点)出发到达丙港(A点)用了多长时间?生:1个小时.师:从丙港(A点)到达乙港(C点)用了多长时间?生:2个小时.师:你们还能读出其他的信息吗?生甲:轮船在乙港停留了1个小时.生乙:轮船从乙港到丙港用了4个小时.生丙:轮船从丙港到甲港用了2个小时.师:很好!教师多媒体出示:(1)你知道轮船从甲港前往乙港的平均行驶速度快,还是轮船返回时的平均速度快吗?(2)如果轮船往返的速度是一样的,那么从甲港到乙港是顺水还是逆水?师:你是怎样做第一个小题的?生:因为往返轮船行驶的路程相同,所以只要比较去和返回时用的时间长短就行了.师:往返的时间哪个长哪个短呢?生:从甲港到乙港用了3个小时,从乙港到甲港用了6个小时,去时用的时间短,回来时用的时间长.师:很好!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生:说明去的时候速度快.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第二个问题.学生看思考.生:从甲港到乙港是顺水.师:你怎么得到的呢?生:因为由上题知从甲港到乙港时速度更快.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师: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最新初中数学精品课件设计最新初中数学精品课件设计 11 教学反思在这个信息充斥的时代,我们身边有很多信息载体,例如文字和图象.本节课我带领学生去读信息,获取、分析图象上的信息.在第一个例题的讲解中,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看图;在第二个问题中,我在提出两个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去说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想问题和答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2.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并能在二维坐标系上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3.掌握函数的符号、相等、不等式关系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基本概念。
4.通过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函数的概念。
2.一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教师可从具体实例入手,如小明的平时成绩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长想通过辅导让他的成绩有所提高,那么该怎么做?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讲到函数的概念,在数学中,函数是指一种对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定义 f(x) 表示一个人的身高,x 表示这个人的年龄,那么 f(x) = 2x + 50 就是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它表示这个人的身高随年龄增长的规律。
2.讲解内容(1)一次函数的性质对于一次函数 f(x) = kx + b ,其中 k,b 是常数,称为一次函数的系数。
它具有以下性质:①当k>0 时,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斜率为正的直线;当k<0 时,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斜率为负的直线。
②当 b=0 时,一次函数图像通过原点;当b≠0 时,一次函数图像与 y 轴相交于 y=b 点。
③当 k=0 时,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 x 轴的直线。
④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是单调的、奇偶性和周期性与 x 无关,且开口向上或向下。
(2)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符号:f(x)>0 表示函数值为正; f(x)<0 表示函数值为负;f(x)=0 表示函数值为零。
函数的相等: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值域都相等。
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具有单调性,当且仅当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是递增或递减的。
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关于 y 轴对称,则称为偶函数;函数关于原点对称,则称为奇函数。
函数的周期性:若存在常数 T>0,使得 f(x+T)=f(x) 对于所有的 x 成立,则称函数 f(x) 具有周期性, T 是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幼儿园教案中班美术活动《制作邀请函》
一、活动名称:中班美术活动《制作邀请函》二、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美术材料。
2. 邀请函样品或其他相关参考资料。
四、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邀请函样品,了解邀请函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的邀请函。
3. 指导幼儿动手制作邀请函,包括剪裁、拼贴、绘画等环节。
4. 引导幼儿在邀请函上添加装饰元素,如图案、色彩、文字等。
5.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五、活动延伸:1. 邀请幼儿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制作邀请函。
2. 组织幼儿将自己的邀请函送给朋友或家人,体验分享的乐趣。
3. 引导幼儿了解邀请函的作用,学习礼貌邀请他人参加活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邀请函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邀请函。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展示制作邀请函的步骤,引导幼儿观察和学习。
2. 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激发创意。
3. 实践法:幼儿动手操作,实际制作邀请函,提高动手能力。
八、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邀请函样品,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邀请函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3. 制作:幼儿按照教师的指导,动手制作邀请函。
4. 展示: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互相评价。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九、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制作的邀请函的美观程度、创意和细节处理。
3.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培养欣赏和表达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主动创作。
信函写作教案大全高中数学
信函写作教案大全高中数学主题:写一封给数学老师的信函目标:1. 让学生通过信函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2. 帮助学生理清自己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目标;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 导向学生善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第一课:介绍信函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信函的格式、开头、结尾等;第二课:讨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和看法,引导他们思考并撰写信函;第三课:进行写作指导和修改,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第四课:学生互相交流信函,提出修改意见;第五课:学生提交最终成文,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信函写作的基本要素,并提供范本供学生参考;2. 学生讨论和分享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教师进行引导;3.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撰写信函并互相交流意见;4. 教师对学生的信函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
评价方式:1. 内容:信函是否明确表达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目标;2. 表达:信函的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得体、逻辑是否清晰;3. 创意:学生是否能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展现个性和创新思维。
范本:尊敬的数学老师:您好!我是您班上的学生小明,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表达我对数学学习的看法和感受。
我一直对数学感兴趣,尤其喜欢解决数学难题的那种成就感。
虽然有时候遇到难题会有挫折感,但是每次克服困难后,我都会觉得特别满足。
在您的课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希望能够继续加强数学基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擅长数学的学生。
我相信,在您的指导下,我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您一直以来的辛苦付出,期待在您的课堂上继续学习。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此致,学生小明教案大全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行政公文·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函的行文关系和具体写作要求与方法。
能力目标:能仿照例文拟写函。
教学重点:函的写法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函是机关用来处理公务的信件。
它主要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以及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新授]
一、函的种类、特点
(一)函的种类
1.从函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三种。
(1)商洽性函。
指用于平行机关之间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联系有关事宜的函。
如商调干部、联系参观学习、洽谈业务工作等。
(2)询问、答复性函。
指用于机关之间互相询问答复有关具体问题的函。
如上下级机关之间问答某个具体问题,联系、告知或处理某项具体工作等。
(3)请示性函。
指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函。
有时机关单位涉及部门业务工作,需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但又因互相之间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不宜用请示行文,就应用函。
同理,有关主管部门向平级的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批准、批复某些业务事项,因无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不宜用批复行文,应用复函,在实际工作中,这类函常常误用请示、批复,应注意区别。
2.从函的使用与格式看,可分为公函和便函。
公函的格式正规,它按一般公文格式写上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
公函多用于比较重要的事项,行文郑重。
便函的内容多涉及事务性的具体事项,格式较为灵活,写法较自由,可不写标题,不编文号,不入档案。
3.按照行文方向,函可分为去函和复函。
因为商洽工作等需与有关部门联系,由发文机关主动制发的函叫“去函”;收文机关收到来函后,需就来函中有关问题作出回复的函叫“复函”。
去函也叫来函,即是主动发出的函。
复函则是回答来函所提出的问题,是被动发出的函件。
(二)函的特点
函是公文中的轻武器,它行文方向灵活,形式简短,使用方便,因此使用范围广,频率高。
二、函的写作方法
1.标题
可按公文的一般要求写。
若是去函,标题中文种只写“函”;若是复函,则写明“复函”。
2.上款
标题下一行顶格写明受函单位的名称。
3.正文
(1)函的缘由
发函的缘由一般概括交代商洽、请求、询问或告知事项的目的、依据、背景、原因等;复函的缘由一般首先引述来函的日期、发文字号、标题等,如“你单位×年×月×日××〔 2004 〕×号函收悉”或“×年×月×日《关于……的函》收悉”,接着简要复述对方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然后用“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或“现将有关事项函复如下”等过渡语转入下文。
(2)函的事项
发函一般写清楚商洽、请求、询问或告知事项的主要内容,并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要求,即或希望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希望对方给予合作支持,或请求对方提供情况,或请求对方给予批准等等。
复函要有针对性地写答复事项,即针对发函所提出的商洽、请求、询问等问题作出具体明确的答复。
(3)结语
结束语,用词语气要谦和诚恳,平实得体,也不要用客套话和寒暄语。
发函,按是否要回复的要求用不同的惯用语,如要对方回复,一般用“特此函询,请函复”、“即请函复”、“敬请大力支持为盼”;如无须对方回复,一般用“特此函达”、“特此函告”等。
复函的结束语一般用“此复”、“特此函复”等。
4.落款
正文末右下方写发文机关和日期。
三、例文评析
(一)发函
(二)复函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函这一公文文体的概念和基本写法,在写作函这一文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函。
(1)函的内容应专一、集中,一般来说,应坚持一函一事的原则。
(2)函的用语应简练准确,态度要恳切,言语要得体而有分寸。
(3)注意请求批准函与请示、批复的行文对象的不同。
请示、批复的主送机关和发文机关应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请求批准函的行文对象则是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
[作业]
一、指出以下例文中的错漏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1.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份函。
北京市贸易信托公司接受浙江省××市染织厂的委托,代为介绍出售当地无销路的六万六千米制服呢。
经多方联系,已商定由北京市制鞋工业公司购买,作为生产各种布鞋的原料。
为此,北京市贸易信托公司给××市染织厂发了函,要求迅速派人前往洽谈。
发文字号:北信〔 200 ×〕 96 号;日期: 200 ×年 9 月 12 日。
2.东风机械厂缺乏得力的企业管理干部,拟从现有的技术人员中抽出四人送去培训。
据悉省经委举办了一个短期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于是该厂向省经委办公室写了一则询问是否同意代培本厂的管理干部的函,省经委办公室收到函后即给东风机械厂回了函,同意代培该厂管理干部。
请按上述的材料替东风机械厂和省经委办公室各写一份函和复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