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设教学卓越学院提升素质
南京大学的校训
南京大学的校训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它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象征。
南京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把求知的欲望、自强的精神、厚德的精神和贡献社会的精神集于一身,代表了南京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南京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牢记教育使命,把追求卓越的自强不息精神灌输给每一位师生。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精神素质,让学生在自强不息中获得自我超越,开拓创新,既有毅力,又有果断,有勇气,又有恒心,以实现学术上的突破,把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
南京大学也积极推进厚德载物的精神,鼓励学生勤奋研究,学以致用,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报效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厚德载物”,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南京大学从研究、教学、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公共服务等多方面,传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让这一校训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规校纪。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南京大学的精神象征,它激励着南京大学师生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南京大学将始终坚持这一校训,以其为指导,为建设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南京大学集全校之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南京大学集全校之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在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南京大学坚持育人为本,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最好的本科教育。
一、凝全校之智,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人成才近年来,我校秉承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凝练出“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学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于2009年起全面实施“三三制”个性化培养模式改革。
我校“三三制”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搭建平台,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实行三个“百分百”政策,即百分百课程开放,百分百专业开放,学生百分百自由选择课程、专业和发展方向。
同时,我校每个专业都建立了“准入准出”标准,任何学生只要满足专业准入标准,都可以选择心仪的专业学习;只要毕业时能够满足专业准出标准,都可以从该专业毕业。
“准入准出”标准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为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据统计,2011年度我校本科课程开放量达14404人次;2009、2010两个年级已有1379人修读第二专业课程。
二、聚全校之师,建设多元化新型课程,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潜质,我校动员高水平教师,着力打造新生研讨课、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前沿课等新型课程,形成三层次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体系。
新生研讨课程针对本科一年级新生开设,由知名教授主讲,旨在帮助新生树立学术旨趣,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完成学习性转换和适应性转换。
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促进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
学科前沿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术新领域、新发现、新方法,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百年名校-南京大学
第三部分
09改革方案
国外一流大学改革动态
高 校 哈佛大学 普林斯顿 大学 改革时间 2007
改革举措
通识教育-新课 程改革计划 教育使命和核心课程 综合审议报告
改革理念
根据“综合性、选择性、基础性、 灵活性”原则改革核心课程体制, 培养能引领世界,具有国际视野的 各领域的领袖人物 “更灵活、更宽广、跨学科” ;大力 推进人文、艺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 学、工程技术学科之间的交叉 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在科学基础上, 对人类文化有很好理解),开 展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投入250万美元支持本科跨学科协同 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在宽广的学科 视野中考虑问题的能力
2
3 3 5 5
95
94 95 90 93
4000
3700 3775 3600 3925
46
46 43 47 41
90
88 88 87 87
南京大学
7
92
3500
45
87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学校声誉
1999年成为首批部省共建的 “985”重点建设高校
1994年被列入国家首批 “211工程”建设序列 200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本科评估
“刚性内容”最小化:压缩必修课程学分,增加教学
计划“弹性”,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时间与空间
第三部分
09改革方案
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修订原则:
学分设置均衡化:均衡设置各学年学分、必修和选修
课学分;部分学科可适当减少课内学分、增加第二课 堂学分
鼓励学科交叉:各院系必须对全校学生开放所有专业
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跨专业或跨院系选修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69
59
南京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南京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2012年2月,南京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高校。
从申报到正式启动,学校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部卓越计划及工作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工科办学实际,确立了我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积极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总体思路:依托优质软硬件办学条件、深厚学科基础和鲜明办学特色,结合我校“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和研究生教育改革,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工科人才培养经验,大力推进工科人才教育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努力探索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和国家战略、发展模式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目标定位:我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广人文社会知识背景、深厚工程基础、精湛专业知识和广阔国际视野,深刻理解工程的社会作用,能够始终引领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促进设计和研发变成现实的智慧、活力、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兼具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组织领导力的复合型卓越工程师。
目前,我校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3个专业参和卓越计划。
具体参和专业、培养层次、学生情况见下表:南京大学“卓越计划”实施专业一览表二、组织管理(一)组织架构为全面推进南京大学“卓越计划”,我校建立了学校和院系两级组织管理体系,实行多方联动、校院共推的管理运行模式。
在学校层面,成立“南京大学教学改革战略指导委员会”、“卓越计划”管理办公室。
学校成立以主要校领导领衔的“南京大学教学改革战略指导委员会”,负责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和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培养方案具体实施和运行,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各类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协调各方事宜,并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措施,追踪并监督计划实施运行的效果。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南昌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为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2013年4月19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召开了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2013年工作会议。
理工处、部分专家工作组成员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专家工作组组长陈启元主持。
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实践基地的建设、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等形成以下共识。
一、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专家们讨论了卓越计划本科通用标准与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系,对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
认为有必要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二、推动省级卓越计划实施专家们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三级体系,特别是要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省属卓越计划高校的管理、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各省负责支持和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调研,了解经费落实情况和建设情况;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交流,研讨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具体措施。
三、加强实践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专家们认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事关卓越计划实施的成败。
要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调研已立项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起草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衔接专家们认为,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虽然在实施目标和标准上有所差异,但在内涵上存在着相同和相似之处。
注重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专业认证之间的衔接,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专业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申请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另一方面要促进这些专业集中精力实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并办出特色,发挥卓越计划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1.标准的衔接:在通用标准层面,卓越计划和专业认证分别实施各自的通用标准,要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区分度;在专业标准层面,卓越计划与专业认证保持一致。
南昌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
南昌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的,掌握软件工程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具有强劲的工程实践能力,能运用先进的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和维护,具有软件项目开发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热爱祖国的实用型和复合型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工程师。
二、基本要求1.学习和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知识体系,要求基础扎实、宽厚,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2.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和工具,特别强调具有很强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交流能力;4.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逻辑思考和系统思考的能力;5.具有遵循标准、合作共事、协调沟通的能力。
三、标准学制、毕业最低学分、学位标准学制:4年〔其中3年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1年到企业实习实践〕毕业最低学分:170+3〔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1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学分,学科导论1学分〕学位:工学学士四、课程体系由通识课、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组成。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设计与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脑体系结构、操作系统与网络、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概论、面向对象方法与统一建模语言、软件体系结构、Web开发技术、XML、WEB工程与信息系统系列课程、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系列课程。
六、各类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教学计划进程表〔一〕通识教育课程〔二〕学科基础课程〔三〕专业课程1.专业主干课程〔必需全部修满〕(要求至少选修10个学分)〔四〕企业学习环节b.企业实践c.毕业设计七、实验课程计划表八、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要求九、有关说明〔一〕选修要求:学生必须修满170学分方可毕业,其中通识课46.5学分,学科基础课39学分,专业主干课程31.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
南京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南京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南京大学2021-2022学年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详细分析了本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
在本报告中,我们专注于评估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六个主要方面:教师培训、学
生参与度、学术教学、课程质量、教学环境和研究成果。
首先,本科教师培训方面,我们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每学年,我们都会安排不同
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学生参与度方面,我们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掌握学习内容。
第三,学术教学方面,我们重视学生学习成果,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提升学习效率,
并且通过模拟实验和实践活动等方法,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第四,课程质量方面,我们注重课程的结构设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供一个全面
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掌握知识。
第五,教学环境方面,我们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设计了一
套完善的教学设施,定期对教室和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更新,保证学生的学习环境。
最后,研究成果方面,我们注重学术研究,每学期都会安排学术论文的撰写,让学生
更好地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通过上述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南京大学在本科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确
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接受优质的教育,受益一生。
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四年跟踪调查:南京大学案例
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南京大学拔尖计划采用了一种全面而严谨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多个方 面。该计划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PTER 06
总结与展望
南京大学拔尖计划实施成效总结
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
南京大学拔尖计划实施以来,培养出一批在学术、科研、 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国内外享有 很高的声誉。
推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
拔尖计划推动了南京大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了教 学质量和水平。
增强学校综合实力
通过国际化培养,南京大学的拔尖计划学生在国际舞台上 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 优异成绩,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提高英语水平和跨 文化沟通能力。这些学生在国际学术界和行业领域逐渐崭 露头角,为南京大学争光添彩。
CHAPTER 05
资源保障与支持体系
教师团队建设与支持体系
国际化教育
加强国际化教育,邀请国际知 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拓宽
学生的国际视野。
CHAPTER 04
学生发展与成果展示
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成果展示
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参与拔尖计划,南京大学的学生在科研 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有机会参与 导师的科研项目,接受导师的悉心指导,从 而培养了独立研究、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学科交叉融合
鼓励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跨学科的课程和研 究方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南京大学每年发布的一份重要报告,旨在反映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状况。
报告包括教学质量概况、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采用客观的指标来衡量每个方面的质量。
教学质量概况方面,报告提供了关于教学质量改进情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以及教师教学质量改进情况的全面介绍,以及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的实施情况。
教学管理方面,报告提供了关于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学质量改进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详细介绍。
教学资源方面,报告提供了关于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教学资源的管理情况的全面介绍。
教学过程方面,报告提供了关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质量检查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教学结果方面,报告提供了关于学生学习成果、教学评价结果、教学改革措施的成效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通过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可以全面了解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状况,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南京大学 培优计划
南京大学培优计划南京大学将充分发挥综合性高校特色,汇聚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育人资源优势,依托新时代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打造强基计划学生培养特区,引导学生在大师引领下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人类未来重大挑战、重大科学问题等关键领域,通过探究和创造性活动,强化使命担当,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
(一)阶段考核的动态进出机制。
根据学生兴趣发展和学习能力,建立“科学化、多阶段、动态性进出”考查机制,强化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性追踪,为学生建立动态进出通道和分流引导,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促进学生不断深化自我认知,帮助学生确定符合个人特长与潜能的研究方向与目标。
(二)通专融合的优质课程体系。
以新生研讨课、通识教育课、悦读经典计划课程群为核心的通识教育体系,帮助学生融汇不同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广博的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以“文理工医”协调与特色发展的学科支撑体系,打造兼具思想性、学术性、交叉性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跨学科研修平台,构建本研衔接培养机制,促进学生在相关学科领域内开展有深度和广度的探究。
(三)追求卓越的科研训练体系。
以培养基础学科学术殿堂的“准学者”为目标,坚持前沿引领,“每生一项目”,开放校内外各层次高水平研究平台,让学生接触专业前沿和顶尖学者;坚持大师引路,“每生一导师”,构建涵盖“学业-学术-生涯”的多维本科生导师体系,通过师生深度交流协作,促进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养成;加强国内外交流,“每生一游学”,打造多层次、宽领域的游学项目,支持学生参加顶尖实验室访问、短期交流、学术会议等,开拓学生学术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精准优质的支持服务体系。
构建全员性、自主性和发展性的学习生态,围绕学生学业提升、体质增强、心理健康、生涯发展等提供个性化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研究与探索创造有利条件。
注重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强化学生领导力、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开展学习与发展综合评价,完善奖励制度体系。
2023南大的综评专业解读
2023南大的综评专业解读摘要:1.2023 年南大综评专业的简介2.南大综评专业的优势和特点3.南大综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4.南大综评专业的就业前景和优秀毕业生案例5.南大综评专业的报考建议和注意事项正文:【1.2023 年南大综评专业的简介】2023 年南大综评专业,全称为综合评价(简称综评)专业,是南京大学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倾力打造的一门特色专业。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
【2.南大综评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南大综评专业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1)跨学科交叉:综评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等多个学科领域,实现跨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体系和视野。
(2)国际化水平:南大综评专业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与海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和实习实践机会。
(3)实践教学:强调实践教学,安排田野调查、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4)导师制:实施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人生规划。
【3.南大综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南大综评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专业课程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实践课程包括田野调查、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
培养方向主要有:管理与经济、法律与政治、科技与创新、文化艺术等。
【4.南大综评专业的就业前景和优秀毕业生案例】南大综评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可以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优秀毕业生案例:张三,2019 年入学南大综评专业,毕业后考入某知名互联网企业,担任产品经理,表现优秀。
李四,2020 年入学南大综评专业,毕业后考入我国某政府部门,从事政策研究工作,成绩斐然。
【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为不同类型人才提供不一样的课程南京大学个性化培养给学生选择权“跟学长们相比,新生的选课灵活多了。
”近日,南京大学新生开始选课,匡亚明学院2009级本科生张子阳选了中科院院士、南大物理系主任祝世宁主讲的《波及材料中的波物理》。
“一名教授,15名学生,上课采取讨论式,对于这样的新生研讨课,我感觉很好,充满了向往。
”像张子阳一样,南京大学3500余名2009级本科新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专业、课程和发展的选择,享受到“新教改”方案带给他们的益处。
这意味着,南大新入学的本科生每人将拥有一张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课表。
对于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的本科生来说,同一个专业,几十甚至几百个人拥有一样的培养方案。
如何赋予本科生在各个发展阶段更多的选择权?南大今秋开始推行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
南大校长陈骏介绍,新方案包含“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培养阶段,以及“学术专业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个性化发展路径,强调在培养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学习空间,构建一套更加灵活、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框架。
这种“三三制”方案如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南大副校长谈哲敏介绍,“对于专业学术类人才,即有志于在本专业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学生,学校将在大四阶段提供本专业的更深层次的课程,并在课程设置上与研究生课程贯通培养;对于跨学科复合类人才,即希望能跨专业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学校将提供相关专业的课程供其选择;对于就业创业类人才,学校将开设专门的课程,提供学习生涯规划引导,丰富就业创业训练活动,为他们今后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此次教改,南大本科生总学分将压缩到150个学分左右。
压缩专业学分后,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加大,学校怎样加强指导?对此,南大教务处处长陈建群回答,学校首次编印了《南京大学新生学习指南》,新生人手一本,把与成才密切相关的培养方案、全新的通识教育课程和新生研讨课程介绍呈现在新生面前,帮助新生规划好自己的学业发展。
南京大学卓越计划【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暂行)】
南京大学卓越计划【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暂行)】发布部门:教务处发布者:鞠晨鸣发布时间:2015-12-17浏览次数:1901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暂行)南理工教[2015]51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工计划”)是指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第二条为了确保“卓工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院、专业、教师和学生开展“卓工计划”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科生培养阶段.第二章组织及职能1.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卓工计划”的实施,调整、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工作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就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招生方式、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3.专家组由学校在工程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方面有经验的若干名教授、企业代表组成.专家组负责就“卓工计划”的实施直接向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建议.4.学院负责组织成立试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相应工作机构,由学院领导、专业教授、行业专家、毕业生代表等组成.该委员会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制定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确保所制定的有关方案符合“卓工计划”的要求,符合国家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同时,学院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切实保证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落实.第三章培养标准与模式第五条总体目标:通过本科四年时间,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一批求真务实,能开拓创新、引领发展的工程精英.1.专业依据“卓工计划”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结合本专业的行业背景或主要服务面向,同时涵盖本行业对主体专业领域的专门要求(如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求等).2.专业标准应高于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现专业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体现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3.专业标准应细化到可实施、可检查的程度,并落实到课程体系的整合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第七条培养模式:1.“2+2”模式.前2年,学生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进行学科基础学习;二年级末,学校遴选学生进入“卓工方向”,并在后2年按照“卓工计划”培养.3.双导师模式.学生选择学校导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在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学习,完成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4.毕业时,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卓工计划”证书.第四章培养方案第八条各专业实施“卓工计划”前,须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和规模、教学计划进程表、课程改革思路与整合情况、知识能力实现矩阵、企业培养方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培养计划)、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等.企业培养方案应详实,落实各项在企业开展的和企业人员参与的教学环节.第九条学校组织专家对专业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审核评估,并对通过审核的培养方案进行备案.试点专业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卓工计划”实施工作评价以及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每年对培养方案、特别是企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报教务处备案.第五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第十条“卓工计划”专业应与一定数量的合作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确保企业阶段培养质量.校企双方应就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事宜签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合作协议”.“国家级、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合作协议”由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校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合作协议”由专业所在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并报教务处备案.第十一条校企双方按照“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依托“中心”平台资源,定期安排学生、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教学与工程能力锻炼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丰富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企业借助高校的科研、师资等资源,解决技术难题、开展人员培训等工作.第十二条“中心”职责:1.组织行业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特别是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校内培养和岗位训练的有机融合.2.落实学生在“中心”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3.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由企业兼职教师开设企业课程、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4.定期公布可提供的课程、实习岗位、企业兼职教师等相关信息,定期向学校发布适合本科生参与并完成的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课题.5.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规划并落实企业实习场所建设,配合教学任务完成来加强相关软硬件建设.6.参与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企业培养阶段的考核要求,共同对学生在“中心”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7.做好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与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第十三条“中心”运行管理:1.“中心”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中心”的建设.2.“中心”的日常运行由企业负责,应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中心”应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选派、培训、教学安排、质量评价等关键环节的管理.3.“中心”根据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与技术岗位,负责日常管理与运行、设备维护与管理、耗材管理、辅助教学、安全和卫生等工作.“中心”参照实习学生人数、企业实习教学类型、仪器设备配备状况,合理确定教学工作量和管理工作量.4.学生在“中心”学习期间,学校负责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与“中心”共同管理学生学习、生活.第十五条生源与规模:1.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品德优良、身体健康、有深入企业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意愿;学分绩点不低于2.0,或者在工程技术领域有创新发明或发表相关论文.2.试点初期,每个“卓工”专业方向遴选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实施两届后,可酌情增加入选学生人数.条件成熟时,试点专业学生可全部纳入“卓工计划”培养.第十六条遴选程序:1.学院动员:学生入学后,由学院组织说明会,介绍专业试点情况、“卓工计划”培养方案、优势特色、选拔条件等.学校启动遴选工作后,学院和专业再次向学生宣讲遴选办法.2.学生报名:符合条件的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各试点专业根据报名学生已修课程成绩,按照总分由高至低的排序原则,确定参加综合素质面试名单.3.学生综合素质面试测评:各试点专业组织专家对入围学生进行综合素质面试测评,主要测评学生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4.学生综合评价成绩评定:已修课程平均成绩与面试成绩之和为学生综合评价成绩.学院根据拟遴选人数,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等额确定获得初选资格的学生名单.5.确定名单:获得初选资格的学生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经学校审定,正式发文公布入选学生名单.第十七条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应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保守企业秘密,服从“中心”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管理.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可终止其在企业的学习资格,相应教学环节的成绩为0.第七章校内指导教师第十八条校内指导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推行基于问题、基于案例和基于项目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第十九条校内指导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重点开展以下工作:2.作为带队教师,到“中心”落实各项企业培养环节.第八章企业兼职教师第二十条学校开展企业兼职教师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工作.参与“卓工计划”的合作企业人员承担“卓工计划”教学工作任务的,应当取得学校“卓工计划”企业兼职教师资格.第二十一条申请条件:申请人员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有专长;对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第二十二条资格认定:1.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同,每年组织一次企业兼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第九章条件保障第二十三条学校设立“卓工计划”教学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试点专业改革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展教学研究、企业培养环节培养方案制订、学生实践与工程能力培养等工作.第十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第二十七条本实施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卓越院校建设方案
卓越院校建设方案简介卓越院校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旨在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针对卓越院校建设提出一套方案,旨在帮助学校实现其发展目标。
1. 战略规划1.1 价值观和使命学校应明确其价值观和使命,以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指引整个建设过程。
价值观可以包括追求卓越、创新、包容和公正等方面的核心价值观。
使命可以包括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使命。
1.2 发展目标学校的发展目标应当以国内外一流大学为参照,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
发展目标可以包括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竞争力、推动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目标。
1.3 战略路线学校应制定具体可行的战略路线,明确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和步骤。
战略路线可以包括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2. 教育教学改革2.1 课程体系优化学校应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评估和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可以引入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式学习,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2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师和学者、加强师资培养和研修等方式来提升师资水平。
2.3 教育技术应用学校应积极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升教学效果和体验。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开发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和学习工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 科研创新3.1 科研项目支持学校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可以设立科研项目基金、提供科研项目申请指导和评审支持等方式来推动科研创新。
3.2 学术交流合作学校应积极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合作,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可以举办学术研讨会、提供学术交流经费和奖励等方式来促进学术交流合作。
3.3 科研成果转化学校应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研成果的价值实现。
卓越学校的要素:师资培养与教学品质保障培训课件(1)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引 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教学品质保障体系构建
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制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师和学生 都能明确知道所需达到的学习成果。
设定合理的教学要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定合理的教学要求 ,确保教学难度适中,既能挑战学生,又不会过于困难 。
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
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及影响力
04
提升
核心价值观塑造与传播
明确学校使命与愿景
确立学校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目标,形成独特的教育价值观和办学追 求。
营造文化氛围
通过校训、校徽、校歌等文化符号,以及校园建筑、景观等设计, 营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
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01
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个性化教学水平。
02
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
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包括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
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
02 提高学校整体竞争力
通过培训,提升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品质,进而 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南师大培养方案
南师大培养方案南师大培养方案1. 简介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南京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为主,同时兼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学科与专业。
本文档旨在介绍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路线和规划。
2. 本科教育2.1 培养目标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组织、合作和领导能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适应能力。
2.2 学制与学位授予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对特殊专业如医学、舞蹈、音乐等可能有所不同。
完成全部课程、达到学分要求并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后,将授予学士学位。
2.3 培养方案南京师范大学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实验、实习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论文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 研究生教育3.1 培养目标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深入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
3.2 学制与学位授予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3年,具体根据不同专业和培养模式可能有所不同。
南师培养方案
南师培养方案第1篇南师培养方案一、前言为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全面发展、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的人才。
3. 培养能够服务基础教育,具备教育情怀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才。
三、培养规格1. 德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智育: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体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育素养和健康生活习惯。
4. 美育: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5. 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四、培养措施1.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核心,实践教学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专业教育课程:明确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3)实践教学课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关爱学生的教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 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大设教学卓越学院提升素质
陈秋华 报道
qiuhua@.sg
南洋理工大学设立教学卓越学院,提升南大整体的教学素质。
该学院集合南大最优秀的教授和讲师,一同研究和推动新颖的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他们将受委为终身院士。
除了开创新颖教学法,他们也将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在现有的教学法上做出改进。
若教学法经实践后证明有效,就可在全校推展开来,协助打造南大的教学特色。
为推动教学法研究,南大今年还拨出了40万元的研究基金供所有教员申请,遴选过程由教学卓越学
院的院士负责。
目前已有11项计划
获得研究经费,展开研究工作。
多数大学排名都看重学府的研
究成果,如何做到研究和教学并重
是许多大学所面对的挑战。
南大教
务长梅彦昌教授在昨天的记者会上
说,设立教学卓越学院的目的是要
让家长和学生知道,南大在致力于
研究的同时也不会忽略教学素质。
对南大而言,两者是并重的。
他说:“一个伟大的研究员也可
以是一个具启发性的教师……学院的
设立意味着南大时刻都有一组人在
关注教学的素质,让优质的教学在校
园内变得更鲜明,也可以使得教学和
研究产生更大的互动和联系。
”
学院首几个任务包括探讨网上
学习的功效和为其他教职员举办工
作坊。
率先负起这项新使命的是12名
来自各别学院的教授,每一个学院都
有至少一名代表,国立教育学院也不
例外。
他们皆是由学生和独立委员会
选出的优秀教师,获得南大去年首届
的学院奖项(College Awards)。
他们当
中,有的还是国际奖项的得主,教学
素质备受肯定,其中一位就是刚在去
年获选为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信息部“年度最佳商学教授”的维
嘉·瑟蒂(Vijay Sethi)。
维嘉·瑟蒂教授(53岁)说,优秀
的教师之间可以激荡出很多火花,他
之前去参赛时就从其他优秀的教授身
上学到很多,他认为,教学卓越学院
非常有利于这样的交流。
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吴
婉玲(46岁)则希望,年轻教师能
以进入该学院为努力的目标,不断
提升自己的专业。
南大副教务长(本科生教育)
甘灿兴教授指出,这些优秀的教授
能充当其他教员的导师,这样的机
制对新晋的大学讲师特别有帮助。
为提升教学素质,新加坡国立
大学也在2009年设立了教学学院,
该学院目前有37名院士。
有别于南
大,他们的任期是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