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尝试与猜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凑”“喵”“孵”等生字词,会写“蜘蛛、暴晒、墙”等生字词,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文中语言描写的语句,分析老屋的形象。
根据故事结尾发挥想象,进行猜想。
3.学习老屋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培养阅读兴趣,体会阅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老屋的形象。
根据故事结尾发挥想象,进行猜想。
教学难点:学习老屋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培养阅读兴趣,体会阅读的乐趣。
三、教学原则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齐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老屋和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插图,并提问:同学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屋?老屋和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好奇,都很想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全文,并圈出不会读或不会写的字词,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课后生字词,讲解文中重点字词。
明确:凑、喵、孵、蜘蛛、暴晒、墙、饿、饱。
借助PPT,教师示范朗读、书写。
3.教师学生齐读、个读重点字词,检查听课效果。
4.默读课文,请用自己的话试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每当老屋准备倒下的时候,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现,请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帮助他们,老屋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直没有倒下。
(板书:老屋)(三)深入研读1.教师请学生小组讨论:老屋和小猫、老母鸡、小蜘蛛之间都发生了有趣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说说喜欢的理由。
明确:老屋帮助小猫躲雨的故事。
当小猫提出想在老屋里面躲雨时,老屋没有推辞,爽快地答应了。
文中“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五年级上第3课时尝试与猜测
五年级上第3课时尝试与猜测《五年级上第 3 课时尝试与猜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通过直接计算或者常规的方法可能难以得出答案。
这时候,一种有趣又实用的方法——尝试与猜测,就能够派上用场啦!想象一下,有一个笼子,里面关着鸡和兔子。
我们只知道头的总数和脚的总数,却不知道鸡和兔分别有几只。
这可怎么办呢?别着急,咱们就可以用尝试与猜测的方法来解决。
比如说,笼子里一共有 8 个头,26 只脚。
那我们先猜猜看,假设全是鸡,一只鸡有 2 只脚,8 只鸡就应该有 16 只脚。
可题目中说有 26 只脚呀,这说明我们猜得不对,兔子的数量应该更多一些。
那咱们再猜猜,假设一半是鸡,一半是兔。
4 只鸡有 8 只脚,4 只兔有 16 只脚,加起来一共 24 只脚。
还是不对,脚的数量不够,看来兔子的数量还要增加。
经过几次尝试和猜测,我们终于发现,当有 5 只鸡和 3 只兔时,脚的数量正好是 26 只。
通过这样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这种尝试与猜测的方法,可不仅仅能用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哦。
比如说,在数学竞赛中,有一道题告诉你得分的规则和总分,让你算出做对了几道题,做错了几道题。
这时候,我们也可以从一个可能的情况开始,一点点地去尝试,看看能不能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
还有,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
比如安排一场活动,我们不知道准备多少食物合适。
可以先根据以往的经验大概估计一个数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准备的食物太多,下次就少准备一些;如果准备的食物不够,下次就多准备一点。
再比如,我们想要安排一次旅行,不知道要带多少钱才够。
可以先大概估计一下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费用,然后在旅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花费进行调整,下次再出行的时候就能做出更准确的预算。
尝试与猜测的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一开始会猜错很多次,但这并不可怕。
每一次的错误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能更接近正确的答案。
而且,尝试与猜测还能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毅力。
【部编版小学数学】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课题:实践活动:剪一剪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2页例4和练习七第3题。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纸片。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32页例4和练习七第3题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2、已知图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你画出它们的对称轴.3、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使得他们是轴对称图形。
五、预习新课六、板书设计:剪一剪剪纸人:(1)对边折(2)画半个人(3)剪一剪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几何形体计算公式大全►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²►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圆的直径=半径×2(d=2r)►圆的半径=直径÷2(r=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r►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S=ch+2s=ch+2πr×r►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V=1/3Sh单位换算二.单位换算►1公里=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大月记忆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课时教学内容:组合图形面积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方法:操作、自主探究、尝试教学准备:基本图形卡片教学过程:一、通过动手拼图,认识组合图形的形成及特点。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等四边形以及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正方形,请你用这些图形拼一个复杂的图形,并说一说像什么。
2、请学生将拼出的各式各样的图形,介绍给大家:你拼的图形什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先说说基本图形的特点。
然后,组织学生用这些基本图形拼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并进行交流。
让学生体会组合图形的组成特点。
二、探索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1、出示计算客厅面积的问题,并让学生说说这个图形的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应该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吗?只要求主面积,就知道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了。
那么能直接算出来吗?3、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将图形进行分割,图形割后,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
4、小组探索学生动手算一算,想一想,不能直接算怎么办,动手画图,怎样他割。
学生介绍自己探索中采用的分割方法。
(1)、学生分别按照黑板上的方法计算主客厅的地板的面积。
(2)、学生发独立观察图并且解决问题,然后,集体汇报、订正。
一般学生会运用分割的方法,将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的图形。
对于分割的方法,需要与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合理的分割,让学生懂得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也越简单,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
有些分割后的图形难于找到相关的条件,那么这样的分割就是失败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3课时 尝试与猜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第3课时尝试与猜测一、教学目标1.理解尝试与猜测的概念;2.学会善于运用尝试与猜测的方法解决问题;3.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与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尝试与猜测的方法解决问题;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看一张多边形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推测多边形的名称和性质,并讨论每一个推测的理由。
2. 学习新知识1.引导学生意识到在数学中尝试与猜测的方法是有效的。
2.用具体的例子加强学生对尝试和猜测方法的理解,比如让学生通过家庭访问得知每个人的支付方式,并且尝试猜测到一个支付方式特定时间点的使用情况。
3.引导学生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猜测,并比较并讨论各种不同的猜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3. 巩固练习1.给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拟定一个问题,然后利用尝试和猜测方法推测将来的情况、分析问题及研究问题。
2.每个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批判。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在课堂小结中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尝试和猜测方法,并道出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更好的运用此方法。
四、课后作业1.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尝试和猜测解决问题,同时记录下你们的实验过程。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尝试和猜测是数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本堂课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感受到了尝试和猜测的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再次加深了学生对尝试和猜测方法的理解。
同时,在课堂小结中,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应该如何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青岛六上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案(word版)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练习材料、课件。
学生准备:三张长方形白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课件出示一条手织围巾)同学们,天气渐渐凉了,老师想织一条围巾。
老师每小时只能织1/4米。
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条件可能提出整数、分数的不同问题……)师:同学们刚才提了这么多问提。
那么老师两小时能织多少米呢?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1、引出课题师:1/2小时织多少米?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前面分析过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加以理解这个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一个数乘分数”)2、研究意义(1)初步感知师:你认为1/4 × 1/2,这个算式应该表示什么呢?对于学生比较贴切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算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那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请你们小组合作利用这张纸条表示出 1/4 × 1/2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以课件演示(动态图示P6图),再次让学生加深印象,虽然折纸的方法有许多,但每一次折的都是1/4的1/2。
师:那你们现在明白1/4×1/2表示什么了吗?师小结:1/2小时织的米数就是1小时所织米数的1/2,也就是1/4米的1/2。
所以1/4 × 1/2表示求的是多少。
(2)加强理解师:谁来说一下1/4×2/3 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师: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验证以下吗?(画线段图、折纸、图色等等)(3)拓展延伸师:1/4×1/3表示什么?并让学生不用动手,想象一下,怎样用直观图表示。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2It'sacircle第三课时湘少版(三起)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Unit 2 It's a circle 第三课时湘少版(三起)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湘少版(三起)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It's a circle"的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围绕基础形状词汇,如circle, square, triangle等,以及相关的句型"It's a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并能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和句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描述物体形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形状词汇的正确发音和拼写。
2. 句型"It's a "在不同情境中的正确运用。
3. 学生对于形状词汇的长期记忆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形状卡片和实物模型。
2. 课堂活动用的工作表。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
4. 形状相关的英语歌曲或故事。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形状的英语歌曲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知呈现:利用形状卡片和实物模型,教授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和句型。
通过重复和游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课堂练习: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所学单词和句型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形状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进行描述,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句型,以及相关的图形。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跟随课堂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工作表上的练习题,包括单词拼写和句型填空。
2. 口头作业:回家后向家长用英语介绍本节课所学的形状。
3.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所学句型描述它们的形状。
三年级上册语文猜测与推想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猜测与推想的方法《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单元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本套书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预测。
本单元对预测学习做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
首先,单元导语页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人文主题是:“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语文要素则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二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三是尝试续编故事。
其次,本单元安排的三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
第一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精读课文,通过旁批,提示了可以预测的角度和预测的相关依据,意在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预测的能力。
第二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第三篇《小狗学叫》是略读课文,留给了学生更多的预测空间,旨在让学生运用学到的预测方法进行阅读。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和习作“续编故事”体现了阅读和表达的一致性设计,是预测的运用性练习,更是预测的旨归。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了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示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中自觉运用预测这一策略。
由此可见,整个单元内容的设计,给了学生大量运用预测策略的实践机会,使预测本身从内隐的规则变成外显的方法,学生运用预测策略从无意的行为变成自觉的行动,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提升阅读素养。
(二)课文分析《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故事讲述了胡萝卜先生因漏刮了一根胡子,胡子又沾上了营养丰富的果酱,从而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引出了一连串的故事。
教材有意隐去了故事后面部分的情节,因此呈现的是一个不完整的文本。
学生不仅可以一边读一边预测,还可以就故事后续的发展展开丰富的想象。
既可以预测鸟太太的做法,也可以预测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谁,他用长胡子还可以做什么等,增强了预测的开放性。
这也是学生在上一课“懂得了一些预测方法,明白了预测要有依据。
数学好玩第3课时尝试与猜想(教学课件)-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北师大版
20
15
100 × ……差不多了,再调一点儿。
25
10
90 × ……腿数比94少了,兔子数应该
24
11
92 ×
在10和15之间。
23
12
94 √
跳跃列表法
我是这么做的。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我先假设鸡和兔的只数 差不多……
鸡有几只
17 20 22 23
兔有几只
18 15 13 12
腿有多少条
40÷2=20(只) (70-20×2)÷(4-2) =(70-40)÷2 =30÷2 =15(只) 20-15=5(只)
答:孔雀有5只,金丝猴有15只。
达标练习
practice
5.(2023.河北承德.期末)学校会议室有两种沙发,大沙发可坐6人
,小沙发可坐4人。开会时,学校46名教师刚好在10个沙发上坐满,
鸡兔同笼,有9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从列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鸡增加1 只,兔减少1只, 腿就会减少2 条……
只要按照这个步骤 做下去,不管头数 和腿数是多少,都 能解决……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在《孙子算经》中的原题是: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第3课时 尝试与猜想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BS
01. 学习目标 Leaning objectives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体验借助列表进行 1 尝试与猜测的解题策略。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体验借助列表进行尝
2
试与猜测的解题策略。
3 在现实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 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尝试与猜测-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尝试与猜测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尝试与猜测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尝试与猜测知识点,掌握尝试与猜测技能。
4.作业完成情况: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运用尝试与猜测的方法解决问题。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较高,表明学生们对尝试与猜测的方法有了较好的理解和应用。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和反馈。我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尝试与猜测方法的运用能力。同时,我也提出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尝试与猜测的方法。
答案:小王和小李一共有6个橙子。
例题4:小张有8个苹果,小张吃掉了2个苹果,请问小张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答案:小张还剩下6个苹果。
例题5:小王有10个橘子,小王给了小张3个橘子,请问小王和小张一共有多少个橘子?
答案:小王和小张一共有13个橘子。
教学反思
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尝试与猜测的概念:尝试与猜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试验和推测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2)掌握尝试与猜测的基本方法:列举、归纳、推理、假设等。
(3)学会用尝试与猜测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将尝试与猜测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第3课时尝试与猜测|北师大版(共16张PPT)
34 32 30 28 26 24 22 20 我来列表试一试。
你看懂了吗?与3;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发现:每多一只鸡(即少一只兔),就少两只脚。
问题:《孙子算经》中的原题是:“今有鸡兔 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 各几何?”
47和鸡、兔的总量有什么关系? 47=鸡的只数+兔的只数的2倍 你知道古现人在是我如们何可以求出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鸡的只数+兔的只数的2倍=47 鸡的只数+兔的只数=35
兔的只数:47-35=12 那鸡就有35-12=23只。
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
归 纳 小结
运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1)根据条件的不同,可以采用逐一列举的方法; (2)先估计数量的可能范围,在列举中不断调整 鸡、兔的数量,以减少列举的次数; (3)采用取中列举的方法,这样就减少了解题过 程中的列举次数。
第3课时 尝试与猜测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在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中记载着很多有趣的 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
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
你是怎么理解题意的?
推进新课
问题:鸡兔同笼,有9个头,26条腿。鸡、兔 各有几只?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用假设法。
① 如果都是1角,总值为2.7元,比题目中少5.1 -2.7=2.4元。 ② 那么需要用5角换1角,5角每多1枚,总值增 加0.4元,有2.4÷4=6枚5角硬币。 ③ 所以有27-6=21枚1角硬币。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尝试与猜测》北师大版
《尝试与猜测》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中的第三课时“鸡兔同笼”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课。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将传统题目“鸡兔同笼”选编为“尝试与猜测”一节。
其目的是借助“鸡兔同笼”这个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本课教材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逐一举例法、间隔尝试法和取中列表法,以此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结果。
教学目标的设立及依据:本节课我和学生们共同走过从借助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应用的过程,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鸡兔同笼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重点:探索列表枚举的不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难点: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掌握利用数据比较、判断、调整的方法;关键:发现规律,确定猜测的范围。
三、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尝试了应用逐一列表法解决问题,还有个别学生会套用公式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但对问题本质理解不透。
学生的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
本节课向学生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四、教法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抓好两个联系:1.抓住知识上的联系。
从课前的猜数游戏开始,就是复习前面学过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逐步逼近的思想,为后面列表时学生能够在尝试中逐步逼近“腿数26”打好伏笔。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尝试与猜测(1)-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尝试与猜测(1)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尝试与猜测(1)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尝试与猜测(1)”。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尝试和猜测来解决问题,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策略。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尝试与猜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会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来整理信息,找出规律。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尝试与猜测的方法和技巧,难点是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白板、彩色粉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谜语是:“一个盒子装鸡蛋,猜猜里面有多少个?”让同学们尝试猜测,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尝试来找到答案。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同学们介绍尝试与猜测的概念,并解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如何运用尝试与猜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题目:“一个箱子里有红球和蓝球,红球比蓝球多三个,试一试,猜一猜,红球和蓝球各有多少个?”我会引导同学们通过尝试不同的组合来找到答案。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解答,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猜测来找到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关键词和重要的步骤,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尝试与猜测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袋子里有红球和蓝球,红球比蓝球多两个,试一试,猜一猜,红球和蓝球各有多少个?答案:假设红球有x个,蓝球有y个,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方程:x = y + 2 和 x y = 2。
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红球有4个,蓝球有2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尝试与猜测的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北师大版五上《尝试与猜测》教学设计
《尝试与猜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将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给几个人?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等,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2)实验与猜测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测等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如何将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给几个人;让学生猜测一个数的因数,然后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测。
(3)推理与论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论证。
如:让学生通过推理,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让学生通过论证,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是最优的。
3.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将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给几个人;让学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并说明自己的方法。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主动提出问题、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等。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最优、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等。
3. 自我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如:自己是否积极参与、自己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自己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等。
第3课时 尝试与猜测(教学设计 )- 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3课时尝试与猜测(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数学五
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尝试和猜测的意义。
2.学会用尝试和猜测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归纳和总结规律。
二、教学内容
1.尝试和猜测的概念。
2.尝试和猜测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总结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入尝试和猜测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
2. 深化
•老师给出如下问题:小明家有十只鸡和兔子,共有脚26只,请分别用尝试和猜测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用纸和笔记下思路,解答问题。
•课堂上讨论答案,引导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有效,为什么。
3. 归纳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家有n只鸡和兔子,每只鸡有2只脚,每只兔子有4只脚,那么共有多少只动物,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请用归纳法总结规律。
•学生用纸和笔归纳规律。
•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的归纳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规律的正确性。
4. 练习
•老师出题目练习学生尝试和猜测的能力。
5. 总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学生的表现,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整节课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导,老师的角色变成了引导者,不仅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下一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课堂所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1)教案与反思
师:同学们学习了刚才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呢?我来考考你,做几道习题来检测一下吧!出示题目:
1.看图列式,不计算
请按下暂停键,在本子上动手写一写吧?
(1)男生人数作为单位“1”,女生人数40+40×1/4=50(人)
(2)故事书作为单位“1”,科技书60-60×1/3=40(本)
2.填空
十月份比九月份的用电量节约了1/8,十月份用电量相当于九月份的 7/8 。
今天的成交量比昨天的成交量增加2/5,今天的成交量是昨天成交量的 7/5。
请按下暂停键,在本子上动手写一写吧?
师:现在打开课本25页做一做练一练的第一题吧
1.十一黄金周,游乐园第一天的门票收入为960元,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
2.⑴画图表示第二天的门票收入。
⑵算一算第二天的门票收入是多少
元。
960×(1+1/6 )=1120(元)
960+960×1/6 =1120(元)
2.水结成冰后,体积大约增加 1/10。
现有20L的水,能结成多少立方分米的冰?
分数混合运算(二)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摘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3课时《尝试与猜测》教学设计师:是的,“鸡兔同笼”问题出自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这是一种有趣的数学名题。
课件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雉读“zhì”,就是野鸡。
)师:现在你知道“鸡兔同笼”是一个什么问题了吗?师:想不想知道雉兔各几何呀?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板书课题:尝试与猜测一、探究解决策略师:《孙子算经》里的数据太大,同学们尝试猜测有一定的困难,我们把它化难为易,从简单的入手找规律,再来尝试猜测这个问题好吗?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有9个头,26条腿。
鸡、兔各有几只?师:你知道了什么?1.独自填表。
2.四人一小组,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反馈:一共有9个头,假设有1只鸡,应该有8只兔,那鸡和兔的腿数是34条,不对;有2只鸡,应该有7只兔,那鸡和兔的腿数是32条,还是不对;……有5只鸡,应该有4只兔,那鸡和兔的腿数是26条,对了。
我就是这一步一步尝试计算得出的。
师:真不错!像这样从1只鸡开始,一只一只的调整,这种列表法我们称之为“逐一列表法”。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师:是的,这样是可以的,大家不妨列表试一试。
展示:师:这种列表法的优点是什么?师:那么从上面的列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与同伴交流。
反馈:我发现鸡增加1只,兔减少1只,腿就会减少2条;只要按照这个步骤做下去,不管头数和腿数是多少,都能解决;……师:说的真好!在尝试的过程中,注意与腿的总数进行比较,然后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调整,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二、探究其余的解决方法师:现在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呢?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师:读一读,你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