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控课设蒸发器前馈-反馈控制
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研究
引言前馈控制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都属于单回路控制系统,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
诸如前馈控制能根据干扰值的大小在被调参数偏离给定值之前进行控制,使被调量始终保持在给定值上,但这种控制方式也存在局限,首先表现在前馈控制系统中不存在被调量的反馈,即对于补偿的结果没有检验手段。
反馈控制是根据被调量与给定值的偏差值来控制的,反馈系统的特点是在干扰作用下,必须形成偏差才能进行调节(或偏差即将形成),如果干扰已经发生,而被调参数还没变化时,调节器是不会动作的,即反馈控制总是落后于干扰动作,因此称之为不及时控制。
因此把它们结合起来就产生了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这种系统能把前馈与反馈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前馈调节控制及时的优点,又能保持反馈控制对各种扰动因素都有抑制作用的长处,较好地解决了控制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仿真可以得出这种系统既能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又有较好的抗扰性能。
本设计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原始数据补偿传函,然后利用衰减曲线法整定调节器参数,最后在系统动态Simulink结构图和MATLAB软件中进行仿真,得出曲线和相应的结论。
第一章概述1.1自动控制系统的简介1.1.1绪论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产品满足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同时也要保证生产的安全和经济,这就要求生产过程在预期的工况下进行。
但是,生产过程往往受到各种扰动而偏离正常工况,必须通过自动控制随时消除各种干扰,保证正常运行。
更为严重的是有时自动控制系统本身也要发生故障,这就要求在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时,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加以保护。
因此,现代的自动控制系统往往包含自动保护、自动检测、自动报警、顺序控制等内容。
有时,它们有机的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确保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
1.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被调量与其给定值之间的偏差进行调节,最后达到减小或消除偏差,简单说就是“按偏差调节”。
为了取得偏差信号,必须要有被调量测量值的反馈信号,因而将系统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1-1所示。
哈工大过控课设蒸发器前馈-反馈控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课设: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姓名:王劲力班级:1102102学号:110210219目录第一章前馈-反馈控制与设计任务 (2)1.1 前馈控制 (2)1.2 反馈控制 (2)1.3 设计任务 (2)1.4 设计要求 (2)1.5 设计报告 (2)第二章前馈-反馈系统 (3)2.1 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3)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 (3)2.3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4)第三章前馈-反馈仿真分析 (7)3.1 系统分析 (7)3.2 静态系统仿真图 (7)3.2 动态系统仿真 (8)3.3 系统跟踪性能与抗干扰性能 (9)第四章总结 (11)参考文献 (11)第一章 前馈-反馈控制与设计任务1.1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英文名称为Feedforward Control ),是按干扰进行调节的开环调节系统,在干扰发生后,被控变量未发生变化时,前馈控制器根据干扰幅值,变化趋势,对操纵变量进行调节,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不变的方法。
1.2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英文名称为Feedback Control ),是指从被控对象获取信息,按照偏差的极性而向相反的方向改变控制量,再把调节被控量的作用馈送给控制对象,这种控制方法称为反馈控制,也称作按偏差控制。
反馈控制总是通过闭环来实现的。
反馈控制的特点:反馈控制的特点有:按偏差进行调节;调节量小,失调量小;能随时了解被控变量变化情况;输出影响输入(闭环)。
反馈控制必须有偏差才能进行调节,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调节不及时,被控变量总是变化的。
1.3 设计任务蒸发器的控制通道传递函数为,Se S S G 80111022.8*67.1)(-+=,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为,S e S S G 10021102)(-+=,设计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4 设计要求1) 采用matlab 仿真分析不同形式前馈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 采用matlab 仿真分析不同形式前馈-反馈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 选择一种较为理想的控制方案进行设计,给出相应的闭环系统原理图; 4) 进行仿真实验,给出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前馈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目的根据设定的液位对象和其他配置,运用计算机和INTOUCH组态软件,设计监控系统,并通过调试使得水箱液位维持恒定或保持恒定或保持在一定误差范围内。
2 控制要求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实现前馈-反馈单回路控制。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使测取进入过程的干扰(包括外界干扰和设定值变化,并按其信号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操纵变量,使控制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
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按被控对象既定控制规律;反馈控制的控制规律采用PID规律。
将前馈与反馈有效地结合,运用前馈控制在扰动发生后,抑制由主要扰动引起的被控量所产生的偏差;同时运用反馈控制,消除多种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3 系统结构设计3.1 控制方案本设计通过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实现对液位的控制。
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中,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在设计中经过对主流量的检测,及时的针对主要扰动进行液位的偏差抑制。
当流量测量值较预定值发生波动,即时通过计算机进行PID计算,输出控制信号,进行液位调节;反馈控制属于闭环控制,通过对液位的测量,及时对液位进行调控。
反馈环节通过对液位的监测,将测量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形成偏差后,通过A/D传输给计算机,进行预先设定的PID计算,输出控制型号,进行液位调节。
前馈反馈控制原理框图如下:图3.1 前馈反馈系统框3.2 仪表选择图3.2.1 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采用V锥体流量计。
V锥体在流场中产生的节流效应,通过检测上下游压差来测量流量。
与普通节流件相比,它改变了节流布局,从中心孔节流改为环状节流。
实践证明,V锥形流量计与其它流量仪表相比,有长期精度高、稳定性好、受安装条件局限小、耐磨损、测量范围宽、压损小、适合脏污介质等优点。
3.2.2 过程模块采用牛顿7000系列远程数据采集模块作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通讯过程模块。
牛顿7000系列模块体积小,安装方便,可靠性高。
D/A模块采用牛顿7024,四通道模拟输入模块。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前馈-反馈控制的对比1、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属于负反馈的闭环控制一般定值控制系统是按照测量值与给定值比较得到的偏差进行调节,属于闭环负反馈调节。
其特点是在被控变量出现偏差后才进行调节;如果干扰已经发生而没有产生偏差,调节器不会进行工作。
因此反馈控制方式的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
前馈调节是按照干扰作用来进行调节的。
前馈控制将干扰测量出来并直接引入调节装置,对于干扰的克服比反馈控制及时。
现在以换热器控制方案举例,直观阐述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方案反馈控制方案2、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干扰量,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被控变量在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单纯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干扰量。
3、前馈控制需要专用调节器,反馈控制一般采用通用PID调节器反馈调节符合PID调节规律,常用通用PID调节器、DCS等或PLC控制系统实现。
前馈调节使用的调节器是是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来确定调节规律的前馈调节器。
4、前馈控制只能克服所测量的干扰,反馈控制则可克服所有干扰前馈控制系统中若干扰量不可测量,前馈就不可能加以克服。
而反馈控制系统中,任何干扰,只要它影响到被控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克服。
5、前馈控制理论上可以无差,反馈控制必定有差反馈调节使系统达到动态稳定,让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附近动态变化,却不能使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不动。
前馈调节在理论上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6、前馈控制的局限性A、在生产应用中各种环节的特性是随负荷变化的,对象动态特性形式多样性难以精确测量,容易造成过补偿或欠补偿。
为了补偿前馈调节的不准确,通常将前馈和反馈控制系统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B、工业对象存在多个扰动,若均设置前馈控制器,那设备投资高,工作量大。
C、很多前馈补偿结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没有检测手段。
D、前馈控制受到前馈控制模型精度限制。
E、前馈控制算法,往往做近似处理。
1、系统中存在频率高、幅度大、可测量而不可控的扰动时,可选用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精编版
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前馈-反馈控制的对比1、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属于负反馈的闭环控制一般定值控制系统是按照测量值与给定值比较得到的偏差进行调节,属于闭环负反馈调节。
其特点是在被控变量出现偏差后才进行调节;如果干扰已经发生而没有产生偏差,调节器不会进行工作。
因此反馈控制方式的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
前馈调节是按照干扰作用来进行调节的。
前馈控制将干扰测量出来并直接引入调节装置,对于干扰的克服比反馈控制及时。
现在以换热器控制方案举例,直观阐述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方案反馈控制方案2、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干扰量,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被控变量在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单纯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干扰量。
3、前馈控制需要专用调节器,反馈控制一般采用通用PID调节器反馈调节符合PID调节规律,常用通用PID调节器、DCS等或PLC控制系统实现。
前馈调节使用的调节器是是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来确定调节规律的前馈调节器。
4、前馈控制只能克服所测量的干扰,反馈控制则可克服所有干扰前馈控制系统中若干扰量不可测量,前馈就不可能加以克服。
而反馈控制系统中,任何干扰,只要它影响到被控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克服。
5、前馈控制理论上可以无差,反馈控制必定有差反馈调节使系统达到动态稳定,让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附近动态变化,却不能使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不动。
前馈调节在理论上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6、前馈控制的局限性A、在生产应用中各种环节的特性是随负荷变化的,对象动态特性形式多样性难以精确测量,容易造成过补偿或欠补偿。
为了补偿前馈调节的不准确,通常将前馈和反馈控制系统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B、工业对象存在多个扰动,若均设置前馈控制器,那设备投资高,工作量大。
C、很多前馈补偿结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没有检测手段。
D、前馈控制受到前馈控制模型精度限制。
E、前馈控制算法,往往做近似处理。
前馈控制选用原则1、系统中存在频率高、幅度大、可测量而不可控的扰动时,可选用前馈控制。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整定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整定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论文)设计课题:过程控制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311.25-2013.12.06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2013年12月6日内容摘要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自动化技术获得了惊人的成就,已在工业和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起着关键的作用。
自动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各行各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动控制按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分类,可分恒值控制系统(Fixed Set-Point Control System)、随动控制系统(Follow-up Control System)、过程控制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整定,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水箱液位的过程控制。
首先对被控对象的模型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被控对象模型和被控过程特性并加入PID调节器设计流量控制系统,采用动态仿真技术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自动化过程控制PID目录一概述 (1)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2)2.1 前馈控制 (2)2.2 反馈控制 (2)2.3 前馈-反馈控制 (3)2.4前馈-反馈控制系统PID算法 (4)2.5 控制方案的论证 (5)2.5.1控制方案的可靠性 (5)2.5.2控制方案的安全性 (5)2.5.3控制方案的经济性 (5)三仪表的选择与参数的设定………………………………………………………6 3.1 设备型号 (6)3.2 调节器及其参数的设置 (7)3.3 仪器仪表的组合安装 (8)3.4 计算机的参数设置 (9)四实验步骤…………………………………………………………………………9 五实验结果………………………………………………………………………10 六结论 (11)七心得体会………………………………………………………………………12 八参考文献………………………………………………………………………13一、概述PCT—I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是基于工业过程物理模拟对象,它集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装置。
第五章2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东北大学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东北大学
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优点:
(1) 由于增加了反馈回路,大大简化了原有前馈控制系统, 只需对主要的干扰进行前馈补偿,其它干扰可由反馈控 制予以校正; (2) 反馈回路的存在,降低了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要求,为 工程上实现比较简单的通用模型创造了条件;
K 1 K ] T2 s 1
T1 1时,有 T2 (T1/T2 )-1 T T s 1 1 1 1] K f 1 T2 s 1 T2 T2 s 1
W f ( s) K f [
东北大学
常规仪表实现时,由一个正微分器、反微分器及比值器串联而成。
K T s 1 正微分器的传递函数: W正 ( s ) d 1 T1s 1 T2 s 1 K d T2 s 1
Wm (s)
o ,则动态前馈控制器为
K f (T o s 1) Ko (Tf s 1) Km (T o s 1) Tf s 1
K o (T f s 1)
W f ( s) Wo (s)
如果 T f To ,则
Wm (s) Km (s)
显然,当被控对象的控制通道和干扰通道的动态特性完全相同时, 动态前馈补偿器的补偿作用相当于一个静态放大系统。实际上,静态前 馈控制是动态前馈控制的一种特殊情况。
(3) 负荷变化时,模型特性也要变化,可由反馈控制加以补 偿,因此具有一定自适应能力。
东北大学
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局限性: (1) 前馈控制器的输出与反馈控制器的输出相叠加后送至控制
阀,这实际上将所要求的物料流量与加热蒸气流量对应关系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doc
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3)1.2、概念的理解 (3)1.3、前馈—反馈系统的组成……………………………….....3—4 1.4、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特点……………………………..4 1.5、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中前馈前馈控制器的设计………………4 二、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2.1、S7—300系统组成……………………………………....4 2.2、CPU315—2DP (4)2.3、模式选择开关…………………………………..…….4—5 2.4、状态及故障显示 (5)三、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3.1、硬件组态.......................................................................5 3.2、工程管理器的使用 (6)3.3、新建工程……………………………….……………6—9 3.4、组态监控画面…………………………………………….9 3.5、组态变量……………………………………………9—10 3.6、软件编程…………………………………………..10—15 3.7、实验结果分析……………………………………….15—17 四、控制系统的调试五、实验总结一、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系统中既有针对主要扰动信号进行补偿的前馈控制,又存在对被调量采用反馈控制以克服其他的干扰信号,这样的系统就是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2、概念的理解:(1)复合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即前馈、反馈(2)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对主要的干扰信号进行补偿,可以针对主要干扰信号,设置相应的前馈控制器(3)引入反馈控制,是为了是系统能够克服所有的干扰信号对被调量产生的影响,除了已知的干扰信号以外,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的干扰信号,这些扰动信号对系统的影响比较小,有的是我们能够考虑到的,有的我们肯本就考虑不到或是无法测量,都通过反馈控制来克服。
第六章 前馈-反馈控制
1+ WT (s)WD (s)
1+ WT (s)WD (s)
由于WDZ(S)≠0,因此扰动对系统输出是有影响的。
(2)复合控制系统补偿控制的控制规律不仅与对 象控制通道和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有关,还与反馈调 节器的位置有关。
若复合控制系统的组成如下图所示,反馈调节器与
上图相比,不是放在前馈信号前面,而是放在它的后
的情况下,经过前馈控制以后,被调量不变,即实现了所 谓“完全补偿”,此时:
Y(s) / D(S) = GD(S)+ G (S)Gm(S)=0
所以,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为:
Gm(S)= -GD (S)/ G(S)
6-2 ()
上式说明前馈控制的控制规律完全是由对象特性 决定的,它是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传递函数之商,式 中负号表示控制作用的方向与干扰作用相反。
三、复合控制
1. 基本原理
工程实际中,为克服前馈控制的局限性从而提高控 制质量,对一两个主要扰动采取前馈补偿,而对其它引 起被调参数变化的干扰采用反馈控制来克服。以这种形 式组成的系统称为前馈一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前馈-反 馈复合控制系统既能发挥前馈调节控制及时的优点,又 能保持反馈控制对各种扰动因素都有抑制作用的长处, 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s
)
⋅
Z
(s)
因为1+ WT(S) WD(S)≥l,因此
Y1' (s) ≪ Y1(s)
对于其他未经过补偿的扰动作用也有类似的结果。
(4)前馈补偿对于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前馈无论加在什么位 置,它都不构成回路,系统的输入一输出传递函数的 分母均保持不变,因而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前馈控制反馈控制课件
闭环,稳定性至关重要
全部干扰均通过CV可感受
不需要对象的数学模型
可适合于非线性、时变系统
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方案
T2sp
TC 11
+
∑
FFC × RFm
FT 31
k1
∑
RVsp
FC 32
蒸汽 u
FT 32
FFC输出初值 如何设置?
- T1m
TT 12
RVm
RV
TT 11
T 2m T2
换热器 T1 RF 凝液 工艺 介质
前馈控制的概念 线性前馈控制器的设计 非线性前馈控制器的设计 前馈控制器的设计举例 前馈反馈控制策略 仿真举例 小结
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方案举例
PV 蒸汽 u RV
TT 11 TC 11
T2sp
T2sp FFC u RFm
FT 31
PV 蒸汽
T2m T2
T1m
TT 12
RV T2 换热器 工艺 介质 凝液
+
控制通道 GYC (s) 广义被控对象
+
ym (t)
线性前馈控制器设计(续)
D (t) 干扰通道 GYD (s) 干扰 测量单元 GDM (s) Dm (t) FFC 前馈控制器 GFF (s) u(t)
+
控制通道 GYC (s) 广义被控对象
+
ym (t)
设计目标:
Ym ( s) GYD ( s) GYC ( s)GFF ( s)GDM ( s) D( s ) 0
仿真作业
1 打开附件ExHeaterStaticFFC_design.mdl,设计换热器 稳态非线性前馈控制器(即FFC模块中的函数),通过实 验分析Kvm与Kv有偏差时前馈控制器的性能。 请特别注意物理量与测量值之间的关系。 2 打开附件LinearFFC_PID.mdl,设计动态前馈控制器 FFC。注意对应环节的纯滞后大小。
第13讲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分析
第13讲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分析一、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系统中既有针对主要扰动信号进行补偿的前馈控制,又存在对被调量采用反馈控制以克服其它的扰动信号,这样的控制系统就是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2 概念的理解:(1) 复合控制是指系统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即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2) 前馈控制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扰动信号进行完全补偿,可以针对主要的扰动信号,设计相应的前馈控制器;(3) 引入反馈控制,是为了使系统能克服所有扰动信号对被调量产生的影响;因为除了已知的主要的扰动信号以外,系统中还存在其它的扰动信号,这些扰动信号对被调量的影响比较小,有的是我们能够考虑到的,有的我们根本就考虑不到或无法测量,都通过反馈控制加以克服;(4) 系统中需要测量的信号既有被调量,又有扰动信号;3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实例分析混合水温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如图3-12所示)。
热水调节阀冷水调节阀混合水温θ图3-12 混和水温复合控制示意图流量测量变送器前馈控制器温度测量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4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组成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环节构成:(1) 扰动信号测量变送器:对扰动信号进行测量并转换成统一的电信号; (2) 被调量测量变送器:对被调量进行测量并转换成统一的电信号; (3) 前馈控制器:对扰动信号进行完全补偿; (4) 调节器:反馈控制调节器,对被调量进行调节; (5) 执行器和调节机构(6) 扰动通道对象:扰动信号通过该通道对被调量产生影响;(7) 控制通道对象:调节量通过该通道对被调量进行调节;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如图3-13所示。
C++ 图3-13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原理图Z++-R +W D (s)W B (s)K z K fW ob (s)K mW r (s)K m为便于分析,通常可将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原理图进行简化,如图3-14所示。
过程控制_第4章_前馈控制系统
第三章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4.1 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都是负反馈,当扰动发生,通过检测扰动引起的 输出偏差进行调节。所以负反馈进行扰动调节时, 输出必然有波动。
有没有这样一种控制,当干扰一出现,在其影响 输出之前,就进行抑制,从而对输出没有影响?
精选2021版课件
1
此控制具有以下特征:
干扰
干扰通道
前馈调节器 执行器
Y1 -Y1 被控变量
对象
通过设计前馈调节器,使得调节器改变的量刚好 补偿干扰对对象的影响。
精选2021版课件
7
前馈控制 特点:
①前馈控制器是“测量扰动,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前 馈调节器又称为“扰动补偿器”。
②扰动发生,前馈控制器动作及时,对抑制由于扰动引起的动、 静态偏差比较快速有效。
另外,当有多个主要干扰时,用前馈-反馈不能得到 要求的控制质量。
利用串级控制副回路的特性,降低对执行器要求:
Wff Mff Σ FC
Sp
TC FS
N Y2
Y1
N
Wff(S)
Wf(S)
Sp
TC(S) -
+
- FC(S)
Wo2(S) Wo1(S) + Y
前馈-串级控制方框图
N
Wff(S)
Wf(S)
Sp
在扰动影响输出前进行调节。
直接测量扰动大小,通过调节,实现对扰动的完 全补偿,从而实现消除扰动对输出的影响。
前馈控制就是测量扰动,补偿扰动的控制
精选2021版课件
2
1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前馈控制是相对于反馈控制而言的。
1、反馈控制: Feedback control 简称FBC
热工控制系统课堂第七章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测量元件
用于测量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 和输出信号,以便进行反馈控
制。
系统软件配置
控制算法
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 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 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 制等。
数据处理
对传感器和测量元件采集 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后处 理,以提高控制精度和稳 定性。
人机界面
提供操作人员与控制系统 交互的界面,方便操作人 员进行监控和调试。
系统调试与优化
参数调整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控制系统 的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控
制效果。
性能测试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包 括响应速度、控制精度、稳定性
等指标。
系统优化
根据性能测试结果,对控制系统 进行优化,包括硬件配置、软件
算法等。
05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的应用案例
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考虑抗干扰措施
针对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采取适 当的抗干扰措施,以提高系统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04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的实现
系统硬件配置
01
02
03
04
传感器
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 ,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
信号。
控制器
接收传感器信号,根据控制算 法计算出控制信号,并输出到
执行器。
执行器
接收控制信号,驱动被控对象 进行动作。
02
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确定系统参数
01
02
03
输入参数
确定输入参数是前馈控制 系统的第一步,这些参数 通常包括温度、压力、流 量等。
输出参数
输出参数是系统需要控制 的变量,例如温度、压力 等。
过程参数
升降膜式蒸发器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升降膜式蒸发器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升降膜式蒸发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传递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
为了提高蒸发器的效率和稳定性,设计一个合理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一、升降膜式蒸发器的基本原理升降膜式蒸发器通过将液体送入设备中,利用加热源将液体加热并转化为气态,然后从设备顶部排出。
在这个过程中,液体在设备内形成了一层薄膜,并通过重力作用向下流动。
同时,气体通过设备底部进入,并与下降的液体接触进行传热和质量传递。
气体从设备顶部排出,并经过冷凝处理后得到所需产品。
二、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必要性升降膜式蒸发器的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进料流量、进料浓度、加热温度等。
这些因素对于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一个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这些因素,以保证蒸发器的稳定性和性能。
三、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1. 传感器选择: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对蒸发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如进料流量、进料浓度、加热温度等。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流量计、浓度计和温度计等。
2. 控制算法选择: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来实现对蒸发器的控制。
常用的控制算法有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等。
3. 控制信号输出:根据控制算法得出的结果,通过执行机构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执行机构可以是电动调节阀或变频调速装置等。
4. 反馈回路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需要设计一个反馈回路来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并将反馈信息输入到控制系统中进行调节。
5. 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根据蒸发器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对控制系统参数进行整定,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参数整定包括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等。
四、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1. 传感器实时监测蒸发器的关键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
2. 控制系统根据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控制算法计算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3. 控制信号经过执行机构输出到蒸发器中,调节进料流量、进料浓度或加热温度等参数。
过程控制--第八讲:前馈系统设计(lyz)
2013-8-10
二、前馈控制系统结构形式
1.静态前馈控制系统:
例:发电厂换热器前馈控制,若物料流量为主要扰动时,要实现静 态前馈控制,可按稳态时能量(热量)平衡关系写出其平衡方程, 即:
Q0H0=Qf ×cp(T2-T1) 其中:Q0-加热蒸汔量;H0-蒸汽汽化潜热;Qf-物料流量;cp-物 料的比热;T1、T2-分别为冷物料温度、热物料温度。 静态前馈控制算式 : Q0= (Qf ×cp) ×(T2-T1)/H0 或:T2=T1+ (Q0H0)/ (Qf ×cp) 控制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 K0= dT2/dQ0=H0 / (Qf ×cp) 扰动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 Kf=dT2/dQ0=(Q0*H0) /(Qfcp)*(1/Qf)=-(T2-T1)/Qf
过程控制与仪表 10
2013-8-10
二、前馈控制系统结构形式
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图8-26 a所示为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框图:
输入X(s)、F(s)对输出Y(s)的影响为 Y(s)=W(S) W0(S)X(s)/(1+W(S) W0(S))+ [Wf(S)+ WFF(S)W0(S)] F(s) /[1+W(S) W0(S)] 若F(s)的完全补偿 则:Wf(S)+ WFF(S)W0(S)=0 注意:
前馈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WFF(s)=- Wf(S) /[ W2(S)×W01(S)] 其中:
W2(S)为副回路闭环传函。 W01(S)为主回路对象。
若:副回路工作频率是主回路的倍数。则W2(S)≈1 WFF(s)=- Wf(S) / W01(S)
前馈反馈控制
前馈反馈控制串级控制的主回路和副回路都是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前馈控制是一开环控制,反馈控制是一闭环负反馈控制。
串级是调节被控量使其不偏离给定值,而前馈是专门针对干扰量的,前馈控制一般用在变量无法控制的场合串级控制的副变量和主变量之间一般都有相互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有多大可以简单或者大约量化。
相反,前馈控制变量是不可控的,不仅对调节变量影响大,而且有可能会干扰对主变量的判断,也就是造成假象。
而且,一条前馈路径只能针对一个可测干扰、最常见的过程控制系统有DCS、PLC等,DCS侧重模拟量控制,PLC侧重开关量控制,PLC的开关量控制周期相对DCS来说具有较大优势,能够达到几个毫秒,但是目前2种系统都对自己的弱项进行了强化,因此相互之间差异的越来越小了。
2、反馈控制属于闭环控制,将被控对象的值采集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差值来决定控制输出变化,形成闭环。
3、如果在这个差值上叠加可能造成被控对象值变化的另一个对象参数的值与作用系数的乘积,以提前预知被控对象可能的变化趋势并提前做出响应,那么就成了前馈控制。
4、FCS 是现场总线,可以作为DCS系统的现场设备管理层网络,能够通过1根总线连接现场设备,通过专用协议卡接入DCS系统,能够节省大量电缆。
5、串级控制是指由2个PID控制回路组成,分为外环和内环,其中外环的控制输出值作为内环的输入设定值。
前馈反馈控制的原理:前馈控制又称扰动补偿,它与反馈调节原理完全不同,是按照引起被调参数变化的干扰大小进行调节的。
在这种调节系统中要直接测量负载干扰量的变化,当干扰刚刚出现并能被测出时,调节器就能发出调节信号使调节量作相应的变化,使两者在被调量发生偏差之前抵消。
因此,前馈调节对干扰的客服比反馈调节及时。
但是前馈控制是开环控制,其控制效果需要通过反馈加以检验。
前馈控制器在测出扰动之后,按过程的某种物质或能量平衡条件计算出校正值。
如果前馈支路出现扰动,经过流量计测量之后,测量得到干扰的大小,然后在反馈支路通过调整调节阀开度,直接进行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控课设目录第一章前馈-反馈控制与设计任务 (2)1.1 前馈控制 (2)1.2 反馈控制 (2)1.3 设计任务 (2)1.4 设计要求 (2)1.5 设计报告 (2)第二章前馈-反馈系统 (2)2.1 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3)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 (3)2.3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4)第三章前馈-反馈仿真分析 (7)3.1 系统分析 (7)3.2 静态系统仿真图 (8)3.2 动态系统仿真 (9)3.3 系统跟踪性能与抗干扰性能 .............................................. . 9 第四章总结 .. (11)参考文献 (12)第一章前馈-反馈控制与设计任务1.1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英文名称为Feedforward Control),是按干扰进行调节的开环调节系统,在干扰发生后,被控变量未发生变化时,前馈控制器根据干扰幅值,变化趋势,对操纵变量进行调节,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不变的方法。
1.2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英文名称为Feedback Control),是指从被控对象获取信息,按照偏差的极性而向相反的方向改变控制量,再把调节被控量的作用馈送给控制对象,这种控制方法称为反馈控制,也称作按偏差控制。
反馈控制总是通过闭环来实现的。
反馈控制的特点:反馈控制的特点有:按偏差进行调节;调节量小,失调量小;能随时了解被控变量变化情况;输出影响输入(闭环)。
反馈控制必须有偏差才能进行调节,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调节不及时,被控变量总是变化的。
1.3 设计任务蒸发器的控制通道传递函数为,G01(s)=Wo(s)= 0.94/(55s+1)e-6s,扰动通道特性为G02(s)=Wf(s)=1.05/(41s+1)e-8s试设计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4 设计要求1) 采用matlab仿真分析不同形式前馈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采用matlab仿真分析不同形式前馈-反馈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 选择一种较为理想的控制方案进行设计,给出相应的闭环系统原理图;4)进行仿真实验,给出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1.5 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要做到层次清晰,论述清楚,图表正确,书写工整;详见“课程设计报告写作要求”。
第二章前馈-反馈系统2.1 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在热工控制系统中,由于被控对象通常存在一定的纯滞后和容积滞后,因而从干扰产生到被调量发生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偏差产生到调节器产生控制作用以及操纵量改变到被控量发生变化又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可见,这种反馈控制方案的本身决定了无法将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克服在被控量偏离设定植之前,从而限制了这类控制系统控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考虑到偏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干扰作用的结果,如果直接按扰动而不是按偏差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当干扰一出现调节器就直接根据检测到的干扰大小和方法按一定规律去控制。
由于干扰发生后被控量还未显示出变化之前,调节器就产生了控制作用,这在理论上就可以把偏差彻底消除。
按照这种理论构成的控制系统称为前馈控制系统,显然,前馈控制对于干扰的克服要比反馈控制系统及时的多。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若系统中的调节器能根据干扰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就对被调介质进行控制来补偿干扰对被调量的影响,则这种控制就叫做前馈控制或扰动补偿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2. 1所示。
图2.1 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G02(s):干扰通道对象传递函数; G01(s):控制通道对象传递函数;GM(s):前馈控制装置或前馈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理想的情况下,针对某种扰动的前馈控制系统能够完全补偿因扰动而引起的对被调量的影响。
实现对干扰完全补偿的关键是确定前馈控制器(前馈调节器)的控制作用,显然Gm(s)取决于对象控制通道和干扰通道的特性。
由图2.1可得:Y(s)=[G02(s)+GM(s)G01(s)]﹒Z(s) (2-1)则有: Y(s)/ Z(s)=G02(s)+ GM(s)G01(s) (2-2)式中:Z(s)是干扰引起的输出。
在理想的情况下,经过前馈控制以后,被调量不变,即实现了所谓“完全补偿”,此时:Y(s)/ Z(s)=G02(s)+ GM(s)G01(s)=0所以,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为: GM(s)=-G02(s)/ G01(s) (2-3)上式说明前馈控制的控制规律完全是由对象特性决定的,它是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传递函数之商,式中负号表示控制作用的方向与干扰作用相反。
如果G02(s) 和 G01(s) 可以很准确测出,且GM(s) 完全和上式确定的特性一致,则不论干扰信号是怎样的形式,前馈控制都能起到完全控制的作用,使被调量因干扰而引起的动态和稳态偏差均是零。
2.3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特性分析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前馈控制能依据干扰值的大小在被调参数偏离给定值之前进行控制,使被调量始终保持在给定值上。
这样一个看起来相当完美的控制方式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表现在前馈控制系统中不存在被调量的反馈,即对于补偿的结果没有前言的手段。
因而,当前前馈作用并没有最后消除偏差时,系统无法得知这一信息而作进一步的校正。
其次,由于实际工业对象存在着多个干扰,为了补偿它们对被调量的影响,势必设计多个前馈通道,增加了投资费用和维护工作量。
此外当干扰通道的时间常数小于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时,不能实现完全补偿。
再者,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对象特性受负荷和工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偏移,必然导致G01(s)和G02(s)的变化,因此一个事先固定的前馈模型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控制质量。
工程实际中,为克服前馈控制的局限性从而提高控制质量,对一两个主要扰动采取前馈补偿,而对其它引起被调参数变化的干扰采用反馈控制来克服。
以这种形式组成的系统称为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即能发挥前馈调节控制及时的优点,又能保持反馈控制对各种扰动因素都有抑制作用的长处,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复合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引入反馈控制后,前馈控制中的完全补偿条件不变。
图2.2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由图2.1和图2.2可得,没有加入反馈作用时完全补偿的条件为:GM(s)=-G02(s)/ G01(s) (2-4)加上反馈后有:Y(s)=GT(s)G01(s)/(1+GT(s)G01(s))﹒X(s)+ {GM(s)G01(s)+G02(s)}/ (1+GT(s)G01(s))﹒Z(s) (2-5)式(5)中,X(s)=0,Z(s)≠0,应用不变性原理有:{GM(s)G01(s)+G02(s)}/{1+GT(s)G01(S)}=0GM(s)=- G02(s)/ G01(s) (2-6)即:式(4)与式(6)完全一样。
而如果不加前馈作用,即若GM(s)=0,显然:Y(s)= GT(s)G01(s)/(1+GT(s)G01(s))﹒X(s)+ G02(s)/ (1+GT(s)G01(s))﹒Z(s) (2-7)由于G02(s)≠0,因此扰动对系统输出是有影响的。
(2)复合控制系统补偿控制的规律不仅与对象控制通道和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有关,还与反馈调节器的位置有关。
若复合控制系统的组成如图2.3所示,反馈调节器与图2.3相比,不是放在前馈信号前面,而是放在后面,则有:Y(s)= GT(s)G01(s)/(1+GT(s)G01(s))﹒X(s)+ {GM(s) GT(s)G01(s)+G02(s)}/ (1+GT(s)G01(s))﹒Z(s) (2-8)图2.3 复合控制系统可得完全补偿条件:GM(s)= -G02(s)/{ GT(s)G01(s)} (2-9)显然与式(4)不同。
(3)复合控制时,扰动对输出的影响要比纯前馈时小得多。
为放便比较,设系统为定值控制,即X(s)?0 ,专门讨论扰动Z(s)对系统的影响。
因为前馈控制不可能完全补偿,即Y(s)的第二项不可能完全为零,令其为?(s),那么,纯前馈控制时:Y(s)=[G02(s)+GM(s)G01(s)]﹒Z(s)=Δ(s)﹒Z(s) (2-10)加入反馈后,则:Y1'(s)= Δ(s)﹒Z(s) /﹝1+GT(s)G01(s)﹞(2-11)因为1+GT(s)G01(s)≥1,因此:Y1'(s)≤Y1(s) (2-12)对于其他未经过补偿的扰动作用也有类似的结果。
(4)前馈补偿对于系统稳定性没有影响。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前馈无论加在什么位置,它都不构成回路,系统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的分母均保持不变,因而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章前馈-反馈仿真分析3.1 系统分析根据试凑法原理,整定出控制器参数分别为Kp=7.35,Ki=0.33,Kd=15.22,图像如下3.1:图3.1 系统仿真响应曲线3.2 静态系统仿真图静态前馈系统仿真模型:图3.2 静态前馈系统仿真模型当K=1.7 时,由下图3.3可知,系统具有较好的抵御干扰的能力,并且准确性和快速性良好。
图3.3 K=1.7时系统仿真响应曲线静态前馈控制器是在测出扰动量以后,按过程的某种物质或能量平衡条件计算出校正值,这种校正作用只能保证过程在稳态下补偿扰动作用。
静态控制前馈的两个缺点:1、每一次负荷变化都伴随着一段动态不平衡过程,它以瞬时温度误差的形式表现出来;2、如果负荷情况与当初调整系统时的情况不同,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残差。
3.2 动态系统仿真当动态前馈传递函数为(57.75s+1.2)/(38.54s+ 1)时,由下图可知,系统具有较好的抵御干扰的能力,并且准确性和快速性良好。
图3.5 动态前馈仿真响应曲线动态前馈控制可以校正瞬间动态不平衡,不过超调比静态前馈控制要大。
从安全工艺角度考虑,因为此系统为蒸发器,为了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仍能不致产生严重后果,此调节阀应采用气开形式。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主要采用动态特性参数法,求出调节器个参数,然后辅以试凑法,使系统能够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具体过程及参数如图3.6所述。
图3.6 闭环系统原理图3.3 系统跟踪性能与抗干扰性能在无干扰时,系统的跟踪性能响应曲线如图3.7所示:图3.7 无干扰时,系统的跟踪性能响应曲线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图3.8 系统跟踪性能仿真模型在系统存在干扰时,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响应曲线如下图3.9所示:图3.9 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响应曲线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3.10:图3.10 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仿真模型第四章总结鉴于传统PID控制器难以满足飞行器的控制要求本文采用混沌优化和共轭梯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混合优化算法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与传统PID控制相比,具有稳定量高、超调亮小、调节时间短、自适应性好等动态和静态性能优点,为解决前馈-反馈控制器参数的全局最优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