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和黑夜
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1 白天与黑夜 课件(共27张PPT)
时间 太阳的高度 太阳的方向 影子的方向 影子的长短
气温 同一时间不同物体影子的方向
9:00 低
东偏南 西偏北
长 低 相同
12:00 高 南 北 短 高
相同
17:00 低 西 东 长 低
相同
实验现象:一天中,从早上到傍晚,太阳的方向变化是东— 南—西,高度变化是低—高—低;影子的方向变化是西—北— 东,长短变化是长—短—长;气温的高低变化是低—高—低。
(2)在小纸片上标上数字 1、2、3,分别将三个小纸片贴在地 球模型上不同的几块大陆上。
(3)将小木棒(或铁丝)斜插入一海绵砖上固定(方向可参照地 球仪地轴的方向)。
(4)用手电筒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让地球模型自转。
注意事项: (1)手电筒到地球模型(或地球仪)的距离应该以光能照亮半个 地球模型(或地球仪)为宜。 (2)手电筒和地球模型(或地球仪)的中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③观察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的方向。 ④用同样的方法,在中午和傍晚分别到操场上观察太阳的高 度和方向,同时画出同一物体影子的位置并记录时间。
⑤比较一天中不同时间,太阳的高度和位置以及物体影子的 长短、位置和方向。
注意事项:不要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可以戴上滤光镜,以 免阳光灼伤眼睛。
实验记录:
1.地球是太阳系里的一颗 行星 。除了围绕太阳运转,地球 还在不停地 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大约是 24小时 。
2.昼夜交替的变化是 地球自转 引起的。
3. 用 点 亮 的 灯 泡 代 替 太 阳 照 射 地 球 仪 , 被 光 照 到 的 地 方 是
( A )。
A.白天
B.黑夜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实验记录:1 号地区的昼夜变化: 2 号地区的昼夜变化:
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和黑夜
•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 察物体。(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 焦情况。(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 像的情况。
•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 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 7、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 等
•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 时)。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 (“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 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 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 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 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 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 的结果。
• 17、(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 部分构成。 18、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 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 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 手)。 1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0、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 时)。 21、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2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 的光。
• 3、为什么说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 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 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
• 4 .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 5.怎样设计一个可以不用回头就 能看见身后景物(或后脑勺)的潜 望镜?请画出原理图。
• 61、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 18(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是:把导线按照 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再接通电路。
• 19、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 流后(磁性消失)。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和影子1、一天中,我们看见的太阳从(东)方(南)方(西)方移动着,影子则是从(西)方(北)方(东)方移动着。
2、太阳的位置越高,影子越(短),太阳的位置越低,影子越(长)。
阳光下的物体在(正午12点)影子最短。
3、通常情况下,太阳的位置越高,气温越(高);太阳的位置越低,气温越(低)。
4、对北半球来说,一年内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太阳由正东出,正西落,昼夜相等。
过了春分,昼长夜短;过了秋分,昼短夜长。
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不变的)。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律是(自东向西)。
6、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早晨,日出东方,照在物体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太阳渐渐升高,影子渐渐变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渐渐变长,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影子消失。
影子的变化是一个长--短--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始终相反。
2 太阳钟1、中国古代有很多计时工具,你了解的有(沙漏)、(漏刻)、(水钟)、(蜡烛)、(圭表)、(日晷)等。
2、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3、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通过观察(太阳投射物体的影子的移动)来计量时间。
4、常见的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
5、日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晷针)、(晷面)、(晷面上的刻度线)。
6、根据日晷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日晷可分成(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
7、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到达(某一个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
8、在玩手掌日晷的时候,要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白天与黑夜》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白天与黑夜》教案设计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白天与黑夜》教案设计(精选6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白天与黑夜》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三、教学准备:1、日出或日落的挂图。
2、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录像带。
3、三球仪。
4、转椅一把。
四、教学过程: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日出、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提问:(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谈话:科学家们很早以前便对昼夜变化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
(2)提问:①“太阳中心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3)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应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
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教师演示三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2)提问:从三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4)谈话: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竿影方位
北(0°)
太阳的高度角 是指人面向太阳时,其视线和地面所夹的 角度,也可说是竿顶和竿影顶端的联机跟 地平线的夹角。
竿顶
竿影顶端 太阳高度角
太阳观测纪录表要记录的项目有哪些?
高度角
时间 方位
地点
日期
设计制作太阳观测纪录表并观测、记录喔!
1.1太阳和影子 练习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 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课间安全提示语
1、不在楼梯、走廊间追逐打闹。 2、上下楼梯是要靠右走。 3、不能再楼梯上推挤、跑跳。 4、不爬窗户和阳台,不拉爬窗 户防护栏。
前节知识回顾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 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日出
日中
日落
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 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 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 计量时间的呢?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问问“为什么”。 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 探究“为什么”。
阳光和影子
太阳出来了,被阳光照射的物体会产生 影子。太阳和影子有什么关联?一天中 不同时刻的影子都一样吗?请观察早上、 中午和下午时,校园中的同一棵树或同 一栋建筑物的影子。
五年级科学下册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但不自转”这种情况下,也会有昼夜 交替现象,但要地球绕太阳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也就是说需要约 8760个小时的时间,这显然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昼夜交替的 认识
昼夜交替的认识
“地球自转,不公转”时,地球自转一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如果是这样,地球上某地的昼夜长短、气温 变化就天天一样,不会出现差异,也就不会发生四季变化。这也不符合 实际情况。
注意
昼夜交替的4种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为什么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猜想展示
手电筒或者蜡烛代表: 两者的共同点:
模拟地球昼夜交替实验 太阳
自身会发光
塑料小球或地球仪代表: 两者的共同点:
地球
1球形 2不透明 3不会发光
只有白天没有黑夜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产生昼夜。
探究活动二: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呢?
我们提出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各种运动形式都能说明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猜测一: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猜测二: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但地
球本身不自转 猜测三:地球在自转 猜测四: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科学知识手册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如何观察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和高度?答:(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
(2)然后拳头一个接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2、阳光下(同物同位)影子的变化规律?答:(1)方向变化:早晨,影子在西边;正午,影子在北边(略偏北);傍晚,影子在东边。
(2)长度变化:早长-------午短-------晚长。
3、影子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关系?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位置相反,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4、气温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5、人们利用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知识制造日晷。
如古代石晷、赤道日晷、手掌日晷、“牛顿钟”。
6、制作简易太阳钟的材料和实验步骤:材料:长纸指南针硬纸板。
步骤:(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竖直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7、昼夜交替,周而复始的奥秘: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8、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现象,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转动的方向应该是?答:逆时针转动。
9、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有?答:(1)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边上的一只三足金鸟,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
(2)希腊学者把地球想象为一个飘动的“鼓”,“鼓”的外层是包在雾里的火环,太阳、月亮在雾中运转,人们从雾的开口处看到他们。
(3)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0、月相变化的规律(或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峨眉月-----上玄月------凸月-----满月----残月-----下玄月-----娥眉月-------新月。
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教案)
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教案)标题:探索太阳和地球的奥秘——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
2. 知道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2. PPT或图片展示相关的天文图谱3. 模型或玩具太阳和地球4. 课件、课堂实验用具、小黑板、彩色粉笔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向学生提问:白天的时候,太阳在哪里?黑夜的时候,太阳去了哪里?2. 鼓励学生提出想法和猜测,激发他们对太阳和地球的好奇心。
Step 2:探究太阳与地球(30分钟)1.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 利用模型或玩具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为什么会每天东升西落?地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4. 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
5. 结合天文图谱,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解释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
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 制作简易的“太阳”和“地球”模型。
将太阳模型放在房间的一角,将地球模型放在距离太阳模型适当的位置上。
2. 利用投影仪,投影出阳光的路径。
3. 让学生以地球模型为对象,观察阳光的照射路径,并观察地球上的区域是否得到阳光的照射。
4. 让学生移动地球模型,改变地球的位置,观察阳光照射的变化。
5. 引导学生总结:阳光直射的地方是白天,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是黑夜。
Step 4:巩固与评价(2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原因。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并向全班汇报。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
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课件(共张)
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课件(共张)小学科学:白天与黑夜导语:白天和黑夜是地球上生物生活的两个基本时间段。
人们在白天活动,而在黑夜则休息。
这是为什么呢?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并介绍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一、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之一,它围绕太阳运行。
当地球旋转时,太阳直射的地方我们就会进入白天,而太阳直射的地方离我们远,我们就会进入黑夜。
这种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
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天,一天被分为24个小时。
当地球自转时,不同地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白天变为黑夜,或者从黑夜变为白天。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
地球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是365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地球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绕太阳运动,这个轨道被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当地球沿着公转轨道运动时,地球上不同地区由于旋转轨迹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时间进入白天或黑夜。
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不同的原因。
二、白天与黑夜的特点1. 白天的特点白天是太阳高出地平线的时间段。
白天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太阳光照射地面:在白天,太阳的光线直射地面,为我们提供光亮和热能。
(2)温度较高:白天由于太阳的照射,地面温度通常较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通常在白天进行户外活动的一个原因。
(3)活动频繁:白天是人们活动的主要时间段,学校和工作单位通常在白天进行学习和工作。
2. 黑夜的特点黑夜是太阳低于地平线的时间段。
黑夜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太阳的光线不直射地面:在黑夜,太阳已经低于地平线,光线不直接照射地面,因此天空变暗,我们见不到太阳。
(2)温度较低:由于太阳的照射减弱,地面温度会下降,黑夜通常更凉爽。
(3)人们休息:黑夜是人们休息和睡眠的时间,人们通过休息恢复精力,为第二天的活动做准备。
1.1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
1.1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具体章节为第一章第一节《白天与黑夜》。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及其对昼夜更替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昼夜更替的形成原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地球自转对昼夜更替的影响,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已有知识,形成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全面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球自转对昼夜更替的影响,学生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将了解科学知识的社会意义,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精神。
1.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地球自转对昼夜更替的影响。
2.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昼夜更替的形成原因。
3. 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主要集中在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昼夜更替的形成原因,以及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将采取以下解决方法和突破策略。
1. 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昼夜更替的形成原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物演示、模拟实验和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现象,理解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地球自转的规律。
2. 难点: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解决办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日出日落、时差等,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实际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作息的影响,增强理解和记忆。
小学科学第14课时白天与黑夜教案
小学科学第14课时白天与黑夜教案标题:探索自然奥秘,了解白天与黑夜的变化引言: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科学思维。
在小学科学第14课时中,我们将通过探索白天与黑夜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白天与黑夜的现象,以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一、课前准备(10分钟)1. 提问与引入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你们知道白天与黑夜是如何产生的吗?你们有什么想法?2. 启发观察接着,通过放映一段有关白天与黑夜交替变化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初始的认知框架。
二、展开探究(30分钟)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户外空地,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的变化。
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阳光的颜色和亮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阴影?2. 模拟实验回到教室,我们可以利用教具或自制的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
例如,使用一个球体和一个光源(代表太阳),让学生观察球体的不同部位受到阳光照射的程度。
引导学生思考:球体的哪些部位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哪些部位受到阳光斜射或阻挡?3. 组织讨论与总结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记录下结论。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表达自己小组的观察和结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阳光照射的角度和位置不同,导致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出现白天和黑夜的现象。
三、概念解释与拓展(30分钟)1. 解释白天与黑夜的现象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白天能够看到太阳,而在黑夜看不到太阳?为什么在某些地方是白天,而在其他地方是黑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念性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自转使得太阳光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所以只有在被阳光直射的地方才是白天;而当地球自转到被阳光遮挡的一侧时,就是黑夜。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白天与黑夜》知识点(2023春)
1.白天与黑夜
1..随着太阳东升西落,我们迎来一个个白天和夜晚,看到周而复始的昼夜交替现象。
2.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被太阳光照亮的地方就产生白天,背着太阳光的一面便产生了晚上,从而产生了昼夜。
3.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规律的变化?
答:a.早上的气温较低,影子较长。
b.中午的气温较高,影子较短。
c.夜空中月亮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4.地球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除了围绕太阳运转,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5.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答: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一侧会被太阳照亮,这里就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侧没有光照,这里就是黑夜。
随着地球不断自转,地球上的人们就会看到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周而复始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昼夜交替。
6.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但是地球上有些地方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7.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其附近,白天和黑夜常常超过24小时,白天超过24小时的现象叫做
极昼,黑夜超过24小时的现象叫做极夜。
8.极昼和极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答: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
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转时便出现有6个月时间两极之中总有一极朝着太阳,全是白天;另一个极背向太阳,全是黑夜。
南、北极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白天与黑夜
带着昼夜交替的 余温,请大家请思考 一下:地球上为什么 会有昼夜?昼夜为什 么交替出现?关于昼 夜,你知道哪些?
通过模拟实验来证实想法的可能性
太阳
地球
推测假设
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
猜测
模拟实验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不公转 4、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无四季、昼夜长短之分 昼夜交替真正的原因
习题训练
地球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动 C、地球绕太阳转动,同时自转 D、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
人们对地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 系中的行星都围绕它转动。
知识梳理
本课的学习中,我们 研究了: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 种形式:
说明
“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太阳要绕地球一周才会发生一次昼 夜交替。
太阳离地球1.5亿千米,太阳运行速度是250千米/秒,照 此速度经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周约要43天,不会出现 24小时内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
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动”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地球要绕太阳一周才会发生一次昼 夜交替。
北极特有的极夜
极昼和极夜现象是怎 样产生的?它们与地球的 运动有什么关系?
经科学家推算,地球绕太阳一周约要8760个小时,不会出 现24小时内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
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源自“地球自转”地球上有昼夜交替,地球每自转一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交 替。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下-【1.1《白天与黑夜》课件(35张PPT)】
与事实是否相符
理由
不符
地球绕太阳转
不符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
符合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约24小时
新知讲解
拓展与应用:极昼和极夜
在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地球 上每个地方都是这样的吗?
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其附近,白天和黑夜常常超过24小时,白天 超过24小时的现象叫做极昼,黑夜超过24小时的现象叫做极夜。
早晨太阳位置低,斜射,气温低,影子长; 中午太阳位置高,直射,气温高,影子短; 傍晚太阳位置低,斜射,气温低,影子长。
新知讲解
(2)夜空中月亮位置的变化
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新知讲解
一天中月亮的位置会随ຫໍສະໝຸດ 间推移逐渐西移。新知讲解(3)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 观察两组动物,他们喜欢在什么时间活动?
(南北极的极昼和极夜是相反的)
新知讲解
极昼极夜对动物有什么影响?
在极昼期内,动物大量进食、储存能量;在极夜期内,动 物进入冬眠状态,成百上千的南极企鹅则会抱团取暖。
课堂练习
1.昼夜交替变化是( C )的缘故 A.地球绕太阳转 B.太阳绕地球转 C.地球自转
2.猫头鹰在夜晚活动,郁金香在白天开放,都是受( A )的影响。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太阳热量
新知讲解
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哪一种是正确的?
新知讲解
4.设计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电灯(手电筒)、地球仪
电灯可以发光,用它来代替太阳;地球仪是人们仿照 地球的形状按比例缩小后制成的,用它来代替地球。
新知讲解
实验要求
(1)灯到地球仪的距离应该以灯能照亮半个地球仪为宜。 (2)灯和地球仪的中心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 (3)严格按照示意图上的运动方式和方向进行操作。 (4)两名同学负责实验操作,一名同学负责观察实验结果,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