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错误一:心理有问题就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一个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身体不适不意味着就是生病,心理问题不等于是精神疾病。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注意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注意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咨询师就如同运动教练和身体保健师,是人的心理运动和保健的指导者。

错误二:心理咨询应该立竿见影

不敢去做心理咨询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而把一切心理问题付诸心理咨询并期望手到病除、豁然开朗,则是对心理咨询的另一种错误理解。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持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溶的,所以来访者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错误三:心理咨询师都是算命先生

来访者往往对心理咨询师期望过高,以为通过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心理咨询师洞悉一切,妙手回春。实际上,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一定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它要求来访者提供详尽的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结症,利于心理咨询师作出正确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因此,不要把心理咨询师当成算命先生,以为心理咨询师不能一眼猜出自己的事就是水平不高。

错误四:心理咨询就是被动的医患关系

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患者常常习惯被置身于被动的医患关系中。因此,来访者自然而然的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心理咨询师,期待着心理咨询师解决一切。然而,心理咨询师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的成长的作用。最终起作用的还是来访者本人主观能动意志和改变成长的努力。

错误五: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做作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忽视或者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心理咨询作为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程序,它与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识,而心理咨询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心理咨询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者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对心理咨询的五种错误理解

心理咨询带着天使般的温馨和祝福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在她神秘的面纱下,人们对她的理解却产生了许多误解。

误解一:心理咨询就是问事处

心理咨询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咨询有天壤之别。咨询不是介绍心理学常识,也不是为心理问题开方拿药。而是通过特殊的情景设置及咨询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术、技巧,在咨访关系之间建立信任坦诚的关系,并主要运用交谈手段达到共同寻找问题出路的目的。

误解二:来咨询的都是精神病

健康的含义应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人在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只是强弱、性质不同。心理咨询面对的是正常人和轻度精神疾患者,内容涉及诸如儿童发展障碍、婚爱创伤、老人的孤独等。

误解三:我的问题自己能解决

我们平时遇到的许多心理上的困惑,通过自我调节和亲朋的帮助也许可以得到解脱,但当我们运用了各种方法仍然打不通心灵的郁结时,就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误解四:心理咨询可以立竿见影

心理问题较为复杂而隐蔽,问题的解决程度,应由问题的性质及咨询双方的配合而言,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对心理咨询的期望值应定位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认为像治愈生理疾病那样让咨询师一次性拿出个处方,做到药到病除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误解五:我不想把个人隐私公开

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也是咨询师始终恪守的职业道德,即便出于工作需要,当事人的有关咨询信息也要进行特殊的专业技术处理。来访者完全可以打消顾虑,敞开心扉,以便尽早走出困境。

常见心理咨询的错误理解

走近它的人发现与自己要求有差别,开办它的人认为很筒单。我有心理障碍,你直接给我一个解决方法就行了或者不就是聊天吗?要些讲究干什么。看来有些问题还得需要澄清。

1.心理咨询师≠万能算命者。

有些来访者将心理咨询师神化,一种心理状态是认为心理咨询师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另一种心理状态是来访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心理咨询师能够猜得出。实际上,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只是利用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发烧时心理咨询师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2.心理咨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来看心理咨询师。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来心理门诊咨询的有26.3%达到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咨询师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实际上在有些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例如美国,小伙子在与女友约会前安排会见一次他的心理咨询师,约会时他有可能在其女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这之前看过心理咨询师,他的女朋友则会为之感动,因为她觉得男友一来对她、对约会很重视,二来认为他很注重生活质量。

3.爱心十道德十能言善辩≠心理咨询。

在一些电台、电视台及报刊的栏目主持人当中不少存有这一误区。通过这些新闻媒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开办栏目的宗旨是为人们排忧解难人们对这些主持人的评价或许是人生的导师,他们的口才好、文笔流畅。他们往往以道德家的眼光来评判来访者的苦恼,把人们的心理问题区分为有对有错、有该干与不该干之别,岂不知在人们的心理问题当中有许多就是以与现实道德伦理相悖为根源的,就心理问题而言,不该有对与错之说。

例如在电台上,听众打电话参与节目,遇到的问题是配偶有婚外恋,在困惑与迷茫中诉出其苦恼,让人听起来好像全是对方的过错,主持人(有时连带被发动起来的听众)在同情参与者之余,便是群起而攻之的声讨。实际上,对方有婚外情,在自身方面也肯定存有多种因素或者说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除了同情之外,还要帮助来访者发现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认知过程的矫正。就道得方面而言,人们的感情困惑也许就是因为与道得相悖为根源的,毕竟它们是不能相互取代的。相反,对对方或对来访者进行道得谴责还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