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重点总结——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白色沉淀: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氯化银、碳酸银、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其中硫酸钡、氯化银为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红变黑:铜--氧化铜红变白:红磷--五氧化二磷蓝变白:硫酸铜晶体--硫酸铜白变红:铁--铁锈白变黑:铁--四氧化三铁(2)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氨气(3)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5)与黑色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物质的物质--一氧化碳、氢气或碳(6)能使人发生煤气中毒的气体--一氧化碳(7)能导致双目失明的物质--甲醇(8)误作食盐用于烹饪,使人食物中毒的物质--亚硝酸盐(9)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氯化银(11)具有挥发性的酸--盐酸、硝酸(12)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但不变质的酸--浓硫酸(13)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物质--氧化钙、氢氧化钠(14)易潮解的物质--固体氢氧化钠(15)易发生自燃的物质--白磷(1)不含中子的原子是氢原子(2)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和氦(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7)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8)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9)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11)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1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等(1)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浓硫酸(2)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是硝酸铵(3)与水反应放热的物质是氧化钙(1)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熟石灰(2)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物质:硫酸铜、熟石灰(5)做“钡餐”常用的盐是硫酸钡(7)常用作洗涤的盐是碳酸钠(8)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干冰(完)置换反应1.酸+金属==盐+氢气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反应条件:①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3.盐+碱==新盐+新碱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4.盐+盐==新盐+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一、氧气的性质:(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3)氧气的来源: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 加热Hg+ O2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H2O2 MnO2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26.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CO227.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2CO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2CO2(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3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CaO + CO2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4)一氧化碳的性质:3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35.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点燃2CO2其它反应:3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3)金属铁的治炼原理:55.3CO+ 2Fe2O3 高温4Fe + 3CO2↑68.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69.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70.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71.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详细总结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干冰二氧化碳CO2沼气天然气甲烷CH4盐酸氢氯酸HCl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aCO3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食盐氯化钠NaCl生石灰氧化钙CaO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水银汞Hg二、酸、碱、盐易漏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溶性碱(NaOH)反应。

------为什么可溶性碱易变质的原因2、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酸。

------烧煤为什么造成降酸雨的原因3、干冰不是冰,纯碱不是碱(是盐,但微弱的碱性-------否定只有碱液才显碱性)4、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判断方法)三、推断题中的一些特别知识(方法:找出特别的地方,看其左右的内容)1、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2、浅黄色粉末是:硫,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3、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3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11、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___CO3)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___OH)12、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或活泼金属+酸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碳酸盐和酸反应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主要是甲烷燃烧。

15、碱和盐中,除三价铁(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16、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②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初中化学知总结(常见物质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知总结(常见物质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之一(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氧气O2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比空气略重,可液化和固化。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2Mg+O2点燃2MgO 3Fe+2O2点燃Fe3O42Cu+O2△2CuO 4Al + 3O2点燃 2Al2O32H2 + O2点燃 2H2O 4P + 5O2点燃 2P2O5S + O2点燃 SO2 C + O2点燃 CO22C + O2点燃2CO(1)供呼吸。

如高空飞行、潜水、登山等缺氧的场所,其工作人员都需要供氧;病人的急救。

(2)利用氧气支持燃烧并放热的性质,用于冶炼金属(吹氧炼钢)、金属的气焊和气割、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2、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3、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

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氢气H2 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氢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是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1)氢气的可燃性注意: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2)氢气的还原性(1)充灌探空气球。

(2)做合成盐酸、合成氨的原料。

(3)做燃料有三个优点:资源丰富,燃烧后发热量高,产物无污染。

(4)冶炼金属,用氢气做还原剂。

水H2O 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凝固点0℃,沸点100℃,4℃是密度最大为1.0g/cm3净化水的方法:吸附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单a.与某些氧化物反应:H2O + CaO == Ca(OH)2b.与某些盐反应:CuSO4 + 5H2O == CuSO4•5H2O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c.分解反应:2H2O 通电==2H2↑+O2↑;造成水污染的途径: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或向地下渗透等。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1)(改进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试管口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刺激性气味。

(2)保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3)使用方法:早晚使用,用土覆盖。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6)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水+ 二氧化碳+ 氨气2.氮气(1)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沸点低);制作氮肥。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3.铁生锈(1)条件:水和氧气共同作用(2)现象: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导管内液面上升。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5.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现象:石蜡熔化,发出黄白色火焰,发出热量。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用点燃的方法证明,蜡烛复燃。

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6.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1)本质区别:是否有无新物质生成(2)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灯泡)(3)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气球、轮胎、炸弹)(4)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热不稳定性、毒性等7. 能量转变蜡烛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动植物的呼吸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蓄电池充电时是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是热能转化变成化学能8.空气的组成(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或白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产生,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水倒吸进入集气瓶中,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石灰石的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石灰石的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化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石灰石这一主题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对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化学性质的理解尚浅。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问题探究等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石灰石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通过学习石灰石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a.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b.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石灰石知识的理解。
6.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a.布置与石灰石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b.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石灰石应用实例,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7.教学评价,反思改进: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究石灰石的相关知识。
2.重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验技能。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4.针对学生对石灰石应用的兴趣,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性质,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初中化学名师教学课件第七章:碳酸钙的性质

初中化学名师教学课件第七章:碳酸钙的性质
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步骤B取上层清液,滴 加认为无“色猜酚想酞二试”液的。验变证红方剩案余存固在体中(含填有“氧存化在钙”(C或a【O“)反不思存与在评”价)】问你题, 理由氢氧是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剩余固体不一定。是碳酸钙 ▪ 【拓展与分析】另取同样的碳酸钙固体用普通酒精灯加热1~2分钟, 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 酞试液,不变色,此时加热后的固体成分为 碳酸,钙发生该情况 的原因是 碳酸钙只有在高温下才能。分解
实验三、上述实验结束后,静置会,取少量上层澄 清的液体置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加入2滴 酚酞试液,向另一支试管中的液体吹气,观察现 象。
现象与结论:学生总结
现象 实验一
灼烧后石灰石易碎
结论
高温 CaCO3 === CaO +CO2↑
实验二 与水反应,放出 CaO +H2O===Ca(OH)2
大量热
碳酸盐
检验:跟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例如: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练习与实践:
▪ 1、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B常做饼干干 燥剂,吸水后放热生成D;F固体易潮解,常用于肥皂工 业。各物质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 物及产物均已略去)
转化规律:

用途:做建筑材料,生 产生石灰、水泥、玻璃 以及炼铁也要用到石灰

CaCO3
吸水性做干 燥剂
(1)
(3)

CaO
Ca(OH)2
(2)
高温
(1)CaCO3 === CaO + CO2↑ 。
(2 )CaO + H2O === Ca(OH)2

初中化学中考中常用的基础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

初中化学中考中常用的基础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

一、元素及其化合物(一)水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电①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 O2 ↑②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空气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

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 + O2 点燃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SO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点燃2P2 O5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 + O2点燃2MgO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点燃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Fe3 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 2H2 + O2点燃2H2 O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第二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一)[复习指导]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及其它成分约占1%,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舍勒、普利斯特里和拉瓦锡。

稀有气体的用途很广,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它被应用于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空气的污染和防止:煤燃烧产生的烟,(含SO2)、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出车的尾气(含NO2等)形成的烟雾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有害燃烧的污染、空气的污染、环境污染及其危害,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含量过高,遇水便形成了酸雨,应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注意大气环境保护,特别要注意防止居室中的空气污染,要保护臭氧层。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解水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略大;降低温度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雪花状淡蓝色固体.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爆炸等,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①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②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磷白磷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白磷或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方,烧杯中有水雾。

(2)氧气与金属反应①镁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②铁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①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②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火焰,氧炔焰温度可达3000℃;③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④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初中化学必记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必记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必记的知识点初中化学必记的知识点笔记一、八大沉淀物质1、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2、蓝色沉淀:氢氧化铜;3、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二、范围内常见产生气体的离子阳离子:氢离子(H+)、铵离子(NH4+);阴离子: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亚硫酸根离子(HSO3-)。

三、酸碱盐推断题中常见的一些离子的颜色归纳无色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钡离子、铵离子、银离子、锌离子;有色离子:二价亚铁为绿色,二价铜为蓝色,三价铁为黄色。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五、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整理(一)物理性质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

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应该“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二)特性1.吸水性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将增加,密度将减小,浓度降低,体积变大,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初中化学知识重点总结——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知识重点总结——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知识重点总结——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碳酸钙(CaCO3)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其性质和用途在化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的重点总结:性质:1.碳酸钙是一种无色结晶性固体,呈现出石灰石的结构。

2.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9,化学式为CaCO33. 碳酸钙的密度为2.71 g/cm³,熔点为825°C。

4.在干燥空气中稳定,但可溶于酸和酸性溶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5.当加入盐酸等强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6.碳酸钙是一种多用途的天然矿石,可以在地壳中找到。

用途:1.建筑材料:碳酸钙广泛用于建筑材料中,例如水泥、混凝土和石灰石等。

它可以作为填料添加到水泥中以增加硬度和强度。

2.食品和饮料工业:碳酸钙被广泛用作饮料和食品的添加剂,调节口感和pH值。

它还用于面粉的增白和面包的发酵。

3.化学工业:碳酸钙是许多化学反应和工业过程的重要原料。

例如,它用于制备石灰和石膏,以及制造与其它化合物如氧化钙和碳酸钠等。

4.造纸工业:碳酸钙被广泛用作造纸工业中的填料,可以提高纸张的质量和光泽。

5.医药工业: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药剂成分,用于制备口服钙补充剂和抗酸药物等。

6.人体骨骼生长:碳酸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它对于人体骨骼生长和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碳酸钙是一种多功能化合物,其性质和用途在化学中十分重要。

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食品和饮料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医药工业和人体骨骼生长等领域。

在初中化学中,了解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以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三化学有关酸碱盐化合物沉淀知识汇总

初三化学有关酸碱盐化合物沉淀知识汇总

初三化学有关酸碱盐化合物沉淀知识汇总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Fe=ZnSO4+Fe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HCl=AgCl↓+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有白色沉淀产生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Na2CO3=2NaOH+CaCO3↓有白色沉淀产生8、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NaCl=AgCl↓+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9、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2+Na2SO4=2NaCl+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1、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H)2+2HCl=CuCl2+2H2O蓝色沉淀消失2、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H)2+H2SO4=CuSO4+2H2O变成蓝色溶液3、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CuSO4=Na2SO4+Cu(OH)2↓有蓝色沉淀产生4、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3NaOH+FeCl3=Fe(OH)3↓+3NaCl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初三化学所有酸碱盐的俗名,性质,用途第7单元酸碱盐1.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红蓝无色酚酞试液无红2.常见的酸(1)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理性质用途盐酸(HCl)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在空气中冒白雾,有酸味。

重要化工产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可帮助消化硫酸(H2SO4)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有吸水性,溶于水时放热。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酸、碱、盐一、酸、碱、盐的组成1.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2.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氨水(NH3·H2O)3.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二、酸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2)金属+ 酸→盐+ 氢气Zn+H2SO4==ZnSO4+H2↑(3)碱性氧化物+ 酸→盐+ 水Fe2O3+6HCl==2FeCl3+3H2O(4)碱+ 酸→盐+ 水H2SO4+2NaOH==Na2SO4+2H2O(5)盐+ 酸→另一种盐+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H2SO4+BaCl2==BaSO4↓+2HCl CaCO3+2HCl==CaCl2+H2O+CO2↑3、三种离子的检验三、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3、(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2NaOH+CO2==Na2CO3+H2O(3)酸+碱→盐+水2HCl+Ca(OH)2==CaCl2+2H2O(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2NaOH+CuSO4=Cu(OH)2↓+Na2SO4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CuO +H2O2Fe(OH)3Fe2O3+3H2O②常见沉淀:AgCl、BaSO4↓、Cu(OH)2、F e(OH)3、Mg(OH)2、BaCO3、CaCO3(五白、一蓝、一红褐)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某一种元素.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6)化学反应类型(7)质量守恒定律5. 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6.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7.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8.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10.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1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1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 + Cl-HNO3==H+ + NO3-H2SO4==2H+ + SO4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NaOH==Na+ + OH-Ba(OH)2==Ba2+ + 2OH-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1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14.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FeSO4·7H2O 27.潮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1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二、基本知识、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他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一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说明:(1)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碱性.(2)pH越接近0,酸性越强;pH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三、物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某一种元素.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6)化学反应类型(7)质量守恒定律5. 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6.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7.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8.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10.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1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1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 + Cl-HNO3==H+ + NO3-H2SO4==2H+ + SO4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NaOH==Na+ + OH-Ba(OH)2==Ba2+ + 2OH-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1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14.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FeSO4·7H2O 27.潮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1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二、基本知识、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他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一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说明:(1)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碱性.(2)pH越接近0,酸性越强;pH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CO、SO2..H2S、NO等物质。

3.其他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一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一价钾钠氢和银, 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 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 氯化物中的氯为-1, 氟-1, 溴为-1)(单质中, 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 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 钾K铜Cu银Ag等;b.固态非金属。

如: 碳C硫S磷P等c.稀有气体。

如: 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 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知识点总结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知识点总结

操作并不熟悉ꎬ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地陌生的ꎬ对于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步骤操作即使对于理论知识有了一系列的认真学习ꎬ但是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洗礼ꎬ所以在进行真正的实验之前ꎬ对于实验的各个步骤以及对于脆弱的实验器材的使用细节都是陌生的ꎬ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时ꎬ一定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实时的观测ꎬ并且随时对于学生出错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以及改正ꎬ以此尽量避免因为学生实验步骤错误以及器材操作不当而发生一些危险.例如ꎬ对于钠的使用ꎬ一定要注意使用后ꎬ需要把钠保存在液体石蜡中ꎬ瓶子一定要密封ꎬ并且在阴凉处进行保存.工业品钠则应该使用煤油或柴油封装到金属桶中ꎬ或用固体石蜡包裹然后封装.进行实验反应时应取少量钠进行实验ꎬ否则就会发生危险.初中化学实际上并不是十分的深入ꎬ但是对于初次接触到化学的学生来说ꎬ是有一些艰涩和陌生的.而针对化学的实验教学方面终究是要以学生的安全为首要ꎬ其次才是对于知识的教授与学习.实验教学是以实验操作㊁实验原理㊁实验操作要求为基础进行教学以及测试的一个教学部分ꎬ与此同时ꎬ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也是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以及分子原理等的更深一步的学习ꎬ在实验的学习过程之中ꎬ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反应的直接表现ꎬ因为化学反应的特别ꎬ安全实验就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所以ꎬ教师一定要对安全实验教学进行一定的思考和监测ꎬ以充分保证学生的安全.㊀㊀参考文献:[1]孟庆收.初中化学实验危险药品的管理㊁使用及回收的安全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ꎬ2016(13):122.[2]黄力堆.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实验安全意识[J].新课程(下)ꎬ2017(11):38-39.[责任编辑:季春阳]碳酸钠㊁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知识点总结王云堂(江苏省连云港市华杰实验学校㊀222100)摘㊀要:本文以初中化学 碳酸钠㊁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知识点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ꎬ结合当下初中教学需求为要依据ꎬ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介绍㊁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介绍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比较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ꎬ其目的在于加强 碳酸钠㊁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效率.关键词:知识点ꎻ碳酸钠㊁碳酸氢钠和碳酸钙ꎻ初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32-0085-02收稿日期:2019-08-15作者简介:王云堂(1981.1-)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化学教学研究.㊀㊀一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介绍例如:碳酸钠俗称为纯碱ꎬ是一种白色的粉末状物体ꎬ能够和二氧化碳以及水发生反应产生碳酸氢钠ꎬ化学方程式为:(㊀)ꎻ还能够与HCl发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ꎬ不过在实验室中无法使用此方法制取二氧化碳ꎬ主要原因是:(㊀)ꎻ现在指导碳酸钠的溶解度相对于碳酸氢钠要大的多ꎬ那么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ꎬ可以看到的想象是:(㊀)考点解析过程:本道化学题考察的是碳酸钠的基本性质ꎬ依据提出给出的条件以及反应物和成生物可以书写出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ꎬ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时ꎬ需要容易操作和收集装置ꎬ然而碳酸钠与HCl之间反应比较快ꎬ无法有效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纳的溶解度相碳酸氢钠要大ꎬ所以在饱和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ꎬ则生成的碳酸氢钠ꎬ不能全部溶解ꎬ并且液体会出现浑浊现象.答案1:Na2CO3+CO2+H2O 2NaHCO3㊀答案2:碳酸钠与HCl反应过快ꎬ出现的二氧化碳不利于收集㊀答案3: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ꎬ或者晶体析出㊀㊀二㊁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介绍比如:小花㊁小草㊁小东在实验室作碳酸钙受热发生分解实验ꎬ加热一段时间过后ꎬ三人对试管内存在的固体成分进行了研究.提出问题:加热后的碳酸钙试管内固体成分有哪些?提出建设:小花假设ꎬ碳酸钙没有发生分解ꎬ固体成分依旧是碳酸钙.58小草假设ꎬ碳酸钙发生一部分分解ꎬ固体成分是(㊀)小东假设ꎬ碳酸钙全部分解ꎬ其固体成分是:(㊀)收集证明ꎬ小花提取部分固体放在试管之中ꎬ加入一定量H2O进行振荡后静置ꎬ在向试管内滴加无色酚酞试液ꎬ一旦试液出现红色ꎬ那么小花加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是:(㊀)小草在小花实验基础上的试管内滴加了过量的HCl稀ꎬ则溶液中出现了一部分气泡.最终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到(㊀)的建设成立.总结分析:实验结束后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互动ꎬ很多学生会提出: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以下仪器中(㊀)(编号)ꎬ就能够依据实验发生现象得到碳酸钙在加热中是否发生了分解.试题解析:碳酸钙受到加热后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ʏ加热分解完全剩余的固体则是CaOꎬ假设部分发生分解ꎬ那么剩余的固体则是碳酸钙㊁氧化钙的混合物ꎬ加入水和氧化钙发生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钙.进而再加入一些酚酞试液则会变红ꎬ也就说明了溶液呈现碱性ꎬ则原来固体中有氧化钙ꎬ再滴入HCl则出现气泡ꎬ则说明原有固体中含有CaCO3ꎬ所以在加热中ꎬ将出现的气体引入到澄清石灰水之中ꎬ依据溶液出现浑浊现象ꎬ就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判断.答案1:提出假设中:氧化钙㊁碳酸钙ꎬ氧化钙㊀答案2:CaO+H2O Ca(OH)2㊀答案3:小草㊀答案4:①㊁③㊀㊀三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比较比如:在学习Na2CO3和NaHCO3时ꎬ做出了以下图形所示的装置实验ꎬ向加有0.5g的Na2CO3试管中加入2mL的HClꎬ快速塞上具有导管的胶塞ꎬ并将导管的另一端引入具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之中ꎬ对其出现的现象进行观察.用NaHCO3代替Na2CO3进行上述实验ꎬ并对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㊀(1)经过以上试管中甲乙之间发生的两次发生进行对比ꎬ填写一下表格:NaHCO3+HClNa2CO3+HCl实验现象发生迅速ꎬ生成了大量气体反应()ꎬ生成气体更多实验结论㊀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应品:相同型号的U形试管2个ꎬ橡皮塞2个ꎬ5mL注射器两个ꎬ气球2个.实验诗具体步骤:在U形试管中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固体ꎬ并在两支注射器内引入同等质量分数和体积的足够的HCl稀ꎬ将注射器使用相关一起堵住ꎬ进而在快速将HCl注入两个U形试管内.(1)若取出的Na2CO3为0.53gꎬ为使得实验中出现的气体相等ꎬ那么应该取出NaHCO3(㊀)gꎻ(2)同学对设计的实验采用了(㊀)研究方法ꎻ(3)实验中能够观察的想象是(㊀)试题分析:Na2CO3和NaHCO3都能够和HCl发生反应生成CO2ꎬ不过因为NaHCO3反应比Na2CO3快ꎬ假设0.53g的Na2CO3完全与HCl发生反应ꎬ设其质量为xꎬ一旦生成同等质量的CO2ꎬ那么就需要NaHCO3质量为y.Na2CO3+2HCl 2NaCl+H2O+CO2ʏ106440.53gx10644=0.53gxx=0.22gNaHCO3+HCl NaCl+H2O+CO2ʏ8444y0.22g8444=y0.22g㊀y=0.42g答案:(1)更迅速ꎻNaHCO3比Na2CO3反应迅速ꎻCO2+Ca(OH)2 CaCO3ˌ+H2O㊀(2)0.42ꎻ比较ꎻ气球胀大快慢.㊀㊀参考文献:[1]钱永飞.初中化学 碳酸钠㊁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考点探究[J].中学化学ꎬ2016(5):27-28.[2]李晓峰.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探究比较及考点延伸[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ꎬ2018(11):38-39.[3]张晓丽.中考化学热点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J].中学化学ꎬ2017(12):39-40.[4]王安.中考化学热点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16(5):78-79.[责任编辑:季春阳]68。

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总结笔记)

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总结笔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目录1.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大体概念二、大体知识、理论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五、物质的溶解性六、化学之最七、解题技术和说明八、初中化学中的“三”九、化学中的“必然”与“不必然”十、化学实验总结十一、大体化学反映2.初中化学规律总结3.初中化学大体概念和原理4.初中化学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一)5.初三化学初中总温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二)6.初中化学总温习——化学实验综合7.初中总温习——化学计算综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大体概念1.化学转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转变2.物理转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转变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转变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转变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固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维持原先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转变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转变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转变中能够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要紧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映大体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映。

精品初中化学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精品初中化学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2、掌握鉴定(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3、掌握判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4、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2、鉴定(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难点: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三、教学过程[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

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投影]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师]侯德榜先生凭借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为我国的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

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为社会做点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