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学习的高职商科专业 ESP 课程教学改革.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具身学习的高职商科专业ESP 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8 年江苏高校哲社专题项目“语义场理论在学习者认知结构转移与线上自适应学习中的
应用研究2018SJZT58”;2017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外语教学专项课题“基于多模态影视语料库的外
语教学平台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2017SJA038”;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重点课题“基于AB 级测试
系统的反拨效应研究JSGXWY-2018GZ02”
1.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要培养技能精深复合应用型人才,以满足行业或企业的用工要求。
为此,职业教育不仅强调专业知识的普及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更须兼顾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ESP 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开设与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有着直接关联。
眼下,在世界经济贸
易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全球商贸活动不断得以加强;在现代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商
贸活动的具体规则也在不断强化,跨境电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比较热门的新兴行业。
这个过
程中,英语作为一种通用性语言,被用以阐释、解读和交流不同区域间的商业发展变化,其重要价
值更加得以凸显,所以,ESP 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被赋予了更高远的期望与要求。
为了深化学习成效,项目课程组在原先ESP 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关联到ESP 课
程教学依赖具体情境、语言学习难以沉浸、在线学习交互性弱、课程学习黏度偏低等实际问题,积极引入具身学习理论与方法,通过提升ESP 课程师资素质、课程项目化改造、导入
VR 虚拟场景、构建具身学习社区、打造具身学习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开展商科专业ESP 课程
教学实践探索,来弥补既往混合式课程教学效率低下的不足,并力图创新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重构商科专业ESP 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模式,以课程教学改革绩效“为当前课堂教学改
革提供了一种延续性创新的新思路”[1]。
2.高职院校商科专业ESP 课程教学现状
基于经济市场需求和经贸行企业的岗位就职标准,很多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在其专业体系中,都增设了与跨境电商紧密相关的ESP 课程。
以笔者所在的二级学院为例,各专业都开设了相应的ESP 课程,比如外贸英语、电子商务英语、物流英语、连锁英语等。
ESP 课程主旨不仅在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行业知识体系,更强化英语语境中经济商务活动的沟通技巧与交流方式,促进商务合作精神和跨文化意识的发展,提升毕业生的综合业务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开展ESP 课程被认为是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创举;然而,
ESP 作为相对年轻的课程,它们的发展却受制于诸多因素。
2.1课程定位不甚清晰,课程缺乏独立地位
公共基础英语教学基于多年实践运转经验,统一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明确,占据着英语教
学的主导地位。
而ESP 课程缺乏教学理论支撑,更缺少教学实战经验的积累,一直以来,教
育界对其课程定位争议颇多,尚未形成定论。
因而,在各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它始终游移在专
业英语基础和基础专业英语两者之间。
前者强调学科的专业性,后者侧重于英语语用特征。
这种情况在研究型高校普遍重视学科学术性的学理机制中,矛盾并不显著,何论专业教师对专业英
语驾轻就熟,可以轻松铸造学习者的专业英语思维品质①。
而在高职层面的实际教学中,更多
的情况是,ESP 课程教学不自觉地套用了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具体模式,变成了介绍经贸活动
中的核心术语、或词汇语法讲解、或用专业知识翻译商贸英语语篇的ESP 教学,无法体现出ESP 本有的课程特色,最终导致其缺乏相对独立的地位。
2.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情境临场感知
笔者在全国或省内的ESP 会议论坛中,访谈了全国各地很多高职院校ESP 课程教学状况。
在教学方法应用方面,很多都是公共英语教学的延续或其模式的翻版,课堂讲授方式与公共英语
教学无本质差别,而与后者不同的是,ESP 教学更侧重于读写部分教学,也会适当引入案例教学,但囿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和专业知识匮乏,企业更看重的听说交际技能,在课程教学
中却得不到强化训练。
这种读、讲、写并用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新鲜感,不能兼顾课程效用和专
业需求,课上无法体现出深度学习。
ESP 课程强调实践应用,而眼下在以政府和高校为办学主
体单位、产教融合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的境况下,教学活动中难以嵌入真实市场情境,缺乏项
目导引的知识点教学难以在学习者大脑中勾勒出清晰的课程结构,教室秧田式的座位布局和
单一的教学方式也难以激发或保持住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2.3教材缺乏整体规划,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ESP 课程涉及行业基础知识,要求教材编写者不仅具有丰富的行业知识,而且要有深厚的
专业英语知识背景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而教育市场推出的很多商科类ESP 教材缺乏
权威教育部门或行业委的整体规划。
首先,很大篇幅都是连篇累牍的专业基础理论概述,编写则
参照或模仿其他专业课程的模块,缺少形象的企业案例支撑和具体场景中的语言教学内容,语言
不够凝练、不够精确,有甚者或出现较多语言错误。
其次,商贸专业英语语言本
身具有的简洁客观性、逻辑精准性以及委婉礼貌原则等文体特征很少得到有效体现。
再而,
职业教育课程以各项目/子项目活动的展开过程为其基本构造的课程体系并不清晰,教材中充
满了零散碎落的知识元。
加之,生动的教学案例或真实的项目任务较少,教材缺少实用性和趣
味性。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学生很难全身心参与学习。
2.4课程合格师资短缺,教学评价不够客观
与专业定位对应的,高职ESP 课程的师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焦点在于到底由公共英
语教师还是由学科专业教师来讲授课程。
专业英语教师缺乏行企业实战经验,学科专业教师的
英语基础达不到专业英语课程要求。
当然,这两种教师角色在实践中是并存的,其结果是
ESP 课程教学处于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的两极,这也就难以取得ESP 课程教学的最佳成效。
王丽娟指出,“学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习需求对有学者国ESP 教师构成了极大挑战”[2] 。
一般来说,悉数英语语言教学法且英语能力较高的专业老师,在普通高职院校是比较紧缺的现实情况,而专业素质良好的公共英语老师更是难寻踪迹。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某些院校的ESP 课程多以
讲座或教师讲解为主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主体身份教难实现,学习参与度较低,而且课业
任务也大多集中在便于统计和评价的书写层面,缺乏专业英语能力的应用考核。
课程考核的重
点侧重于专业语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也就造成了ESP 课程教学评价很难体现出客观公正性。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者延缓了ESP 课程教学改革的步骤。
3.具身学习的内涵
传统认知科学认为,认知是大脑对认知对象进行扫描、解码、排序、输入、统合以及输出
等一系列工序的完整映射与计算过程,主要依赖于大脑的神经元结构和信息加工机制。
这种认知方法由来已久,始传于笛卡尔“有学者思故有学者在”的身心二元论思想,突出思想或意识是认
知交往活动的重要媒介。
此后,这种认知方法也成为近代教育学多种教学理论的认知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观、联通主义教学观等莫不溯源于此。
它们共同认为,认知只发生在大脑中,
和身体并无关联,学习也不需要身体参与。
然而,这种思辨认知法倾向于把心智发展看作一种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学习者的抽象思维
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已不能满足当今网络图像时代的学习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
学中更广泛的应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者关注到身体对于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
因此,也出现了
具身科学、具身认知、具身技术、具身学习等具身领域的研究方向。
在线学习的人机疏离感也突
显了具身学习这一方法的必要性。
具身学习是认知科学在信息化时期发展转向的产物,和杜威“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学观的根本思想是一致的。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 在学习过程中
的媒介作用,它的提出促进了“身心合一的整体论[3]”。
具身学习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通过观察、体验、交流、反思、应用等方式,让学习摆脱
理性思辨的束缚,把学习变成身体、思想和环境持续互动的一个综合过程,从身体感知方面,促
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重构与升级。
具身学习符合高职学生具象思维、感官直觉以及场依存等学
习特质,可以有效缓解人机分离的学习焦虑情绪,使得自主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学习者能够
自然地沉浸于学习环境中。
学术界对于具身学习的特点也展开了探讨。
乔为指出,知识本身的情境性、具身性和生成性,决定了具身学习的境脉化、身体力行和基于感知等特点。
郑旭东分析了具身学习环境,认为
它具有“复杂性、开放性、适应性上的别样内涵[4]”。
马晓羽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身体在
场[5]”,将师生的“身体”看作重要教学媒介。
因此,身体的物质运动、教学环境的合理构造、VR 教学情境的有效导入、教学内容项目化操作、学习社区打造等都可以构成具身学习的基
本要素,融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
4.VR 具身虚拟情境中的商贸专业ESP 课程教学实践
基于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宏大趋势和高职商科专业ESP 课程的教学现状,项目改革结
合了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具身学习理论、交互学习理论和当前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态势,以所在
单位商科专业群各专门用途英语为对象,引进企业真实的项目案例和3D 仿真实训软件,建设VR 虚拟情境教室,开展ESP 课程的项目化改造,探索适宜的SPOC 课程教学实践。
4.1打造优质ESP 课程师资团队
本项目团队先从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着手,课程组所有成员都为英语专业教师。
所有人都选
择通过考取相关行业资格证书来了解各专业的基本构造;寻求各种机会,积极参与国家级
/省级行业师资培训、企业挂职锻炼、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等;具身参与学院产教融合项目工
程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以具体的商贸业务活动来丰富自身的学科专业视野;同时,自学商科专业群的通识课程内容,研读各对应专业基础课程的英文原版教材,体会英文语境中
各专业业务模块的构造与知识体系,增强学科语境代入感,最终都取得了ESP 课程教学所需
的“双师”资格。
4.2基于VR 虚拟仿真技术的ESP 课程教学设计
为了能够让商科专业ESP 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顺利实施,课程项目设计依托于VR 虚拟情境室和3D 仿真实训软件,在学院专业群建设总体思路的指引下,以学生的真实
需求为导向,自主开发各专业ESP 课程学习内容,以苏宁云商集团涉外业务部门活动、阿
里巴巴会员制企业专家讲坛、星巴克连锁门店经营业务和涉外商贸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为微课
学习载体,3D 仿真实训软件增强产业活动业务的流程学习,以VR 虚拟情境中的商科专业
核心话题探讨为ESP 课程听说学习重点,以线下主题拓展、研讨探究和多维度竞赛活动为
学习巩固手段,开展以听说能力为本位、读写能力为主导的SPOC 混合教学,进行了ESP 课
程的整体教学思路设计。
4.2.1完善内容设计,重新开发课程体系
ESP 课程教学须紧扣产业或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实践业务和具体项目为课程组织架构。
课程改革首先提取并凝练了商科各专业(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基
础课程的核心内容,如市场营销要素、会计学关键词、物流与供应链术语、电子商务实务、国
际贸易业务、门店运营管理等,将之改造成商科类专业ESP 课程学习的部分内容;课程其余
的教学内容则紧密结合各专业的行业背景,展开针对性的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
课程教学以真
实的企业项目案例和明确具体的项目模块任务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阿里巴巴会员制企业的跨
境电子商务、途牛涉外旅游业务、苏宁物流计划、星巴克门店经营管理等校企合作项目,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目的国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教育。
改革后的ESP 课程(商科通识行业英语+具体行业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从产业价值链视
角出发,重点打造了基于完整产业活动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一体化、厚基础的学科英语
知识技能,“突显了学科知识意义的教学[2]”。
这样的设计,不仅兼顾到商贸活动体系中相互
关联的各专业的基础英文表达,涉及到商科类英语语篇的文体风格与表达方式的教学与辅
导;而且也突出了各专业专门用途英语的深度学习,拓宽了传统ESP 课程的教学视野,提
高了学生职场交际技能。
4.2.23D 仿真实训软件助推在线自主学习
虚拟仿真软件的原理和角色扮演游戏是一样的,学习者以职场人员的虚拟身份(动画人物)
进入网络三维活动场景中,整个业务活动流程好比游戏的具体情节,完整流畅。
学生在每个关
键节点要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才可以继续挑战下一个学习任务,直至完成所有学习任务。
这种实训软件的优势在于,它有极强的身份代入感,软件场景中的动画人物好比学习者自身,以虚拟身体无距离地感受具体情境中的语言应用,在特定的关卡处甚至展开与机器的对话交互。
在这个学习
过程中,学习者在一定的时间内“身临其境”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又轻松地避免了真实企业场
景语言应用的尴尬感。
4.2.3VR 情境虚拟教室浸润线下主题情境教学
具身学习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充分调动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院投入较多资金,创建了VR 虚拟情境室。
项目设计引进了企业真实的项目案例,开展
了一系列场景学习活动。
工厂、仓库、港口、银行、海关、门店、办公室、展销会、餐厅、会场等
非常丰富的虚拟场景,学生仿佛以相应的职场身份角色,置身于各背景画面中,感受到“身体”与
虚拟环境的直接交互。
“虚拟交互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产生沉浸感[6]”,塑造出身体高度参与
的效果。
也可以说,VR 虚拟情境教学模式综合了认知临场、社会临场、教学临场和情感临场
等具身感受,给ESP 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学生在高度浸润的学习环境下完成项目实训任务,轻松地突破了传统ESP 情境教学的障碍。
4.2.4VR 虚拟仿真学习情境中的具身学习社区
在VR 虚拟学习情境的支持下,不仅可以开展一般性的课上学习研讨和学习探索活动,
而且还可打造绿色生态的具身学习社区和多样化具身活动,打造丰富多样的项目化语言交往活动。
具体有ESP 术语竞猜、ESP 文章复述、ESP 主题陈述、ESP 情景表达、ESP 阅读与写作
训练等线下学习活动。
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商贸情境中,置换了职场身份,进行各种现场学
习与演示,增加各种临场感和浸润感。
ESP 课程教师团队也在各学习社区:同一年级不同专业
之间、同一专业不同班级之间以及同一班级不同学习小组之间,引入了学习竞争机制。
此外,
项目课程的多维具身活动,也适当结合了行业技能竞赛,比如“互联网+”国际贸易技能大赛。
4.2.5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为了让教学评价更加合理准确、更加客观公正,项目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
结合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考核由3D 仿真软件提供的线上自主学习结果、小组活动效率与成
果评分、课堂内外的学习表现以及竞赛活动的参与与评级等构成,占比50%,后三项中的
每一项均采取自评与他评(同伴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考核以笔试加口试
抽签的方式进行,重在考核学生ESP 综合应用能力,占比50%。
由实训软件和项目化语言交往活动构成的形成性可视化学习评价更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4.3 ESP 课程改革成效综合分析
本研究通过实践探索和纵向对比观察发现,学生整体上都比较倾向于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SPOC 学习方式,对于能够以身体嵌入学习的具身模式更为青睐。
改革后的课程内容,
因为嵌入了学科专业群的基本要素,丰富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3D 仿真软件提供的学习资源生动有趣,项目任务清晰明确,学习时间富有弹性,可跳步选择实训项目或重复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自有学者喂食”的学习习惯。
基于VR 虚拟情境的主题教学,增加了课程学习的各种临场感,学生能以职场人的身份重新审视ESP 课程的重要效用。
如此,项目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另一方面也符合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学习要求。
同时,还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问题。
线下的具身学习活动中引入了竞争竞赛和评级评分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进取心,也保证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深度参与。
进而,学生的商科ESP 语言实际应用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出一种基于需求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理念。
当然,本研究在实际的开展中,还存有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空间。
首先,ESP 课程教师需要实时补充商科专业背景知识;其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杂,相较于传统的面授课堂,教师的教学工作还要淘选有效的网络学习资源、拍制上传微视频、及时跟踪学习与恰当点评、下载学
习数据、生成学习评价等。
鉴于此,可以考虑与校外课程公司合作开发更加完备的
ESP 课程数字资源;当然,更重要的,必须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任务,不过分加重学生学
业负担。
5.结语
实践项目表明,SPOC 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ESP 课程的静态教学模式,使得单一的教学手段变成多样化,具身学习理念贴合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学习需求,验证并突显了“身体在场”在线上学习和线下活动的重要意味,多维度培养和提升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和ESP 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对推动ESP 教学深化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在开展SPOC 教学的过程中,突破教材结构,遴选恰当的资源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与设计也至关重要。
本项目整合了项目团队所在二级学院商科类各专业的通识内容,作为ESP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一部分,为本研究的一大创新;当然,研究也有诸多局限性,有待于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开展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
注释:
①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研究型高校各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更偏重于学术理论研究或实验实证研究,因此它被命名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这也决定了在课程属性上,它不等同于一般高职院校或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或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