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组织变革与发展)
鼓励领导者实践创新。组织应鼓励领导者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优化 组织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加强沟通与宣传、建立支持团队、提供培 训与支持、激励员工参与。
PART 03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机械式组织结构
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组织层级分明,决策权集中。
有机式组织结构
强调灵活性和创新,组织层级扁平化,决策权分 散。
混合式组织结构
结合机械式和有机式的特点,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增强团队合作
组织行为学关注群体和团队层面 的行为,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 合作和沟通氛围,提高组织的协 同效应。
促进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组织塑造积 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 归属感和忠诚度。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组织行为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业心 理学,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逐渐 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领域。
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02
经验二
强化团队建设与沟通。组织应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团队建
设活动和有效的沟通机制,提高员工的合作意识和整体绩效。
03
经验三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应积极营造符合组织价
值观和战略目标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
策略
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团队建设、文化塑造。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
评估变革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持续改进。
实施计划、监控变革过程、调整 方案。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715010【开课对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学分】:3【总学时】:48【实践学时】:16【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理论课。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培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管理能力。

为其管理活动提供心理依据和新的视角,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三、课程教学要求《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导论,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发展脉络等;第二单元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与组织的匹配等等;第三单元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的基础,沟通,冲突,团队等等;第四单元组织行为过程;第五单元组织行为,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等等.第一单元导论(一)教学要求1、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

3、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重点、难点第二单元个体行为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管理中的个体差异分析、个体行为的变化、激励理论与应用。

第一部分管理中的个体差异分析(一)教学要求1、掌握个体的需要与动机的概念,以及它们和行为之间的管理,了解组织中每个个体的需要和动机的差异.2、掌握认知的概念和认知差异,把握影响认知准确性的因素.3、了解个性的概念、各种个性特征之间以及它们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掌握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应用员工的气质、能力和性格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4、掌握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理解改变态度个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认知的概念和认知差异,把握影响认知准确性的因素.2、难点: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理解改变态度个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介绍《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

加强此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对于学生毕业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将分成四大单元、共十一章进行讲授。

具体章节详见下表“课程内容”部分。

三、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组织行为能力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对于组织行为方面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理解并能运用基本的组织行为技能。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个性差异、管理压力、防御挫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具体培养目标为:1、使学生强化对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2、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3、使学生建立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或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理论打下基础;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劳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七、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分四个模块依次进行教学:第一,组织行为学概述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形式,着重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总体理论框架及其要点,掌握组织行为学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此教学模块重在引导学生培养其对组织行为学的认知能力。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1.2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3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4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1.5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分支和主要理论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2.1 个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2 个体行为的心理生理基础2.3 个性理论与人格特质2.4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理论2.5 个体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三章:群体行为分析3.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2 群体结构和组织文化3.3 群体动力学与群体心理3.4 领导理论及其在群体管理中的应用3.5 团队合作与冲突管理第四章: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4.1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4.2 组织结构的层级与部门化4.3 组织设计及其对组织行为的影响4.4 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5 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第五章:组织变革与发展5.1 组织变革的基本概念和原因5.2 组织变革的策略与过程5.3 组织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类型5.4 组织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5.5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六章:领导行为与领导力6.1 领导理论的演变与发展6.2 领导风格与领导行为6.3 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6.4 领导力的发展与提升6.5 领导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7.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7.2 员工招聘与选拔7.3 员工培训与发展7.4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7.5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关系第八章:组织沟通与冲突管理8.1 组织沟通的基本概念与过程8.2 沟通风格与沟通技巧8.3 组织冲突的类型与原因8.4 冲突管理策略与技巧8.5 组织沟通与冲突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九章:组织决策与决策过程9.1 组织决策的基本概念与原则9.2 决策风格与决策方法9.3 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与影响因素9.4 决策支持系统与决策技术9.5 组织决策与组织行为的关系第十章:跨文化组织行为10.1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沟通10.2 跨文化与管理实践10.3 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行为挑战10.4 跨文化组织行为理论10.5 跨文化组织行为与管理策略第十一章: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福祉11.1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与维度11.2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1.3 员工福祉的内涵与实践11.4 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福祉对组织行为的影响11.5 提升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福祉的策略第十二章: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管理12.1 工作压力的概念与来源12.2 工作压力对员工的影响12.3 心理健康的内涵与重要性12.4 心理健康管理策略与实践12.5 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十三章:组织伦理与道德领导13.1 组织伦理的概念与重要性13.2 组织伦理的挑战与实践13.3 道德领导的特征与影响13.4 组织伦理与道德领导对组织行为的影响13.5 提升组织伦理与道德领导的策略第十四章:组织创新与变革管理14.1 组织创新的概念与重要性14.2 组织创新的障碍与促进因素14.3 变革管理的基本原则与过程14.4 变革管理的策略与技巧14.5 组织创新与变革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十五章:组织行为学的未来展望15.1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趋势15.2 科技与组织行为的关系15.3 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5.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5.5 组织行为学的教育与培训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组织行为学》教案全面覆盖了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活动引入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小组讨论: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选择与运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2.1 教学目标理解个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个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学会应用个体行为分析于实际工作中2.2 教学内容个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个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个体行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个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介绍个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小组讨论:个体行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三章:群体行为分析3.1 教学目标理解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群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学会应用群体行为分析于实际工作中3.2 教学内容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群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群体行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介绍群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小组讨论:群体行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四章: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4.1 教学目标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学会应用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知识于实际工作中4.2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应用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介绍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小组讨论: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应用方法和技巧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五章:领导与领导力5.1 教学目标理解领导的概念和特点掌握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学会应用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知识于实际工作中5.2 教学内容领导的概念和特点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主要理论和模型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运用方法和技巧5.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领导的概念和特点介绍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小组讨论: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运用方法和技巧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六章:冲突与谈判6.1 教学目标理解冲突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应用冲突解决和谈判的知识于实际工作中6.2 教学内容冲突的类型和原因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冲突解决和谈判的应用方法和技巧6.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冲突的类型和原因介绍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小组讨论:冲突解决和谈判的应用方法和技巧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七章:激励与激励理论7.1 教学目标理解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激励理论的主要模型和理论学会应用激励理论于实际工作中7.2 教学内容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励理论的主要模型和理论激励理论的应用方法和技巧7.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激励理论的主要模型和理论小组讨论:激励理论的应用方法和技巧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8.1 教学目标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过程掌握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评估的方法学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于实际工作中8.2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过程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评估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过程介绍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评估的方法小组讨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九章:组织变革与发展9.1 教学目标理解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掌握组织变革的主要方法和策略学会应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知识于实际工作中9.2 教学内容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组织变革的主要方法和策略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介绍组织变革的主要方法和策略小组讨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十章:伦理与组织行为10.1 教学目标理解伦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性掌握伦理决策的主要原则和模型学会应用伦理知识于实际工作中10.2 教学内容伦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性伦理决策的主要原则和模型伦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10.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伦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性介绍伦理决策的主要原则和模型小组讨论:伦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补充说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深入探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选择与运用。

11.自学考试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第十章

11.自学考试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第十章

第三节 领导艺术
领导理论可以分为三类: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情景理论。
一、领导艺术概述
(二)领导艺术的定位 1.领导艺术与领导经验:来源于领导经验又高于领导经验,是对领导经验的 系统总结、理性升华和创造性应用。领导经验是领导艺术形成的基础和展 现的基础。 2.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领导科学是基础,领导艺术是重要来源和灵活应用。 3.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领导方法大多体现对常规事件的程序化处理上较稳 定、少变化;领导艺术多体现在对非常规事件的非程序化处理上,较随机 和灵活。一)领导和管理的共性:从行为方式来看,两者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 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权力构成来看,领导和 管理都是组织岗位设置的结果。 (二)领导和管理的区别:管理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 基础上,领导可能一样也可能建立在个人影响力和专长权及模范作用的基 础上。一个人可能既是领导,又是管理者。管理者是被任命的,有合法的
用人艺术是充分发挥人的智力、能力、体力和潜力,为组织获取经济和社 会效益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技艺。领导者要知人、用人、育人。 (一)知人:用公平、客观的态度去评估人,知人善任,适材适所的安置 人。 (二)用人:必须对人才的合理分配和调度艺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1.用人的技巧与艺术:积极发挥、运用每个人的长处;用人不“疑”,但应 存“疑”;大胆用人,敢用年轻人;坚持英雄不用出处。 2.用人的注意事项:切忌嫉贤妒能;切忌任人唯亲;切忌求全责备。
二、领导的作用
(一)指挥作用:认清环境与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 (二)协调作用: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和活动,解决内部存在的矛盾,团 结组织成员向目标前进。 (三)激励作用:排忧解难,激发斗志,发掘、充实和加强员工积极进取 的动力。

组织行为学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一

组织行为学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一

组织行为学-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一)(总分:100.00 ,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一部分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7.00)1. 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论企业改革》一书中提出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特点是___(分数: 1.00 )A. 变革的环境更复杂,竞争更激烈B. 变革的速度更快,周期更长C. 变革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D. 变革的内容更彻底,效果更显著解析:[解析]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论企业改革》一书中,提出了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特别是企业变革所具有的三大特点:(1)变革的速度更快、周期更短。

(2)变革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

(3)变革的内容更深刻、更彻底。

2. 人们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苟安现状,迷恋老的章程、秩序与习惯,表现为往往以各种借口反对变革,这是__ (分数: 1.00 )A. 依赖性心理B. 保守性心理√C. 习惯性心理D. 求稳性心理解析:[解析]保守心理苟安现状,迷恋老的章程、秩序与习惯。

具有保守心理的人往往以各种借口去反对变革。

有些单位,打破论资排辈,把优秀的有能力的年轻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常常遇到阻力。

最严重的就是这种保守心理在阻碍干部制度的改革。

3. 根据组织变革的力场分析方法,为了开创变革的局面,管理者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分数: 1.00 )A. 降低变革压力的强度B. 降低变革阻力的强度或稳定性√C. 增大变革阻力的强度D. 变变革的压力为变革的阻力解析:[解析]根据组织变革的立场分析方法,为开创变革的局面,管理者必须调整现实力量的平衡。

管理者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开创变革的局面:增大变革压力的强度;降低阻力的强度或稳定性,把阻力转移;改变力量的方向,也就是说把变革的阻力变为变革的压力(推动力)。

4. 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经验反应冷淡,总是“求稳、怕乱” ,以不变应万变,与变革中出现的新观念、新方法格格不入,这是影响组织变革顺利进行的_(分数: 1.00 )A. 安全性心理B. 保守性心理C. 求全性心理D. 求稳性心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对变革阻力的相关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和跨文化组织行为。

3.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提高组织效能、促进员工满意度、解决组织问题、培养领导力。

4. 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组织发展、企业管理。

5.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传统组织行为学、现代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应用和发展。

6.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范围、重要性、应用领域、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3. 案例分析:讨论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组织行为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教师总结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强调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见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教案章节: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 掌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基本理论。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个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

2. 个体行为理论:心理动力理论、行为科学理论、认知理论。

3. 群体行为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群体结构理论、群体过程理论。

4. 组织行为理论:组织结构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组织变革理论。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2.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组织行为学对于提高组织效能、促进组织发展和解决组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4.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组织行为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组织管理的发展和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组织行为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和历史发展。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和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发言情况。

2. 理解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者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概念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组织个体行为教学目标:1. 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3. 了解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作用和管理策略。

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概念:个体行为是指组织中单个员工的行为和表现。

2. 个体行为的特点:个体行为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多样性、可塑性等特点。

3.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体行为受到个人特征、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 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作用:个体行为对组织效能、组织文化和组织绩效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5. 个体行为的管理策略:通过激励、培训、沟通等方式,促进个体行为的积极表现和调整。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个体行为的关注和思考。

组织行为学+第十三讲: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十三讲: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1)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经常受到其 他系统的影响和干扰。如果不对这些影响和干扰作出积极 主动的反应,组织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2)组织内部的变化是持续不断的。组织内部的一个部门 发生任何变化,都会在其他部门引起反应,即出现“多米 诺骨牌效应”。如果忽视这些变化,不作相应的变革,组 织就会走下坡路,直至被淘汰。
2.有效地激励员工
员工是组织成功之本,现代管理学越来越注重对人的研究。
组织中的一切业绩都是靠员工的努力获得的,因此,管理者的 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激励员工。但是,由于员工在变、环境在变, 如果激励的理念和方法不变,则可能收不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组织应该不断进行变革,根据员工年龄结构、文化层次,针对 员工的需求、希望、动机进行相应的变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满 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有效地激励员工。
(3)波克和斯克米特(W. W. Burke & W. H. Schmidt)认为:组织变 革是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把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希 望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以提高组织效益的活动过程。一般来 说,这是一种在一定时期内包括整个系统在内的有计划变化的 尝试,这些变化的尝试与组织的任务相联系(1971)。
我们将组织变革定义为: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组织为 适应内外环境及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结构及组成要素 等适时而有效地进行的调整和修正。组织变革是组织适应环境 变化、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组织作为一种开放有机体, 必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适与改变,以确保 组织稳定成长,推动组织绩效提升。(任浩:组织行为学,430页,清华
4.适应环境
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完全控制环境,因此,每个组织 都在为适应环境而不断地斗争。有的组织信奉“以不变应 万变”,这种组织抗拒变革,最终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而有的组织信奉“以动制动”,强调为了应对变化的环境, 组织要不断地进行变革。这种组织对变革持积极的态度, 能真正地适应环境,使组织在环境出现变化的前夕已作好 了准备,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组织行为学10

组织行为学10

综合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的心理的规律性 B.人的行为的规律性C.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D.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2.如果对房间内噪音加以不同的改变,以探求噪音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 B.观察法 C.面谈法 D.实验法3.“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常被称为A.首因效应 B.知觉防御 C.晕轮效应 D.投射4.常年在工地工作的人,对于工地机器的声音往往不是很敏感,几乎听而不见,这是由于错误知觉的A.首因效应 B.知觉防御 C.晕轮效应 D.投射5.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适合于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比如科学家、各类专业研究人员的“人格”是A.社会型 B.研究型 C.管理型 D.现实操作型6.根据群体五阶段发展模型,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的阶段是A.规范化阶段 B.震荡阶段 C.形成阶段 D.中止阶段7.在组织中更大众化的沟通形式是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非正式沟通8.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称为A.生产关系 B.工作关系 C.人际关系 D.同事关系9.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的过程,组织行为学中称为A.竞争 B.冲突 C.磨合 D.协作10.领导活动三要素中的关键要素是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客观环境 D.领导作风11.对工作高度关心,但对人很少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团队式管理 D.中间型管理12.我们往往认为大学教授的社会地位优越、举止高雅,这在组织行为学中是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角色冲突13.导致个体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A.理想 B.动机 C.愿望 D.信念14.根据期望理论,反映报酬与满足需要之间关系的是A.期望 B.工具性 C.关联性 D.效价15.认可、赞赏、增加工资、提升等,这些都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罚16.既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又能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同时还是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它是A.直线制 B.矩阵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17.在勒温程序中,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属于下面哪个组织变革期A.解冻 B.改变 C.冻结 D.休克18.组织变革的关键是A.职位的变革 B.机构的变革 C.人的变革 D.机制的变革19.我们常常觉得同一个人穿上横条纹的衣服就会显得胖些,穿上竖条纹的衣服就会显得瘦些,这是因为A.知觉的主观性 B.知觉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C.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 D.知觉归类20.麦克里兰理论的核心是A.成就需要 B.成长需要 C.权力需要 D.合群需要二、多项选择题2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集体 E.环境22.个体加入群体的原因有A.安全需要 B.地位需要 C.权力需要 D.自尊需要 E.个人目标需要23.菲德勒提出领导效果的好坏取决于A.组织规模 B.企业文化 C.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D.任务的结构 E.职位的权力2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容貌 B.个性特点 C.相似 D.体质 E.邻近25.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可以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有A.工作条件 B.个人的生活 C.工作的成就感D.工作的挑战性 E.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三、判断改错题26.问卷调查法可分为书信邮寄问卷调查法和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DEF)。

A多学科交叉性B情景性C系统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F科学性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E)。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BCDE).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1.第二章社会认知与行为练习题1、归因是指的是(C)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

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2、在观察一个人时,对方先出现的特点,将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影响对此人看法。

这属于(B)A。

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

晕轮效应3、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4、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外显行为形成判断他人内在动机的一种心理活动.5、社会认知的特征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显著性、防御性。

6、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7、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认知对象、认知情境。

8、认知者的因素包括兴趣、动机和任务;过去的经验;情绪的影响;个性特征。

9、常见的认知偏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

10、认知对象因素包括魅力;知名度和印象整饰。

认知情境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11、案例分析:一个经常见面但从未与之交谈过的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他衣着极为整洁,裤子笔挺,没有一丝绉折,凭此印象你认为他一定是个做事细心周到,非常认真的人。

试分析:①这种推断是否一定正确?②这种推断属于认知中的什么现象?③这种现象对认知有什么影响?答案要点:不一定;属于认知偏见中的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以偏盖全,造成对人的认知不全面,影响对人的正确判断。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Ⅰ篇导论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人际技能的重要性人际技能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决定管理者的职业生涯能否真正飞黄腾达上,领导和沟通技能很重要;(2)管理者人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的员工;(3)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要求日趋提高的工作环境中,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技能。

二、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在工作中做出决策、分配资源和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管理者在组织当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共同目标。

1.管理者的职能亨利·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把这些职能可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职能包括:①确定组织的目标;②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③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

(2)组织组织职能包括:①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③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④谁向谁报告工作以及在什么地方做出决策。

(3)领导领导是指导和协调他人工作。

当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时,他们就是在进行领导。

(4)控制为了保证各项事情按部就班地发展,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

他们要对实际的绩效与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重大偏离,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这种监控、比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行纠正的活动,就是控制职能。

2.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指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但高度相关的角色,或者说表现出10种不同的工作相关行为。

如表1-1所示,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组织行为学》精编课程配套教学教案-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精编课程配套教学教案-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二)莱维特模式美国学者莱维特(Harold Leavitt)认为,组织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其他变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有计划的组织变革过程中,相互间起显著作用的四个变量为结构、任务、技术、人员,它们是相互依赖的。

组织变革可以通过改变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变量来进行。

在莱维特构想的基础上,一般将组织变革归纳为以下三种方式:1.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2.以工作任务和技术为重点的变革3.以人为重点的变革二、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可分为人类过程干预技术、技术结构干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干预技术和战略干预技术四种类型。

(一)人类过程干预技术人类过程干预技术主要包括T小组训练、过程咨询、第三方干预、团队建设、群际关系干预、大群体干预、方格训练等。

1.T小组训练T小组训练又称为敏感性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ST),是开发最早的组织发展技术。

T小组训练通常由10~15个受训者组成,受训者在专业培训师的主持下共同探索群体动力、领导和人际关系等。

2.过程咨询过程咨询是一种帮助组织成员提高沟通、人际关系、决策、领导、群体动力等过程的通用方法。

3.第三方干预第三方干预着重解决组织中发生的人际冲突。

4.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一系列旨在提高团队完成任务的效率,提高团队成员人际和谐程度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计划的活动。

5.群际关系干预群际关系干预技术包括微缩群体和群际冲突解决两类。

微缩群体是指由若干与问题有关的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常被用来解决沟通和种族关系问题。

群际冲突解决的一个基本策略是消除彼此的误解,以改进群际关系。

6.大群体干预大群体干预的关键特征是有100名以上的组织成员参加为期2~4天的大会。

会上,组织成员共同识别与解决整个组织面临的问题(如金融危机、削减预算、新产品上市等)、设计组织管理的新方法或提出组织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等。

7.方格训练方格训练是从行为科学家布莱克和莫顿倡导的管理方格理论发展而来的。

组织行为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武汉学院

组织行为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武汉学院

组织行为学武汉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关于组织的特点,表达不准确的是()。

A: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不需要相互作用B:组织是由个人和群体组成的C:专业分工和协调合作是组织实现目标的方式D:组织有自己的目标答案:A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因变量包括()。

A:组织公民行为B:流动C:群体水平的变量D:工作满意度答案:ABD3.员工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绩效()A:可能越高也可能越低B:越高C:越低D:没有影响答案:A4.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绝对有效的模式或方法,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随机应变。

( )A:对 B:错答案:A5.社会活动大多是通过正式组织来完成的,因此非正式组织是毫无作用的。

()A:错 B:对答案:A1.个体通过自己对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情感、情绪和内在特质等心理状态的认知,称之为()。

A:人际知觉B:角色知觉C:自我知觉D:对他人的知觉答案:C2.知觉者会对与当前事件相关的过去事件的一些信息进行回忆,这是知觉过程的()阶段。

A:检索B:注意C:解释D:判断答案:A3.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对知觉对象做出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知觉的()。

A:客观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C4.人们对自然界中空间、时间、运动的知觉是物体知觉。

()A:错 B:对答案:B5.你认为一名医生应该是救死扶伤的,充满爱心的,这是对医生的人际知觉。

()A:错 B:对答案:A1.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表现时,把别人的行为过多地归因于内部因素这种归因倾向属于()。

A:基本归因错误B:自我服务偏差C:行动者偏差D:观察者偏差答案:A2.一名员工今天迟到了,他并不总是上班迟到,他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则表明这是一个特例,表明他的这种行为的一贯性较()。

A:无法判断B:低C:高D:不变答案:B3.从一个人的外部行为可以推断其对应的内在特质,如人格、态度等,当人们进行个体归因时,就是要从行为及其结果推导出行为的意图和动机,此观点为()。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媒体技术系
第三节 组织变革的模式与方法
一、库特·卢因的组织变革过程模型
库特·卢因(Kurt Lewin)把组织变革过程归纳 为现状的解冻(Unfreezing)——转变到新的状 态(Changing)——重新冻结新的状态( Refreezing)的连续过程。
数字媒体技术系
库特·卢因认为组织变革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而是相反方向作用的各种力量彼此消涨的动态平衡过程。
数字媒体技术系
第四节 组织发展
一、组织发展的含义
组织发展是指以人员和组织气氛协调为 思路,通过组织层面的长期努力,改进和更新企 业组织的过程,实现系统的组织变革。
数字媒体技术系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
(一)组织发展的类型 组织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技术与结构方面的组织发展 个人与群体方面的组织发展
自己的一种威胁
数字媒体技术系
(三)克服组织变革的阻力
1.参与和投入 2.教育和沟通 3.组织变革的时间和进程 4.群体促进和支持 5.企业的人力资源要为组织变革服务 6.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让员工明白变革的意义 7.适当地运用激励手段 8.引入变革代言人 9.运用力场分析法 10.培植企业的精神领袖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
数字媒体技术系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的真谛
学习型组织的开山之作——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Seage)所著的《第五 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震 惊国际管理学界,于1992年荣获了世界企业学会 最高荣誉奖——开拓者奖。
数字媒体技术系
(一)学习型组织的真谛
数字媒体技术系
四、对组织发展的评价
组织发展是一种切实有用的“组织干涉”方法, 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有力地处理整个组织或组织 中主要部门的变革问题。这一方法能够更为广泛 地实现改进成果的扩延。此外,组织发展可以增 进激励,推动生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程 度,加强协作,解决冲突。同时,实行组织发展 还能建设缺勤、迟到等消极因素。
数字媒体技术系
组 首织先发,展组的织局发限展性需要耗费时间,付出代价。
在运用某些组织发展方法时,还存在侵犯个人秘 密,造成心理伤害的问题。
另外,有的批评者还提出,组织发展存在一种概 念化的思维方式。
数字媒体技术系
第五节 新经济时代组织变革的 关键问题
一、组织创新
(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柔性化”转变 (二)从正金字塔形组织向倒金字塔型结构转变 (三)企业组织架构网络化 (四)企业组织形式虚拟化
可望达到的平衡状 态
当前的平衡状态
抵制力量 平衡体系 驱动力量
数字媒体技术系
二、组织变革的方法与步骤
组织要变革,就要打破原有的习惯与模式,建立 起一套新的规则,就会不可避免地面临资金、人 员、结构等问题。要保证组织变革的顺利实施, 应该在组织变革的各个阶段,出去适当的措施。
数字媒体技术系
(1一.)设解立变冻革阶团段队
2.开发产品与服务 3.获得资源 4.建立经营系统 5.建立管理系统 6.管理企业文化 7.核心能力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系
(三一、)组实织验发室展训的练主方要法技术
这个方法主要从1940年开始运用,采用群体 讨论和案例探讨等方式,认识和改变各个管理层 次的工作行为。
数字媒体技术系
(一)实验室训练方法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系
第一节 组织变革内涵
一、组织变革的含义
组织变革就是指:组织根据外界环境变化 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 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 的应变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系
二、组织变革的内容
经营战略变革 管理和联系方式变革 组织机构和结构变革 人员与文化变革 产品与服务变革 技术变革
源的限制、落后的企业文化; 来自个人方面的因素有心理抵御、利益的损失、
个人惰性、知道得太晚; 来自群体的有群体规范和群体内聚力。
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媒体技术系
(二)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
1.企业员工在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上难以取舍 2.员工不明变革的意义,对变革的发动者缺乏
信心 3.员工对变革的后果不确定 4.员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变革是对
数字媒体技术系
1.(技1)术社与会结技构术方系面统思的路组织发展
(2)任务设计和工作内容丰富化 (3)结构服从战略,创造支撑环境 (4)调解与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
数字媒体技术系
2.(个1)人敏与感群性体训方练面的组织发展
(2)管理方格图训练
数字媒体技术系
(1二.)确组定有织利发于展竞的争任的务市场定位
1.角色扮演 2.对策模拟 3.群体适应训练
数字媒体技术系
(二)调调查查反反馈馈是方组织法发展的基本方法,是由独立
的评价机构或委托有关单位,运用专门设计的问 卷评估和分析员工的态度与组织气氛,从而系统 地识别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收集解决问题的意 见和方法,并把调查结果反馈给各个层次的干部 员工,也可以举行调查反馈会议,运用所得到的 资料,诊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 计划。
2.找到组织真正需要变革的原因并使该原因让员 工相信
3.主动寻找适合变革需求的构思 4.赢得高层的支持 5.选择合适的变革推动者
数字媒体技术系
(1二.)力变求革推阶行段有计划的变革 2.实行渐进式变革 3.两个层次的变革相结合
数字媒体技术系
(三)再积冻极结进阶行段总结和评估:正如前文所说,组
织变革行动发生之后,个人和组织都有一种退回 到原有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的倾向。为了避免出 现这种情况,变革的管理者就必须采取措施保证 新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态能够不断地得到强化和 巩固。另外,变革管理者还要积极进行总结,并 评估变革效果,并决定是要“停止改革”还是要 “继续变革”。
数字媒体技术系
第二节 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一、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 组织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 经营决策
数字媒体技术系
二、社组会政织治变特革征的外在动力
技术发展特征 市场竞争特征
数字媒体技术系
三、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来源 组织变革的抵御因素主要来源于组织、
个人和群体三个方面: 来自组织的有组织的惯性思维、部门的抵制、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