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8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9巧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共点力问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答题时间:30分钟)
1. (安徽理综)L 型木板P (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 相连,如图所示,若P 、Q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2. 如图所示,A 和B 两物块的接触面是水平的,A 与B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粗糙斜面匀速下滑,在下滑过程中B 的受力个数为(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3. 如图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重力为G 的物体在一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斜面的倾角为θ,则( )
A. F =G cos θ
B. F =G sin θ
C.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 N =G cos θ
D.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os N G
F θ
=
4.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 作用下,沿着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粗糙斜面匀速上滑,在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
A. 无摩擦力
B. 支持力等于(m +M )g
C. 支持力为(M +m )g -F sin θ
D. 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F cos θ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B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之间,A、B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F3,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F4,若F缓慢增大而且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A. 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 F2、F4缓慢增大
C. F1、F4缓慢增大
D. 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6.(北京高考)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 cosα
B. 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 sinα
C. 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 sinα·cosα
D. 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7. 如图,两小球用三根细绳连接,悬挂于竖直墙壁的A、D两点。已知两小球重力都为G,两细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求
(1)AB绳和CD绳拉力的大小;
(2)细绳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1. C 解析: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时,由于木板P上表面光滑,滑块Q受到重力、P 的支持力和弹簧沿斜面向上的弹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Q必对物体P有压力,同时弹
簧对P 也一定有向下的弹力,因而木板P 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斜面的摩擦力、Q 的压力和弹簧沿斜面向下的弹力,所以选项C 正确。
2.B 解析:A 与B 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可先将二者当作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再对B 单独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 受到的力有:重力G B 、A 对B 的压力、斜面对B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选项B 正确。
3. D 解析:物体所受三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F 、F N ′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有
F =
G tan θ,F N =F N ′=
cos G
,故只有D 选项正确。
4. CD 解析:把M 、m 看作一个整体,则在竖直方向上有F N +F sin θ=(M +m )g ,方向水平向左,所以F N =(M +m )g -F sin θ,在水平方向上,F f =F cos θ,选项C 、D 正确。
5. BC 解析:A 、B 整体竖直方向上有F 3=F +Mg +mg ,F 3随F 增大而增大;水平方向上有
F 1=F 4。对B 球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平移F 1、F 2′与(mg +F )构成力的三角形,由图可知,当F 缓慢增大时,F 1、F 2′都增大,则F 2增大,F 4=F 1也增大,选项B 、C 正确。
6. D 解析:对木块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f =mg sin α,F N =mg cos α,故A 、B 错误。
对M 和m 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可知水平方向没有力的作用,C 错误。由平衡条件,F N ′=(M +m )g ,D 正确。
7.解:(1)把B 、C 两球作为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力如图甲 所以F AB =2G ·cos 30°=G
F CD =2
G ·sin 30°=G